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AGC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基础实验报告——晶体管β值检测电路的设计2012211117班2012210482号信通院17班01号张仁宇一、摘要:晶体管β值测量电路的功能是利用晶体管的电流分配特性,将放大倍数β值的测量转化为对晶体管电流的测量,同时实现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出被测晶体管的放大倍数β值。
该电路主要由晶体管类型判别电路、β-V转换电路、晶体管放大倍数档位判断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及电源电路六个基本部分组成。
首先通过LED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实现判断三极管类型,并将β值的变化转化为电压的变化从而利用电压比较器及LED管实现β值档位(<150、150~200、200~250、>250)的判断与显示、并在β>250时通过LED管闪烁报警。
二、关键字:β值;晶体管;档位判断;闪烁报警三、实验目的1、加深对晶体管β值意义的理解2、了解掌握电压比较器的实际使用3、了解发光二极管的使用4、提高电子电路综合设计能力四、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设计一个简易的晶体管放大倍数β值检测电路,该电路能够实现对放大倍数β值大小的初步测定1)电路能够测出NPN,PNP三极管的类型2)电路能将NPN晶体管的β值分别为大于250,大于200小于250,大于150小于200和小于150共四个档位进行判断3)用发光二极管指示被测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值在哪一个档位4)在电路中可以用手动调节四个档位值得具体大小5)当β值大于250时可以光闪报警2、扩展要求1)电路能将PNP晶体管的β值分别为大于250,大于200小于250,大于150小于200和小于150共四个档位进行判断在电路中可以用手动调节四个档位值得具体大小。
2)NPN,PNP三极管β值的档位的判断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切换3)用PROTEL软件绘制该电路及其电源电路的印制电路版图。
五、设计思路与总体结构框图晶体管类型判别电路β-V转换电路放大倍数档位判断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电源电路三极管类型判别电路的功能是利用NPN 型和PNP 型三极管的电流流向相反的特性判别晶体管的类型。
agc试验报告

agc试验报告AGC 试验报告一、试验背景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自动发电控制(AGC)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其性能和可靠性愈发受到关注。
为了检验新投运机组或改造后的机组 AGC 功能是否满足电网要求,需要进行 AGC 试验。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_____机组的 AGC 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为其正式投入运行提供可靠依据。
二、试验依据本次 AGC 试验依据以下标准和规程进行:1、《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技术规程》(DL/T 1040-2007)2、《电网运行准则》(GB/T 31464-2015)3、《_____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运行管理规定》三、试验条件1、机组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各项参数稳定,主辅设备无故障。
2、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CCS)投入且运行正常,能够实现机炉协调控制。
3、机组的 AGC 相关设备、信号传输通道等完好,数据采集和通信系统工作正常。
4、电网调度部门已下达试验许可,并做好了相应的调度安排。
四、试验内容1、 AGC 指令响应性能测试测试机组对 AGC 升、降负荷指令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记录机组从接收到指令到实际出力开始变化的时间延迟。
分析机组在不同负荷段对指令的响应特性。
2、负荷调节范围测试确定机组在 AGC 模式下能够调节的最大和最小负荷范围。
检验机组在负荷调节范围内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3、调节速率测试测量机组在 AGC 控制下的负荷调节速率。
对比机组实际调节速率与电网要求的调节速率是否相符。
4、控制精度测试评估机组实际出力与 AGC 指令给定值之间的偏差。
计算控制精度是否满足规定的指标要求。
5、稳定性测试观察机组在AGC 频繁调节过程中的运行参数变化,如主蒸汽压力、温度、炉膛负压等。
分析机组是否存在振荡、超调等不稳定现象。
五、试验步骤1、试验前准备检查机组运行状态和相关设备,确认满足试验条件。
与电网调度部门沟通协调,确定试验时间和试验方案。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一: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调测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2009211129姓名:班内序号:学号:指导教师:王老师课题名称: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调测摘要:本实验由两个电路组成,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和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采用运放组成,由自激的单线比较器产生方波,通过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在经过差分电路可实现三角波—正弦波变换。
该电路振荡频率和幅度用电位器调节,输出方波幅度的大小有稳压管的稳压值决定;而正弦波幅度和电路的对称性也分别由两个电位器调节,以实现良好的正弦波输出图形。
关键词: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频率调节、幅度调节,占空比调节设计任务要求:基本要求:a)设计一个设计制作一个可输出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的函数信号发生器。
1,输出频率能在1—10KHz范围内连续可调,无明显失真;2,方波输出电压Uopp = 12V,上升、下降沿小于10us,占空比可调范围30%—70%;3,三角波Uopp = 8V;4,正弦波Uopp≥1V。
b)用PROTEL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设计思路:1,原理框图:2,系统的组成框图: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函数发生器是指能自动产生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的电压波形的电路或者仪器。
电路形式可以采用由运放及分离元件构成;也可以采用单片集成函数发生器。
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本课题采用由集成运算放大器与晶体差分管放大器共同组成的方波—三角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的方法。
本课题中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组成如下:第一个电路是由比较器和积分器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单限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得到三角波;第二个电路是由差分放大器组成的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
差分放大器的特点:工作点稳定,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等。
特别是作为直流放大器时,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因此可将频率很低的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波形变换的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的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班级:学号:班内序号:姓名:任课教师:一、摘要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信号强度而调整的自动控制方法。
实现这种功能的电路简称AGC环。
AGC环是闭环电子电路,是一个负反馈系统,它可以分成增益受控放大电路和控制电压形成电路两部分。
增益受控放大电路位于正向放大通路,其增益随控制电压而改变。
控制电压形成电路的基本部件是AGC 检波器和低通平滑滤波器,有时也包含门电路和直流放大器等部件。
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U o经检波并经滤波器滤除低频调制分量和噪声后,产生用以控制增益受控放大器的电压U c。
当输入信号U i增大时,U o和U c亦随之增大。
U c增大使放大电路的增益下降,从而使输出信号的变化量显著小于输入信号的变化量,达到自动增益控制的目的。
在通信,导航,遥测等系统中,因受发射功率大小、收发距离远近、电波传输衰减等因素的影响,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变化范围很大,因此需要用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二、关键字自动增益,可变衰减,倍压整流,负反馈三、实验目的1.了解AGC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AGC电路的一种设计及实现方法。
3.提高独立设计电路和验证实验的能力。
四、实验任务1.基本要求:(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输入信号0.5~50mVrms;输出信号:0.5~1.5Vrms;信号带宽:100~5KHz;(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PROTEL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2.提高要求:(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Ω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探究要求:(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范围的AGC电路;(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
五、设计思路1.电路结构框图图1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总体框图AGC 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 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 )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2。
agc试验报告

agc试验报告AGC 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自动发电控制(AGC)是现代电力系统中实现有功功率自动平衡和频率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次 AGC 试验的目的是对_____电厂的 AGC 系统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验证其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调节精度、响应速度、稳定性以及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协调配合能力,确保其能够满足电网的运行要求,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二、试验依据本次试验依据以下标准和规程进行:1、《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技术规程》(DL/T 1040-2007)2、《电网运行准则》(GB/T 31464-2015)3、《_____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4、《_____电厂 AGC 系统技术规范》三、试验条件1、试验前,_____电厂机组运行稳定,各项参数正常,具备参与AGC 调节的条件。
2、电网运行方式相对稳定,系统频率和联络线功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3、 AGC 系统相关设备及通道工作正常,数据采集和传输准确可靠。
4、试验人员熟悉试验方案和操作流程,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试验设备及工具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2、电厂监控系统3、功率变送器4、数据采集记录仪5、便携式计算机五、试验内容及步骤(一)AGC 指令下发及跟踪测试1、由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向_____电厂下发 AGC 指令,指令形式包括升负荷、降负荷和保持当前负荷。
2、电厂AGC 系统接收到指令后,控制机组出力进行相应的调节,并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机组出力的变化。
3、记录 AGC 指令下发时刻、机组实际响应时刻、机组出力达到目标值的时刻以及调节过程中的最大偏差和稳态偏差。
(二)调节速率测试1、分别设置不同的调节速率定值,如 1%Pe/min、2%Pe/min 等(Pe 为机组额定功率)。
2、下发升负荷和降负荷指令,测量机组在不同调节速率下的实际调节速度。
3、计算实际调节速率与设定调节速率的偏差,评估 AGC 系统的调节速率性能。
AGC性能试验报告

试验人:刘国旗、韩中松、李昌卫、谢汝刚
负荷调节范围:300-450MW
负荷变化速率设定:9 MW/min
起停磨所需时间为 10-15 分钟
4mA-300MW
20mA-600MW
AGC遥信信号:A、M信号准确可靠
试验开始时负荷为300MW,目标负荷设为450MW,负荷变化率设置为9MW/MIN;2006年8月17日15时28分到达目标值,15时29分进入稳态,负荷为450MW,实际负荷变化率为9MW/MIN,机组调整负荷响应时间9S,动态偏差7.2MW,静态偏差5.9MW,负荷稳定时间1MIN。
1.前言
山西鲁晋王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机组为超临界600MW燃煤汽轮发电机组,锅炉由Mitsui Babcock公司提供;汽轮发电机组由日本日立公司设计生产;DCS采用TPS控制系统,由Honeywell公司提供。MCS为DCS的一个子系统,包括相应的HPM控制柜、端子柜等。汽轮机为日立/东方电器集团联合体生产制造的超临界压力、冲动式、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双背压、纯凝汽式汽轮机,型号为:TC4F-40,额定出力600MW,最大连续出力为646.2MW,阀门全开工况出力671.6MW。机组采用复合变压运行方式,汽轮机具有八级非调整回热抽汽,汽轮机的额定转速为3000转/分。
AGC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时间变化的,但变化频率较高,至少在几十赫兹以上。而其
输出则是一个仅仅反映其输入信号电平的信号,如果其输入
信号的电平不变,那么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就是一个脉
动电流。一般情况下,电平信号的变化频率较低,如几赫兹
左右。通常电平检测电路是由检测器担任,其输出与输入信
号电平成线性关系,即
u1=Kduy 其复频域表示式为
要求它的增益变化范围大,它将直接影响AGC系统的增益控
制倍数ng。所以,可控增益电路的性能对整个AGC系统的技 术指标影响是很大的。
可控增益电路的增益与控制电压的关系一般是非线性
的。通常最关心的是AGC系统的稳定情况。为简化分析,假
定它的特性是线性的,即
G=Agup 其复频域表示式为
8.2.8
G(s)=AgUp(s)
益电路需要的控制信号。这种变换通常是幅度的放大或极性
的变换。有的还设置一个初始值,以保证输入信号小于某一
电平时,保持放大器的增益最大。因此,它的特性的复频域
表示式为
Up(s)=ApUe(s) 其中,Ap为比例常数。
5.可控增益电路
8.2.7
可控增益电路能在控制电压作用下改变增益。要求这个
电路在增益变化时,不使信号产生线性或非线性失真。同时
AGC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AGC电路的组成如图8.11所示。它包含有可控增益电 路、电平检测电路、滤波器、比较器和控制信号产生器。
图8.11 AGC电路组成 1.电平检测电路 电平检测电路的功能就是检测出输出信号的电平值。它 的输入信号就是AGC电路的输出信号,可能是调幅波或调频
波,也可能是声音信号或图象信号。这些信号的幅度也是随
8.2.9
Uo(s)=G(s)Ui(s)=AgUi(s)Up(s)=KgUp(s)
agc (压控振荡器)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实验项目名称: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器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 32051002学号: 3205100237学生姓名:杨海龙教师姓名:李演明2012年12 月13日一.实验名称: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器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压控振荡器和用它构成频率调制的原理。
2.掌握集成电路频率调制器的工作原理。
3.查阅有关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资料。
4.认真阅读指导书,了解566(VCO 的单片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及原理。
5.搞清566外接元件的作用。
三,实验电路说明图9-1为566型单片集成VCO 的框图及管脚排列图9-1中幅度鉴别器,其正向触发电平定义为VSP ,反向触 发电平定义为VSM ,当电容C 充电使其电压V7(566管脚⑦对地的电压)上升至VSP ,此时幅度鉴别器翻转,输出为高电平,从而使内部的控制电压形成电路的输出电压,该电压V0为高电平;当电容C 放电时,其电压V7下降,降至VSP 时幅度鉴别器再次翻转,输出为低电平从而使V0也变为低电平,图9-1 566(VCO )的框图及管脚排列用V0的高、低电平控制S1和S2两开关的闭合与断开。
V0为低电平时S1闭合,S2断开,这是I0=I7=0,I0全部给电容C 充电,使V7上升。
由于I0为恒流源,V7线性斜升,升至VSP 时V0跳变为高电平,V0高电平时控制S2的闭合,S1断开,恒流源I0全部流入A 支路。
即I6=I0,由于该电流转发器的特性,B 支路电流I7应等于I6,所以I7= I0,该电流由C 放电电流提供,因此V7线性斜降,V7降至VSM 时V0跳变为低电平,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下去,I7及V0波形如图9-2。
566输出的方波及三角波的载波频率(或称中心频率)可用外加电阻R 和外加电容C 来确定。
f=(V8-V5)/R ·C ·V8 (Hz) 其中:R 为时基电阻VC 为时基电容V8是566管脚⑧至地的电压 V5是566管脚⑤至地的电压四.实验内容实验电路见图9-3图9-2图9-3 566构成的调频器 图9-4 输入信号电路1.观察R 、C1对频率的影响(其中R=R3+RP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姓名:班内序号:学号:学院:班级:一.课题名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二.实验目的1.了解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的应用;2.掌握AGC电路的一种实现方法;3.提高独立设计电路和验证实验的能力。
三.实验摘要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范围内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 AGC 电路。
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直流耦合互补级,电压跟随器,反馈四.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设计一个AGC电路,要求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输入信号:0.5~50mVrms;·输出信号:0.5~1.5Vrms;·信号带宽:100~5KHz。
2.提高要求: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五.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设计思路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另外,在其他应用中,如监控系统中的多个相同传感器返回的信号中,频谱结构和动态范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很多。
此时,可以使用带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其增益应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本实验中电路采用了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简单而有效的实现AGC功能。
在下图1中,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1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
可变电阻由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的电阻,可从一个有电压源V2和大阻值电阻R2组成的电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
为防止R2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图表 1 由短路三极管构成的衰减器电路对于输入Q1集电极的正电流的所有可用值,Q1的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小于它的基极-发射极阈值电压,于是晶体管工作在有效状态,其VI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短路晶体管的微分电阻与流过的直流电流成反比,即器件的微分电导直接与电流成正比。
在工作状态下,共射极连接的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一般在100或100以上,在相当大的电流范围内,微分电阻都正确地遵守这一规则。
图中所示的晶体管至少可以在五个十倍程范围内控制微分电阻,即控制幅度超过100dB。
图表 2 VI特性曲线图显示短路晶体管相应的微分电阻图将上述AGC 电路与一个放大电路相接,互相配合,即可以达到一个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放大电路。
在本实验中采用一个8050型三极管和一个8550型三极管进行直流耦合互补级联提供大部分电路电压增益,并且利用一个8050型三极管作为缓冲极输入,一个8050型三极管作为射极跟随器输出。
总体结构框图六.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分块电路(1)输入缓冲极,其设计电路图如图3所示;输入信号V IN 驱动缓冲极Q 1,它的旁路射极电阻R 3有四个作用:① 它将Q 1的微分输出电阻提高到接近公式(1)所示的值。
该电路中 的微分输出电阻增加很多,使R 4的阻值几乎可以唯一地确定这个输出电阻。
R D1≈r be +(1+βr ce /r be )(R 3//r be ) (1) 输入信号 检波整流控制可变增益放大器 输出信号②由于R3未旁路,使Q1电压增益降低至:A Q1=-βR4/〔r be+(1+β)R3〕≈-R4/ R3 (2)有助于Q1集电极电流-电压驱动的线性③如公式(2)所示,未旁路的R3响应。
④Q1的基极微分输入电阻升至R dBASE=r be+(1+β)R3,与只有r be相比,它远远大于Q1的瞬时工作点,并且对其依赖性较低。
图表3输入缓冲极电路图(2)直流耦合互补级联放大部分,电路图如图4所示;该部分利用直流耦合将Q2与Q3进行级联,构成互补放大器,在电路中对信号起到大部分的放大作用。
图表 4 直流耦合互补级联放大部分电路(3)输出极,电路图如图5所示;Q4作为射极跟随器作为输出端,R14将Q4与信号输出端隔离开来。
图表 5 输出极(4)自动增益控制部分(AGC),电路图如图6所示,并且在该图基础上加上R4构成。
其中R4构成可变衰减器的固定电阻,类似于图1中的电阻R1,而Q6构成衰减器的可变电阻部分。
Q5为Q6提供集电极驱动电流,Q5的共射极结构只需要很少的基极电流。
电阻R17决定了AGC的释放时间。
电阻R19用于限制通过Q5和Q6的最大直流控制电流。
D1和D2构成一个倍压整流器,从输出级Q4提取信号的一部分,为Q5生成控制电压。
电阻R15决定了AGC的开始时间。
当输入信号变大时,输出跟着增大,Q6的微分电阻就会跟这变小,输入进入放大级的信号就会变小,是输出减小;反之输入变小时,输出自动变大。
从而实现自动增益控制功能。
图表 6 AGC总体电路最终设计的总体电路图如下:电路参数如图中标示,输入信号为0.5~50mVrms,信号带宽为100~5KHZ(在5K~6KHz时也可以达到要求)图表7 完整AGC电路图仿真波形提高要求除了上述电路,还设计了另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其设计思路和原理图(图8)如下:设计思路:输入信号经电阻R1,R2分压后送往运放U1,二极管D1对U1的输出信号整流后,经过一个π型滤波电路得到一个负向的AGC电压,经U2放大后送往场效应管的栅极。
工作原理:当输入信号的幅值较大时,相应地得到了较大的 AGC 电压,运放 U2输出较大的负压至场效应管的栅极,增大了场效应管的源漏极间的电阻,从而减小了运放U1的放大倍数 { 输入信号的幅度进一步加大时,场效应管的源漏极间的电阻也会进一步加大,使运放U1的放大倍数进一步减小……直至场效应管的源漏极被完全夹断,这时运放U1失去放大能力成了电压跟随器。
反之,当输入信号的幅值较小时, AGC 电压也很小,运放U2输出也小,场效应管的源漏极问的电阻很低,使运放U1得到较大的放大倍数,从而在U1的输出端可以得到幅值较大的信号。
如果需要在电路输出端得到较高幅值的信号,可以在运放U1的输出端增加 2 只电阻,调整这两只电阻的阻值,就能在U1的输出端得到不同幅值的输出信号。
图表8 另一种AGC电路图七.实现功能说明本实验所完成的电路实现了自动增益控制的功能,当输入端输入信号变化时,输出信号由于自动增益控制会基本保持不变,或者是先变化后恢复到原来的输出信号幅值。
(1)自动增益控制功能的实现。
实验方法:先保持恒定的信号频率,将输入信号的有效值从0.5mV逐渐提高到50mV,用示波器记录输入输出波形,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输出有效值。
(2)实验波形(3)实验数据可以从示波器波形和测试数据得出:在实验要求的频段内,当输入信号从0.5mVrms变化到50mVrms时,输出大约只是从645mVrms变化到768mVrms,输入变化了100倍,而输出仅增大了1.2倍,符合设计的要求。
从示波器的波形可以直观明显地观察到当输入变化。
当输入信号增大时,输出信号先突然增大,信号比较大时出现严重失真,然后减小,保持在1V左右;信号减小时,输出信号先迅速减小,然后又缓慢回到之前的位置。
八.故障及问题分析(1)在验证AGC部分电路功能时,发现电路的输出信号始终呈一条直线。
解决方法:发现有忘记连接导线的地方,检查电路查验电阻、电容数目然后检查导线位置,确认无误后,电路得以实现功能。
(2)在接通电源之后没有出现预期波形,二极管发烫。
解决方法:经验证二极管正负接反,将二极管正确连接后,电路功能得以实现。
(3)电路没有出现预期波形,直流电源显示短路。
解决方法:经检查,有元器件之间短路现象,检查整理电路之后,电路功能得以实现。
(4)调节示波器,始终不显示输出波形,输入波形正常。
解决方法:经检查,示波器的信道2线路有问题,换示波器之后电路功能正常,输入输出正常。
注意:电解电容正负极,不能接反!虽然实验之中并未出现电容问题,但是电解电容记忆烧毁,需多注意。
九.总结和结论本次试验综合性很强,不同于以往的简单电路,需要用到很多的元器件,虽然元器件较为简单,但是电路搭接以及问题分析方面都很考验我们小组。
这一次实验,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关于AGC电路的资料,首先运用multisim进行仿真,对于此次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在实验中灵活选用与所需电阻较为相似值进行替代可以解决电路箱中没有所需元器件的问题。
实验用到的电路比较复杂,相比以前的实验,综合性更强。
在搭建电路时最好先初步检测元件的功能是否完好,这样在后期调试电路时能节省很多时间,否则在电路搭建好后再查错相对要困难很多。
其是电阻的选取不可马虎,相差数量级会导致不能实现电路所需的功能。
电路连接的时候也要尽量布局合适,不要过于拥挤,导线的使用要谨慎,各元器件之间不能有交叉和短接的现象出现。
注意三极管的以及二极管的连接,尤其注意电解电容的正负极!通过本次实验,我对AGC电路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设计、搭建电路的同时,提高了综合运用的能力,对所学知识又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实验,我学会了电子测量和电子电路实验中使用的一些基本元件和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例如面包板、示波器、万用表、晶体管毫伏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还有常用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的标称值读数,以及电阻,电容,二级管,三极管好坏的检测。
总之这次综合实验让我复习了理论知识,同时也积累的许多实验经验,使我受益良多。
十.原理图电路图PCB生成图十一.所用元器件及测试仪表清单实验元件面包板(1个)三极管(8050 五个,8550一个)二极管(1N4148两个)电阻若干电解电容若干瓷片电容若干导线实验仪器仪器名称用途直流稳压电源提供直流电压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输入小信号示波器显示波形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输出信号有效值万用表测量各元件十二.参考文献1.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教程,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电路中心2. 林家儒,电子电路基础,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部分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