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培优(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培优综合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培优综合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培优综合练习(含答案)等腰三角形性质进阶(1)如图,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且BD =BE ,则ABC V 100BAC ∠=o 的大小为 .ADE ∠D ECB A 【答案】20°.(2)如图,在ABC 中,,平分,, ,E 、F 为垂V AB AC =AD BAC ∠DE AB ⊥DF AC ⊥足,则下列四个结论:①;②;③平分;④垂直DEF DFE ∠=∠AE AF =AD EDF ∠EF 平分.其中正确的有( )AD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3)如图,已知D 、E 是的底边上两点,且有,,ABC △BC BD AD =CE AE =,则 .150BAC DAE ∠+∠=︒BAC ∠=【答案】110°.(4)如图,,点为角内一点,且,点分别在边 上运30BAC ∠=︒P 3AP =M N 、AB AC 、动,当运动到何处时,周长最小.作图并求出周长最小值.M N 、PMN △PMN △AC【答案】如图,分别作P 关于AB 、AC 的对称点.连接,交AB 于M ,交AC 于'''P P 、'''P P N ,连接PM 、PN 、MN ,此时PMN 周长最小.V如图,连接,是等边三角形,, 周长'''AP AP AP 、、'''AP P △''''3P P AP AP ===PMN △最小值是3.ACA边高及其夹角问题—分类讨论(1)腰长为5,一条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____.【答案】6或或(2)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则它的底角度数是 .【答案】或.67.5︒22.5︒(3)已知是等腰一腰上的高,且,求三个内角的BD ABC ∆50ABD ∠=︒ABC ∆度 数.【答案】若为钝角三角形时,为顶角时,三内角大小为;ABC ∆A ∠1402020︒︒︒,,若为钝角三角形时,为底角时,三内角大小为;ABC ∆A ∠1004040︒︒︒,,若为锐角三角形时,为顶角,三内角大小为.ABC ∆A ∠407070︒︒︒,,两线证等腰(其中一线是角分线)已知:AO 是顶角的角平分线,交BC 边于点O .ABC ∆(1)如图1,求证:AB =AC ;(2)如图2,有一点Q 在线段AO 上(不与A 、O 重合),求证:AB =AC ;(3)若点Q 在AO 的延长线上,AB =AC 成立吗?请画图表示.图1图2【答案】(1)如图1作辅助线,易证,∴,.()BOE COF HL ≅△△B C ∠=∠AB AC =(2)如图2作辅助线,易证,∴,()BQE CQF ASA ≅△△QBE QCF ∠=∠∴,∴,∴,.OB OC =OBC OCB ∠=∠B C ∠=∠AB AC = (3)成立,如图3.图1 图2 图3平行线+角分线出等腰如图1,在中,,、分别平分、,过D 点作ABC △AB AC =BD CD ABC ∠ACB ∠,交于点,交于.问:EF BC ∥AB E AC F (1)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2)如图2,若将题中的改为不等边三角形,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中的等腰三角ABC △形有 ,请说明线段与、有什么关系?EF BE CF (3)如图3,平分,平分外角,交于点,交于BD ABC ∠CD ACG ∠DE BC ∥AB E AC .线段与、有什么关系?F EF BE CF图1 图2 图3【答案】(1)等腰三角形:、、、、;ABC △AEF △BCD △BDE △CDF △(2)等腰三角形:、;BDE △CDF △由于ED =BE ,DF =CF ,EF =ED +FD =BE +CF ,故EF =BE +CF (3)图3所示中仍有两个等腰三角形、BED △CDF △从而DE =BE ,CF =DF ,又EF =ED -FD =BE -CF ,故EF =BE -CF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在中,分别是的对边,且,则ABC △a b c 、、A B C ∠∠∠、、::1:2:3A B C ∠∠∠=与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a c 【答案】.=2c a (2)如图,在中,,,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BC △90C ∠=o 15B ∠=o DE =8,则的度数是______,AC 的长是______,CD 的长是______.A ∠EABDC【答案】75°,4,(3)如图,在Rt 中,,垂足为,求的值.ABC △90,30,C A CD AB ∠=∠=⊥ D DBADDCBA【答案】设,∵,∴,DB k =90,,30C CD AB A ∠=⊥∠= 30DCB ∠= 在中,,∴(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Rt DCB △DB k =2BC k =30 在中,,,∴,∴.Rt ACB △30A ∠= 2BC k =4AB k =3AD AB DB k =-=∴.133DB k AD k ==角分线与面积问题(1)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其中,求证:.AD ABC △90B ∠=︒::ABD ACDS SAB AC =△△【答案】如图作,则有,由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证明.DE AC ⊥DB DE =(2)如图,若在任意中,平分,请证明:. ABC △AD BAC ∠AB BDAC CD=BA【答案】如图,过点D 分别作,,则有:,DE AB ⊥DF AC ⊥DE DF =此时易得: ,又有(等高),∴.ABD ACD S AB S AC ∆∆=ABD ACD S BD S CD ∆∆=AB BDAC CD=BCA腰高和差问题如图,为等腰的底边上的任意一点,于点,于点,P ABC △AB PE AC ⊥E PF ⊥BC F 点,AD BC ⊥D(1)求证:;PE PF AD +=(2)若点为直线上的一点,请直接写出、和的关系.P AB PE PF AD【答案】(1)解法一:过点作于点.P PN AD ⊥N 在和中,,,,APN ∆PAE ∆EPA NAP ∠=∠ANP PEA ∠=∠AP PA =,,ANP PEA ∆∆∴≌PE AN =∴又由四边形为矩形,则..PFDN PF ND =PE PF AD +=∴解法二:连接.∵,即,CP APC BPC ABC S S S ∆∆∆+=111222AC EP BC PF BC AD ⋅+⋅=⋅而,∴.(推荐解法二)AC BC =PE PF AD +=(3),分两种情况:A 点左边和B 点右边PE PF AD -=(1)知识延伸:如图1,为等腰内任意一点,于点, 于点P ABC △PE AC ⊥E PF BC ⊥,于点,点,求证:;F PG AB ⊥G AD BC ⊥D PE PF PG AD ++=(2)活学活用:如图2,若点为等边外一点,请说明、、和之P ABC △PE PF PG AD 间的数量关系.(3)类比推理:如图3,若点为等边的边延长线上一点,请说明、P ABC △BA PE 、和之间的数量关系.PF PG AD图1 图2 图3【答案】(1)连接,根据三角形面积即可证明.PA PB PC 、、ABC ABPACPBCPS S SS=++△△△△(2),证明同上;PE PF PG AD +-=(3),证明同上.PF PE PG AD --=例题1.(1)如图,在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E ,若的周长为ABC △BCE △8cm ,AB -BC =2cm ,则BC =________cm .DABCE【答案】3(2)已知,中,,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E 、F ,ABC △140BAC ∠=︒的度数是________.EAF ∠第19第第20第CAE DBBEFA C【答案】100°例题2. (1)在ABC ,∠ACB 为直角,∠A =30°,CD ⊥AB 于D ,若BD =2,则AB 的长度是V( )A. 8B. 6C. 4D. 2【答案】B(2)如图,等边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分别ABC △EF BC P 交AB 于E ,交AC 于F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个CBA. 4B. 5C. 6D. 7【答案】C例题3. 如图,在中,,点D 在BC 上,,在AC 上取一点ABC △B C ∠=∠50BAD ∠=oE ,使得,求的度数.ADE AED ∠=∠EDC∠【答案】由题设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B C ∠=∠ADE AED ∠=∠即,EDC C AED ∠+∠=∠有180218022DAE AED EDC C∠=-∠=-∠-∠o o 而()18025025018022C DAE C EDC C =∠++∠=∠++-∠-∠o o o o 180502EDC =+-∠o o 故,即250EDC ∠=o 25EDC ∠=o例题4. 如图,在等腰中,,,为底边上一动点(不与ABC △5AB BC ==8AB =D AB 点重合),,,垂足分别为,求的长.A B 、DE AC ⊥DF BC ⊥E F 、DE DF +FE ABCD【答案】(利用面积法)245例题5. 在△ABC 中,AD 是外角∠EAC 的角平分线,求证:.AB BDAC CD=【答案】如图做辅助线,根据题意,此时易得,,∴.ABD ACD S BD S CD ∆∆=ABD ACD S AB S AC ∆∆=AB BDACCD=。

轴对称图形重难点题型培优

轴对称图形重难点题型培优

轴对称图形解答题较难题一、翻折变换题型1 .( 1 )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如图①, Rt △ ABC 中,∠ C=90°,AC=½AB,求证:∠ B=30°,请你完成证明过程.( 2 )如图②,四边形 ABCD 是一张边长为 2 的正方形纸片, E 、 F 分别为AB 、 CD 的中点,沿过点 D 的折痕将纸片翻折,使点 A 落在 EF 上的点 A′处,折痕交 AE 于点 G ,请运用( 1 )中的结论求∠ ADG 的度数和 AG 的长.( 3 )若矩形纸片 ABCD 按如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 B 、 D 两点恰好重合于一点 O (如图④),当 AB=6 ,求 EF 的长.二、特异三角形1.如果一个三角形能被一条线段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称这条线段为这个三角形的特异线,称这个三角形为特异三角形.( 1 )如图 1 ,△ ABC 中,∠ B=2 ∠ C ,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 AC 于点 D ,交 BC 于点 E .求证: AE 是△ ABC 的一条特异线;( 2 )如图 2 ,若△ ABC 是特异三角形,∠ A=30°,∠ B 为钝角,求出所有可能的∠ B 的度数.5 .等腰△ ABC 中, CA=CB ,点 D 为边 AB 上一点,沿 CD 折叠△ CAD 得到△ CFD ,边 CF 交边 AB 于点 E , CD=CE ,连接 BF .( 1 )求证: FD=FB .( 2 )连接 AF 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M ,连接 ME 交线段 DF 于点 N ,若EF=4EC , AB=22 ,求 MN 的长.三、点的运动变化题型8 .如图,△ ABC 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 P 是 AC 边上一动点,由 A 向 C运动(与 A 、 C 不重合), Q 是 CB 延长线上一点,与点 P 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 B 向 CB 延长线方向运动( Q 不与 B 重合),过 P 作 PE ⊥ AB 于 E ,连接PQ 交 AB 于 D .( 1 )当∠ BQD=30°时,求 AP 的长;( 2 )当运动过程中线段 ED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 ED 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9 .某学校正在进行校园环境的改造工程设计,准备在校内一块四边形花坛内栽上一棵黄桷树.如图,要求黄桷树的位置点 P 到边 AB 、 BC 的距离相等,并且点 P 到点 A 、 D 的距离也相等.请用尺规作图作出栽种黄桷树的位置点 P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四、等边三角形题型12 .已知:在△ AOB 和△ COD 中, OA=OB , OC=OD .( 1 )如图①,若∠ AOB= ∠ COD=60°,求证:① AC=BD ②∠ APB=60°.( 2 )如图②,若∠ AOB= ∠ COD=α,则 AC 与 BD 间的等量关系式为,∠ APB 的大小为(直接写出结果,不证明)。

第13章 轴对称(单元测试培优卷)(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

第13章 轴对称(单元测试培优卷)(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

第13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培优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如图,点A 在直线l 上,△ABC 与AB C '' 关于直线l 对称,连接BB ',分别交AC ,AC '于点D ,D ¢,连接CC ',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 .BACB AC ∠=∠''B .CC BB '' C .BD B D =''D .AD DD ='3.我们知道光的反射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图,某V 型路口放置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镜1l ,2l ,两个平面镜所成的夹角为1∠,位于点D 处的甲同学在平面镜2l 中看到位于点A 处的乙同学的像,其中光的路径为入射光线AB 经过平面镜1l 反射后,又沿BC 射向平面镜2l ,在点C 处再次反射,反射光线为CD ,已知入射光线2AB l ∥,反射光线1CD l ∥,则1∠等于()A .40︒B .50︒C .60︒D .70︒4.如图,已知a b ∥,直线l 与直线a ,b 分别交于点A ,B ,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分别交直线a ,b 于点D 、C ,连接AC ,若135∠=︒,则BAD ∠的度数是()A .35︒B .55︒C .65︒D .70︒5.如图,在等腰Rt ABC △,90BAC ∠=︒,AB AC =,BD 为ABC V 的角平分线,过点C 作CE BD ⊥交BD 的延长线与点E ,若2CE =,则BD 的长为()A .3B .4C .5D .66.如图,90ACB AED ∠=∠=︒,CAE BAD ∠=∠,BC DE =,若BD AC ∥,则ABC ∠与CAE ∠间的数量关系为()A .2ABC CAE∠=∠B .ABC CAE ∠=∠C .290ABC CAE ∠+∠=︒D .2180ABC CAE ∠+∠=︒7.某平板电脑支架如图所示,其中AB CD =,EA ED =,为了使用的舒适性,可调整AEC ∠的大小.若AEC ∠增大16︒,则BDE ∠的变化情况是()A .增大16︒B .减小16︒C .增大8︒D .减小8︒8.如图,在ABC V 中,80BAC ∠=︒,边A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E ,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F ,连接AE ,AG .则EAG ∠的度数为()A .35︒B .30︒C .25︒D .20︒9.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3,BC =4,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P ,Q 分别是AD 和AC 边上的动点,则PC +PQ 的最小值是()A .65B .2C .125D .5210.如图,在ABC V 中,90BAC ∠=︒,A 是高,BE 是中线,C 是角平分线,C 交A 于G ,交BE 于H ,下面说法:①ACF BCF S S = ;②AFG AGF ∠=∠;③2FAG ACF ∠=∠;④BH CH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②③D .①③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如图,在ABC V 中,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大于12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连接CD ,若ABC V 的周长为24,9BC =,则ADC △的周长为.12.如图,直线m n ∥,点A 是直线m 上一点,点B 是直线n 上一点,AB 与直线m ,n 均不垂直,点P为线段AB 的中点,直线l 分别与m ,n 相交于点C ,D ,若90,CPD CD ∠=︒=m ,n 之间的距离为2,则PC PD ⋅的值为.13.如图,A EGF ∠=∠,F 为BE CG ,的中点,58DB DE ==,,则AD 的长为.1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V 满足45,90BAC CBA ∠=︒∠=︒,点A ,C 的坐标分别是()()2,0,3,5--,点B 在y 轴上,在坐标平面内存在一点D (不与点C 重合),使ABC ABD △≌△,且AC 与AD 是对应边,请写出点D 的坐标.15.如图,60AOB ∠=︒,C 是BO 延长线上一点,12cm OC =,动点M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B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动点N 从点O 出发沿射线OA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M 、N 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s t ,那么当t =s 时,MON △是等腰三角形.16.如图,锐角ABC 中,30A ∠=︒,72BC =,ABC 的面积是6,D ,E ,F 分别是三边上的动点,则DEF 周长的最小值是.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A ,2A ,3A ,4A ,…在x 轴正半轴上,点1B ,2B ,3B ,…在直线()0y x =≥上,若()11,0A ,且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则线段20212022A A 的长度为.18.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折线EF 交AD 于E ,交BC 于F ),点C D 、的对应点分别是1C 、1D ,1ED 交BC 于G ,再将四边形11C D GF 沿FG 折叠,点1C 、1D 的对应点分别是2C 、2D ,2GD 交EF 于H ,给出下列结论:①2EGD EFG∠=∠②2180EFC EGC ∠=∠+︒③若26FEG ∠=︒,则2102EFC ∠=︒④23FHD EFB∠=∠上述正确的结论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19.(8分)在ABC V 中,90ACB ∠=︒,AC BC BE ==,AD EC ⊥,交EC 延长线于点D .求证:2CE AD =.20.(8分)如图,点P 是AOB ∠外的一点,点E 与点P 关于OA 对称,点F 与点P 关于OB 对称,直线FE 分别交OA OB 、于C 、D 两点,连接PC PD PE PF 、、、.(1)若20OCP F ∠=∠=︒,求CPD ∠的度数;(2)若求=CP DP ,13CF =,3DE =,求CP 的长.21.(10分)如图,在ABC V 中,AD 平分BAC ∠,点E 为AC 中点,AD 与BE 相交于点F .(1)若38,82ABC ACB ∠=︒∠=︒,求ADB ∠的度数;(2)过点B 作BH AD ⊥交AD 延长线于点H ,作ABH 关于AH 对称的AGH ,设BFH △,AEF △的面积分别为12,S S ,若6BCG S V =,试求12S S -的值.22.(10分)已知:OP 平分MON ∠,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且180OAP OBP ∠+∠=︒.(1)如图1,当BP OM ∥时,求证:OB PB =.(2)如图2,当90OAP ∠<︒时,作PC OM ⊥于点C .求证:2OA OB AC -=.23.(10分)已知,在ABC V 中,90CAB ∠=︒,AD BC ⊥于点D ,点E 在线段BD 上,且CD DE =,点F 在线段AB 上,且45BEF ∠=︒(1)如图1,求证:DAE B∠=∠(2)如图1,若2AC =,且2AF BF =,求ABC V 的面积(3)如图2,若点F 是AB 的中点,求AEF ABCS S的值.24.(12分)如图,在ABC V 中,90ACB ∠=︒,30ABC ∠=︒,CDE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边AB 上.(1)如图1,当点E 在边BC 上时,求证DE EB=(2)如图2,当点E 在ABC V 内部时,猜想ED 和EB 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如图3,当点E 在ABC V 外部时,EH AB ⊥于点H ,过点E 作GE AB ,交线段AC 的延长线于点G ,5AG CG =,3BH =,求CG 的长.。

轴对称培优

轴对称培优

轴对称专题培优训练1.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DE垂直平分AC,交BC于D,交AC于E,且DE=2cm,求BC的长.2.如图,△ABC中,AB=AC,∠BAC=120°,D为BC的中点,DE⊥AC于E,AE=2,求CE的长.3.如图,四边形ABCD中,AD=4,BC=1,∠A=30°,∠B=90°,∠ADC=120°,求CD的长.4.如图,△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BD⊥BC于点B,∠ABD=30°,求证:AB=2BC.5.如图,已知P是△ABC边BC上一点,且PC=2PB,若∠ABC=45°,∠APC=60°,求:∠ACB的大小.6.已知△ABC与△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E在BC的同侧.(1)如图1,点D在BC上,写出线段AC、CD、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若点D在BC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直接写出AC、CD、CE之间的数量关系.7.如图,AB=AC,AE=AF,∠BAC=∠EAF=90°,BE、CF交于M,连AM.(1)求证:BE=CF;(2)求证:BE⊥CF;(3)求∠AMC的度数.8.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一动点,且AB=AC,DA=DE,∠BAC=∠ADE=120°,求∠BCE的度数.9.如图,△ABC中,AB=BC,AB⊥BC,B(0,2),C(2,﹣2),求点A的坐标.10.如图,四边形ABCE中,AB=BC,AB⊥BC,CE⊥AE,BD⊥AE于D,求证:BD﹣CE=AD.11.如图,△ABC中,AB=AC,∠BAC=90°,D为BC上一点,过D作DE⊥AD,且DE=AD,连BE,求∠DBE的度数.12.如图,OA=OB,OA⊥OB,∠ASO=135°,求证:AS⊥BS.13.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点E在CD上,且AE、BE分别平分∠BAD、∠ABC.(1)求证:AE⊥BE;(2)若AD=3,BC=4,求AB的长.14.如图,在△ABC中,∠BAC、∠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1)2+(a﹣b)2=0.(l)求证:AC=BC.(2)作△ABC的角平分线AD,若AC+CD=AB,求S△ABC.15.如图,等腰直角△ABC中,∠ACB=90゜,D为CB延长线上一点,AE=AD,且AE⊥AD,BE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P.(1)求证:BP=PE;(2)若AC=3PC,求的值.16.如图,△ABC中,∠ABC=45゜,D为BC上一点,CD=2BD,∠ADC=60゜.AE⊥BC 于点E,CF⊥AD于点F,AE、CF相交于点G.(1)求证:△AFG≌△CFD;(2)若BC=3,AF=,求线段EG的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培优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培优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培优试题一.选择题(共7小题)1.已知,如图,△ABC中,AB=AC,∠A=120°,BC=18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B于点F,则MN的长为()A.18cm B.12cm C.6cm D.3cm2.如图,P为△ABC内一点,过点P的线段MN分别交AB、BC于点M、N,且M、N分别在P A、PC的中垂线上.若∠ABC=80°,则∠APC的度数为()A.120°B.125°C.130°D.135°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A.15°或75°B.30°C.150°D.150°或30°4.如图,在△ABC中,∠B=∠C,点D在BC边上,点E在AC上,∠ADE=∠AED,若∠BAD=40°,则∠CDE的度数为()A.10°B.15°C.20°D.25°5.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AB边上一点,且AD=CD=BC,则∠A的度数为()A.38°B.36°C.32°D.30°6.如图,∠AOB=60°,点P是∠AOB内的定点且OP=4,若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异于点O的动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是()A.B.C.6D.37.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有两组边对应相等,一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分;④等腰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9小题)8.如图,在等腰△ABC中,CA=CB,∠C=50°,DE⊥AC,FD⊥AB,则∠EDF=.9.如图,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D,DE交AC于点E,且AC=7,△BEC的周长为11,则BC的长为.10.如图,∠AOB=30°,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AOB,且OP =6cm,则△PMN的周长的最小值为cm.11.如图,已知△ABC与△ABD关于AB所在的直线对称,延长A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AC+BC=AE,且∠C=40°,则∠E的度数为.12.如图,在△ABC中,DE垂直平分AC,交AC边于点E,交BC边于点D,若AE=3,△ABD的周长为14,则△ABC的周长为.13.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的周长分成了15cm和18cm两部分,则它的腰长为cm.1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40°,则它两底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为.15.如图,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OM与边AC的垂直平分线ON交于点O,这两条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已知△ADE的周长为13cm.分别连接OA、OB、OC,若△OBC的周长为27cm,则OA的长为cm.16.如图,在△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连接AP,BP,CP,若∠BAC=50°,则∠BPC=°.三.解答题(共6小题)17.如图,AB=AC,AE=ED=DB=BC,求∠A的度数.18.计算:△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作△ABC关于y轴成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的坐标;(2)在y轴上有一点P,使P A+PB的值最小,请在坐标系中标出点P的位置.19.如图,在△ABC中,∠BAC=∠ACB,点D是BC边上一点,且满足∠B=∠1,CE平分∠ACB交AD于点E.(1)若∠ADC=80°,求∠2的度数;(2)过点E作EF∥AB,交BD于点F,请说明∠FEC=3∠3.20.如图,在△ABC中,∠BAC=105°,MP垂直平分AB,分别交AB、BC于点M、P,NQ垂直平分AC,分别交AC.BC于点N、Q,连接AP、AQ,求∠P AQ的度数.21.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1)求证:∠EBD=∠EDB.(2)当AB=AC时,请判断CD与ED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2.如图,在Rt△ABC中,∠B=90°,AC=60cm,∠A=60°,点D从点C出发沿CA 方向以4cm/秒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0<t≤15).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1)求证:AE=DF;(2)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 综合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 综合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综合培优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 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A.1,1,2 B.1,1,3C.2,2,1 D.2,2,52. 如图,线段AB与A′B′(AB=A′B′)不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是()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42°,则它的底角为()A.42°B.69°C.69°或84°D.42°或69°4. 在△ABC中,与∠A相邻的外角是110°,要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B 的度数是()A.70°B.55°C.70°或55°D.70°或55°或40°5. 若点A(2m,2-m)和点B(3+n,n)关于y轴对称,则m,n的值分别为()A.1,-1 B.5 3,13C.-5,7 D.-13,-736.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若AB=10,BD=6,则△ADE的周长为()A.4 B.12 C.18 D.307. 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2小时后到达海岛B 处.灯塔C在海岛在海岛A的北偏西42°方向上,在海岛B的北偏西84°方向上.则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A.15海里B.20海里C. 30海里D.60海里8. 如图,直线l是一条河,P,Q是两个村庄.欲在直线l上的某处修建一个水泵站M,向P,Q两村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PM,MQ表示铺设的管道,则所需管道最短的是()9. 对于△ABC,嘉淇用尺规进行如下操作:如图,(1)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BA,CA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D;(2)作直线AD交BC边于点E.根据嘉淇的操作方法,可知线段AE是()A.△ABC的高线B.△ABC的中线C.边BC的垂直平分线D.△ABC的角平分线10. 如图,以C为圆心,大于点C到AB的距离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E,再以D,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作射线CF,则()A .CF 平分∠ACB B .CF ⊥ABC .CF 平分ABD .CF 垂直平分AB11. (2019•广西)如图,在ABC ∆中,,40AC BC A =∠=︒,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知BCG ∠的度数为A .40︒B .45︒C .50︒D .60︒12. 如图,在△ABC 中,∠BAC =72°,∠C =36°,∠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则图中有等腰三角形(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3. 如图所示的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共有________条.14. 如图,∠AOB =30°,点P 在OA 上,且OP =2,点P 关于直线OB 的对称点是Q ,则PQ =________.15. 如图,在△ABC 中,AD 为角平分线,若∠B =∠C =60°,AB =8,则CD 的长为________.16.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在边AB上,点E在边AC上,将△ADE 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则∠BDF+∠CEF=________°.17. 如图,点P在∠AOB内,M,N分别是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连接MN交OA于点E,交OB于点F.若△PEF的周长是20 cm,则MN的长是________cm.18. 如图所示,OP平分∠AOB,∠AOP=15°,PC∥OA,PD⊥OA于点D,PC =4,则PD=________.19. 如图,在△ABC中,∠C=9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恰好平分∠BAC.若DE=1,则BC的长是________.20. 如图,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若△AEF的周长为10 cm,则BC的长为cm.21. 如图,BO平分∠CBA,CO平分∠ACB,MN过点O且MN∥BC,设AB=12,AC=18,则△AMN的周长为________.22. 数学活动课上,两名同学围绕作图问题:“如图①,已知直线l和直线l外一点P,用直尺和圆规作直线PQ,使PQ⊥直线l于点Q.”分别作出了如图②③所示的两个图形,其中作法正确的为图(填“②”或“③”).23. 规律探究如图,∠BOC=9°,点A在OB上,且OA=1,按下列要求画图:以A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1,得第1条线段AA1;再以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于点A2,得第2条线段A1A2;再以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得第3条线段A2A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________.24. 现要在三角地带ABC内(如图)建一座中心医院,使医院到A,B两个居民小区的距离相等,并且到公路AB和AC的距离也相等,请你确定这座中心医院的位置.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25. 如图,在公路l附近有两个小区A,B,某商家计划在公路l旁修建一个大型超市M,要求超市M到A,B两个小区的距离相等,请你借助尺规在图上找出超市M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6. 分析与操作如图,有公路l1同侧、l2异侧的两个城镇A,B,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信号发射塔,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l1,l2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C应修建在什么位置?请用尺规作图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注明点C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27. 如图,在△ABC中,AB=AC,∠A=36°,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弧,交AC于点D,连接BD,求∠ABD的度数.28. (2020·广东)如题20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BD=CE,∠ABE=∠ACD,BE与CD相交于点F.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9. 如图①,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EF∥BC分别交AB,AC于点E,F.探究一:猜想图①中线段EF与BE,CF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探究二:设AB=8,AC=6,求△AEF的周长.探究三:如图②,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O与△ABC的外角平分线CO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猜想这时EF与BE,CF间又是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30. 已知:如图,∠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DG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BE=CF;(2)若AF=6,BC=7,求△ABC的周长.31. 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CD⊥AB于点D,∠B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CD于点E,F.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32.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O的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2a,0),B(0,-a),线段EF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E(-m,a+1),F(-m,1)(其中2a>m>a>0),直线l∥y轴交x轴于点P(a,0),且线段EF与CD关于y轴对称,线段CD与MN关于直线l对称.(1)求点M,N的坐标(用含m,a的式子表示);(2)△ABO与△MFE能通过平移互相重合吗?若能通过平移互相重合,请你说出一种平移方案(平移的距离用含m,a的式子表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3章轴对称综合培优训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 【答案】C2. 【答案】A3. 【答案】D[解析] 在等腰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在未指明为顶角还是底角时,一定要分类讨论.①42°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②42°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则底角为(180°-42°)÷2=69°.所以底角为42°或69°.4. 【答案】D[解析] 由题意得,∠A=70°,当∠B=∠A=70°时,△ABC为等腰三角形;当∠B=55°时,可得∠C=55°,∠B=∠C,△ABC为等腰三角形;当∠B=40°时,可得∠C=70°=∠A,△ABC为等腰三角形.5. 【答案】C[解析] ∵点A(2m,2-m)和点B(3+n,n)关于y轴对称,∴2m+3+n=0,2-m=n,解得m=-5,n=7.6. 【答案】B[解析] ∵△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DE∥BC,∴∠ADE=∠B=60°,∠AED=∠C=60°.∴△ADE为等边三角形.∵AB =10,BD=6,∴AD=AB-BD=10-6=4.∴△ADE的周长为4×3=12.7.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画图,如图,∠A=42°,∠DBC=84°,AB=15×2=30(海里),∴∠C=∠DBC-∠A=42°,∴BC=BA=30(海里).8. 【答案】D9. 【答案】A10. 【答案】B11. 【答案】C【解析】由作法得CG AB ⊥,∵AB AC =,∴CG 平分ACB ∠,A B ∠=∠,∵1804040100ACB ∠=︒-︒-︒=︒,∴1502BCG ACB ∠=∠=︒.故选C .12. 【答案】D[解析] ∵∠BAC =72°,∠C =36°,∴∠ABC =72°.∴∠BAC =∠ABC. ∴CA =CB.∴△ABC 是等腰三角形.∵∠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 ∴∠DAB =∠CAD =36°. ∴∠CAD =∠C.∴CD =AD , ∴△ACD 是等腰三角形.∵∠ADB =∠CAD +∠C =72°,∴∠ADB =∠B.∴AD =AB. ∴△ADB 是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3. 【答案】5[解析] 如图,五角星的对称轴共有5条.14. 【答案】2[解析] 如图,连接OQ.∵点P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是Q,∴OB垂直平分PQ.∴∠POB=∠QOB=30°,OP=OQ.∴∠POQ=60°.∴△POQ为等边三角形.∴PQ=OP=2.15. 【答案】4[解析] ∵∠B=∠C=60°,∴∠BAC=60°.∴△ABC为等边三角形.∵AB=8,∴BC=AB=8.∵AD为角平分线,∴BD=CD.∴CD=4.16. 【答案】120[解析] 由于△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60°.所以∠ADE+∠AED=120°.因为将△A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所以∠ADE=∠EDF,∠AED=∠DEF.所以∠ADF+∠AEF=2(∠ADE+∠AED)=240°.所以∠BDF+∠CEF=360°-(∠ADF+∠AEF)=120°.17. 【答案】2018. 【答案】2[解析] 过点P作PE⊥OB于点E.∵∠AOP=∠BOP,PD⊥OA,PE⊥OB,∴PE=PD.∵∠BOP=∠AOP=15°,∴∠AOB=30°.∵PC∥OA,∴∠BCP=∠AOB=30°.∴在Rt△PCE中,PE=12PC=12×4=2.∴PD=PE=2.故答案是2.19. 【答案】3[解析] ∵AD平分∠BAC,且DE⊥AB,∠C=90°,∴CD=DE =1.∵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AB.∵∠DAB=∠CAD,∴∠CAD=∠DAB=∠B.∵∠C=90°,∴∠CAD+∠DAB+∠B=90°.∴∠B=30°.∴BD=2DE=2.∴BC=BD+CD=2+1=3.20. 【答案】10[解析] ∵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AE=BE,AF=CF.∴BC=BE+EF+CF=AE+EF+AF=10 cm.21. 【答案】30[解析] ∵MN∥BC,∴∠MOB=∠OBC.∵∠OBM=∠OBC,∴∠MOB=∠OBM.∴MO=MB.同理NO=NC.∴△AMN的周长=AM+MO+AN+NO=AM+MB+AN+NC=AB+AC=30.22. 【答案】③23. 【答案】924. 【答案】解: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作∠BAC的平分线AM,EF与AM 相交于点P,则点P处即为这座中心医院的位置.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25. 【答案】解:如图,点M为所作.26. 【答案】如图所示,①作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OD,OE;②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FG,则射线OD,OE与直线FG的交点C1,C2即为所求的位置.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27. 【答案】解:∵AB=AC,∠A=36°,∴∠ABC=∠ACB=72°.∵BC=BD,∴∠BDC=∠BCD=72°.∴∠DBC=36°.∴∠ABD=∠ABC-∠DBC=36°.28. 【答案】证明:在△BFD和△CFE中,∠ABE=∠ACD,∠DFB=∠CFE,BD=CE,∴△BFD≌△CFE(AAS).∴∠DBF=∠ECF.∵∠ABE=∠ACD∴∠DBF+∠ABE=∠ECF+∠ACD.∴∠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解析】先利用三角形边边角的判定方法证明∠DBF=∠ECF,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加上相等角得到∠ABC=∠ACB,等角对等边,得到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定义得到△ABC是等腰三角形.29. 【答案】解:探究一:猜想:EF=BE+CF.证明如下:∵BO平分∠ABC,∴∠ABO=∠CBO.∵EF ∥BC ,∴∠EOB =∠CBO.∴∠ABO =∠EOB.∴BE =OE.同理:OF =CF ,∴EF =OE +OF =BE +CF.探究二:C △AEF =AE +EF +AF =AE +(OE +OF)+AF =(AE +BE)+(AF +CF)=AB +AC =8+6=14.探究三:猜想:EF =BE -CF.证明如下:∵BO 平分∠ABC ,∴∠EBO =∠CBO.∵EF ∥BC ,∴∠EOB =∠CBO.∴∠EBO =∠EOB.∴BE =OE.同理:OF =CF ,∴EF =OE -OF =BE -CF.30. 【答案】(1)证明:如图,连接CD.∵点D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BD =CD.∵DE ⊥AB ,DF ⊥AC ,AD 平分∠BAC ,∴DE =DF ,∠BED =∠CFD =90°.在Rt △BDE 和Rt △CDF 中,⎩⎨⎧DE =DF ,BD =CD ,∴Rt △BDE ≌Rt △CDF(HL).∴BE =CF.(2)在Rt △ADE 和Rt △ADF 中,⎩⎨⎧DE =DF ,AD =AD ,∴Rt △ADE ≌Rt △ADF. ∴AE =AF =6.∴△ABC 的周长=AB +BC +AC =(AE +BE)+BC +(AF -CF)=6+7+6=19.31. 【答案】证明:∵∠ACB=90°,∴∠B+∠BAC=90°.∵CD⊥AB,∴∠CAD+∠ACD=90°.∴∠ACD=∠B.∵AE是∠BAC的平分线,∴∠CAE=∠EAB.∵∠EAB+∠B=∠CEF,∠CAE+∠ACD=∠CFE,∴∠CFE=∠CEF.∴CF=CE.∴△CEF是等腰三角形.32. 【答案】解:(1)∵线段EF与CD关于y轴对称,EF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E(-m,a+1),F(-m,1),∴C(m,a+1),D(m,1).∴CD与直线l之间的距离为m-a.∵线段CD与MN关于直线l对称,l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a,∴MN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a-(m-a)=2a-m.∴M(2a-m,a+1),N(2a-m,1).(2)能.平移方案(不唯一):将△ABO向上平移(a+1)个单位长度后,再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即可与△MFE重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培优练习第十三章 轴对称第4课时画轴对称图形(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培优练习第十三章 轴对称第4课时画轴对称图形(1)
图略
数学
11.(创新题)(2021上海联考)一个四边形纸片ABCD,∠B=∠D, 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F处,AE是折 痕,若∠C=72°,求∠AEB的度数. 解:∵△AFE与△ABE关于AE成轴对称, ∴∠AEB=∠AEF,∠B=∠AFE …… 请完成说理过程.
数学
解:∵△AFE 与△ABE 关于 AE 成轴对称, ∴∠AEB=∠AEF,∠B=∠AFE, ∵∠B=∠D, ∴∠AFE=∠D, ∴FE∥CD,∴∠FEB=∠C=72°, ∴∠AEB=∠AEF=1∠BEF=36°.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第4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1)
数学
1.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四个格点A,B,C,D,以其中一 个点为原点,网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使其余三个点中存在两个点关于一条坐标轴对称,则原点可 能是( D )
A.点A C.点C
B.点B D.点D
数学
2.观察下图中各组图形,其中不是轴对称的是( C )
答案图
数学
6.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 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解:如图.(答案不唯一)
答案图
数学
7.如图,已知△ABC和直线m,画出与△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 图形(不要求写出画法,但应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图 解:如图,△A'B'C'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图形.
A
B
C
D
数学
3.画△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至少要先画它的 一 个 顶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4.如图是一个风筝的图案,它是轴对称图形,量得∠B=20°,则 ∠E= 20°.
数学

轴对称培优练习教案初二 - 副本

轴对称培优练习教案初二 - 副本

1(一) 典型例题讲解: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例1 如【例1】 如图AOB 是一钢架,且∠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 、FG 、GH ……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 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 根.练习11.如图1-2,已知△ABC 中,AB=AC ,AD=AE , ∠BAE=30°,则∠DEC 等于( ).A .7.5°B .10°C .12.5°D .18°2.如图1-4,等腰三角形ABC 中,AB=BC ,∠A=20°.D 是AB 边上的点,且AD=BC ,•连结CD ,则∠BDC=________.21-4例2 已知如图1-6,在△ABC 中,AB=CD ,D 是AB 上一点,DE ⊥BC ,E 为垂足,ED•的延长线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判断AD 与AF 相等吗?练习21.如图1-7,△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 是△ABC 内一点,且∠DAC=∠DCA=15°,判断BD 与BA 的大小关系2.已知:如图1-8,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AF 与EF 相等吗?为什么?例3 已知:如图1-9,△ABD 和△BEC 均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为AE 和DC•的中点,那么△BMN 是等边三角形吗?说明理由.1-9练习31.已知:如图1-10,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F,AD与BE交于G,BE与CF•交于H,CF与AD交于K,试判断△GHK的形状.1-10例4已知:如图1-13,等腰△ABC中,AB=AC,∠A=100°,∠ABC的平分线交AC于E,试比较AE+BE与BC的大小?1-13练习41.如图1-14,在△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的一点,PD⊥AB于D,PE⊥AC于E,•CF⊥AB于F,那么PD+PE与CF相等吗?1-14 3.已知:如图1-16,△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AC到D,•以BD•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BDE,连结AE,则AD_______AE+AB.(填“>”或“=”或“<”)1-16例51.如图1-18,D、E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两边BC、AC上的点,且AE=CD,连结BE、•AD交于点P.过B作BQ⊥AD于Q,请说明BP是PQ的2倍.341-18练习5.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CA 上的点. 若△DEF 是等边三角形,问AD=BE=CF 成立吗?试证明你的结论.作业:1.如图1,在△ABC 中,AB=AC ,∠A=50°,BD 为∠ABC 的平分线,则∠BDC=_____°.(1) (2) (3)2.如图2,是由9个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六边形,•若已知中间的小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 ,则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3.如图3,一个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去顶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________度.4.如图4,在等腰直角△ABC 中,∠B=90°,将△ABC 绕顶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AB ′C ′,则∠BAC ′等于________.(4) (5) (6)5.如图5,沿AC 方向开山修渠,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 上的一点B 取∠ABD=135°,BD=520米,∠D=45°,如果要使A 、C 、E 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 离D 的距离约为_______米(精确到1米). 6.等腰△ABC 的底边BC=8cm ,腰长AB=5cm ,一动点P 在底边上从点B 开始向点C 以0.25cm/秒的速度运动,当点P 运动到PA 与腰垂直的位置时,点P•运动的时间应为________. 7.如图6,等边△ABC ,B 点在坐标原点,C 点的坐标为(4,0),点A 关于x 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_______.58.如图7,在△ABC 中,AB=AC ,∠BAD=20•°,且AE=•AD ,则∠CDE=________.(7) (8) (9)9.如图8,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A=44°,CD ⊥AB 于D ,则∠DCB 等于( ) A .44° B .68° C .46° D .22°10.如图9,要在离地面5m 处引拉线固定电线杆,•使拉线和地面成60°角,若考虑既要符合设计要求,又要节省材料,则在库存的L 1=5.2m ,L 2=6.2m ,L 3=7.8m ,L 4=10m 的四种备用拉线材料中,拉线AC 最好选用( ) A .L 1 B .L 2 C .L 3 D .L 411.如图10,在△ABC 中,AB=AC ,D 为AC 边上一点,且BD=BC=AD .•则∠A 等于( )A .30°B .36°C .45°D .72°(10) (11)12.同学们都玩过跷跷板的游戏.如图11所示,•是一跷跷板的示意图,立柱OC 与地面垂直,OA=OB .当跷跷板的一头A 着地时,∠OAC=25°,•则当跷跷板的另一头B 着地时,∠AOA ′等于( )A .25°B .50°C .60°D .130° 二、能力提升13.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周长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求它的底边长.14.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AC 边上的高,延长BC 到E 使CE=CD .• 试判断DB 与DE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15.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1)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2)选择第(1)小题中的一种情况,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三、应用与探究1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是线段AB、BC、•CA上的点.(1)若AD=BE=CF,问△DEF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证明你的结论.(2)若△DEF是等边三角形,问AD=BE=CF成立吗?试证明你的结论.17、如图,在△ABC中,∠BAC=90°,AB=AC,D是△ABC内一点,且∠DAC=∠DCA=15°,求证:BD=BA.Array 18、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6等腰三角形提高测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1,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3cm,则CD等于()A.3cm B.4cm C.1.5cm D.2cmD CAEDABFEDCBHF(1)(2) (3)2.△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D,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2,△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等于AB与AC的和;④BF=CF.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4.如图3,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角平分线AE交CD于H,EF⊥AB于F,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CD=∠B B.CH=CE=EF C.CH=HD D.AC=AF二、填空题5.△ABC中,∠A=65°,∠B=50°,则AB:BC=_________.6.已知AD是△ABC的外角∠EAC的平分线,要使AD•∥BC,•则△ABC的边一定满足________.7.△ABC中,∠C=∠B,D、E分别是AB、AC上的点,•AE=•2cm,•且DE∥BC,•则AD=________.8.一灯塔P在小岛A的北偏西25°,从小岛A沿正北方向前进30海里后到达小岛,•此时测得灯塔P在北偏西50°方向,则P与小岛78B 相距________. 三、解答题 9.如图,已知AB=AC ,E 、D 分别在AB 、AC 上, BD 与CE 交于点F ,•且∠ABD=•∠ACE ,求证:BF=CF .10.如图,△ABC 中BA=BC ,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DF ⊥AC 于F 交BC 于E ,• 求证:△DBE 是等腰三角形.ED CABF11.如图,AF 是△ABC 的角平分线,BD ⊥AF 交AF 的延长线于D ,DE ∥AC •交AB 于E ,求证:AE=BE .EDCABFE D A B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培优(一)
一.格点问题:
例1.如图,A、B在格点位置上,若要在所给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使它与点A、B连成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图中满足这样条件的格点共有()个.
A.7 B.8 C.9 D.10
例2如图,在正方形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请在格纸中找出所有与它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个,请在下面所给的格纸中一一画出.(所给的六个格纸未必全用).
变式1:在3×3的正方形格点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
下面的备用图中画4种这样的△DEF。

变式2:如图,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田字格中,△ABC的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在
田字格上画与△ABC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且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这样的三角形(不
包含△ABC本身)共有(
例3.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用二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添涂黑二个小正方形,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
变式1:在4×4的方格中有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按图示位置摆放,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到空白方格
中,与其余四个正方形组成的新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移法有【▲ 】个.
A.8 B.10 C.12 D.13
变式2:如图是4×4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3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13个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
个也涂成黑色,使整个涂成黑色的图形成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____
变式3: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
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_ ▲种.
变式4: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
对称图形。

二.剪纸问题:
例4小强拿了张正方形的纸如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如图(2),再对折一次得图(3),然后用剪刀沿图(3)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应是( )
变式1:如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的图形是( )
变式2:如图,一张长方形纸沿AB 对折,以AB 中点O 为顶点将平角五等分,并沿五等分的折线折叠,再沿CD 剪开,
使展开后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对角线所构成的图形).则∠OCD 等于( )A .108° B .124°
C .126°
D .129°
三.线段垂直平分线问题:
例5如图,△ABC 中,∠CAB 的平分线与BC 的垂直平分线DG 相交于D ,过点D 作DE⊥AB,DF⊥AC,求证:BE=CF .
变式1:如图,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AD 的中垂线交AB 于点E 、BC 的延长线于点F ,AC 于EF 交于点O . (1)求证:∠3=∠B;(2)连接OD ,求证:∠B+∠ODB=180°
变式2:如图所示,在Rt△ABC 中,∠ACB=90°,AC=BC ,D 为BC 边上的中点,CE⊥AD 于点E ,BF∥AC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 垂直平分DF .
变式3:如图,在△ABC 中,∠ACB=2∠B,∠BAC 的平分线AO 交BC 于点D ,点H 为AO 上动点,过点H 作直线l⊥AO 于H ,分别交直线AB 、AC 、BC 于点N 、E 、M . (1)当直线l 经过点C 时(如图2),证明:BN=CD ;
(2)当M 是BC 中点时,写出CE 和CD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3)请直接写出BN、CE、CD之间的等量关系.
四.规律问题:
例6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分别为A(1,1)、B(1,-1)、C(-1,-1)、D(-1,1),y轴上有一点P(0,2),作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P1,作P1关于点B的对称点P2,作点P2关于点C的对称点P3,作P3关于点D的对称点P4,作点P4关于点A的对称点P5,作P5关于点B的对称点P6┅,按如此操作下去,则点P2011的坐标为
变式1:在我们学习过的数学教科书中,有一个数学活动,其具体操作过程是:
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开(如图1);
第二步: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同时得到线段BN(如图2).
请解答以下问题:如图2,若延长MN交BC于P,△BMP是什么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A
N M
B
C
A’
A’’
B’
B’’
C’
C’’
变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过点M(3,0),且平行于y轴.
(1)如果△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0),B(﹣1,0),C(﹣1,2),△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是△A1B1C1,△A1B1C1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是△A2B2C2,写出△A2B2C2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2)如果点P的坐标是(﹣a,0),其中a>0,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P1,点P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是P2,求PP2的长.
变式3:如图所示,△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A'B'C'和△A''B''C''关于直线EF对称.①画出直线EF;②直线MN与EF相较于点o,试探究∠BOB''与直线MN、EF所夹的锐角α的数量关系. 如图所示,△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A'B'C'和△
A''B''C''关于直线EF对称. ①画出直线EF;
②直线MN与EF相较于点o,试探究∠BOB''与直线MN、EF所夹的锐角α的数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