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800字读后感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五篇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五篇在我的暑假假期生活中,我读过了许多的好书,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的老朋友,它就是《弟子规》。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800字_读《弟子规》有感作文内容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弟子规》读后感800字内容一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数百千年人的智慧。
亘古历今,国学经典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在看完《弟子规》之后,我对“百善孝为先”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古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排第一位。
所以说孝乃德之根本。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的人性的结晶。
黄香温席、汉文帝亲尝汤药、蔡邕孝母......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读懂了孝的含义,这金光闪闪的“孝”字,激励、感召了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一次有趣的经历。
那天,我把一条罗非鱼喂给小猫吃,想看看小猫是怎么吃鱼的,就蹲下来观察。
我想:小猫一定会快速地把鱼叼起来,跑到角落里享受美食。
谁知,小猫却不慌不忙地用爪子把鱼撕开,并咬下一大块给了旁边的老猫......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动物还能如此“尽孝”,何况我们人呢?于是,我明白了我们第一小学为什么要注重礼仪的培养,注重国学的熏陶。
以前,我经常常会惹父母生气,和他们顶嘴。
却不知他们看到我学习不认真时一定很难受,在他们因我犯了错而打骂我时他们的心一定比我们的身体更痛,更痛……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我拿给父母的考卷一定会让他们看完之后眉开目笑,我冲撞父母的声音变成了和父母唠家常,讲笑话的声音,父母骂我的景象变成了我给父母洗脚的景象,我会让父母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他们在晚年享享清福。
感动中国孝心少年的“板车女孩”黄凤,6岁时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开家。
11岁时她推着400斤的铁板车把爸爸带到上海治病。
连续10年,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
弟子规分享感悟800字(精选5篇)

弟子规分享感悟800字(精选5篇)关于弟子规分享感悟,精选4篇精选范文,字数为800字。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每当我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就会想起《弟子规》。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它是我们生活的典范,是教育我们的典范。
每次读起它,我的心里便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使我收益匪浅。
关于弟子规分享感悟,精选4篇精选范文,字数为800字。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每当我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就会想起《弟子规》。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它是我们生活的典范,是教育我们的典范。
每次读起它,我的心里便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使我收益匪浅。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当我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就会想起《弟子规》。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它是我们生活的典范,是教育我们的典范。
每次读起它,我的心里便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使我收益匪浅。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在《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里都可以看到。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有一个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良好品德,不管在什么地方我们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弟子规》还有许多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房玄脚,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它的意思是说:侍奉兄长的时候,应该尊敬他们,亲近仁德的人,还应该亲近有仁德的人,在亲近仁德的人之间,应该有道德的人,在亲近有仁德的'人之间应该有道德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侍奉兄长的时候,你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在亲近有仁德的人之前,应该有道德的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亲近有仁德的人,就有道德的人。
“谨慎而诚实”告诉我,做人要谨慎。
“泛爱众”告诉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它告诉我做人要实实在在,做好自我的一言一行。
“泛爱众”告诉我,要爱护群众,对待他们应有仁德之心。
“信”告诉我,做人要诚信,说到做到。
“泛爱众”告诉我们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也要讲求对“人”的诚信。
弟子规心得体会800字左右7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800字左右7篇弟子规心得体会800字左右1《读弟子规》教会了我很多,使我更加孝敬、敬重、体会别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离家时,须告知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告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在一次放学大事中,使我深刻得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天放学后,我想去上一次厕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由于上厕所,妈妈来接找不到我,在学校食堂、操场来回找了好久,当妈妈气喘吁吁找到我时,我心里很内疚。
所以我有点担忧:万一这次妈妈来接我,又找不到我怎么办?她肯定会很焦急的。
正在这时,我想起了《弟子规》中的“出必告,反必面”。
我抓紧跑到一个同学面前,让他在我妈妈来时通知下她我在上厕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厕所,可是心里却像有只小鹿在乱窜,忐忑担心:我同学知道我妈妈长什么样吗?他会通知到我妈妈吗?当我快速的跑到教室时,发觉同学已向妈妈说明白状况,妈妈正在门口等着我呢。
我要感谢《弟子规》呢,假如没有它的提示,又要害妈妈担忧了。
固然《弟子规》还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它真是我学习的好帮手。
弟子规心得体会800字左右2在这个寒假,我参与了校园记者国学经典诵读班,学习了《弟子规》。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
”书籍会带着我们跨过才智的大山,越过学问的大海,会使我们在学问面前不再显得渺小。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针对《弟子规》这一段话,我还有一件小故事呢!今年过年我在姥姥家住,其次天,姥姥预备好早饭,叫我起床吃饭。
我起床后发觉表弟还在睡觉,舅舅叫了他几次,可表弟就是不想起床。
我就对他说了《弟子规》里的这段话。
表弟问我:“这是什么意思呀?”我急躁地给他讲解了这段话的意思。
听过后,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舅舅说:“爸爸,我现在起床!”国学班的任教师给我们讲过:“读书不但要读好书,而且把美德也要落实到行动中去。
”这句话使我深深地记住了《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4篇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4篇第1篇弟子规读后感800字我上二班级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读《弟子规》,到了三班级我能流利地朗读这本书了,基本懂了每句话的意思。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济”,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最令我感慨的一句话。
一次,我和妈妈去姨妈家玩,观察表哥正在看书,我们到了他也没和我们打招呼,只见他手握一支黑笔,不时地在书上画圈,点点,划划,时而瞪大眼睛,时而紧锁眉头,时而如痴如醉,时而面露笑容。
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态,真是可爱。
正和姨妈讲话的妈妈突然问我:“琪琪,你知道熊猫前掌有几根指头吗?”我一下子愣住了,想来想去答不出。
我就问表哥,他笑着说:“熊猫前掌只有四个指头呀”。
他现在才读五班级,学问竟这样丰富,实在让我佩服,同时也让我感到惭愧。
我家书房有我专属的书柜,装满了我的课外书,这些我都看过,但大多都“走马观花”,没有收获。
我读书的时候,态度也不如表哥仔细。
回到家,夜已深,我却久久不能入睡,表哥是我学习榜样,我要努力向他看齐,即使差距很大,也要下定决心赶上。
窗外,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济”的声音,它陪我进入梦乡。
从那以后,我自觉培育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时仔细做笔记,有好词好句就摘录下来,不懂的地方问老师或家长。
现在读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每读一本书,就似乎进入另一个新世界———书的海洋,我沉醉其中,享受着书本带来的乐趣。
在向表哥学习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弟子规》中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句子,“见人善,即思齐”这种对我们青少年的真诚劝勉,深深打动了我。
我要用它勉励自己,仔细学习别人的闪光点,使自己也闪光。
第2篇弟子规读后感800字《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才智结晶,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特殊是当今社会风气不好,我们更应当以书中的思想光辉作为我们前进路上的明灯。
以下是我阅读书后的深刻体会。
首先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里主要是教导我们读书要专注,集中留意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弟子规读书心得800字(精选5篇)

弟子规读书心得800字(精选5篇)弟子规读书心得800字【篇1】《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
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
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5篇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5篇《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所写的,让我百读不厌, 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顺父母;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守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仔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弟子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1今年暑假,我阅读了弟子规。
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发现,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就得有规矩,懂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刚开始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通过仔细阅读解释才明白这段话的含义,我感受到做儿女的应该尊敬父母,只有这样才能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同时也真正了解了古代小朋友是多么孝敬父母,我心里也暗暗下定决心向他们学习,要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
于是我便马上行动起来,我先做到了父母叫我时,我立即回答;许多事情都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不惹父母生气;外出时告诉父母自己到哪里去;回家后,告诉父母回来了;父母所讨厌的,我都不去做……这些我都一一做到了,慢慢地我发现父母越来越喜欢我了,不断地夸我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关心人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
以前有好多次,我做作业时总是磨磨蹭蹭,边玩边写,父母批评时还顶撞父母。
可自从我学了“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我深深感受到这就是圣人的教海。
当我认真读完《弟子规》,想到里面让我们要从小学会自强自立的话语,我也决定利用假期充分锻炼一下自己。
于是就让妈妈在深圳给我报了一个“新东方少儿英语夏令营”,这样即能强化学习英语,又能锻炼我的综合能力。
8月上旬爸爸把我送到了遥远的深圳,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全封闭夏令营生活。
在夏令营期间,我是非常独立的,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
按照《弟子规》中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自己洗衣服、洗头、洗澡、刷牙、洗脸……每天准时起床、认真早读、专心学习、积极发言、快乐游戏、按时作息。
弟子规心得感想800字(精品10篇)

弟子规心得感想800字(精品10篇)弟子规心得感想800字篇1自从读了《弟子规》这本圣贤书,我领悟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这本书是圣人李毓秀所写。
本书一章虽只有短短八句话—二十四个字,却蕴藏着无尚的道理。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总叙中的一段:首孝悌,次谨信。
它告诉我,做人应该做到孝敬父母、敬重师长;其次要做到诚信待人。
这句话简单易懂,但又有少人真正的领悟,实践呢?一次,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对母女在争执着什么,女儿看上去不以为然的样子。
当路过她们身边时,我听到了她们争执的内容,女儿说:“哼,你不配当妈妈,连一部好的手机都不给我买,你知道别人用什么吗?用苹果(手机)!而我用小灵通……”很明显是为了换一部新手机才跟母亲吵架的。
看到此情景我很是心寒,因为这位姐姐并没有按照古人所说的“首孝悌”去做,作为炎黄子孙,竟然做出如此不孝之举,怎能不感到耻辱?此刻,我想对那位姐姐说:父母辛辛苦苦地将你养大,并默默地付出,可你却对母亲这么大言不惭。
若你还能问心无愧,不知羞耻,那只会让你身边的人感到可悲,可笑!当读到“次谨信”时,我也回忆起曾在幼儿园发生的事。
当时,我忘记带铅笔了,就向同桌借了一支,说是第二天还给她。
第二天,一来到幼儿园就开始翻书包,想赶紧把笔还给她,可是找了半天,连个影子都没出现。
那时,我突然想到昨天放学回家时似乎把她的笔弄掉了!我心头一紧,看到这空荡荡的书包里,一支笔都没有。
但我却暗自庆幸她记性不好,因为一般这些小事她都记不清。
她来到班级了,我假装在若无其事地看书,她果然忘了那件事。
那几年,这件事像一块大石头压着我喘不过气,原来这就是说谎后的滋味。
从那件事发生后,我就下决心,以诚待人,不可以再对他人说谎;而在那以后,我做到了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他人,真的快活多了。
《弟子规》是我无声的老师,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遵循《弟子规》之训,伴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我会将它教导我的一字一句都刻骨铭心,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时时刻刻警惕着自己。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作文(精选5篇)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作文(精选5篇)《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作文篇1当一缕阳光射进我的小屋,微风拉开窗帘,我捧起那本被我束之高阁已久的《弟子规》,心中感慨万千。
儿时,当我光着脚丫跑过书柜时,就被这本《弟子规》可爱的封面吸引,曾伸出脏兮兮的手摸着可爱的封面问妈妈:“这是什么书啊?”妈妈说:“这是《弟子规》,宝宝长大了也可以读的。
”这是我初遇《弟子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对《弟子规》有了更多的了解,它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学者李毓秀所著,《弟子规》跨越时空的障碍,引导着不计其数的年轻人,让我不得不叹服这学者的厉害。
《弟子规》以孝开篇,“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颇有感触——我家经常上演这一幕:母亲做好了饭菜,连声呼叫我的名字:“萌萌,吃饭了!”可我还沉浸在我的动漫世界中,对母亲的呼唤充耳不闻,直到母亲怒不可遏,我才遵命。
自从我读了《弟子规》后,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多么的不孝,就是在古代也是令人不耻的,此后,我改掉了自己这个坏毛病,妈妈再喊我吃饭,我会马上关掉电视到餐厅,爸爸妈妈呼唤我时,我会第一时间应声并跑到爸爸妈妈跟前,爸爸妈妈对我的这种改变也赞赏有加。
我感谢《弟子规》为我带来的改变。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默默地读着。
我觉得这是教我们有“礼”。
礼貌是我们最基本的教养,没有礼貌就更谈不上孝道了,恭敬长辈也是孝道的一种。
有一次,我刚刚被班主任批评了一顿,结果回家的路上就与班主任撞个正着,我尴尬地想要绕路,不想与老师打招呼,可忽然《弟子规》里的句子在脑海蹦了出来,古人都懂得“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难道我还不如古人?文明在我这里就退化了吗?想了想,我大方地站好,给老师敬了个礼,恭恭敬敬地问了声:“老师好!”老师和蔼地摸摸我的头,直夸我有礼貌,我心里轻松了很多,也为当时想绕路的想法羞愧不已。
现如今,《弟子规》仍然广泛流传,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都读过这本书,它通俗易懂,能教育你守孝道懂礼让、教育你遵守社会公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800字读后感
《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
而大家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各自有着怎样感受呢?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弟子规》800字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
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
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
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
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
”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
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这样一句话。
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
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
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
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
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
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
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
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的部分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现代子女教育问题突出,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该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长大后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一定很糟,从小没有纪律和品德的修养,长大后即使知识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万事以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虚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项意见,并积极改正错误,听从父母的指挥,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只有这样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非常惭愧.调皮的我,个性倔强,不听父母的教导,做了很多错事,令老师和父母伤透脑筋,令他们伤心,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规》里的各项准则衡量自己,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教导,各方面要求进步.
我觉得这本《弟子规》很值得我们去看去读去做,如果一个人大部分的日常行为规范都依照《弟子规》里面的做,将来一定有很大的成就.《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风。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
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
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
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
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
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
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第一次拜读《弟子规》一书,是在单位工作时间,当时现场给每人都发了这本金色的小书,当时拿到手上,我先看到的却是书上写着的“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丛书”,我和同事谈笑道:“小学生读本,是要带回家给孩子看的么?……”直到一个休息日,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这本小书看了起来。
但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是如此精彩。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中的第一篇便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篇,按弟子规所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短短的几句话,以三字韵文形成,却让我惭愧万分。
原以为为父母买几件衣服,做几件家务就是对父母是“孝”,现在才发现什么是“孝”我一点也不懂。
反而想想父母对自己才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平时在家里,父母为了喊自己吃饭的时候,都是在“嗯嗯、啊啊……”的应付中,让父母喊了一遍又一遍,而自己只是为了多看一眼手中的手机或者精彩的电视节目中。
每次犯了错误的时候也不但没有听从父母的教诲,总有自己说不完的委屈,道不尽的借口,和父母强词夺理,谈何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其次就是第二篇“出则弟”也是告诉我们在外面的时候要尊师重长,要学礼、懂礼。
还有“谨”、“信”、“泛众爱”、“亲仁”、余力学文“一共八篇,每一篇都有它诠释的意义,组成了这本小小的金色小书,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读完这《弟子规》我不再笑它是小学生读本,它将是我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当代人都应该细细品读的一本好书,通过它,你会发现自己习以为常或者自己认为都是对的言行,原来都是这样或那样的存在着。
在古时,《弟子规》是蒙学的课本,也许让我们现代人也读《弟子规》并不难,但是需要我们努力的是,能将《弟子规》实践到我们的当代现实生活中,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