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统编版道法七年级下册课件:第三课 第二框 青春有格

统编版道法七年级下册课件:第三课 第二框 青春有格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 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 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 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 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 变得更加美好。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 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止于至善的人还应该具哪些品质?
2.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反思,
学会自省。下列名言能体现自省的有( )
A.吾A日三涯若比邻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诚实、自信、善良、宽容、勇敢、 坚毅、关爱他人、爱国
青春不可辜负
去经历,去体验,行 走在“止于至善”的 路上,在学习中成长, 在成长中收获。这是 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A 1.谚语:人无耻,无自立。这是说( )
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 B.人只有无耻,才能自立自强 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 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 所不为。”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 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的要求
①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 能力。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 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 的理由。 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②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 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 的事情坚决不做:我们的行 为在证明并塑造着我们自己。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 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 知耻而后勇。
③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 断增强自控能力。
二、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 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课件 新人教版

课后总结 行已有耻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青春有格
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榜样的作用和意义
“止于至善”对于青少年的作用和意义
献之的”角 星爱,膜2”心让一0、0,。这位5捐并年”两网献在,许个友器““多字说官中微网成:、华尘友为“捐慈”希岛我献善以望 城们遗奖绝,公的体”对今益社、中的后事会捐题优不业需献名势愿的要遗。当留一这产选名个样的2的符有0协0捐号公5议年献。益。度者心“都的全可人国借,十用需大“要公微这益尘样
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 认识到参加志愿者活动的 意义,没有做到以先进人 物为榜样,向榜样学习。
创新精神,有追求,有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要 善于寻找榜样、向榜样学习,要有自我省察的品质。
五、“止于至善”对于青少年的作用和意义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 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2、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 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 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3、“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
终礼,知耻而后勇。要求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 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 ,不断增强自控力。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加强自我监控。
行已有耻: 一个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第一课 青春的证明
第2课时 青春有格
1、“田字格”是一个模板,也体现着规范汉字书写的 规则。每个人的行为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 程序进行。
“1帝、(格“这”我里:劝是天指公朝重庭抖)擞能,重不新拘振一作格精降神人,才不”要:拘我守奉一劝定天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课件 新人教版

2
3
1、如果你发现有同学遭受校园欺凌,你 会怎么选择? 2、分析做出选择的利与弊及影响?
走掉
围观 参与 制止
止于至善
走掉
围观
参与
制止
自我保护
关注外部 世界
可耻的, 违反纪律 、甚至是 法律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三、“止于至善”的含义
1
美德得以彰显,革除旧习,完美境界 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格调。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同时用品格引导青春,向
往“至善”,追求青春的格调,在飞扬的青春里见证最好的自己。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你怎样看待, 视频中用暴力欺凌他人 的行为?
青春有格
“格” 是标准、规矩、规格和品格、格调等。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 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
限不能逾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 ( A ) ①道德规范 ②法律法规 ③纪律 ④“帮派”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语 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B ) 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规范、引导的作用
即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 那么用什么来规范和引导青春呢?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拔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说话要有内容,行为要体现出自己的品格(格调)。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课件新人教版3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课件新人教版3

• (1)上述材料给你什么 启示?
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养成 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 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
为,止于至善。
• (2)通过反思,你认为自己还有
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①、喜欢听别人是夸赞。不喜欢听别人 的批评。没有很好修养自己的品行
②、在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自己做点 好事或坏事,也没人知道。就去做或不
能丧失人格
③晏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④晏子维护了
去做,以后要做到慎独。
第四轮:知识巩固
练一练
1、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
就是快乐自己。”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点的有
( A) ①心中有他人
②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③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④说话做事,只顾
自己,不顾别人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练一练
2、“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 带来黑暗。”美国思想家杰弗逊的这句话 表明( C)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 C.助人不仅是付出,也会有收获 D.善良要见诸行动
第三轮:思维拓展
材料一:岑桑有句名言:“青春让 每个人都开花一次,但不担保每个 人都结一次果。能不能结果往往取
决于当你还是一朵花的时候。”
材料二: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原指每日 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
觉地检查自己。
• (1)上述材料给你什么 启示?
• (2)通过反思,你认为 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地方?
6、下列行为属于“慎独”的是( A ) ①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地学习
②一个小女孩在个人独处的场合将果皮扔
进垃圾箱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学ppt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学ppt课件新人教版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
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
“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 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 行。”
问问题题
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探究与分享
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廉洁的官叫叶存仁,为官 三十余载仍两袖清风。离职前夜,下属送来一大 堆礼品。叶存仁十分感慨,赋诗一首,最后两句 话是:“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后将礼品全部退回。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A “止于至善”( )
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 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是一种“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 言弃的精神状态 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 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是说 每个人都能止于至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
许衡做到了什么?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 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 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 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 “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 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 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 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这一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1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 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 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 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课件新人教版 (1)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课件新人教版 (1)

知耻

5.“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 。
,拒绝 底线
,不断增强 道德底线
法律
意志
不良诱惑
自控力
6.“
止于至善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
,有我们的“至
善”追求格。调
7.“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
,是实一践种过向程往美好、永不
言弃的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精滴神小状事态做起。
8.好的
,
总有一些 肆意放纵
不能违反,一些
基本规则 不能逾越。
2.孔子基说本:“ 界限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
做。我们要知
行,己懂有耻 ;有所为,有所

的就不去
3.“行可己耻有耻”需要我们有
之心,不断提高廉辨耻别“
”的荣能辱力。
4.“行己不有为耻”要求我们树立
意识,触碰
的事情不做,违反
的事情坚决不做。
3.榜样的作用是什么?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 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 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1.青春有格主要包括( ) C
①自强 ②自信 ③行己有耻 ④止于至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2.“行己有耻”意思是说( ) B
A.即使是可耻的事情,只要自己想做就去做
B.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要去做
C.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D.只有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过去的“哥们儿”邀他去KTV,并送他一粒摇头丸。小明的正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课件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课件
小而不为活”动。三“:止身于边至(sh善ēnb”iān是)的一榜种样“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
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只要去做,每个
人都小可强以参做加到了;微公益志愿者团队,每周都抽空儿 去敬老小院红做的志观点愿是者正,确为的几,位“老见贤人思读齐书焉读,报见,不陪贤而老内人自省也。”在 聊生天活,中坚我持们(应jiā该nch积í)两极年寻找不“间贤断”。,一将敬他老们院作为给榜学样校,发向他们学习。 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小强学习。对此, 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12/9/2021
粮食浪费让人痛
第四页,共十九页。
闯红灯被撞
欺同学(tóng xué)

处分
乱刻划(kè huá), 惹批评
12/9/2021
第五页,共十九页。
活动一:生活(shēnghuó)中的例 子
这是一种(yī zhǒnɡ)怎么的行为? 他们身上缺失了___的品质。
12/9/2021
第六页,共十九页。
①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 力;(P28)
②要求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P28)
③更12/需9/2021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jùjué)不良诱惑,不断 增强自控力。(P29)第十页,共十九页。
谈谈 你的观点 (tán tán)
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shuō huǎng)、欺骗也是可 以的。
天都会出现游戏币、铁圈、钥匙(yào shi)、一角硬币、一元
假钞、残币甚至冥币等“无效”钱币。现在能做的,只能
是依靠驾驶员更细心一些。 (2)应做到:
(1)①你树如立何“看羞待恶材之料心中”的,这做种到现“象行?己有耻”;② (2)要从正青确少年看的待角社度会看中,的减不少文这明种现现象象,的做发生到,“你闻有过何建议?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课件新人教版

探究与分享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 坚持两 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 对此,几位同学 有如下议论。 向童小勇学习
请问: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止于至善
3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 打招呼。
加强自我监控。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 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止于至善
1 “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 中的这句话是 说,《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 彰显, 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 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 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 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运用你的经验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 你会联想到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 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 这些语句中的“格”?




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用规则、规范守护青春
行己有耻
1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4 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 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止于至善”。
行己有耻
2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 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