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仔细探讨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精练、准确的特点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体会诗人崇高的情怀及豪情壮志【教学重点】1、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教学难点】⒈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⒉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教学方法】⒈点拨法。

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

⒉语言品读法。

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⒊比较法。

可以与作者的其他词作纵向对比,也可以与本单元所涉及的其他诗歌做横向对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总括:1、中国新诗简介:中国新诗是相对与中国古典诗词而言的,它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2、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重在品味,鉴赏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优美的诗篇都是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借助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把品位的重点,鉴赏的目标都放聚焦于意象、意境、语言和情感四个方面!二、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

立志是成才的动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这篇词作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长沙志”。

沁园春长沙教案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潜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潜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透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比较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三、教学方法①.朗诵法②.合作探究法③.提问法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①.导入新课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

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用心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以《沁园春长沙》词为依托,拓展比较,充分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体味诗歌用词的妙处,[教学重点]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本课重点放在朗读背诵和诗词鉴赏上。

[教学设想]先以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引入,让学生总体感知概括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然后再学习本词,重点突破字词、写作思路、由写作意象所展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人用词的妙处。

然后进行拓展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诗词给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让学生感知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问:读了以上诗句,你感觉毛泽东诗词有什么样的风格?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评价毛泽东是“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

以前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其境界之阔大,气势之宏伟,可以说亘古未有。

齐背《沁园春雪》。

二、学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壮美的风格体现于他的绝大多数诗词中。

他不但在《沁园春雪》中体现了这种壮美,而且在同词牌的《沁园春长沙》中也体现了壮美之情。

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充分感受一下这种壮美,这种气魄。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品尝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肤浅的意境,感受抒情仆人公的形象,培育诗词鉴赏力量。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观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观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预备:1、PPT2、范读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爱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学校我们学习了《雪》,今日我们要观赏的`是《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脚印,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识内容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识内容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仆人公“我”的形象。

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抱负,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

(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缘由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化体会,详细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仆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化体会,详细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5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5 教案教学设计近年来,文化课的教育越发严谨细致,随着语文学科的普及,学生们逐渐学习到文化背景、语言魅力与诗意抒发的标准。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作品,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在历史和诗歌方面的积累和研究。

那么,如何制定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学生们在了解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能理解到这首诗歌的内涵?下面是一份针对《沁园春长沙》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从以上的研究出发,让学生们在探寻诗歌背景的同时,更好地领会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一、教学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人民对国家的深爱和关怀;3.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学习如何感受和抒发情感;4.提高阅读能力,深化学生们的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堂导入(10分钟)通过简单的渐进式问答(如:“你最喜欢的城市是哪里?”“为什么?”等),激发学生们对于故乡的思考和情感。

并通过引入诗歌的标题和作者,为后续的文本分析打下基础。

2.了解作者的背景与诗歌的历史背景(10分钟)介绍作者毛泽东,以及诗歌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通过图片、新闻报道等多种方式,为学生们构建一个大背景,使之更深入地体认这首诗歌的价值。

3.学习诗歌的意向和意象(10分钟)通过学生的朗读和教师的点评,学习最初的百姓和军人的抗战故事和情感体验。

同时,讲解诗歌的文学特色,探讨其中的比喻和隐喻等词语,为学生们突破表观的字面意义,更好地理解诗歌抒情和叙事的特点。

4.分组探究诗歌内容(20分钟)将诗歌分成小组,每组四至五人,让学生们在阅读课文时,重点关注人物、动作、场景等诗句,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并尝试着讲述诗人的感受和叙述,感受其中深刻的抒情之意。

5.师生互动呈现(20分钟)请每组选出其最为生动的一段,进行口头表述或舞台表演。

这一环节,不仅鼓舞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核心内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通用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通用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通用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通用3篇导语:在初中我们曾经学过的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1重点:意象、意境难点:鉴赏方法的初步形成一、活动导入这是一颗种子,我们把它比喻成一个人写文章的想法。

一种思想的萌生,一种表达的愿望,正如一粒种子,总是要向下扎根,我们称它为“内容”。

向上萌发的,是我们看得见的形式。

这粒种子是一株小草,还是一丛荆棘,抑或是一株参天树。

我们叫它“形式”。

也就是这种思想的表达会用一种形式呈现,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写文章、比如写诗填词。

不同的文学形式有不同的章法,记叙文有六要素,议论文有三要素,欣赏诗词我们要懂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象、意象、意境。

草、荆棘或树,我们称之为“象”(所见),“意象”是这些客观的景或物中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所感),“意境”是一组意象形成的一个大环境,是一个画面(情感集中表现的一组景物)。

学诗歌,我们必须要引入这三个概念,因为它们是诗歌的要素。

二、活动形式绘制一棵思维树。

三、活动过程齐读词作。

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表达的情感基调是“豪迈”。

这棵种子发芽了,我们以“树”的形态展示它的具体表现。

树干是“以天下为己任,开创未来新天地”的主题。

观察作品,应该画出主要枝杈是几个(两个)一个实是上片,一个是下片。

上片分析:上片之象(用“树叶”表示),明确: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

意象,万,漫,写广阔,写博大,抒发豪迈之情;“红”是革命的色彩;与“碧”相映,展示大好河山的秀美壮丽;百舸争流,奋勇争先;鹰翱翔天空,敏锐有力;鱼畅游水底。

所有意象表达的落脚点集中在一个词语上,是哪一个词语?“自由”。

所见所感所思。

所思即是“问”,谁主沉浮?究竟谁是这片大地的主人?下片分析:齐读下片。

沁园春 长沙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    长沙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园林景点。

作为长沙市文化志愿者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沁园春的教学设计工作,并担任了一次园区导览员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教案教学设计过程以及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一、教学目标在开始制定教案前,我们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我认为沁园春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园中文化古迹和植物来弘扬和传承湖湘文化,同时增加游客对长沙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因此,我们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使游客能够了解长沙历史文化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2. 了解园内的文化古迹和植物,探索它们所带来的深厚文化底蕴。

3. 支持园区的生态旅游,增加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整个园区划分成了六个主要区域,并在每个区域设置了特定的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1. 中央湖区:介绍湖南大师陈半丁及其重要作品庐峰楼和天文台。

2. 地中海式花园:介绍植物园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3. 黑龙潭区:介绍水观音文化及汉代浴池遗址。

4. 石黄桥区:介绍湘中行宫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

5. 阶梯式景观区:介绍园中的古建筑群及其历史背景。

6. 茶楼区:介绍长沙名茶及湘菜,同时弘扬湘籍旅游文化。

三、教学方式为使游客能够充分感受到园区的文化魅力,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式:1. 自由游览:在园区设置方向指示牌,引导游客自由游览,自由的环境使人更加容易沉浸其中,感受到自然和文化的互动。

2. 有导游讲解:在主要的园区文化古迹和植物园,我们设置了讲解员带领游客深入了解每个景点的文化内涵。

3. 线上互动:通过使用QR码等新媒体手段,游客可以扫描二维码打开网页学习历史、植物知识等。

同时,游客可以在园区内留下自己的游览感受,以及与园区管理人员进行线上沟通。

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游客数量较多,有些景点容易产生拥堵,影响了游览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

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秋天是一个这样的季节?(收获,丰富,多愁,充满想象……)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了许许多多的有关秋的诗歌,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理解和感悟,同学们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写秋的诗句呢?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孤寂忧愁)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净无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沉郁壮阔)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1925年,北伐如火如荼地进行,一路高歌、所向披靡。

而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2、学生齐读文章,初步感受。

学生自我评价,注意部分字的读音(橘,舸,遒,遏)3、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比较并评价。

4、学生自读课文(1)本文上下阕各自写了什么?分别有何直观感受?(2)分别找到统领本文上下阕的关键字词。

(3)找出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词,并体会它的作用。

(4)提出一个自读时碰到的难题。

5、分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明确: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看)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忆)三、品味鉴赏上阕,体景悟情1、赏析前三句(1)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畅的说一说?“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2)重温历史当年,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时经常和一些同学游览湘江讨论学习,畅谈理想,并且和蔡和森、何叔衡等人约定只谈理想国事,不谈女人,否则,不做朋友。

(3)比较鉴赏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附:《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江雪》是柳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露作者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意境相似,但作者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1)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学生代表朗读看到的内容明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天空:鹰击长空(仰视)水底:鱼翔浅底(俯察)写景应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式描写。

(3)想象、讨论此时正在饱览大好秋景的作者的神情、动作。

同学表演。

提示:作者的“手”该怎样?倒背好,还是叉腰好?视角的转动快好还是慢好?评价,再表演。

(4)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划出动词,他们用的好吗?为什么?染、击、翔(5)比较鉴赏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确:二者都着力写枫叶的火红,开朗的意境。

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

但是,《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而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式蓬勃发展。

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凄惨,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什么如此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提示:毛泽东的身份、地位、抱负(6)想象能力训练雨果: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

引导学生完整的想象看到的景色。

(形态,颜色,动画,特写)交流想象,帮助背诵。

3、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怅”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

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

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提示: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小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词的“词眼”。

上阕就是通过这样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要点,朗读课文。

(独立寒秋——看湘江秋景——问谁主沉浮)二、欣赏下阕1.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怎样回答呢?写“忆”的词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讨论: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就将他们全部否定了,而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呢?这些“现在”的“同学少年”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

“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

而“现在”的这些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意气奔放,才华横溢,敢为天下先……他们不主沉浮,谁主沉浮?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的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2.“同学少年”是个怎样的意象?“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3.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三、归纳总结,指导学法(1)综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的理想。

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

通过学习,毛泽东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是诗的意境,而如何领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的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

播放《沁园春·长沙》朗读课件四、课堂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为什么?鹰击(飞)升空,鱼翔(游)浅底,万类霜天竞(争)自由。

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字词的准确理解。

解答:括号内的词不能替换加点的词。

因为“击”显示了鹰展翅的力量和搏击的雄姿;“翔”写出了鱼的活跃和自由自在;“竟”表现了在明净清爽的秋天里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击”“翔”呼应“竟”,而括号内的词可用于任何一个同类事物。

总结: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说:“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话只有一句,真正适合的动词或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这惟一的一句、惟一的动词、惟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我国古代也有作诗推敲的故事。

所有这些都说明最具表现力的词是惟一的。

2.比较这两首词的主题思想的差异。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只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鉴赏提示:陆游词所描写的梅花特点是:寂寞孤独、历经风雨,清高自守,百折不渝,芳香永驻。

毛泽东词所描写的特点是:耐寒坚毅,不争名利,适时报春,在花丛中笑看人间春的到来。

陆游词所表现的是作者孤高自傲,志向清高,不与俗艳同流,百折不挠,是站在个人修养的角度上抒写的。

毛泽东词所表现的是一个革命者坚强不屈,一心为争得国家与世界变革的胜利而奋斗,甘愿牺牲自己为人民迎来光明幸福的春天的精神,是站在一个革命者的立场上,写出了一类人的心声与志向。

五、积累除《沁园春·长沙》的名句外,你还能说出毛泽东哪些诗句?(建议课外由学生自行收集)如: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3.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菩萨蛮黄鹤楼》)4.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5.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清平乐蒋桂战争》)6.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7.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8.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大柏地》)9.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11.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十六字令三首》)1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13.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14.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1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六、作业:背诵默写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