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典故.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了许多典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典故总结归纳:
1.望庐山瀑布: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比喻看见瀑布的壮丽景色,
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江畔独步寻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比喻在困苦的境遇中
寻找快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3.夜泊牛渚怀古: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比喻在旅途中思念故
乡和亲人,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登鹳雀楼: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逝,
表达对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5.赤壁怀古: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比喻历史兴衰无常,表达对历
史和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

6.青玉案·元夕: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
逝,表达对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7.静夜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比喻在寂静的夜晚思考人生,表达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8.登高: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逝,表达对时光
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喻离别之
情难以割舍,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10.春夜喜雨: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比喻春雨滋润万物,表达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古诗文的内涵,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高中语文成语典故及其运用

高中语文成语典故及其运用

高中语文成语典故及其运用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成语典故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理解和正确运用成语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先来说说“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它源于秦朝末年项羽的一场著名战役。

当时,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作战,为了激发士兵们的斗志,项羽下令把渡河的船凿沉,把做饭的锅打破,让士兵们明白只有奋勇向前、取得胜利才有活路。

这个典故展现了项羽的决心和勇气,也让“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有了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的意思。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这样运用:“面对这次挑战,他破釜沉舟,决定全力以赴,不成功便成仁。

”再看“滥竽充数”。

这一成语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很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里面充数。

后来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继位,他喜欢听人单独吹竽,南郭先生就逃走了。

这个典故用来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

比如:“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滥竽充数的人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

”“卧薪尝胆”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被迫求和。

勾践回国后,睡在柴草上,每天尝一尝苦胆,提醒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最终打败了吴国。

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例如:“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卧薪尝胆,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叶公好龙”的故事也很有趣。

叶公非常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

当真龙知道后,来到叶公家里,叶公却吓得面无人色。

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实际上并非真正喜欢的人。

我们可以说:“他总是说自己热爱读书,可实际上只是叶公好龙,一本书都没认真读过。

”成语的运用不仅能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生动,还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但在使用成语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有些成语的意思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或者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

比如“空穴来风”,原指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高中语文教材典故大全

高中语文教材典故大全

高中语文教材典故大全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1.腾蛟起凤:《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

《滕王阁序》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滕王阁序》.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

《滕王阁序》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

《滕王阁序》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

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6.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中的古代蜀帝,名杜宇,死后其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甚哀。

7.蓝天日暖玉生烟:《长安志》云:“蓝天山在长安县求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

”8.沧海月明珠有泪:化用南海鲛人得故事。

《博物志》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能泣珠。

”9.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一本作“湘娥”,舜之二妃,舜崩,二妃以泪挥竹,竹尽斑。

素女,古代神话中女神,善鼓瑟。

10.女娲炼石补天处:共工氏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于是炼五彩石补天。

11.吴质不眠倚佳树:月宫里的吴质,靠在树上不睡觉。

12.乌鸟私情:乌鸟反哺之情。

13.死当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武子与临死时,嘱咐他儿子把武子的爱妾杀了殉葬。

魏子没有照办而把她嫁了出去。

后魏子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纬草,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梦这个老人,说他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

后比喻真心实意地感恩报德。

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4.比干:商朝纣王的叔父。

《史记·殷本经》载,纣王淫乱,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古文学典故(共50个)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古文学典故(共50个)

高考作文素材古文学典故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高中语文知识 古诗文常用典故

高中语文知识 古诗文常用典故

古诗文常用典故⒈班马:① 离群之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中马叫,推测到:“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撤走了。

”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②亦作马班,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

⒈抱柱:典点出庄子《庄子·盗跖》,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⒈北辰:原指北极星。

《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

”后用来比喻指国君或受尊重的人,也指帝都。

⒈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语出《庄子·外物》,苌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其血化为碧玉,后以“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⒈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代诗文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⒈婵娟: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

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也称月为婵娟。

⒈辞第:汉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霍去病建府第,霍去病此谢道:“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后以之喻为国忘家。

⒈东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⒈豆蔻:一种多年生草生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⒈红叶:指以诗传情。

据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珍藏起来。

后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12.还珠:典出《后汉书·循吏传》,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因地方官员贪污成风,珍珠都自动移去别的地方,后来孟尝做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廉洁。

13.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

楫,船桨。

出自《晋书·祖逖传》,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行至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

后借指决心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14.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一》。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精选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精选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精选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精选》的内容,具体内容:成语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其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祸起萧墙的故事...成语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其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祸起萧墙的故事公元前659年季友立公子姬申为国君,即为鲁僖公。

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国乱臣庆父交还鲁国。

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僖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这个地方赐给了季友,并命季氏世代为上卿。

从此,费地成为季氏的私邑。

从此季友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

季孙氏以颛[zhuān]臾国靠近费邑,以后会给子孙造成威胁为借口,要出兵伐颛臾。

颛臾在商代即是方国,故址在今平邑县柏林乡,至今平邑镇东还有颛臾村。

周成王时颛臾成为鲁国附庸。

颛臾地处鲁国首都曲阜和季氏采邑费城之间,周王室曾授权其祭祀少皋和蒙山,季氏要对这样一个处在鲁国疆域之内的附庸国大动干戈,这使孔子十分反感。

他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季孙氏当时只是一个卿大夫,是不能擅自征伐的。

季孙氏家臣子路和费邑宰冉求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师孔子。

孔子讲了一番季氏不应伐颛臾的道理,最后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一语点破了季氏伐颛臾的真正原因。

萧墙,指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或屏风。

"萧墙之内"暗指鲁君。

当时,季孙氏把持鲁国朝政,担心一旦鲁君起兵收回主权,颛臾会凭借地利帮助鲁君,便想先下手为强,消灭颛臾。

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萧墙之内)。

篇二:枕戈待旦的故事晋朝时期,出了一位名叫刘琨的英雄。

他喜欢与一些有志气的年轻人结交,讨论天下大事,要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博得个青史留名。

高中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

高中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

高中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是古代语和事的高度凝练和浓缩,往往文言色彩浓厚,保留着许多古汉语词汇的痕迹,现代人可以借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语言等面貌。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篇一:箪食壶浆的故事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

公元前320xx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

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

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

你认为怎么样呢?”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

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

古人也有这么做的。

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

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

古人也有这样做的。

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

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

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篇二:釜底游鱼的故事东汉顺帝时,皇上无视宦官为恶,放任外戚专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典故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1、腾蛟起凤:《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

《滕王阁序》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滕王阁序》.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

《滕王阁序》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

《滕王阁序》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

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6、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中的古代蜀帝,名杜宇,死后其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甚哀。

7、蓝天日暖玉生烟:《长安志》云:“蓝天山在长安县求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

”8、沧海月明珠有泪:化用南海鲛人得故事。

《博物志》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能泣珠。

”9、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一本作“湘娥”,舜之二妃,舜崩,二妃以泪挥竹,竹尽斑。

素女,古代神话中女神,善鼓瑟。

10、女娲炼石补天处:共工氏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于是炼五彩石补天。

11、吴质不眠倚佳树:月宫里的吴质,靠在树上不睡觉。

12、乌鸟私情:乌鸟反哺之情。

13、死当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武子与临死时,嘱咐他儿子把武子的爱妾杀了殉葬。

魏子没有照办而把她嫁了出去。

后魏子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纬草,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梦这个老人,说他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

后比喻真心实意地感恩报德。

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4、比干:商朝纣王的叔父。

《史记·殷本经》载,纣王淫乱,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

”迺(乃)强谏纣。

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

”剖比干,观其心。

15、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鲧因治水无功,被舜杀死;后来舜又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6、楚杀得臣而文公墓:春秋时楚国大将得臣,带兵同晋文公作战失败,楚成王逼他自杀;晋文公听到了这个消息极为高兴。

17、飞霜六月邹衍:邹衍,战国人。

相传他对燕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了。

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

18、东海曾经孝妇冤:事见《汉书·于定国传》,记东海孝妇蒙冤被杀,郡中大旱三年。

19、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我已矣夫:凤鸟不飞来,黄河不出现八卦图,我要完了。

传说凤鸟在舜的时代和周文公时代出现过。

凤鸟的出现,象征着天下太平,圣主将要出世。

又上古伏羲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上驮着八卦图出现,“图”的出现,是“圣人受命而王”的预兆。

20、若敖之鬼馁而:《左传·宣公四年》,楚国令尹子良的儿子越椒长相凶恶,子良的哥哥子文认为越椒长大后会招致灭族之祸,要子良杀死他,子良没有依从。

子文临死时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21、地崩山摧壮士死: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

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

回到梓潼的时候,看到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

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全被压死,而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

22、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3、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

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

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

只今草木忆英雄。

”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

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24、精卫:古代神话。

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

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25、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课外补充1、沉鱼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2、落雁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宁。

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王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而去。

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

她在坐骑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

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3、闭月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

这时正好王允瞧见。

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

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羞花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女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

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

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起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

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

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

“羞花”称号由此而来。

5、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6、金鸡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

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7、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

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

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

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二、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1、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

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滕王阁序》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

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孺设置一塌,平时挂起,只有徐孺来访才放下。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

《世说新语。

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

张令其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滕王阁序》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4、奉宣室以何年,屈贾谊于长沙:《史记。

贾谊传》记载,贾谊曾任太中大夫,对当时国家大事多所建议,一时深受器重,后受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

5、冯唐易老:冯唐,经常因为这样几篇文字而被人提到:其中一篇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少年天才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在这篇传世杰作中,王勃发出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一篇是苏轼的《江城子/江神子密州出猎》中的一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也提到冯唐此人;还有一篇是左思在《咏史》中所叹:“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

汉文帝说:“我就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

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我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听了冯唐的劝谏很高兴,当天就让他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魏尚担任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为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又被免职。

汉武帝即位后,征求贤良之士,众人举荐冯唐。

冯唐这年已90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6、李广难封:李广千百年来,李广成为怀才不遇的典型,而王维更是以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作为这场两千年前的封侯之争的结论。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裏,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