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制作】《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2.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难点】1.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2.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刘向(约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江苏沛县)人。

(朝代)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一生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留下了多部历史、文学名著:《战国策》《说苑》《列女传》等。

2.作品简介《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其所记史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还是双方论辨,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用运用巧妙形象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译文】4.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

【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朝服衣冠()(3)令初下,群臣进谏()(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闻寡人之耳者()【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今义:)(2)明日,徐公来(古义:;今义:)(3)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今义:)(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5)窥镜而自视(古义:;今义:)(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3)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4)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门庭若市()(5)美不如徐公美()妾之美我者()【重要虚词】(1)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②问之/孰视之/()③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之蔽甚矣()④暮寝而思之/由此观之/燕,赵,韩,魏闻之()(2)于①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②能谤讥于市朝()③皆以美于徐公()【特殊句式】(1)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__导学案_答案在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__导学案_答案在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课前预习】1、知识链接:《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2、人物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3、根据课文注释翻译加点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旦日....朝服.衣冠窥镜私.我也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学习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

二、朗读课文共同体验1、听课文录音,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2、概述课文大意。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小组合作完成)(一)疏通文章第一段文意1、学生自读一遍,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段内容。

注意对下面加点词语的理解。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忌不自信..孰.视之自以为....暮寝.而思之..不如又弗如远甚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3、问题1: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为什么?问题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问题3: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二)疏通文章第二段文意1、学生自读一遍,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1.邹忌讽齐王纳谏素养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2.学习本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学习本文精彩的对话艺术,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4.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

情境预设“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为逆耳,忠言常得不到落实。

尤其在君王身边,所谓“伴君如伴虎”,出言不慎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作为忠臣,面对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时指出,首先愧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对自己的良心。

那么如何才能让君王心平气和地听取忠言,并且心悦诚服地接受呢?这里就涉及说话的艺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欣赏古代先贤——邹忌这一雄辩家是如何逆耳忠言化为顺耳忠言的。

【预习导学】【直击《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该书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春秋,止于秦并六国,分十二国策,共33篇。

该书着重记载了一些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上{受受受( )受受受受受受( )(2)下{受受受( )受受受(受受)(3)若{受受受受受受受受( )受受受受( )(4)孰{受受受( )受受受受受受受受( )(5)朝{受受受受( )受受受受受受受( )受受受受(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朝服.衣冠( ) (3)私.我也( ) (4)吾妻之美.我者( )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022年部编版《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导学案 附答案

2022年部编版《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导学案 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说话要得体,要讲究艺术,这就是“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

唐朝得魏征,终......................................赢得贞观之治,但是,我们还要说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那么,他的直言诤谏早就遭致杀身........................................之祸。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而进谏能否奏效,.........................................那么一要看君主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使“良药〞既“爽口〞又“利.........................................于病〞。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封建社会里,皇权威严,不可侵犯。

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更难得的是邹忌能使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三、议一议 1.教师问: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是答案要点,下同。

) 2、“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说明什么?(国君权势大。

) 3、权势大易受蒙蔽,但并非人人如此,历史上有不少贤明的国君就不受蒙蔽,可见邹忌以“私”“畏”“有求”来证明“王之蔽甚”,理由显得不够充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邹忌已知威王受蒙蔽,却不直接说出受蒙蔽的真相,这正是他的高明处。

)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威王确实受了蒙蔽?(从纳谏令下之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

) 5、“数月之后……无可进者”这几句说明了什么?(因为纳谏除蔽,国内政治修明。

)以邹忌或齐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

四、写一写例文: 我知道齐威王有很多事被蒙蔽了,于是我就去宫里找他. 我对起威王说:"大王,
我有这么一件事想告诉你.有一次,我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我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我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我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因为是齐国的美男子。

于是又问我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我同他坐着闲聊,我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邹.忌(zōu)昳.丽(yì)窥.镜(kuī)间.进(jiàn )期.年(jī)谤.讥()朝服衣冠.(guān)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原作者不详,由西汉的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的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3、解释加点的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

邹忌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朝.(早晨)服.(穿戴)衣冠,窥.(照)镜,谓.(对……说)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怎么样?)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比得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而复.(又)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比得上)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仔细、详细)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睡觉)而思之.(代这件事),曰:“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私.(偏爱)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之.取独)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对)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确实)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认为)美于.(比)徐公。

今齐地方..(土地方圆)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受的蒙蔽)甚矣(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严重了)。

”王曰:“善.(好)。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指责)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议论)于市朝..(公共场所),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知识梳理一、基础练习:1、填空: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____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__________.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1)谓其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3)皆以美于徐公()必以情()(4)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

(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义。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6、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①能谤讥于市朝()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③期年之后,……()④王曰:"善。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邹忌(zōu jì) 弗(fú) 市朝(cháo )朝(zhāo )服 间(jiàn )进 期(jī)年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1.特殊用法通假字: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 服:穿戴。

(2)名词用作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 美 :认为…美(4)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闻: 使……听到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3)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这里指“谈论缺点”。

(4)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5)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6)窥镜而自视窥:照(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8)而复问其妾曰:再,又(9)能谤讥于市朝:指责、议论2.一词多义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皆朝于齐(朝拜)孰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3.其他重点词义形貌昳丽:光艳美丽旦日:第二天弗如远甚:不莫不私王:没有谁王之蔽甚矣: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偶然期年:满一年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于①欲有求于我也:对②能谤讥于市朝:在③皆以美于徐公:比④皆朝于齐:到⑤战胜于朝廷:在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②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暮寝而思之:代词,代这件事乃乃下令:副词,于是以皆以美于徐公:认为5.特殊句式(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者”“也”表判断。

判断句式(2)忌不自信。

“不信自” ,宾语前置倒装句式(3)朝服衣冠。

(邹忌)朝服衣冠,省略句式(4)王之蔽甚矣: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被动句式(5)固定格式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设计人:张爱梅审核人:陈振华
教师寄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过程:
文本链接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2、实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④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⑤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地)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⑦期年之后(期:满一年)⑧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
3. 虚词:
“于”
①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词,对)②皆以美于徐公(于:介词,比)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介词,在)④皆朝于齐(于:到)
“而”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而:连词,并且)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而:表顺接连词,于是)③时时而间进(而:连词,表修饰)
4. 词类活用:
①名动:朝服衣冠(服:穿戴)②名状:朝服衣冠(朝:早晨)暮寝而思之(暮:夜晚)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③使动: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④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
5. 古今异义:
地方: [今] 部分、区域、本地,跟“中央”相对的行政区划。

[古] 两个单音词。

地。

土地,国土。

方,方圆,纵横。

6. 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与(之)坐谈(省宾语)②问之(于)客曰(省介词“于”)
判断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状语后置:皆朝于齐(应为“皆于齐朝”)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
固定格式:“孰与…”和“与…孰”疑问句经常用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成选择疑问句中的一种,介词“与”的宾语是用来作比较对象,句末的形容词则是比较的标准。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把要提问的问题写在下面,同学间互相交流。

2、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这件事是什么?
3.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讽谏结果如何?
三、合作探究
1.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2.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四、拓展延伸
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五、收获箱
学了本文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谈谈你有怎样的体会。

六、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七、达标测试题
(一)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
(二)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5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最后写()及其结果。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参考答案
二、2、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3、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
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王之蔽甚”。

(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最后齐王纳谏。

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三、1、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逢迎应酬)
五、提示: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

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

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七、达标测试题答案
(一)1.C(蔽:受蒙蔽的意思)2. B(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3.D(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译文: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2)译文: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5.答: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二)1、⑴穿戴⑵偏爱 2、( B)
3、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