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和分液教案

合集下载

萃取分液高中化学教案

萃取分液高中化学教案

萃取分液高中化学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 学习萃取分液的实验操作方法;
3. 了解萃取分液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萃取分液利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一般是有机溶剂和水)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将需要分离的混合物分配到两种溶剂中,实现不同成分的分离。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萃取漏
2. 漏斗
3. 烧杯
4. 实验宽口瓶
5. 有机溶剂(如乙醚、氯仿)
6. 盐水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混合物充分溶解;
3. 将混合物和有机溶剂倒入漏斗中,轻轻晃动漏斗,使两种溶剂充分混合;
4. 放置漏斗,等待两种溶剂相分离;
5. 打开排液管,将两种溶剂分别收集。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溅出溶剂;
2. 注意溶剂的挥发性,避免有机溶剂接触到火源;
3. 实验后要对残留的溶剂进行处理,不可随意排放。

六、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萃取分液实验的分配系数,可获得不同溶剂中的混合物成分,从而实现分离目的。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掌握这种常用的实验技术,为以后的化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0高一化学实验4萃取分液原理及操作学案

2020高一化学实验4萃取分液原理及操作学案

实验 4 萃取分液原理及操作萃取分原理及操作1、认识各种仪器,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2、掌握萃取的原理3、学会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碘单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里〔水和 CCl4 〕中溶解度的不同样,利用一种溶剂〔 CCl4〕把溶质〔碘单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水〕组成的溶液〔碘水〕中提取出来。

分液是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

量筒、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碘的饱和水溶液、四氯化碳分液漏斗分为球型分液漏斗、梨型和筒型等多种样式,球型分液漏斗的颈较长,多用于制气体装置中滴加液体的仪器,梨型分液漏斗的颈比较短,常用做萃取操作的仪器。

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讲解1.检漏:使用前装入水,观玻璃容器在使用从前必然要检查可否察旋塞可否漏水,假设不漏水,漏水关闭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按住磨口塞,倒立,观察可否漏水,假设不漏水,再将旋塞旋转 180°,检查可否漏水,假设不漏水,能够使用。

2.装液:用量筒量取10ml 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CCl4不溶于水,在CCl4是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密度斗,此后再注入4ml 四氯化碳,基层比水大,故在基层。

盖好玻璃塞。

3.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局部,碘水的颜色变浅,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四氯化碳和水在振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荡时混杂接触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液体分为两层,下碘单质易溶于 CCl4,不停的放气的目的是防范内部气压过高,分液时,液体冲出。

碘在 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4.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解度,CCl4和水互不相容,碘在CCl4层为紫红色,上层在铁架台上,静置。

中显紫红色,上层水层还呈浅黄色说为浅黄色明萃取不完好,能够进行屡次实验。

5.分液: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翻开,基层液体从基层流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出,上层液体从上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口倒出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基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心强,同时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

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不太明确,有这方面的学习渴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萃取的原理(二)教学难点萃取的操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练习萃取和分液操作。

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分组实验制取蒸馏水萃取和分液教案

分组实验制取蒸馏水萃取和分液教案

制取蒸馏水、萃取无机物的分离与提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无机物分离与提纯常用的方法;掌握蒸馏、萃取、分液等实验的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亲自动手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合作和探究..教学重点:认识分液漏斗;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蒸馏、萃取、分液的实验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法课堂类型:分组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演示教学用具:化学仪器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蒸馏常用的仪器及操作注意事项..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例如蒸馏含有Fe3+的水提纯其中水份;蒸馏石油提纯不同沸点的有机组分2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胶管3蒸馏时的注意事项: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沸石碎瓷片防止爆沸..b.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烧瓶支管处;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c.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d.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溶液不可蒸干..2.萃取分液1原理:萃取;就是一种物质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小于溶剂B;那么;根据物质扩散原理;该物质就会从A扩散到B;且大部分都会扩散到B..分液;就是A与B互不相容;就会分成上下两层;比如说油和水;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上层和下层的液体通过分液漏斗分别从上口和下口分理出..2主要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②先装入溶液再加入萃取剂;振荡;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圈上静置;使其分层;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⑤把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二、实验仪器和药品药品:自来水;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碘水;沸石器材:铁架台带铁圈;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分液漏斗;烧杯;胶皮管三、探究过程1.制取蒸馏水:1将蒸馏烧瓶;冷凝管仪器装配好..2在蒸馏烧瓶里加入普通水自来水至烧瓶容积的一半左右;再加入一些碎瓷片;然后用插有温度计150℃的橡皮塞塞紧..注意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的位置;给蒸馏烧瓶加热..3当水温达到约100℃时;水沸腾;水蒸气经过冷凝管冷凝后;收集在锥形瓶中;这就是蒸馏水..2.萃取碘水中的碘:1用量取10mL碘的溶液;倒入;然后再注入4mL;盖好玻璃塞..2用右手压住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是内气体放出..3将分液放在上;静置..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壁而流下..现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水溶液;无色;下层为的碘溶液;呈紫红色..原理:水与对比;碘更易溶于四氯化碳板书设计:1.制取蒸馏水2.萃取碘水中的碘学生实验:作业布置: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绘制蒸馏操作的装置图课后反思:部分同学动手能力弱;操作起来感觉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部分预习较好的同学能很快的规范的做完实验..。

高中萃取教案

高中萃取教案

高中萃取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萃取原理及其在工业和科研中的应用。

2. 掌握液-液萃取的基本操作技能。

3.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萃取效果,并能够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准备
- 实验材料:苯酚水溶液、苯、分液漏斗、烧杯、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等。

- 安全须知:确保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特别是使用易燃溶剂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类似萃取的现象,例如用洗洁精去除油污,引导学生思考萃取的原理和应用。

讲解理论知识
详细讲解萃取的定义、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萃取方法,包括固-液萃取、液-液萃取和气-液萃取。

强调液-液萃取中两种不互溶液体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操作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分液漏斗进行液-液萃取操作,注意展示正确的摇晃方法和分层后的操作步骤。

学生自主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操作规范,安全第一。

结果观察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观察萃取前后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总结提炼
教师总结萃取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

鼓励学生在报告中反思实验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验操作能力,思考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技能。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化学实验是高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涉及到很多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是在化学实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制备和容器分离方法,其目的就是将两种不能相互溶解、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开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萃取和分液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方法1.萃取实验方法所谓萃取法,就是利用两种有机物不溶于水,而且酸、碱、不同溶剂相互不溶的特点,从中提取出想要的物质。

(1)实验步骤:a)将少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相等分量的水后用铺有滤纸的漏斗过滤,即可得到异丙醇水或二甲苯水溶液。

b)例如我们要从萝卜中提取出其中含量较多的类胡萝卜素,可以先将萝卜磨成泥,然后加入适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进行摇晃,待其充分摇匀后再放置静置,最后用滤纸过滤即可得到类胡萝卜素。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异丙醇和二甲苯均易燃,实验要远离明火。

c)摇匀时要注意控制力度,以免摇溅溶液。

2.分液实验方法所谓分液法,就是采用分别具有不同密度的液体,对于导热系数、黏度等性质的相似液体也可以实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

(1)实验步骤:a)准备好干燥的分液漏斗,将要分离的混合物倒入漏斗,注意开启止水夹。

b)后面的液体在漏斗内分层,等液体出现两层可注视到前面的层并且前面的层不再有液体进入漏斗时,关闭止水夹。

c)将分离后的液体分别倒入不同的烧杯中。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操作中要注意掌握好分层的时间点,以免错过分离的最佳时间。

c)若是要分离两种相似的液体,可以使用“旋转分离瓶”进行分离。

旋转分离瓶分离两种液体时,让瓶子快速旋转,液体就能分离成两层。

二、化学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保护环境。

化学实验过程中安全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并做好环保工作。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

提高观察、类比、探究、思考、概括的能力。

2.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体会如何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3.通过给萃取下定义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语言智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案”填写,使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品质。

2.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3.通过亲自实验,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萃取的原理及规范操作。

难点: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及萃取的规范操作。

三、教学方法1.“体验—讨论—总结”教学,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体验萃取、讨论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总结出萃取的定义。

2.“自学—观察—模仿”教学,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观看教学录像、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萃取—分液”的操作要领。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分液:利用两种液体互不相溶、密度相差较大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讲解化学实验安全规则海水净化——蒸馏,海水晒盐——蒸发,从原理上谈蒸馏、蒸发的区别与联系。

蒸馏引入冷凝管,落实蒸馏操作。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复习初中学过的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粗盐杂质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的。

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吗?利用溶解性表,以SO42-检验为例讲解离子检验。

利用溶解性表,将可溶性杂质变成不溶物除去。

学生做实验,重点体会检验时取用少量样品,除杂时用过量试剂。

可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问题。

第三课时:萃取。

最后布置作业:通过对3节化学实验课的体会,同学们谈谈对本章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1.3《蒸馏、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1.1.3《蒸馏、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引入】在海滨浴场嬉戏,偶尔喝上一二口海水,你会感到又咸又苦;用海水浇灌普通的农作物,不用多久农作物就会被“腌死”。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讲解】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盐类。

海水的平均含盐量可达35‰左右,也就是说,在1立方千米的海水里大约含有3500万吨的盐类物质。

人们日常的饮用水的含盐量仅在0.5‰左右,而工农业用水的含盐量也不能超过3‰。

人类面对着浩瀚无比的海洋,难道就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吗?【过渡】神话中的观音菩萨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只要把手中的杨柳枝条轻轻一甩,就可以把海水变成甘露。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把海水变成淡水的“法宝”。

【讲解】亚里士多德的实验【投影】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做过一个当时看起来十分有趣的实验:他把咸水放在半封闭的容器里,然后加热将咸水烧开。

随之,他惊奇地发现,水蒸气中已不再含有盐分,凝结成的水珠也不再有咸味。

亚里士多德曾在实验记录中写到“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

这个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海水淡化试验,亚里士多德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蒸馏法。

【投影】海水淡化工厂【思考】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过渡】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板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板书】活动一、认识蒸馏【交流】蒸馏的原理:对于液态混合物,利用液体—液体(或液体-固体)中各组分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成液体,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操作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2.1、萃取
[过]我们先来认识这个新的仪器:分液漏斗。
[展示仪器]分液漏斗的组成,分液漏斗的活塞、盖子同漏斗本身是配套的。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投](1)定义: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3、分液的定义
4、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教学反思
宁夏育才中学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1-1-3萃取、分液
设计者
杨虹
教材分析
本节最后介绍了萃取、分液这两种新的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又学习新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萃取和分液,认识分液漏斗,学生可以通过本节知识更深刻地体会化学实验的奥妙。
(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讲解+实验演示]那么,我们根据这些条件可以选择了四氯化碳,由于碘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加入4ml就可以了,进行振荡。请大家注意振荡的操作: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注意放气怎么(强调放气的重要性)。振荡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讲解+实验演示]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萃取的定义,我们知道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碘水呈黄棕色。碘是溶质,水是溶剂。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接着,按照萃取的定义,我们要用另
一种溶剂加把溶质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这另外一种溶剂的选择要符合一些条件。
[投](2)萃取剂的选择:
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
[讲解]静置后,大家发现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的溶液。上层溶液颜色变淡了,证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引导]大家想想,萃取后,如何分离?比如汤上面的油层是怎样弄走的?
(勺子舀,吸管吸,。。。。。)
[讲]我们试想一下,可不可以想办法使汤使下面流走,让油刚好留在容器中。容器下面有通道,汤从下面流走,在汤刚好流完时,关闭通道,这样汤和油不就分开了吗,这正好符合分液漏斗的结构。
[板书]2.2、分液
[讲解+实验演示]最后一步,就是把四氯化碳层和水层分开,这就是分液。首先,打开盖子(塞子),为什么?(平衡大气压)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漏斗下端口靠烧杯壁。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为什么?(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投影总结]
(1)定义: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
[板书]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
c.静置分层
d.分液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大家要掌握的是萃取剂的选择(三个条件),以及掌握萃取与分液的操作步骤。(四个步骤)
课后作业
书本P10,第1、5
板书设计
1-1-3二、混合物的分离和纯
萃取和分液
1、萃取的定义
2、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教学目标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3、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教学
重难点
萃取原理;萃取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萃取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1-4的仪器和试剂、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及教学流程
备注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也知道了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
(蒸馏)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可以用汽油擦洗,这就是萃取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的一种分离方法,叫做萃取与分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