热电分摊方法(修改)
水电气暖建设费分担具体措施

水电气暖建设费分担具体措施
水电气暖建设费的分担具体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以下为一些可能的具体措施:
1. 按照实际用水、用电、用气和供暖面积进行分摊:将水电气暖建设费按照每个用户实际使用的水、电、气和供暖面积进行分摊。
这样可以使不同用户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分担费用,公平合理。
2. 定额分摊费用:将水电气暖建设费按照每个用户的居住面积或房间数量进行固定的定额分摊。
这种方式适用于用户之间使用水电气暖的情况相对均衡的情况下,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分摊。
3. 不同居住区域之间的不同分担比例:根据不同居住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用水、用电、用气和供暖比例等因素,确定不同居住区域之间的不同分担比例。
这样可以使不同区域的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分担费用,更合理公平。
4. 提供节能环保设备的用户享受费用减免:对于安装了节能环保设备的用户,可以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以鼓励用户采取节能环保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5. 政府补贴:当水电气暖建设费较高时,政府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的补贴,减轻用户的经济负担。
补贴的范围和条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措施仅供参考,具体的分摊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
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

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1 前言按热力学观点,任何热力循环在低温热源(冷源)放出热量,是该循环不能用来做技术功的部分,成为能量损失或废热。
但是,技术功和废热所代表的能量,只有品位上的差别而没有原则上的不同。
若能合理的按质用能,就能达到充分利用能量节约能源的目的。
由于供出的电能和热能在形式上不同,质量上不等价,热电厂经济性指标的制定比热点分产要复杂困难得多。
供热成本的核定及热价制定的依据一直是困扰热电厂、热用户、各管理部门以及学术界的问题。
将总的热耗量合理分摊到两种能量产品上去,对于改进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性必然会起到促进作用,为此人们进行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以期找到一种更合理的分摊方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热用户用低品位的热能,同时刺激热电厂改善其电力生产技术,使热电联产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 热电厂总热耗的分摊方法抽气供热机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但是需要一种合理的分配方法,把总能耗合理的分摊到两种能量的生产过程,已确定其经济性指标。
热电厂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既要遵循热力学理论,又要符合客观的技术经济规律,关键是要求出热电联产在经济上带来的净效益。
目前使用的多种不同的分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国内外对热电联产总能耗所采用的分摊方法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以燃料化学能从数量上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电厂的热经济性,比如热量法、热效率法、实际焓降法,他们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常用定量分析;第二类以燃料的做功能力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热经济性,如焓熵法、做功能力法、方法及其他各种折中分摊法等,她们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常用于定性分析。
2.1 热量法热量法是我国法定的热电分摊方法,以热效率或热损失效率来衡量电厂的热经济性,反映热力设备将能量转换或输出有效能量的程度,实质是按电厂生产两种能量的纯数量比例来分配其耗热量:总热耗量:Q=(D qj(h qj?h gs))/(ηgl×ηgd)其中:D qj——汽轮机进汽量,kg/h; h qj——汽轮机进汽焓,kJ/kg;h gs——锅炉给水焓,kJ/kg;ηgl——锅炉效率,%;ηgd——管道效率,% 。
热电联产热电分摊方法探讨

热电联产热电分摊方法探讨摘要: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基础上,通过对各种能耗分摊方法(热量法、实际焓降法、作功能力法)的归纳总结,推导出热电厂重要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为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供了参考,对降低煤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热电联产;热电分摊;经济指标Discussion on Heat Electricity Share ofthe Combined Heat and ElectricityFANG Chang(Guangzhou Power Plant Co., Ltd.,Guangzhou,Guangdong 510160,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by summarizing various of heat electricity share method such as Heat method, Actual enthalpy drop Etc.,the formula of the Thermal Power Plant’s important Economic Indicators is derived. The process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and i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strengthening of enterprise energy management and reducing coal consumption.Key words: The Combined heat and Electricity;Heat Electricity Share;Economic Indicators 0.前言相比分散供热,热电联产有明显的优势,且热电联产的污染物排放处理设施一般也较为完备,对环保有利,所以国家倡导集中供热。
热电分摊方法计算探讨

热电厂的热电分摊方法探讨作者:林克淮来源:厦门电厂摘要】本文针对热电厂特性,通过引进当量主汽量的概念,分别对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两种装置的热电分摊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好处归热法与好处归电法两种极端分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热耗分配系数的合理取值,在热电联产供热方式中按能量品位把冷源损失分摊给热电双方,在热电分产供热方式中改变传统热量法的思维方式,分阶段考虑供热所消耗的热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折衷计算思路,供参考。
【关键词】热电联产热电分产当量主汽量好处归热法好处归电法1、前言能源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保证,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能量的综合利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众所周知,热电联产是用供热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流先发电后供热的生产方式,不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做到了按质、合理用能。
热电联产以其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以热电联产为基础的热电厂,同时生产形式不同、质量不等的两种产品--热能和电能,它们对燃料的利用程度差别很大。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热网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调节方式的灵活性,一般的热电厂均配合以减温减压装置作为备用和补充汽源,即同时存在着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它们的经济性也截然不同。
热电分摊的方法决定着热电双方的利益,特别是对于热、电产品经营分属于不同经济实体的热电企业,科学、合理的热电分摊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一般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应用热量法进行热电分摊,把热电联产的好处归给电。
热电联产在我国北方地区是极为重要的行业,由于热电企业提供产品的特殊性,尽管其生产原料--燃煤(燃油、燃气)和水,早已进入了市场经济;而其终端产品--热和电,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产品价格由政府定价,长期以来,供热价格过低,加上在热电分摊中把好处归给电,热电企业必须以电养热。
改革开放后,我国南方地区也逐步兴起了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潮,供热经营已经按照市场化运作。
浅析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分摊方法

浅析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分摊方法摘要: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是现今热电联产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合理性和准确性既影响热电联产企业和热用户各方的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到热电联产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热量法、实际焓降法、做功能力法和热电联合法等计算方法,并以来宾某电厂供热机组为例进行比较性计算,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热电联产;热电成本;分摊方法1前言随着国家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锅炉烟气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园区企业小锅炉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对当地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出严峻挑战。
为保护当地的环境,便于对污染源集中有效地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实行集中供热势在必行,是打造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
热电联产模式是在生产电能的同时利用汽轮发电机做过功的蒸汽实现用户供热,具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作用,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热电联产热效率一般可达75%-80%,显著高于火电站的平均热效率,具备显著的节能效应。
所以实行热电联产也是实现能源阶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需要。
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在取得突出成果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一些影响进一步有序发展的问题。
其中关于如何进行热电联产机组全厂总热耗量的分配问题,便是众多问题中最棘手的一个。
2热电分摊方法2.1热量法热量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将总热耗量按热、电两种能量的用热数量比例来分配,它只考虑能量的数量,未考虑供热汽流在汽轮机中已做功的实际情况,不考虑能量的质量差别,不能反映电能和热能两种产品在品质上的差别,也不能反映不同参数供热蒸汽在品质方面的不等价,将热电联产的节能效益全部归发电部分。
热量法计算供热分摊比的上限值,特点就是“好处归电”,计算简单,是我国目前热电联产行业普遍采用的分摊方法。
采用热量法来分摊热、电成本时,供热成本分摊比为锅炉供热量占锅炉有效热量的百分数,机组为再热机组,不考虑锅炉至汽机之间的主汽管道损失,则计算公式为:式中锅炉供汽量,t/a;汽机抽汽焓,kJ/kg;供热回水焓,kJ/kg;:锅炉产汽量,t/a;锅炉产汽焓,kJ/kg;:锅炉给水焓,kJ/kg;:再热蒸汽量,t/a;再热蒸汽热段焓,kJ/kg;:再热蒸汽冷段焓,kJ/kg。
【doc】热电厂供热成本分摊新方法—热耗变换系数法:“好处归热法”的?…

热电厂供热成本分摊新方法—热耗变换系数法:“好处归热法”的?…文章编号:0258.8013(2000)11,008504热电厂供热成本分摊新方法——热耗变换系数法"好处归热法"的新解与理论证明g~醇郭民臣.魏楠''._.●._.一'''.'...'一(华北电力大学,北京100085)弋UCcC1 ANEWAPPROACHToCoSTSHARINGFoRACoGENERATIoNPLANT- METHoDoFHEATRATETRANSFoRMATIoNCoEF冒ICIENT GUOMin—then,WEINan(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Beijing100085,China)ABSTRACT:Amethodofheat—ratetrart~/ornaationcoefficientLs putforwardforthecostsharinginapower/heatCogenerationp1.ot.Itisprovedthatthismethodisatypioalonethat attnhutestheCogenerationgainonlytoheatsuppLySucha methodmuchbetterthanthatsocaLLed"methodofadualenthMpydrop''whichdoesn'tconsidertheeffectofregenerative extractionandtherefor,resultslnsomedeviationTakingthe200MWNation-madeN-Cunitasan~xample.theauthor completesasetofcalcuLationsbyusingdiffereaatmethodsiachiding"heat瞰etrans{otmation"and"heaquantities".A comparisonisaLsomadeamongthedifferentresultsduetothedifferentmethods.KEyWORDS:hem/powercogeneration;coefficientsofheat ratetransformation;heat/powercostsharing;heatprice摘要:对热电联产的总热耗进行分摊,提出了热电成本分摊的"热耗变换系数法",并且证明该方法是好处归热法"的典型方法.而实际焙降法"投有考虑回热影响.因此分摊的结果存在偏差.文中以200MwN.C型机组为例,对包括"热耗变换系数法"和"热量法"在内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热电联产;热耗变换系数;热电成本分摊;热价中圈分类号:TK2124文献标识码:A1引言热电成本分摊是一个老问题,但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借助于热耗变换系数的概念给出一种新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热耗变换系数法",其意义在于能够定量地给出在凝汽发电基础上实现抽汽供热的供热热耗量,并且该方法计算出的供热热耗量最小."热耗变换系数法"与"热量法"一样,是一种极端的分配办法,如果说"热量法"规定了左界限的话,那么"热耗变换系数法"则规定了右界限,所有其它分配方法分摊热电成本的结果都应在这2个方法的结果之间.因此"热耗变换系数法"分摊热电成本是好处归热的典型方法,可以用它来评价其它的分配方法,也可以用它评价热电厂发电方面的热经济性,实现与其它纯凝汽电厂之间进行热经济性比较的可能.传统意义上所指的"好处归热法"的典型方法是"实际焓降法",但是"实际焓降法"由于没有考虑回热的影响,园而计算结果有偏差.2热耗变换系数简介热耗变换系数是电厂热力系统分析理论_I]中反映抽汽品位的一个参数,其定义式如下:f(Q0+Q)I…一一IaAQJ:式中毫为热耗变换系数;Q.,Q为给水加热至新蒸汽吸热量和再热吸热量(2者之和为循环的热耗量);△Q为从第级加热器引入的微小外热量;N为汽轮机发出的功率.式(1)的物理意义是:从外界向热力系统引入一微小的外热量,这在定功率条件下会使热耗量减小; 相反,如果从热力系统的某部分失去一微小热量,在定功率条件下必然使热耗量增大;热耗量的变化与该进出热力系统的微小热量之比,就是热耗变换系中国电机工程第加卷数.热耗变换系数是汽轮机热耗量对热力系统变化作出的反映,如果这些变化发生在不同的抽汽或加热器上,在热耗量上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因此每级抽汽都有一个热耗变换系数,其数值介于0~1之间. 热耗变换系数可用一组线性方程式来计算….3好处归热法——热耗变换系数用千供热成本分摊31热耗变换系数用于供热成本分雄根据热耗变换系数的定义,从某级抽汽或加热器失去一微小的外热量,在保持功率不变的情况下, 必然使热耗量增加.所增加的热耗量就是从循环上对抽汽供热的补充.抽汽供热的机组,供热的抽汽与回热抽汽有相同的效果,其不过抽汽回热用于内部加热而供热的抽汽用于外部加热.因此抽汽供热相当于从抽汽的那一级对外放出了热量(回水叉回到该级),因此整个循环也因为供热增加了热耗量. 设从第i级抽汽对外供热,供热量为Q,循环的总热耗量为Q0,供热热耗量为Q1,发电热耗量为Q0(因此Qo=Q0(^)十Qo()根据毛的物理意义,为实现对外供热Q,相应增加的热耗量为:Q0(^):Q^(2)全厂供热Q增加的热耗量为:‟:=㈤全厂的供热热效率:‟㈨==>1(4)‟()【4)因为用于供热那级抽汽的热耗变换系数{小于1, 也小于珊(锅炉效率和管道效率),所以p(】大于1.也就是说由于实现了热电联产供热,所供出的热量比消耗的热量要多.3.2"好处归热法"多供热量的来源对于汽轮机循环:Q0=Q0(^】+Qo(】=N+Q^+Q由于以及所以NQ0()Qo(h1=Q^}Q^+Qo()=起0()+Q^+Q(1一)Qo()=(1一毛)Q+QQ(】=(1一)Qo()(1一毛)Q^=Q()一Q(5)式中Q为汽轮机抽汽供热时循环的废热排放量用热耗变换系数法进行热耗分摊时是以凝汽循环为基础(凝汽循环的效率为),然后增加供热量.所增加的供热量不大时可认为对凝汽循环产生影响也很小,因此汽轮机抽汽供热时用于发电部分的效率还是.该方法完全把抽汽供热作为附属的产品来看待,因此发电部分的热耗量Q所产生的废热Q】和凝汽循环时产生的废热相同.所以由式(5)知,热电联产对外多供的热量(1一鲁)Q来自于其废热的实际排放(Q),比凝汽情况下的排放量(Q))减少的量为Q)一Q.3.3"热耗变换系数法"分摊发电供热热耗的应用以国产200MwN—C型机组为例进行分析.该机为三缸双排汽结构,共8级抽汽,在中压缸排汽引出第5级不调整抽汽和可调整的供热抽汽,在低压缸导汽管上加装蝶阀供调整抽.汽用,工质的回水引入第5级加热器的水侧出口位置.机组采用冬季抽汽供暖和夏季凝汽发电的方式运行.原始数据和系统图略.前面引出"热耗变换系数"时认为进出热力系统的热量是微小的热量,这并不意味着供热量也必须是微小热量.因为从某级抽汽供热后,汽轮机的膨胀过程线已按供热后的流量进行膨胀,各级抽汽参数是按膨胀后的膨胀过程线确定的,因此热耗变换系数反映的是抽汽的当前状态,即反映从某级抽汽供出的热量按当前的热耗变换系数折算到整个循环的热耗量.供热时热力系统是一个稳定的供热生产过程,不存在从供热前的状态变化到供热后的状态的变化过程,因此也就不必限定供热量必须是微小热量.表1200MWN-C型机组运行在不同工况热经济性的比较Tab?lA~ocnparlson0flhethermoeconomlcpertonn~ abstainedanderdifferentoperationpointsofthe200MWtypeunit.供热工况纯凝汽工况将供热前的热力系统状态,和供热后的热力系统状态进行比较,有利于了解供热成本分摊新方法的特点及其利弊.对于国产200MWN—C型机组.第l1期郭民臣等:热电厂供热成本分摊新方法一热耗变换系数法87 选择纯凝汽8O%ECR,100%ECR工况和供热抽汽压力0.637MPa供热工况,计算其热耗变换系数,并比较其供热前后热经济性的变化.N—c型机组供热前和供热后工况,可以理解为该机组冬季供热和非供热季节纯凝汽发电2种情况,也反映了此时2种情况的经济性,进一步可以借此说明热电联产和发电单产的热经济性差别.80%ECR和100%ECR是纯凝汽的2种工况,假定在机组特性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外供热;0637MPa(供热抽汽压力)是实际的对外供热工况.由表1看出,凝汽工况与供热工况比较,两者不论是进汽量相同还是发电功率相近,供热工况发电方面的效率最低,而供热方面效率最高.原因是由于供热抽汽,低压缸导汽管上产生不可逆的节流损失以及汽轮机低压缸的效率降低,最后导致发电方面的经济性降低.即:发电方面新产生的不可逆熵增损失一部分排入凝汽器,另一部分随抽汽进行供热,因此供热热效率提高.3.4与"实际焓降法"的比较实际焓降法是用供热汽流的作功不足与新蒸汽的焓降之比来分配发电供热总热耗的,因为该方法算出供热热耗量最小,因此传统上将其称为"好处归热法".其计算方法如下】:Q0(hl=Q.~tp(h)--(6)nOo(h)=QII式中D^为供热抽汽流量;D0为汽轮机汽耗量;h为供热抽汽的焓值;^.为新蒸汽的焓;^为排汽的焓;为供热抽汽的做功不足系数.从实际焓降法计算式的形式看出,仅仅是把供热抽汽的做功不足与汽轮机进汽的整机焓降之比作为供热热耗分配的原则,没有考虑回热对供热汽流的影响,因此该法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考虑是不完全的..供热量可以写成Q^=D("^),^为回水的焓值.假设供热蒸汽的回水回到供热所在级的加热器.因此焓差(k一^)可以近似认为等于1kg抽汽在该级加热器中的焓降.即吼一(h^一^).按照热耗变换系数法的供热热耗分配原则,根据式(2) 有Oo(^)=毛口若热力系统中没有再热,存在关系q0=q[31,称之为汽耗变换系数,q0为锅炉中工质焓升.因此Q0(^)=钿0D^=0口0=Q0(7)比较式(6)(7):"实际焙降法"和"热耗变换系数法"供热成本分摊的计算式虽然非常相似,但是其中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式(7)中的,和式(6)中的Y是完全不同的.据文[1]和存在如下关系:…=[]_[8Dj]LY微分的意义为:当第i级抽汽量发生一微小的0?变化时,必然影响第7级抽汽量,微分的数值就表示第i级抽汽对第j级的影响.此式从理论上充分证明"实际焓降法"没有考虑回热的影响,而"热耗变换系数法"是在全面考虑回热抽汽和供热抽汽的基础上,实现的供热发电热耗分摊的.35回水进人热力系统地点的影响前面的讨论都认为回水回到供热抽汽所在级的加热器,因此供热热耗分摊以及供热量的计算只涉及该级抽汽及其加热器,属于较简单的情况.更复杂的情况是,回水回到其它级或根本就不回水(从凝汽器热井补充损失的工质).我们可利用工质在热力系统内"平移原理"把回水移动到供热的那一级去,但是需在工质移动前和移动后中间包围的加热器上,"加"或者"减"去一定数量的热量.因此.对外供热的热量不只来自1个级的抽汽,可能来自2个级或更多的级,都可以用不同级的热耗变换系数对这些热量分配热耗,实现复杂情况下的供热发电成本的分摊,这些工作利用"实际焓降法"是根本做不到的.4各种典型方法比较4.1热量法热量法是实际使用的方法.它认为所供出的热量Q和从主蒸汽直接供热具有完全相同的效果(即Q=Q0(^)),Q^所分到的供热热耗就是相当于直接从循环的吸热量中分出一部分,该方法不区分供热热量和循环热耗量的不同.全厂的供热热耗和供热热效率为Q(^)珊=Qoc~)=Q^中国电机工程第20卷f(^】=—__::',l坤L该方法与采用锅炉直接供热完全一样,热电联产的好处在供热部分没有体现,热电联产使热耗的降低全部计算在发电一边,因此称为"好处归电法",是热电联产热耗成本分摊的另一极端方法.4.2实际焓降法和作功能力法"实际焓降法"前面已有叙述."作功能力法"是依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依据,用供热汽流的作功能力与新蒸汽的作功能力之比来分配供热发电的热耗,这种方法属折中的分摊方法一类.4.3比较为了说明"热耗变换系数法"分摊热电成本的作用,用国产200MWN—C型机组抽汽压力0.637MPa供热工况为侧,计算各种方法的分摊结果,列于表2.表2中,实际焓降法的分配结果和热耗变换系数法的分配结果非常接近,但最终结果是实际焓降法比热耗变换系数法的供热热耗还要小.表2各种方法供热成本分摊结果的比较Tab2Acomparisonoftheresultsgainedbydifferentmetlwflsofsharing 从表1和表2的综合结果看出,"热耗变换系数法"分配供热热耗,供热热效率应该是最大的.发电热效率应该是晟小的."实际焓降法"分摊供热热耗,其结果不是更接近80%ECR工况或100%ECR工况,而是远离了这2个工况.原因是:"实际焓降法没有考虑回热的影响,所带来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并没有修正因供热使发电方面和供热方面效率的变化."实际焓降法"的分配结果夸大了汽轮机因供热所附加的不可逆损失.因此"热耗变换系数法"是好处归热的典型方法,没有进行任何简化处理.5结论"热耗变换系数法"用于供热成本的分摊.可使供热分配到的热耗最小.该方法是把热电联产节省的热耗全部归于联产供热,而发电方面与凝汽式发电完全一样,因此该方法是"好处归热"的典型方法.该方法与"好处归电法"(热量法)共同构成了热电成本分摊中的2种极端情况,所有其它分摊方法分摊的供热和发电成本都应介于此二者之间."实际焓降法"没有考虑回热对供热汽流的影响,计算结果有偏差.虽然"好处归热法"还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但"热耗变换系数法"的提出从理论上证明了"好处归热法"的原理,为评价其它分摊方法提供了依据.随着大型机组分散控制系统的完善,在线监测功能的加强,将"热耗变换系数法"用于供热机组的热经济性评价已为时不远.参考文献:【1]郭民臣等热(汽)耗变换系数法一分析电厂热力系统的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1997.17(4】:227229【2]郭民臣等电厂热力系统矩阵分析法的改进[J]热能动力工程.1997,12(2):103.106[3]郭民臣等非再热机组热系境分析的热(汽)耗变换系数法[J]华北电力大学,199724(3):93—98【4]部体宽,等热力发电厂【M]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95:】07】48.收稿日期:199909.29改旬日期:213(10-91—10.作者简卉:郭民臣(1963一),男.河北乐亭^,副教授,硕士.从事工程热力学教学和发电厂节能方面的研究工作.(责任编辑贾瑞君)。
电、热产品成本的分摊

电、热产品成本的分摊供热电厂的电力和热力生产是同时进行的,成本费用发生时不能确定电、热力负担的份额,月末应将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按以下原则进行分摊:只为电力或热力一种产品服务的车间或部门,其成本全部分配给电力或热力产品负担,为电力和热力两种产品共同服务的车间或部门,其成本按一定的比例加以分摊。
具体方法如下:(一)变动费用部分:指供热电厂为生产电力、热力直接耗用的燃料。
根据发电、供热实际耗用的标准煤量比例分摊。
供热厂用电耗用的燃料,应由热力成本负担。
其计算公式为:发电燃料费=实际燃料费总额×(发电用标准煤量÷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供热厂用电耗用燃料费供热燃料费=实际燃料费总额×(供热用标准煤量÷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供热厂用电耗用燃料费供热厂用电耗用燃料费=实际供热厂用电量×计划发电燃料单位成本(按发电量计算)(二)固定费用部分:指供热电厂除燃料费以外的其他各项费用,可选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分摊:1.分项目测算分摊比例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供热量较大(指热力产品所耗用标准煤量占发电、供热用标准煤总量的比重在10%及以上)的供热电厂,可按照年度成本计划或上年度实际发生的各项固定费用进行分析测算,求出电、热固定费用综合分摊比例。
(1)材料费:电气、汽机车间用料(不包括热网部分用料)由电力产品负担,热网部分用料由热力产品负担;水处理用料按电、热耗用软化水量比例分摊;其余按电、热耗用标准煤量比例分摊。
(2)折旧费:电气、汽机车间的折旧费(不包括热网部分的折旧费)由电力产品负担,热网部分的折旧费由热力产品负担,其余部分按电、热耗用标准煤量比例分摊。
(3)水费、工资、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一律按电、热耗用标准煤量比例分摊。
以上三项费用分摊时,电热产品分摊的费用分别加总,除以全部固定费用,求出电、热产品固定费用的综合分摊比例,据以分摊各月电、热产品应负担的固定费用。
热电厂热电分摊方法探讨

热电厂热电分摊方法探讨
薛敏
【期刊名称】《《湖南电力》》
【年(卷),期】2007(027)003
【摘要】电和热是热电厂所产生的2种形式不同、质量不等价的商品。
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热量分摊问题,是解决热价合理计算的核心问题。
在分析现有热量分摊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可用火无和折合火用概念,建立了折合火用热电分摊模型。
对典型机组采用不同的供热分摊计算方法表明,采用折合火用分摊模型所得结果处于合理区域,克服了现有方法存在的缺陷。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薛敏
【作者单位】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14
【相关文献】
1.热电厂的热电分摊方法探讨 [J], 林克淮
2.热电厂热电分摊实际焓降法的新算法 [J], 张树芳;孙科;郭江龙;常澍平;董志国
3.燃气热电厂吸收式热泵供暖的热电分摊法节能研究 [J], 王龙泽;刘超;胡国柱;张兆雷
4.关于热电厂热电联产成本分摊的研究 [J], 方正;张娜;刘艳萍
5.热电厂煤耗分摊方法探讨 [J], 黄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做功能力法
——分析
同时考虑热能的质量和数量; 供热抽汽(排汽)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分析
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效益分配到热电两种产品上;
结果与实际焓降法近似
2、4 热折扣法
——计算方法
热折扣法:按燃料用量分配一般费用,生产电
的燃料量为电量和常规凝汽式发电厂平均煤耗 的乘积 热分摊比为: 其中: ——冷凝电厂的燃料流量,kg/s; HF——燃料热值,kJ/kg; W ——电功,kW; ——冷凝电厂的蒸汽流量,kg/s;
2、6 折合火 法 用 ——分析
考虑了火 所作的贡献,使得能量利用遵循 无
“能级匹配用能” 的原则; K取值容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难以判断其 合理性
3、 小结
热电联产做到了按质用能,它是节约能源、改
善环境的一项重大措施,其优越性已得到共识。 以上方法各有利弊
法的优点,但是加权系数的选取在实际应用过 程中也存在不定因素,取多大的加权系数较合 理,目前既无根据,亦无定论。
2、6 折合火 法 用
——计算方法
折合火 的定义为可用火 (能量中起作用的火 )与实际火 之和。单 用 无 无 用 位工质的折合火 :: 用 其中: ——单位工质的折合火 ;k——比例系数,其含义是单位火 与单 用 无 位火 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之比, 用 ; 为单位火 用e与单位总能 量q之比,即能质系数。 系统入口蒸汽流量为 ,供热抽汽流量为 , 该系统向外界输出的 电能为: 其中,下标0和r分别表示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和供热抽汽。 系统向外界输出的热量中,可用部分应为供热抽汽和折合火 之和, 用 即: 系统向外界提供的总的可用能为: 其热分摊比为: 将折合火 表达式代入得: 用
2、4 热折扣法
——分析
把热电联产带来的经济效益都归于供热,国外
认为用此方法算出的热电分摊比为其下限; 相对其它方法较为陌生
2、5 加权法
——计算方法
将热量法确定的热分摊比和实际焓降法确定的
热分摊比加权相加。 该方法有不同的组合:
2、5 加权法
——分析
加权法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热量法和实际焓降
2、2 实际焓降法
——分析
考虑外供热抽汽在汽轮机中做功的影响; 考虑热能质上的差别; 供热部分没有分担热功转换过程中的冷源损失
和不可逆损失; 供热热耗量Qtp(h) 最小,好处归热; 可鼓励热用户降低用热参数
2、3 做功能力法
——计算方法 做功能力法:按机组中总进蒸汽和供热蒸汽的 做功能力比例来分配总热耗量 总热耗量: 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 发电方面分配的热耗量: 做功能力法热分摊比:
2、1 热量法
——计算方法 热量法:以热效率或热损失效率来衡量电厂的 热经济性,反映热力设备将能量转换或输出有 效能量的程度,实质是按电厂生产两种能量的 纯数量比例来分配其耗热量 总热耗量: 供热分配热耗量: 发电分配热耗量: 热量法热分摊比为:
2、1热量法
——分析
从热能数量利用的观点来分配热耗; 没有考虑热能质量上的差别; 供热热耗量Qtp(h)是几种方法中最大的;
2、机组热耗分摊方法
必要性
电和热是热电厂所产生的两种形式不同、质量不 等价的商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 间的热量分摊问 题, 是解决热价合理计算的核心问题 分摊方法分类 第一类是以燃料化学能从数量上被利用的程度来 评价电厂的热经济性,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常 用定量分析 第二类以燃料的做功能力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热 经济性,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常用于定性分析
好处归电(发电部分没有冷源热损失);
不能调动改进热功转化过程的积极性; 不利于鼓励热用户降低用热参数
2、2 实际焓降法
——计算方法 实际焓降法:按照汽轮机供热抽汽的实际焓降 不足与其进汽的总实际焓降的比例来分配总热 耗量 总热耗量: 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 发电方面分配的热耗量: 实际焓降法热分摊比:
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
目
1、前言 2、机组热耗分摊方法 2、1 热量法 2、2 实际焓降法 2、3 做功能力法 2、4 热折扣法 2、5 加权法 2、6 折合火用 法 3、小结
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前言
供热机组:
用具有较高压力和温度的高品位热工质生产电能, 用发电后的低品位蒸汽对外供给热用户,这种既 发电又供热的机组(即热电联产)称为供热机组。 热电联产有以下优点: 节约能源 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 提高供热质量,改善劳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