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创新

第六篇 创新
第六篇 创新

一、为什么说管理内容的本质就是维持与创新?P540

1.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种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中

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工作。系统结构会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摩

擦,而逐渐从有序走向无序。管理的维持职能就是严格按照规则来监视和修正系统

的运行,尽量避免摩擦,保持系统有序性。

2.任何社会系统都是一个有众多要素构成的,与外部不断发生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

动态、开放的非平衡系统。而系统的外部环境、内部要素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不

即使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进行调整,就会被环境所淘汰,调整的职能就是管理的创

新职能。

3.系统的社会存在是以社会的接受为前提的,而社会之所以允许某个系统存在,是因

为该系统提供了社会需要的某种贡献;系统要向社会提供这种贡献,则必须首先以

一定的方式从社会中去的某些资源并加以组合。系统不断改变或调整取得和组合资

源的方式、方向和结果,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这正是创新的主要内涵和作用。二、创新类型的基本含义(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环境创新)P544

1.目标创新: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的经营目标,也需要适时的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

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新。

2.技术创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顺应甚至引导社会技

术进步的方向,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3.制度创新: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各成员间地正式关系地调整和变革,制度是

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

4.组织结构和结构的创新:由于机构设置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企业活动的内容、特点、

规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同一企业,在

不同的时期,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也要求组织的机构和结构不断调整。

5.环境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

经营的方向变化。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

三、创新过程的特点及创新的过程(四个阶段)P548

特点:创新过程的特点——是“杂乱无章”的过程

过程: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

四、如何对创新活动进行管理?P552

1.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2.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

3.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4.正确地对待失败

5.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一、两种控制的类型P481

1.按照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1)程序控制:Z值是时间的函数。适用于控制按既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如上课铃声、程控机床、计划编制过程、质检过程的控制。

Z=f(t) 程序控制法奏效的条件是能较好地预测到对过程的控制措施带来的

结果。

(2)跟踪控制:Z值是跟踪对象(静态、动态)的函数。

如导弹打飞机、猫追老鼠、生产量与销售量、流转税额与销售额、利润与

收入和成本、奖金、工资的分配与绩效

Z=f(W) W—先行量

(3)自适应控制:Z值是过去已达状态Kt的函数。

如摸石头过河(战略决策过程)、动植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Z=f(Kt)

(4)最佳控制:Z值是某一目标函数的最优值(最大或最小值)。Z=Max(Min)(X、Y、Z)

如狗追兔子直接向交点追、确定性决策中的线性规划法解决的问题等

条件:对未来能准确估计。

2.控制的时机、对象、目标划分的类型: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控制

(1)预先控制(前馈控制)是指在组织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包括:对投入要素的预先控制。上坡前加速,暖气提前升温,动员、岗前

培训、选拔,制定规章等。

优点:防患于未然;针对某项计划活动依赖的条件,不针对个人,易被员

工接受

条件:掌握及时的信息;了解前馈控制的因素与结果的关系

(2)现场控制(又称过程控制)指当活动正在进行的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

如对投入要素及结果的现场控制。

如生产现场控制。

优点:及时指导,保证目标的实现

缺点:受到管理者时间、精力和业务水平的制约;应用范围狭窄(易计量

的工作);易形成对立情绪

(3)成果控制(又称事后控制、反馈控制)是在一个过程结束之后进行总结、评价、奖惩等活动(亡羊补牢)。

如财务分析、成本分析、审计、监察、不合格产品的发现与追究当事人的

责任、绩效考核。

作用:预防将来发生偏差;对目前过程有监督作用。

优点:无条件限制,适用面广,尤其是周期性重复活动;可以消除对后续

活动的影响;总结经验教训;奖惩依据

缺点:有延迟现象,已造成一定损失。

二、思考如何利用上述第二个分类去分析如何控制一项活动(如教学活动、生产、销售等)

三、管理工作中有效控制的要求是什么P486

1.适时控制:控制越早,损失越小,难度越大。

2.适度控制(范围、程度、频度)

A.控制的范围——防止控制过多或不足。

B.控制的程度——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C.控制的频率适度

3.客观控制:控制过程中要注意“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A.控制标准要符合实际情况。

B.信息反馈要真实。如报喜不报忧

C.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与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在时空

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

D.必须定期地检查过去规定的标准和计量规范,以使之符合现时的要求调整、纠

正措施要切实可行。

4.弹性控制:控制方法要具有灵活性,如比例控制,弹性预算。适用于不能准确预测

业务量的情形。

弹性预算、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增强控制系统的灵活性

四、控制的过程P491

1.建立标准:明确控制依据

确定控制对象:根据控制的目的确定。

选择控制的重点

制定标准的方法

2.衡量绩效:将标准与实际比较,发现偏差

通过衡量,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3.纠正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找出偏差的主要原因

确定纠正偏差的实施对象

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

一、领导的定义、三要素、作用P410

1.定义:所谓领导,就是指指挥、带领、领导和鼓励不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三要素

A.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B.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C.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不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3.作用

A.指挥作用

B.协调作用

C.激励作用

二、领导方式的三种极端理论(莱温)(专权、民主、放任)P420

1.专权型领导: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

2.民主型领导: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决策。

3.放任型领导:领导者撒手不管,下属完全自由。

三、管理方格理论中的五种领导风格P422

1.9.1型方式(任务型):只注重任务的完成,不重视人的因素。

2. 1.9型方式(乡村俱乐部型)特别关心职工

3. 5.5型方式(中庸之道型)既不过于重视人的因素,也不过于重视任务的因素,努

力保持和谐和妥协。

4. 1.1型方式(贫乏型)对职工的关心和生产任务的关心都很差。

5.9.9型方式(团队型)对生产和人的关心都达到了最高点。

四、菲德勒模型中领导环境的判断及应采取的领导方式P424

1.职位权力:即领导者奖惩权的大小。越大,服从程度越高,领导环境越好。如军队

与地方;战时与平时。

任务结构:指任务明确程度和下属负责程度。越高领导环境越好。如滥竽充数。上

下级关系:指下属乐于追随程度。越高越好。

2.用问卷测定领导者的领导类型

低LPC型:任务型领导(重视任务),对最不与自己合作的同事用敌意的语言评价。

髙LPC型:关系型领导(重视人际关系),对最不与自己合作的同事用善意的语言

评价。

LPC:最难共事者问卷(LeastPreferred Co-Worker questionnaire)

一、管理幅度的含义及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作管理幅度。P296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P297

(1)工作能力:主管、下属强→宽

(2)工作内容和性质

A.主管所处管理层次高→复杂→窄

B.下属工作相似性高→宽

C.计划(制度)完善程度高→指导工作少→宽

D.非管理事务多少多(社会兼职)→窄

(3)工作条件

A.助手的配备情况有→宽

B.信息手段配备情况好→宽

C.工作地点的相近性近→宽

(4)工作环境不稳定→窄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P301

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原则

首先考虑工作需要,同时也要用人所长。再设计问题需考虑现有组织人员特点。人

是关键的生产要素。培养人、发展人这一社会责任的要求

2.权责对等原则

3.命令统一原则:一个下级只服从一个上级

三、扁平结构与金字塔结构的优缺点

1.扁平结构

(1)优点:①层次少,信息传递快,失真小。(官少,成本低)

②幅度宽,利于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缺点:①不利于对下属进行有力的指导与监督。

②可能淹没了重要信息。(下级提拔的机会小)

2.金字塔结构

(1)优点:①结构严谨、等级森严

②分工明确、便于监控

(2)缺点:①信息传递链长、失真管理人员多,可能导致管理人员人浮于事、脱离实际的官僚作风

②管理成本高

③计划工作复杂

四、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特点(直线、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网络制)

1.直线制:不设职能结构,由直线指挥人员全权负责,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结构形式。

2.直线——职能制:设立职能机构,但职能机构无指挥权。

3.矩阵制:双重机构,双重领导

4.事业部制: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5.网络制::核心是一个小规模的经理小组,他们的工作是直接监督公司内部开展的

各项活动,并以合同为基础将制造、分销、营销或其它关键业务的经营活动外包,经理小组负责协调外部机构之间的关系。保留的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五、各种部门化的方法及评价P316

1.职能部门化:按业务活动相似性设立管理部门。

(1)优点:①有利于人员聘任及管理(专业口径一致)。②有利于人员培训及交流(专业相近)。

(2)缺点:①不利于产品结构调整和发展(与产品关系不密切)。②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培养(面窄)。③不利于各职能部门间协调——隧道视野。

(3)适于:品种少,规模小的企业。

2.产品部门化:按产品或产品大类划分部门,把与同一产品密切相关的工作集中在同

一部门内进行。

(1)优点:①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②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产品方向。③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④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培养。

(2)缺点:①需较多全能型管理者。②各部门主管可能更多强调本单位利益。

(3)适于:产品种类多,差异大,产量大的企业。

3.区域部门化:根据地域设立管理部门。

(1)优点:①可节约物流、交通、信息费用。②利于因地制宜。③利于及时调整投资地域。④利于高层人才培养(综合管理)。

(2)缺点:①需较多全能型管理者。②各地区主管可能更多强调本单位利益。

(3)适于:产品销售地域分布广阔,产量大的企业。

4.综合标准与矩阵组织:实际中,组织往往采用两种或以上部门化方式。

具体形式①不同部门采用不同的部门化方式②同一组织采用两种以上部门化方式

(1)优点:①可根据工作需要,集中各种专门人才短期内迅速完成任务;②便于知识和意见的交流与创新;③便于部门间的横向协调。

(2)缺点:①成员工作位置不固定,容易产生临时观念;②组织中存在双重职权关系,导致责任不清

(3)适于:工作内容需要众多技术知识支撑的组织;一般组织安排临时性工作任务时采用

六、集权、分权与授权的含义P323 P

1.集权::指决策权一定程度集中于组织的较高层次。

2.分权:指决策权一定程度分散于组织的较低层次。

3.授权: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将某些权力临时委任给某个或某些下属。

七、过度集权的弊端P325

1.降低决策质量因为决策是不能及时(多环节传递)得到准确(扭曲)信息。

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各基层部门不能自我调整,高层或考虑不过来或决策延迟。

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被动、机械的执行命令。

八、促进和限制分权的因素P327

1.促进分权的因素(易于分权的情况)

A.组织规模大集权弊端越大。

B.活动的分散性强便于因地、因时制宜

C.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D.环境的复杂性。(分权型组织)

2.限制分权的因素

A.政策的统一性要求高如统一价格、工资

B.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

C.控制的需要

九、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原则的理解

第八、九章计划与计划的实施

一、狭义计划的内容(5W1H)P254

1.做什么What to do ?目标与内容

2.为什么做Why to do ? 原因

3.谁去做Who to do ? 人员

4.何时做When to do ? 地点

5.何地做Where to do ? 时间

6.怎么做How to do? 方式、手段

二、计划的意义或有关计划的误解辨析

(1)计划的意义

A.指导作用:计划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并对成员指明行为方向。当成员知道组织

目标及个人目标时,就会协调自己的行动,加强合作,实现目标。

B.应对变化:计划促使管理者预测未来的变化,并作出适当的反应,保持计划的

灵活性,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C.减少浪费:在计划实施之前往往会掩盖许多浪费和冗赘,然而,一旦手段与目

标都已经非常清晰时,减少了活动的分散性,是生产要素合理分配,减少浪费。

D.便于控制:计划所建立起的目标或标准是控制的依据。组织成员将自己的工作

与目标或标准对比,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保证目标的实现。

(2)关于计划的误解

A. 1.计划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大计,和中层、基层管理者无关;

B.计划是计划部门的事,和其他管理人员无关;

C.当环境不断变化时,计划也要不断调整,因此计划的意义不大;

D.计划是一种约束,会降低组织的灵活性。

三、计划的各种划分类型P258

四、改善计划实施的方法有哪些?P272

1.目标管理

2.滚动方式计划

3.网络计划技术

4.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五、目标管理的目标是如何制定的

由上至下,协商确定(目标对话)。上级提出自己的目标,下级根据分工及上级目标制定自己的目标,上下协商,上级确定。

六、滚动计划法的含义及其评价

1.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该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

变化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

来。

2.评价

A.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

B.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

C.提高了计划及组织的应变能力

第七章决策

一、决策的原则及依据P224

决策遵循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决策的依据——信息

二、决策的各种类型的含义(不同的划分依据)P225

1.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时间划分。

长期决策是指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形、全局性的重大决策。短期决策是为

实现长期目标而作的短期安排。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作用划分。

战略决策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

技术改造等。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为了保证组织战略决策的实施,对所需

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协调和合理使用的一种决策,属于执行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具

体决策。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

出的决策,范围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3.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主体的数量

个人决策是单个人做出的决策,群体决策是多个人一起做出的决策。

4.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决策的起点

初始决策是在有关互动尚未进行从而环境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

组织环境发生变化后所进行的决策是追踪决策。

5.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决策所涉及的问题

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即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即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

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6.确定型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

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者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结果。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

种状态以及它们的概率。

不确定性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

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它们的概率。

三、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1.群体决策的优点

A.群体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产生更

多的方案。

B.决策群体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从事不同的工作,熟悉不同领域的知识,掌

握不同的信息。

C.群体决策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

D.群体决策能更好地沟通,提高决策的合法性。(民主性)

E.群体决策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2.群体决策的弊病

A.速度、效率可能低下。

B.少数人控制。

C.从众现象——群体思维

D.很可能更关心个人或部门目标。

E.责任不清。

四、决策的过程P232

决策过程一般认为有7个基本步骤: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2.识别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4.评估备选方案

5.作出决定

6.选择实施战略

7.监督和评估

五、改善集体决策的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的含义P238

1.头脑风暴法——收集新设想

是一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

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

2.德尔菲法

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

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

六、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划分的指标、四分矩阵的名称、特点及对策)——画图的掌握及理

论运用P240

1.划分指标

A.相对竞争地位(市场占有率):越高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

B.业务增长率:越高需要投入的资金越多

2.四分矩阵:

A.“瘦狗”——“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a)特点:低增长,弱竞争--利润很低或亏损,低增长使其对现金的需求量

不大

b)策略:收缩或放弃

B.“幼童”(问题)——“未来不确定,但发展快”

a)特点:高增长,低竞争--资金需求量大,产生的现金少

b)策略:投资或放弃

C.“明星”:——“出场费很高,捧出不容易”

a)特点:高增长,强竞争--资金需求量大,产生的现金也多。

b)策略:抓住时机投资

D.“(现)金牛”:——“吃的是草,出的是奶”

a)特点:低增长,强竞争--利润多,需要的投资少

b)策略:不需要太多投资

七、量本利分析中曲线图及公式P245

1.保本产量:在产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知道保本产量即总收入曲线和总成

本曲线交点所对应的产量,大于保本产量,企业即可盈利,小于保本产量,企业即

亏损。

2.假设P代表单位产品价格,Q代表产量或销售量,F代表总固定成本,v代表单位

变动成本,S表示总利润,C表示单位产品利润。(C=P-V)

A.求保本产量:企业不盈不亏时,PQ=F+VQ,所以保本产量Q=F/(P-V)=F/

B.求保目标利润的产量:设目标利润为S,则PQ = F+VQ+S,所以保目标利润S

的产量Q=(F+S)/ (P-V) = (F+S)/C

C.求利润:S= PQ – F –VQ

D.求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方案带来的产量–保本产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方案带来的产量

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应如何创新优化

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应如何创新优化 作为大一团干,我们很多时候都处在迷茫中,尤其是对我们身处于泉州校区的工科学生来说,要想要在文科中汲取发散性思维,并且保留与发扬理科生的严谨务实态度,就更应该对我们将来的有个规划,才会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所以先要树立理想,认真学习,努力成才。 青年时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 往往有许多潜能 被自己以各种理由忽略或否定。比如在为人处世方面缺乏自信心等等。但通过团校的学习后 让我们知道作为当代大学生 当代的共青团员 应有充分的自信心去完成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和使命 团课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心 去迎接和挑战一切困难。 经过两个周末的团课学习,我们参加了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也参与了有趣的品酒活动,在团课结束之际我对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应如何创新优化有如下见解: 一.专心于学习事业,积极投身工学院的工作 要做团员干部。不管你的学院中被分配的工作是否合自己的心意与预期,一旦干上了就要爱上它,并非每个成功人士所从事的都是原先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一个人的志向不脱离集体需要而立方显得伟大。 建立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信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人生价值如何才能实现?它需要我们努力工作,在建功立业中实现。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发扬创新精神,学习往届学长学姐好的工作学习作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中,超越平庸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在整个社会越来越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使自己不落于人后,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底线。 二.只争朝夕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可塑性 不要溺于“你真年轻”的赞美误了壮丽的青春。当有人对你说“你真年轻”时,不要因此而飘飘然。这样会让你沉溺于年轻的赞美中,虚度了年华,荒废了青春。年轻确实是一种资本,但绝对不要满足于年轻,年轻不表示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年轻,“年轻”只是暂时的装饰,别人对你“年轻”的赞美只有几年,真正能让我们永远处于恒久的赞美和羡慕中的是在学习中自我提高。 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学习能让我们间接地与先贤思想交锋,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养分,是一种提高自己的捷径。只有争分夺秒地学习,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可塑性,不断提高服务装备修理事业的能力和本领。我们必须树立学习意识,勇于在工作中实践。古人学习有汉书下酒、韦编三绝、牛角挂书、雪窗莹火、程门立雪的典故,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种求知欲渴的精神。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终究有一天,好习惯会造就好的人生。 要批判性地学习和思考。消遣类杂志多读无益,浪费光阴,年轻人要好好珍惜和利用拥有更多光阴这个资本,不能让它流失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学习还包含了虚心向别人学习,别人是一面镜子,对镜反思,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学到别人的优点;也可以看到镜子上的瑕点,也就是别人的不足,使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认真抓住每个学习的机会,勤于思考,学用结合,这是团员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脚踏实地地做人,让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坚持激情做事。对事业要充满激情,对工作要学会用心。三分钟的热度不叫激情,那叫投机。不要指望不干事不流汗又扬名又得利,不管是多么有天赋的人,没有汗水和智慧的付出,何以铺就美好的人生之路?要想安身立命,得做到三点:一是认识所处的环境;二是了解自身特长;三是明确人生目标和途径。用心想事,专心谋事,激情做事,我们才能提高,才有机会尽快地成为专家型、技能型人才。 学会阳光思维。阳光思维就是一种乐观的心态。任何人都可能遇到挫折,春秋时期的勾

产业链、创新链构建

1 张建华 上海大学 上海OLED 产业联盟 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OLED 产业链、创新链构建

上海AM OLED 产业链与创新链 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现状AM OLED 产业、技术发展 ?Part 2. 1 演讲提纲 ?Part 1.?Part 3.

?万亿产业:显示器面板产业规模过亿?东亚产业:韩、日、台湾、大陆?高度融合:产业链与创新链 ?高度集中:资本、技术、人才、市场?持续发展:新产品、新技术 ?高速发展: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 平板显示产业特征 韩国48% 中国台湾33% 中国大陆12% 日本7%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TFT-LCD 面板经营收占比 2013/2014 预期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将在2018年超过韩国, 位居全球第一

新型显示产品向高附加值发展 智能健康家居 曲面显示智能可穿戴高分辨 超大尺寸创新产品驱动AM OLED 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慢?与平板显示发达地区相比,新技术积累 少、产业化进程慢, 面板产品结构快速变化影响追赶先进步伐产业链配套建设滞后 ?平板显示产线核心工 艺设备、零配件和关 键材料70%以上依赖 进口 知识产权积累欠缺 ?新兴显示技术发展步 伐相对缓慢,产业化 进程落后,核心知识 产权缺失带来行业隐 忧 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规模迅速增长(2014年总产值逾千亿),但是不可否认国内平板显示产业规模仍然相对较小(10%),新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相对迟缓,核心知识产权缺失,产业链配套能力滞后等,离建设平板显示产业强国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发展

【MOOC测试题】第六讲:MOOCs创新篇

【MOOC测试题】第六讲:MOOCs创 新篇 测试一 1以下新的在线学习样式(MOOC的变形)中,学生可以实时提问,并与老师同 学交流的是:(单选) A.DOOC。 B.SMOC。 C.mOOC。 D.MOOR。 正确答案: B、 2以下新的在线学习样式(MOOC的变形)中,学员遍布全球的是:(单选) A.SMOC。 B.mOOC。 C.LOOC(little)。 D.LOOC(local)。 正确答案: A、 3慕课专项课程和X系列课程证书上面一般会显示:(单选) A.学历信息。 B.主讲教师的签名。 C.学生籍贯。 D.出生年月。 正确答案: B 4Coursera和edx慕课平台推出了专项课程和X系列课程,制作这类课程可以: (多选) A.使学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了解相关行业的实际情况。 B.突出制作课程的院校在某个领域的专业性。 C.提升“签名认证”的参与率。 D.使学员能够获得更有效的知识组合,深入掌握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 正确答案: A、 B、C、D 5以下有关Coursera和edx慕课平台推出的专项课程和X系列课程的说法正确 的是:(多选) A.edx平台上的X系列课程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需要完成“毕业项目”。 B.这些课程为学习者提供在某个专业领域深入学习的机会。 C.该类课程中所有课程都需设置“签名认证”。 D.这类课程包括了一系列需求量较大的短期课程。

正确答案: B、C、D 6以下有关MOOC问卷调查的做法,比较恰当的是:(多选) A.开课前对学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B.课程进行中调查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 C.课程结束后对学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D.开课前对学员关于课程相关知识的已知情况进行调查。 正确答案: A、 B、D 7Coursera和edx推出了自助课程,有关这类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学生可以随时开始学习,并根据自己的进度来学习。 B.学生可以免费认证作业。 C.能够为翻转式教学提供灵活和模块化的内容。 D.课程全部内容都同时在线,但学生仍然可以跟踪学习进度。 正确答案: A、B、 C、D 8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Bushee教授在他的慕课课程《财务会计导论》中加入了虚拟学生(virtual students),这个创意的好处在于:(多选) A.虚拟学生的提问让老师讲课更有成就感。 B.创造真实课堂的热闹氛围。 C.老师和虚拟学生拌嘴过程中解释一些学生可能感到疑惑的观点。 D.把课程变得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正确答案: C、 D 9所有的MOOC课程都提供认证证书,只是不同的课程证书类型不同而已。(判 断) A.× B.√ 正确答案: A、×。 10教师在进行慕课练习设计时,会受到慕课平台的制约,所以教师只能从平台已有的题型的角度考虑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测试。(判断) A.√ B.× 正确答案: B、×。 测试二 1慕课专项课程和X系列课程证书上面一般会显示:(单选) A.学生籍贯。 B.身份证号码。 C.学历信息。 D.独一无二的安全URL。 正确答案: D、

关于创新奖评选的几点说明

关于创新奖评选的几点说明 创新奖的评选围绕着服务业主为中心,岗位职责为己任,规范规程为标准,优质工程为目标的原则进行。 1、什么是创新 围绕着个人的本职工作,想办法出点子,使工作的某些项目达到了好的效果,这个主观能动性的思维及实践活动就是创新。从个人角度看,对待工作积极主动,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工作,而不是被动应付工作,就能够出创新成果。这个想办法改进工作的过程就是创新。因此,只要在本职工作中为了工作有好的效果,想了办法进行了实践,并且有了好的结果,就可评创新奖。 2、创新的范围 创新贯穿于管理、技术、施工、资料、材料、安全、质量、进度、后勤等所有岗位的所有工作中。 3、意义 (1)如何评价每位员工一年的工作,同一个岗位具体到每一个人是做的好还是一般,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应付的,工作状态如何,成效如何,怎么体现,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可以通过创新成果有所体现。 (2)通过创新奖的评选,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亮点,即我们的突出优点,并全面贯彻下去,我们的整个工作就可

以上一个台阶,如果我们的所有工作都通过创新、亮点的全面实施,就可以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3)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围绕着做的更好而进行创新改进活动,我们整个的工作就可以越来越好。 (4)基于以上,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奖反映一年来工作的成效,通过创新奖的评选,找出工作中的亮点发扬光大。 4、要求 (1)每一位员工对照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反思一下是否发挥了积极主动性,在工作中改进提高了那些方面,然后申报,公司组织验证评选确定。 (2)以后每一位员工围绕着怎么把工作做的更好,付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只要努力了而且有成就,就应该鼓励,就应该获奖。 (3)要求全员自荐和推荐,每一个员工可以申报多项成果,填写多份表格,但必须填写至少一份表格,成果可以是一人完成,也可以是多人完成。如确无内容,签名后上报。 截止日期2014年1月10日。 2013.12.28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

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 (一)课间交流心得: 1、创新思维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是我们的一种手段,而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经常为了手段而放弃了目的”。 2、所有的新事物几乎都是旧事物的切割、排列、组合。 3、对错在时间和空间上来说都是相对的。 4、先有战术,再有战略,就像你要钉住一个东西一样,是先找到合适的钉子比划好怎么钉然后再拿锤子来想怎么钉好将东西钉结实。 6、创新重在“新”,从旧到新;创造重在“造”,从无到有。 7、用“包容和欣赏”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事务,特别是爱人。 8、对身边的事务保持好奇心。 9、对待一个新生事物首先看它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二)课程内容 1、创造与创新: 1)创造是事物从无到有,它是以产品为导向的。 2)创新是事物从旧到新,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 而现在存活的高瞻远瞩的公司几乎都是通过对某些产品或者产业进行创新而得到发展的。而往往最初发明该产品或者产业的公司却被这些进行创新的公司所替代。 2、问题解决中的固有思维模式: 1)固有思维解决的事过往的问题,而要解决现存的问题必须要用创新思维。要有创新思维需要: ①针对过往的经验。——需要突破固有思维。对白日做梦的新理解:重复老一套的行为却期待不同的结果是白日做梦。 ②我们的注意力导向——需要延迟判断、系统性思维。 ③需要考虑问题所处的环境,考虑不同的参照物所出现的不同现象。 3、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和工具。

1)右脑发散思维的方法和工具 ①WHY—WHY分析法。也叫“剥离法”,一层一层找到问题产生的最终原因。 使用注意事项:一、适用于解决简单直观的问题;二、最多不要超过3个WHY,最好在可控的范围就要收手;三、不一定要问到三个WHY。 ②金字塔分析法。 由来:金字塔分析法是由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第一位女性顾问巴巴拉.明托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金字塔原理是采用先从结构说起,再说中心思想,然后再向前推演的逻辑。御用金字塔分析法是为了避免思维混乱,保持一个理性的正确思考。 WHY—WHY分析法和金字塔分析法的区别:WHY—WHY分析法是回答“为什么会有问题”,而金字塔分析法是回答“问题出现在哪里。” ③奖惩分析法 奖惩分析法主要是帮助我们找到实际工作中被忽略的关键点。 奖励因子:以我们的电机为例,不把这一部分做好也不会影响原有客户群,而做好的话会吸引更多的客户,做好是属于锦上添花。 惩罚因子:一定要做好,不做好的话会失去现有客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确定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的时候必须先要找准定位,因为定位不同,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就不同。 对于公司来说,要尽量增加木桶理论中每块板的长度并且防止短板的出现。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因为人天性方面的原因,很多缺点很难改掉,如果一味地去改善这些无法更改的缺点的短板,很多时候都得不偿失。对于个人来说,很多时候,尽量地发挥自己优势的作用才是应该要做的事情。可以参考的一本书是《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2)右脑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工具: ①借鉴创意法:关键词:link, 指借鉴其他国家、行业、部门或其他人的做法而得到的一个新的想法。 万宝路香烟从女人香烟通过link到美国牛仔成为“男人的香烟”而取得成功以及SWATCH手表从传统的计时器以及典型的身份象征通过link女人的耳环项链等装饰品成为手表中的装饰品,成功跻身时尚中的一员都是借鉴创意法的成功案例。 ②头脑风暴法

企业管理的优化与创新

企业管理的优化与创新 摘要:本文通过讲企业管理的定义、原则和益处,进而说明了企业管理如何优化和创新。 关键词:企业管理优化创新 一企业管理 1.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企业需要制定什么规范、达到何种水平,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制定出的管理规范又应当在实践中经过试点或试验,证明它确实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厂的实际情况,确实能取得良好效果,才能组织实施。 (2)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管理规范是要全体员工来执行的,必须反映群众的集体意志。管理规范的制定必须有领导的总结群众的时间经验,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扎根于群众之中,为广大群众自觉遵循执行。 (3)坚持系统、全面、统一的原则。系统指各项管理规范要配套,达到整体优化。全面指凡涉及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各个岗位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规范,作到有章可循。统一指各项管理规范应当相互协调,服从统一的领导意志的共同的目标。 (4)坚持职务、责任、权限、利益相一致。职务是前提,责任是核心,权限是条件,利益是动力,四者缺一不可,必须相互一致。

(5)坚持繁简适度、通俗易懂的原则。管理规范应当规定得详尽明确,有关项目不能有遗漏和含糊之处,指标、要求尽可能的定量化,并且,行文要作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使执行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3.益处:企业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 二企业管理的优化 1.关注质量,而非成本。不管是什么企业质量都是第一生命力,有了质量,就有企业生存空间.通过分析制造成本会给人启示,从而由些获得的更大幅度的提高,要实现全面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质量,而不单纯是成本,反之,一味追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会给产品质量带 来一定负面影响.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同时也降低了自己制造成本,也使自己企业与客户取得双赢. 2.预防胜于治疗。如果你的企业在制造生产中,因各种原因被迫暂停一个小时,造成无法生产,那么问题会积累在企业的其他地方.同时很多固定成本,尤其是人员和设备成本,仍然在一分一秒地增加,但经过紧急处理抢修,一切可以重新运转起来,可也会耗尽宝贵的管理时间.那么就是要我们认真负责,及时对各类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熟话说"一分预防抵上十分治疗". 3.培养核心竞争力。高质量的制造也可以转化成更高价值,众多企业已证明:关注质量的制造过程是有益的,要培养核心竟争力.首先要

关于创新奖评奖的通知

关于创新奖评奖的通知 一.评奖目的 为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激发我校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为我校各学科 专业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华、发挥自身潜能、畅想通信与科技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们得创新才能与创造力。 二.主办单位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团委 三.承办单位 经济管理系团总支 四.评奖对象 经济管理系全体学生 五.评奖时间 2012年4月17日 六.评奖方式 创新奖设定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创新奖五个档次,其中特等奖奖金2000元;一等奖奖金1000元,二等奖奖金600元,三等 奖奖金300元,创新奖奖金100元。 七.评讲条件 (一)具有下列优秀成果或显著成绩之一者,可以评为创新特等奖 1.取得国内外专利者; 2.在国家权威性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者; 3.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者; 4.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或科技开发的成果通过国家级鉴定者; 5在国家级征文、文体、技能、学科知识竞赛活动中取得第一名或一等 奖者,或在全国性体育竞赛中破全国纪录或取得个人项目第一名者。

(二)具有下列优秀成果或显著成绩之一者,可以评为创新一等奖: 1.在国内外权威性学术刊物合作发表学术论文且为第一作者者; 2.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编著、译著者,或在省级出版社出版个人 专著者; 3.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或科技开发的成果通过部级鉴定者; 4.在国家级征文、文体、技能、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取得第二名或二等奖 以上者。 (三)具有下列优秀成果或显著成绩之一者,可以评为创新二等奖: 1.在全国学术核心期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者,或在全国权威学术刊物合 作发表学术论文且为第二、第三作者;或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独立并 提交个人学术论文者; 2.在省级出版社出版教材、编著、译著者; 3.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或科技开发的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者; 4.在省级征文、文体、技能、学科知识竞赛活动中获得第一名或国家级 第三名(三等奖)者; 5.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者。 (四)具有下列优秀成果或显著成绩之一者,可以评为创新三等奖: 1.在省级学术期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者,或全国学术核心刊物合作发表 学术论文者,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独立发表学术论文者; 2.在其他出版社出版教材、编著、译著、专注者; 3.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或科技开发的成果通过厅局级鉴定者; 4.在省级征文、文体、技能、学科知识竞赛活动中获前十名者; 5.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者; 6.通过全国英语六级或以上的非英语专业在校生。 (五)具有下列优秀成果或显著成绩之一者,可以评为创新奖:

全球价值链治理、驱动力和创新理论探析

全球价值链治理、驱动力和创新理论探析

全球价值链治理、驱动力和创新理论探 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首先对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形成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接着重点对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主要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驱动力及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前沿及发展动态。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治理,驱动力,创新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从而加快了国家、地区和行业之间的贸易、合作和分包的发展速度。在市场推动和利益导向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不同地区、企业和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了价值增值。每一次合作在实现价值增值的同时也在价值链上形成了新的一环,进而逐渐形成了一条条价值链。价值的不断增值提高了区域经

济竞争力,推动了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因此,研究价值链的内在规律、主要研究领域及成果具有相当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全球价值链概念的提出 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商业研究者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而Kogut的价值链理论对全球价值链理论的贡献至关重要。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波特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通过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来完成。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由此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就称为价值链”。为了认识成本行为与现有和潜在的经营歧异性资源,价值链理论将企业分解为许多战略性相关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或更出色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的。在《竞争优势》中,波特还突破企业的界限,将视角扩展到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提出了价值体系(value system)概念,这是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基础。 同期,寇伽特(Kogut,1985)在《设计全球战略:比较与竞争的

TED2011演讲创新篇:Open-sourcedblueprintsforcivilization开放资源促进文明蓝图(视频更新)

TED2011演讲创新篇:Open-sourced blueprints for civilization开放资源促进文明蓝图(视频更新) TED2011演讲创新篇:Open-sourced blueprints for civilization开放资源促进文明蓝图(视频更新) Open-sourced blueprints for civilization Hi, my name is Marcin, farmer, technologist. I was born in Poland, now in the U.S. I started a group called Open Source Ecology. We've identified the 50 most important machines that we think it takes for modern life to exist, things from tractors, bread ovens, circuit makers. Then we set out to create an open source, DIY, do it yourself version that anyone can build and maintain at a fraction of the cost. We call this the Global Village Construction Set.

So let me tell you a story. So I finished my 20s with a Ph.D. in fusion energy, and I discovered I was useless. I had no practical skills. The world presented me with options, and I took them. I guess you can call it the consumer lifestyle. So I started a farm in Missouri and learned about the economics of farming. I bought a tractor, then it broke. I paid to get it repaired, then it broke again. Then pretty soon I was broke too. I realized that the truly appropriate, low-cost tools that I needed to start a sustainable farm and settlement just didn't exist yet. I needed tools that were robust, modular, highly efficient and optimized, low-cost, made from local and recycled materials that would last a lifetime, not designed for obsolescence. I found that I would have to build them myself. So I did just that. And I tested them. And I found that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can be achieved on a small scale. So then I published the 3D designs, schematics, instructional videos and budgets on a wiki. Then contribu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began showing up, prototyping new machines during dedicated project visits. So far, we have prototyped eight of the 50 machines. And now the project is beginning to grow on its own.

创新奖评选办法

创新奖评选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后劲,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激发全员潜能和创造力,为每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经集团研究决定,设立“创新奖”(以下简称“本奖项”)。为做好评选工作,特制定本评选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创新,是指个体或团队在工作过程过独立思考,对工作条件、工作手段、工作方法、工作容等的更新、改变和创造,并以此获得有益效果,是对已有事物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 第三条本奖项适用于集团及各分(子)公司、控股、参股公司及合作单位,奖励在各岗位上用创新为公司创造一定经济效益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第二章奖励围及标准 第四条本奖项奖励围包括但不限于经营、制度、管理、技术、服务、创意、企业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具有创新性和特定实用价值、产生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影响的创新成果。 第五条根据创新性质分别设立以下奖励类别: (一)技术创新奖:指为了提升各专项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缩短工期、节约了成本、降低施工难度等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的创新。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针对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设备改造、工艺改进、材料替代等,提出优化措施或办法获得采纳; 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模式提出技术改进措施,创造

了新的经济效益; 3.依据对专业的熟悉,提出在国家政策围可以达成目的的方式,通过技术处理化解工作难题,获得良好的效益; 4.推广利用科技成果或实用技术,对已有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解决技术难题或工作难题,以此节约费用或获得效益; 5.为企业申请专利提供构思、技术方案或完成设计,具有实用价值和获得效益等。 (二)管理创新奖:指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为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而提出的建议、方案的创新,对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对企业长远发展、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明显作用。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流程再造、人事重组”:提出组织结构调整或工作流程改造的措施和办法,经过实践获得成功并节约费用; 2.“管理升级,制度改进”:提出新的管理模式或方法,完善符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和体系,具有创新性或独创性; 3.“改进服务或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出行业领先的措施或手段改进服务,或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等。 (三)经营创新奖:指改善经营和提升业绩的方法、措施以及争取国家相关政策(金融、税务、工商、社保等)的创新。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无中生有,创新经营”:即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突破经营围的经营活动; 2.“创造条件,争取政策”:即通过自身努力和积极争取,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或投资; 3.“捕捉信息,争取政策”:即通过了解国家金融、税收、社保等相关政策,并因此获得专项资金补贴等。

关于研究问题的创新性

关于研究问题的创新性 陈大伟 在博客上写过“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做研究”后,有网友留下了这样的问题:关于一线教师做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听过一些专家的高见,感觉他们讲的也有些矛盾。比如说,一方面强调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注重应用性,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接下来谈选题的时候,又说,不要选那些别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了。这就很难理解了。一是因为,恐怕一线教师也很难找到别人没有研究的的问题了。二是因为,别人的研究了,只是说明他们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研究是为了自己的问题。虽然研究课题似乎相同或相似,但具体的问题还是有所不同了。 请陈老师赐教。 博客上的留言是简略的: 我以为?强调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注重应用性?是为老师的工作的;?不要选那些别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了?是为老师的职称、文章和面子的。 看你需要什么。需要改进工作就注重实用性,需要职称、文章和面子就要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 觉得不过瘾,翻自己写过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p122—123),觉得说得更清晰: 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新意具有相对性。你要研究国家级的课题,那就要从全国范围内考虑你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新意;如果你研究的是学校里的问题,那就考虑对学校改革和发展有没有价值,相对学校的现状,你的研究是否可能创新。如果你针对的是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那就看这样的研究对改变自身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可能新知、新事和新人。 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能够研究有很大价值的教育问题,并希望自己能够有重大的教育创新。但别忘了,选题还有一个可行性原则。一线教师从一开始就研究大问题,毕竟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以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标准要求教师搞教育科研,最终只会让教育科研远离一线教师。它就会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愿望和要求背道而驰。 就我看来,只要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对教师而言都具有研究价值。你想,不解决这样的问题,你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就要受到影响,难道你不该去研究解决?这样的问题研究难道对你没有价值?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即课题?。 从创新性而言,我很同意这样的看法:?选择一个别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是创新;用与别人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同一个问题也是创新;将某个理论、某种方法应用到新的研究领域中去,这还是创新。?除了新的内涵,也还要看一个新的对象和层次。比如,我的研究对你来说不是创新,但就我自身的情况来说,就可能是一种创新。你可以不认同,但我不能不研究。我不争取在你那里立项,你也可以不给我立项,但我可以为我自己立项,这是为了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加舒适幸福。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实际上,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总是在研究实践中提高的,先从自己的问题入手,从小做起,研究好了,在研究中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先学会爬,再学会走,最后会跑了,就可以尝试和参与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了。 另一方面,再重大的项目,也得有一些小问题研究做支撑。2002年12月,曾

工作的优化与创新1

怀化学院计算机系团总支学生分会工作的优化与创新 高校院级学生会在校园文化建设、协助学生管理、加强师生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综合阐述了优化与创新学生会工作的方法:引入第三方力量来减轻院级学生会的事务性工作,保证文体活动的质量;以增加学生会成员的纵向交流来传承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高效的工作方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摆脱学生会特殊的半行政组织特点的羁绊,踏踏实实地维护普通同学的权益;发挥学生会成员贴近广大同学的优势,做好学生与学校的信息沟通。 高校学生会是党委领导下、接受团委指导的维护全体学生根本利益的群众性组织,代表着高校全体学生的根本权益。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之一,高校学生会在活跃校园文化,协助学生管理,加强师生联系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院级学生会是校学生会的二级单位,它与学校的隶属关系决定了其运行与管理容易套用行政体制模式,很难表现出学生组织相对于行政组织的独特性,而体现出了与其他学生组织不同的半行政性特征,无形中影响了维护学生利益功能的发挥。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浅析学生会的现状及优化和创新方法,力求减轻院会的负担,将学生会的工作真正转移到维护广大同学的切身利益上来。 一、引入第三方力量减轻院会文体活动的工作量

院级学生会为营造出和谐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为广大同学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需要举办大量的校园文体活动。然而,现在的院会却背上了搞活动的包袱,在一个学院里,几乎每周都有文体比赛,每月都有大型活动,每逢重要节庆日,还要举办晚会、庆典等,观看节目的同学都嫌其“滥”,常用“活动频繁”、“质量不高”、“照抄照搬”等词语来描述院会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据了解,一个普通的院级学生会平均每年要开展大大小小的活动近50项,如此多的活动,让面临繁重学习压力的学生会成员来完成,不考虑学生会成员有偷工减料的心理,紧张的时间安排也不能保证让他们能搞出高质量的活动。唯有从源头上减少活动量,增加承办活动者的广泛度,即引入第三方力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院会的压力。 二、在交流中传承优秀院会文化,培养优秀接班人 院会每年都要进行成员更新,高年级有经验的同学退出学生会,由低年级没有经验的同学接管学生会工作,同时部分成员因学习成绩等个人原因也会退出学生会。据统计,每年学生会中,有近五成的同学是新加入学生会的,大量的常规工作,学生会优良的工作作风等都会有一个传承过程,需要有一种良好的交流模式将这种过渡时间缩短,才能迅速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传承工作不外乎两种途径:一、培养优秀的学生会成员,让他们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感受学生会的文化,在以后的工作中为学生会的目标不懈努力。学生会的主要干部就需将大量的精力用在与新成员交流

信任与全球价值链中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构建

信任与全球价值链中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构建 产业集群在我国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已经或正在融入全球价值链中。从信任的角度,从融入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集群对创新网络的作用、创新网络的结构及构建等方面,对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进行探讨和研究。 标签:信任机制;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创新网络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经济景观。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大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次,产品附加能力欠缺,这主要是我国集群的创新网络及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的,而反过来,创新网络能力不足等又制约了集群在全球价值链条上位次的上移。在所有这些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中,集群企业、机构间的信任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本文拟从信任及其机制的建立等角度入手,探讨信任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试图寻求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构建的方法和途径。 一、信任与产业集群中的信任机制 信任是一个个体估计另一个个体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可能性的主观概率(Gambetta,1988)。Sako和Helper(1998)认为,信任是代理人对其交易伙伴的一种期望:交易伙伴会以一种相互可接受的方式行事(包括任何一方都不会有利用对方弱点的期望)。阿罗指出,信任是经济交往的润滑剂,世界上很多经济落后现象最终可以归结为缺少信任。 (一)集群信任机制的含义和特点 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和竞争优势有赖于集群内企业、机构间的高度信任。魏守华、石碧华(2002)认为,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同时企业间建立以合作和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形成外部范围经济。企业间的相互信任还有助于不同产业间企业进行合作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在集群内企业相互信任的氛围中企业也会相对容易地获得集群外企业的信任和其他机构的信任,在获得金融资本、技术、公共服务等方面占据优势。产业集群的企业间信任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间信任,它是一種在集群制度规则下的网络组织间的信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网络组织具有产生集体行动的重要特征,这种集体行动是对个体行为的约束。非网络化的企业关系是一个企业个体与另一个企业个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被不合作的行为破坏时,破坏者遭到的惩罚来自相互作用的另一个个体,这种惩罚因来自个体的实施而可能缺乏应有的力度,也使惩罚缺乏一致认可的正当性。当非网络化的企业关系被网络化的企业关系所取代时,如果个体实施不合作行为,惩罚就不再是个体实施的,它由个体实施变成了集体实施。集体实施的惩罚具有道德裁判的意义,这就使惩罚机制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它对不合作行为的约束力更强,使信任更具有集体性、普遍性。这种建立信任的机制是产业集群组织内生的,具有网络性和在一定范围内传递的特征,是集体理『生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会

2018年公司创新评选方案

2018年公司创新评选方案 公司“全员创新先进成员企业”、“创新先进班组”、“先进技术工作者”及“优秀创新项目”评选方案 一、目的 为激发广大成员企业、班组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营造一个积极进取、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鼓励和表彰在技术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班组、个人,评选出优秀创新项目,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此次评选。 二、评选范围 1、全员创新先进成员企业:所有成员企业; 2、创新先进班组:公司公司职能部门、成员企业各个班组; 3、先进技术工作者:各成员企业从事研发、设计、预算、工程、生产、运行等岗位技术工作者; 4、优秀创新项目:公司公司各级单位组织评审确定的科技类创新项目。 三、评选标准 1、全员创新先进成员企业 (1)全员创新机制形成情况,权重20%; (2)单位全员创新产生效益(经济效益为主)情况,权重30%; (3)全员创新活动开展情况,权重20%; (4)单位员工参与创新率(人均创意数),权重20%; (5)单位员工获集团荣誉称号数量,权重10%。 2、创新先进班组 (1)模范班组(权重80%): ①日常管理标准规范,团队凝聚力与执行力强,完成或超额完成组织任务,获得行业优秀集体等荣誉或属行业标杆; ②学习型组织氛围浓厚,班组成员团结互助、积极向上,能主动传播知识、教授经验,传帮带效果显著; ③节能降耗、优质服务、安全运营、质量创新等突出业绩,有效益数据或创新典型案例说明。

(2)班组员工参与创新率(人均创意数),权重20%。 3、先进技术工作者 (1)在公司从事技术工作一年以上,认同新奥文化; (2)热爱技术工作,岗位工作业绩突出; (3)勇于创新,能够创造性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岗位创新业绩突出;(4)在工作中能够带动他人共同进步,岗位传帮带作用突出。 4、优秀创新项目 申报条件: (1)申报项目必须是已经收尾或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并产生了一定效益的科技项目; (2)项目评选主要从战略关联度、技术含量及其先进性、成果应用效益、项目管理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曾获得18年度技术创新优秀项目,不参与本年度评优。 需要材料: (1)项目立项计划书; (2)项目总结报告 ① 项目的目的、意义、主要成果、核心技术总结; ② 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包括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进度控制措施、成本控制措施、人才培养等; ③ 项目应用总结,包括应用领域、应用范围、已产生或预期效益分析等; ④ 项目展望,包括分析项目遇到的主要问题,总结经验,指出项目未来可拓展的领域及发展方向等。 五、评选流程 1、全员创新先进成员企业 7月31日前成员企业向公司公司技术委员会报参评材料(按附表1),公司公司8月10日完成最终评审并向集团技术委员会上报参评材料和评选排名结果。最终由集团技术委员会最终评审成员企业创新先进单位。 2、创新先进班组 凡成员企业部门或班组,员工创新积极性高,创新活动组织有序,创新创意或成

企业管理创新及优化策略

企业管理创新及优化策略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各个行业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经济发展,企业需要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树立创新型管理理念,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企业管理和发展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企业管理模式在不断更新,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及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优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各个行业的企业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并优化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企业需要强化管理创新力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分析了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现状及问题,总结了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及优化策略。 二、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 在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出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管理观念创新。现阶段,企业实行现代化企业制度,为了创新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必须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

效益观念和人才观念,以满足现代化市场发展及变化需求。第二,组织创新。市场经济条件在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建立弹性、重点突出的组织机构,并做好企业内部权利分配工作,掌握管理层次和管理跨度,确保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和优化。第三,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经营管理重点是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现代化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我国企业制度还不够完善,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领导制度。第四,经营战略创新。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企业需要创新经营战略,建立独立的企业发展经营战略,在了解企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拓展满足企业发展的独特经营理念。第五,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直接关系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确保企业文化的先进性。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现阶段,企业管理部门需要将各项管理工作作为重点,不断创新并优化现有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提供支持。在新时代的企业发展中,财力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关键,资金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关键,有利于确保企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系统是实现有效推动的关键。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国很多企业仍实行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地更新并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和组织机构,严重的还会出现资金链条断裂问题,威胁着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企业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现代市场发展情况,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立足。

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与集群式创新发展研究

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与集群式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针对全球价值链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技术和文化两个维度,从中小企业集群和大企业集团互动的视角,将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分为市场式、模块式、关系式和集群创新式四种类型;进一步的。对于集群式创新的实现过程进行了深入阐述,指出企业集团通过集群式创新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企业集团;企业集群;集群式创新 一、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 尽管多数理论集中于产业集群对竞争力产生的正效应,然而,集群也可能变成孤立内向的系统,正如西欧的很多老工业区那样。集聚导致的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和锁定(Lock-in)正是造成国家或区域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德国学者格拉伯赫(Grabher,1993)提出了功能性锁定(Funcfional LOck-ins)、认知锁定(Cognitive Lock-ins)和政治锁定(Political Lock-ins)等三种锁定,因此这也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升级这个命题。 当今地方产业集群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价值链分析从对单个企业研究扩充到对整个集群的研究。沃勒斯坦提出全球商品链(Globalcommodify chains,GCC)的概念,Gereffi(1994)进一步提出全球价值链(GVC,Global Value chain)的概念,即在全球范围内,

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直至回收处理等全过程的跨企业网络组织,包括所有参与者及其价值、利润的分配;迪肯(Dieken)等人也提出了全球生产网络理论,认为全球价值链是全球生产网络的简化形式;Gereffi(1999)进一步将产业升级概念引入全球商品链、全球价值链分析模式。 Humphrey和Schmitz(2000,2003)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将产业的升级分为四种类型: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即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产品复杂化、单位价值提高;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占据更多附加值的环节,如从OEM向ODM、0BM的跨越;跨行业升级(IntersectoralUpgrading),利用在原行业某种优势进入新行业。利用交易成本理论研究全球价值链,识别了四种治理模式:市场式(Arm’s-length Market Relations)、网络式(Network)、准等级制(Quasi-hierarchv)、等级制(Hierarchy)。Gereffi、Humphrey和Sturgeon(2003)等根据市场交易的复杂程度又提出市场式(Market)、模块式(Modular)、关系式(Relational)、俘获式(Captive)和等级制五种治理模式的分类方法,认为网络式具体包括模块式、关系式;俘获式则与准等级制类似。 全球价值链各种治理模式与四层次产业升级关系这种分析框架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如Bazan和Navas-Aleman(2003)用系统和比较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巴西Sinos Valley鞋产业集群,认为集群升级前景依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而有所区别;Pietrobelli C.和Rabellotti R.(2004)通过对拉丁美洲40个中小企业集群的实证调研,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