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论述题

电影论述题
电影论述题

电影论述题

一、电影产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或者如何正确理解电影的产业属性与艺术属性)?

答:首先,电影的产生有赖于工业的发展,工业是电影的首要背景,是电影产生的先决条件。电影的存在依赖于产业结构和技术系统的完善和发展。电影产业主要涉及电影企业与电影产业结构两个方面,电影企业是电影产业结构中的最基本的单位,出现在20世纪初电影发明后,一般可分为制作型企业、发行性企业和放映企业。电影产业结构是由功能相近的一批企业所组成的,有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完整的系统结构,包括影片的生成、发行和放映的各个企业单位。

其次,电影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通过画面、声音媒介,在特定的放映时间内,在银幕空间上创造形象、再现生活并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作品,具有特殊的艺术性。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为电影提供独特的全新艺术功能性,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并确立了自身摩物表情的特定艺术方式,如蒙太奇和特写,从而摆脱了初生时作为机械复现活动的照相和仅供娱乐的主要方式的性质和形态,而成为具有特殊艺术手段以及新的艺术可能性的独立艺术样式,电影运用自身独特手段去表现、观察世界,对人生进行思考,从而建立起深厚的人文关怀。

再次、电影是一种通过工业化、产业化方式能实现的艺术样式,电影的产业行与艺术性之间是相互依赖的。电影的产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动辄上百万,作为商品形态的电影推向市场后,它所得到投资回报也是非常悬殊的,有的拷贝只能卖几部,有的却可以接连上映,票房长红。抓住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作出艺术性和欣赏性俱佳的电影作品,是票房的保证,另外,对于一些艺术探索性、实验性的小众电影,也只有在电影产业结构中,获得经济收益和盈余,才能有资金支持它的艺术探索和追求。

还有,从近几年地中国电影来看,逐步开始重视电影产业化的发展,像张艺谋、陈凯歌这样曾经在电影艺术领域取得过成就的导演,在科技与电影结合、利用大牌明星增添商业价值、以观众审美需求为主导,制造炫美视觉感受等多方面,进了尝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轰动的影响,将人们重新带回了曾一度冷清的电影院。

综上所述,将电影的产业属性和艺术属性更好的结合,是电影良性发展的条件,有很多导演都能掌握二者的属性,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如像斯皮尔伯格,既有像《E.T 外星人》这样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出来的迎合人们欣赏情趣的吸金利器,又有像《紫日》、《辛德勒名单》这样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品。

二、电影的社会功能有哪些?综合电影的特性和具体作品进行论述。(简论电影再现功能与表现意义?再现与表现的艺术功能在电影艺术中是如何体现的)?(电影在传播中的作用,结合电影特性,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在文化导向中的作用?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

答:电影的社会功能具有再现功能、表现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传播功能。

电影的再现功能: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融合的艺术具有再现功能、早在电影诞生时,以卢米埃尔兄弟以单纯记录为主的《火车到站》为代表的纪实类,巴赞所提出的纪实雷理论,都说明电影的照相性即及时性。电影具有再现功能,逼真性作为电影的重要特征也是电影再现功能的基础,电影真实的反应客观事物,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如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在反映二战一段奥哈马登陆场景时,导演为了追求真实的场面效果,运用海滩一些技术手段营造激烈的战争场面,并刻意采用低角度的拍摄手法,模拟战争纪录片,是摄影机紧贴地面,营造逼真的效果,并配合一些音响效

果,给观众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从而使观众对战争有了深刻的体验。

电影还同时具有表现功能,这植根于电影的假定性和符号性,电影通过自己独特的镜头,灵活的叙述手段,利用蒙太奇、镜头剪辑等方式来主观的发现更多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电影超越本身物质世界的范围,表现更多创作者内心的主观想法,如著名瑞典大师伯格曼的代表作《野草莓》就是利用心理蒙太奇的手法——将主人公一个在去接受荣誉学位路途中老年医者伊扎克一天的所遇、所感和所梦通过虚实结合,恰到好处的表达清楚。其中一个关于梦境的场景运用大量符号化的物件来表达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心态。如少了一个车轮的马车搭载灵柩、没了指针的时钟、一个突然死亡的路人……这些足以表明一个近70的老教授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死亡虽是迫近的压迫感,也表达出了伯格曼本人的创作色彩。

(综上所述,电影不仅置身在物质现实之间,也同时置身在特定的符号系统和文化语境之中,因此电影既具有再现社会的社会功能,也具有主观表现的社会意义。)电影的审美功能:电影是一门视听融合的艺术,通过运用蒙太奇等镜头语言来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审美上的愉悦,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获得美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才能提升个人修养和审美鉴赏力,电影的审美正在逐步提升。

电影的教育功能,电影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样式,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可以对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电影可以从深层塑造社会文化,心理形式集体心理,电影的创作者借助电影来反应社会的真、善、美把自己对世界人类美丑的感知融入电影作品中,如美国著名导演的斯皮尔伯格通过自己对战争题材作品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痛恨与厌恶之情,表达反战争主题。像反应二战的电影《辛德勒名单》《钢琴家》都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反响。从而达到拍摄影片的功能。

电影的传播功能,以上所说的四种功能都是通过电影的传播功能来实现的,除了在电影院中直接观看,电影还可以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媒体进行传播,受众面广泛,从而更好的进行审美、教育等功能的实施。

综上所述,电影的社会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电影作为一门大众化地艺术样式,起到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并在当今社会通过科技手段迅猛发展。

三、结合实际影片,评论今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

答:一、以意识形态内涵为指向,注重教育观念是中国正剧电影浓重的色彩,这和中国文艺传统的“反以载道”观念源远流长相关。中国电视理论包含着浓重的政治社会意识形态色彩。

二、20世纪50年代新政权对政治意识形态表现的偏向成为创作不能违法的规则,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电影艺术以反拨极“左”的方式开始确立了面向新时代主题的趋向。

三、20世纪90年代主旋律问题越来越成为电影理论的重要部件,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协和关系的倡导,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的综合,成为理论要求。在近10年地电影创作中,弘扬主旋律的命题不断被提及:在90年代中期“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明确制作方针和口号。比如:《开国大典》。

四、树立主旋律英雄的人物传记片大致成功创作的几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摸索人物舍己为公,集体英雄的价值最为重要,《焦裕禄》可谓之代表,20世纪之初是平民人物英雄气质个性情感价值更为明显,《法官妈妈》、《相伴永远》、《横空出击》等最为明显,作为时代主导要求的电影实现,主旋律电影的本意开创一个时代令人激动的精神代表作品。五、在充分认识充满哲理教化目的的思想倾向的传统时,应当坚决的倡导电影多样性艺术性的创造的重要性,并且倡导主旋律的人情化。主旋律的艺术化之路势在必行,包括艺术类型的多样化和主旋律的人性化,在中国电影真正在自由的艺术境界中大放手脚,人性情感表现越来越丰富时,中国民族电影的旋律才能实现。

四、电影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综合性、艺术性体现在什么方面。(什么是电影?电影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结合专业举例作品

答:电影是根据人体的“视觉停留”这个科学原理,运用摄影机拍摄影像,记录声音的手段,通过胶片记录并放映出来,使被摄的事物在银幕上还原。电影的特征还包括:透视成像、视觉暂留和视听融合三个方面。电影的基本特征有:电影的综合性、产业性、艺术性和科技性。

首先谈谈综合性。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综合性是电影的重要特性。电影是时空视听艺术。也就是说电影在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上同时展示自身的艺术。电影在延续时间的过程中不断展示画面,一次获得节奏和运动感,这和音乐有相通之处,电影的光线、镜头、色彩构图等造型艺术,也是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中吸收而来的。电影同时还从戏剧中吸收表演,从文学中吸收反映生活、还原真实的特点,逐步融合成自己独特的视听艺术。所以说,电影融合了戏剧、美术、音乐、戏曲、建筑、雕塑……是一门综合艺术。

另外,电影的艺术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电影是大众的艺术形式,他通过拍摄、利用声音、画面在银幕上创造形象,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也具有特殊的艺术性。最开始的电影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模仿生活中的场景。慢慢的随着发展,电影形成了镜头运动,蒙太奇、长镜头等一系列可以独立存在的艺术手段和形式。电影艺术家们不断的从其他领域吸收艺术元素,组建成电影的艺术的规律,并运用电影的艺术手段和规律去表达和影响人们,除此之外,电影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特性,如:审美性、综合性、假定性、幻觉性、造型性、动作性。电影的艺术性还和产业性相关联,这些都说明电影具有独特的艺术性,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影的艺术性正在不断充实、变化。

五、电影艺术的的试听语言特征(论述电影的视听关系?在电影中声音与画面对观众的影响?)

答:一、电影艺术试听语言电视艺术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重组的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应生活的艺术、语言、音乐和音响是构成影视艺术听觉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镜头是电影艺术视觉语言最小的单位,通过长镜头、蒙太奇等电影艺术特有的艺术手段,声音和画面结合,创造出电影艺术独特的形式,视听元素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艺术要素,在电影艺术发展成熟以后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

二、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即视听关系)声画结合是电影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电影艺术的视觉听觉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从形式看他可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立(分离);从内涵看可以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声画分离意味着声音和形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通过分离的形式,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一般来说,分离是指声音来自画外,只是为了解决电影叙事上需要,对位一般涉及意义表达和情绪的营造。声画对位中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不同的内容,也就是说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同画面所呈现信息在内容上或情绪基调上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虽然这两种信息背离给观众接受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必须要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才能了解创作者的意图,但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印象格外深刻,冲击更大,在让观众获得更高审美快感上,他们分头并进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表现同一内涵。例如:反越战影片《现代启示录》中,画面上是不同的美军战机飞行员在接收不同的指令,一枚枚导弹从不同的方向不停地在轰炸着越南村庄,飞机不停的俯冲、拉起、投弹,地面上的人们四散躲藏、却又被轰炸的血肉横飞,而这惨烈的画面外响起的却是瓦格纳的交响乐《女武神》的“拯救”,恢弘的交响乐和血肉横飞的画面给人们造成的强烈视觉冲击,更带来极大的震撼。对位与声画分离的区别在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前者是指内容上的对列,后者是指形式上的差别。三、影视艺术视听语言与电影艺术相一致的艺术特征:作为电影艺术的特殊语言系统,视听语言同时具有综合性与技术性相结合;逼真性与假定性相结合;营造性与运功性相结合的特征。

六、试论新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答:一、现实主义是中国文艺现代化过程中的主流,一般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描写,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于30年代,兴盛于40年代,80年代是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回归——纪实美学时期,可以说,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一贯的主流。二、前17年阶段的新中国电影继承了30、40年代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具体表现为:新时代主题,即对革命建设者歌颂、前者如《暴风骤雨》、《南征北战》、后者如《枯木逢春》、《老兵新传》;新英雄主义色彩,即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如《红色娘子军》将人们解放的历程和壮美的南国风光一并展示,从而显示出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新表现对象,即歌颂工农兵,《白毛女》、《小兵张嘎》、《董存瑞》等形象的出现时鲜明的标志,这突破了建国前以城市为主的中国电影影像模式。

三、80年代是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回归——纪实文学时期。中国电影开始确定自己的理念,找到自己的本体位置、独立价值,电影艺术在在整体化变上而非技巧模仿上达到了新的阶段。在美学上,这一时期开始了电影与人的极大靠拢,生命意识增强,包括从政治视角转向艺术视角;人伦情感的复杂和反思,生命意义的肯定与探索,文化反思责任的增强,以第四代导演为代表,创作了一批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如郑洞天的导演的《邻居》,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创造拉开了大幕,成为纪实美学兴起的代表作品。张暖忻导演的《沙鸥》,成为纪实潮流片中更多渗透心理起伏的影片,在艺术探索上引人注目。颜学恕导演的《野山》等。

四、90年代至今,在电影多元化格局下,现实主义影片不断产生,如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等,展现了当代现实主义加现代主义电影的状态,贾樟柯导演《小武》成为本色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在电影产业化的大背景下,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如何实现其自身的良性发展、现代化转换,现实主义及其人道主义精神与类型化的结合和融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七、试探你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运动(或意大利现实主义)的认识?(以“新浪潮”电影为例,分析现代主义电影的特点)(世界电影史的热考点)

答:新浪潮的兴起是在整个欧洲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展开的,19世纪末期以后,由于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信仰危机和政治制度的恶化,导致悬殊加剧、社会问题增加、给西方人以理性崇拜为核心的人类自恋心理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尼采的“上帝已经”死了,成为现代主义文化思想的起点。当时西方共同意识的确定,导致历史传统的崩溃等,于是借助尼采,弗罗伊德等哲人的精神源泉,现代主义开始对非理性、潜意识的关注及对人与世界悲观宿命的哀叹,并对人与人类整体、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相互疏离的揭示。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40年到50年代在意大利兴起的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特征的电影运动。以1945年罗西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为兴起标志,继承现实主义传统,把纪实美学推向高峰,最重要的理论口号是“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还我普通人”。

特点,主题上反映社会现实,电影的形式上,强调场面调度反对蒙太奇、非职业演员表演,景深镜头和长镜头摄影。

新浪潮大多数采取了与当时主流电影完全不同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方法,常常是低成本制作,不用电影明星而选用非职业演员,不用摄影棚而大量实景拍摄,不求场面刺激和冲突激烈而选择非情景化非戏剧化,这种创作与好莱坞模式迥然不同。

新浪潮电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创新方式上,比如:第一,很多是自我经历的题材,如特吕弗的《四百下》,表现自己的童年生活,第二。不拘一格的外表,电影的随意性较大,比如,电影的实景随意拍摄,第三,摄影方面的变化,新浪潮电影的摄影机运动幅度更大,

经常用横移或其他运动镜头,如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的摄影师坐在轮椅上跟拍,第四,偶发的幽默感,来减少拍片和观影的严肃气氛;第五、进一步推进自现实主义电影以来在情节结构所做的实验,比如故意忽略影片的因果关系;第六、电影通常不完美结尾。

现实主义运动作为一种电影运动,一直是被后来人珍惜的宝贵电影遗产,那些影片包含的人道主义关怀,现实主义精神以及包括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自然灯光、偷拍等纪实性电影技法也一直为后来电影创作提供了很多方面的启示。

《公民凯恩》被称为是美国第一部现代主义杰出电影。影片所体现的试验和探索精神,以及对电影美学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使这部影片不仅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杰作,也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足迹。

电影史通常将1967到1976年或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把这个时期延续下来,即将20世纪60年代发生转变以后的好莱坞统称为新好莱坞。1967年的影片《邦妮与克莱德》是兴起的标志。

新好莱坞的特点:1、受欧洲电影的影响;2、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美学观的束缚;3、适应时代需要,建现代科技运用于电影制作;4、类型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类型:家庭伦理、科幻等;

重要的代表作:《邦妮与克莱德》《现代启示录》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现代主义文化冲击着整个欧美世界,电影也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新电影思潮,而这一思潮最集中的体验就是在法国的新浪潮运动,而欧洲其他国家也陆续诞生了一系列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电影大师,其中最著名的导演包括意大利的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德国的法宾德。

八、请简要谈谈你对新好莱坞的认识。(没考过)

九、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超过百亿大关,结合具体影片,谈谈你对中国电影现状的认识。(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认识)

答:

十、20世界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的历史意义,(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成就如何?结合对一部经典作品的分析阐述。)(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

答:

十一、蒙太奇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答:

十二、结合作品,谈谈电影(电视)医术中声音的作用?(声画结合在电影艺术中的功能和地位)

答:

十三、谈谈影视艺术的异同

答:

十四、试阐述广播电视文艺与广播电视艺术这两个概念

答:

十五、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你对电影电视这一艺术种类的认识。

答:

十六、结合例证,阐述电视传媒的节目形态和艺术形态这两个侧面。答:

十七、结合例证,谈一谈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答:

十八、结合实际作品,谈谈你对音乐电视(MTV)艺术性的认识。答:

十九、谈谈对情感节目中雇用临时演员表演编导事先写好的剧本现象。答:

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

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 ——技术更新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姓名 学号 院系

从1985年电影诞生算起,百年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换言之,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促成了电影艺术的重大变革。 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第二次是电影从黑白到彩色,这两次变革并未在电影产业化上产生太大影响,其影响是针对于电影艺术的。 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使得电影真正成为视听综合艺术,促成了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的诞生,也预示了默片时代的终结。但是这一次变革也引发了反对的声音,当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默片大师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以及第一位系统研究电影视觉表现的格式塔派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20世纪30年代,尽管电影在世界各国已经相当普及,而且这门新兴艺术已经引起一批欧洲先锋派艺术家的兴趣与重视,但在当时仍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电影只不过是机械的再现现实,鲁道夫·阿恩海姆详细分析了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特点,紧紧抓住电影影像与现实形象之间的根本差别,论述了如何利用这些差别来进行电影独特的艺术创造。阿恩海姆在其著作《电影作为艺术》里对无声电影和黑白电影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并对无声电影的特殊艺术手段进行了精辟的分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对于无声电影的理论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他认为无声电影艺术上的优点是由其技术上的缺点所造成的,从而完全拒绝和排斥电影技术方面的进步。但这些反对的声音并未影响电影产业的发展,即使是默片大师卓别林,也在1940年推出其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在美国诞生色彩造型成为电影又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手段,似的银幕上的世界同现实生活中的世界一样多姿多彩、五彩缤纷,大大增加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而阿恩海姆反对一切可以使电影更加逼真地反映现实的技术进步,他极力反对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认为如此可以保持电影的艺术地位,以防止电影陷于自然主义,避免电影变成抄袭生活的工具。他的结论是错误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绝不仅仅在于技术手段,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也完全可以避免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而且,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电影离不开艺术创造的假定性,同样也离不开反映现实的逼真性。 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带来了电影留声机和彩色电影胶片,从而引发的这两次电影产业的变革与第三次相比只是序曲,环境音响和对白带给电影的影响增加了电影反映现实的逼真性,真正影响到电影产业

中国电影文艺片的创作现状

厚德远志笃学创新 《中国当代电影研究》期末作业近年来,中国文艺片的创作现状 学院:文学院 专业:13级戏剧影视文学 班级:二班 姓名:康泽亮 学号:201342059

近年来,中国文艺片的创作现状 13级戏剧影视文学二班康泽亮 201342059 [ 摘要 ]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国影坛上文艺片崛起并迎来了近 20 年的繁荣发展。进入 21 世纪,文艺片的创作情结依然还在,但作品的数量已经明显缩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影创作上的其他原因,文艺片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有限。目前主流商业电影正积极吸纳文艺片经验,在商业影片中显露艺术电影的潜影,文艺片的创作理念正在逐渐成为商业电影的精神支柱。 [关键词]中国文艺片 从世界范围来看,文艺片起源于法国。在电影发明的 10 年后,电影面临深刻的危机,电影和当时的地摊文艺、民间文艺、彩色明信片和画报一样,沦为一种商业化的通俗玩艺。电影的存在和发展引起了法国戏剧界的忧虑,艺术电影公司的成立和文艺片的崛起标志着世界电影史上一个新的电影时期的开始,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了电影诞生 10 年来很少有过的面貌和新的品质。中国艺术电影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它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的社会进程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密切相关。 一、2010 年前的中国文艺片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国影坛上艺术电影崛起并迎来了近 20 年的繁荣发展。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风光无限,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王家卫、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的电影多次获奖,这是中国文艺片的高峰,也是华语电影的第一次国际化高潮。文艺片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使一度陷人困境的中国电影事业重振雄风,而且也在中国电影史上增添了一个全新的类别。 文艺片之所以在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并蓬勃发展,深层根源在于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文化断层后中国人对文化的反思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艺术思想的活跃,与其他艺术样式一样,中国电影导演在这一历史转型时期开始投入对世界、社会、生命之个人的、原创的、批判性的表达,尝试僭越规范,冒犯常识的视听表现。具体地说,大陆当时还处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过度时代,主要的电影制片厂不反对拍艺术片,电影如果在艺术上得到认可,即使拍的艺术片在票房上没什么收获也会得到支持。而且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的

浅谈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

浅谈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 【摘要】关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之间关系的讨论从未间断过,笔者在本文中的观点是: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是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发展阶段。本文中,笔者将在分析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区别、联系与融合的基础上,剖析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之间的关系,论证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是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一观点。 关键词:电影;电视;影视艺术;区别;联系 一、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重要性 电影和电视在当代传媒乃至整个社会中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不仅是作为传播媒介的工具,还是大众文化的形式,电影和电视的功能和角色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都举足轻重。走进影院看电影,也日益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休闲方式;坐在家里看电视,更是每日家常便饭一样的必修课。 在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工具同时,电影和电视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艺术”。从工具到艺术的变化,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两者的性质,而作为艺术形式的影视,则对文化的发展有更深的影响。在人类迄为止创造的所有艺术史中,影视艺术最具特殊性。它的诞生是艺术形态学在现当代艺术中的最新发展,是艺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个艺术事件。 所谓电影艺术,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从纯粹的视觉艺

术演变为视听艺术,以声音和视觉形象为媒介来表现现实生活的人们情感以及视觉奇观等各种内容的一种艺术。而电视艺术,则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影视艺术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关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之间关系的讨论从未间断过,在本文中笔者认为,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是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发展阶段。 二、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区别 从表达路径来看,电视是一种由电视台或是影视公司制做,通过电视机接收节目的一种面向大众的技术和文化的集合体,而电影是由独立的电影公司制作,然后在各院线上映,只面对一小部分观众的独立作品。从传播媒介来看,电影要在电影院的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观看,而电视是坐在家里随时、随心的观看,电视机更是一种普遍的家用电器。 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在不同维度上的确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笔者将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发展历史、技术手段、表现内容、视听感受、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五个维度来阐述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区别。 1、发展历史维度上的区别 从时间上来看,电影早于电视而出现; 电影诞生于1895年。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

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 来源:作者: 2003-11-05 14:10:02 一、形成时期(1905-1931) 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了中国。 1906年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的沈阳人任景丰在北京利用他开设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拍摄三天,共成三本。内容是著名京剧泰斗谭金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当时出现“万人空巷来观之势”,由此奠定了中国电影的起始点。1913年摄制了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原名《洞房花烛》),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依什尔摄影,共拍摄了一个月。影片详细地叙述了旧社会一个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批判了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这部影片与以前的戏曲影片有着明显的区别:①它有一系列影像活动,有电影创作意识;②具备了戏剧电影样式的雏形;③具有干预社会、批判现实的创作倾向。因此,它开中国电影片种、样式、和创作方法的风气之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17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首次注意到电影,他们自筹资金,成立了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以自制自销的经营方式,开始了中国

电影事业的真正起步。 1922年2月,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率先筹建“明星影片公司”,此后,该公司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出品最多、历史最长的一家制片机构。据《中华新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在国内各大城市注册的电影公司多达175家,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淘汰,最后只剩较著名的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明星”、“天一”、“联华”等影片公司。 中国电影就是在这样混乱状态中发展的。当时公司林立,队伍复杂,思想混乱,艺术质量参差不齐。正在这时,电影艺术和技术的最大革新成果——有声电影于1926年8月6日在美国诞生了。不久传入中国,同年12年16日在上海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进行了试映,这是中国有声电影的开始。1930年,“明星”怀着极大的勇气,开始了中国有声电影片《歌女红牡丹》的摄制工作。影片于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成为中国最早的蜡盘发音的有声片。1931年,中国开始了片上发音有声片的试制工作,从此标志着中国电影开始走向成熟。 二、成熟时期(1931—1949)

著名文艺片

《十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 《水中刀》 《法国中尉的女人》《钢琴别恋》《四季商人》《最后一班地铁》 《暴雨将至》《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四百击》《天使爱美丽》吕克?贝松《地下铁》阿伦?雷乃《广岛之恋》[法国]德?里奥?卡拉克斯《新桥恋人》[法国] 沃尔特?塞勒斯《中央车站》[意大利]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马太福音》安东尼奥尼《奇遇》《放大》《红色沙漠》《云上得日子》贝尔托鲁奇《1900》[德国]弗立茨?朗《凶手就是M》[德国]雷妮?瑞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德国]沃尔克?施隆多夫《铁皮鼓》 维内尔?赫尔措格《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德国]维姆?文德斯《大路之王》《德州巴黎》[德国]赖内?维纳?法斯宾德《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中国台湾]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麻将》侯孝贤《恋恋风尘》《悲情城市》《童年往事》《海上花》《最好的时光》蔡明亮《青少年哪吒》《河流》《洞》《爱情万岁》《你那边几点?》 赖声川《暗恋桃花源》[苏俄]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雁南飞》[苏俄]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塔尔科夫斯基《伊万的童年》《乡愁》《镜子》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西班牙]阿尔莫多瓦《捆着我,绑着我》《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对她说》[西班牙]毕加斯?卢那《乳房与月亮》[波兰] 安杰伊?瓦依达《铁人》《灰烬与钻石》罗曼?波兰斯基《苦月亮》基耶斯洛夫斯基《薇罗尼卡的双重生命》[瑞典]英格玛?伯格曼《野

草莓》《处女泉》《芬妮与亚历山大》《第七封印》[日本]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日本]大岛渚《青春残酷物语》今村昌平《猪与军舰》《赤色杀机》《鳗鱼》《赤桥下的暖流》岩井俊二《情书》《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竹中直人《无能的人》周防正行《谈谈情,跳跳舞》[伊朗]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樱桃的滋味》[伊朗]马吉德?马吉迪《小鞋子》[丹麦]拉尔斯?冯?特里厄《黑暗中的舞者》黑泽明《乱》、《蜘蛛巢城》、《懒汉睡夫》、《七武士》、《罗生门》、《生之欲》、《野犬》、《战国英豪》、《影子武士》 最后给你推荐库布里克,我最喜欢的几部作品《全金属外壳》《2001太空漫游》 希望你能看到更多的好片。我这里每个导游只推荐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 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经典三部曲很好啊:《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另外《不可撤销》是一部很晦涩的电影,看了让人有点头晕,寻找刺激的话也可以看看。中国导演张元的《我爱你》也不错,谈过恋爱的人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还有《迷失东京》也不错啊,片中尽现人到中年的无奈与平和。以上几部都是不错的文艺片,楼主不妨看看。

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区别

艺术电影又叫Artist Film,Artist Video。与商业电影相对立的一种电影类型。电影艺术电影 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而且也是一种艺术活动,这就是艺术电影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艺术电影的倡导者们大多认同电影的艺术性,力图通过电影活动展示电影作为艺术的魅力,以及表达电影创作者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与所谓的商业电影活动真正区别开来。从叙事策略上看,艺术电影大多极力突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反对程式化的情节和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刻画,并力图运用独创性的电影语言。艺术电影在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做了重大贡献。 不论我们是否承认,并非所有电影都可以具有艺术价值。正如鲁道夫·爱因汉姆曾经说过的那样:“电影是一种手段,它可以但不一定产生艺术效果。在这一方面,电影同绘画、音乐、文学和舞蹈都是相似的。例如,彩色明信片并不是艺术品,制作彩色明信片的人也不打算使它成为艺术品。……电影并不一定就是电影艺术。”从最初爱迪生眼中的游戏以及梅里爱眼中的魔术发展至今,电影已经拥有了几乎完整的商业体系和艺术理论,不论对普通观众还是资深影迷或专业人士,电影都游刃有余地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电影观众也因而面临着来自电影多面性的巨大挑战,因为每部电影均有其独特的拍摄背景、工作人员以及期望值:一部两亿美元制作的[泰坦尼克号]与一部两万美元就搞定的[疯狂店员],从技巧到目的均是显而易见的截然不同。那么,面对好莱坞完整商业体系下的流水线产品,与面对欧洲电影艺术家们毫无商业野心的小成本作品之时,我们作为观众所需要采取的姿态也必然有所区别。在开始我们的讨论之前,我们不妨看看这样一份调查(汪济生《美感概论》P227):调查抽取了希区柯克的[美人计],黑泽明的[罗生门],陈凯歌的[黄土地],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以及李安的[卧虎藏龙]作为实验影片向普通大学生放映,在看过之后的调查之中发现,有一半的观众对[美人计]的总评价是很好,剩下的人也认为该片“可以”,而有三分之一的人指摘[2001太空漫游]乏味而拖沓。另外,有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明白[2001太空漫游]的剧情,并认为这部电影并不具备深层次内涵;而所有人却都理解了[美人计]的剧情发展。

电影艺术的语言

电影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如: 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二十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艺术的奇迹:──电影、电视。它第一次、也是终于实现了艺术家千百年的梦想:使艺术走进了人类的每一个家庭。 “文化学”学者曾这样概括:二十世纪以前的人类是“文字的一代”,二十世纪的人类是“影像的一代”。 而且,象通常那样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作用”和“认识作用”来衡量电影、电视对本世纪人们的作用和影响已是远远不够的了。走进地球上每一个家庭的电影、电视,它对人们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除了艺术作品所能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之外,实际上,它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就象巴拉兹所说的,它使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有可能向着“一体化”,向着“世界大同”的方向迈进。 好来坞电影走遍全球。 简·方达,斯特里普,索非亚·罗兰决定了全世界的女性的衣着、化妆和发式。 《成长的烦恼》教育全世界的人们:人与人应该完全平等。老人应该理解年轻人,大人应该尊重孩子。 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这门闪烁着时代光辉的艺术,并且,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要从事这种艺术的创作,应该说,我们既光荣而又幸福……(《参考消息》上有一篇报道:美国、日本现在大约有20%──30%的人从事与视听有关的工作。而且,以后还会更多。可见,我们这个时代已是名符其实的“视听的时代”)。 那么,这种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艺术形式,它的语言或者说它的表现元素又是什么呢?

观点①:“画面、音响、表演、和蒙太奇方法”── 观点②:“画面、音响、色彩……”── 观点③:“影像、声音、剪辑。”──波布克(《电影的元素》)。 我同意波布克的观点。即“影像、声音、剪辑”。 影像、声音、剪辑三者之间的关系: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它首先是“视”,即“影像”,然后是“听”,即“声音”,而这些“视”、“听”(影像、声音),最后需要通过剪辑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影像:除了演员的表演、物体的造型之外,影像构成的主要元素有: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 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剪辑:影像剪辑、声音剪辑。影像剪辑是剪辑中的主要内容。影像剪辑主要包括:光学技巧转场剪辑、无技巧转场剪辑。剪辑除了将影像、声音的素材组织成一部电影之外,剪辑还能创造出“1+1=3”的“蒙太奇效果”。

中国电影艺术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8月11日,一位法国游客在上海徐园的茶楼“又一村”放映 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放映,当时被人们称为西洋影戏。电影在中国最初的情形和国外游乐场里的新鲜玩意一样,也是一个供人在茶馆里戏弄的洋玩意。直到1905年, 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由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电影才开始为中国所熟识。而《定军山》也成为了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 1912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无声短片《难夫难妻》。由于当时所处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境遇,使电影成为一种以取悦市民阶层为主、以牟利为价值取向的商业化电影。三十年代随“左翼电影运动”(一场以电影的方式而展开的社会政治运动,同时又是一场电影的艺术美学运动)曾涌现出一批彪炳千秋的经典之作如《渔光曲》、1947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1948年的《小城之春》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被用作革命历史教 材,承担着教育人民、巩固政权的意识形态重任。代表作品如《万水千山》、《红日》、《林则徐》、《红色娘子军》等。经历过六十至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真空期后,到了七十至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中国电影开始摆脱高、大、全的歌颂模式,有更多的生活内容刻画。如《小花》、《野山》、《黄土地》、《霸王别姬》等。九十年代至今,社会发展急速,中国电影创作更多元化。如《大决战》、《头发乱了》、《秋菊打官司》、《大腕》、《洗澡》等,均呈多样化风格。 中国电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汲取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大多数的中国影人对电影的认识和创作方法,都受到中国传统戏剧经验的深刻影响,带有浓烈戏剧化色彩的“影戏”观念。由于中国电影与中国传统艺术构成了内在的血缘联系,所以中国电影呈现的是一种“中和之美”,而不像西方电影追求的那种纪实的电影美。所谓“中和之美”,就是把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融会到电影艺术中,使之成为一种采众家之长的新型艺术。所以,中国电影艺术家们有时在电影中着意表现“诗的意境”,有时塑造像文学作品那样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有时还想创造出戏剧化的情节结构和音乐般的神韵。这是中国电影区别于外国电影的重要美学特征。如在奥斯卡名片《卧虎藏龙》(李安导演,周润发主演)中,除了侠女舞动的刀光剑影和凌波微步外,更使我们心动的是凄清冷月下从树影中惊飞的宿鸟,是竹影摇曳间美女闪动的明眸,是生死路上轻舟撒网、涟漪绽放的湖光山色。任何一部影片,不论什么题材和风格,只要它是一部令人倾心之作,就总会有令人心醉神迷的地方──这就是呈现出来的影像神韵。另外,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和表现时代精神,一直是中国电影最为重要的美学原则,也是其核心内容。关注的现实并不单指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还有国家的兴衰荣辱,和老百姓的家长里短。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历史背景下,尽管中国电影也跟世界其他电影一样面临种种问题,但是在进行电影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影界仍努力生产出一批具思想、艺术和观赏性的电影;国产影片也时有突破进口大片票房的佳绩,中国电影依然存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影视艺术概论讲义(第一章到第五章) 影视艺术概论 电影艺术的产生揭开了人类文化历史新的一页。 电影引发了人类思维的一次革命——影像思维。电影的发明意味着人类的艺术思维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影像阶段。 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解 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银幕时空中塑造运动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情感。 电影是看见的世界 电影是梦幻工厂 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 电影是诗与画的特别组合 第一章电影艺术特性 视像性与运动性 *真性与假定性 综合性 第一节视象性与运动性 一、视像性 “看见的世界”。“肖似代码”,有意味的视觉符号,在视觉直感中获得满足。 视觉元素:色彩、光线、构图、人物 等银幕造型。 色彩造型 人物造型 二、运动性( Moving picture) 1客体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 2主体运动:摄影机的运动。机位距离、角度、焦距的变化。 3主客体复合运动 4蒙太奇运动:画面组接切换产生的运动 三、运动性与视像性的关系 空间状态与时间变化,运动中的造型和造型中的运动。 第二节*真性与假定性 一、*真性 ——真实感、接近生活的自然形态。 直观的真实:形式与表象的真实 内在本质的真实:故事的真实、情感的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的逻辑。 二、假定性 假定性 ——创造性、人为性、主观性。非自然、非现实性形态。 “假定性是艺术家的伟大的同盟者。” 电影艺术的假定性:a 时空的假定性

b 冲突的假定性 c 造型构图的假定性 d角色的假定性e 声音(音响)的假定性。 三、*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一、各种艺术门类手段与媒介的融合 电影与文学 电影与戏剧 电影与绘画雕塑 电影与音乐 二、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融合 “视觉列车”。造型与叙事艺术。 “摄影机捕捉瞬间,把瞬间从延续不断的时间过程中抽区和分离出来,强调意义,使之成为审美对象。电影的本质特征是空间的动态化和时间的空间化。” 靠镜头画面叙事,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结构中的时间和时间链条中的空间。 三、艺术与技术与商业的融合 电影的商业性。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电影是一门昂贵的艺术。” 投入、产出与回报。市场流通,经济效益与票房价值。 企业化生产,机械复制。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矛盾:创造与消费、超越与媚俗。 电影的技术性 “影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一部世界电影史,既是视听艺术的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的发展史。它是批着现代科学技术戎装屹立于艺术之林的。” 起源照相术。照明师、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布景设计师。 材料:胶片、影带、声带、摄影、照明。电脑成像。 传播媒介:放映机、银幕。影碟、多媒体。 第二章电影语言(上) ——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 镜头、画面、蒙太奇 第一节镜头与画面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法]阿尔诺·马尔丹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美]梭罗门、[法]麦茨 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 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区别

艺术电影又叫Artist Film,Artist Video.与商业电影相对立地一种电影类型.电影艺术电影 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而且也是一种艺术活动,这就是艺术电影得以产生和发展地基础.艺术电影地倡导者们大多认同电影地艺术性,力图通过电影活动展示电影作为艺术地魅力,以及表达电影创作者自己独特地个性.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与所谓地商业电影活动真正区别开来.从叙事策略上看,艺术电影大多极力突出自己地艺术个性,反对程式化地情节和模式化地人物形象刻画,并力图运用独创性地电影语言.艺术电影在电影艺术地发展历史上做了重大贡献. 不论我们是否承认,并非所有电影都可以具有艺术价值.正如鲁道夫·爱因汉姆曾经说过地那样:“电影是一种手段,它可以但不一定产生艺术效果.在这一方面,电影同绘画.音乐.文学和舞蹈都是相似地.例如,彩色明信片并不是艺术品,制作彩色明信片地人也不打算使它成为艺术品.……电影并不一定就是电影艺术.”从最初爱迪生眼中地游戏以及梅里爱眼中地魔术发展至今,电影已经拥有了几乎完整地商业体系和艺术理论,不论对普通观众还是资深影迷或专业人士,电影都游刃有余地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地一部分.然而,电影观众也因而面临着来自电影多面性地巨大挑战,因为每部电影均有其独特地拍摄背景.工作人员以及期望值:一部两亿美元制作地[泰坦尼克号]与一部两万美元就搞定地[疯狂店员],从技巧到目地均是显而易见地截然不同.那么,面对好莱坞完整商业体系下地流水线产品,与面对欧洲电影艺术家们毫无商业野心地小成本作品之时,我们作为观众所需要采取地姿态也必然有所区别. 在开始我们地讨论之前,我们不妨看看这样一份调查(汪济生《美感概论》P227):调查抽取了希区柯克地[美人计],黑泽明地[罗生门],陈凯歌地[黄土地],爱森斯坦地[战舰波将金号],库布里克地[2001太空漫游],以及李安地[卧虎藏龙]作为实验影片向普通大学生放映,在看过之后地调查之中发现,有一半地观众对[美人计]地总评价是很好,剩下地人也认为该片“可以”,而有三分之一地人指摘[2001太空漫游]乏味而拖沓.另外,有四分之一地人没有明白[2001太空漫游]地剧情,并认为这部电影并不具备深层次内涵;而所有人却都理解了[美人计]地剧情发展.

中国艺术电影现状

中国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和发展趋 势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在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艺术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对文化的发展、电影的多元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时代和历史潮流的不断变化,艺术电影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本文通过对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的探讨、审美特征的分析并进一步展望了它的发展趋势。使对目前艺术电影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电影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艺术电影现状审美特征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 1、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中国艺术电影在国际上的状况是让人充满希望的。在各大电影节上中国的电影制作者手持奖杯证明了中国艺术电影的魅力,反映了中国艺术不断进 步的历史进程。仅从2004到2005年上半年,中国艺术电影的创作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继顾长卫《孔雀》在第55届柏林电影节上开屏,降伏“银熊”后, 王小帅的解禁新作《青红》扬眉第58届戛纳电影节,喜获评委会奖。《孔雀》、 《青红》赢得了西方影人的肯定在一次证明中国艺术电影的国际认可度是毋 庸置疑的。. 2、在国内市场的劣势地位 相对于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在国内艺术电影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观众的认知度不高以及无法根除的盗版问 题,政府不完善的制度限制,使得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多是国内外商业巨作长 期全面占据院线,受着广大观众的宠爱,而艺术电影却很少被人们所认可接 受,面临票房收入不足甚至无法维持制作成本,出现生存危机等严重的问题。 这种艺术电影与商业化难以融合的局面让艺术电影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影响 了它所具备的社会价值的发挥。 3、艺术电影新的发展阶段

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区别

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区别 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分类——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说故事情节、人物刻画、镜头运用等等。商业电影专指以获利为主要或唯一的创作目的的电影类型,这类电影多讲故事为主,通过不同手法的应用,寻找买点,吸引观众,以获得好的票房。而艺术电影是最为广义的对世界、社会、生命之个人的、原创的、批判性的表达,表达了导演内心的世界,或是对电影语言的实验性尝试。这类电影一般不是为了追求好的票房,而是希望让观众在观看过后会获得一些深刻的体会。下面我结合具体影片谈一下我对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区别与理解。 《生死时速》是好莱坞商业电影中比较成功的一部。它讲述了退休警官培恩在电梯中安置了炸弹,并以13名人质为要求索要三百万赎金。特警杰克和夏利机智勇敢地排除了炸弹,在千钧一发之际救出了人质。但培恩却得以逃脱。之后培恩展开报复。他炸掉了一辆巴士,并打电话告诉杰克,他已在另一辆巴士里安装了定时炸弹。只要车子的时速一超过每小时50英里就不能再减速,否则便会引起爆炸。杰克想办法上了正在行驶的巴士车。但此时时速已超过了50英里。与这时,司机在混乱中受伤,乘客安妮当了驾驶员。杰克凭借着机智勇敢与她一起安全地转移了所有的乘客,并且自己也成功脱险。但是培恩却在在警察的重围之下取走了赎金,并且绑架了安妮。当杰克追上培恩时,却发现安妮在他手上,全身都绑满了炸药。培恩逃进了地铁,并且杀死了司机。在车顶上,杰克与培恩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并且最终打败了培恩。杰克终于救出了安妮,但地铁已经失控。杰克急中生智,利用弯道将地铁驶出了轨道,冲出地面而停了下来。杰克和安妮终于又一次逃脱了死神的魔掌。经过了一连串的生死经历,杰克和安妮早已经心心相依,两人忘情地拥吻在一起。 这部影片采用了惊险片常用的套路,惊险的打斗,险象环生的剧情,一次次的濒临绝境又一次次的绝处逢生。车厢内是充满危机的紧张气氛,而窗外却是蓝天白云,风景宜人,两种镜头的对比更是增加了紧张气氛。故事情节松弛有度,气氛从紧张开始,然后达到一个顶峰,接着情节趋于平缓,然后气氛又开始紧张,当达到一峰值时,立刻归于平缓,最终凶手死亡,男女主人公脱离危险,拥吻在一起,之后一群不明所以的群众抱着轻松的心态去看火车,令观众过后终于在接连串的紧张过后终于可以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成功的情节处理、人物刻画和镜头运用不仅使该片拿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票房纪录,也让导演和两名主演一鸣惊人。使该片不可不算做商业电影的成功范例。 而另一部电影《城南旧事》作为一部艺术电影,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电影改编自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城南旧事》。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住时,发生在她身边的一些事。京华古都的城垣颓院、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 作为一部成功的艺术电影。《城南旧事》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眼光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该片没有像商业电影那样,通过宏大的场景,扣人心弦的情节去增加影片的卖点,而是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将童年的往事一一串联起来。多次的镜头特写让人们看到了英子的那双明亮、纯真、迷人、探索的眼睛,不用言语就可以表现出万千感情;对宋妈行为语言的刻画的表现出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朴实、含蓄,还有生活的无奈,把人们真切的带入了那个痛苦的年代。导演没有刻意去追求直接的所谓“戏剧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个无言的结尾。其实影片只表达了两个字“离别”——一个个人物在生活的历程中偶然相遇了,熟识了,但最后都一一离去了。秀贞和妞儿是那样,小偷是那样,宋妈是那样,最后,连父亲也是那样。在影片最后的5分钟里没有一句对话,而且画面以静为主,没有大动作,也无所谓情节,然而却用色彩(大片的红叶)、用画面的节奏(一组快速的、运动方向相悖的红叶特写镜头)、用恰如其分的音乐以及在此时此刻能造成惆怅感的叠化技巧等等,充分地传达人物的情绪,构成一个情绪的高潮。在这种情绪的冲击下,观众会自然地去总结全片给予他们的感受,因而也就达到了感受上的高潮。这个“高潮”并不是导演直接给予观众的,而是在观众心中自然形成的。这也是艺术电影所应该给人的感受——让观众在观看完之后回与电影的中心思想产生共鸣。 从这两部影片可以看出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关注方向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的评价那种电影是好、,那种是坏,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它们。

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好时代?坏时代?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柏林还是爱中国 桂纶镁本来的机票是2014年2月15日早上从柏林飞伦敦,在伦敦时装周她有一场秀。2月14日,《白日焰火》监制沈暘问柏林电影节会务主管托马斯·海勒:桂纶镁是否可以走?导演刁亦男可以否早点回国?海勒语气急迫,一连串的“NO”。电影节给剧组留了20多张颁奖礼的票。 第64届柏林电影节最终把最佳影片金熊奖给了《白日焰火》。主演廖凡从评委梁朝伟手中接过最佳男演员银熊奖,成为柏林电影节史上第一位华人“影帝”。 “难以置信,看来这个梦是一直醒不了了。”导演刁亦男语带颤抖地说。2014年2月15日,第64届柏林电影节落幕,刁亦男执导的电影《白日焰火》首次入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就捧走了最佳影片金熊奖,最佳男主角奖也被片中男主角廖凡收入囊中。 2014年2月的德国柏林街头寒意阵阵,平均气温接近零度,华语艺术电影在这里却正火热地吐着股股热气,这又是一个华语艺术电影的丰年——除了《白日焰火》,娄烨执导的《推拿》也获得了最佳艺术贡献奖。三部中国影片《白日焰火》、《推拿》以及宁浩的《无人区》同时入围“竞赛单元”,另有十部华语影片在电影节其它单元亮相,虽然中国电影是柏林的常客,但这样规模,即使在柏林电影节历史上也算罕见。“中国在柏林闪光”是《好莱坞报道》封面报道的标题。 从1980年代初在柏林电影节有所斩获的《三个和尚》、《陌生的朋友》,到张艺谋电影《红高粱》1988年首次捧得金熊奖,再到《白日焰火》获奖,柏林见证了中国艺术电影三十年。 三十年过去,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3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达到217.69亿元人民币,刷新了2012年创造的170亿元纪录。 另一个事实是,为这个强大的市场贡献票房的,大部分都是商业电影。对于那些不得不向商业电影争取生存空间的中国艺术电影而言,这究竟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中国电影看上去不再像法国电影了” “它们看上去不再像法国或德国电影,这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正在变化。”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利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科斯利克所说,只是变化的一角。 21岁的重庆大学生周豪拍了一部叫《夜》的艺术电影,讲述一位“Money boy”(男妓)夜来香的生活,被柏林电影节亚洲区选片人王庆锵看中,成为本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大观”单元的入围影片。每年11、12月,王庆锵会专门到亚洲各地选片,这两个月里,他会密集看六十多部影片,《夜》是他在北京选片时从朋友手中发现的。 夜来香是一名同性恋,过着糜烂的性生活。他在一条狭窄杂乱的小巷里招徕客人时遇到

一切艺术中电影是最重要的和最大众化的艺术

一切艺术中电影是最重要的和最大众化的艺术 电影是一门外来的艺术,它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物,这种光影原理最早在我国的汉代被用来给人“招魂”,到了宋代已经演变为民间的演出活动,成为中国的民间艺术。最早运用光影原理创作的艺术就是我国古代的“影灯戏”或者叫“皮影戏”。在《墨子》书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某些论断,这“不仅说明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光学的文献”。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吸取和借鉴文学、喜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以及摄影等多种艺术的成就和经验,集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成为综合性很强,而又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一门综合艺术。然而电影又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与其他古老艺术几千年的历史相比,电影的诞生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尽管年轻,电影却以其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的特点很快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式,就像列宁讲的那样,在一切艺术中电影是“最重要的”和“最大众化”的艺术。利用电影作为传媒载体,在对外交流中宣传中华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失为对外宣传的一种有效途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难得机遇,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抓住这个机遇。 一、近现代中国国情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关于中国电影的历史,《中国电影发展史》是这样划分的:一是1896~1931年,为中国电影的萌芽期,而这个时期的电影发展是“一片混乱”;二是1931~1937年,中国电影表现为,由国民党反动派电影对革命电影的“围剿”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电影进行的“反围剿”的斗争;三是1937~1949年,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四是1949~1962年,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电影。这样划分的依据是根据中国电影发展本身的特点,有“考虑到整个中国革命和中国新文化革命的发展情况”,也就是说中国电影的发展是和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相伴相随的。而中国电影必然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封建文化的组成部分,配合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任务”,肩负着民族独立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光荣职责。电影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https://www.360docs.net/doc/3b16289942.html, 十年“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主题,也是当时中国电影的主题。这时期的中国电影可以用“三?八”来归功。中国电影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被推到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成为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这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特点。 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解放了中国电影,中国电影走向繁荣昌盛的新时代,出现了中国电影史上的“黄金”时期,到1979~1980年左右,电影的放映网点遍布全国,出现了“乡乡放电影、村村挂银幕”的大好局面;全国的电影放映单位、票房收入以及观众人数达到历史的最高峰。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中国电影在抓好国产影片的同时,适当引进外国影片,电影市场的节目比较丰富;二是电影已开始注意经济效益,把票房收入提到适当的位置;三是改革开放前期的十年电影的“饥荒”造成了人们的饥不择食,只要是新片节目,人们照样是争先恐后地观看,以先睹为快。在随后的几年里,电影市场出现平稳的态势,人们不再是一哄而上,而是开始有选择地观看自己所喜爱的影片。中国电影市场走向常态,影片的题材也出现了多样化。有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为内容的主旋律影片,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有配合中心工作的专题影片,也有娱乐片和科幻影片,还有商业片等。在中外影片的交流中,中国电影的质量不断提升。https://www.360docs.net/doc/3b16289942.html, 二、中国元素在中国电影定位中的重要性 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每一种艺术中可以加入不同国家的元素使其成为这个国家独有的艺术而显示出独特的风格。 现如今,美国电影在全世界推广的美式文化已弥漫全球,其影响之大都归功于美国电影市场强大而成熟的运作体系。现在电影在美国已经成为了一种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一直在引

影视文化与艺术

影视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将影像和声音摄录下来,保存在胶片或磁带上,通过放映或远距离传输,在银幕或屏幕上形成连续运动的影像,从而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科技。问世之初,很多人认为电影只是一种机械复制现实生活的“活动照相”,不能被称为“艺术”,但电影很快就以其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创作者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的巨大潜力和独特手段迈入了艺术的殿堂。一百多年来,无数电影工作者对电影表现手段可能性不懈探索,促使影视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我曾经只是一个将看电影单纯地当作一种娱乐的人,关注的也仅仅是表面的情节,直到修习了影视文化与艺术这门选修课,我才明白影视艺术的博大精深。下文我将运用这学期学到的影视艺术相关知识谈谈我对《情书》以及《公民凯恩》这两部电影的解读。 《情书》是日本纯爱电影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它通过两个女孩的书信,揭开了一段若有若无的少年情感。早在初中时,我便被其凄美的故事和纯洁的情感深深打动,如今重温起来,发现这部电影不仅在光线、色彩、音乐的搭配上十分合理,还运用了许多典型的手法。 首先说说光线。影视影像时以光线成像的,光线通过光的质量、方向、亮度、基调等参与建构影视画面的造型效果。阿树梦中的医院走廊里,从急症室的窗口透出的强烈光源把走廊照的一片朦胧,搭配上左右不停摇晃的镜头角度,把梦中的不真实和虚幻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还有一场博子和秋叶的对手戏中,两人面对面坐在桌旁,博子因为知道这些信不是男藤井树寄来的而沮丧,秋叶因为博子还沉溺于幻想和过去的回忆中而恼怒。这场戏中,博子背光,将脸深深埋于阴影之中,秋叶向光,同一个画面中两人的光线明暗对比很好地表现了两人的不同心境以及有些剑拔弩张的气氛。还有男藤井树在白窗帘下看书的那一幕,柔和的日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摘要:小刚作为我国银幕上一位异军突起的导演,曾致力于对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电影模 式的反叛,致力于电影艺术潜力的感性挖掘。1997年他开创了地贺岁片的风潮,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喧闹的当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戏谑、反讽等特点,对人生的调侃和对大众文化的嘲弄推向了极致。本文试图归纳出小刚电影的叙事规律,以期从中折射出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为今后对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小刚,贺岁电影,艺术特色,传播策略 Analysis the Art of Feng Xiaogang’s movies Abstract: As an outstanding director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 Feng used to be a rebellion of the old forms which were established with ideology and devoted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of art. In 1997 he set the starting of new year’s film in mainland, focusing on the city life and civilian’s psychosis. Meanwhile his movies inherits Wang Shuo’s novels characteristics-Irony and Banter, and enlarged the “game” to the entertainment of life in the movies. He has created his rules of his commercial movies and used the proper ways to promote the movies. And in this way could Feng becomes the benchmarking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 Key words: Feng Xiaogang, New Year’s movie, Art characteristics, spreading methods 引言 9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电影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为电影的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创造了电影发展的良好契机,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开放,好莱坞电影始终笼罩着中国电影,本土国产电影的创作数量逐渐下滑,电影票房市场也一蹶不振,电影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但小刚导演作为一名非科班导演,1997年创作的《甲方乙方》开创了地贺岁片的风潮,并且多部作品都获得当年票房市场的冠军,也为奄奄一息的中国本土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不论是他独特的“氏贺岁片”,还是艺术电影《震》、《温故一九四二》,都有不俗的表现。他能在商业片和艺术片都获得票房市场的成功,这是能引人深思的。他的电影艺术特色有哪些?在商业和艺术间的如鱼得水能够带给我们那些启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