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初中数学: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思考题
现有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 的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 一周,得到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再见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2、点:地图上的城市, 几何体上的顶点;
线:地图上的公路、铁路、 河流,几何体上的棱;
面:水面,黑板面,球的 表面,水桶的侧面。
议一议
1.正方体是由_六__个__面围成的,它 们都是_平__的__。
2.正方体有_八__个顶点,经过每个 顶点有_三__条棱,共_十__二__条棱。
点线面在运动过程中与几何体的关系:
点线面在运动过程中与几何体的关系: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分组讨论:
将上面的内容与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点动成线:流星的轨迹,
线动成面:雨刷,
面动成体:电风扇的扇叶的转动,
练一练
图中的棱柱、圆锥分别是由几个面组成的? 它们是平的还是曲的?
练一练
想象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 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
议一议
1.圆柱是由_三___个面围成的,其中 两个面是_平__的__,一个面是_曲__的__。
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_二__ 条线,它们是_曲__的__,是_圆__。
议一议
根据以上的填内容,你能 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1
面有_平__面和_曲__面; 线有_直__线和_曲__线。
结论2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⑸集装箱的形状类似于几何体中的_______.
课堂达标
1.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C.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
B.棱锥的侧面是三角形 D.圆锥的底面是多边形
2.有一个面是曲面的立体图形有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教案
少学生? 答案:36
(3) 安排调查活
(4) 通过写读后 感,评价学生对 数学的认识。
甲:12×4=48(元)
教学反思
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 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板书设计
1 生活中的立体 图形(2)
小组合作 活动设计
3、议一议: 投影 P3 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 的一角,让学生分组讨论: (1) 、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 为什么?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
茂兴中学“5-3-1”创新高效课堂模式活页教案
授课年级 课题 初一 2,3,4 学 科 数学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王学宇 1.3 课型 总课 时 新授 2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 “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
1 开放题,评价学 “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生的 4 , 生的思维水平。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设计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由网络热字“囧”引入。

问题1:同学们知道这个“囧”字念(读音)什么?由哪些笔画组成?问题2:同样富有魅力的几何图形是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的呢?(出示黑板、足球、水桶、立交桥等图片组)目的:切合热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折等过渡到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注意事项与效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用其他汉字来引入。

切入到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时,要准备比较丰富的图片。

先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再分析组成这些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

必要时,借助模型或动画演示。

第二环节观察探究抽象归纳探究一:教师:观察图片上的物体,说一说它们可以看作哪个图形(或几何体),这些图形(或几何体)是哪些要素构成的?学生:黑板可以看作一个长方形,它是由由四条线组成的。

学生:足球可以看作一个球体,它是由一个曲面构成。

学生:水桶是由一个曲的侧面和一个圆形的底面组成的。

学生:立交桥里有直的线路线,也有曲的线路线。

教师(插话):你是怎样看待“线路”的?学生:从近处看,直的路线由两条直的线和一个平面组成,曲的路线是由两条曲的线和一个平面组成。

从远处看,直的路线就是一条直线,曲的路线就一条曲的线,上面的车就是一个点。

教师:你说的很好!教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收集的图片。

找一找,在这些图片中都有哪些基本的图形呢?学生:(分组展示讨论与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精美图片是由哪些基本元素组成的?学生:图片是由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组成的。

教师:实际上构成几何图形的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点、线、面。

探究二:教师:那么这些基本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教师:让我们来看(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烁面与面相交处,线与线相交处。

学生:面与面相交成线。

学生:线与线相交于点。

教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表述也很准确,现在观察我们的正方体和圆柱体,找一找看,它们各是由什么样的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吗?(学生操作正方体和圆柱体得出结论)学生:正方体是由六个平面围成的。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东升学校七年级上数学导学稿(编号:第2课时)
班级姓名组号时间年月日课题: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课型:新授主备七年级备课组审核
一.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丰富对点、线、面的直观认识;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复习
1、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棱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帮扶对子之间检查上节课布置的练习并小结。

3、复习常见的立体图形(出示幻灯片2)
三.新知探究
1、展示幻灯片3-5,举例说出图中的点、线、面。

(抢答后出示幻灯片6)
2、小组讨论P8“议一议”,齐答后展示幻灯片7、8
3、思考:根据“议一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完成幻灯片10、11的题目。

4、探究点线面在运动过程中与几何体的关系(幻灯片12、13)。

分组讨论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实例。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在书上完成课后习题1.2
2、一课三练相关题目
3、回家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如:药盒,牙膏盒)
课后反思:。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魔方、纸盒等,引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知识。
-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能够识别和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此外,学生还具备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能够发现和识别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典型例题讲解
七、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
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图1:一个平面上的正方形。
图2:一个立体的正方体。
解答:
图1不是一个立体图形,因为它只有一个平面,没有立体结构。
图2是一个立体图形,因为它有三个维度,即长度、宽度和高度。
2. 例题二:
题目:计算下列立体图形的体积。
图1:一个正方体,边长为6cm。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一等奖创新教案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一等奖创新教案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一等奖创新教案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并描述几何体的特征。

2.理解点、线、面之间的联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学习重点】: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进一步认识点,线,面.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1. 预学: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几何体的分类,圆柱与棱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2):1.看课本p5,试一试,解决以下问题①找出图1——4中的点、线、面。

②图1——4中的哪些线是直的,哪些线是曲的?那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总结: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到__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___.二、研学(合作发现,交流展示):探究一:课本p6议一议(1)六棱柱是有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有几个面围成的?他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他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六棱柱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一个顶点有几条棱?总结:图形的构成元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其中面有平面,也有面;线有直线,也有线。

面与面相交得到___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___。

探究二:看课本p6 想一想总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你能举例说明这一结论吗?探究三:(1)圆柱可以看做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球体呢?(2)课本图1——5中各个花瓶的表面可以看做由哪个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而得到?用线连一连。

总结:1、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_____,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2、圆柱与棱柱的相同点:圆柱和棱柱都有两个_____且_____、_____完全相同。

不同点:圆柱的底面是_____,棱柱的底面是_____。

3.图像的构成元素有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相关性质和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如球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一些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图片或图片卡片。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如篮球、魔方、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本节目标
1 整理你所学过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2 知道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 3 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
4 知道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回顾与思考
1. 观察下面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棱?棱和棱相交成 几个顶点?
说一说
如下图,围成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新课讲解
观察长方体、圆柱、棱锥等熟悉的几何体模型,结合下列问题小组
合作探究:
(1)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2) 线和线相交处又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新课讲解
长方体 6 个面相交成的
12 条线是直的.
答案:16 cm3 或 32 cm3 .
本节总结
再见
做一做 如下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下面的立体图形, 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课堂练习
1. 围成圆柱体的面有
A. 1个
B. 2个
C
()
C. 3个
D. 多于3个
2. 下列说法:①平面上的线都是直线;②曲面上的线都是曲线;③
两条线相交只能得到一个交点;④两个面相交只能得到一条直线,
不正确的有
A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课堂练习
3. 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__点__动__成__线__;自 行车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_线__动__成__面__; 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圆锥体,这 说明了 _____面__动__成. 体 4. 如图:三棱锥有__4个面,它们相交形成了__6条棱, 这些棱相交形成了_4_个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主备人:主讲人: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有关点、线、面及某些基本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积累有关的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物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大量的实例中逐步丰富对点、线、面、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由网络热字“囧”引入。

问题1:同学们知道这个“囧”字念(读音)什么?由哪些笔画组成?
问题2:同样富有魅力的几何图形是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的呢?(出示黑板、足球、水桶、立交桥等图片组)
目的:
切合热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折等过渡到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观察探究抽象归纳
探究一:
教师:观察图片上的物体,说一说它们可以看作哪个图形(或几何体),这些图形(或几何体)是哪些要素构成的?
学生:黑板可以看作一个长方形,它是由由四条线组成的。

学生:足球可以看作一个球体,它是由一个曲面构成。

学生:水桶是由一个曲的侧面和一个圆形的底面组成的。

学生:立交桥里有直的线路线,也有曲的线路线。

教师(插话):你是怎样看待“线路”的?
学生:从近处看,直的路线由两条直的线和一个平面组成,曲的路线是由两条曲的线和一个平面组成。

从远处看,直的路线就是一条直线,曲的路线就一条曲的线,上面的车就是一个点。

教师:你说的很好!
教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收集的图片。

找一找,在这些图片中都有哪些基本的图形呢?学生:(分组展示讨论与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精美图片是由哪些基本元素组成的?
学生:图片是由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组成的。

教师:实际上构成几何图形的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点、线、面。

探究二:
教师:那么这些基本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让我们来看(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烁面与面相交处,线与线相交处。

学生:面与面相交成线。

学生:线与线相交于点。

教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表述也很准确,现在观察我们的正方体和圆柱体,找一找看,它们各是由什么样的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吗?
(学生操作正方体和圆柱体得出结论)
学生:正方体是由六个平面围成的。

学生:圆柱体是由一个曲的面和两个平面围成的。

教师:由此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体是由面围成的。

教师:圆柱体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有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线?
学生:两个底面分别和侧面交于两条不同的曲线。

教师:不错,最后让我们来观察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线?
学生:8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三条棱。

教师:在此通过上述的观察与实践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面与面相交于线,线与线相交于点。

学生:正方体的棱是相邻的几个平面的公共部分;正方体的顶点是相邻的几条线的公共部分:线是面的一部分,点是线的一部分。

学生:也就是说面是由线组成的,线是由点组成的。

目的:通过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理解新知
探究三
教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这里有三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高速的小汽车移动成线,运动中出租车的玻璃刷运动成面,直角三角形面动成体的过程。

)你们看了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学生观看,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合作交流。


学生:第一个图中,快速移动的点看起来象一直线。

学生:第二幅图中,运动中的雨刷形成一个平面。

学生:运动着的直角三角形形成了一个锥体。

教师:能不能用最简炼的语言叙述这些结论呢?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推举出人员,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通过上例,我们可以说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种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与互相评议)
学生:快速挥动火把形成一条火龙。

学生:快速舞动一把亮闪闪的大刀,看到一片刀光。

学生:沿长方形的一边旋转得到一个圆柱体。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各举实例说明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关于这一点,老师做了一个动画,请看大屏幕。

目的:通过演示、交流活动进一步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第四环节随堂练习巩固质疑
1.(连线题)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哪些立体图形?
2. 各个花瓶的表面可以看做由哪个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而得到?用线连一连.
第五环节师生交流归纳小结
自由发言谈本节课的困惑、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课本P7习题1、2、3。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