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体系及其优化与创新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梁桥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创新研究

钢筋混凝土梁桥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创新研究

钢筋混凝土梁桥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创新研究1. 引言钢筋混凝土梁桥是现代交通建设中常用的桥梁形式之一,具有结构稳定、施工方便等优点。

然而,在市政工程建设中,钢筋混凝土梁桥的设计与施工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桥梁的承载能力、结构设计的优化以及创新方案的研究等。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优化和创新钢筋混凝土梁桥的设计方案,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2. 钢筋混凝土梁桥设计方案的优化2.1 梁桥结构设计的优化在钢筋混凝土梁桥的设计中,可以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对结构各部分的尺寸、材料以及布置方式进行优化,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安全性。

优化设计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多次迭代,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同时,还可以考虑使用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以提高桥梁的强度和耐久性。

2.2 跨径设计与优化钢筋混凝土梁桥的跨径设计是桥梁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桥墩间距、地质条件、交通流量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梁桥跨径。

为了优化设计方案,可以考虑采用多跨径梁桥,通过增加桥墩的数量,减小每个梁段的跨度,从而提高桥梁的整体性能。

2.3 梁桥的抗震设计优化地震是造成桥梁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桥的抗震性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以在设计中考虑合理的桥梁几何形状,如采用曲线梁或变截面梁,以提高桥梁的柔性和韧性。

其次,可以使用抗震构件,如横撑、加劲梁等,以增加桥梁的抗震能力。

最后,可以利用新型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3. 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创新研究3.1 新型梁桥结构设计在钢筋混凝土梁桥的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新型的结构形式,如悬索桥、斜拉桥等,以提高桥梁的运载能力和美观性。

同时,还可以结合桥梁的实际情况,开展桥梁振动分析与控制研究,以减小桥梁的振动幅度和频率,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3.2 钢筋混凝土梁桥材料创新钢筋混凝土梁桥材料的创新是提高桥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途径之一。

铁路桥梁体系结构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铁路桥梁体系结构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铁路桥梁体系结构分析及其优化设计铁路桥梁是铁路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它不仅具有支撑列车负荷、承受自然灾害、保证铁路安全等多种重要功能,而且对铁路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铁路桥梁的研究和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铁路桥梁设计的体系结构、材料选择、结构分析、以及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体系结构铁路桥梁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设计荷载、地形条件、环境条件等。

只有满足铁路运输和安全所需的要求,各种条件得到合理协调时,才能构成一种合理可行的桥梁体系结构。

铁路桥梁的体系结构通常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桥台构成。

其中,上部结构是铁路桥梁的承载部分,包括桥面、横梁、支座、承台等。

它的设计需考虑荷载、风荷载、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而且还需要考虑列车振动和噪声等影响。

下部结构主要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包括桥墩、基础等。

下部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震力、桥墩间距等多种因素。

而桥台则是连接上下部结构的部分,通常是沿铁路线布置的,其设计需要考虑陡坡、道岔、特殊障碍物等因素。

二、材料选择铁路桥梁采用的主要材料有钢材、混凝土和木材。

其中,钢材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能够承受大荷载和复杂工况,因此在铁路桥梁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混凝土则是一种低成本、易施工、耐久性高的材料,特别适合于桥墩等下部结构的部分。

而木材则主要应用于小型桥梁和临时桥梁等特殊场合。

除了主要材料外,铁路桥梁的连接件、支座、防护、防腐等部分的材料也需要合理选择。

连接件主要用于连接桥梁各个部分,通常采用高强度钢材;支座则用于调节桥面和桥墩之间的位移,常用橡胶或钢球等材料制成;而防护和防腐则采用多种材料和工艺,以保障桥梁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三、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铁路桥梁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它主要分为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两种。

静力分析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内外力的平衡关系和各部分的受力情况,其目的是确定桥梁结构是否安全以及所需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等。

桥梁工程结构设计与创新

桥梁工程结构设计与创新

桥梁工程结构设计与创新桥梁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桥梁工程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本文将从桥梁工程结构设计的现状出发,探讨桥梁设计中的创新点,并展望未来桥梁工程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

## 1. 现状分析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加,桥梁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桥梁结构设计主要以钢筋混凝土桥梁为主,这种结构设计稳定可靠,但也存在着自重大、施工周期长、维护成本高等缺点。

因此,如何在保证桥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成为当前桥梁工程结构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 2. 创新点探讨### 2.1 新材料应用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如碳纤维、玻璃钢等材料的应用逐渐在桥梁工程中得到推广。

这些新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可以大大减轻桥梁自重,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同时也能缩短施工周期,降低维护成本。

### 2.2 结构优化设计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可以在保证桥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建设成本。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桥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得结构更加合理,承载能力更强,同时也提高了桥梁的抗震性能。

### 2.3 智能化施工技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引入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可以实现桥梁施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同时也能保证施工质量。

## 3. 未来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桥梁工程结构设计将迎来更多的创新与突破。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桥梁将更加轻巧、美观、耐久,同时也将更加智能化、环保化。

新材料、智能化技术、结构优化设计等将成为未来桥梁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保障。

综上所述,桥梁工程结构设计与创新密不可分,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材料,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推动城市交通建设迈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

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_优化与创新

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_优化与创新

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6AA11Z120)作者简介:肖汝诚,博士,教授收稿日期:2007-01-16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优化与创新肖汝诚1陈红1魏乐永2(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2.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0)摘要:近年来,随着桥梁美学理念的提升和景观要求的提高,桥梁造型不断创新。

但与此同时,因规范、地域差异和设计师对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认识偏差,出现了不少不合理的结构体系,造成造价升高、安全降低、施工麻烦、养护困难的现象。

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及其优化和创新问题突显,对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显得越加迫切与重要。

首先明确结构体系的概念———“结构体系是结构功能、外形及其受力形态的统一”,并讨论桥梁结构体系研究的内容与意义,为开展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体系优化与创新的方法,也为工程师在设计工程中进行合理的体系创新与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结构体系;体系优化;体系创新;受力形态中图分类号:U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31X(2008)06-0069-06Study,optimizationandinnovationofbridgestructuresystemsXiaoRucheng1ChenHong1WeiLeyong2(1.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2.ChinaHighway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Consultants,Inc.,Beijing100010,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bridgeaestheticconceptionandlandscaperequirementimproving,configurationofbridgesisbecomingmoreandmoreinnovative.But,becauseofthecodeandregiondifferencesandinconsistentdesigners’understandingofstructuraldesignandconstruction,manyunsuitablestructuresystemshavebeenemployed,resultinginincreasedcost,reducedsafety,constructioninconvenience,curingdifficulty,andsoon.Therefore,therationalization,optimizationandinnovationofstructuralsystemshavebecomemoreurgentandimportantforbridgestructuressystems.Theconceptofstructuresystemsisproposed,andthecontentandsignificanceofthestudyofbridgestructuresystemsisdiscussed.Withrespecttotheexamples,themethodforsystemoptimizationandinnovationofbridgestructuresisintroduced.Keywords:structuresystem;systemoptimization;systeminnovation;strainedconditionE-mail:xiaorc@mail.tongji.edu.cn土木工程学报CHINACIVILENGINEERINGJOURNAL第41卷第6期2008年6月Vol.41No.6Jun.2008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造了数以万计的桥梁,积累了宝贵的建桥经验,对传统桥梁的设计、施工已成为成熟产业在发展。

桥梁设计中的创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桥梁设计中的创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桥梁设计中的创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桥梁是连接不同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时也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桥梁的设计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趋势,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挑战。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桥梁设计中的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一、桥梁设计中的创新技术1. 预制桥梁技术预制桥梁技术是一种在工厂预制桥梁构件,然后将构件拼装成整体的桥梁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现场施工,预制桥梁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危险因素、减少建筑垃圾,同时还可以在工厂进行质量控制。

因此,这种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2. 钢-混凝土组合桥梁技术钢-混凝土组合桥梁技术是将钢和混凝土有效结合,以达到优化桥梁结构和性能的目的。

在这种技术中,钢结构可以提供桥梁的强度和刚度,而混凝土可以提供较好的耐久性。

相比于传统的桥梁结构,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桥梁自重,提高抗震性能,同时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大跨度和复杂形状的桥梁设计。

3. 新型材料应用新型材料的应用对于桥梁的设计和建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说,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增强桥梁的强度和刚度;玻璃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可以用于桥梁的修补和加固;铝合金可以用于制作轻型桥梁等等。

因此,新型材料的应用对于桥梁的设计和建造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桥梁设计的发展趋势1. 大跨度桥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的日益繁忙,大跨度桥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中。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超长跨径的设计技术、高强度材料和精准施工技术等多种手段。

因此,大跨度桥梁是桥梁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 绿色桥梁绿色桥梁是指在桥梁设计中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的桥梁。

这种桥梁有着低能耗、低污染、低噪音、适应气候变化的特点。

绿色桥梁的实现需要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是桥梁设计的重要方向。

3. 智能化桥梁智能化桥梁是指使用新技术和传感器等设备,使桥梁具有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维护和自我修复等功能。

这种桥梁可以在桥梁使用寿命的整个周期中提供可靠的监测和维护,以保证桥梁的安全和可靠性。

桥梁工程结构的性能分析和优化

桥梁工程结构的性能分析和优化

桥梁工程结构的性能分析和优化桥梁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之一。

作为城市交通的枢纽,桥梁工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作为桥梁工程的核心,结构的性能分析和优化是保证桥梁稳定和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模拟分析三个方面来讨论桥梁工程的性能分析和优化。

一、材料选择桥梁的主要材料是钢、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应力、形变和温度等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钢是一种高强度材料,适用于大跨度桥梁的建设。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延展性,对桥梁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高强度、高效的建材,可以有效地增强桥梁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

在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桥梁的跨度、承载力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使得材料与结构达到最佳匹配。

例如,跨度较小的桥梁可以采用钢梁、钢筋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梁进行设计。

而大径跨度的桥梁应考虑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或斜拉桥等结构类型。

二、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桥梁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任务是为桥梁结构提供稳定的支撑和承载能力。

在设计桥梁结构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因素对结构的影响,如桥梁跨度、荷载、地震、风荷载等。

此外,设计还需要遵循材料选型、使用寿命、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规定。

桥梁结构的设计中,需要注意桥梁整体性能的分析与优化。

例如,在设计上大跨度的桥梁时,需要采用空腹桥梁或T形梁的设计方式,以减轻自重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此外,还需要考虑桥梁的谐振问题,可采用增加桥梁阻尼器或改变桥梁结构的阻尼参数等方式来减轻桥梁的振动影响。

三、模拟分析模拟分析是桥梁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桥梁结构的分析和预测来进行优化设计。

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可以对桥梁结构在各种情况下进行强度、稳定性、振动等方面的预测和优化。

在模拟分析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CFD等方法来进行模拟,以便更加清晰地了解桥梁结构的应变、变形和力学性能。

例如,利用有限元分析可以分析钢梁或钢筋混凝土梁在弯曲、剪切、挤压等情况下的应变和应力分布情况,从而找出结构中的短板,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桥梁结构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桥梁结构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桥梁结构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桥梁是人类在建筑领域的杰作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尝试创新和发展,设计出更加优美、坚固、经济、高效、环保的桥梁结构。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桥梁结构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一、历史桥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利用木材、石头、青铜等原材料建造了各种形式的桥梁。

例如,中国古代建造的有名的著作《营造法式》、《施工图》中就有介绍各种古代桥梁的建造方法。

在欧洲,罗马帝国时期修建的万里长城是当时世界最长的桥梁,它的结构坚固耐久,几乎没有修缮。

随着科技的发展,桥梁的结构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良和提升。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钢和混凝土等新材料的应用使设计出更加复杂和大胆的桥梁成为可能。

1929年,纽约市布鲁克林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桥梁结构设计的新时代,它采用了悬浮式跨度结构,成为世界上首座采用混凝土支柱的大桥。

二、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强,桥梁结构的创新和发展也随之加快。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桥梁结构的设计已经从简单的梁式和拱式结构转变为更加复杂和科技化的斜拉桥、悬索桥、拱索混合桥等结构形式。

例如,我国最著名的水下隧道桥——港珠澳大桥上的港珠澳大桥主桥,它采用了块状斜拉桥结构,长度达到了约29.6公里,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箱型拱构架的最大跨径单体箱拱。

同时,智能化、环保化、节能化也成为了当前桥梁结构研究的热点。

许多桥梁都采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桥梁的自动调节、智能诊断、远程监控等功能。

例如,我国第一座由自主研发的机电一体化钢管拱桥——南京四江大桥在施工时采用了先进的机器人焊接技术,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未来随着世界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不断增长,桥梁在未来将会更加重要。

未来的桥梁结构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智能化、高效和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

读书报告—桥梁结构体系及其优化与创新

读书报告—桥梁结构体系及其优化与创新

桥梁结构体系及其优化与创新“大跨径桥梁结构体系及其优化与创新”的讲座非常全面、深刻、新颖,深入浅出和具有启发性,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使我受益匪浅。

1桥梁结构体系1.1 桥梁结构体型的定义桥梁结构体系是桥梁的结构功能、外形及其受力形态的统一。

结构功能是桥梁结构体系的第一层含义,是供人和物体跨越障碍物,主要为跨越结构。

结构形式是结构体系的第二层含义,根据结构形式,桥梁结构可分为四种基本体系:梁式体系、拱式体系、斜拉桥体系、悬索桥体系。

结构受力形态是结构体系的第三层次,受力形态包括结构内部荷载的传递方式及其平衡时的内力状态,它是结构体系的内核。

同一桥型体系的受力形态仍是千差万别的,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外部对结构体系的约束,如结构体系是否静定将决定温度、支座沉降等对结构体系的影响;结构内部主要受力构件间的传力形式,如斜拉桥塔、梁、墩的连接形式将影响结构体系内部荷载的传递;主要构件间的受力分配,如拱桥中有刚拱柔梁、刚拱刚梁和柔拱刚梁之分。

根据上述三个层次去定义结构体系,可以将桥梁结构体系与其他结构体系区分开,并能系统地表述桥梁的轮廓及其基本的力学性能,同时也为系统研究桥梁结构体系奠定了基础。

1.2 评判桥梁体系优劣的标准一个确定的桥梁结构体系对应着其独有的力学性能。

但同一结构体系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可能是优秀的,也可能是拙劣的。

因此,明确评判桥梁结构体系优劣的标准尤为重要。

首先是结构体系跨越能力的合理性。

每种桥梁体系都有其合理跨径范围,简支梁不可能做到超百米,否则就不是不经济或是不可能的;反过来,除非处于景观等特殊需求,也很难想象在跨度只有几十米的小桥中采用悬索桥体系。

其次,体系必须适应桥位处地址水文条件。

它对应结构受力形态的第一方面:外界对结构体系的约束。

如:软土地基区域不宜承受水平力,因此有推力拱桥体系一般是不合理的方案,而在山区地基承载力高的条件下,有推力拱桥往往又成为最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结构体系及其优化与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桥梁结构体系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对结
构体系的优化问题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主要针对桥梁结构体系的基本
概念、优化和创新的方法进行阐述,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合理的优化思路与方法,为以后桥梁体系的优化和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桥梁;结构体系;优化;创新;发展;.
1 桥梁结构体系
1.1 桥梁结构体型的定义
桥梁结构体系主要是指某一桥梁在功能、外观和受力方式等方面的状态情况。

桥梁结构体系中分为三方面概述,第一方面指的是结构的功能,桥梁结构的主要
功能是为人和车辆等提供跨越河流、山谷的一种跨越建筑物。

第二方面代表着桥
梁结构的形式,根据结构类型,可分为四种基本体系: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
索桥等形式。

第三方面与桥梁结构的力学方面相关,代表为结构的受力状态,它
包括结构中荷载的传递方式使其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属于结构体系和核心部分。

对于相同桥型的桥梁体系,受力形态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三
个点:一、桥梁结构体系在约束状况影响,如结构支座处的沉降脱空等;二、结
构内部荷载传递方式的影响,比如桥梁在墩梁处是支座连接还是固接,都会导致
桥梁结构体系传力和受力的不同;三、结构构件之间承受荷载力的分配比例影响,如拱桥中刚拱柔梁和刚拱刚梁在承受荷载时,不同构件所受力的大小不同。

1.2 评判桥梁体系优劣的标准
我们首先应该对桥梁的跨径范围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设计。

每种桥梁体系都不
能违背它的极限标准,梁式桥不可能做成几百年米一跨的,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
的猜想;同样,对于悬索桥而言,除了是满足景观的需求以外,也不可能修建的
跨度只有几十米
此外,在选择桥梁体系时必须考虑项目当地的环境总况。

它对应结构受力形
态的第一点:外界对结构体系的约束。

比如:有些地基处主要是软土地质,不利
于承受水平推力,因此我们应该合理选取无推力拱体系,而在地基承载力很强的
情况下,又应该选取有推力拱体系。

由于结构刚度越大,承受分配荷载也越多,所以合理分配结构构件刚度十分
重要。

这对应于结构受力形态的第三点:主要构件间的受力分配。

较为优秀的结
构体系既有合理的构件刚度分配,又满足结构受力和稳定的基本要求。

总的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评判桥梁体系的优劣,但在确定桥梁体系时仍需要多方面
因素进行考虑。

2 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优化与创新
2.1 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
在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对一个完整结构的受力状态和特性有所
掌握,并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根据工程的需求进行改进,更好的实施。

桥梁结构体系的综合力学特性就是对各种桥梁形态进行力学分析,研究其适
用范围,为桥型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国内外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
得到了丰硕的成果。

针对同一种桥梁类型的不同受力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
个体系之间的受力共性和差异,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优的受力体系进行实施,桥梁
结构受力的状态可以从参数、新型桥梁体系受力性能和新材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
研究。

2.2 桥梁结构的优化与创新
结构体系优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合理和优化的应用,主
要通过在桥型不改变的情况下,改变体系三个层次内容,使桥梁的受力状态合理,施工方便,具有经济性等。

优化过程主要通过体系的研究而不是简单的结构优化。

体系优化需要严格根据当地的环境、交通、施工等因素,抓主要矛盾,进行
广泛的对比,从中选取最有方案的桥型。

桥梁结构在设计方面的创新一般包括体系创新和材料的创新两类。

桥梁体系
的创新是基于项目施工环境和跨径要求对桥梁结构体系和受力情况进行不断进步
和创造。

3 大跨度桥梁结构的优化与发展趋势
大跨度桥梁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斜拉桥、悬索桥、拱桥和一些新造型的桥梁(全索桥、斜拉-悬吊混合体系桥)等。

其中,悬索桥和斜拉桥仍然是大跨度桥梁中发展的主要趋势。

3.1 大跨度桥梁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960年国外开始对桥梁结构优化进行了一些研究,而国内到1980年才开始
对此进行研究,到了1990年以后大跨径桥梁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才开始进入飞
速发展,集中对整体优化和局部优化方面展开。

整体优化工作对于高次超静定结构而言,无论从目标函数的建立,还是追求
函数最优解方面都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对于一座桥梁只通过局部优化工作是不完
整的,尽管整体优化工作很困难也必须对此研究,为了对大跨度桥梁有全面的分析,必须关注桥梁结构的整体优化。

局部优化相比整体优化变量要少,难度要小,对桥梁结构内部优化更加深入。

3.2 大跨度桥梁结构优化的发展趋势
大跨度桥梁结构体系未来的优化设计研究发展主要集中于5个方面:
(1)多层次结构的整体优化设计,实现在成本预算(建造费用、维修费用)、安全(稳定性和耐久性)、适用性(满足要求和行车顺畅)和美观的统一,这也
是大跨度桥梁体系优化设计的最终目的。

(2)新型大跨度桥梁结构的优化研究,如斜拉-悬吊混合体系等,对于这种
新型桥梁类型而言,尽管我们的经验不足,但是对桥梁未来的发展需求是必不可
少的,因此应该注重对新颖构造桥梁体系的优化工作。

(3)桥梁结构体系优化设计的结果是否可行,我们需要引用到可靠度理论,根据可靠度理论来分析桥梁优化的可行度,此理论目前在结构设计优化方面广泛
使用。

国内外基于可靠性理论的优化设计的研究很多,但是针对桥梁体系的探索
才刚起步。

(4)大跨度桥梁结构除了考虑静定荷载作用下的优化设计外,动力优化也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为了实现跨度更大的桥梁,动力荷载对桥梁的整体影响是首
要考虑的问题。

(5)大跨度桥梁结构一般较为复杂,设计变量多,所设计到的优化算法也有多种,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优化方向,选择合适的算法才能将问题有效解决。

4 小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桥梁结构体系的含义、结构优化在桥梁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们应该正确深刻认识桥梁结构优化的本质,根据实际项目
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法。

因此做好桥梁体系结构的优化工作对桥梁的安全性、
经济性和适用性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肖汝诚,陈红,魏乐永.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优化与创新[J].土木工程学报,2008,41(6):69-74
[2] 项海帆,肖汝诚,葛耀君等.桥梁概念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 胡建华,陈冠雄,向建军,刘榕.平胜大桥设计构思与创新技术[J].2006(2):28-32
[4] 王宗伟,李志雷.浅谈桥梁结构体系的变化与创新[J].四川水泥,2017(10):14.Wang Zongwei,Li Zhilei.Discussion on the Change and Innovation of Bridge Structure System[J].2017(10):14.
[5] 梁鹏,肖汝诚,夏敏,刘浩.超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结构体系[J].公路交通科技,2004,21(5):53-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