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1《乡村四月》
小学古诗《乡村四月》注释、译文及

乡村四月宋代:xx卷绿遍山原白xx,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
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注释xx:xx和原野。
xx: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子规:鸟名,xx。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xx。
插田:插秧。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自然景象。
“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
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
“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山间原野。
白,白色,指水。
川,河流。
子规,大杜鹃,又名“布谷鸟”,夏时各处飞叫,声如“快快布谷”,有催促农事意。
雨如烟,指毛毛细雨,轻如烟雾。
意思说:初夏季节,江南的山间原野,到处绿油油的,满河的流水,映着天光,白茫茫一片。
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杜鹃鸟不时地鸣叫着,催促着农事。
这两句写自然风光。
前句是静景,有山原有河水,一“绿”一“白”,色彩明丽;后句是动景,有子规的鸣叫,有细雨的飘洒,情意绵绵。
并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农事正忙。
山原绿遍,草木葱茏,桑叶也当肥嫩,河水涨满,细雨如烟,恰是插秧的好时机,更有杜鹃鸟热心地鸣叫催促,人们怎么能够停闲呢?“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乡村四月》的诗意赏析

《乡村四月》的诗意赏析《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CN人才网为您精心整理的《乡村四月》的诗意解析,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果您喜欢的话可以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田。
【翻译】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秧了。
【诗意】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勾勒出了出来。
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
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鲜明的图画卷。
四月的*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主宰的世界。
在绿*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雾之中。
其实那不是雾,那是如*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南大地的景*,眼界广阔,笔触细腻;*调鲜明,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如*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田。
”后两句歌咏*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秧;有人是先蚕桑后*田,有人是先*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小学古诗《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作者:翁卷【宋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注释:1、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2、子规:杜鹃鸟。
3、才:刚刚。
.4、山原:山陵和原野5、蚕桑:种桑养蚕。
6、了:结束7、如:好像《乡村四月》意思: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
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乡村四月》鉴赏: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几乎是没有的。
乡村四月的注释和译文

乡村四月的注释和译文《乡村四月》原文及翻译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村四月的注释和译文1原文:乡村四月朝代:宋代作者: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
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自然景象。
“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
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
“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山间原野。
白,白色,指水。
川,河流。
子规,大杜鹃,又名“布谷鸟”,夏时各处飞叫,声如“快快布谷”,有催促农事意。
雨如烟,指毛毛细雨,轻如烟雾。
意思说:初夏季节,江南的山间原野,到处绿油油的,满河的流水,映着天光,白茫茫一片。
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杜鹃鸟不时地鸣叫着,催促着农事。
这两句写自然风光。
前句是静景,有山原有河水,一“绿”一“白”,色彩明丽;后句是动景,有子规的鸣叫,有细雨的飘洒,情意绵绵。
并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农事正忙。
山原绿遍,草木葱茏,桑叶也当肥嫩,河水涨满,细雨如烟,恰是插秧的好时机,更有杜鹃鸟热心地鸣叫催促,人们怎么能够停闲呢?“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乡村四月古诗带拼音版及意思诗意

翁卷乡村四月古诗带拼音版及意思诗意
xiāng cūn sì yuè
乡村四月
lǜ biàn shān yuán bái mǎn chuān,zǐ guī shēng lǐ yǔ rú yān 。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xiāng cūn sì yuè xián rén shǎo,cái liǎo cán sāng yòu chā tián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扩展资料
乡村四月古诗的.意思诗意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注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
插田:插秧。
乡村四月古诗赏析(详细版)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文解释】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诗人翁卷,系浙江永嘉人,即是现在的浙江温州。
大约于1243年前后在世,属南宋时期。
其家境富蔗,一心只想求取功名。
但就是官运不济,科考进士,屡考屡败。
因而一生没做过官。
在江南乡村生活一辈子,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都相当了解,他的诗,就自然以乡村为题,来反映当时农民的生产生活情景。
这里,诗人以饱满的热情,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精巧的手笔,用短短的四句七言格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和劳动人们繁忙的春耕生产景象。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野都绿遍了,河流中春水盈盈,泛着白光。
蒙蒙的春雨尤如烟雾,到处能听到杜鹃鸟的啼叫声。
这前两句描写的是雨中的山川景象,为我们勾列出了好一幅雨中春景!场景是山川河流,色彩是绿白相间,有濛濛细雨,有布谷声声。
这样场景汇集,声色交融。
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和听觉形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麻又插田。
后两句描写的是在春天的四月里,劳动人们忙于春耕生产的繁忙之景,描写劳动人们的辛劳。
到了四月,乡村就繁忙起来了,家家户户,进行春耕生产,一片忙碌。
要种桑,要栽麻,要种粮食,为一年的生计做准备,哪里还有无事可做的闲人啊,刚种下了桑麻,又在忙于种植粮食水稻生产---育秧插田了。
不是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吗?因此,这是不能错过的。
这后两句,是写人以及写人的活动。
这里讲的四月,是指农历的四月,而不是阳历四月。
因为,那时的水稻生产,一年也就栽插一季,就相当于现在的中稻吧,不像现在一年插两季的。
这首诗,语言平实,朗朗上口,韵味怡然,很具有民歌风味。
且意境深远宽广,写出了农村四月的雨中农忙景象,融自然景观和人的活动于一体,讴歌了劳动人们的辛勤劳动。
表现了诗人热爱劳动人们的胸怀。
《乡村四月》诗意

《乡村四月》诗意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字灵舒,乐清人(今属浙江),南宋诗人。
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
曾领乡荐,生平未仕。
以诗游士大夫间。
代表作《乡村四月》《山雨》《野望》。
注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
插田:插秧。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
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乡村四月》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意思是:山陵和原野一片碧绿,稻 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 鸟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 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 的事又要插秧了。
学习古诗的方法
读全诗,知大意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同学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 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 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 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 四月的?
读全诗,知大意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韵脚, 读出节奏。
读全诗,知大意
乡村四月[宋] 翁卷
韵脚:ɑn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读诗题,知作者
翁卷
南宋诗人,字灵舒,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与徐玑(jī)、徐照、赵师 秀并称“永嘉四灵”。一 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 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读诗题,知作者
野望 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火, 忽于水底见青山。
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之心与赞美之情。
乡 村 四 月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 村 四 月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紧张繁 忙的劳 动景象 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多诵读,悟诗情
抓字眼,明诗意
乡村四月[宋] 翁卷
② ③ ④
①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室早读闲人少, 才了默写又背书。
希望大家每天早上都要珍惜宝贵 的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四(1)班加油!你们最棒啦!
《山居秋暝》 作者:[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名句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④才了:刚刚结束。 ⑥插田:插秧。
③子规:鸟名,杜鹃鸟(布谷)。
⑤蚕桑:种桑养蚕。
字
山原 才了 白满川 蚕桑
词
川
插田 子规
请在书本上用横线标记出来!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
烟。”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 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只见烟雨 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
写 作 背 景
翁卷生活在社会下 层,熟悉民情风俗, 因此他写出的一些 反映和关注现实的 诗作情感真切,同 情民生疾苦,揭露 了社会不合理现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
天光。 川:平地。
诗 句 大 意
田。” 四月的乡村,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蚕 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景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 美 烟。 ” (“绿遍”让人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诗
人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 忙 田。” (这两行诗重在写人,“才”“又”看
感受到乡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大地一片 欣欣向荣,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 爱和欣赏。)
—— 【宋】翁 卷
走 近 作 者
翁卷,南宋诗人,字灵舒。 永嘉人(今为浙江省温州 市),与赵师秀、徐照、徐 玑并称为“永嘉四灵” 。 由于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 所以他没有做过官。他一生 为了诗歌游走四方,擅长写 山水田园诗,也创作出了一 些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 不合理现象的诗作。曾经隐 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 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 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 诗。
句 析
似平实的词,充分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 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 情之心和赞美之情。)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意读准字音,有感情的朗读噢!
课堂延伸 :四月农忙季节,除了 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 用“才了……又……”仿写诗句。 (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 田又种瓜。)请举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