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评价

合集下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 元智 能理论 与新课 、教育学 、 艺术教育 的研究 , 证明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 多元化 的,提出人类至少存在九 种以上的思维方式,即 多元智能 。 加德纳在 1 9 9 3年 出版 《 多元智能》中对八种智能作 了如 下简
理论研 究
C AMN H A HR I Cl G N
基于 多元智能理论下学 生评价体系 的构建
◎樊 振 宇
( 鸡文 理学 院 现代 教育 技术 中心 , 陕西 宝 鸡 7 10 ) 宝 20 7 中图分 类 号 :G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 92 (0 0 0 0 10 4 63 09 21 )1—4 - 2 摘 要 :多元 智 能理论 提 出人 的智 能结 构 是由语 言 智能 等八 大智 能理 论组 成 ,在 当今 新课 改过 程 中,构 建新 型 学生 评价 体系 成 为当前 教 育者 的首 要任 务 ,笔 者从 多元 智 能理论 出发 ,提 出了 新型 学生 评价 体 系的 主要 特征 以及 建设 新型 评价 体 系 需注意 的 问题 。 关 键字 : 多元智 能 ;新 课改 ; 学生评 价
介:①语言 智能 (eb1L us1 re 1gne) Vra/ig1tc 1t 11ec :是 指有效 r l i
的 运 用 口 头 语 言 或 书 写 文 字 的 能 力 。 ② 数 学 逻 辑 智 能 ( g c lM t e a 1 a 1 t 1 i e c :是 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 L 1 a / a hm t c l n e ]g n e) o 推理 的能力。③视觉空间智能 ( i u l S a i ]1t 1 ie c : V s a / p t a n e ]g n e) 是指 准确 的感觉视 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 的表现 出来 的能力。④身 体运 动智能 ( o i y K n s h t c n e ] g n e ) B d l / i et e i t 11 e c :是指 善于运 用整个 身体 来表达 想法和 感觉,以及运 用双手 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 物 。⑤音乐旋律 智能 (M s c ]R y h i n e 1 g n e) u 1 a /h t m c 1 t ] 1 e c :是指 察 觉 、 辨 别 、 改 变 和 表 达 音 乐 的 能 力 。 ⑥ 人 际 关 系 智 能 (It r p r o a ne ]g ne :是指察觉并 区分他人 的情绪 、 n e — e s n ]1 t ] 1e c ) 意 向 、动 机 及 感 觉 的能 力 。 ⑦ 自 我认 知 智 能 (nr — e s n ] It a p r o a 1t ] 1e c ) n e 1g n e :是指有 自知 之明并据此做 出适 当行为 的能 力。⑧ 自然观察者智 能是指观察 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 认和 分类, 能够洞察 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 论的核 心是尊 重每一个 学生 的 自然个性 和公 平地 看 待 学 生, 后 比较 全 面 评 估 个 别 学 生 的 成 就 , 发 展 学 生 的 潜 能 , 最 并 从 而重建学 生的 自信和 学 习兴 趣,最 终达到个 人全面 的改进和 发 展。 这个 学说修 正了传统智 力理论认为 “ 智力是单一的, 用 I 可 Q值 测量 的,具有高度遗 传性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 力为核心 的综合能 力表征”的偏狭观点。加德 纳认 为,人 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多方面 的研究成果证 明每一个人 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或九种不 同的 “ 智力 中心” ,在 人的一生 中,这些 智力不断受先 天及 后天的影响而 开启 或关 闭,而 教育最主要的 目的,不 只是 传授知识,更要 发掘 并引领 这些智 力的发展。加德纳认为,在这些 智能领 域中,都有其发展 杰 出的人才,每个人可能会 比较擅 长其中的几项智能,而其他智能相 形之下较弱。 多元智能理论 以不 同方式 、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 每个人 的各具特点 的个性心理结构 。每 个人都有 自己的智能强项, 教育的 目的是发现智能强项 ,引导其向困难领域转移,促进 弱项的 发展。多元智能理论 已成 为新课 改的理论 支撑依据之一 ,它 与新一 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是密切相通 的: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在 多方 面得以发展,培养全方位 的综合素 质。

试论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学生差异性评价

试论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学生差异性评价
f e r e n t i a 】a s s e s s me nt
在传 统意义上 ,学校一 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一 数学和 语文( 主要 是读 和写 ) 两方面 的发 展。但这并不是 人类智能
的全部 , 而不 同的人会有不 同的智能组合 。加德纳 的多元智
能理论 强调学校 除了应引导受 教育 者发展各 方面智 能 , 还 随着全球 化进 程进 一步发展 ,各 国间的人才交融频率 逐 步增加 , 这要求我 国培养人才 的方 式方法要与世界接轨 , 新课 改 是我 国最新 提 出的实 施素 质教 育 的新一 轮课 程改 革, 体现 了素质 教育 的新取 向 , 解决 了标 准化测试 等弊端 , 改善 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专制 与大 一统的教学标 准
h e n s i v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 .F o r t h e s u p p o  ̄ o f t h e
t h e o r y o f mu l t i p l e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s , t h e r e a r e i n d i v i d u a l d i f e r e n c e s a mo n g s t u d e n t s S O s t u d e n t s ’e v a l u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 s h o u l d a l S O r e s p e c t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mo n g s t u d e n t s ,a n d d i f f e r — e n t i a l e v a l u a t i o n s h o u l d b e u s e d t o ma k e e a c h s t u d e n t s p e r —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评价

民素养 、 习能力 、 学 交流与合作 、 运动与健康 、 审美 与
表 现 ” 个 基 础 性 发 展 目标 以及 “ 、 、 、 、 ” 六 德 智 体 美 劳
交流与合作 、 运动与健康 、 审美 与表现 等六个 方面 的 基础性发展 目标为基本依 据。并对“ 综合素 质评价”
作 了如 下 的解 释 :通 过 描 述 学 生 在 校 期 间 的 学 习 行 为 和 表 现 状 况 、 会 公 益 活 动 、 合 实 践 活 动 情 况 和 社 综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评价
沈 启 正
( 浙江省 教育厅 教研 室, 浙江杭 州 3 0 1 ) 102
摘 要 : 合 素 质 评价 概 念 根 埴 于 多元 智 能 理 论 , 何 提 高 它的 有 效 性 是 目前 我 国教 育评 价 改 革 中 综 如 的 难 题 。 文 从 多元 智 能 的 角度 阐 述其 特 征 。 在 此 基 础 上 分 析 影 响 综 合 素 质 有 效 评 价 的 主要 因 该 并 素 , 示 实现 综合 素 质 有效 评 价 的根 本 途 径 。 揭 关 键 词 : 合 素 质 ; 元 智 能 ; 效 评 价 综 多 有
教 育 改 革 创 新 理 论 。加 德 纳认 为 智 能 是 在 特 定 文 化
背 景 下 或 社会 中 , 决 问题 或 制 造 产 品 的能 力 。它 解 解
人 都 能 成 功 ” “ 行 出状 元 ” 思 想 , 以 对 学 生 的 ,行 的 所 学 业 评 价 不 应 该 仅 仅 限 于 几 种 纸 笔 考 试 可 以测 试 的
为 了 克 服 我 国学 生 普 遍 存 在 的 “ 分 低 能 ” 创 高 和 新 力 不 强 的窘 况 , 共 中 央 国务 院 于 19 中 9 9年 作 出 了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新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新启示
了 发展 心理 学 和 教 育 学 的革 命 性 变 革 。 教 育 的 目的 不 只 是 每 一个 人 不 同程 度 地 拥 有 8种 或 9种不 同 的 “ 力 中心 ” 智 。
在 于 知识 的传 授 。 是 在 于 发 掘并 指 引 这 些 智 力 的 发 展 。 更 构 以 多元 智 能 理 论 为 基点 谈 谈 对 新 型学 业 评 价 体 系 的认 识 。
二 、 行 评 价 机 制 与 多 元 智能 理 论 的冲 突 现
8 O年 代 ,美 国 哈 佛 大 学 教 育 教 授 霍 德 华 ・ 德 纳 . 擅 长 其 中 的 某几 项 智 能 , 其他 智 能相 形 之 下 较 弱 。 加 而 G rnr 《 能 结 构 》 书 中 , 出 多 元 化 理 论 , 这 之 后 ad e 在 智 ) 一 提 在
都显示出高度 的语言智 能。②逻辑——数 学智能是指人能 综 合 素质 。多 元 智 能 理论 已成 为新 课 改 的理 论支 持之 一 。
研究 表 明 ,人 类 在 出 生 之 前 就 已具 有 各 种智 能 发展 的
示 出很 强 的逻 辑— — 数 学 智 能 。③ 空 间智 能是 指 人 们 利 用 基 础 。加 德 纳认 为遗 传 基 因对 智 能 可 达 到 的 程度 可 能有 一 三 维 空 问 的方 式 知 觉 到 外 在 和 内在 图 像 。 够 重视 、 变 或 个 最 高 值 。 现 实 生活 中 , 的 智 能要 逼 近 这 个 极 限 的可 能 能 转 在 人
智 可 Q值 具 加 德 纳 (o a G rn rJ 9 3年 提 出 。加 德 纳 在 大量 科 学 为 “ 力 是 单 一 的 , 用 I 测 量 的 , 有 高 度 遗传 性 的 以 H w r ade)=18 d : 研 究 的基 础 上指 出 人 的 智 能 结 构 是 由言 语 、 辑 、 觉 、 逻 视 肢 语 言 和 数 理逻 辑 能 力 为 核 心 的 综 合 能 力 表 征 ” 的偏 狭 观 点 。 体、 乐、 流、 音 交 自知 等 要 素 组 成 。 多元 智 能 理论 的提 出带 来 加 德 纳认 为 , 的 才能 是 多 方 面 的 , 人 多方 面 的研 究 成 果 证 明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评估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评估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评估1. 引言1.1 概述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已经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通过探索学生不同的智能类型,多元智能理论赋予了教育实践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评估,并分析其对现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引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评估指标与工具发展以及结论与展望。

通过这些部分的内容,我们将全面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并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评估方法。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并总结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评价。

我们将重点讨论不同智能类型识别与培养方案设计、多元智能与个性化学习的结合以及多元智能在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上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学生多元智能评估方法及工具现状,教师对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实施与挑战,以及多元智能评估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结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并推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更加深入应用。

2.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2.1 多重智能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类拥有多种类型的智能,而传统教育往往只注重语言和逻辑数学的发展,忽视了其他智能类型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在于对人类智力的广泛理解,它将智力划分为七大类型: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运动协调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2.2 具体智能类型介绍2.2.1 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指个体有效地使用口头和书面形式的表达方式,并具备阅读、写作以及倾听他人表达意思的技巧。

2.2.2 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对于抽象思维和推理非常敏感,善于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有出色表现。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对高校学生评价改革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对高校学生评价改革的启示

我国学校教育提倡素质教育 ,它是以全 面提高人 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 目的 ,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 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 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 征的教育。它是 依据 《 教育法 》规定的 国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 会长远发 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 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 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 态度、能 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 面生动 、活泼 、主动地发展为基 本特征 的教 育,加德纳 的多元智 能理论很好 的契合 了素质教育 的内 涵 ,促进了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 () 1 关于智 能的内涵及其本质 。加德纳 认为 : “ 多元 智能理 论
功能 , “ 学生评价最根本的功能是激励 和促进学生更好地 发展” 。 因为只有发展 ,才能为学生确定明确的个性化 发展 目标 ,才能对不断 收集到 的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提出针对性 的改进建议 ,这样对 学生 的评价才有意义 。 () 2 注重学生评价 内容 的多样 性与全面性 。①重视对学生情绪 智力 的评价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 , “ 情绪 智力 ( I 是指个体 E ), 对情绪 的认识 、评价 、调控 、 应和表现 等多方面的能力。实际上就 适
化 ,应该将对学生情绪 智力发展 的具体要求 、表现的形式、情绪智力 发 展的层级 水平 等等用 测量量表 的形式一 目了然地体现在 考评条例 中,让学生能够通过 自评 、互评 的方式发现发展的强项与弱项 ,以便
自我改进 与 提高 ,这样对全体学生 ( 不是少数优秀生 ) 而 的发展才更 有指导意义 ②改变现阶段高校的学生评价过于重视学生笔试 的成绩 和过于关注学科专业成绩 。现阶段 高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 测评 内容多 倾向于认知智力领域评价。有关研 究指 出 ,目 前高等教育评价方法存 在很多问题 ,特别是学生 评价领域 只注重 书面考核 ,很难 落实到对全 面素质 、 创新能力的考核 价观的影响。笔 者认为 , 应该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要 求区分不同的类别 ,突出素质教 育所要求 的实践性和创新 性的内容 , 改变现阶段高校的学生评价内容 中过 于重视学生笔试的成绩和过于关

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影响

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影响



( 一 )树立人人都能成功 的 “ 以人为本 ”的学生观
依据 多元 智 能理 论 ,我们 应 树立 多元 化和 情 境化 的评 估观 ,使每个学生 都能通过适合其 智能特 点的途径 在 自然 的 情境 下展现 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应 当相信任何 一名学生可 能 都有 某一方面或几个 方面的潜能 ,只要能 为他4 1 ' ? g J  ̄ 造适宜 的 教育环 境,每个学 生都能成才 。 “ 以 人 为 本 ”就 是 以 学 生 为 本 ,信 任学生具有 建构 同化知识 的能力 ;尊重 学生智力潜能 的差异 ,注 重学生 的 自我评价 ,善 于发现学生 的优 势智力 , 并帮助 学生挖掘其潜 隐智力 ;理解 学生的情感 体验,为学生 营造 宽松 ̄ u i l 4 ' 的氛 围,尊重学生 的体 验,并 由此激 活学生 的 发散性思维 。 ( 二 )树立 多元的评价观 多 元 智 力 理 论 启发 我 们 要 树 立 多 元 化 的评 价 观 , 倡 导 评 价主体 的多元化, 即教师 、学生 、同伴 都可 以参与 评价;评 价方式 的多元化 ,即形成性 评价与终 结性评价相 结合,定性 评价与定量 评价相结合 , 自评与他评相 结合;评价 方法 的多 元化 ,即综合采用观察 、谈话 、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 ( - )树立培养 学生 多元智力的 目标观 根 据加 德 纳 的多元 智 力理 论 ,每位 学 生都 具有 九种 智 力 ,现实 中表现 出来 的个体 问的差异 是由于个体不 同的智力 类 型的强项和 弱项不一 ,每 个人显示 的早 和晚 的问题 。如果 受 到 良好 的教 育 ,一些 智 能就 能得 到 开发 。正 是 由于智 力 是 以不 同层 次、维度和表征 方式组合 的,故具有多维性 的特 点。 《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 要 ( 试行 )》指 出,要 “ 建 立促 进 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 ”, 以培养学 生多元智力全 面均 衡 发 展为 目标 ,不 断 改革课 程 ,使 我 国课程 评价 更 加 多元 化 ,从重结果走 向重过程 ,从 重视评价 的甄 别和选拔功 能到 重视 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开拓学生评价的新视野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开拓学生评价的新视野
面的发 展 。在 认知 内容 上 ,不 仅要有 基本 的
加 德 纳 认 为 , 如 果 一 个 人 的 每 种 智 能 学 习内容 目标 、基 本技 能 目 ,能 力发展 和 标 创新 意 识 目标 ,还 要 有 学 习手 段 、学 习方 法 、学 习 习惯 、人生态 度等 。个性 是现 代化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大 力 倡 导 “ 足 2 多元 智能理论对 学生评价 的启示 立 过 程 ,促 进 发 展 ” 的 课 程 评 价 ,强 调 评 2 1 , 人才观
价 不 仅 要 关 注 学 生 的 学 业 成 绩 , 而 且 要
心 理 素 质 、学 习 兴趣 与积 极 情 感 体 验 等 方
维普资讯
2 0 NO. 08 1 8
C{ dctnn vtnHrl h8Euai {oao e d n o n i a
科 教 论
运用 多 元智 能理论 开 拓学 生评价 的新视 野
李 玉新 ( 山夏镇 一中西校 山东微 山 微 270) 7 6 0 摘 要 :行行 出状 元 ,说 明 了人 的智 力的 多样 性 , 同样 ,学生 的智 力也是 多方 面的 ,在一个 多元 ,开放 的社会 中 ,这一 多样性给
学 生 评 价 和 管 理 带 来 新 的 挑 战 。新 课 程 标 准 对 评 价 的 内容 有 了全 新 的 认 识 , 尤 其 认 识 到 评 价 的 功 能 由 重 甄 别 、重 选 择 转 向 重 激 励 、 促 发 展 。教 师 在 实 施 和 开 发 课 程 的 过 程 中 , 应 及 时 肯 定 学 生 的 点 滴 进 步 ,讲 究 评 价 的语 言 艺 术 , 激 励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评 价 , 井 采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评价
摘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的学生评价理论有重大影响,但国内学生评价的具体实施操作现状比较不理想。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生评价;现状浅析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评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广泛影响,在教育界备受重视,对教育教学改革影响深远,对学生评价启示很大,是新时期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加德纳依据其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一整套评价方法建议,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对传统的教育评价观念有着多方面的突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学生、对教学的认识,为学生评价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借鉴。

1.评价内容
学生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和开放的。

不仅要评价
学生多个治理领域的发展,还要评价学生多元的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不能只围绕某种或某几种智力开展评价,应该通过全面的评价将学生发展引向更人文、更科学、更合理的轨道上来。

学生评价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注重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过程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2.评价目的
学生评价不能以甄别、淘汰为取向,而应该定位于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并加以引导。

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评价标准
多元智能理论旨在强调通过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关注和处理,学校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应摒弃“统一划归”的评价标准,选用适合于个体发展水平和发展特定的评价标准。

4.评价方法
(1)采用真实性评价
聚焦于发展过程的学生评价可以模糊教学与评价质检单额界限,使评价成为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在学生个体所处的社会
文化环境和具体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对其真实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进行评价,即进行情境性评价,“承认情境对个体表现的影响,提供对评价能力来说最为恰当的情境”。

(2)“智力展示”评价法
要采用“智力展示”评价法评价学生宽泛的智力发展领域,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评价方法,特别是用标准化考试来评价学生某些智力领域的发展,尽量避免以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为媒介来评价个体其他领域的发展状况。

为此,需要设计出“智力展示”的评价过程和方法,直接观察我们感兴趣的各种学习形态。

(3)注重采用动态化的评价
学生评价一定要从静态的评价转变为连续的动态评价过程。

尽量避免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而是要纵向地考查学生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独特个体所获得的进步,关注并体现学生动态的发展过程。

二、我国的学生评价现状浅析
1.我国学生评价的尴尬现状
对于教育改革来讲,评价总是最“顽固”的传统固守阵地,总是倾向于将新的教育理念加以异化而生成亲合传统的观点。

由多元智能理论引起大家对评价的思考,在评价方法上面采取了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的方法。

真实性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整体印象评价法和操行计量评
价法在我国的教育中都有采用实施。

但是,执行的情况不太乐观。

在物理学习中,实验技能的评价就是需要采用表现性评价法,对学生在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时的表现给出评价。

因此,我们在习题、试题中就设计了一些突发情况,让学生给出处理方案,然后评价者根据学生在试卷中的答案给出评价。

至于学生是否能够应用方法将真实问题解决,根本不能给出判断。

很明显,此种情况说明,我们只是借用了“表现性评价”这个名词而已。

2.尴尬现状引发的初步思考
这种现状在我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领域中非常常见。

道尔(R.P.Dore)将这种状况称之为“文凭疾病”的外显,意思是学校的教育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在最后的毕业考试中通过,能够顺利地获得毕业文凭,能够顺利地进入高一级学府。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整个学校将升学作为了学生评价的导向。

事实证明,一旦升学成为一个学校的教育目的,其一切运作就会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进行,学生评价亦是。

采用了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的学生评价方法,但又出现上述尴尬现状,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的学生评价的目的――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还是在升学,那么学生评价就以甄别、淘汰为目的了。

再就是,对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评价的结果挂钩,教师不
管在课堂中教学如何生动,评价如何具有发展性,可是如果在学校的统一考试中,所教的学生成绩一旦不好,教师的利益就会因此而受损。

而这些教师又是学生评价的评价者,他们因此将学生评价限制在学业成绩范围内也就不难理解了。

要想改变此种尴尬境地,还是需要根本上明确教育的目的,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学生评价的目的,评价内容应该是多维和开放的,评价标准要多视角、多层面。

参考文献:
[1]李小融,唐安奎.多元化学校教育评价[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凯.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状况的思考[J].人教期刊:课程・教材・教法,2007(10).
[3]张华.国外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研究述评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
[4]马世晔.从国外教育评价制度看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5(05).
编辑马燕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