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3.导入课题: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12:18 (2)(3)1.8:0.09(1)让学生试做第(1)题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2)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填完整2.做练习十三第5-8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能够解决简单的比大小问题;
3.能够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比的基本概念;
2.比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2.多种问题的整合与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利用生活中的比喻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运用实物图片等教具引入比的基本性质。
二、讲解
1.通过黑板板书、课件等方式,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互动讨论。
三、练习
1.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鼓励学生将解题过程与方法分享给同学,促进合作交流。
四、拓展
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拓展比的应用场景;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性思考。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基本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体会。
五、作业布置
1.布置适量的巩固练习,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2.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教学反思
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与不足;
2.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范本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二、新授1、口答:(1) 6︰9=()÷ 9=18 ÷()=18︰27(2) 6︰9===()︰32、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寻找规律。
3、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4、明确比的基本性质的作用。
5、教学例1(1)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180:120(2)学生审题,说题目的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把:0.75∶2化成最简整数比。
(4) 归纳化简比的方法。
三、练习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四、全课小结,教学反思《<<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五、布置作业。
P51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的第6题。
板书设计一、基本性质二、作用三、化简方法教学反思上完《比的基本性质》,我反复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推、验证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介于复习比较充分,新课开展也很顺利,在我或其它同学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思维都能迅速打开,得出多种验证比的基本性质的方法,但在这个环节中,可能是有听课的老师在,学生有些拘谨,担心回答错误不敢积极主动举手,有的站起来回答紧张的老是重复。
比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比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比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题:比的应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由分卡片时所产生的问题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教师提出关于稀释液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稀释液”的意思。
2、利用课件出示例2。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
(3)课件出示稀释液的配制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4)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5)小组讨论解题方法,然后进行汇报,并集体订正。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7)提示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3、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三、巩固练习1、解决课前分卡片时所产生的问题。
2、课件出示练习题1,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练习题与例题的异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练习题2,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比较本题与例题及练习1的异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解决,并引导学生自行检验。
四、拓展延伸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你知道吗”,教师介绍“黄金比”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通用5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1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二、新授1、口答:(1) 6︰9=()÷ 9=18 ÷()=18︰27(2) 6︰9===()︰32、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寻找规律。
3、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4、明确比的基本性质的作用。
5、教学例1(1)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学生审题,说题目的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把0.75∶2化成最简整数比。
(4)归纳化简比的方法。
三、练习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四、全课小结,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五、布置作业。
P51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的第6题。
板书设计一、基本性质二、作用三、化简方法教学反思上完《比的基本性质》,我反复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推、验证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介于复习比较充分,新课开展也很顺利,在我或其它同学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思维都能迅速打开,得出多种验证比的基本性质的方法,但在这个环节中,可能是有听课的老师在,学生有些拘谨,担心回答错误不敢积极主动举手,有的站起来回答紧张的老是重复。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第【1】篇〗一、复习题的设计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为概念的学习作好铺垫。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要利用他己有的知识、技能、经验。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好复习题,能使学生己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充实,又能激励学生应用迁移类推规律主动探索新知。
本课中,我抓住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设计了铺垫练习,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好准备。
我先是用填空题的训练,给学生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要求学生把填空题两小题改成比的形式。
这样设计复习题,有助于学生通过寻求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建构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迁移规律。
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建构概念的表象。
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小学数学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离不开感知,感知对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学生要建构概念必须依赖于具体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具体的图形或数字间寻找内在的规律。
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操作或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概念的表象。
本课中,抓住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把一组除法等式和一组分数等式改成二组比的等式,引导学生观察①5:4=15:12=30:24②2:3=4:6=8:12这两组等式,通过寻求等式的内在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概念的表象。
三、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思考,主动建构概念。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客体的意义。
所谓“思维构造”是指主体在多方位地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意义。
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感性材料,己初步形成概念的表象,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将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联系,又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通过纳入、重组和改造,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新的概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建立。
2.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让学生初步感知比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指导解题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本节课通过问题情境的导入,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呈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在操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启发学生找发现比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一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比的意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已经掌握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学习。
而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
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已经掌握了其形成的推理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学习技能。
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主要以商不变性质为主要切入口)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找准整数比前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完毕后,小结性投影。
)3、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1)===0.4===0.754、商不变性质是什么?举例:(2) 24÷15=(24÷3)÷(15÷3)=8÷5=1.68÷20=(8×4)÷(20×4)=32÷80=0.41、能比较顺畅的表述出已学习的内容。
2、掌握几种不同知识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3、潜意识中形成比较有效的思维过程。
1、对学生前期掌握的知识进行回顾,并为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打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启发学生找发现比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一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比的意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已经掌握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学习。
而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
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已经掌握了其形成的推理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学习技能。
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主要以商不变性质为主要切入口)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找准整数比前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2012-11-2608:31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技能,能够对所学的新知进行有序、分层次的突破。
用对旧知的理解方法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技能和升华。
本节课的闪光点对在于板书设计中的“符号”变式,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从“商不变性质”转向新知的学习目标上来。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数学底子较薄,灵活性不足。
主要反映在把小数化简(0.15:0.3)同时乘多少、或把两个小数化成以10、100、1000……为分母的分数来化简;分数比化简找不准最小公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