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

合集下载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字文举,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孔融自幼聪颖,博学多才,深受父母和师长的喜爱。

他性情温和,善于待人接物,深受乡里人民的爱戴。

在孔融的家乡,有一位老者名叫梨树翁,他家境贫寒,但为人诚实善良,深受乡亲们的尊敬。

有一天,孔融到梨树翁家中拜访,正巧梨树翁正在摘梨子。

孔融见梨树翁年老
体弱,便主动上前帮忙摘梨。

梨树翁连忙阻止说,“这些梨子是我家的,我应该自己去摘。

”孔融笑着说,“我年轻力壮,您年纪大了,应该让我来帮助您。

”梨树翁感激地点点头,便让孔融摘梨子。

就在这时,一位行人路过,看到孔融在摘梨子,便笑着对梨树翁说,“你家的
梨子真好,这位年轻人正在帮你摘梨,你可得好好招待他。

”梨树翁听后,连忙对孔融说,“这些梨子都是你的了,我家还有其他的,你尽管拿去吧。

”孔融笑着说,“我只是来帮忙,并不是为了拿梨子的。

”梨树翁却坚持让孔融拿去,孔融只好接过梨子,感慨地说,“老人家,您真是太客气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励志故事,它告诉我们
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待人诚恳。

孔融让梨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故事,更是一种品格的体现,一种处世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做一个真正有品德的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有礼貌,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有爱心,善待他人。

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愿我们都能像孔融一样,心怀善意,乐于助人,让美好的品德之花在我们心中开放。

孔融让梨文言文

孔融让梨文言文

孔融让梨⽂⾔⽂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是中国古代东汉末⽂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编与⼤家分享⽂⾔⽂内容,欢迎参考! 作品原⽂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续汉书⽈:“孔融,字⽂举,鲁国⼈,孔⼦⼆⼗世孙也。

⾼祖⽗尚,钜⿅太守。

⽗宙,泰⼭都尉。

”融别传⽈:融四岁,与兄⾷梨,辄引⼩者。

⼈问其故。

答⽈:“⼩⼉,法当取⼩者。

”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年四岁时,与诸兄共⾷梨,融辄引⼩者。

’⼤⼈问其故,答⽈:‘我⼩⼉,法当取⼩者。

’由是宗族奇之。

” ⽩话译⽂ 孔融,字⽂举,东汉时期⼭东曲⾩⼈,是孔⼦的第⼆⼗世孙,他是泰⼭都尉孔宙的第六个⼉⼦。

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正好是他祖⽗六⼗⼤寿,来客很多。

有⼀盘⾹梨,放在寿台上⾯,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都分到了⾃⼰就得的⼀份,唯独给⾃⼰的那⼀个是最⼩的.。

⽗亲奇怪地问他:"别⼈都分到⼤的梨⼦,你⾃⼰却分到⼩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的和低的,⼈有⽼的和⼩的,尊敬⽼⼈敬得长辈,是做⼈的道理!"⽗亲很是⾼兴。

三国志11的孔融 孔融⼩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妙答,⼤家都夸他是神童。

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母亲⾮常喜爱他。

⼀天,⽗亲的朋友带了⼀盘梨⼦,给孔融兄弟们吃。

⽗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的梨⼦,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应该吃⼩的梨,⼤梨该给哥哥们。

”⽗亲听后⼗分惊喜,⼜问:“那弟弟也⽐你⼩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我⼩,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孔融也成了许多⽗母教育⼦⼥的好榜样。

家庭 七世祖孔霸,汉元帝的⽼师,位⾄侍中 ⾼祖⽗孔尚,钜⿅太守 ⽗亲孔宙,泰⼭都尉 兄长,孔褒、孔谦 ⼦⼥,据《后汉书·郑孔荀列传》,孔融有⼀⼦⼀⼥在孔融被捕后被杀,⽽在《世说新语·⾔语第⼆》中则记载是两个⼉⼦。

小古文100篇021 《孔融让梨》

小古文100篇021 《孔融让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释】 ①诸:许多 ③独:单单 ⑤曰: 说
②食: 吃 ④ 故:原因
2、融独择[zé]小者
1、孔融四岁,与诸[zhū]兄同食 梨,
3、父问故 , 融曰 , 儿年幼,当取小者。
[róng]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 融独择[zé]小者,父问故 , 融曰 ,儿年幼,当取小者。
看着连环画谁能用古文来讲这个故事。
礼让他人,快乐自 己。读了孔融的故事,你 一定学到不少道理吧。在 家中,在学校里,你是不 是也有“让”的故事?写 一个小故事,和大家分享
吧!
“孔融让梨”这四个 字可以用来概括这篇小古 文的主要内容,现在你能 否用上一个字来概括孔融 的品质。

读懂了小古文,背过 了小古文,让我们一起来 演一演“孔融让梨”的故 事吧!(最好能用上小古
文中的句子)
孔融因为礼让而流芳 百世,我们的语言文字中 还有很多与礼有关的成语 故事。
程门立雪 负荆请罪 三顾茅庐
融[róng]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选自《三字经》
【注释】
①弟:同“悌”,尊敬 ②长:兄长、哥哥
③宜:应该
④知:知道、明白
[róng]
孔融: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家 学渊远,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
[róng]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 融独择[zé]小者,父问故 , 融曰 ,儿年幼,当取小者。

孔融让梨的课文原文

孔融让梨的课文原文

孔融让梨的课文原文孔融让梨的课文原文《孔融让梨》主要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发展他们的智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融让梨的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孔融让梨》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

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让梨》故事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

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民间故事】孔融让梨

【民间故事】孔融让梨

【民间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他有着非常高的道德品质和才学。

一次,孔融与一位同学一起出门,路上遇到一位老人。

老人拿着一篮子梨子,问孔融和他的同学能否分一些梨子给他。

孔融非常热心地答应了老人的请求,但同学却不同意分一些梨子给老人。

孔融觉得同学的行为很自私,便提议跟同学比一比谁能让出更多的梨子给老人。

同学开玩笑说:“如果你能把篮子里的梨子都让出来,那我就让你把一半的梨子都给老人。

”孔融并没有被同学的话气到,反而接受了这个挑战。

孔融一手拿起篮子,一手把篮子里的梨子一个一个地放进嘴里。

同学见状,嘲笑孔融说他不能像孔明那样“三顾茅庐”来投奔他. (注:孔明(三国时期)曾“三顾茅庐”挽救了刘备,历史上孔融和孔明年代不同)。

孔融却不以为意,依然一口一口地吃着篮子里的梨子。

最后,篮子里只剩下一颗梨子了,孔融把这颗梨子分成两半,一半给了老人,另一半给了同学。

同学感到非常惭愧,深深地明白了孔融的高尚品质。

后来,同学把这个故事传给了别人,人们就称这个故事为“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态度。

我们应该像孔融一样热心助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获得更多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有时候千万不要被别人的话和行为所影响,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信仰,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
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懂得尊老爱幼,从小养成这种美好习惯,对我们的一生将会受益良多。

孔融就拥有谦让的美德。

如果想要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从小就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有一天,父亲叫孔融分梨给大家吃,孔融挑了最小的梨子,剩下的梨子按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正是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出处
孔融让梨一般比喻有谦让之心的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笺疏》,原文为: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高祖父尚,钜鹿太守。

父宙,泰山都尉。

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

人问其故。

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孔融让梨的道理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从小向孔融学习,学会孝敬老人,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懂得尊重,不要自私,要学会包容对方,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儿童故事--孔融让梨

儿童故事--孔融让梨

爸爸又说:“弟弟年纪比你小,弟弟应 该吃最小的呀。〞
孔融笑了笑:“我是哥哥,弟弟年纪比 我小,我应该让着弟弟呀!〞
爸爸妈妈都非常快乐,夸赞孔融是 个懂事的好孩子。
孔融让梨是 指人们懂得 谦让、礼貌和尊重 他人,具 有尊老爱幼和尊长的好习惯!
孔融让梨
❖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 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 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 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 “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
孔融四岁了,一天,他和哥哥、弟弟在 院子里捉迷藏。
这时,爸爸的一个朋友来了, 手里提着一篮黄澄澄的梨子。
“孩子们,快来吃梨啦!〞妈 妈在屋子里喊。
妈妈端着梨,走到孔融面前。孔融想了 想,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爸爸妈妈都很惊讶,问:“融儿,你怎 么挑最小的梨呢?〞
孔融说:“我的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大的让给哥哥吃才对呀!〞
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爸爸 妈妈都非常快乐,夸赞孔融是个懂 事的好孩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

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故事: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为当时着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

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知识:
舌根音k
舌边音r
感情目标:懂礼貌学会谦让
锻炼学员节奏感、字音、、表情、 舞台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吸气肚子鼓鼓 呼气肚子瘪瘪
小狗喘气,找准气息位置
朱叔锄竹笋 朱家一株竹, 竹笋初长出。 朱叔处处锄, 锄出笋来煮。 锄完不再出, 朱叔没笋煮, 竹株又干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情训练:喜怒哀乐
《孔融让梨》 东汉时期小孔融,文明礼让记心中。 一天父亲载梨归,分梨之事交孔融。 大梨献给五兄长,长兄如父恩情重。 其次留给小贤弟,年幼尚小须扶助。 孔融人小知礼让,千古留名人传颂。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