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泡沫与投资理论模式

合集下载

关于股市泡沫理论进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股市泡沫理论进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股市泡沫理论进展的文献综述股市泡沫理论是指股票市场出现价格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对经济造成冲击。

本综述将概述股市泡沫理论的发展进展,包括早期理论的出现、相关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果。

股市泡沫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达尔表示。

他认为股价不断上涨,并且超过了实际盈利能力所支持的价值。

达尔基于对美国股市历史数据的分析,提出了股价泡沫理论。

达尔的研究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他使用的数据和方法有限。

此后,关于股市泡沫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

研究人员开始将股市泡沫与威廉姆·肯尼迪的“股市周期”理论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股市存在着固定的周期形式,包括上升期(繁荣)和下降期(衰退)。

威廉姆的理论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受到广泛关注,并在许多研究中得到验证。

随着泡沫理论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泡沫的起因和影响。

有研究人员使用经济模型来解释股市泡沫的形成和崩溃。

他们使用的一种模型是“基本价值模型”,该模型基于股票的基本面价值来预测股价。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经济模型并不能完全解释股市泡沫的出现和崩溃。

相反,他们认为股市泡沫是由投资者的行为和情绪驱动的。

这些研究人员使用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解释投资者的行为,并将其应用于股市泡沫的研究中。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关注了股市泡沫对经济的影响。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股市泡沫的爆破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因为它会导致消费和投资的下降。

也有研究人员指出,泡沫的爆破并不一定会导致经济衰退,因为泡沫的影响可能局限于特定的股票市场。

股市泡沫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这方面,人们已经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模型来解释股市泡沫的形成和崩溃。

关于泡沫的起因和影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答。

这些研究的结果可能对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股市泡沫浅析

中国股市泡沫浅析

性 。同时, 随着股权分置的改革 , 全流通时代逐步来 临, 在市场中除了金融资本 以外 , 疑又增加 了一 无 种新 的博弈方一 产业资本 ,在全流通体制下 , 应
如 何测 度股 市 的泡沫 ?产业 资本 对股 市 的泡 沫有 什 么 影 响?笔 者尝 试用 托宾 “ 理 论作 一论 述 。 Q”
2 目前 中国股票市场没有有效的红利分配机 . 制 。投资者投资的主要 目的是获得买卖差价 , 导致 了内部泡沫的产生 , 投资者一味地“ 追涨” 。
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对未来价格、 红利和其他变量 进行尽可能有效 的预测 。但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市
场信息阻隔、 投资者偏好差异 以及风险厌恶程度不
场稳定性较差 , 上涨下跌 的动能较大 , 单边上涨容易 产生泡沫, 单边下跌容易引起市场恐慌。 相信不久要 推出的股指期货 , 将会起到市场稳定器 的作用 。
( ) 三 文献 综述
二、 托宾 “ " Q 理论 : 产业 资本与 金 融资本
的博弈
在 现代 社会 ,资本 分 为 产业 资 本 ( d si i uta n rl cpt ) ai1和金融资产 (nni ai ) a i f ac cpt 两大类 。产业 l a 1 a 资本是指投资于一切有形产品和生产资料 , 包括土 地、 建筑物、 知识 、 用于生产产品的机械设备和运用 这些资源所必需 的有技术的工人乃至实体企业的
中图分类号 :8 0 1 F 3.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39 (0 8 0 - 0 6 0 10 — 8 0 20 )9 0 6 - 5


问题 的提 出及文献综述
同, 理性预期的条件很难满足 。 非理性价格泡沫, 就

股市泡沫:机理、衡量及对策

股市泡沫:机理、衡量及对策
维普资讯
20 /I上半月版 1 总第2 7 020 ( 3期
商业研究
文章编号 :Io -4 x2 0 ) 1. 060 i[8 (0 2o 2一 2 -3 o 0
股 市 泡 沫 : 机 理 、 衡 量 及 对 策
陈代 发 , 隆运 勇
因 此,要能 充分调 动 广大投 资者 J其是 中小投 资 亡 者投 资开放式 基金的 积极性 , 『 大批场外 资 进 ^ 、 证 券 市场, 以发挥开放式 基金 的 极作 用,政 府 和 有 关 方面爱 做好 以下 几方面 E怍: 是广泛 宣 传开 放 基金,让 社会公 众 认况这 一 k 物;二 是培 育证 券 新 事 市场,推 出股票 价格指数 期货 ; -是降低 门槛 , 即缔 2 低 开放式 基金 申购 、 赎 回的 手 续费 和 最 低 限 嚣要 求 ; 丽 四是通过多种舆论1具教育投资者转变投 资观念,培 : 养理性 投 资和 K期投资意 帆
参考 文献: [ ] l鸿清珙 嗣基盘运作实务 [ 【 咏 M 北京: 国发展出版社 ( 3 耀道炯 枳扳推进开. 2 姣式基 金, 健逆盘融证券市场盐 班发
晨L 投 资每 究, 2 0 t J 工 00 0 l】
( 任 蝙 辑 李 责
智)
维普资讯
表l
在我 国投许股 票和投资开 式基金的凤睦 与牧益 比较
网费 一进 池 的费 用上限 为8 %,相 当于 4 的 存 款 年 利息。开 放武基 金投 资 费 用 在 实 际操 作 中门槛 过高 , 对购买基 金的投 资者压 力 可谓 不小 。这 两道 门槛 不 利 于开放式 基金的募 集 和发展,特 别是 不 利于吸 纳 储蓄


素却 不对 阶格 变动 产生 影响。例 如, 】8年 If 】 9 7 o ]5 判 】 ,美 国股票 r阶剧 烈下跌 , 3%的跌 幅 远 远 超 9』 E 0 过 普通 市场调整 ,但 这 几天 里,并 没有什 么重 大事 件 发 生, 使实体经济 的基本 而发 如此 人的 变 化。 正如 经 济学家詹 斯 t托宾 j 认 为, “ 4 平论 不存 在 何 明 显 的能 够 使股 票 价 格在 这 4 5 出现 3 差 别 的 曛 素 天 0 _ 0 , 显 然 ,这 只能解释 为H 市泡 沫的破 火:又如 , 2 0 年 殳 00 上半 年 N sa上 市的跚络 高利技 公 司在经历 的 深幅 悯 adq 整 中, 许多公 司脞 阶已跌得 而 岳全非 , 一 公 司股票 蝗 价 格不仪跌 破发行 价,甚 至跌 破 面喳,例曩 搜 孤 就曾 几

泡沫经济背后的原理

泡沫经济背后的原理

泡沫经济背后的原理泡沫经济是指由于市场炒作和投机活动的过度泛滥而产生的一种不合理的经济现象。

虽然泡沫经济的形成往往源于特定的经济背景和政策环境,但其背后的原理主要包括市场心理、信息不对称、资金过度流动和投机活动等因素。

首先,泡沫经济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心理的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投资者普遍存在“市场心理”现象,即盲从和羊群效应。

在这种心态下,投资者倾向于跟风追涨杀跌,盲目跟从他人的投资行为,使得市场价格失去了与基本面的关联,形成了投机泡沫。

当市场信心低迷时,投资者普遍出现恐慌性卖出,加速了泡沫的破灭。

第二,信息不对称也是泡沫经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泡沫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往往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能力的不对称。

一些经济重要信息往往被少数人所独有,而普通投资者难以获得,导致市场价格失真。

信息不对称还存在于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中,当某一方以不透明的方式操纵或掩盖信息时,也容易引发泡沫经济。

第三,资金过度流动也是泡沫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

资金过度流动是指大量的资本涌入某一市场或领域,使得市场价格异常上涨。

这种过度流动的资金往往涉及银行信贷、股票市场等其他金融工具的运作,使得市场产生了过于乐观的情绪,形成了虚假的经济繁荣。

当资金流动性减弱或流出时,市场容易出现恐慌性抛售,使泡沫迅速破灭。

最后,投机活动也是泡沫经济背后的重要原理之一。

在泡沫经济中,投机活动在推动价格上涨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投机者往往采取多种手段,如短线交易、融资炒股等,追求快速高额的利润。

这些投机活动往往与市场的基本面脱节,并且容易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加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

综上所述,泡沫经济的形成背后主要涉及市场心理、信息不对称、资金过度流动和投机活动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经济和政策背景下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泡沫经济的出现。

了解并掌握泡沫经济的原理,对于预防和应对泡沫经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股市投机泡沫的膨胀与破灭:机制转换模型的应用

中国股市投机泡沫的膨胀与破灭:机制转换模型的应用
技 术—— 机 制 转换 ( ei — w t ig Rg me S i hn )模 型来 描 述 投机 泡 沫膨 胀及 部 分破  ̄(at l c P ra y il
C l pig的演 变过 程 以及 预 测市 场 的大 幅 下跌 ; oas 1 l n 同时 通过 分 析该 模 型 的“ 机 ” 定是 否 能得 到 数据 的 投 设 支持 来检 验 投机 泡 沫 的存在 性 。 机 制转换 模 型 与金 融市 场投 机行 为相 联 系 的研 究 文献 并 不少 见 。 a 把 vn
维普资讯
南方经济
20 0 8年第 2期
中国股 市投 机 泡 沫 的膨 胀 与破 灭 : 机 制转换模型 的应用
李捷 瑜
内容摘 要 本 文 运 用机 制转 换模 型 研 究收 益 率 与换 手 率 的非 线性 关 系,以此 描 述 中国股 票 市场 投 机 泡沫 的膨 胀 及部 分破 灭的 演进 过 程 。结 果证 明 中国股 票 市场 存在 膨 胀 中会 部 分破 灭 的投 机 泡 沫 市场 大幅 下跌 概 率 的样 本 内、 本 外估 计 值 能较 好 预测 历 史数 据 中出现 的 最大 实 际损 失 , 样 说 明机 制 转换 模 型具 有 良好 的 预测 能力 ;投 机 泡 沫的部 分破 灭是 导 致 中 国股 票 市场价 格 大 幅下
自从 S ie(9 1在考 察市 场有 效性 时提 出有 界方差 检 验后 , hl r18 ) l 各种 用于 检验 金融 市场 泡沫 的 实证方 法 不 断涌现 。 些方 法大 概可 以分 为两类 ( 这 张兵 、 许炜 (0 5 ) 一类是 比较 股票 的实 际价 格与 基本 价值 ; 20) : 如方 差法(hl r18 )、 S ie(9 1 回归法( s 18 ) l 1 Wet 9 7) (  ̄协 整 理论检 验法( n l a dG a gr 9 7)这种 方 法 的局 限在 于 E ge n rne( 8 ); 1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问题浅析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问题浅析

中国股票市场泡沫问题浅析1股市泡沫的概念所谓“泡沫”,通俗的明白得应该是在一定时期内某交易对象的价格高出其内在的价值部分的一种现象。

在《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大辞典》(1992)中,泡沫指在一个连续金融运作过程中,一种或一系列得资产价格的突然上升,随着最初的价格上升产生对远期价格连续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总的来看在整个过程中,投机者感爱好的是买卖资产获得的收益,而不是资产本身的用途及其盈利能力[1]。

各国对泡沫定义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但各种不同的关于泡沫的表述却存在专门多共性方面,这些共同点差不多能够反映出泡沫的本质特点。

(1)泡沫存在泡沫载体资产(简称泡沫资产),且载体可在交易中增值;(2)泡沫资产常具有较低的供给弹性,当较短时期内存在迅速增加的需求压力时,供给难以足够灵活地变动来平稳需求增长;(3)泡沫资产受制于经济差不多面因素,具有内在价值;但内在价值通常不能直截了当观测到,需要依照各种经济差不多面因素采纳一定的方法进行估量推断;(4)泡沫资产价格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泡沫资产价格对其内在价值显现大幅度偏离时泡沫产生,泡沫运行的最终结果是破灭,但泡沫破灭产生的经济后果不必定相同[2]。

2 股市泡沫形成的基础条件2.1 股市泡沫形成的物质性基础条件虚拟经济的不断进展是股市泡沫形成的物质性基础条件。

虚拟经济一样是相关于实体经济(RealEconomy)而言的。

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的概念并未取得一致认识。

关于虚拟经济的种种争辩姑且不论,从各类对虚拟经济的定义看,每个定义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虚拟经济的本质。

尽管定义角度不同,但都有共同之处,即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产生而且以虚拟资本为载体。

因此,能够认为,虚拟经济以虚拟资本运动为主体,是虚拟资本增长及其活动范畴不断扩大导致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动态变化过程。

虚拟经济的起点是虚拟资本,经济不断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不断膨胀,信用规模不断扩大的必定结果。

股票投资理论,最经典的五大投资理论

股票投资理论,最经典的五大投资理论

股票投资理论,最经典的五大投资理论一、零和博弈理论:股市不是你赚我就一定要赚钱的地方。

零和博弈说的都是参与博弈的各方。

在充分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损失以及收益之和永远为“0”,整个集团的收益不会因此增加1分。

二、资金管理理论:市场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所谓的资金管理,除了合理的仓位管理外还有资金性质的管理。

能否控制投资股票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投资股票市场的资金性质是否安全。

股市是波动较高的市场,就算行情的长期趋势上升,中途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规模的系统调整。

这时候任何技术方法都不足以承受这种突发性危险。

对紧急资金或短期杠杆资金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投资组合理论:获得稳定回报的重要保证投资组合理论是指由多个不相关的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

其收入是这些证券收入的加权平均值,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非系统性的风险。

在经济向上的国家股票市场的长期趋势是震荡向上,实际市场风险来自单一板块或单一股票的不确定性。

在投资当中偶很多理财产品,即包括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如果对投资组合没有认识,特定板块的仓库份额过高或者股票拥有结构的相关性太强,在一定阶段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但面临的风险也急剧增加,利润的稳定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四、凯恩斯选美理论:如何选择短期龙头。

凯恩斯认为金融投资就像选美比赛。

在选美过程中最后的冠军不一定是你认为最美的人,而是获得最多选票的人。

在投资市场上炒股票或炒期货不是自己的认识,而是大众的普遍认识。

这个道理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是一样的。

五、估值理论:没有估值就不进行投资估值理论是通过估值模型以及财务指标,结合企业成长以及历史趋势,客观判断股票贵贱,为价值投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目前最流行的两种估值理论是市盈率PE估值和市净率PB估值以及衡量估值合理性的PEG指标。

运用价值评价理论时要有动态的、期待的思维。

特别是在业绩变化较大的周期性行业,要更加注意价值评估的陷阱和机会。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1. 引言1.1 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指的是一些不符合理性经济学假设、无法被传统金融理论完全解释的现象。

这些异象在市场中时有发生,给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预测市场走势,决策过程充满挑战。

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主要包括市场泡沫现象、投机行为、信息不对称等。

市场泡沫是指资产价格出现明显超过其内在价值的情况,投资者在短时间内疯狂追逐热门资产,导致价格虚高。

投机行为则是指投资者出于投机目的进行短期买卖、频繁交易,而非基于价值投资的长期持有。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水平不对称,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导致市场不公平。

金融学解释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对于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运行规律和参与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分支,从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解释投资者的行为,揭示了市场异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通过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投资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投资偏见和错误决策,提高投资决策的理性性和准确性。

【内容结束】1.2 金融学解释的重要性金融学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中的异象。

通过金融学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投资者可以对市场中出现的泡沫、投机行为、信息不对称等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金融学解释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影响。

金融学通过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偏好、心理因素和决策方式,揭示了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偏差,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科学的投资建议和决策依据。

金融学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异象的深刻解释和理解,引导投资者制定更加理性和有效的投资策略。

通过学习和应用金融学的知识,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脉搏,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投资目标。

2. 正文2.1 市场泡沫现象市场泡沫现象是指在证券投资市场中出现的一种投资热情过度和投资价格脱离基本面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股市的泡沫与投资:理论模型摘要本文主要从金融经济学角度考察股价泡沫的存在性以及股价泡沫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股价泡沫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资本使用成本,因此,企业管理者很有可能会通过增发新股、扩张投资的方式对股价泡沫做出乐观反应。

针对中国市场股权分置的制度框架的理论研究发现,由于股权分置所导致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定价差异,从非流通股股东角度看,增发新股、扩张投资的冲动将持续存在,由此可能造成资源错配。

关键词股价泡沫,资本成本,股权分置,投资规模一、文献综述有效市场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将遵循随机游走过程并且资产价格会围绕其基本面价值上下波动,这也是市场均衡的典型特征。

但事实上,资产价格偏离基本面价值的非均衡现象却是屡见不鲜。

有鉴于此,有关资产定价问题的深入研究开始对资产价格反映基本面价值的观念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对于任何一种资产,理论上习惯于把它的价格与其基本面价值之间的差定义为泡沫。

由此可以把资产价格分成两个部分,即资产泡沫和由基本面决定的内在价值。

泡沫理论认为,相对于公平的市场价值,资产价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定价过高或定价过低的现象,即所谓泡沫现象。

迄今为止,金融理论的新进展已经逐渐承认资产价格有可能会存在泡沫的事实,对资产泡沫的理论研究也已成为金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大致可以把泡沫理论分成两类:一类是理性泡沫理论,另一类是非理性泡沫理论。

理性泡沫理论认为,资产的实际价格可以分解为两部分:理论价格(即基本面价值)和理性泡沫,并且理性泡沫具有连续、膨胀、非负等基本特征(Santoni,1987)。

理性泡沫的连续性是指,如果只根据资产的基本面价值来预测其实际价格,回归分析中残差项的期望值不等于零,而是为正;或者说,这种预期可能会产生偏差,并且预期偏差为正的情况比负的情况多;这种单边误差(one-sided error)的持续就会形成理性泡沫。

理性泡沫还具有连续的膨胀性的特征。

由于投资者能够理性地认识到泡沫最终会破灭,因此他们会把因泡沫破灭遭受损失的风险加入到资产价格的形成要素中。

这样,风险越高,投资者希望得到的收益也越高,从而促使资产的实际价格越来越偏离其基本面价值,并且偏离程度随时间延续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直至泡沫最终破灭。

此外,理性泡沫也不可能出现负值。

原因在于,如果存在负的泡沫,则在将来某个时间,资产的价格将变成负的,这与有限责任的假设矛盾(Santoni,1987;Diba and Grossman,1988)。

非理性泡沫理论的出发点是基于对投资者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Barberis, Shleifer and Vishny(1998),Daniel, Hirshleifer and Subrahmanyam(1998),Shiller(2000),Shleifer(2000)等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讨论了资产泡沫的存在性。

根据这些文献,如果投资者的行为存在某种非理性偏差,资产价格就可能会偏离基本面价值。

例如,基于搏傻理论的非理性泡沫,其产生原因就在于投资者过分乐观的心理偏差:投资者购买资产的时候根本就不在乎资产理论价格之高低,他们购买资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相信将来会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中把资产买走。

不少有关非理性泡沫的理论均假设投资者的信念(或预期)存在某种共同偏差。

但是也有部分重要的理论研究表明,即使投资者信念在平均意义上不存在偏差,也有可能产生资产泡沫。

例如,如果悲观投资者的卖空能力受限制,那么股价就会较大程度地反映乐观投资者的信念,从而使股价高出基本面价值。

Miller(1977),Chen, Hong and Stein(2002)等对有关资产价格有可能在此类条件下产生泡沫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后续的研究对此作出了进一步的精细和扩展,例如,Harrison and Kreps(1978)讨论了动态投机性交易的影响,Scheinkman and Xiong(2003)则对非一致信念的内生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关的讨论还可参见Shleifer(2000),Hirshleifer (2001),Barberis and Thaler(2002),Allen, Morris and Shin(2003),以及Gilchrist, Himmelberg and Huberman(2004)等。

对资产泡沫的理论研究会不可避免地面对Blanchard, Rhee and Summers(1993)所提出的问题,即如果企业股票的市场表现与企业管理者对其基本面的评价不一致时,管理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是否还会遵从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特别是,如果管理者已经确切掌握企业股价高出基本面价值的事实,这一信息是否会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Stein(1996)讨论了市场非理性条件下的理性资本预算问题,其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对企业未来的信念偏差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

Gilchrist, Himmelberg and Huberman(2004)在Blanchard, Rhee and Summers(1993),Bond and Cummins(2000),Chirinko and Schaller(2001)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即使市场对企业未来的信念或预期不存在系统性偏差,在卖空限制的条件下,也有可能产生股价泡沫并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

相关的研究还包括Baker, Stein, and Wurgler(2002),Lamont and Jones(2002),Polk and Sapienza(2002),Panageas(2004)等等。

从国内相关文献角度看,李文军(2002)对股价的理性泡沫和非理性泡沫的存在性及其检验方法做了一个比较好的综述;谢朝斌、齐亮等(2002)对中国股市理性泡沫存在性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股市在2002年以前的历史表现与理性投机泡沫模型所预示的基本特征吻合得不好,从而得出了中国股市没有明显的理性泡沫现象的结论;周春生和杨云红(2002)则对中国股市存在理性泡沫的可能性提出了多种可能的理论解释。

除此之外,周爱民(1998)以及史永东和杜两省(2001)等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资产泡沫可能产生的影响问题。

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对于股价泡沫和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关系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说才刚刚起步。

二、股价泡沫的理论模型尽管股价泡沫初看起来与投资者的理性行为不相容,但是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发现,股价泡沫可以通过投资者的理性预期行为自我实现。

由此产生的股票价格与其基本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习惯上称之为理性泡沫。

比如说,如果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股票价格会上涨,那么即使股票的基本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股价仍会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之所以愿意为购买该股票支付比其基本面价值更高的价格,是因为投资者普遍预期将来他们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其所持有的股票,从而在将来获取资本利得。

投资者理性预期行为的自我实现意味着,尽管存在股价泡沫,但是市场上并不存在无风险的套利机会,并且投资者的预期投资回报不会受到股价泡沫的影响。

也就是说,不管是否存在股价泡沫,个股的期望回报率不变。

这也是理性泡沫区别于非理性泡沫的最主要的特征:非理性泡沫通常是由投资者的行为或认知的非理性偏差所导致的结果,非理性泡沫的存在会影响投资者的预期回报;如果理性投资者能够及时捕捉到非理性投资者的行为或认知偏差,即可据此获得套利机会。

1、理性泡沫模型Blanchard and Watson(1982)提出了一个简单形式的证券价格理性泡沫模型1。

考虑符合有效市场假说(EMH )的套利定价方程:()1+-+=t t t r t P D E e P(4.1)其中,t P 为股票价格,t D 为股息,r 为贴现率(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

在无限期界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横截性条件:0)(lim =-∞→s t rs s P E e(4.2)由方程(4.1)和(4.2)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标准贴现值:()∑∞=+--=t s s t t s r t D E e P )1(*(4.3)此处的*t P 即为根据未来的预期股息贴现得到的股票内在价值(或称基本面价值)。

但是,当股价存在理性泡沫时,如方程(4.2)所示的横截性条件不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套利方程(4.1)的解不唯一;只要存在满足()1+-=t t r t B E e B 的随机序列,则1*++=t t t B P P 均可作为方程(4.1)的解。

Blanchard and Watson (1982)把资产价格的泡沫分量序列t B 称为理性泡沫。

不难证明,t r t b e b =+1及t t r t b e b ε+=+1(其中t ε为白噪声序列)均可作为方程(4.1)的解。

自Blanchard and Watson (1982)提出关于理性泡沫的简易模型之后,1 有关这方面的讨论也可参见李文军,2002,《资本市场的效率:理论与实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有关理性泡沫存在性的问题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并产生了一系列争论2。

Diba and Grossman (1988)在局部均衡的框架下证明,对于有限责任(limited liability )的资产,不可能存在负的理性泡沫。

原因在于,如果存在负的泡沫,则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资产的价格将变成负值,这与有限责任的假设矛盾。

对此比较容易证明。

假设股票价格t P 可以表示为其内在价值t F 与理性泡沫t B 之和:t t t B F P +=(4.4)其中,内在价值t F 为该股票将来所有预期红利的现值之和;而对于理性泡沫t B ,假设方程(4.5)成立:()1<=-+ββt j j t t B B E (4.5)如果在某一时间t 泡沫t B 为负,由于该股票在某个未来时点t+j 的内在价值()j t t F E +有界,而未来时点t+j 的理性泡沫()j t t B E +以指数形式增长,故必定存在某个时点T j =,使得()()()T t t T t t T t t B E F E P E ++++=为负值。

此外,Diba and Grossman (1988)还证明,有限责任资产的价格泡沫一旦破灭,不可能再重新产生;也就是说,理性泡沫不可能在资产交易过程中产生。

这是因为,如果泡沫t B 在某个交易日t 为零,则其将来的预期值也为零;由于泡沫不可能为负值,因此,要使泡沫未来的预期值为零,则其此前的取值也必定为零。

2 与此相关的讨论也可参见周春生、杨云红,2002,“中国股市的理性泡沫”,《经济研究》,第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