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考察报告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

正是美国相对完善的公共卫生应对体系,使 其能在突然来临的SARS面前,有能力迅速采取 以上措施,沉着应战。
(三)自上而下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应急管 理机构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不同级别的、专职专人的、具有综 合 性、协同性管理职能的机构,理顺了领导、协同和管 理主体间的关系。同时通过立法和颁布法规,明确各部门 的职能;还牵头2 7 个政府部门和美国红十字会的首脑共同 签署《联邦响应计划》,确保一旦发生灾害后各部门能够 积极联动保障了应急机构的综合协调能力、权威性和执行 度。
三、美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
(一)美国大协调模式:总统领导、安全部 门处理、地方配合
美国处理突发事件有一套成熟的政府应急管 理体系。其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总统领导、联邦紧 急事态管理局指挥下的体系完整、各部门协调充 分、信息传递迅速的事前预警、事中反应快速、 事后救助及时的国家应急系统。这套纵向指导协 调、横向相互沟通交流,调度指挥灵活,信息资 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组织机构完备且覆盖全 国范围的应急管理系统。
(四)美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1950年是美国危机管理 立法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统一 的联邦减灾法案,融合了过 去的单项法,使危机管理工 作得到初步统一。 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 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罗伯特· 斯塔福减灾和紧急援助法案 ,它是美国迄今最全面的减 灾法律,对联邦政府在减灾 、预防、灾后重建等方面的 危机管理工作制订了指导细 则。
2、信息保障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通过实施“e-FEMA”战略,建立了 应急信息系统层次结构模型,不仅使各类应急信息系统的信 息资源能得到及时更新,还能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 共享,为应急决策过程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在美国得到广 泛应用的信息系统包括3个系统。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灾害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美国被认为是一支应急管理能力卓越的国家。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从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灾害应急管理组织、应急准备和应对、公众参与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一、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包括联邦、州和地方三级。
联邦应急管理机构是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其在联邦级别上负责协调、指导和提供支持。
州和地方政府履行主要责任,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灾害应急管理计划。
启示:我国需要建立和完善类似的联邦、省、市、县多级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责边界,提升应急管理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应对能力。
二、灾害应急管理组织美国的应急管理组织包括联邦应急管理署、州和地方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在灾害发生时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支持作用,通过与其他部门、机构和社区合作,共同应对灾害。
启示:我国应加强各级灾害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和能力建设,形成有效的组织体系,强化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高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的能力。
三、应急准备和应对美国注重应急准备,在灾害发生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他们通过制定全面的应急计划、建立灾害警报和预警系统、组织演练和培训等方式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同时,美国还注重应急响应和恢复阶段的工作,及时展开救援行动和恢复重建工作。
启示:我国应加强对各类灾害的前期预警和监测,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技术准备,提升人员培训和演练水平。
在应急响应和恢复阶段,要强化指挥和协调机制,确保救援行动的迅速和有序。
四、公众参与美国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在灾害应急管理中,公众被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积极参与灾害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
他们通过研究、培训和意识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恐怖袭击等频繁发生,给各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一)美国应急管理体系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国家之一,其应急管理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采用“全危险”管理理念,强调对所有可能的灾害和危险进行综合管理。
在组织架构上,美国设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负责协调和整合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应急资源和行动。
同时,各州和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形成了自上而下、分工明确的应急管理体系。
此外,美国还注重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斯塔福德法案》等,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日本应急管理体系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其应急管理体系非常发达。
日本的应急管理体系强调“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的理念,注重灾害的预防和准备工作。
在组织架构上,日本设立了中央防灾会议,负责制定国家的防灾政策和计划。
同时,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防灾机构,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协同的应急管理体系。
此外,日本还非常重视公众的防灾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德国应急管理体系德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注重“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
在联邦层面,设立了联邦内政部下属的联邦民众保护与灾害救助局,负责协调全国的应急管理工作。
在州和地方层面,各州和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
德国还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包括消防队、警察局、医疗救援队伍等,各队伍之间分工明确、协同配合,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启示(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经验表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一、灾害应急管理的背景与意义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伤害。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扩张,灾害频率和规模呈现上升趋势,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
灾害应急管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工作,旨在通过科学应对、合理处置、迅速反应等策略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成熟,经验丰富,对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事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及运作方式1. 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由多个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组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但相互配合的体系。
其中,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是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机构,负责灾害监测预警、救援响应、灾后恢复等工作。
此外,各州和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关机构和部门,以应对本地区的灾害。
2. 灾害应急管理的运作方式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采取了多元化的运作方式,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四个阶段。
预防阶段主要通过科学研究和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准备阶段则包括资源储备、培训演练、信息发布等工作,以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应对。
应对阶段则是核心阶段,包括紧急救援、灾后评估、信息共享等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和机构的密切配合和协作。
灾后恢复阶段则着重于重建重整,包括修复基础设施、恢复生活秩序等工作。
三、美国灾害应急管理的启示1. 灾害应急管理要加强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合作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侧重于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倡导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社区和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这种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合作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应对能力,减少决策的滞后和信息的不畅。
我国在灾害应急管理中也应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起高效的协同机制。
2. 灾害应急管理要注重公众参与和防灾教育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强调了公众参与和防灾教育。
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简介

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2003年11月28日至12月8日,山东省民防考察团赴美国,先后到旧金山、华盛顿、纽约、洛杉矾等地,对美国民防建设情况进行考察。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负责人贝克先生对山东省民防考察团表示热烈欢迎,委托国际关系办公室主任福兰克女士介绍了美国应急救援机构体系和救援方案,回答了有关提问,并陪同考察团参观了应急指挥中心,详细介绍了应急指挥程序、指挥手段、协同关系等情况。
之后,考察团对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进行了全面考察。
先后考察了郡应急救护中心、培训中心、应急救援队伍及各种装备。
此外;还考察了部分城市地铁、地下商场等地下开发利用项目。
通过考察了解到,目前美国民防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我国的人防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现将新的情况和信息介绍如下,以供借鉴。
美国应急救援体制“9.11”事件后,出于反恐斗争的需要,美国进十步完善了应急救援体制,加强了防范和协调能力,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其主要特征是:组织体训组织体系严密,机构完备。
“9.11”事件之后,美国对反恐紧急事件的处理极为重视,把人为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救援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紧急救援组织机构。
2003年3月,美国新成立了联邦国上安全部,其目标是确保边境和运输安全、保护国家主要基础设施。
综合、分析情报,准备、培训、武装第一线的应急救援人员,管理紧急情况。
国土安全部下辖邦调查局、紧事务管理署、环境保护暑、移民局、海岸警卫队等22个部门。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统一管理全国的防灾救灾工作,其署长兼任国土安全部副部长,并直接对总统负责。
紧急事务管理署共有专业人员2600多人,后备人员4000人。
同时,在全国设立了IO个分局,每个分局负责3一7个州的紧急事务救援工作。
各州、市、郡都设立了紧急事务救援办公室,并在各地配备了许多合作救援机构和地震、医疗、消防、交通等各种相应的紧急救援分队。
如有紧急事件发生,逐级上报,直至总统,重大事件由总统发布命令实施指挥。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2005年12月,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院长刘铁民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党委书记田淮俊等10人组成的考察团,赴美国考察重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
访美期间,考察团访问了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第9区等应急管理部门和技术支持机构,对美国重大事故灾害应急管理的有关法律、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预案编制和技术支持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一、美国的应急管理机构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成立于1979年4月,主要任务是领导全国做好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提供应急管理指导与支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降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免遭破坏。
2003年3月,该局随同其他22个联邦机构一起并入2002年成立的国土安全部,成为国土安全部4个主要分支机构之一,但仍是一个可直接向总统报告、专门负责重特大灾害应急的联邦政府机构,由美国总统任命局长。
该局现有正式员工2 500人,后备人员5 000人。
由于美国幅员辽阔,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除设在华盛顿特区的总部外,还将全国划分为10个应急区,每个区都设立了办事处。
办事处工作人员直接与责任区内各州合作,协助制定防灾和减灾计划,并在重特大灾害发生时向各州提供支持。
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绝大部分联邦救援经费来自该局负责管理的“总统灾害救助基金”。
联邦应急管理局第9区办事处位于加州北部的奥克兰市,主要为亚利桑那州、加州、夏威夷州、内达华州、萨摩亚群岛、关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以及帕劳群岛服务。
联邦应急管理局第9区共有100多名工作人员,分为4个部门:太平洋区域办公室、行政管理和资源规划处、洪水保险和减灾处、响应和恢复处。
联邦应急管理局第9区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和各服务的州合作,协助各州按照联邦应急管理局的相关技术,制定事故现场指挥体系和应急预案、贮备应急资源、制定洪水保险政策、进行应急培训等。
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联邦应急管理局第9区在联邦应急管理局与州之间起着联系的作用,同时将派官员到现场视察。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2005年12月,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院长刘铁民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党委书记田淮俊等10人组成的考察团,赴美国考察重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
访美期间,考察团访问了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第9区等应急管理部门和技术支持机构,对美国重大事故灾害应急管理的有关法律、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预案编制和技术支持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一、美国的应急管理机构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成立于1979年4月,主要任务是领导全国做好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提供应急管理指导与支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降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免遭破坏。
2003年3月,该局随同其他22个联邦机构一起并入2002年成立的国土安全部,成为国土安全部4个主要分支机构之一,但仍是一个可直接向总统报告、专门负责重特大灾害应急的联邦政府机构,由美国总统任命局长。
该局现有正式员工2 500人,后备人员5 000人。
由于美国幅员辽阔,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除设在华盛顿特区的总部外,还将全国划分为10个应急区,每个区都设立了办事处。
办事处工作人员直接与责任区内各州合作,协助制定防灾和减灾计划,并在重特大灾害发生时向各州提供支持。
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绝大部分联邦救援经费来自该局负责管理的“总统灾害救助基金”。
联邦应急管理局第9区办事处位于加州北部的奥克兰市,主要为亚利桑那州、加州、夏威夷州、内达华州、萨摩亚群岛、关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以及帕劳群岛服务。
联邦应急管理局第9区共有100多名工作人员,分为4个部门:太平洋区域办公室、行政管理和资源规划处、洪水保险和减灾处、响应和恢复处。
联邦应急管理局第9区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和各服务的州合作,协助各州按照联邦应急管理局的相关技术,制定事故现场指挥体系和应急预案、贮备应急资源、制定洪水保险政策、进行应急培训等。
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联邦应急管理局第9区在联邦应急管理局与州之间起着联系的作用,同时将派官员到现场视察。
赴美国迈阿密考察应急管理总结

与 美 国 国 家 飓 风 中 心 的 关 系 非 常 密 切, 实时接人飓 风 中心 的业务 系统 , 与 飓 风 中心 在 风 险分 析 、 产 品 研 发 等 方
面 具 有 密 切 的合 作 。
模 式 的诊 断 技 术 。
2 . 4 “ 信息 共享、 系统 先 进 ” 的应 急 响
1 概 况
2 迈 阿 密 应 急 管 理 情 况 2 . 1 “ 自下 而 上 、 分级应 对” 的 应 急 管
理 体 制机 制
为 进 一 步 推 进 上 海 多 灾 种 早 期 预 警示 范项 目的实施 , 了 解 和 学 习 美 国
灾 害 风 险管 理 及 应 急 管 理 相 关 工 作 的
象、 医疗 、 消防 、 学校 、 人力 资源部 、 动 物
或 电子 演 示 报 告 。考 察 团 成 员 认 真 听
资源 部 、 救援、 交通、 电力 、 水务、 宣 传
取 了相 关 的 技 术 介 绍 和 演 示 , 仔 细 阅 读相关 技 术 资 料 , 从业务、 科研、 管 理
等 多角度 提 问 , 与 相 关 专 家 进 行 了 深
时请求 州 政 府支 援 , 州 政 府 调 动 州 内 资源提 供 援 助 ; 当 州 政 府 的 能 力 也 不
够时 , 州 长 可 请 求 总 统 宣 布 重 大 灾 害
8日赴 美 国 迈 阿 密 参 观 考 察 。考 察 团 先后赴 迈 阿 密应 急 管 理 办公 室 、 火 险 指 挥 调 度 中心 、 美 国 国家 飓 风 中心 、 佛
大 城 市 的气 象 灾 害 具 有 很 强 的 多 米 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考察报告2007年11月12日至23日,清华大学组团对美国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进行了实地考察,先后访问了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伊利诺伊州应急指挥中心(IEMA)、芝加哥应急管理与通讯办公室(COEMC)、芝加哥消防局(CFD)等政府机构和国家应急培训中心(NETC),包括应急管理学院(EMI)和国家消防学院(NFA)、伊利诺伊州消防培训服务学院(IFSI)、国家海洋和大气总署的国家飓风中心(NOAANHC)、国际飓风研究中心(IHRC)等科研、培训机构。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对美国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一、先进的应急平台体系美国的应急平台体系由联邦、州、市级应急平台以及相应的移动应急平台组成,建设和使用机构是各级政府应急机构的应急运行中心(EOC)。
美国应急平台体系的一个重要技术特点是依靠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以实现公共安全应急的一体化、实时化、精确化与快速反应。
(一)联邦政府应急平台联邦层面的应急平台由国土安全运行中心(HSOC,Homeland 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建设和使用。
国土安全运行中心是国家级应急枢纽(源和汇),主要负责国内突发事件协调、处理和形势通告等工作,是一个集执法、情报收集、智能分析、紧急应对和私人机构汇报于一体的常设全天候跨部门组织,其组织体系由跨部门专业力量构成,可以调度广泛的资源。
国土安全运行中心与各级应急运行中心协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主要依靠其值班场所内综合集成的高科技应急平台,行使日常综合预测预警、形势通告、紧急处置等职能,保障统一协调、规范管理及信息畅通,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进行综合分析与决策。
联邦政府应急平台主要解决美国在国土安全战略规划初期面临的突出问题——缺少一个能够集成全国的国土安全信息的机构或系统。
当时,信息散布在联邦各部门、各州和地方机构的数据库中,成百上千的系统只满足特定机构的需求,而无法横向、纵向共享信息,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同时,法律和既有行为方式也阻碍了机构间的信息交换和综合集成。
但通过建设应急平台,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体现在:集成最新的技术;构建横向纵向互连互通的国土安全信息网络(HSIN);实现安全隐患和威胁状况的分析功能;具备强大的地理空间信息支持;集成卫星技术以得到相关地点的图像;发布国土安全咨询报告和通告等。
(二)州政府应急平台美国的州、市级应急平台和相应的移动应急平台体系也非常完备。
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伊利诺伊州应急指挥中心、芝加哥应急管理与通讯办公室和芝加哥消防局的州、市级应急平台和市级移动应急平台。
伊利诺伊州应急指挥中心(IEMA)主要实现在伊利诺伊州范围内共享各部门的资源,汇总各部门决策建议,以达到统一指挥、快速实施应急处置的目的。
中心总投资达1900万美元,可将68个部门集中于此实施应急管理、处置、演练等职能。
指挥中心建筑格局由新闻发布厅、媒体工作室、值班室、核电站监控室、会商中心等部分组成。
其中新闻发布厅约20余座,供州长或发言人作新闻发布使用;媒体工作室约40余座,用于处置突发事件时集中媒体,统一对外发布信息;值班室墙上设5个大显示屏,前后两排工位,每排4个,每个工位有3个活动电脑屏幕,后排中间设1个总负责人工位,侧面的4个工位各有两台电脑,工作人员时刻监测大屏幕数据,如有异常,立即联系相关人员并尽快报告;核电站监控室与伊州6家核电站控制中心的构造完全相同,配备同样的的席位、设备和软件,以实时监测核电站运行情况;会商中心是处置突发事件时各部门代表集中开会、讨论事务、调度、指挥的场所,平时作为讨论和制订一些计划和规划的例会场所,墙上有4×3大屏,有内外两圈座位,外圈一边是州的各部门,一边是联邦的各部门,两端是技术支持部门。
会商中心隔壁的空间可以随意分割成多个会议室,设有大屏幕和各种接口,供协助会商的人员使用。
利用伊州的应急平台,可以实现两个重要的功能:一个是协调功能,包括为现场处置协调所需的各种人力和物资资源(在此可调动1000多名医护人员,45000名消防队员和30000名警察),协调有关部门和其他城市人力物力,协调相关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协调联邦驻州的联系员以寻求联邦帮助等;另一个是预测功能,主要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对事件发展和趋势作出估计,包括事件持续的时间、受影响的范围、公共服务功能受影响的程度以及需要动用多少力量进行应对等。
(三)市政府应急平台芝加哥应急管理与通讯办公室(COEMC)成立于1995年,起初只是一个911派遣中心。
“9.11”事件后,升级为可以处理交通事故、卫生事件、恐怖袭击、地震、飓风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心。
目前COEMC:硬件建设总投入约1500万美元,软件总投人约7600万美元,主要包括接警室(911中心)、新闻发布室、监控管理中心、协调处理中心、联合应急处理中心、决策室等部门。
接警室的主要功能是接受报警和调度派遣,上岗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平均接入时间达1.4秒;新闻发布室主要用于召开新闻发布会,亦可作为培训演练厅和会议场所等;监控管理中心控制芝加哥2000多个摄像头,并可接人警车、机场、楼宇、私人部门和移动平台视频图像,由专业人员对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处理。
除通过监控系统发现和处理问题之外,监控管理中心还监督和处理接替室处理不了的问题,甚至组织各专业部门的会议;协调处理中心是卫生、电力、污水、动物、交通等部门会商决策的场所,各部门人员可在席位上直接调用相应部门的资源;联合应急处理中心是突发事件发生时市内各部门负责人会商决策的场所,仅市长或值班主任有权启动。
各部门全年24小时值班,无论何时都可按值班表通知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上岗处置;决策室是领导进行决策的场所,有电子沙盘和触摸式屏幕方便会商,数据包括遥感影像和GIS地图等,并能进行查询、标绘、量算、生成专题图等,查询的建筑物、应急车等细节均可显示在墙上的2个大屏幕上。
芝加哥的移动应急平台建在芝加哥消防局,主要为三类车辆:应急移动指挥车、危化与核辐射检测车、洗消车。
应急移动指挥车造价在80~100万美元左右,可通过无线通讯与应急指挥中心随时保持联络。
车上设2个大屏,一个显示GIS地图及查询信息,一个显示周围的视频;共设8个坐席,其中6个分别负责通讯联络、综合信息查询等,2个为负责人坐席。
危化品及核辐射检测车造价在50万美元左右,车内配有多种便携式危化品检测仪和一般危化品处理装备,可检测生物、化学、核辐射等,最多可同时救助50人,驾驶舱后的控制室配有各种通讯设备和应急常用书籍以备现场查询使用。
洗消车用于现场实施防化、消毒作业,车内分左右(男女)两个通道,每通道分脱衣、消毒、冲洗、穿衣等区域,每小时可冲洗200人。
二、完善的美国应急平台支撑体系应急平台支撑体系是国家顺利实施应急预案、保障应急平台管理和运行、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条件。
美国应急平台支撑体系主要包括科研基地和基础条件、各类大型软件系统、教育培训体系等,为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提供关键技术和培训手段。
这些科技支撑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并对应急平台的研发、更新维护和有效运用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科技支撑体系应急管理方面的科技政策由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设的科技政策的内阁级委员会负责制订,其中环境与自然资源部负责应急管理相关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对象包括:飓风和热带风暴、洪水、干旱、龙卷风、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疫情爆发、重要设施威胁、石油及危化品泄漏、火灾等。
委员会研究提出了应急管理中六大科技挑战和九个关键环节:六大科技挑战包括灾害信息的实时获取、灾害或事故的发展机理和规律、防灾策略和技术、关键基础设施的缺陷识别和防护、抗灾能力评估及相关标准、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与灾害应对能力;九个关键环节涉及灾害机理研究、危害风险区划、多因素风险评估、信息传递、灾害预防、预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灾后重建。
美国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方面的科技创新机构则涉及庞大的科研机构、大学和实验室。
其研究机构具备很强的研究能力,能够引领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在应急平台的预测预警研究方面起着重大的技术支撑作用。
科研单位研发了一批与应急平台相关的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如NEMIS国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FEMIS联邦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和CAMEO计算机辅助应急执行管理系统等。
还开发了大量大型灾害模拟及分析软件,SLOSH(Sea,Lake,Overland,Surge from Hurricanes)预测飓风引起风暴潮的危险性,由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USACE)和国家气象服务中心(NWS)共同开发,目前由国家飓风中心使用;ALOHA(Areal Locations of Hazardous Atmospheres)用于危化品扩散分析,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应用于应急响应、规划、训练和科技领域,由美国环保署(EPA)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共同开发;HAZUS-MH(HAZards U.S. Multi —Hazard)预测飓风、洪水和地震等造成的后果,由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和国家建筑科学学院(NIBS)共同开发;OREMS(Oak Ridge Evacuation Modeling System)预测大尺度疏散及可行性分析,由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开发。
美国的一些应急管理机构还非常重视吸引多学科交叉的科技力量进行相关研究。
如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飓风中心开发飓风损失模型时,召集了气象学、风与结构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学、统计学、财会学和保险学等方面的专家,模型涉及风灾模型(气象学)、易损模型(工程学)、保险损失模型(保险统计学)等。
为完善和验证该模型,支持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国际飓风研究中心开发飓风损失模型时,召集了气象学、风与结构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学、统计学、财会学和保险学等方面的专家,模型涉及风灾模型(气象学)、易损模型(工程学)、保险损失模型(保险统计学)等。
为完善和验证该模型,支持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国际飓风研究中心建设大型实验装备——风墙以模拟飓风,包括移动风墙(具体参数:双风扇,模拟风速达120mph,相当于16级飓风,约194km/h,可加水模拟暴风雨)和固定风墙(具体参数:六风扇,模拟伊利话伊捎防培训月日务掌院的培训场所风速达130mph,相当于17级飓风,约210km/h,可加水模拟暴风雨,可模拟残骸碎片)。
(二)教育培训体系美国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由三级机构组成:美国应急管理学会、州级应急培训服务机构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