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范例一)集团内控部
审计小组全体成员
审计小组组长
审计小组全体成员
审计小组全体成员
审计小组组长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范例二)
审计作业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范例三)
审计部审计作业流程图
审计郡审计丄作组
审计调查
审
计
准
备
年度审计工柞计划
罪定虽计项目、方式成立审计工作组
初歩审计工作后案
审
计
实
施审计发现、结论
内部控制评松
审
计
报
告
审计报告审计诀定
用计报皆初辐
审计档孰审计筑计
后
续
审
计
审计诀定执行
内部审计
审计管理。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二)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设计的恰当性$ O; }, g( I& T. r4 T
! ]9 E+ A& R0 W9 U7 f' g
审计人员应采用绘制流程图、文字说明等方式描述被审计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在认真研究、分析被审计单位现有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规定等文件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恰当性进行评价。
一、审计立项与授权 (一)审计立项 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பைடு நூலகம்一、审计立项与授权
! Z, w2 C/ G- t) B- h$ a% T
(一)审计立项
( t4 d9 V, p3 P' F4 I% D) [+ _
(四)准备初步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说明审计目标、范围和具体进行的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后,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记录。审计方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由审计负责人初步制定,并在审计工作实际进行中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在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不全或实施突击性检查等情况下,审计人员也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制订和完善审计方案。
(三)成立审计小组并确定审计时间
y- s/ \, n) f$ ` H/ P
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审计部门应安排适当的审计人员,指定审计项目负责人,成立审计小组,并对审计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审计小组成立的同时,应初步确定审计时间,包括审计开始的时间、外勤工作时间、审计结束及审计报告的提出时间。
内部审计流程图

54.内部审计
审计业务
组织架构
内审人员审计组长被审人分管领导总经理
1.内控管理审计
2.金融不良收购处置审计
3.内控评价审计
4.财务管理审计
5.资产风险分类审计
6.反洗钱审计
7.员工离职审计
8.内生不良处置前置审计
9.审计档案管理初审,编制审计工作
底稿、形成审计报告
(初稿)
复核
对审计报告
(初稿)是否有
意见或建议
是否认可被审人
提出的意见或
建议
对审计报告(初
稿)进行修改
审计报告(终稿)
布置整改
签收、确认
整改
审批审批
复核
审计方案
审计通知书
审批
准备述职报告
复核
抽样审计“项目”
及“财务”出具审
计工作底稿;
召开“现场会”、
“座谈会”
形成审计报告
(初稿)
召开“现场会”、
“座谈会”
是否认可被审人
提出的意见或建
议
对审计报告(初
稿)进行修改
审计报告
(终稿)
签字确认
审批
审批
是
是
否
否
是
否
是
否。
内部审计工作手册

内部审计工作手册目录序言第一部分内部审计办法第二部分内部审计具体规范内部审计具体规范第1 号──审计方案编制规范内部审计具体规范第2 号──审计通知书规范内部审计具体规范第3 号──审计证据规范内部审计具体规范第4 号──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内部审计具体规范第5 号──审计事项评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规范第6 号──审计报告编审规范内部审计具体规范第7 号──审计复核工作规范内部审计具体规范第8 号──审计文书处理规范附表一:财务审计部发文字号登记目录表附表二:上行文件登记表附表三:下行文件登记表附表四:收文登记表附表五:财务审计部发文征求意见反馈统计表内部审计具体规范第9 号──审计档案工作规范附件:审计档案密级及保存期限表第三部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 号──商贸业务及财务审计指南附件一:商贸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要点指引附件二:商贸业务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 2 号──工程预、决算审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 3 号──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指南附件:各类交易业务错弊指引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 号──货币资金收支结存审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 号──结算业务审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6 号──固定资产审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7 号──成本费用审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8 号——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南附件: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附录附录一:审计工作一般流程图附录二:投资项目审计工作流程图附录三: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流程图附录四:离任审计工作流程图内部独立审计工作规范手册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财务审计部内部独立审计工作规范手册(以下简称“审计手册”)的目标、体系、制定与发布程序,并对其规范内容、约束力及适用范围进行解释。
本序言由财务审计部负责解释。
一、审计手册的制定依据与目标1.审计手册依据《内部审计办法》制定。
2.制定审计手册的目标:2.1 建立执行内部独立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标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促使内部审计人员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规范内部审计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是完善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如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按规定遵照执行。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质要求,审计工作可分为以下步骤:步骤一:审计立项与授权一、审计立项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1、集团审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2、由集团总裁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裁审核、批准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
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资产的护卫情况。
5)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背景资料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规范内部审计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是完善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如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按规定遵照执行。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质要求,审计工作可分为以下步骤:步骤一:审计立项与授权一、审计立项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1、集团审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2、由集团总裁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裁审核、批准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
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资产的护卫情况。
5)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背景资料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内部审计业务风险与业务流程图

部审计部控制实施细则
22.1 部审计管理目标
22.1.1 部审计业务目标
部审计业务目标是根据企业部经营环境确定的目标,主要是规企业的部审计工作,防舞弊行为发生,提高审计质量。
具体的部审计业务目标如图22-1所示。
图22-1 部审计业务目标
22.1.2 部审计合规目标
部审计合规目标是指通过部审计保证部审计活动具有客观性和独立性,并符合国家法规和企业章程、制度的相关规定。
具体的部审计合规目标如图22-2所示。
图22-2 部审计合规目标
22.2 部审计业务风险
22.2.1 部审计经营风险
部审计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部审计活动中,可能因违反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和程序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处罚。
具体的部审计经营风险如图22-3所示。
图22-3 部审计经营风险
22.2.2 部审计合规风险
部审计涉及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可能因审计处理不合理、违反审计法律法规等而给企业造成风险。
部审计合规风险具体如图22-4所示。
图22-4 部审计合规风险
22.3 部审计业务流程
22.3.1 部审计控制流程
22.3.2 舞弊预防检查汇报流程
22.4 部审计业务流程相关制度22.4.1 部审计管理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内部审计是指在组织内部对其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行独立评估和监督的一种活动。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审计对象:内部审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审计对象。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需要优先审计的领域和过程。
审计对象可以是具体的项目、部门,也可以是整个组织。
2.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对象后,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应该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时间表和资源需求等。
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与审计对象的管理层进行沟通,确保审计计划符合其需求和期望。
4.分析评估: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内部审计部门开始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一步骤旨在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水平和控制效果。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如数据分析、流程图等,来辅助分析和评估过程。
5.制定审计程序:根据对审计对象的分析和评估结果,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应该明确审计的重点、方法和技术,并确定审计的时间表和资源需求。
6.进行审计实地工作:在制定完审计程序后,内部审计部门开始进行实地的审计工作。
这包括与相关人员面谈、检查文件和记录、观察实际操作等。
审计实地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确认审计对象的控制效果,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7.编写审计报告:在完成审计实地工作后,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该清晰地总结审计的目标、方法、结果和建议。
报告应该以及时、准确、客观的方式呈现审计结果,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8.提供审计结果: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审计对象的管理层和其他相关方。
审计结果可能会引起一些有关方的不满和争议,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协商,解决潜在的分歧和冲突。
9.跟踪审计进展: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跟踪和监督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
这包括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审计报告的反馈和采取的改进措施等。
如果发现改进措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进行跟踪审计,并向组织的高层管理层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