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儿科不合理用药案例

合集下载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13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13
2.存在配伍禁忌(1)胰岛素注射液、注射用维生素C存在配伍禁忌解析:配伍禁忌。胰岛素属于弱碱性的药物,而维生素C是弱酸性的药物,俩者配伍可使胰岛素效价降低,另外维生素C在体内脱氢,形成可逆性氧化还原系统,使胰岛素失活。建议分开输注。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四、不合理用药实例四
患者信息:女 ,66 周岁临床诊断:抑郁症,帕金森病,心力衰竭注释:无1.盐酸阿米替林片(25mg*100片)用法:口服bid(1日2次)1次25mg2.盐酸司来吉兰片(5mg*10片)用法:口服bid(1日2次)1次10mg
3.地高辛片(0.25mg*30片)用法:口服qd(1日1次)1次0.5mg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解析
1.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盐酸司来吉兰片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时,一日剂量不应超过10mg,超量会发生非选择性抑制MAO的危险。若MAO-A被抑制,则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此外,一日量大于10mg者并不显示对帕金森病有更好的疗效。建议将处方中司来吉兰单次剂量改为5mg。
4.有用药禁忌(1)诺氟沙星胶囊有用药禁忌解析:诺氟沙星为喹诺酮类药物,对软骨组织有损伤,禁用18岁以下患者。
感谢聆听,批评指导
2024
2.复方卡比多巴片(25mg:250mg*24片)用法:口服tid(1日3次)1次1片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解析
1.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巴氯芬片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巴氯芬总剂量不适宜。巴氯芬最大日剂量为80mg,而处方日剂量90mg,超量使用。建议减少单次剂量直至总剂量不超过80mg。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
背景
处方评析,是药剂科开展的对用药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是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处方评析工作能够改进医疗质量,提高药品临床管理和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优化,降低患者的医药负担。今天,咱们就分享临床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解析。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生素不合理应用720例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生素不合理应用720例分析
2 结 果
1 1 一 般 资 料 :0 0 1 2月 每 月 随 机 抽 取 本 院西 药 房 儿 科 . 2 1 年 —1
使 用 抗 生 素 处 方 各 30张 。对 处 方 中抗 菌 素 的联 合应 用 以 及不 0 合 理 应 用 进 行 了统 计 、 析 ( 表 1表 2 。 分 见 、 ) 表 1 抗菌 素联 合 应 用 情 况
此 , 时 采 用 联 合 用 药 , 用 哪 几 种 药 物 的联 合 才 是 合 理 的 联 何 采 合 , 广 大 医务 人 员特 别 关 注 的 问 题 。本 文 抽 查 结 果 不 合 理 应 是
用 抗 生 素 率 为 2 .% , 体 分 析 如 下 : 给 药 间 隔 时 间 不 合 理 。 00 具 ① B 一内酰 胺 类 、 环 内酯 类 及 磺 胺 甲恶 唑/ 氧 苄 啶 属 时 间 依 赖 大 甲 性 抗 生 素 , 杀 菌 效 果 主 要 取 决 于 血 药 浓 度 超 过 所 针 对 细 菌 的 其
3 讨 论 .
目前 我 国 应用 于 临 床 的 抗 菌 药 物 达 20余 种 , 仍 以 每 年 0 且 l 0种 以 上 新 药 的 速 度 在 增 长 【 因 此 医 院 抗 菌 药 物 合 理 应 用 l , 是 项 长 期 而 艰 巨 的 工 作 。我 们 以 全 国抗 菌 药 物 临 床 应 用 专 项 整 治 活 动 为契 机 , 极 开 展 以 病 人 为 中心 , 合 理 用 药 为 核 心 积 以 的 抗 菌 药 物 临 床 应 用 管 理 工 作 , 实保 障 患 者 用 药 安 全 。 切
*延 安 市 黄 陵 县 人 民医 院 (23 0 7 70 ) * *延 安 市 人 民 医 院( l00 760 ) 21 0 1年 8月 8日收 稿

儿科急诊药房不合理处方分析

儿科急诊药房不合理处方分析

儿科急诊药房不合理处方分析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医疗需求也随之增加。

近年来,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也在不断升级设施和医疗技术。

急诊药房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服务形式,在满足大部分患者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以儿科急诊药房为例,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

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及原因过度使用抗生素在儿科急诊药房中,将抗生素作为常用药物处方是常见的现象。

抗生素的使用不当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并增加复发率。

而儿童细菌感染多是因为病毒感染,而非细菌感染,因此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但是,医生不了解病情,或受患者家长要求使用抗生素的影响,导致不合理处方。

不合规使用药物除了抗生素问题外,儿童的体质较弱,对于药物的反应性也存在差异。

有些药物含有酒精或其他成分不适宜儿童,但在儿科急诊药房中仍然可以使用。

使用不当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以及患病后的康复情况。

药品搭配不合理儿科急诊药房中常常出现药品搭配不当的情况。

有时医生会在处方中同时开具多种药品,但这些药品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制约,甚至相互作用的风险。

同时开具的药品会增加负担,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

医疗器械的不妥使用除了药品的问题,医疗器械的使用也存在不妥问题。

比如,血糖监测仪使用不当,会导致不精准的检测结果,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需要专业的技能与经验,才能保证器械的正确使用。

解决办法加强医生和药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在儿童处方设计和落实中确保更好的护理。

医生和药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家庭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有效降低药品处方中错误的数量,增加医疗机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立准确完整的医疗记录医生需要了解病人的家庭医疗史及病史,以此确保准确的处方。

同时,完整的医疗记录需要具备可读性、精度及完整性,使得在随后的医疗服务中,工作人员可以更加明确和了解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事故风险。

强化药品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对不合理处方、过度使用抗生素等问题进行监管和处理。

婴幼儿药物中毒的案例

婴幼儿药物中毒的案例

婴幼儿药物中毒案例一、案例概述婴幼儿药物中毒是指婴幼儿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因药物品种不当、剂量不当、用药时间过长、药物过敏、误食过期药物、假药中毒、医生误诊或家长疏忽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药物中毒现象。

下面将介绍几个具体的案例,以说明婴幼儿药物中毒的严重性及原因。

二、案例详情案例一:药物品种不当某患儿因感冒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长在家给患儿服用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儿童感冒药。

然而,患儿实际病情需要使用的是布洛芬退热剂,由于药物品种不当,导致患儿出现体温过低、出汗过多的症状,最终送医院治疗。

案例二:剂量不当某家长为了让孩子早点好起来,自行增加药物剂量,结果导致患儿出现药物中毒的症状。

经医生检查发现,患儿所服药物剂量过大,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需要接受住院治疗。

案例三:用药时间过长某家长在孩子感冒初期就给孩子服用了抗生素,然而用药时间过长,导致患儿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腹泻等症状。

经医生诊断,患儿需要调整药物并接受对症治疗。

案例四:药物过敏某患儿因感染需要使用某种抗生素,但患儿对该药物过敏,出现了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医生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对患儿进行抗过敏治疗。

案例五:误食过期药物某家长在给孩子喂药时,误将过期药物喂给孩子,结果导致患儿出现药物中毒的症状。

经送医抢救,患儿脱离危险。

案例六:假药中毒某家长在网络上购买某品牌感冒药,服用后发现是假药,里面含有有害物质,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药物中毒症状。

经医生全力救治,患儿仍留下了后遗症。

案例七:医生误诊某患儿因肚子痛去看医生,医生误诊为消化不良,给患儿开了胃药和消炎药。

服用药物后,患儿症状未缓解反而加重,最后转至另一家医院经正确诊断为阑尾炎,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

案例八:家长疏忽某家长在给孩子喂药时,由于疏忽将药物滴入孩子的眼睛里,导致孩子眼睛受到严重损伤。

经医生诊断,患儿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和眼部护理。

我院门诊儿科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门诊儿科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药情况,笔者对我院2004年6月~2005年5月的儿科门诊处方进行分 析,对初筛选出的不合理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类,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处方进行 分析探讨,以供I临床参考。 Tab1 表1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 Statistics on irrationalprescriptions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6月~2005年5月中每月两天的儿科门诊处方共188 42张,根据说明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以及公开出版的书籍,对处方中药 物的用法用量、配伍、合并用药情况进行系统分类和统计分析。 2 处方:0.9%NS100ml+青霉素钠240万U iv gtt qd× 3天 大多数B一内酰胺类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最大效能取决于给药间隔期药物浓度 维持超出MIC(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它的杀菌效应与体内血药浓度在MI C以上的时间成正比,而不与最高浓度相关。主要用于细菌的繁殖期(细菌繁殖 周期为6小时一8小时),而大多数口一内酰胺类抗生素E,:很短,后效 iv gtt 结果 儿科门诊输液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见表1。 3不合理处方分析 3.1溶媒选择不当 处方:10%GSIOOml+青霉索钠】60万13 qfj× 3天青 应很弱。因此,除个别T,。很长的药物(如头孢曲松)可每日给药1次~2 次,其余较短者1日的剂量2次~4次给药比1次给药效果好,且不易产生细菌 耐药性旧。3.3不合理联用 3.3.I承复朋药:处方:阿奇霉素细粒剂(阿奇速美)0.Ig× 6 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2—5.5)中叮有一定程度的分解,在近中性 (pH6~7)溶液中较稳定,酸性或碱性增强均f叮使之加速分解,应川时最
我院门诊儿科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谢小菊,刘广军,翁春梅,陈秋琴(江苏省常州市第.-L民医院,常州市21 3003) 中图分类号 R45l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2124(2006)04—0248—02 摘要目的:调查门诊儿科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探讨合理的给药方案。方 法:在2004年6月~2005年5月本院门诊儿科 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2天的处方共18842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不合理 处方762张,分别在溶媒使用、给药间隔、选择药物、合并用药以及重复用药 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儿科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较明显,应加 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再学习。关键词 门诊儿科处方;合理用药 AnalysisXIE on Non——rationalUseofDrugsPrescribedin OutpatientPediatrics Chunmei,CHEN Xiaoju,LIUGuangjun,WENG 213003,China) Qiuqin(JiangshuChangzhouSecond People’s Hospital,Changzhou 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non—ratio nal use ofdrugsin outpatient pediatricsof our hosrationaldosageregimen.METHOD S:Atotalof18842prescriptionsselecte drandomly2 dayseverymonthfrom June,2004toMay,2005underwentstatist icalanalysis.RESULTS:OftheIotalpres criptionsreviewed,762wereirrational as inthe use of menstruum,dosing use interval,choice of drugs,drug otlr combination,repeated administration,etc. CONCLUSION:ThestudyoftherationalKEY ofantibioticsintheoutpatientprescri ptionsofofantibioticsshouldbestreng thened. use hospitalwasobviouslyirrational;ther efore,the use WORDS outpatientpediatricprescriptions;ra tional ofdrugs 合理用药是安全有效的使患者得以康复治疗的前提,也是临床药学的核,D问 题。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随着医疗水 平的提高及新药种类的增多,临床上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已经较普遍,因而对药物 问的相互作用及合并用药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解儿科用

小儿用药不当案例分析

小儿用药不当案例分析

5 医药与保健 2 1 / 0 2 0 1 1
小儿用药不当案例分析
文/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 院副主任医师 陈金伟 小 儿 身体 发 育 不 完 善 ,抵 抗 力 细 胞酶活性 、促进 抗体生成 ,有利于 抗真 菌药 、纠 正水 电解质酸 碱平衡 失
差 , 较 易 患 病 。 一 旦 患 病 , 有 的 抗 感染: 同时发热 也是严重程 度和病 调等 治疗 1 个半月后病愈 。
年轻 的父 母 往往 心 急 如 焚 ,求 愈心 情 转归 的一种 客观标志 。故患儿体温 医生解 释 :感 冒大 多数 为病毒感 85 C以下 或经治疗体温 渐降不需 染 ,故应主要使 用抗病毒药 治疗 。除 切 , 胡乱 用 药 ,或 强 烈 要 求 医 生超 在 3 .  ̄ 因 常规 用 药 , 以致 给 患 儿 身 体造 成 损 使 用 退 热 药 ( 小 儿 中枢 神 经 系 统 调 非 经 抗 病 毒 治疗 无 效 或 经 实 验 室 检 查 害 , 甚 至 危 及 生 命 。 以 下 为 笔 者 根 节功能差 ,体 表面积相对较 大 ,对退 证 实确为细 菌引起 ,或合 并细菌感染
强退 热 ”。 3 分 钟 后 。
二 、使用抗菌药不 当致二重感染 案 例 :9 月 大 的 珍 珍 常 患 感 个 二 ,之后感 冒嫌上 医院麻烦 ,便 白 三 、输 液不 当致急 性肺水肿 案 例 :2 半 的 强 强 因 患 急 性 岁 胃肠 炎 由父 母 带 到 医 院就 诊 。 父 母


使 用退热药不 当导致虚脱
多、血容量下 降而致虚脱 ( 如本例 ) 。
力 ,使 感 冒难 以 治愈 ;重 则 杀 灭体
案 例 :2 的 阳 阳 因 高 热 、流 所 以 ,为 宝 宝 用 药 应 遵 医 嘱 ; 如 有 必 内 正常 菌 群 ,被 正常 菌 群 抑 制 的真 岁 涕 、咳嗽 7 ,医生诊 断 为支气 管肺 要再 用 ,也 应尽 量 使 用 物 理 降温 法 菌 大 量 繁 殖 , 而 致 二 重 感 染 ( 肠 天 如 如 。 炎 ,收 入 儿 科 住 院 治 疗 。 治 疗 2 天 ( 酒 精 擦 浴 ) 道 感染 伪 膜 性肠 炎 、真 菌 性 肺 炎 、 后 阳 阳体 温 有 所 下 降 ,但 仍 徘 徊在 3 . ℃左 右。阳阳妈妈 认为医生退热 85 药 “ 剂量不够 ”,瞒着 医生给阳 阳 口

不合理处方用药3例分析

不合理处方用药3例分析

不合理处方用药3例分析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药物可以及时、有效诊治疾病,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不合理用药可能加重患者病情,导致用药危险,引发医患纠纷。

现就我院处方点评中抽查的三例处方予以分析。

一、盐酸氨溴索于盐酸溴己新联用患者:牟xx ,男,8月就诊科室:门诊儿科临床诊断:支气管炎、肠炎处方: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 10ml*30mg*15×3.0支Sig:3ml 口服一日三次盐酸沙丁胺醇片 2.4mg*100×3.00片Sig:0.8mg 口服一日三次富马酸酮替芬片 1mg*60×3.00片Sig:0.5mg 口服一日三次盐酸溴己新片 8mg*1000×5.00片Sig:4.0mg 口服一日三次头孢克肟颗粒 50mg*6×5.00袋Sig:35mg 口服一日二次治疗结果:不详分析:支气管炎、肠炎一般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气紧,哮喘,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

常规治疗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抗过敏,抗炎,止泻等。

该案例为门诊处方,选用了黏痰溶解剂盐酸溴己新片与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止咳平喘的盐酸沙丁胺醇片、抗过敏的富马酸酮替芬片和抗菌消炎的头孢克肟颗粒,基本符合疾病的治疗需要。

关于盐酸溴己新片与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合用的问题,值得临床关注。

氨溴索是溴己新在体内的代谢物,具有黏痰溶解作用。

溴己新有较强的溶解黏痰作用,可使痰中的多糖纤维素裂解,稀化痰液。

两药联用不适宜。

联合用药的主要目的是作用相加、作用互补、作用协同等,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联合用药,只能使药物的用量相加,药物用量过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导致中毒的危险。

建议临床医生在使用药品时,对药品说明书记忆不清的,可再次阅读,对于可用可不用的药品,最好不用。

诊断与选用的药品相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安全、有效、合理选用药品。

二、气管炎不适宜选用柴胡注射液患者:罗xx,男,1岁就诊科室:门诊儿科临床诊断:气管炎处方:柴胡注射液 2ml*10支×1.00支Sig:2.0ml 肌注一日一次治疗结果:不详分析:柴胡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北柴胡,辅料是氯化钠,聚山梨醇酯-80。

儿科用药不良反应6 2例分析

儿科用药不良反应6 2例分析

儿科用药不良反应6 2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危害,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我院2 0 0 9年以来至今收集上报的6 2例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

结果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年龄<1个月的患儿7例(1 1.2 9%),>1个月至≤1岁的1 8例(2 9.0 3%),>1岁至≤3岁的1 5例(2 4.1 9%),>3岁至≤6岁的1 2例(1 9.3 5%),>7岁至≤1 4岁的1 0例(1 6.1 4%)。

所有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共6类,依次为抗茵药物2 7例(5 9.6 8%),止泻药1 3例(2 0.9 7%)、止咳药1 O例(1 6.1 3%)、生物制品6例(9.6 7%)、解热镇痛药4例(6.4 5%)以及中成药2例(3.2 0%)。

给药途径:静脉给药5 6例(9 0.3 2%),口服6例(9.6 7%)。

皮肤及附件最常被不良反应所累及,其次是消化系统,依次为呼吸系统、中枢及神经系统和注射部位。

结论>1个月至≤1岁年龄段的婴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大多由于静脉注射抗茵药物所引发,加强儿童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学;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 ] R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独生子女人群的日渐增多,安全用药,尤其是儿科的安全用药渐次引起关注…。

儿童处于一个各系统正待成长的阶段,肝脏的分解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以及免疫能力尚不健全,以至于儿童期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弱,从而发生儿率增大。

有鉴于此,本研究将2 0 0 9年以来我院发生的6 2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资料总结整理,以期为切实了解不良反应发生原凶,从而有针对性地降低发生率,更好地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有所裨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以及病房收治的患儿,资料来自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不良反应发生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儿科不合理用药案例
病例一
患儿男性,5岁,17 kg。

因反复腹痛9天伴双下肢皮疹2天入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入院后给予法莫替丁(抗过敏及抑酸)、甲泼尼龙(免疫抑制)及头孢曲松钠(抗感染)等治疗。

疗程中患儿仍时感腹痛,甲泼尼龙与法莫替丁已用4日,治疗后腹痛缓解缓慢,大便隐血试验仍为阳性。

调整用药原因
患儿治疗中腹痛缓解不明显,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用于免疫抑制的甲泼尼龙已用至最大剂量34 mg,即2 mg/(kg·d)。

法莫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一般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以抑制胃酸、胃泌素等释放,儿童用药剂量一般为(0.4~1)mg/(kg·d)。

此外,法莫替丁在其他适应证的应用中,使用剂量也存在区别:当用于胃酸高分泌状态患者时,法莫替丁用于儿童的剂量可增至每次20 mg,每12小时1次。

而当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及症状明显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时,剂量与疗程相关。

本患儿疾病为过敏性紫癜,属于免疫紊乱的过敏性疾病,腹痛、便血等胃肠症状突出,患者处于H2受体高分泌状态,H2受体不仅分布于胃肠黏膜细胞内,而且分布于免疫活性细胞中,尤其在T细胞中。

拮抗H2受体的目的除抑制胃酸、胃泌素释放外,还可以抑制过敏性状态中的5-羟色胺、组胺等自体活性物质释放。

因此,临床可以适当增加法莫替丁用量,以拮抗免疫活性细胞中的H2受体。

药师建议
增加法莫替丁剂量,加强H2受体拮抗作用。

目前患儿法莫替丁用量为<0.4 mg/kg,建议此患儿法莫替丁用量增至10 mg,每12小时1次。

临床反馈
医师接受以上建议,更改医嘱增加法莫替丁剂量至10 mg, 每12小时1次。

随后几天,患儿腹痛明显缓解,大便隐血试验阴性。

病例二
患儿,男性,5个月,8.0 kg。

因发现左重复肾4月,伴发热5天入院。

经由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治疗多日后转入儿童肾脏内科。

诊断为尿路感染,左侧重复肾,呼吸道感染。

患儿曾在PICU接受美罗培南治疗多日,体温持续高于38.0℃,后改为头孢吡肟0.395 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同时联用替考拉宁75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

体温逐步降至37.0℃左右,4天后体温有升高趋势,渐达38.0℃。

患儿精神差,咽红,有轻咳,双肺呼吸音稍粗。

医师考虑,本例患儿除细菌感染外,还伴有病毒感染。

故加用病毒唑8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4天,患儿体温未进一步升高,但仍保持在38℃,血液C反应蛋白(CRP)在抗病毒药物治疗后仍高达34 mg/L。

调整用药原因
患儿足量、足疗程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再次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后仍无明显好转。

此时,由于患儿应用广谱抗生素多日,尿培养难以获得阳性结果,无法提供诊断依据,血白细胞<10×109/L,中性细胞数偏低为38.7%,但急性期CRP为34 mg/L,提示体内仍存在感染。

患儿基础疾患为左肾重复畸形,是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当前用药为头孢吡肟、替考拉宁,分属头孢四代和糖肽类抗生素,前者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假单孢菌、部分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有效,后者主要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厌氧菌有效,两者均对属于条件致病菌的脆弱拟杆菌无效。

有研究报道,在腹盆腔感染中,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脆弱拟杆菌、肠球菌,其中脆弱拟杆菌是革兰阴性厌氧菌,是抗感染治疗过程容易被忽略的厌氧菌,但在感染致病菌中占有重要地位,患儿广谱抗生素治疗2周,为条件致病菌的再次感染提供机会,此时应着重考虑。

药师建议
建议停用头孢吡肟与替考拉宁,选择可广谱覆盖革兰阴性厌氧菌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

治疗方案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0.4 g 静脉滴注,每日2次。

为加强对厌氧菌的疗效,还可加用甲硝唑。

临床反馈
医师同意以上建议,但由于甲硝唑的小儿不良反应大,故先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

随后几天,患儿体温渐平稳,精神恢复,后续尿培养无细菌生长,尿常规、血CRP正常,转外科手术治疗,矫正重肾畸形。

病例三
患儿男性,10岁,38 kg。

因双眼睑浮肿进行性加重8天入院,目前诊断肾病综合征,呼吸道感染。

入院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速尿、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降蛋白尿、抗感染、免疫抑制等治疗措施。

调整用药原因
患儿精神差,时感恶心,头晕,喜平卧。

腹部体检: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胫前凹陷性水肿明显,尿蛋白24小时定量8944 mg/24h, 血白蛋白水平18 g/L,前1日尿量偏少,可能原因为患儿白蛋白从肾小球大量漏出,致严重低白蛋白血症,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水肿、腹腔漏出液积贮,血容量减少,轻度休克症状,同时严重低白蛋白血症导致患儿应用速尿利尿效果不佳。

白蛋白可有效提高严重低蛋白血症者的胶体渗透压,但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根据此患儿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建议使用人血白蛋白,主要目的为提高血浆胶体压,减少体内自身蛋白质经肾小球漏出,减轻肾脏滤过负担,提高利尿剂疗效,减轻水肿等临床症状。

药师建议
补充20%人血白蛋白,400 mg/kg。

临床反馈
医师接受上述建议,使用20%人血白蛋白50 ml,静脉滴注1次。

次日患儿精神改善明显,自主体位,尿量增加。

[47107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春沈加吴伟岚张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