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复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出师表复习资料(含答案)

备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重点语句翻译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出师表》试题及答案《出师表》(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B.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南阳D.谘(询问)臣以当世之事2.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恢弘志士之气醉翁之意不在酒B.欲报之于陛下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帝不以臣卑属于作文一以记之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同予者何人3.简答。
①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得禄的句子是:②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文中“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臣”指诸葛亮。
B.第①段文字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C.第①段文字中“不宜妄自菲薄”的意思是“不应狂妄自大,薄别人”。
D.第②段文字中最后一句叙了作者跟随先帝艰苦创业的历史,感情极为深沉。
5.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参考答案:1.C2.A3.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C5.三顾茅庐出师表(二)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②侍中、侍郎郭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补阙漏,有所广益。
出师表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习题及答案出师表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是谁写的?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 诸葛亮2. 《出师表》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写的?A. 东汉末年B. 三国时期C. 隋朝D. 唐朝答案:B. 三国时期3. 《出师表》是诸葛亮给谁写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关羽答案:B. 刘备4. 《出师表》是为了表达诸葛亮的什么愿望?A. 求取荣誉和地位B. 要求解决国家问题C. 寻求出征的机会D. 告别刘备答案:B. 要求解决国家问题5.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表达对刘备的忠诚B. 陈述自己的才能和功绩C. 请求出征的机会D. 推荐其他人才答案:A. 表达对刘备的忠诚二、判断题1. 《出师表》是一篇散文。
答案:对2. 《出师表》是一篇骈文。
答案:错3. 《出师表》是一篇辞表。
答案:对4.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的。
答案:错5. 《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刘备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答案:对三、简答题1. 《出师表》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答:《出师表》是诸葛亮在东吴丞相周瑜去世后,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而写的一篇辞表。
这个时期正值三国鼎立,各方势力相互争斗,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2.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出师表》主要内容包括对刘备的称谢、表达对刘备的忠诚、陈述自己的才能和愿望、请求出征的机会等。
诸葛亮在辞表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希望能够得到刘备的支持和理解。
3. 《出师表》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答:《出师表》的写作意图是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他希望通过这篇辞表,向刘备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并请求出征的机会,以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
4. 《出师表》的艺术特点有哪些?答:《出师表》以辞表的形式呈现,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诸葛亮通过辞表的方式,将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关切表达得淋漓尽致。
辞表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文言文重点复习《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重点复习《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出师表》练习1.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表是古代文章体裁的一种,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多用于陈述衷情。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中道崩殂(死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里是“时”的意思)引喻失义(适合,适宜)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陟罚臧否(升)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振奋的意思)简拔(选拔)悉以咨之(询问)裨补阙漏(增益)布衣(平民)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陋)驱驰(奔走效劳)倾覆(兵败)夙夜(早晚)不毛(不长庄稼)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攘除奸凶(排斥,排除)斟酌损益(减少)三顾(拜访,看望)驽钝(比喻才能平庸)3.翻译下列句子,做到文通字顺。
⑴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答:在宫廷中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生忘死的作战,这都是在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陛下的缘故。
⑵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只求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1.作者开篇谈论形势,既说了劣势,也言及优势,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说劣势,是让刘禅有忧患意识、奋发图强,说优势,是给刘禅以信心;以便引出第一条广开言路的建议。
2.作者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饱含着对后主怎样的期望?答:完成兴复汉室大业,继承遗志,为北伐提供稳定的战略后方。
3.作为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陈述衷情的表文,语言率直、质朴、恳切,从语言赏析的角度选句子进行赏析。
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运用了对偶、骈句等修辞手法,有在形式上工整对仗,音韵上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的表达效果,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性格。
4.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三国演义》中更是被塑造为“智近妖”,忠心耿耿的臣子,结合本文说说诸葛亮的“忠”都体现在哪些地方?答:诸葛亮亲自率军度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讨伐南蛮;希望自己能够带领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使刘禅还于旧都;为刘禅尽心尽力,给他提供了治国的建议。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一、填空题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自己被刘备三顾茅庐,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其中“三顾”指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这里的“败军”指的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所遭遇的失败。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忠诚精神的体现。
4.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的“先帝”指的是刘备。
二、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孙权答案:C2. 《出师表》中“臣本布衣”中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普通百姓B. 士兵C. 官员D. 贵族答案:A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里的“不毛”是什么意思?A. 没有毛发B. 没有草木C. 没有敌人D. 没有文明答案:B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出师北伐?答:诸葛亮出师北伐是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恢复汉室,统一天下,同时也是为了巩固蜀汉的政权,抵御外敌的侵扰。
2. 《出师表》中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品质?答:《出师表》中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谦逊和责任感。
他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智慧地分析形势并制定战略,谦逊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勇于承担责任,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出师表》中的以下段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 诸葛亮在这段话中表达了什么情感?答:诸葛亮在这段话中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愿意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决心。
2. 这段话中“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什么意思?答:“不求闻达于诸侯”意味着诸葛亮在未被刘备发现之前,并没有追求名声和地位,而是过着隐居的生活,专注于自己的耕作。
出师表复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______时期蜀汉丞相______所作,是一篇______文。
2. 文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指的是______。
3.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中的“天下三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政权的鼎立局面。
4. 文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臣”指的是______。
5.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中的“贼”指的是______。
答案:1. 三国,诸葛亮,表2. 刘备3. 魏,蜀,吴4. 诸葛亮5. 曹魏二、选择题1. 《出师表》中“表”的意思是()。
A. 表达B. 表率C. 表格D. 奏章2. 下列哪一项不是《出师表》中提到的“先帝”的功绩?()。
A. 扫平六合B. 席卷八荒C. 包举宇内D. 囊括四海3. 《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反映了作者的()。
A. 出身背景B. 政治理想C. 军事才能D. 文学成就4. 文中“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中的“陛下”指的是()。
A. 刘备B. 刘禅C. 曹操D. 孙权5.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中“妄自菲薄”的意思是()。
A. 无端地轻视自己B. 无端地轻视别人C. 无端地看重自己D. 无端地看重别人答案:1. D2. A3. A4. B5. A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了哪些建议?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希望陛下广开言路,听取忠言;二是建议陛下亲贤臣,远小人;三是强调了北伐的重要性,希望陛下支持北伐,以完成先帝的遗愿。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忠诚、忧虑和责任感。
他忠诚于先帝和国家,忧虑国家的安危和未来,同时表达了自己愿意承担起兴复汉室的责任。
出师表复习题答案

出师表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向皇帝刘禅上书的表文。
2. 文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指的是______。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这里的“败军”是指______之战。
4. 文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表明诸葛亮在出山前的身份是______。
5.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这里的“苟全”意为______。
6. 文中“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表达了诸葛亮______的情感。
7. 《出师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指的是______。
8.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这里的“贼”指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孙权2. 《出师表》中“先帝”指的是()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刘禅3. 《出师表》中“臣本布衣”中的“布衣”指的是()A. 农民B. 士人C. 官员D. 商人4. 《出师表》中“临表涕零”的“涕零”意为()A. 流泪B. 哭泣C. 感动D. 悲伤三、简答题1. 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先帝刘备的评价。
2. 描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自己职责的认识。
3. 分析《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国家形势的判断。
四、论述题1. 论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答案:一、填空题1. 诸葛亮2. 刘备3. 赤壁4. 农民5. 勉强保全6. 忠诚和忧虑7. 时刻8. 曹魏二、选择题1. C2. A3. A4. A三、简答题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先帝刘备的评价是极高的,他称赞刘备有“英明神武”之才,能够“开疆拓土”,并且“恩泽广被”,对刘备的功绩和品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是辅佐幼主,继续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他表示自己将“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并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刘备C. 曹操D. 孙权答案:A2. 《出师表》中“出师”的意思是?A. 出征B. 出家C. 出走D. 出仕答案:A3. 《出师表》中“表”的意思是?A. 表格B. 表达C. 表露D. 表征答案:C4.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描述战争B. 表达忠心C. 叙述历史D. 抒发感情答案:B二、填空题1.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意思是先帝的事业还没有完成就去世了。
2. 《出师表》中“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描述了当时国家的形势。
3. 《出师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4. 《出师表》中“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表明了作者的忠诚和决心。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答案:《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目的是请求出兵北伐,以实现先帝刘备的遗愿。
2.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北伐的决心。
四、阅读理解阅读《出师表》全文,回答问题:1. 诸葛亮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答案:诸葛亮在文中提到了先帝刘备、后主刘禅、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许靖、糜竺、简雍、孙乾、刘琰、魏延、杨仪、费祎、郭攸之、董允、向宠、张裔、蒋琬、费诗、姜维等人。
2. 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建议?答案: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加强内政、选拔贤才、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等建议。
五、作文题1. 以《出师表》为背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结合《出师表》的内容,发挥想象,创作一篇以诸葛亮为主角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自测题(一)班级姓名一、译句,梳理内容: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句:2.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译句:3.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句:4.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译句:5.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句:6.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句:7.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译句:8.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句:9.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句:10. 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句:11.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译句:12.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句:13. 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句:14.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句:15.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句:16.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句:二、阅读 1—5 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 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 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 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 3、4 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第5 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11.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2.“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略。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
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
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贞良死节之臣11.西汉,东汉12.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出师表自测题(二)班级姓名一、译句,梳理内容: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2. 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译句:3.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句: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句:5.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句:6.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译句:7.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译句: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译句:二、阅读 6—7 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3.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二1. 略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
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
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出师表自测题(三)班级姓名一、译句,梳理内容:1.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句:2.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译句:二、阅读 8—9 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相照应。
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1.“盖追先帝之殊遇”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三、.解释一词多义1.鄙:⑴(肉食者鄙)⑵(先帝不以臣卑鄙)2.薄:⑴(薄暮冥冥)⑵(不宜妄自菲薄)3.诚:⑴(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奉:⑴(为妻妾之奉)⑵(奉命于危难之间)⑶(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间:⑴(又何间焉)⑵(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⑶(遂与外人间隔)⑷(奉命于危难之间)6.尽:⑴(林尽水源)⑵(进尽忠言)7.良:⑴(良多趣味)⑵(此皆良实)8.临:⑴(把酒临风)⑵(临溪而渔)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⑷(故临崩寄臣以大事)⑸(临表涕零)9.屈:⑴(猥自枉屈)⑵(手指不可屈伸)10.所以:⑴(所以动心忍性)⑵(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1.效: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⑵(不效则治臣之罪)12.信:⑴(愿陛下亲之信之)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3.遗:⑴wèi(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⑵(深追先帝遗诏)14,益:⑴(曾益其所不能)⑵(有所广益)15 胜:⑴(臣不胜受恩感激)⑵(予观夫巴陵胜状)四、阅读理解1.避免出现“内外异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临崩寄臣怪大事”5、文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什么?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以;,。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8.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①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结合课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自己的话回答)谨慎才智过人忠心11.课文第七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记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四句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2.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3.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6.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7.“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8.从课文六、七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么样的贤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忠祖国、历精图治、呕心沥血的忠贤之臣19.陆游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两点即可)答: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20.作者在结尾写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涕零”的原因。
答:(示例)诸葛亮因为想到了先帝对自己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临崩寄大事于己的信任,还有怕完不成先帝遗愿的焦虑,百感交集的“涕零”。
21.结合课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答①报先帝,忠陛下。
②南方已定,兵甲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