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课标要求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二、教材分析1.课本内容以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壮大为内在线索,揭示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关系。

它在时间线上与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原始氏族时期)在时期上相衔接,开启第4课“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内容上,讲述神话传说的内容与第2课讲述考古发现的内容相呼应。

2.课文的三个子目:“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和“尧舜禹的禅让”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神话传说,但在时空上,炎黄联盟与尧舜禹的禅让有先后关系,而且是属于同一地域——黄河流域的故事。

3.课本中的图片材料较少,因此本课利用历史地图册中的地图、图片对教学进行辅助。

三、学情分析1.广州中学初一学生大部分对历史有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上表达意愿强,但由于初中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感性认知居上风的年龄阶段特点,学生对较深层次的、较枯燥的文字内容大多接受度较低。

因此,宜采取活动-探究的课堂组织形式。

2.学生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后,已能认识到“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但其对神话传说的认知尚且停留在“虚构的故事”,尚且没能将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历史史实相联系。

四、重难点及突破1.重点: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区别和联系突破方法:学生找出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比较两人传说中的发明跟第2课考古发现的相似程度,对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关系进行归纳。

2.难点:禅让制与“公天下”突破方法:学生探究问题:“为什么在传说中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被归于炎帝、黄帝个人呢?”,总结禅让的标准和首领的特点。

五、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知道华夏族的由来;学生通过比较炎黄传说与考古发现,理解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学生通过归纳部落联盟首领的共同点,了解禅让的标准和内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培养一定的辩证思维,懂得客观看待传说、史料。

2024年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第一单元第1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以及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远古时期的重要传说,如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故事。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远古传说的史料分析,区分史实与传说。

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故事及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我国古代文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远古时代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黄帝和炎帝的故事:介绍两位传说中的祖先,分析他们的贡献。

(2)尧舜禹的治水传说:讲解三位传说中的帝王,重点分析大禹治水的故事。

(3)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原始农业、陶器、铜器等文明象征。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故事对自己的启示。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远古传说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大禹治水的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黄帝、炎帝的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故事及其对后世的启示。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关于远古传说的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古代文明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远古传说的史料分析,区分史实与传说。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故事对自己的启示。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远古传说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详细内容包括: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学习;探讨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分析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掌握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远古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难点: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黄帝、炎帝的壁画,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黄帝、炎帝等人物的事迹及其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黄帝、炎帝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远古传说。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远古传说人物:黄帝、炎帝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黄帝、炎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要点包括黄帝、炎帝的事迹、贡献以及他们的形象在华夏族形成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远古传说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等核心知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1)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1)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一单元第2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以及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和炎帝的故事,掌握尧、舜、禹的治水传说,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

2. 通过对远古传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和炎帝的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

难点: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炎帝、黄帝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时代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黄帝和炎帝的故事:介绍黄帝和炎帝的生平事迹,分析他们的贡献。

(2)尧、舜、禹的治水传说:讲述尧、舜、禹的治水过程,强调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高尚品质。

(3)古代文明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认识远古时期的先民们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远古时期的先民,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炎帝、黄帝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尧、舜、禹的治水传说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黄帝和炎帝的故事2. 尧、舜、禹的治水传说3. 古代文明的起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谈谈炎帝、黄帝的故事对你的启示。

答案:示例:炎帝、黄帝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他们在远古时期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作业题目:请你简要介绍尧、舜、禹的治水传说。

答案:尧以治理洪水为己任,舜继承尧的事业,继续治水。

禹则三过家门而不入,辛勤治水,终于成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远古的传说,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 课 《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 课 《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导学与训练
板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的“禅让”
2、禅让制的特点
教后记
展望提高
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人文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讲授新课
一、炎黄联盟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怎么回事?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分析第13页材料研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精彩教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精彩教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等故事,理解这些传说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3.引导学生思考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等神话传说的内容及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教学难点: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神话传说。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远古的传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神话故事无处不在,比如动画片、电影、电视剧等。

那么,神话传说究竟是什么呢?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2.盘古开天辟地师:我们来了解一下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还是一片混沌,没有天地、日月、星辰。

有一天,盘古在这片混沌中诞生了。

他用神力开辟了天地,创造了日月星辰。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意义吗?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盘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具有无比的力量,开创了我们的世界。

师:非常正确!这个故事强调了盘古的伟大,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敬仰。

3.女娲造人师:我们来看看女娲造人的传说。

相传,女娲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神,她用泥土捏造了人类。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别之处?生:这个故事说明了人类是由女娲创造的,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师:没错!这个故事强调了女娲对人类的关爱,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女性的尊重。

4.伏羲画卦师:我们来看看伏羲画卦的传说。

相传,伏羲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智者,他观察自然现象,发明了八卦。

同学们,你们知道八卦是什么吗?生:八卦是一种符号,用来表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师:非常正确!伏羲画卦的传说,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5.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神话传说,你们觉得神话传说与历史有什么关系呢?生:神话传说可能是对历史事件的夸张或者想象,但它们都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案远古的传说

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案远古的传说

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案远古的传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黄帝战蚩尤等;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及其贡献;华夏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掌握三皇五帝的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3. 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正确评价三皇五帝的贡献。

重点:掌握我国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了解华夏族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盘古开天辟地的壁画,引导学生关注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黄帝战蚩尤等。

(2)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及其贡献。

(3)华夏族的形成。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神话传说在历史上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主要内容: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黄帝战蚩尤等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及其贡献华夏族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黄帝战蚩尤等神话传说。

(2)谈谈你对三皇五帝的认识。

2. 答案:(2)开放性问题,学生可结合教材内容和个人理解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较高,但在分析问题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时期的神话传说,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远古的传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

教材通过讲述这些传说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相对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学生对于传说时代的了解相对片面,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故事,掌握传说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故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故事、文献资料等,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3.投影仪:确保投影仪正常使用,方便展示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如“黄帝战蚩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这些传说人物吗?他们有哪些故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传说人物,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古的传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
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
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民族被称为华夏民族,我们是炎黄子孙,我国具有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么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的祖先是谁?
二、新课学习
(一)炎黄联盟
教师:今天,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大家庭,被称为"炎黄子孙"。

传说中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和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部落。

教师:中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

正式将桥山轩辕设列为国家祭祀场所是在距今1200年前的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

从些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祀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

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教师: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

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黄帝
教师: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多媒体展示
2.炎帝
教师: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教师: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

最终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多媒体展示阪泉之战图片
3.蚩尤
教师:据说蚩尤是位桀骜不驯的野心家.据《山西通志》和《安邑县志》载:他是安邑"蚩尤村“人。

传说蚩尤姜姓,牛首人身、铜头铁额、四目六手,不食五谷,以铁石充饥。

他好兵杖刀戟,能飞空走险,喷云吐雾。

教师:原来居住在我国东部地区,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是最早进入中原的部落。

多媒体展示炎帝黄帝大战蚩尤图
教师: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

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九战而九败。

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族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

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

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

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教师:传说,涿鹿之战十分激烈。

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多媒体展示涿鹿之战图
教师:炎帝与黄帝两个部落联盟共同战蚩尤最终形成了华夏族。

多媒体展示华夏族形成的图片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为何叫炎黄子孙了。

多媒体展示祭拜轩辕图
教师: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末期社会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图片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师:炎帝,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还制作乐器琴瑟、还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多媒体展示炎帝发明图片
教师: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多媒体展示黄帝发明图示
教师:在文中划出重点内容
多媒体展示
教师:《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

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

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中的“颛顼帝”。

多媒体展示图片
问题思考: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发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学生:在生产上:制作出了陶器、发明了纺织等
学生:在生活上:教会人们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等。

使人们的生活有所保障。

学生:在经济交流上:教会人们通商交换。

学生:有科学依据: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

考古学家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水井的遗迹。

蚕茧和石制品等。

讨论: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没被考古资料证明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学生:历史事实: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三)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实质: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一种制度。

多媒体展示禅让制图片
教师: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教师:尧舜禹的表现?
学生:尧教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解除水患;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师:大禹治水用什么方法治水的?
学生:挖沟开渠“疏”、“导”结合。

教师:治水的结果这样呢?
学生: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过上了安康生活。

多媒体展示大禹治水图片
教师: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禹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
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
教师:大禹的尊称怎么来的?
学生: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

他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

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不敢进家门。

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因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问题思考: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以工作为主,为国家建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三、课堂总结
从黄帝以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由此发端,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落笔第一人也是黄帝。

他是我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依托,是十几亿炎黄子孙心系一处的文化巨擘。

由他及历代有为国君的努力,中国不断发展、壮大,走向统一、团结,民主,富强!
四、课堂练习
1.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 D )
A.是文字的发明者
B.曾今打败了炎帝
C.制造出了指南车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A )
A.仓颉
B.嫘祖
C.黄帝
D.伶伦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古的传

一、炎黄联盟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三、尧舜禹的“禅让”制
【教学反思】
《远古的传说》学习中要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