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级综合公园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1.引言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术语和定义2.1 居住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社区。

2.2 居住用地:专门供建设居住建筑的土地,包括住宅、公寓、别墅、集体宿舍等。

2.3 居住建筑:专门用于人居住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公寓、别墅、集体宿舍等。

2.4 生活配套设施:指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而设置的设施,包括商业综合体、健身房、娱乐场所、公园绿地等。

2.5 交通配套设施:指为满足居民出行需求而设置的设施,包括道路、非机动车道、公交站点、停车场等。

3.总则3.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当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考虑到城市的环境、社会经济特点、居民需求等因素。

3.2 城市居住区应当具有多样性,包括居住建筑类型、户型、装修风格等。

3.3 城市居住区应当设置充足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交通配套设施,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出行。

4.规划设计4.1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城市规划基础上,考虑到宏观和微观的影响因素,如城市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交通网络等。

4.2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3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注重社会效益,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5.建筑设计5.1 城市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符合相关建筑规范,注重人文环境,既要考虑到室内外的美观和空气质量、噪音、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又要考虑到居住者的日常需要和习惯。

5.2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注重节能、环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不合理的消耗和浪费。

5.3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隐私问题,通过合理的间距和通风等方式,保护居民的私人空间。

6.生活配套设施6.1 城市居住区应当配备充足的生活配套设施,包括商业综合体、健身房、娱乐场所、公园绿地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二、10综~合15性m公in可园到出达入。口规划设计 (一)位置选择
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为主要出入口(1个)、 次要出入口(1个或多个)、专用出入口(1~2 个), 确定出入口的位置应考虑到游人是否能 方便地进出公园, 是否有利于城市街景面貌, 是 否符合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出入口的位置影
(二)出入口的规划设计
3.继承和革新我国造园艺术系统, 广泛吸收国外 先进经验, 创造我国特有的园林风格和特色。
4.因地制宜, 使公园与当地历史文化及自然特征 相结合, 体现地方特点和风格, 使每个公园都 有自己的特色。
5.充分利用公园现状及自然地形, 有机组织公 园各个构成部分, 使不同功能区域各得其所。
6.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 满足工程技术和经济 要求,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建设计划及经 营管理措施。
(3)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作用, 选择具有水面的地 段建设公园, 既可保护水体, 又可增加公园景色, 并满足开展水上运动、公园地面排水、植物浇灌、 水景用水的需要。
(4)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古树名木的地段。 (5)选择有可以利用的名胜古迹、革命遗址、人文
历史、园林建筑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园, 既可丰富公 园内容, 又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6)公园用地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留出适当面积 的备用地。备用地可暂时作为苗圃、花圃, 待建设 时在进行改建。
该区一般选择具有一定起伏地形的区域, 如山地、谷地、溪边、湖边、河边、瀑布等环 境最为理想,并且要求树木茂盛、绿草如茵,
(四)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内可根据不同年龄的少年儿 童进行分区,一般可分为学龄前儿童区和学龄 儿童区。主要活动设施有: 游戏场、戏水池、 运动场、障碍游戏、少年宫、少年阅览室、科 技馆等。
公园出入口包括的建筑物、构筑物有: 公 园内、外集散广场,公园大门、停车场、存车 处、售票处、收票处、小卖部、休息廊等,根 据景观要求及其用地面积大小、服务功能要求, 可以设丰富出入口景观的园林小品。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方案PPT课件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方案PPT课件
1:500——1:200。主要为了说明竖向设计或地形变化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施工阶段
①施工图属于工程性图纸,要求尽量做到符合 《建筑制图标准》的规定;②图纸大小要规范;③ 图纸要求字迹清楚,用仿宋体;④图纸中各要素齐 全(图利、指北针、比例尺),标题栏、会签栏填 写完整;⑤图面清晰、整洁;⑥图线使用正确,要 分清楚线型。
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等 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
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
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总体规划阶段
1、立意构思,挖掘公园主题内涵
2、功能分区。从实用的角度安排公园的内容, 简单明确。 3、全园规划。确定整个公园的总布局。
1)平面图。 2)剖面图。——1:20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施工阶段
4、种植设计图(植物配置图)
标明园内树木花草的种植位置、品种、种植类型、 种植距离等。1:500——1:200 1)种植设计平面图。 2)大样图。——1:100
见附图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方案(PPT59页)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施工阶段
生命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总体规划阶段
3、全园规划。(确定整个公园的总布局)
3)道路系统(公园规范:3级道路)。 4)景点的设置。划分景区和确定景点类型及景点取 名。 5)地形处理、竖向规划。(水系规划、水底标高、 驳岸处理…) 6)植物种植设计 7)经济技术指标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总体规划阶段
1)确定公园的活动内容,需设置的项目和规模。 2)确定出入口的位置、数量,并进行停车场、出 入口广场等的位置安排。

1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概述 规划布局)

1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概述 规划布局)

1.3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设计要素

设计的原则 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 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坚持地域性原则: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 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 史性景观 。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坚持社会性原则: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 往,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坚持经济性原则: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 使用土地资源。

力图创造出一个以“都市绿洲”为主题的小区环境。
建筑容积率及相关概念
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 构筑物(如外墙、台阶、橱窗等)靠临街面的界 线,沿街建筑不得越过建筑红线。 建筑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 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 建筑密度:即建筑覆盖率,指项目用地范围 内所有基底面积之和与规划建设用地之比。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 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 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绿化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 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城市附属绿地设计
主讲:赵 建 萍
参考书籍



建设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版 刘滨谊等 《居住区园林绿地设计》 梁永基等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年 《韩国住宅区景观设计》 朴明权等 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5年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王浩等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方法》 [美]莱若 • G • 汉尼鲍姆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 《人性场所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第二版) [美]克莱尔 • 库珀 • 马库斯等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1年 《园林景观设计 从概念到形式》 [美]格兰特 • W • 里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知识讲解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知识讲解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主要功能。 居住区公共绿地布置要求。
教材自学内容:
居住区道路绿化设计 居住区道路绿地设计实例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
小游园绿地设计
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功能 :
构建居住室外自然生活空间,满足居民各种休憩 的需要 ;
绿化美化净化居住环境,运用各种环境因素如树 木、花草、山水地形、建筑小品等提高环境质量 与品位 ;
为防灾避难留有隐蔽疏散的安全防备 。
一、公共绿地基本功能与布局
动设施和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用地宽度 不应小于8m,面积不宜小于0.04 公顷。
其它小型公共绿地示例:
(五)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
宅旁绿地的设计要点:
宅旁绿地的设计要点:
宅旁绿地的设计要点:
植物种类的选择
绿地植物配置
三、公共绿地指标及有关技术要 求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 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人, 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 区与组团)不少于1.5㎡/人,并应根据居住 区规划布局灵活使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 低其指标,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50%。
场、运动场、林荫道、防护绿带等。
(一)居住区公园
主要供居住区居民就近使用,其用地规模
不小于l公顷,一般为1~2公顷。要求园
内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能设量较完Fra bibliotek的游 憩活动设施,如设大中型儿童活动设施的 儿童游乐区,有老年人休息活动设施的老
年活动区等。其服务半径以步行一刻 钟左右为宜(800~1000m)。
最大的绿化面积,并使绿地内外通透融为 一体。 布置在住宅间距内的组团及小块公共绿地 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 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 ,以保证良好的日照环境,同时要便于设 置儿童的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普通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合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标准。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范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标准。

3.1 居住区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

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3.2 开放式绿地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

普通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3.3 封闭式(装饰性)绿地以欣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主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的绿地。

普通包括宅间绿地和建造基础绿地。

3.4 居住区公园在城市规划中,按居住区规模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配套公共绿地。

3.5 小区游园为一个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3.6 组团绿地直接挨近住宅建造,结合居住建造组群布置的绿地。

具有一定的休憩功能。

3.7 宅间绿地在居住用地内,住宅建造之间的绿化用地。

通常以封闭式欣赏绿地为主。

3.8 建造基础绿地在居住区内各种建造物(构筑物)散水以外,用于建造基础美化和防护的绿化用地。

3.9 居住区道路为居住区交通服务,并用于划分和联系居住区内的各个小区的道路。

4 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4.1 居住用地内的各种绿地应在居住区规划中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配套,并在居住区详细规划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公园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引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环境的美观与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空间布局、绿地类型、功能划分、景观设计等方面。

空间布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应合理、科学,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以下是几个基本要求:1.绿地分布均衡:绿地应分布均衡,覆盖范围广,避免局部区域过度集中或缺乏绿地的情况。

为了方便居民,绿地应尽量靠近住宅区。

2.大绿地与小绿地结合:绿地规划中应考虑大面积的公园和小区居民的需求。

大绿地可以用于集体活动和休闲娱乐,小绿地可以提供居民日常散步和户外运动的空间。

3.绿地连通性: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绿地之间的连通性,便于居民在不同的绿地之间进行活动。

连通性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绿地间的景观廊道等。

绿地类型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需求,绿地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居住区内的大面积绿地,其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需求。

公园绿地应包括开放的草坪、花坛、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

2.社区绿地:社区绿地是服务于小区居民的绿地,其设计应考虑到居民的日常需求。

社区绿地可以包括休闲广场、健身器材、花园等。

3.沿街绿地:沿街绿地是沿着道路设置的绿化带,可以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沿街绿地可以包括行道树、花坛、长椅等。

4.小品绿地:小品绿地是居住区内的零星绿地,用于装饰和点缀环境。

小品绿地可以包括雕塑、水景、景观石等。

功能划分绿地规划设计中,根据不同绿地类型的需求和功能,可以进行以下划分:1.活动区域:活动区域可以用于户外集体活动、休闲娱乐等。

活动区域应包括足球场、篮球场、游乐设施、健身设施等。

2.休闲区域:休闲区域应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设施,方便居民放松身心。

休闲区域可以设置长椅、草坪、花园等。

3.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居民的出行需求,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骑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居住区级综合公园规划设计
(软质景观设计)
学期: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专业:景观学时:6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城市居住区级公园的规划设计,使学生熟悉、掌握城市公
园的基本规划设计要求及其规划方法与步骤。

2.通过对公园绿地的种植设计,了解及熟悉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
内容及方法,掌握运用植物造景的一般规律。

二、设计要求:
1.分析基地现状条件及区位环境特点,了解、收集相关环境背景
资料,对交通、功能、景观、文化等方面做出综合分析并以文
字和图式的方式提出结论。

2.公园主要功能设置包括:安静游览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
区、园务管理区及服务设施。

在上述主要功能要求范围内,自
行确定及布置各类活动用地及完成景区划分与组织,并完成公
厕、电话亭、服务点等公用设施的布点。

3.规划设计总用地:5.73公顷,其中含城市高压走廊:1.34公顷;
4.园路及铺装场地占地:〈15%
5.管理建筑占地:〈1.5%
6.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占地:〈4.5%
7.绿化用地:〉70%
8.综合考虑人流、交通、功能分区等条件,在满足交通性、游览
性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公园交通组织,区分各级园路,确定公
园主入口、次入口、专用入口的位置及数量,并合理组织入口
广场、人车疏散及安排停车。

(车位数:30)
9.在公园各功能区中,结合现状条件及各景区构想,运用风景造
园手段,合理利用及改造地形,创造多个具有独特风格、引人
入胜的景点,对其进行艺术布局,并选择其中1-2个重要景点
进行详细设计。

10.完成重要景点的详细设计。

(包括植物种植设计及主要小品建筑
设计)
11.图纸内容及要求:
分析图(比例自定):区位分析、地形及主要现状条件分析、交通分
析、功能分区结构分析、景观视线分析等。

规划总平面(1:500):明确功能分区、景色分区;完成园路组织及等级划分;进行服务点、公厕、电话亭的布点;进行绿化配置(区分乔木、灌木、花卉及草坪)。

重要景点平面详细设计(1:200);
断面图(2个,1:500);
种植设计(确定树种、规格及数量);
建筑小品及构筑物设计(2-3个,1:200):建筑及周边环境平、立、剖;
透视图(表现手法及比例不限)
设计说明、用地统计表
三、各阶段设计内容及要求:
本设计共计8周,总学时64,具体安排如下:
四、评分标准:
1.第一次草图及相关作业占20%;
2.第二次草图及相关作业占20%;
3.正图占60%;
五、参考书目: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李铮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约翰.O.西蒙兹著,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3.“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4.《风景园林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各杂志中相关内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
成都本地公园调研指南
成都近年新增的公园有:
两河城市森林公园、青羊绿舟森林公园、西郊艺术公园、永康森
林公园、北郊风景林地(北湖核心区)、金沙遗址公园、江安河公园、
幸福梅林、十陵郊野公园、熊猫生态公园、新世纪公园(一期)和新
益州公园等11个公园。

除新世纪公园今,其余10个公园都已在06
年向市民开放。

在新增的市政公园中,大致可分为6大主题和功能:
生态旅游型:熊猫生态公园、金沙遗址公园
观光农业型:幸福梅林、永康森林公园、江安河森林公园
亲水休闲型:北湖公园、十陵郊野公园
运动休闲型:青羊绿舟森林公园
文化艺术型:西郊艺术公园
宜居、商务森林型:两河城市森林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