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几种常见的抒情方法
小学语文抒情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抒情方法有哪些抒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达方式。
它和记叙、议论、描写、说明同为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法。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抒情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抒情方法一、直接抒情:情感清晰,揣摩透彻直接抒情常常有以下两种表达方式:热烈奔放的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方式,是指作者炽热的感情如火山喷发,在不可自制时让自己的情绪倾泻而出。
郭沫若的《天狗》,作者极度夸张了“天狗”那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势,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作者不可遏制的彻底毁灭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满腔热情。
深沉含蓄的直接抒情。
如郁达夫的《怀鲁迅》中奔丧的一段“这不是寻常的奔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作者带着深沉的思索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抒情要真挚热烈。
“不精不诚,不能感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
”对所要歌颂和赞美的东西感受越深,所蓄积的感情才不能勉强,不能“为赋新诗强说愁”。
只有抒发的是真实的情感,才会感染人,激励人。
②抒发的情感要生动、具体。
“情随事生”,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感情的强弱程度是不一样的。
人的情感也是在变化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各有归类,又各有强弱层次,因而在抒情时,要避免概念化的、公式化的、呆板化的、空洞化的抒情。
③抒情要积极健康,人的情感健康。
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写文章时,要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健康进步的、使人振奋的情感来抒发。
二、间接抒情:情感朦胧,理解迂曲间接抒情是一种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的抒情,也即通过叙述、议论、描写的方式来抒情。
间接抒情可分咏物寓情、借景抒情、即事抒情等。
(1)借景抒情。
即作者把自己或抒情主人公因某种际遇而获得的强烈感受渗透到精心选取的景物中去,通过对景物的点染描绘,将主观感受显现出来。
间接抒情的七种方法

间接抒情的七种方法间接抒情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表达手法之一,主要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来抒发情感,而不是直接用抒情的句子来表达。
以下是一些间接抒情的常见方法:1.借助叙述抒情: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展现情感。
这种方式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事件的展开让读者感受到情感。
例如,在小说中描述主人公的遭遇,可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2.借助描写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等方式来传达情感。
这种方式能够生动地展现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情感。
例如,在诗歌中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可以引发读者的美感体验。
3.借助议论抒情:通过议论或评价某些事物或观点来表达情感。
这种方式能够明确地表达情感,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情感。
例如,在散文中评价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4.借助象征抒情:通过象征或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这种方式能够含蓄地展现情感,使读者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情感。
例如,在小说中使用某个象征性的物品或场景,可以引发读者对主人公的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5.借助烘托抒情:通过烘托或渲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这种方式能够加强情感的表达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情感。
例如,在诗歌中用反复吟咏的手法来强化情感的表达,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6.借助反语抒情:通过使用反语或讽刺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这种方式能够以幽默或讽刺的方式展现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情感的内涵。
例如,在小说中使用反语来描述某个角色,可以引发读者对该角色的思考和共鸣。
7.借助想象抒情:通过想象或创造某种情境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这种方式能够超越现实的限制,展现更加丰富和自由的情感世界。
例如,在诗歌中创造一个奇幻的场景,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
总之,间接抒情的方法多种多样,它们各具特色,但都能够有效地表达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诗歌抒情手法有哪些

诗歌抒情手法有哪些抒情手法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2、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
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
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
各种抒情方式

一、借景抒情法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二、触景生情法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如刘白羽的《急流》就是一篇运用触景生情法的佳作。
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写景,作者首先是描写闽江江水的绿,再写江中急流的险,然后笔锋一转,重点描写急流中的飞舟。
写“绿”,写“急流”,写“飞舟”,都是为写船上的勇士作铺垫。
面对这幅急流飞舟、惊心动魄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在那紧急关头,是急流勇进,还是急流勇退呢?结论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只要你稍微一怯弱,一动摇,那船便会撞碎在尖厉的岩石上”。
作者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急流勇进,知难而上的革命情怀。
情从景出,扣人心弦。
三、咏物寓情法就是运用了咏物寓情的手法。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这里写的是“藤”,但影射的是那种趋炎附势、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
作者把自己对这种政治投机商的愤恨与蔑视的感情,寄寓在对“藤”的物性的描写之中,达到了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咏物寓情,将思想感情化作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画面,不仅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而且文章也因此而显示出情意深邃、韵味隽永的艺术魅力。
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寄情与境,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托物言志表现手法:渲染,烘托,白描,虚实结合,明褒实贬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比,反复,设问思想感情: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2.建功报国建功报国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3.思乡怀人羁旅思愁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古诗词鉴赏:8种抒情手法(附例句+练习)

几种常见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指的是抒发情感的方法,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感。
#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①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
③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借景抒情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
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具体可分为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等。
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借碧蓝的天空和茫茫的江水,抒发了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情谊。
寓情于景常常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人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即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
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诗中枝上的橘,欲抽芽的笋,都隐含一种新兴的萌发的希望,虽暂时受到压抑仍保持昂扬的胸襟。
这正是欧阳修这种政治家的远见,他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城早春的景物中,使景物着上温暖鲜明的色彩,读之使人精神振奋。
抒情方式有哪些?

抒情方式有哪些?抒情方式有哪些?一、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2、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如刘白羽的《急流》就是一篇运用触景生情法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写景,作者首先是描写闽江江水的绿,再写江中急流的险,然后笔锋一转,重点描写急流中的飞舟。
抒情手法的8种表现

抒情手法的8种表现
1、借景抒情:即用自然界中的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感受,引出具体的抒情内容,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2、借物抒情:以物来代替心里深处的感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春晓》
3、象征抒情: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方法,是以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生物来比喻作者的情感的,比如《望庐山瀑布》
4、比喻抒情:使用对比的手法,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从而使作者的思想情感得到表达,比如《春夜喜雨》
5、叠句抒情:采用叠句的形式,用节奏整齐,夸张等抒情手法,使作者的思想情感得到表达,比如《江上渔歌》
6、讽刺抒情:在讽刺中也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比如《大江东去》
7、歌颂抒情:以乐观向上的态度歌颂祖国的河山,使作者的思想情感得到表达,比如《沁园春·长沙》
8、憧憬抒情:将作者的憧憬和理想,通过抒情文学的形式进行表达,比如鲁迅的《故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即事抒情
这是在叙事中传达情感的写法,他寓情于 事,叙事中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 情感的叙述,这种写法多用于叙事类作品。
三、 寓情于景
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 实则抒情。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景 物的描写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 观情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 的重要手段。
1.你试展开一幅地图,思索一下各地的变化,该有多么惊 人。沙漠开始出现了绿洲,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濯濯童 山披上了锦裳,水库和运河像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一 样布满山谷和原野。
(在叙述中寄寓赞美之情)
2.“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 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 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在描写中 寄寓崇敬之情)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 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了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 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 灭亡。(在议论中抒发愤怒之情)
展开你的纸页,挥动你的笔,请写 下灵动的美妙的……
抒情方法巧妙用 文中情感似泄洪
——谈谈几种常见的抒情方法
抒情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法,
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前者直接抒怀,后者往往依托于叙述、描 写和议论,在叙事、写景、状物或论理中 抒发情感。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 的感情。
这种抒情,由于感情浓郁、强烈,直抒 衷肠,感染力很强。但要注意,如果读者 对你所指的事物不了解,你的直接抒情, 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种写法是将感情融注于议论之中,这是 一种富有情感的议论,或者说是一种具有 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既能以理服人, 又 能以情感人。
寓情于理,论理要富于哲理性,不可流于 枯燥空泛的说教。
其它的还有:
一、借梦境抒情 二、脑海浮现往事抒情 三、引用诗词抒情 四、假设作者行为抒情 五、描摹作者神态表情抒情 六、妙用比喻抒情 七、借四季景物特征抒情
抒情必须注意的是,要抒发真情实感,要 恰如其分,过分了,就会失去真实感,使 人感到作者在故意做作,效果适得其反。
抒情方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 直抒胸臆 这是指作者或人物形象在文章、作品中直
接抒发情感,不用借托,无需遮掩,显得 直率质朴,诚挚笃实。
要求: 直抒胸臆,情感要直率朴实,不可矫揉造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开头: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助我们 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 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 永远不会。
这段开头,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妈妈深深的 敬意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了出来,是很 典型的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结合叙述、描写或议论抒 发自己的情感。
间接抒情的手法,在抒情时用得较多, 而在写事的文章中,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 情,又更多见。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 具体来说,就是在叙述的字里行间抒发感
情。
如课文《猫》: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 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 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 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 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到院子里来 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 摔跤,扯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 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 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寓情于景的写法,关键在于对所描写的对 象要有深刻、独特的感受,情与景要相互 协调,这样,才能情景相生,产生独有的 魅力。
四、即物抒情
这种写法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 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 等。
五、寓情于理
抒情与其它表达方式的结合
表达方式: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 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 表达方式,或表达方法。
基本的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记叙文常用的是前三种。
【叙述基础上抒情】 【描写基础上抒情】 【与议论相结合抒情】
【赏析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