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实验报告

液液萃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液液萃取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液液萃取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液液萃取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计算萃取效率,并探究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液液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部分互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使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过程。
在萃取过程中,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浓度降低,而在萃取剂中的浓度升高,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配定律是液液萃取的理论基础。
假设溶质 A 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 1 和溶剂 2 中的浓度分别为 C1 和 C2,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溶质 A 在两种溶剂中的浓度比值为一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K,即:K = C2 / C1分配系数 K 越大,说明溶质在溶剂 2 中的溶解度越大,萃取效果越好。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分液漏斗(250 mL)锥形瓶(250 mL)玻璃棒铁架台量筒(100 mL、50 mL)烧杯(250 mL)2、试剂碘水(含碘约 005%)四氯化碳(CCl4)四、实验步骤1、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活塞处是否漏水。
若无漏水,将分液漏斗倒置,检查上口塞子处是否漏水。
2、量取 100 mL 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使用 100 mL 量筒准确量取 100 mL 碘水,缓慢倒入分液漏斗中。
3、加入 20 mL 四氯化碳使用 50 mL 量筒量取 20 mL 四氯化碳,通过分液漏斗上口缓慢倒入。
4、振荡分液漏斗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
5、静置分层振荡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
6、分液液体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缓慢流入锥形瓶中。
当下层液体流尽时,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另一个锥形瓶中。
五、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1、实验现象加入四氯化碳后,碘水与四氯化碳混合,溶液呈紫红色。
液液萃取实验报告化工

液液萃取实验报告引言液液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萃取实验,探究液液萃取原理,了解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液液萃取是利用两种互不溶的液体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实现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使其在萃取剂中的浓度达到最大,从而实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分液漏斗、烧杯、热水浴等。
2.预先确定目标物质和萃取剂的性质和溶解度,并计算其分配系数。
3.在烧杯中加入待分离物质和适量的萃取剂,搅拌均匀。
4.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等待两相分离。
5.分离两相后,收集上层液体(萃取物)。
6.对萃取物进行后续处理,如浓缩、蒸馏等,以得到纯净的目标物质。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液液萃取实验后,我们获得了目标物质的纯净萃取物。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出了目标物质在萃取剂中的分配系数。
结论液液萃取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在化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液液萃取的原理和实验步骤,并获得了实验结果。
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液液萃取技术,可以改进化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1] Smith J., Brown A.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2018, 63: 895-900.[2] Jones R., Green M.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以上是液液萃取实验报告的示例,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和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第一节 概述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适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过程称为液-液萃取,又称溶剂萃取。
液-液萃取, 它是30年代用于工业生产的新的液体混合物分离技术。
随着萃取应用领域的扩展,回流萃取,双溶剂萃取,反应萃取,超临界萃取及液膜分离技术相继问世, 使得萃取成为分离液体混合物很有生命力的操作单元之一。
一.萃取操作原理萃取是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某种适当溶剂,利用组分溶解度的差异使溶质A 由原溶液转移到萃取剂的过程。
在萃取过程中, 所用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混合液中欲分离的组分称为溶质。
混合液中的溶剂称稀释剂,萃取剂应对溶质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与稀释剂应不互溶或部分互溶。
右图是萃取操作的基本流程图。
将一定的溶剂加到被分离的混合物中, 采取措施(如搅拌)使原 料液和萃取剂充分混合混合,因溶质在两相间不呈平衡,溶质在萃取相中的平衡浓度高于实际浓度, 溶质乃从混合液相萃取集中扩散,使溶质与混合中的其它组分分离,所以萃取是液、液相间的传质过程。
通常 ,萃取过程在高温下进行,萃取的结果是萃剂 提取了溶质成为萃取相,分离出溶质的混合液成为萃余相。
萃取相时混合物,需要用精馏或取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溶质产品和溶剂,萃取剂供循环使用。
萃取相通常含有少量萃取剂,也需应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回收其中的萃取剂,然后排放。
用萃取法分离液体混合物时,混合液中的溶质既可以是挥发性物质,也可以是非挥发性物质,(如无机盐类)。
当用于分离挥发性混合物时,与精馏比较,整个萃取过程比较复杂,譬如萃取相中萃取剂的回收往往还要应用精馏操作。
但萃取过程本身具有常温操作,无相变以及选择适当溶剂可以获得较高分离系数等优点,在很多的情况下,仍显示出技术经济上的优势。
一般来说,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采取萃取过程较为有利:⑴ 溶液中各组分的沸点非常接近,或者说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接近于一。
⑵ 混合液中的组成能形成恒沸物酸, 用一般的精馏不能得到所需的纯度。
液_液萃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萃取分离的效率。
4. 学习如何通过萃取分离混合物中的特定成分。
二、实验原理液液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混合、振荡、静置分层和分液等步骤,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从另一组分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溶质会从溶解度小的溶剂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 分液漏斗(梨形)- 铁架台(带铁圈)- 烧杯- 振荡器- 秒表药品:- 混合溶液(含有待萃取的溶质)- 萃取剂(与混合溶液不互溶的溶剂)- 水或无水乙醇(用于洗涤)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确保密封性良好。
- 准备好混合溶液和萃取剂。
2. 加入溶液:- 将混合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注意不要超过漏斗容积的2/3。
-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萃取剂。
3. 振荡混合:- 盖好分液漏斗的玻璃塞,轻轻振荡,使混合溶液和萃取剂充分混合。
- 振荡过程中,注意观察两相液体的混合情况,确保充分接触。
4. 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静置一段时间,等待两相液体分层。
- 观察分层情况,确认两相液体已完全分层。
5. 分液:- 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使下层液体(通常为萃取剂层)缓慢流出至烧杯中。
- 待下层液体流尽后,关闭活塞,打开上端玻璃塞,将上层液体(通常为混合溶液层)倒入另一个烧杯中。
6. 洗涤:-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或无水乙醇,重复振荡、静置分层和分液的步骤,以去除萃取剂层中的残留溶质。
7. 回收萃取剂:- 将萃取剂层倒入烧杯中,加热蒸发,回收萃取剂。
五、实验现象1. 振荡混合过程中,混合溶液和萃取剂充分接触,形成乳白色混合物。
2. 静置分层后,上层液体(混合溶液层)通常颜色较浅,下层液体(萃取剂层)通常颜色较深。
3. 分液过程中,下层液体(萃取剂层)和上层液体(混合溶液层)分离清晰。
大学液液萃取实验报告

大学液液萃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液液萃取实验,掌握液液萃取原理及方法,了解分离技术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液液萃取是一种通过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成
分分离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和水作为两相溶剂,利用它们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实现混合物中成分的分离。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所需的物品和试剂,包括有机溶剂、水、分液漏斗、烧杯等。
2. 将混合物加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摇匀。
3. 静置一段时间,使两相分离。
4. 打开分液漏斗的塞子,放出下层有机相。
5. 将上层水相倒入烧杯中,蒸发有机溶剂,得到目标物质。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出来,并得到了理想的分离
效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液液萃取在化学分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也加深了对液液萃取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实验感想。
在实验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
[1] 《化学实验指导与技术手册》。
[2] 《化学分离技术原理与应用》。
以上就是本次大学液液萃取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液-液萃取法

思考题1 衡量分离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哪些?2 试述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3 选择萃取溶剂时还应考虑哪些方面?4 请详述产生乳化的原因及消除乳化的具体措施?5 系统分析法中萃取操作中的三部位法和四部位法常用的溶剂各是何物?一液-液萃取法1 液-液萃取原理液-液萃取法即两相溶剂提取,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间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
简单的萃取过程是将萃取剂加入到样品溶液中,使其充分混合,因某组分在萃取剂中的平衡浓度高于其在原样品溶液中的浓度,于是这些组分从样品溶液中向萃取剂中扩散,使这些组分与样品溶液中的其他组分分离。
组分A在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可以用平衡常数K来表示:K=CA/C'A。
式中CA: 组分A在苯取剂中的浓度;C'A:组分A在原样品溶液中的浓度。
这就是分配定律。
对于液一液萃取,K通常称为分配系数,可将其近似地看做组分在萃取剂和原样品溶液中的溶解度之比。
物质在萃取剂和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别越大,K值越大,萃取分离效果越好。
当K≥100时,所用萃取剂的体积与原溶液体积大致相等时,一次简单萃取可将99%以上的该物质萃取至萃取剂中,但这种情况往往很少。
K值取决于温度、溶剂和被萃取物的性质,而与组分的最初浓度、组分与溶剂的质量无关。
萃取过程的分离效果主要表现为被分离物质的萃取率和分离纯度。
萃取率为萃取液中被萃取的物质与原溶液中该物质的溶质的量之比。
萃取率越高,表示萃取过程的分离效果越好。
1.1 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萃取剂、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与原样品溶液两相之间的平衡关系(主要表现为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与原样品溶液两相中的溶解度差别)、在萃取过程中两相之间的接触情况。
被萃取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主要决定于萃取剂的选择和萃取次数。
1.1.1萃取溶剂的选择萃取剂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很大,萃取溶剂选择的主要依据是被萃取的物质的性质,相似相溶原理是萃取剂选择的基本规则。
实验十二液-液萃取实验

实验十二液-液萃取实验一、 实验目的1.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结构和特点;2.掌握萃取塔的操作方法;3.观察萃取塔内两相流动现象;二、 实验基本原理萃取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对某一溶剂的溶解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来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过程。
液-液萃取过程实质上并没有直接完成分离任务,而是将一种难于分离的混合物转变为两个易于分离的混合物。
因而,萃取过程在经济上是否优越还取决于后继的两个分离过程是否较原混合液直接分离更容易实现。
1.液-液萃取的特点液-液萃取与精馏、吸收均属于相际传质操作过程,它们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有相当的差别。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两个液相的密度差小,而粘度和界面张力较大,两相的混合与分离比气-液传质过程(如吸收、精馏等)困难得多。
为了使萃取过程进行得比较充分,增大相界面积,常用的工业萃取设备中,一相总是以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相中。
同时,为了促进两相的传质,常常要借用外力,将一相强制于另一相中,如搅拌、脉动、振动等。
为使两相充分分离,萃取设备通常都设有相分离段,以保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让分散的液相凝聚,实现两相分离。
由于液-液萃取过程的多样性,发展了多种多样的萃取设备。
目前用于液-液萃取的设备主要可分为混合澄清萃取器、塔及柱式设备和离心萃取器三大类,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在这些萃取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塔式萃取设备,本实验中所用的也是萃取塔中的一种,下面以塔式萃取设备为例说明萃取过程。
2.液-液萃取塔的操作⑴分散相的选择在萃取中,为了使两相密切接触,其中一相充满设备中的主要空间,并呈连续流动,称为连续相;另一相以液滴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称为分散相。
哪一种液体作为分散相对设备的操作性能、传质效果有显著影响,分散相的选择可根据以下原则或用试验确定。
a.为了增加相际接触面积,一般将流量在的相作为分散相;但如果两相流量相差很大,并且所选用的萃取设备具有较大的轴向混合现象,应将流量小的一相作为分散相,以减小轴向混合。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实验12 铁铝离子分离

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十二 Fe3+、Al3+ 离子的分离 ——液-液萃取与分离
实验目的:
1、学习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2、初步了解铁、铝离子萃取分离方法;
3、学习萃取分离和蒸馏分离两种基本操作;
基础知识
(3)蒸馏操作
①加液体,不要让液体流入支管。
②加入沸石。
③开始加热时,速度可稍快,接近沸腾时,放
慢加热速度。
④馏出组分保持每秒一滴。 ⑤易燃液体,不能用明火加热,可用热水浴。 ⑥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后停冷凝水。 ⑦拆卸仪器的顺序由后向前。
实验原理
在含有Fe3+ 和 Al3+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由 于Fe3+离子与Cl- 离子生成了[FeCl4] -配阴离子。而Al3+几 乎不反应。然后向溶液中加入乙醚(Et2O ),在强酸—
Al3+离子在6 mol•L-1盐酸中与Cl-离子生成配离子的 能力很弱,因此,仍然留在水相中。
经过萃取分离,即可分别得到含有Fe3+ 的有机相和
含 有Al3+ 的无机相。分离后Al3+ 仍为起始状态。
将含有Fe3+离子的乙醚相与水混合,这时体系中的
H+ 离子浓度和 Cl- 离子浓度明显降低。 Et2O ·H+ •[FeCl4] -
2、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是用于液-液萃取分离的 仪器。有三种不同的分液漏斗。
(1)其使用方法:
① 根据液体的总体积选择大小不同的分液漏斗。以
液体的总体积不得超过其容量的3/4为准。
② 检查玻璃塞和旋塞芯是否与分液漏相配套。分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F
原料液 A+B
yA
萃取相 E S+A+B 萃余相 R B+A+S S
萃取液 E A(大量),B(少量)
y
0 A
xA
萃余液 R B(大量),A(少量)
x0 A
17/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二、
萃取过程中的相平衡关系
kA yA xA kB yB xB
A pA x A yA xA 对照: B pB x B yB xB
28/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二、多级错流萃取 A
(1)当B、S部分互溶时 ----图解法
作图步骤: ①连点F、S,由F、S大小和杠杆原理定和点M1;
②过M1作共轭线,定点R1、E1及其大小;
F S R1 E 1 R1 M 1 E 1 E 1 R1 M 1
B、S完全不互溶时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16/53
二、
萃取过程中的相平衡关系
4、分配系数ki、选择性系数
相平衡关系除用图形表示外,还可以用下式计算: yA yB ------分配系数 kA kB xA xB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0 0 0 kA yA xA y0 x y x A A A A 0 0 0 kB yB xB yB xB 1 y0 1 x A A ------选择性系数 萃取剂 S S relative selectivity
E3
19/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第三节 分级萃取计算
计算前提------理论级假定 离开的两相Ri、Ei呈相平衡关系
Ri-1 i Ei-1 Ei Ri
理论级
20/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一、单级萃取的流程及计算
(一)B、S部分互溶时 ---图解法
已知: F、 xF、 yS、 xR (或 x 、 yE、y ) 、 相平衡关系。 求:S0、R、E、另一相浓度
萃取相 E S+A+B 萃余相 R B+A+S
9/53
一、 三角形相图及其应用
如何证明上述杠杆原理成立? ----杠杆原理本质上就是物料衡算关系 物料衡算: F S M Fx F S 0 Mx M
FxF F S xM
原料液 F A+B 萃取剂 S
A
差点
F M
和点
杠 杆
两相区范围变小 3、温度升高,对两相区范围 有何影响? 互溶度增大,两相区范围变小
B
R
M B、S部分互溶时
E
S
12/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1、B与S部分互溶时
共轭线还有以下两种情形:
A A
xF
P
xF
P
R B M
E S B
R M
E S
B、S部分互溶时
13/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溶质
原溶剂
相界面
充分接触
萃取相 E S+A+B 萃余相 R B+A+S
(raffinate phase)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液液萃取
二、萃取流程
第一节 概述
4/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第一节 概述
思考:精馏和萃取都是用来分离液相均相混合物的,什么场合用 精馏?什么场合用萃取?
萃取要求:
意义相同
1,
kA越大越好,kB越小越好。第十二章
第三节 分级萃取计算
物 理 萃 取 化 学 萃 取
二 元 萃 取 多 元 萃 取
本节要讨论的
原料液 萃取剂 S
微分连续接触式 分级接触式
S
S
R1
R2
R3
E1
微分接触式
E2 分级接触式
Y
B,XF
B,XR (XR) A,Y E=1
YE 斜率 B
S
S,YS
S,YE S
0 XR
(XF,YS) X
浓度用质量 比更方便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 /第十二章
23/53
习题课
【例1】 单级萃取 采用纯溶剂进行单级萃取。已知料液组成xF=0.3 (质量分 率,下同),选择性系数为6,在萃余相中xA / xB= 0.25 ,kA < 1 ,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求: (1)萃取液量与萃余液量的比值; (2)溶剂比S/F是最小溶剂比(S/F)min多少倍?(用线段表 示) A
目录
第十二章 液液萃取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液液萃取 二、萃取流程 三、萃取剂的选择
第二节 液液相平衡关系及相图
一、 三角形相图及其应用 二、 萃取过程中的相平衡关系
1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目录
目录
第三节 分级萃取计算
一、单级萃取的流程及计算 习题课 二、多级错流萃取 习题课 三、多级逆流萃取 习题课
E F
R FE E R F R E F
E R R M S0
21/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一、单级萃取的流程及计算
最小溶剂用量和最大萃取液浓度
A A
最小萃取剂用量Smin
yAmax
F
最大萃取液浓度 y 0 A,max
F
M0 M M
S
二、
萃取过程中的相平衡关系
A
相平衡关系曲线-----分配曲线 y
A
对角线
分配曲线
P R B
E xA M yA S xA
P xA
14/53
B、S部分互溶时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二、
2、B、S部分互溶
萃取过程中的相平衡关系
A、S部分互溶时
A
萃余相
萃取相
B
S
15/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E
F M R
R
B
F, xF=0.3 S,yS=0
R,xR 6 xA/ xB=0.25
kA
<1
R,xR E,yE
E,yE S
M
E
S
26/53
作业: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二、多级错流萃取
1、流程及特点 特点:①每一级均用新鲜萃取剂,故传质推动力较大; ②萃取剂用量大,操作费用高。
第四节 萃取设备
第十二章 小结
2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目录
第十二章 液液萃取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液液萃取
与吸收 相似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外加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 分离该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外加溶剂称为萃取剂。
原料液 A+B
(液相) 萃取剂 S
(extract phase)
S 萃取液 E A(大量),B(少量) S 萃余液 R B(大量),A( 3/53少量)
7/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一、 三角形相图及其应用
①顶点代表纯组分 ②每条边代表二元溶液
% A % B 100%
A
溶质
xB
③相图中的点代表三元溶液
% A % B % S 100%
xA xA
原溶剂
B
xS
S
三角形相图 萃取剂
xB
8/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一、 三角形相图及其应用
精馏----需汽化 萃取----常温操作
稀溶液: 溶质是易挥发组分 -----精馏或萃取 溶质是难挥发组分 -----萃取 =1或1的体系: -----萃取或特殊精馏
热敏性溶液:
其他
-----萃取
-----精馏
5/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第一节 概述
三、萃取剂的选择 要求: 1、对溶质溶解性大 2、选择性好 3、B与S互溶度越小越好 4、萃取剂易于回收 5、萃取相与萃余相密度差异大
P
B
B
S
思考:最大萃取剂用量如何确定?
22/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一、单级萃取的流程及计算
(二)B、S完全不互溶时 ---解析法 物料衡算:
原料液 A+B 萃取剂 S S A
萃取相 E BX F SYS BX R SYE S+A B 萃余相 R Y E X R X F Y S ------------操作线 过点( XF,YS) , B+A S 解两个未知数 (XR,YE) 相平衡关系: YE f X R
原料液 A+B 萃取剂 S S 萃取液 E A(大量),B(少量) S 萃余液 R B(大量),A(少量)
萃取相 E S+A+B 萃余相 R B+A+S
返回目录
6/53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第二节
液液相平衡关系及相图
一、 三角形相图及其应用
液液萃取过程涉及三元体系的相平衡,此时用直角 坐标系就不方便了,因此要用到三角形相图。 常用的三角形相图有如下几种,原理均相同。
假设在 B 、 S 溶液中加入溶 质 A ,且加入 A 的量逐渐增大, 则其过程可以表示如图。
A
B多S少 +A R(B 层) 均相区 S多B少 +A E(S 层) P 临界混溶点(褶点)plait point 两相区
溶解度曲线 辅助线
M
相平衡关系包含: 溶解度曲线 共轭线 共轭线(联结线) R B 辅助线 Tie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