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教案
《红旗颂》精品教案2023

《红旗颂》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课型】欣赏课【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红旗颂》的欣赏与分析,使学生了解颂歌题材及这类题材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感受作品中赞美祖国、祝福祖国的爱国情愫。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段聆听、完整聆听、节奏拍打、模唱、对比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
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复聆听能够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了解作品曲式结构(2)初步了解作曲家吕其明及作品《红旗颂》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欣赏中感受音乐情绪,了解作品及作家。
2、难点:听唱及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照片欣赏。
同学们,看看这组照片你熟悉吗?——周一主题升旗仪式2、明确升旗仪式的含义和目的。
3、师生情景剧。
学生配乐诗朗诵《红旗颂》,教师伴舞。
(设计意图:从学生们熟悉的照片开始,加上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
)二、新课讲授1、认识作曲家吕其明、了解创作背景、知晓曲式结构。
吕其明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等。
为《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城南旧事》等几十部电影作曲。
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就是其中影响力巨大的一首《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
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歌颂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曲式结构: ABA三段体曲式结构(设计意图:了解作品,可以更清晰地欣赏作品。
)2、乐理知识回顾——管弦乐队的乐器组成、(设计意图:插入管弦乐队的相关知识,为赏析作品做好铺垫)3、分段欣赏——引子,并思考问题。
(1)乐曲开头用了哪件乐器演奏?(2)音乐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4、分段欣赏——第一乐段,并思考问题。
(1)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旋律进行有怎样的特点?(2)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5、四四拍相关知识回顾复习(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复习,既巩固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又反复聆听主旋律,为唱做好铺垫)6、唱一唱演唱主旋律7、分段欣赏——第二乐段,并思考问题。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乐曲的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红旗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乐曲《红旗颂》简介:包括作者、创作背景、乐曲结构等。
2. 乐曲分析: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3. 演唱技巧: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4. 课堂实践: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展示学习成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乐曲的结构特点。
2. 难点:掌握乐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乐曲分析:讲解乐曲的结构特点,分析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3. 演唱技巧讲解:讲解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技巧。
4. 课堂实践: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旗颂》的了解程度,包括创作背景、作者、乐曲结构等方面。
2. 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表现,包括演唱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程度,以及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 准备《红旗颂》乐谱及相关资料。
3. 准备合唱所需的道具,如红旗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和演唱技巧。
2. 采用示范法,播放优秀演唱视频,让学生跟着学。
3. 采用实践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播放《红旗颂》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讲解乐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历史价值。
3. 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4. 讲解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5.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音乐红旗颂初中教案

音乐红旗颂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感受其音乐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我国经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红旗颂》,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分析《红旗颂》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3. 学会欣赏《红旗颂》的音乐美感。
教学难点:1. 理解《红旗颂》的象征意义。
2. 感受《红旗颂》所传达的激情与力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旗颂》的音乐作品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耳朵、心灵,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旗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红旗的认识和感受。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红旗颂》,学生认真聆听。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红旗颂》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3. 学生谈谈自己对《红旗颂》的感受,分享心得。
三、作品分析(20分钟)1. 教师详细分析《红旗颂》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教师讲解《红旗颂》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深度。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红旗颂》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唱或演奏。
2.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3. 各组展示成果,学生互相评价、学习。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旗颂》的音乐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学生谈谈自己对《红旗颂》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推荐其他类似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红旗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其音乐美感,感受到作品的激情与力量。
同时,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经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红旗颂》教学设计

《红旗颂》教学设计《红旗颂》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旗颂》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旗颂》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语言形象的能力。
2、抒发对“国旗”、“国歌”热爱之情和对幸福生活乐观向上赞颂。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乐曲,分析音乐调性,掌握乐曲内容,体会音乐情绪。
2、能够利用音乐表现手段,感受乐曲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感受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升起以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景,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
二、知识导入教师:同学们喜欢红旗吗?你们在升国旗仪式时心情怎样?假如你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升国旗有何感受?让我们来听作曲家吕其明是怎样用音乐语言来歌颂红旗。
(第一遍聆听)教师:好,下面请同学谈谈感受。
你们在乐曲中听到哪些非常熟悉的音调?学生1:乐曲中始终听到《国歌》音调,最后听到《东方红》和《国际歌》的音调。
2:乐曲气势宏伟,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吕其明1965年写的一首标题性管弦乐曲。
同学们也都搜集了吕其明的相关资料,让我们把资料展示出来,一起来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吕其明,1930年出生于安徽无为。
1949年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等四十部电影作曲。
此外,还创作了管弦乐曲《红旗颂》等十余首大中型器乐作品和群众歌曲。
他的电影音乐善于通过富于概括性的音乐主题来塑造人物形象;他的交响音乐则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
我们今天欣赏的是他的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
三、深入歌曲内容再次欣赏音乐,请学生划分音乐层次。
(第二遍聆听)学生:音乐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写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万众欢呼的热烈场面;第二部分是描写时代步伐,奋勇前进;第三部分是描写歌颂祖国、歌颂党。
初中音乐教案红旗颂

教案:红旗颂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和分析《红旗颂》,让学生了解颂歌题材及其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作品中赞美祖国、祝福祖国的爱国情愫。
2. 反复聆听、模唱、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熟悉作品《红旗颂》的旋律。
3. 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体验乐曲旋律、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4. 了解作曲家吕其明及作品《红旗颂》的创作背景。
5. 通过谱例以及印象对比欣赏《在灿烂阳光下》与《兴国山歌》,简单了解二者的音调有何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 通过红旗颂的欣赏与分析,学生了解颂歌题材及这类题材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意精神,感受作品中赞美祖国、祝福祖国的爱国情愫;2. 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形式;3. 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难点:1. 学习并背唱红旗颂主题旋律;2. 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准备:1. 音频设备2. 乐谱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红旗颂》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气势和氛围。
2. 引导学生讨论乐曲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二、作品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作曲家吕其明及作品《红旗颂》的创作背景。
2.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乐曲,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
3.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乐曲的乐谱,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乐曲的构成。
三、对比欣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在灿烂阳光下》与《兴国山歌》的片段,让学生对比欣赏。
2. 引导学生讨论两首歌曲的音调联系及各自特点。
四、模唱练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模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2. 针对学生的演唱,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乐曲《红旗颂》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爱国歌曲,拓展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气势和爱国情怀?学生对乐曲《红旗颂》的欣赏和分析是否到位?课后拓展是否具有启发性?针对以上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红旗颂》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红旗颂》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2. 掌握《红旗颂》的曲式结构和主要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红旗颂》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2. 《红旗颂》的曲式结构和主要旋律。
三、教学难点1. 《红旗颂》的曲式结构和主要旋律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音频设备。
2. 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红旗颂》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 讲解:《红旗颂》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3. 分析:《红旗颂》的曲式结构和主要旋律。
4. 学唱:让学生跟唱《红旗颂》的主要旋律。
5.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红旗颂》的曲式结构。
6. 展示:每组学生展示练习成果。
第二章:《红旗颂》旋律分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红旗颂》的主要旋律。
2. 分析《红旗颂》旋律的特点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红旗颂》的主要旋律。
2. 《红旗颂》旋律的特点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1. 《红旗颂》旋律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音频设备。
2. 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红旗颂》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 讲解:《红旗颂》的主要旋律。
3. 分析:《红旗颂》旋律的特点和表现力。
4. 学唱:让学生跟唱《红旗颂》的主要旋律。
5.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红旗颂》的旋律。
6. 展示:每组学生展示练习成果。
第三章:《红旗颂》节奏练习一、教学目标1. 掌握《红旗颂》的节奏。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红旗颂》的节奏。
2. 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红旗颂》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音频设备。
2. 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红旗颂》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 讲解:《红旗颂》的节奏。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红旗颂》的节奏。
4. 游戏:开展节奏游戏,巩固学生的节奏感。
红旗颂初中教案

红旗颂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2. 教授学生《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红旗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 《红旗颂》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2. 《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
3. 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 《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
2. 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
四、教学难点
1. 歌曲中的高难度旋律。
2. 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红旗颂》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授:教授《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难度旋律。
3. 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歌曲,讲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演唱《红旗颂》,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红旗颂》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3.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演唱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演唱《红旗颂》,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学
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小学六年级音乐《红旗颂》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教学目的:1、让学生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2、感受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3、通过欣赏《红旗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听辨出主题音调的不同速度和调性转换。
教学难点:使学生联想不同速度的主题音调的情景。
教材分析:管弦乐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的开幕曲首次演出。
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作品采用《红旗颂》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引子,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嘹亮的小号声伴以长笛、短笛、双簧管吹奏出明丽的颤音,小提琴则以滚动的平行七和弦音型为之衬托,展现出彩霞满天、红旗如海、人群如潮的壮丽图景。
国歌音调经圆号反复显得格外庄严,接着大号及低音弦乐器奏出国歌首句的音调,引出了以弦乐器在C大调上演奏的红旗主题,这是深情无限的赞美,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富有歌唱性。
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音型伴随下,给人带来绚丽明澈、生气盎然的感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在眼前呈现,巨人般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耳边回响。
“红旗”主题提高一个大二度又一次响起。
音乐更为激越高扬,人们的热情也随之奔腾激荡。
乐曲的中部(展开部)抒情的颂歌主题仍保持相同的旋律,但通过速度的加快,附点音符的插入,变成了一首豪壮、铿锵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们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一往无前大雄壮步伐。
进行曲主题再次出现后,乐曲进入再现部。
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
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红旗颂》说课教案
罗山初中郝少莉
一、【课例主题】:
本课以“红旗颂”为主题展开,用祖国开国大典升起新中国第一面国旗的“历史回眸”方式导入,学生在心情万分激动地同时“走入”音乐的殿堂,从而体会作者对红旗的无限深情,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爱。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从而受益终生。
二、【课例背景】: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我国中学音乐教育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直以来,以营利为目的大量商业炒作的流行音乐迅速流向校园,充斥着学生的耳畔,左右学生的音乐鉴赏及审美能力。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课本选用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
本节音乐鉴赏课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主动熟悉并演唱新中国成立后优秀的管弦乐作品,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进而激发对伟大祖国、对国旗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
自豪感。
2.通过聆听、参与、体验等活动,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了解"红旗"象征着革命,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掌握音乐作品的主题,了解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
四、【教材分析】:
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的首次演出开幕曲.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祖国60年国庆盛典上,《红旗颂》不仅是“国旗”和“国庆”、“年号和国徽”两个方阵组成的仪仗队的背景音乐,而且反复出现,起到了主旋律的作用,堪称共和国激昂豪迈的不朽乐章。
作品体裁:交响曲
曲式结构:A + B + A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课件,钢琴。
五、【教学步骤】:
欣赏课《红旗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