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煤田冲击地压现状与研究
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汇报

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汇报2015年7月筑牢防冲根基促进安全生产————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矿检查指导工作,是对我矿工作的极大促进和鼓舞,首先我代表常村煤矿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把常村煤矿近年来安全管理及冲击地压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矿井基本情况常村煤矿位于义马煤田东部,陇海铁路义马站南1.2公里处,井田面积12.1455km2。
1958年建矿,历经三次技术改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年,2012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255万吨/年。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混合式通风,主采煤层为2-1、2-3煤,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属瓦斯矿井,煤层易自燃,煤尘具有爆炸性危险。
矿井回采工艺为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共有+320m和+110m两个水平,现生产主要为+110m水平21区,共布置21000和21122两个综放工作面,21220一个安装工作面、21170下巷一个掘进工作面。
二、加强安全管理,助力冲击地压防治冲击地压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系统、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
我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安全方针和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以“双基”建设为抓手,以安全“红线”及管理重点、薄弱环节管控、岗位作业流程为载体,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助力冲击地压防治。
(一)健全完善安全管理体制。
建立了矿、职能科室、基层区队(车间)、班组、职工联保互保五级安全管理体系,做到了党委、行政、纪委、工会、共青团、(家属)协管会“六条线”齐心协力抓安全;设置了专职安全监督检查机构,从矿级领导到职能科室、到基层区队(车间)、到班组都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督管理网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
千秋煤矿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日前,《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已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复结案,现予发布。
2012年10月16日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2011年11月3日19时18分,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义煤集团”)千秋煤矿发生重大冲击地压事故,造成10人死亡、6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48.48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及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11月4日,温家宝总理和张德江副总理相继作出重要批示。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时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率有关司局负责人于11月4日凌晨赶往事故现场,指导协调抢险救援工作。
卢展工书记对救援及善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省长郭庚茂、副省长李克、陈雪枫和河南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彭苏萍、张铁岗院士立即赶赴现场,成立了以郭庚茂省长为组长、陈雪枫副省长为副组长的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义煤集团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抢险救援力量,成功开展了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2011年11月8日,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会同河南省工信厅、公安厅、监察厅、安监局、总工会、检察院等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并聘请了以彭苏萍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协助事故调查。
经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技术鉴定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原因和经过,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并制定了防范措施。
现将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千秋煤矿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千秋煤矿是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名称: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骨干矿井之一,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南1~2km,始建于1956年,1958年简易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1960年达到设计能力,经过多次技术改造,2007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210万t/ a。
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案例

2011年11月3日,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发生一起重大冲击地压事故,造成10人死亡。
该矿为国有重点煤矿、低瓦斯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10万吨/年。
据查,该矿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巷道发生严重的挤压垮冒,将正在该巷作业的矿工封堵或掩埋其中,造成重大伤亡。
该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该矿对冲击地压灾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治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二是采掘布置不合理,在特厚煤层中采煤工作面布置过长,对采深已达800米、特厚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不足。
三是事故工作面作业人员过多,当班有2个掘进队、1个防冲队、1个开拓队等4支队伍在具有冲击地压灾害危险的巷道内平行交叉作业,作业人员多达75人。
依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安委会已对该事故的查处实行挂牌督办,查处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特提出以下要求:一、坚决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通知》(安监总明电〔2011〕31号)要求,针对当前煤炭供求相对紧张、易发生事故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严厉的手段、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切实加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提高对冲击地压灾害的认识,切实加强防范和治理,坚持不安全不生产。
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煤矿开采煤层群时,要优先选择无冲击地压或弱冲击地压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
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机理和防治

工业技术幸福生活指南106幸福生活指南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机理和防治张 鹏河南省义煤公司耿村煤矿防冲科 河南 义马 472300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煤炭作为不可再生的有限能源,它的开采量也是随着开采时间延长不断减少的,而且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矿井地下条件难以把握,容易收到冲击地压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增加了煤炭的开采难度,也威胁着煤炭开采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日益增加的状况下,为了保障经济发展所需的煤炭资源,相关煤炭开采部门对于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机理和相关防治措施进行的探究。
关键词:煤炭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措施随着煤炭资源开采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发生频繁,煤矿开采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冲击地压是指矿山开采时某一时刻集聚在岩体中的弹性势能突然强烈释放,使得岩石爆裂弹射。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复杂,煤矿开采冲击地压问题比较突出。
在煤炭开采中要重视煤矿冲击地压的机理和防治,充分发挥冲击地压的机理作用,并不断进行研究探索,为煤炭资源开采提供保障。
1.煤矿开采中冲击地压机理我国作为产煤大国,冲击地压发生概率一直处在较高的位置。
相关部门为研究冲击地压机理及其对应的防治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就国内冲击地压机理研究来看,主要基于弹塑性以及相关稳定性理论来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其一,以煤炭岩层的实际特征为入手点,对其岩层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着重探究其在岩层结构出现失稳倾向后的破坏情况以及对矿井的具体影响,探究其出现失稳问题的各类原因,同时落实对其整个失稳过程的研究分析。
其二,以煤矿开采作业现场突出区域的地质情况研究为入手点,对其地质构造以及临近区域的形变进行探究分析,重点研究煤岩层交接区域以及地质结构软弱部分与发生冲击地压所存在的实际关联。
其三,以煤矿开采过程对矿区地质情况的影响为切入点,加强对岩层结构破坏与冲击地压间关系的探究。
义马煤田特厚煤层区域冲击地压危险性分析

义马煤田特厚煤层区域冲击地压危险性分析张万鹏;王佩璐;廉洁;姚小帅;王康【摘要】为了研究义马煤田特厚煤层和煤厚变化等地质因素与冲击地压之间的关系,以义马煤田的地质条件为基础,描述了煤田的冲击地压概况和煤层特征,分析了特厚煤层及其厚度变化区域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研究指出,特厚煤层区域,采高大,采掘活动对煤层上覆坚硬顶板扰动大,易造成采后坚硬顶板弹性能的蓄积,从而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煤层厚度急剧变化区域,煤层受到水平附加应力的影响,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加之煤层厚度变化区域构造发育,导致煤岩体性质发生变化,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也更大.最终指出特厚煤层及其厚度变化区域冲击地压危险性较强,并提出了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预测预报方法,为义马煤田受冲击地压威胁矿井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导.%To study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factors of extra-thick coal seam, coal thickness variation and pressure bump in the Yima coalfield. On the basi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 in the coalfield, described the coalfield pressure bump general situation and coal seamfeatures;analyzed extra-thick coal seam and its thickness variation area pressure bump hazard. The study has shown that in ex-tra-thick coal seam with large shear height area, disturbance from mining activities on overlying hard roof is large, and easy to cause buildup of hard roof elastic energy, thus result in pressure bumps. In coal seam thickness drastic changing area, coal seam is impacted by horizontal subsidiary stress, easy to cause local stress concentration, together with developed structures, have changed coal and rock mass properties, thus caused more pressure bump possibilities. Finally the paper pointed out:in extra-thick coal seamarea and thick-ness drastic changing area have larger pressure bump hazard, and put forward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methods, thus provided guida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s in pressure bump threatened coalmines.【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7(029)001【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煤层厚度;煤厚变化;义马煤田【作者】张万鹏;王佩璐;廉洁;姚小帅;王康【作者单位】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义马 472300;义煤公司职教中心,河南义马 472300;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义马 472300;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义马 472300;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义马 47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1+.1冲击地压是在开发矿产资源时,地层受到扰动而发生的典型的矿山动力灾害现象,主要表现为采掘空间周围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应变能突然、剧烈的释放,常导致巷道损毁,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对矿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千煤矿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7900字

三一文库()〔千秋煤矿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7900字〕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日前,《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已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复结案,现予发布。
20xx年10月16日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20xx年11月3日19时18分,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义煤集团”)千秋煤矿发生重大冲击地压事故,造成10人死亡、6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48.48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及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11月4日,温家宝总理和张德江副总理相继作出重要批示。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时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率有关司局负责人于11月4日凌晨赶往事故现场,指导协调抢险救援工作。
卢展工书记对救援及善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省长郭庚茂、副省长李克、陈雪枫和河南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彭苏萍、张铁岗院士立即赶赴现场,成立了以郭庚茂省长为组长、陈雪枫副省长为副组长的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义煤集团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抢险救援力量,成功开展了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20xx年11月8日,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会同河南省工信厅、公安厅、监察厅、安监局、总工会、检察院等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并聘请了以彭苏萍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协助事故调查。
经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技术鉴定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原因和经过,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并制定了防范措施。
现将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千秋煤矿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千秋煤矿是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名称: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骨干矿井之一,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南1~2km,始建于19xx年,19xx年简易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a,19xx年达到设计能力,经过多次技术改造,20xx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210万/ a。
义马千秋冲击地压灾害

义马千秋冲击地压灾害新华网河南义马11月4日电(记者林嵬梁鹏) 11月3日19时45分左右,河南义煤集团公司千秋煤矿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地面震感强烈。
当班掘进工作面下井作业人员75人,到记者发稿时,有14人升井,发现4人遇难,仍有57人被困井下。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在现场说,当前第一位的就是通风救人、科学救人,千方百计抢救被困矿工。
千秋煤矿位于义马市境内,核定生产能力为每年210万吨。
记者从事故抢险指挥部了解到,3日19时18分,义马市发生2.9级地震,19时45分左右,千秋煤矿调度室接到井下报告,21221下巷发生冲击地压。
矿震发生时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已经掘进760米,矿震发生后从21221下巷380米向里巷道严重受损,480米处巷道基本合拢,往往里情况不详。
事故发生后,义煤公司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救援人员入井侦察到480米处巷道严重变形人员无法通过。
目前抢险救援正在加紧进行,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河南省省长郭庚茂等均赶到现场指挥救援。
记者采访了解到,千秋煤矿事故发生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长郭庚茂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经过分析认为,井下被困矿工仍有生还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争分夺秒抢救被困矿工是第一任务,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超常措施、科学安排来争取时间。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对井下被困矿工最紧要的就是通风。
抢险指挥部已经制定了4条主要措施:利用原有的供水管,压风管向受灾点供风,加大救援作业区供风量;从21221下巷500米沿下帮向受灾点掘小巷,解决通风实施救援;从21221上巷向受灾点布置两个钻孔,向受灾点供风;从地面利用车载钻机向受灾点打钻,实施供风。
在现场的国家安监总局及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专家组对目前的救援方案表示认同。
骆琳说,目前第一位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抢救被困矿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措并举加快救援,调集所需要的各种装备物资保证抢险需要。
义马煤田冲击地压现状及研究.doc

第一章冲击地压概述煤矿煤岩动力灾害主要包括冲击地压和有瓦斯气体参与的煤与瓦斯突出,本次课程我们主要介绍冲击地压的基本知识、发生的原因、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冲击地压危险的预测预报技术、冲击地压危险的治理措施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第一节冲击地压动力灾害冲击地压以其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特征对煤矿、金属矿井、隧道等的安全轻则构成严重威胁,重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随着井工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岩动力灾害-冲击地压的危险也在逐步增加。
原来没有发生过冲击地压的矿井,现在也开始发生,原来发生过冲击地压的矿井,现在冲击发生的强度越来越大,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
目前,我国有近50对矿井累计发生过4000多次冲击地压,造成数以百计的人员伤亡,巷道破坏达30多公里。
冲击地压作为采矿诱发的地震,与大地地震相比,虽然震级不大,但由于其震中距地表近,属浅表层地震,其危害性非常严重。
图1—1为按里氏震级划分的德国、向非、波兰等国以及我同抚顺矿区、三河尖煤矿、华丰煤矿等发生冲击地压的最大强度。
第二节义马煤田冲击地压概况1、生产地质情况义煤集团公司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在中部义马煤田。
义马煤田分布有5对生产矿井,即:常村、跃进、千秋、耿村、杨村煤矿。
目前矿井采深分别是:常村矿600-800m,跃进矿650-1060m, 千秋矿750-980m,耿村矿500-650m,杨村矿400-600m。
义马煤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开采煤层为中侏罗统义马组,煤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简单的单斜构造。
地层产状平缓,走向近东西,倾向南,自下而上分别是2-3煤、2-2煤、2-1煤、1-2煤和1-1煤,煤层倾角8~25°大部分区域在10°左右,现主采2-1煤和2-3煤。
煤层赋存比较稳定,开采条件较好,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和砂质泥岩、老顶为巨厚砾岩,底板为煤与泥岩互层和炭质泥岩;煤田煤层瓦斯含量在2.19~9.72m3/t,矿井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均较为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冲击地压概述煤矿煤岩动力灾害主要包括冲击地压和有瓦斯气体参与的煤与瓦斯突出,本次课程我们主要介绍冲击地压的基本知识、发生的原因、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冲击地压危险的预测预报技术、冲击地压危险的治理措施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第一节冲击地压动力灾害冲击地压以其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特征对煤矿、金属矿井、隧道等的安全轻则构成严重威胁,重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随着井工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岩动力灾害-冲击地压的危险也在逐步增加。
原来没有发生过冲击地压的矿井,现在也开始发生,原来发生过冲击地压的矿井,现在冲击发生的强度越来越大,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
目前,我国有近50对矿井累计发生过4000多次冲击地压,造成数以百计的人员伤亡,巷道破坏达30多公里。
冲击地压作为采矿诱发的地震,与地震相比,虽然震级不大,但由于其震中距地表近,属浅表层地震,其危害性非常严重。
图1—1为按里氏震级划分的德国、向非、波兰等国以及我同矿区、三河尖煤矿、华丰煤矿等发生冲击地压的最大强度。
第二节义马煤田冲击地压概况1、生产地质情况义煤集团公司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在中部义马煤田。
义马煤田分布有5对生产矿井,即:常村、跃进、千秋、耿村、村煤矿。
目前矿井采深分别是:常村矿600-800m,跃进矿650-1060m, 千秋矿750-980m,耿村矿500-650m,村矿400-600m。
义马煤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开采煤层为中侏罗统义马组,煤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简单的单斜构造。
地层产状平缓,走向近东西,倾向南,自下而上分别是2-3煤、2-2煤、2-1煤、1-2煤和1-1煤,煤层倾角8~25°大部分区域在10°左右,现主采2-1煤和2-3煤。
煤层赋存比较稳定,开采条件较好,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和砂质泥岩、老顶为巨厚砾岩,底板为煤与泥岩互层和炭质泥岩;煤田煤层瓦斯含量在2.19~9.72m3/t,矿井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均较为简单。
煤种为长焰煤,挥发份大都在35-40%以上。
2-1煤层煤厚在0.14~9.45m,平均煤层厚度3.5~4.6 m;2-3煤层煤厚在0.2~21.7m,平均煤层厚度4.5~9.6 m。
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
2、冲击地压情况义马煤田冲击地压从80年代就有显现。
主要表现为响煤炮和局部支架损坏,但没有详细记录。
首次有记录的冲击地压为1998年9月3日,千秋煤矿18152下巷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
当时18152下巷掘进近100m,发生冲击地压造成整条巷道被煤充满,破坏巷道50m,损坏工字钢支架100棚,冲击出煤煤量500m3,两人死亡,一个受伤,停产60天。
该段巷道埋深450m。
近两年来,有记录的冲击地压有21次,跃进煤矿16次,千秋煤矿4次,常村煤矿1次。
最严重的是2007年跃进煤矿“6.19”冲击和最近千秋煤矿“6.5”冲击。
从分类情况看,发生在回采期间的有12次、掘进期间6次、工作面安装、转移、修巷期间3次。
发生在采深800m以下的15次,600-800m采深的6次。
巷道表现情况基本上是以底鼓和上帮破坏为主,没有冲击地压造成的严重冒顶现象。
另外还有很多以“煤炮”和轻微巷道支架变形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弱冲击现象。
第三节冲击地压现象及特征冲击地压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
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同时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等。
冲击地压还会引发或可能引发其他矿井灾害,尤其是瓦斯、煤尘爆炸、火灾以及水灾,干扰通风系统等。
对于冲击地压现象,世界各国,以及不同的行业,其称谓是不一样的,常见的有“岩爆”、“煤爆”、“冲击矿压”、“矿山冲击”、“冲击地压”等。
本书采用“冲击地压”这个术语。
通常情况下.冲击地压将直接产生:①将煤岩动力抛向巷道;②引起岩体的强烈震动;③产生强烈声响;④造成岩体的破断和裂缝扩展。
因此,冲击地压具有如下明显的显现特征:①突发性。
冲击地压一般没有明显的宏观前兆而突然发生、难于事先准确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②瞬时震动性。
冲击地压发生过程急剧而短暂,像爆炸一样伴有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震动,电机车等重型设备被移动,人员被弹起摔倒,震动波及围可达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地面有地震感觉,但一般震动持续时间不超过几十秒。
③巨大破坏性。
冲击地压发生时,顶板可能有瞬间明显下沉,但一般并不冒落;有时底板突然开裂鼓起甚至接顶;常常有大量煤块甚至上百立方米的煤体突然破碎并从煤壁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从后果来看冲击地压常常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生产损失。
第四节冲击地压的分类根据冲击地压显现强度、发生的地点和位置的不同,冲击地压有如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根据冲击的显现强度,可分为四类:(1)弹射。
一些单个碎块从处于高压应力状态下的煤或者岩体上射落,并伴有强烈声响,属于微冲击现象。
(2)矿震。
它是煤、岩部的冲击地压,即深部的煤或岩体发生破坏。
但煤、岩并不向已采空间抛山,只有片帮或塌落现象,但煤或岩体产生明显震动.伴有巨大声响,有时产生煤尘。
较弱的矿震称为微震,也称为“煤炮”。
(3)弱冲击。
煤或岩石向巳采空间抛出,但破坏性不很大,对支架、机器和设备基本上没有损坏,围岩产生震动,一般震级在2.2级以下,伴有很大声响,产生煤尘,在瓦斯煤层中可能有大量瓦斯涌出。
(4)强冲击。
部分煤或岩石急剧破碎,大量向已采空间抛出,出现支架折损、设备移动和围岩震动。
震级在2.3级以上,伴有巨大声响,形成大量煤尘和产生冲击波。
二、根据震级强度和考虑抛出的煤量,可将冲击地压分为三级:(1)轻微冲击(I级)。
抛出煤量在10t以下,震级在1级以下的冲击地压。
(2)市等冲击(II级)。
抛出煤量在l0~50 t,震级在1~2级的冲击地压。
(3)强烈冲击(III级)。
抛出煤量在50t以上,震级在2级以上的冲击地压。
一般面波震级Ms=1时,矿区附近居民可能有震感;Ms=2时.对井上下有不同程度的破坏;Ms=2.5时,地面建筑物将出现破坏现象。
三、根据发生的地点和位置冲击地压可分为两大类:(1)煤体冲击。
发生在煤体,根据冲击深度和强度又分为表而、浅部和深部冲击。
(2)围岩冲击。
发生在顶底板岩层,根据位置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
第二章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第一节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分析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即自然的、技术的和组织管理方面的。
其关系如图2—1所示。
图2-1 据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分类自然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原岩应力,主要由岩体的重力和构造残余应力组成,井巷周围岩体的应力由采深决定,而构造残余应力则很难预计,也很难研究。
此外断层附近也会出现相当大的水平应力。
褶曲附近的情况也可能如此。
实践表明,在一定的采深条件下,比较强烈的冲击地压一般会出现在煤系地层中具有强度高的岩层情况下,特别是在煤层顶板中有坚硬厚层砂岩的情况。
冲击地压危险的倾向是由煤岩的特性决定的。
总的来说,煤的强度大,弹性好,冲击地压的倾向性就高。
但并不是说,强度小和弹性差的煤层不会发生冲击地压。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冲击地压的应力值比强度大、弹性好的煤大得多,并且取决于加载方式和加载速度。
从发生冲击地压的技术因素来分析,首光是开采引起局部应力集中。
其主要原因是开采系统不完善,或者具有坚硬的顶板,较大的悬顶,造成较大的应力集中;或者是由于开采历史造成的,如煤柱停采线造成的应力集中传递到邻近的煤层。
从生产实践来看,生产的集中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冲击地压。
开采设计或防治措施无法实现,是冲击地压危险增加的因素之一。
主要是在多煤层开采情况下,还有多种自然灾害一起出现,如冲击地压、火、瓦斯等。
但有时无法选择更有效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技术和管理相互交叉的因素为投资没有到位。
加采矿作业没到位,支架和技术装备没有到位,没有选择有效的冲击地压预报仪器和防治的装备。
一、开采深度众所周知,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中的自重应力随之增加,煤岩体中聚积的弹性能也随之增加。
义马煤田现采深已超过或超过700米,具有开采深度大的特点。
统计分析表明,开采深度越大,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
通常情况下,深度H≤350米时,冲击地压不会发生。
深度在350<H≤500m时,在一定程度上危险程度逐渐增加。
从500m开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的危险性急剧增长,当开采深度为800米时,冲击指数比在深度500米增加了14倍。
义马煤田首次发生冲击地压在千秋煤矿,采深480米,而采深在700~1000m 的跃进煤矿和千秋煤矿冲击地压高频出现,和上述分析结果一致。
二、煤岩的力学性质生产实践与试验研究均表明:①在一定的围岩与压力条件下任何煤层中的巷道和工作面均有可能发生冲击地压。
②煤的强度越高,引发冲击地压所要求的应力越小,反过来说,若煤的强度越小,要引发冲击地压,就需要比硬煤高得多的应力。
③煤的冲击倾向性是评价煤层冲击性的特征参数之—。
对煤的冲击倾向性评价,主要采用煤的冲击、弹性能量指数,即冲击能量指标K E≥5为强冲击倾向,5>K≥1.5为中等冲击倾向,K E<1.5为无冲击倾向;弹性能量指标W ET≥5为强冲击倾向,5>W ET≥2为中等冲击倾向,W ET≤2为无冲击倾向。
表2-4为冲击煤层的煤样研究结果。
我矿也对煤的冲击倾向性进行了鉴定,结果为强冲击倾向。
就是说冲击地压形成的条件很简单,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较大。
三、顶板岩层的结构特点义马煤田现主采煤层2#煤的顶板为20-30厚的泥岩,再上为强度高的砂砾岩,厚度达30~40米。
见义马煤田煤层综合柱状图2-7。
研究表明,厚层砂岩顶板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坚硬厚层砂岩顶板容易聚积大量的弹性能。
在坚硬顶板破断或滑移过程中,大量的弹性能突然释放,形成强烈震动,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
四、断层影响实践表明,冲击地压经常发生在向斜轴部,特别是构造变化区、断层附近、煤层倾角变化带、煤层褟曲、构造应力带。
当巷道接近断层或向斜轴部时,冲击地压发生的次数明显上升,而且强度加大。
实践表明.相当一部分震动集中在断层附近。
其中在断层的上盘开采时的震动能量大于断层下盘开采时的震动能量。
在向斜部分开采时,震动也很强烈。
在断层和向斜附近震动集中的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形成的残余构造应力。
该应力与开采引起的应力集中叠加的位置即为岩体震动的位置。
岩层在其受力足够大时.就产生破裂.当岩层破裂发生侧向位移时.这种破裂就称为断层。
断层通常是锁住不动的,当其两侧的应力积累到足以引起沿断层的断裂时,则发生位移,形成粘滑,当断层处于粘滑状态,其周围岩石可因位移一段而积累弹性能,当断层上的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断层滑动(储存在附近岩石中的弹性能一部分以地震能辐射出去)形成强烈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