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孔融让梨》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孔融让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认读“孔融、让、梨”等生字词。
1.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3能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品质。
3.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谦逊礼让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生字词的认识与理解。
1.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学难点:2.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2课文中的寓意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张孔融让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2.学习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3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认读。
3.2教师通过字义解释、组词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4.课堂活动4.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孔融为什么会让梨,以及孔融让梨的意义。
4.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节。
5.课后作业5.1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孔融让梨的意义。
5.2练习题:布置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但个别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发音还需加强训练。
3.课后作业布置得较为合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需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大班礼仪活动教案:《孔融让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案名称:大班礼仪活动优秀教案:《孔融让梨》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活动目标1. 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内容,理解礼让、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通过故事讨论,培养幼儿换位思考、关爱他人的品质。
3. 能够主动礼让,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行为。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孔融让梨》2. 水果(梨、苹果等)3. 礼仪贴纸4. 记录表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知道的有关礼仪的故事。
2. 讲述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幼儿关注孔融礼让的行为。
3. 分组讨论:邀请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礼让精神,并分享讨论成果。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角色,体验礼让的过程。
5. 总结提升:引导幼儿认识到礼让是一种美德,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礼仪学习,共同培养幼儿的礼让意识。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礼仪角”,展示幼儿的礼仪行为。
3. 定期评价:开展礼仪小明星评选活动,激励幼儿持续践行礼仪。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在情景模拟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角色扮演,引导他们真实地体验礼让的过程。
3. 教师要注重家园共育,与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幼儿的礼让意识。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认真总结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发言,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
2. 评估幼儿在情景模拟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真实地体验礼让的过程,并能够主动礼让。
3. 关注幼儿在家庭和园所环境中的礼仪行为,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让。
七、家长工作1.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礼仪学习,共同培养幼儿的礼让意识。
3. 鼓励家长在家中也营造礼仪氛围,与幼儿共同践行礼让。
八、环境创设1. 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礼仪角”,展示幼儿的礼仪行为,让幼儿时刻感受到礼仪的重要性。
孔融让梨教学设计

孔融让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第一册,第十课《孔融让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体会孔融尊老爱幼、谦让有礼的品质。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背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孔融让梨故事的教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孔融要把大的梨让给兄长和客人?2. 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孔融的品质。
3. 讲解课文:解释文中的重点字词,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感悟,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尊老爱幼、谦让有礼。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尊老爱幼、谦让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孔融让梨尊老爱幼谦让有礼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 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兄长(哥哥)、尊老(尊敬老人)、爱幼(爱护年幼的人)、谦让(谦虚地让步)、礼(礼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尊老爱幼、谦让有礼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言文阅读的训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故事背景的理解:孔融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他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对故事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需要理解,孔融能够让梨,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也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2. 课文中的文言文特点:课文采用了文言文的形式,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他们需要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故事的教育意义:孔融让梨的故事传递了尊老爱幼、谦让有礼的传统美德。
中班孔融让梨教案

中班孔融让梨教课设计【篇一:中班孔融让梨教课设计】文章根源莲教育目标: 1、经过赏识、理解内容,懂得礼让的道理2、教育少儿懂得礼让,知道尊老爱幼3、体验礼让所带来的快乐教课要点 : 少儿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礼让的道理教课难点: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和为他人着想的道德教课准备:知识准备:鼓舞语: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物质准备:图片 2 张、故事《孔融让梨》、儿歌《让座》、一盘梨教课过程 :一、组织教课 :音音律动《爸爸瞧妈妈看》二、基本部分(一)出示孔融画面,引出内容(二)听故事孔融让梨发问:你们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故事听到一半)教师:让我们持续来听听孔融究竟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发问:1、孔融为何挑最小的梨 ?他是怎么想的?2、你以为孔融这样做对吗?幸亏哪里?教师:我们在来听一遍故事,听听孔融对爸爸是怎么说的?(请幼儿学讲孔融的话)爸爸是怎么夸耀他的 ?发问:你喜爱孔融吗 ?为何?小结: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是否是很懂事啊 ?古代的小朋友懂得礼让,我们此刻的小朋友是否是也懂得礼让呢?(三)听儿歌《让座》发问:儿歌好听吗 ?儿歌中的小朋友做了些什么 ?这位小朋友也这么有礼貌,我们是否是应当向她学习啊 ?三、结束部分小结: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好的留给他人,儿歌中的小朋友也懂得给老奶奶让座,大家都夸他们是好,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兄弟姐妹之间要友善相处,有好的东西应当和大家一同分享,不要只顾自己。
我们要学会敬爱关怀尊长,爱惜兄弟姐妹。
今日老师请大家吃梨,你挑哪个 ?为何 ?小朋友排队上来拿。
附:《孔融让梨》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孔融,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眼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内心很快乐:别看这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成心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何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龄小,应当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让梨》教案及反思

《孔融让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内容,明白谦让的道理。
2、培养学生倾听故事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谦让,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孔融谦让的品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谦让的品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提问学生如果有一堆水果,他们会怎么分配,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孔融让梨》的故事。
2、讲述故事(7 分钟)教师生动地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前,有个叫孔融的小朋友。
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人买了一些梨,让他们兄弟几个分着吃。
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的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
爸爸看到了,就问孔融:‘你为什么拿最小的梨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和弟弟吃。
’爸爸听了,笑着夸奖孔融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3、讨论与理解(10 分钟)(1)提问学生: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梨?(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需要谦让的情况?4、情境模拟(10 分钟)设置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如分玩具、排队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谦让的重要性。
5、总结与拓展(5 分钟)(1)总结故事的道理:谦让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会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谦让。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孔融让梨》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理解谦让的道理。
从导入环节开始,我就试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的故事讲述和讨论打下基础。
在讲述故事时,我尽量做到生动形象,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年龄较小,对于故事中的一些细节理解不够深入。
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调整讲述的方式和内容。
大班语言活动经典故事《孔融让梨》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经典故事《孔融让梨》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故事简介《孔融让梨》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古文名篇。
故事中,孔融是个聪明孩子,他见到市集上一些其他孩子分争一块大西瓜,就来主持公道。
孔融将西瓜切成了两半,其中一半明显较大,但孔融却选择了另一半,让给其他孩子。
后来,这件事得到了市民的赞扬和称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平等的处境下,要学会让利于人。
这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表现。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孔融让梨》这个经典故事的内容和意义•理解“让利于人”的精神,树立“大公无私”的价值观•提高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及写作技能3. 教学准备•书本《孔融让梨》•大型画图纸、马克笔、橡皮擦•小板凳4. 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口述、展示图片、问答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孔融让梨》的情节和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2 讲解教师利用书本向学生全文讲解,让学生了解全文的情节及深层含义。
4.3 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让利于人”的精神学生在全文朗读、翻译和小组讨论中,理解“让利于人”的精神,体会孔融的大公无私、坚持公正的品质,并在生活中付诸行动。
2.提高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及写作技能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细节描述和人物描写等,理解古文的结构和用词技巧,并培养正确、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4.4 活动设计1.绘画作业学生利用画图纸,绘制孔融和其他孩子分争西瓜的场景。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绘画时,思考孔融让梨的故事主题,画出孔融坚持公正为每个小朋友分到一份果子的场景。
2.朗读和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表演。
假设每个小组有三名学生,一名小朋友饰演孔融,另外两名饰演参与争吵的孩子,根据全文情节把自己所分的西瓜,进行分享。
4.5 反思在课堂结束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
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课堂上的表现。
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乐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理解“让利于人”的精神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孔融让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孔融让梨中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听懂、会说、会表演故事《孔融让梨》。
2. 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关爱同伴的良好品质。
3. 教育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4. 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孔融让梨》。
2. 孔融、梨等头饰。
3. 水果(如梨、苹果等)。
4. 音乐磁带《孔融让梨》。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听懂、会说、会表演故事《孔融让梨》。
2. 活动难点:教育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水果,引导幼儿谈论水果的种类、味道等。
2. 故事欣赏《孔融让梨》: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观看故事动画,感受故事情节。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孔融、父亲、客人等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4.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孔融为什么要让梨,学会尊敬老人、关爱同伴。
5. 游戏环节:“水果接力赛”: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手持水果,进行接力比赛,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
6.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家人一起讨论故事中的美德。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孔融让梨”主题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孔融、梨等手工艺品。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水果店”,让幼儿扮演店员、顾客,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水果买卖,培养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
六、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回顾:回顾《孔融让梨》的故事情节,强调孔融尊敬老人、关爱同伴的行为。
2. 词语学习:学习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如“让梨”、“尊敬”、“分享”等。
3. 句型练习:引导幼儿用所学词语进行句型练习,如“我要把梨让给爷爷。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孔融让梨》教学设计(精选5篇)

《孔融让梨》教学设计(精选5篇)《孔融让梨》篇1活动目标:1、在情境中理解故事内容。
2、懂得尊敬长辈,学会分享与谦让。
活动准备:《孔融让梨》图书一本。
(编号:123)水果人手一份(香蕉、苹果)。
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春天”的话题导入活动。
1、春天到了,阳光明媚,小草从泥地里钻出来升升懒腰,小花也穿上五颜六色的花裙子跳起了欢快的舞,小朋友也唱起了春天的歌,听,多美呀。
(幼儿唱歌曲:春天)2、滴沥嗒啦,天上下小雨了,小雨从哪里来的呀?小雨要到哪里去呀?落到了小树梢上,小树梢怎样了呢?(幼儿唱歌曲:小雨点)教师:我还听见了风的声音,风也在轻轻地唱歌呢?(幼儿唱歌曲:风)3、对呀,今天是多么快乐呀。
老师请来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到幼儿园作客呢。
二、创设情景。
1、老师准备了一些香蕉,大家一起品尝好吗?孩子们,一人拿一只小碗,每个小碗里都有两块香蕉,你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人吃一块。
2、香蕉好吃吗?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的?你们刚才是一人吃了一块吗?你吃的是大的还是小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吃的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呢?3、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孔融让梨》讲完后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孔融几岁的时候?孔融和哥哥弟弟玩的是什么游戏?在吃梨的时候,孔融为什么要选择最小的梨呢?4、你几岁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天很辛苦的照顾我们。
那我们吃香蕉的时候,大的应该留给谁呢?你应该怎么说呢?三、再次品尝水果,幼儿对家长说感恩的话。
活动反思:合作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或做意识的最佳途径。
很久以来,我在班级中也尝试着进行了合作学习的指导。
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过程中,我感觉到合作学习时,大家往往不愿意听从组长的安排,都想自己说了算,小组内部协调起来不容易。
因此,合作效率不高。
记得有一次,我让小组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孔融让梨》一课,可到朗读结束时,仍然有几个小组还为分配角色问题没有开始读呢。
后来我问到他们在干什么时,他们解释说,因为孔融这个角色大家都喜欢,就都想读他,不愿意扮演其他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
《孔融让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弟妹。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故事录音《孔融让梨》。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他的名字叫孔融。
今天我们要来听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理解感受:
孔融家一共有几个人?孔融是第几个孩子?
孔融为什么要挑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
孔融对爸爸是怎么说的?(请幼儿学讲孔融的话)
你们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三、设置情境,迁移感情
这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为什么到现在大家还在讲呢?
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经验联想:你关心过别人吗?
假设情景
如果你坐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了一位小妹妹,车上已经没有位置了,你会怎么做?
假如小弟弟喜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
看到小妹妹摔倒了你会怎么做?
【活动反思】
经常说礼貌用语是一种好习惯好的修养,同样学会谦让也是人类一种特有的美德,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很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在听了故事以后自己要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本次活动幼儿的发言讨论都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