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和答案
语文2024试题及答案

语文2024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张慌失措B. 涣然冰释C. 恣意妄为D. 坐无虚席答案:C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韩非子》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品德不好。
D. 他学习好,品德也好。
答案:D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A. 王之涣《登鹳雀楼》B. 王维《使至塞上》C. 王勃《滕王阁序》D. 李白《望庐山瀑布》答案:C5.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贾宝玉是贾家的嫡长子。
B.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
C. 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
D.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妻子。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填写《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下一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其中“岳”指的是:泰山。
3.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下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龟虽寿》,其中“骥”指的是:良马。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水调歌头。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初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 shān)迸发(bèng fā)踌躇(chóu chú)B. 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叱咤风云(chì zhà fēngyún)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C. 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rén)迸发(bèng fā)D. 蹒跚(pán shān)叱咤风云(chì zhà fēng yú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不能掉以轻心。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不骄不躁,真是令人钦佩。
B. 面对老师的提问,他总是对答如流,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C. 这篇文章结构松散,内容空洞,真是令人不忍卒读。
D. 他做事总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5. 下列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第一节:语文基础知识试题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词组的反义词与其他不同?A. 乖巧可爱B. 淘气顽皮C. 聪明伶俐D. 刚愎自用2. 下面哪个词语的读音与其他不同?A. 笑容可掬B. 可惜阿姨C. 阿姨可喜D. 温润和蔼3. 下面哪个单词的注音与其他不同?A. 澄清B. 成为C. 成功D. 诚恳4. 下面哪个句子的语法错误最明显?A. 学校里种满了美丽的鲜花。
B. 他每天早晨都跑步锻炼。
C. 她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衣服。
D. 爷爷经常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5. “鸟语花香”中所表达的情感是?A. 忧郁B. 愉悦C. 慌乱D. 惊讶二、填空题1. 早起的鸟儿有____的虫吃。
2. 这首小诗用____的方式表达了自然美的景象。
3. 这篇文章字里行____地描写了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4. 他用一种温和而____的语气与我们交谈。
5. 在这个音乐会上,他____地演奏了一首美妙的钢琴曲。
三、解答题1. 请举例说明修辞手法中的夸张手法。
答:比如形容一个人“高八尺、广十丈”,借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一个人的身高和体型。
2. 请用一个恰当的短语或成语填空。
眉清目____、笑逐颜开的他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节:语文基础知识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A4. C5. B二、填空题1. 虫子。
2. 诗歌。
3. 行间。
4. 亲切。
5. 技巧高超。
三、解答题1. 夸张手法的例子:他的胃口大得能一口吞下整个天空。
2. 亮堂。
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题和答案的介绍。
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帮助读者巩固和加深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希望这些试题和答案能够对读者的学习和提高有所帮助。
基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基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画龙点睛B. 守株待兔C. 坐井观天D. 一石二鸟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哪首诗?A. 《春晓》B. 《春夜喜雨》C. 《春日》D. 《春望》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月亮从东方升起。
B. 风儿轻轻地吹过。
C. 河水静静地流淌。
D. 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
答案:B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C.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
答案:《游园不值》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
答案:《孟子·离娄上》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答案:《望岳》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
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斤D. 一诺千金答案:D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口?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李白C. 王勃D. 杜甫答案:C二、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诗句,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复杂,既有才情横溢,又多愁善感。
她聪明、机智,对诗词有很高的造诣,但同时也非常敏感和脆弱,常常因为小事而感到悲伤。
2. 请解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意思是比喻一时的损失或不幸,可能转变为好事。
它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过于悲观或乐观,事情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料。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昔有一老翁,其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病免。
1. 请解释“无故”的意思。
答案:“无故”在这里的意思是“没有原因”,“没有理由”。
2. 请简述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即福祸往往相互转化,不可仅凭一时的得失来判断事情的好坏。
五、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沸腾(féi)沸腾的开水B. 潺潺(chán)溪水潺潺C. 矗立(chù)高楼矗立D. 鸟瞰(kàn)鸟瞰城市全景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描写的是()。
A. 春天的景色B. 夏天的景色C. 秋天的景色D. 冬天的景色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
B. 小猫懒洋洋地躺在窗台上。
C. 风轻轻地吹过树梢。
D. 河水静静地流淌。
4.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告诉我们()。
A. 每天的计划应该在早上制定B. 早上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C. 早上是制定计划的最佳时机D.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清晨5.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昨天一本书读了。
B. 一本书他昨天读了。
C. 读了一本书他昨天。
D. 昨天他读了一本书。
二、填空题1. 在“______”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请填入适当的诗句或成语)2. 成语“______”用来形容人非常高兴的样子,常用于描述人们在特定时刻的喜悦心情。
3. 在句子“他的话语中充满了______,让人感到温暖和鼓舞。
”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鼓励”。
4. “______”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吉祥和平安。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花园里的花儿也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给这个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问题:1. 这段短文主要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2. 短文中提到的“五彩斑斓”一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3. 小鸟的歌声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四、作文题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要求:1. 文章要围绕主题展开,内容要具体、生动。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一愁莫展C. 谆谆教诲D. 风声鹤唳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涣”应为“焕”,选项B中的“愁”应为“筹”,选项C中的“谆”应为“淳”。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B.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D. 这些书籍对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答案:D解析:选项A中“改善”应为“提高”,选项B中“主旨”和“强调”重复,选项C中“不仅”和“而且”的位置应调换。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明月几时有?”答案:举头望明月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面对困难,他___________,从不轻言放弃。
答案:坚韧不拔三、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强调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支持中心论点?答案:作者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持中心论点。
四、作文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部分需要根据具体内容来撰写,此处无法给出具体答案。
)解析:在写作文时,考生应首先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围绕梦想展开论述,可以包括梦想的来源、实现梦想的计划和遇到的困难等。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以上是一份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的答案及解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实际考试中,同学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来作答。
语文趣味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趣味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
A. 画龙点睛
B. 画蛇添足
C. 画虎类犬
D. 画饼充饥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孟浩然
3.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人物?
A. 林黛玉
B. 贾宝玉
C. 薛宝钗
D. 所有选项都是
二、填空题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诗句。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春晓》。
三、简答题
6. 请简述《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梗概。
7. 请列举至少三个与“月”有关的成语。
四、论述题
8. 论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及其在现代文化中的影响。
答案:
一、
1. B
2. A
3. D
二、
4. 水调歌头
5. 孟浩然
三、
6.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一个著名的故事,讲述了梁山好汉们利
用智谋,成功夺取了官府运送的生辰纲,展现了梁山好汉们的智慧和
勇敢。
7. 月明星稀、月下老人、月圆花好
四、
8.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以其机智、勇敢、变化无
穷著称。
孙悟空的形象在现代文化中影响深远,成为了许多影视作品、动漫、游戏等的灵感来源,象征着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 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注意事项:1. 第Ⅰ卷共2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 第Ⅰ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9 分, 每小题 3 分)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 罗布泊干涸(hé)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防沙卫士胡杨成片死亡,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浑(hún)然一体。
B. 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rǒng)杂的观众心上,观众的心也蓦(mù)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也是隆隆、隆隆的。
C. 他们讲究亭台轩(xuān)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D. 我是干瘪(biě)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yū)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B.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阴庇树下的幽花芳草,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C.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缪的画面。
D.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之故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 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 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D. 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 题。
(共9分,每小题3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杂然相许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 寒暑易节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以君之力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扶苏以数谏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D. 告之于帝义不杀少而杀众皆以美于徐公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成都市二00九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文题号三四五总分总分人编号分数A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总分人编号分数B卷第Ⅱ卷(共82分)注意事项:第Ⅱ卷共5页, 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10分)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分)译文:(2) 甚矣,汝之不惠! (2分)译文:8.用课文原句填空。
(任选四句填写)(4分)(1) ,可以为师也。
《〈论语〉十则》(2) 蝉则千转不穷,。
(吴均《与朱元思书》)(3)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4) 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除州西涧》)(5)? 满眼风光北固楼。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9.根据下面的语境填空。
(任选一题)(2 分)(1) 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样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我们看到了仁人志士对“生死”所作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2) 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引来不少文人的咏叹, 这里有杜甫“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的苍凉,又有孟浩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阔,范仲淹也因其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发出了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0-13题。
(12 分)要成为你自己周国平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
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
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
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
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
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
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
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
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了。
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
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
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
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
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
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
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10. 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答:11. 第④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这句话怎样理解? (3 分)答:12.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分)13. 文章通篇用“你”“你们”这一称呼,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3 分)答:五、作文(60 分)14.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 题目:心中的风景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 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不可用话题作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注意事项:1.B 卷共5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诗歌鉴赏(4 分)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答: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2 分)答:二、文言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②。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资治通鉴》【注释】①害:妒忌,怨恨。
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