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_叶蜚声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_叶蜚声中文考研网编辑部整理《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导言4.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5.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
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6. 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 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8.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
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9.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10. 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 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 音高: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24. 音重: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
25. 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26. 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28. 辅音: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29. 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中,有些如唇、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有些如口腭等不能活动的叫被动发音器官。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导言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又称具体语言学,是指以一种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具体语言的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3.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即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4.共时语言学:从语言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对一种语言在特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的状态进行静态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5.历时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
6.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文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研究字义的训诂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形成了以字为中心、音形义的语言研究。
8.理论语言学:以侧重探索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为目的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9. 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它的出现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结构语言学:又称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三大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
12.描写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对话语言的结构共时描写,偏重结构形式的静态研究,不重视意义,重视语言个性,不重视语言的共性,因此又被称为描写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旨在探讨语言的结构、发展、使用和认知等方面的规律和现象。
声音:声音是由空气振动引起的,可通过耳朵感知得到的物理现象。
在语言学中,声音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用于构成语音。
语音:语音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中的音素、音位等声音单位的特征和规律。
音素: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在一个语言中差异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声音单位。
语言声调:语言声调是描述不同语言或方言中声调变化和使用的规律和现象。
音韵学:音韵学是语言学中一个研究语音的分支,研究不同语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辅音:辅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需要舌头、唇等口腔器官接触或与之产生摩擦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指发音时空气通过喉咙、口腔等器官自由通过而不产生摩擦的音素。
音系:音系是指一个语言中所有音素的组合和制约关系。
语法: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科学,包括句法、词法等方面。
句法:句法是语法的一个分支,研究句子在语言中的组织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词法:词法是研究词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的学科,包括词的构成、词类等方面。
形态学:形态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词的形态构成、词的形态变化等现象。
句子:句子是语言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
意义:意义是语言符号所包含的符号和概念的含义。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学和句义学等方面。
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行为的学科,关注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等方面。
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话结构、对话参与者行为等方面。
语言地理学:语言地理学是研究语言在地理分布和变化中的规律和影响的学科。
语言变异学:语言变异学是研究语言变异和变体使用的学科。
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研究人类如何学习和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语言分析:语言分析是对语言进行形态、句法、语用等方面的分析。
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指通过教育和教学方法来教授和学习语言的过程。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
其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3、语言的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4、语言的聚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
5、语流音变:是指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6、音位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没有辨义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代表。
7、音质音位:是指从音质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8、非音质音位:是指从音高、音强、音长等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9、音位的区别特征:是指能够区别不同音位的发音特征。
10、句法同义:是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
11、句法多义:是指在一个句法结构中,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12、语法范畴:是指语法意义的归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这种语法意义主要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
13、语法形式:是指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
14、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15、隐喻:建立的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也就是派生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
16、换喻: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事物的词去指称乙事物。
语言学纲要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4.共时语言学:从一个特定时期的语言状态着眼,研究语言结构每个子系统的状态或各个子系统间的关联,如现代汉语研究,现代英语研究。
5.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如汉语史研究,英语史研究。
6.普通语言学:综合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寻求语言的共性原理为目标,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我们这门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的性质。
7. 符号:“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8.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用人类发出的声音作为自己的形式,是音和义的结合体。
9.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10.聚合关系:在语言符号的线性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11.语音四要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音频——发音体(长短、厚薄、松紧、宽窄)2.)音强:声音的强弱——振幅——呼出气流的强弱3.)音长:声音的长短——振动持续的时间4.)音质:声音的本质特色,又叫音色。
12.音素: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的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3.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1.符号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2.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
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3.语言符号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
与一般符号相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4.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
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5.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Ø 导言1. 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Ø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 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5.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1.语音四要素语音的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从声学的角度粗略地说,音高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频率的快慢(也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周期的多少),音强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感知,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声波持续的时间,音质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声波中陪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
2.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它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是仅依据音质区别而得出。
如:看(kan)可以划分出“k、a、n”三个音素。
音素又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
3.音位音位是某一个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功能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它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某一种具体语言的,是仅依据有无区别该语言中的词的语音形式之功能(进而也区分了字词的意义)而得出的,它可以是音质上有区别,也可以是音高、音强、音长有区别。
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也可以粗略的说成“区分意义”。
如:普通话中“关上啊![kuan ɑ A],表示韵腹的三个主要元音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前a、后ɑ、央A),三者随便替换,也不起语音形式的作用,所以这三个音素可以归为一个音位/a/。
4.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到一个音位。
如果他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如:英语中的/p/就包含[p][p]两个变体。
从来不在相同的语音位置出现的若干音素处于互补关系,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如普通话中的[a][][ɑ]。
[a]出现在开尾韵韵腹的位置上。
“大[ta]、加[tia] ”; []出现在i和n的前面(限于开合撮三呼)“爱[]岸[n]”;[ɑ]出现在u和的前面“老[lɑ]、亮[li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
其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3、语言的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4、语言的聚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
5、语流音变:是指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6、音位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没有辨义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代表。
7、音质音位:是指从音质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8、非音质音位:是指从音高、音强、音长等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9、音位的区别特征:是指能够区别不同音位的发音特征。
10、句法同义:是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
11、句法多义:是指在一个句法结构中,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12、语法范畴:是指语法意义的归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这种语法意义主要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
13、语法形式:是指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
14、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15、隐喻:建立的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也就是派生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
16、换喻: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事物的词去指称乙事物。
本义和派生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
17、意音文字:是指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
18、音节文字:是指以音节为单位的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一种。
19、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不是消灭现存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通过语言中新的要素逐渐积累和旧的要素逐渐死亡来实现的,因此语言不会发生突变、巨变。
20、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一种语言各个要素的发展或整个语言全局发展具有不一致性,不是齐头并进的,而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
21、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22、谱系分类:是指依照语言的亲属关系给语言进行的分类。
23、借词: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也称外来词。
不仅引入了新的外来概念,而且还引入了外语的音义结合关系。
24、意译词:是指根据原词意义用汉语语素构成的词,它的构成材料和构成方式都是本民族的,实际上是新词,只不过造词的原因是源于外来的事物概念而已。
意译词只吸收了外民族词语的意义,并没有吸收形式。
25、仿译词:是指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与所源出的外语词逐个对译而产生的词。
26、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或者说是学习者没有学好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影响下出现的语言变种。
27、语音对应关系:是指不同语言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
28、历史比较法:是指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关系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
简答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参考答案一:(1)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2)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可以分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属于上层建筑,或者属于经济基础,而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所以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说语言的社会特征有别于其他社会现象。
特殊之处有三:(1)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播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这个特征是独一无二的,其他社会现象没有。
(2)语言是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
语言同思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以声音、文字等物质形式表示客观事物,表现思维内容。
借助于语言而进行概念思维,构成了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
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的词汇必将日益丰富。
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参考答案:(1)语言的社会功能中,交际功能是最根本的功能。
(2)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3)旗语、电报代码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更加后起的辅助性交际工具,离开语言与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
这些交际工具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而语言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包括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4)交际时可以借助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伴随动作。
但伴随动作一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而且伴随语言交际一起发生。
因此,只有语言才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的装置,这种分层的核心是什么?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参考答案:(1)语言的音位层和符号层我们合称为语言的二层性。
其核心是以少驭多。
(2)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由语素、词和句子三级组成。
(3)语言装置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的特点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单位后,数量成倍扩大,如几千语素构成几万个词,几万个词由构成无穷的句子。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参考答案:(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
其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具体体现在:①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②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③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④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就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体现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可以使离散的语言符号得以构成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使单个的语言符号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5、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参考答案:在语言的链条上,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语言的组合关系。
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例如:学习-英语研究-法语上面两个符号链条中,每个链条中的两个词语是组合关系,每个链条中的词语可以用下面一个词语替换,这两个词语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比如“学习”和“研究”可以互换,“英语”和“法语”可以互换,“学习-研究”、“英语-法语”两组词就是聚合关系。
6、什么是元音?什么是辅音?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参考答案:(1)元音是指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2)辅音是指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某个部位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①气流是否受阻。
发元音时,口腔大开,呼出气流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要闭合形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声音来。
②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
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
③气流强弱。
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碍,是均匀呼出的,因此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因为气流是在口腔受到阻碍后克服阻碍冲出来,因而明显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呼出。
7、什么是音素?什么是音位?音素和音位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参考答案:(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音位是具体语言(包括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它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3)区别:A、划分角度不同:音素→音色(自然属性);没有辨义作用;音位→社会属性;具有辨义作用。
B、属性不同: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和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
C、音位是抽象的,音素是具体的。
联系: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又必须通过具体的音素形式体现出来;而音素是音位所使用的语音资料实体,是音位的具体体现。
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从不同角度看,可能是音位,也可能是音素。
8、什么是音位变体?举例说明其类别。
参考答案:(1)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中具有互补关系的各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2)音位变体包括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
①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
例如音位中的变体A,往往自成一个音节或单独跟韵母组合,出现在的u后面或舌根鼻韵母前面。
②自由变体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
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例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不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把普通话的卷舌音发成平舌音,平舌音亦可发成卷舌音,这种变化不需要任何音素条件,当然也不区别意义。
9、什么是语音流变?举例说明语音流变的各种类型。
参考答案:(1)语流音变是指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2)常见的语音流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类型。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例如,汉语中“版面”[pan mian]一般读成[pam mian]。
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上声变调)例如,汉语普通话的两个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214)要变成阳平(35);两个去声相连时,前一个声(51)要变成半去声(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