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传播特点

合集下载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学习资料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学习资料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长波: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中波: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m范围内的电磁波。

短波:指频率为3~3MHz,相应波长为100~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超短波: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混合波段:指长、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段混合在一起的电磁波。

长波的传播主要是靠地面波和经电离层折回的天空波来进行的,它的传播距离由发射机的功率和地面情况所决定,一般不超过3000公里。

主要用作无线电导航,标准频率和时间的广播以及电报通信等。

中波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

主要用作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

短波的传播主要靠天空波来进行的,它能以很小的功率借助天空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

主要是远距离国际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无线电话及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海上和航空通信等。

超短波,又叫米波或甚高频无线电波。

主要传播方式是直射波传播,传播距离不远,一般为几十公里。

主要用作调频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及射电天文学等。

微波;主要是直射波传播。

微波的天线辐射波束可做得很窄,因而天线的增益较高,有利于定向传播;又因频率高,信道容量大,应用的范围也很广。

主要用作定点及移动通信、导航。

雷达定位测速、卫星通信、中继通信、气象以及射电天文学等方面。

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如下:1.长波传播的特点由于长波的波长很长,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通信距离小于300km时,到达接收点的电波,基本上是表面波.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不大.因而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虽然长波通信在接收点的场强相当稳定,但是它有两个重要的缺点:①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②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2.中波传播的特点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这一点和长波一样.但长波穿入电离层极浅,在电离层的下界面即能反射.中波较长波频率高,故需要在比较深入的电离层处才能发生反射.波长在3000-2000米的无线电通信,用无线或表面波传播,接收场强都很稳定,可用以完成可靠的通信,如船舶通信与导航等.波长在2000-200m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故此波段又称广播波段.3.短波传播的特点与长,中波一样,短波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由于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较强,用表面波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一般情况下,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与表面波相反,频率增高,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却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4.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超短波,微波的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空间的传播方式.超短波,微波,由于他们的频带很宽,因此应用很广.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时,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超短波和微波在传播特点上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在低空大气层做视距传播.因此,为了增大通信距离,一般把天线架高.长波(包括超长波)是指频率为3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

第5章 微波传输基本理论

第5章 微波传输基本理论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1
由电磁场理论可知,若无方向性( 由电磁场理论可知,若无方向性(也 称全向天线)天线的辐射功率为P 瓦时, 称全向天线)天线的辐射功率为 T瓦时, 则距辐射源d米处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 有效值分别为: 有效值分别为:
E0 =
H0
30 PT
d 30 PT = (A / m) 120 π d
超短波的传输特性同光波一样,是沿直线 传播的,要求通信双方之间(两微波站之 间)没有阻挡物,信号方能传输到对方。 微波传输特性也和光波一样,只能沿直线 传播即视距传播,绕射能力弱,且在传播 中遇到不均匀的介质时,将产生折射和反 射。
微波通信-1
微波的发展与无线通信密不可分 1901年马克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 了从英国到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 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波的通信试验 无线通信初期,人们使用长波及中波来通 信。 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了短波通信,直 到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的兴起 目前仍然是国际远距离通信的主要手段, 并且对目前的应急和军事通信仍然很重要。
第五章 微波传输基本理论
第五章 微波传输基本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提要
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及特性 微波传输 衰落及抗衰落技术 微波传输系统及应用
微波简介
频段名称 长波 中波 短波 超短波 频率范围 30~300KHz ~ 300~3000KHz ~ 3~30MHz ~ 30~3000MHz ~ 0.3~3GHz ~ 微波 3~30GHz ~ 30~300GHz ~ 波长范围 1000~10000m ~ 100~1000m ~ 10~100m ~ 1~10m ~ 10 cm~1m ~ 1~10cm ~ 1~10mm ~
微波通信-2

不同频段信号传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不同频段信号传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不同频段信号传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如下:
1. 长波通信(3kHz~30kHz):长波主要沿地球表面进行传播(又称地波),也可在地面与电离层之间形成的波导中传播,传播距离可达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

长波能穿透海水和土壤,因此多用于海上、水下、地下的通信与导航业务。

2. 中波通信(30kHz~3MHz):中波在白天主要依靠地面传播,夜间可由电离层反射传播。

中波通信主要用于广播和导航业务。

3. 短波通信(3MHz~30MHz):短波主要靠电离层发射的天波传播,可经电离层一次或几次反射,传播距离可达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

短波通信适用于应急、抗灾通信和远距离越洋通信。

4. VHF(甚高频):频率范围从30 MHz到300 MHz。

其中,FM广播电台的频率范围是88 MHz到108 MHz。

VHF频段在传输中具有较低的传输损耗和较好的穿透能力,适合在城市环境中进行通信。

5. UHF(超高频):频率范围从300 MHz到3 GHz。

UHF频段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强的阻抗辐射能力,适用于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和数字电视等。

6. SHF(极高频):频率范围从3 GHz到30 GHz。

SHF频段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强的阻抗辐射能力,适用于卫星通信、雷达系统等。

7. EHF(极超高频):频率范围从30 GHz到300 GHz。

EHF频段的特征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强的阻抗辐射能力,适用于微波通信、无线红外通信等。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传播特性(一)移动通信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为了更好地说明移动通信的问题,我们先介绍一下电波的各种传播方式:1.表面波传播表面波传播是指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情况.这时电波是紧靠着地面传播的,地面的性质,地貌,地物等的情况都会影响着电波的传播.当电波紧靠着实际地面--起伏不平的地面传播时,由于地表面是半导体,因此一方面使电波发生变化和引起电波的吸收.另一方面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型,使沿它传播的电波发生绕射.从物理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当波长与障碍物高度可以比较的时候,才能有绕射功能.由此可知,在实际情况中只有长波,中波以及短波的部分波段能绕过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障碍到达较远的地方.在短波的部分波段和超短波,微波波段,由于障碍高度比波长大,因而电波在地面上不绕射,而是按直线传播.2.天波传播短波能传至地球上较远的地方,这种现象并不能用绕射或其他的现象做解释.直到1925年,利用在地面上垂直向上发射一个脉冲,并收到其反射回波,才直接证明了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籍此电离层的反射作用,电波在地面与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传播至较远的地方.我们把经过电离层反射到地面的电波叫天波.电离层是指分布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60km以上的电离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存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与正离子,还可能有大量的负离子,以及未被电离的中性离子.发现电离层后,尤其近三四十年来,随着火箭与卫星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工具对电离层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和研究.当前电离层的研究已经成为空间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的空间范围和频段也日益宽广.在电离层中,当被调制的无线电波信号在电离层内传播时,组成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有着不同的传播速度.所以波形会发生失真.这就是电离层的色散性.同时,由于自由电子受电波电场作用而发生运动,所以当电波经过电离层,其能量会被吸收一部分.而且,从电离层吸收电波的规律看,若使用电波的工作频率太低,则电离层对电波的吸收作用很强.所以天波传播中有一个最低可用频率,低于这个频率,就会因为电离层对电波的吸收作用太大而无法工作.传播特性(二)1.空间波传播当发射以及接收天线架设得较高的时候,在视线范围内,电磁波直接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另外还可以经地面反射而到达接收天线.所以接收天线处的场强是直接波和反射波的合成场强,直接波不受地面影响,地面反射波要经过地面的反射,因此要受到反射点地质地形的影响.空间波在大气的底层传播,传播的距离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收,发天线之间的最大距离被限制在视线范围内,要扩大通信距离,就必须增加天线高度.一般地说,视线距离可以达到50km左右.空间波除了受地面的影响以外,还受到低空大气层即对流层的影响.移动通信中,电波主要以空间波的形式传播.类似的还有微波传播.2.散射传播大气对流层中,除了有规则的片状或层状气流外,还存在有不规则的,这类似于水流中漩涡的不均匀体.相应的,在电离层中则有电子密度的不均匀性.当天线辐射出去的电波,投射到这些不均匀体的时候,类似于光的散射和反射现象,电波发生散射或反射,一部分能量传播到接收点的这种传播称为散射传播.这种通信方式通信距离可达300-800km,适用于无法建立微波中继站的地区,例如用于海岛之间和跨越湖泊,沙漠,雪山等地区.但是,由于散射信号相当微弱,所以散射传播接收点的接收信号也相当微弱,即传播损耗很大,这样,散射通信必须采用大功率发射机,高灵敏度接收机和高增益天线.3.外层空间传播电磁波由地面发出(或返回),经低空大气层和电离层而到达外层空间的传播,如卫星传播,宇宙探测等均属于这种远距离传播.由于电磁波传播的距离很远,且主要是在大气以外的宇宙空间内进行,而宇宙空间近似于真空状态,因而电波在其中传播时,它的传输特性比较稳定.我们可以把电波穿过电离层外面的空间传播,基本上当作自由空间中的传播来研究.至于电波在大气层中传播所受到的影响,可以在考虑这一简单的情况基础上加以修正. 传播特性(三)前面我们对电磁波的各种传播方式做了介绍,在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如下:1.长波传播的特点由于长波的波长很长,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通信距离小于300km时,到达接收点的电波,基本上是表面波.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不大.因而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虽然长波通信在接收点的场强相当稳定,但是它有两个重要的缺点:①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②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2.中波传播的特点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这一点和长波一样.但长波穿入电离层极浅,在电离层的下界面即能反射.中波较长波频率高,故需要在比较深入的电离层处才能发生反射.波长在3000-2000米的无线电通信,用无线或表面波传播,接收场强都很稳定,可用以完成可靠的通信,如船舶通信与导航等.波长在2000-200m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故此波段又称广播波段.3.短波传播的特点与长,中波一样,短波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由于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较强,用表面波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一般情况下,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与表面波相反,频率增高,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却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4.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超短波,微波的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空间的传播方式.超短波,微波,由于他们的频带很宽,因此应用很广.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时,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超短波和微波在传播特点上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在低空大气层做视距传播.因此,为了增大通信距离,一般把天线架高.。

微波有哪些特点及应用教案

微波有哪些特点及应用教案

微波有哪些特点及应用教案微波是指波长在1mm至1m之间,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频率和短波长:微波的频率高于射频和低频电磁波,其波长在1mm至1m 之间。

这使得微波能够更好地穿透大气并传播在难以到达的地方,例如大气中的云层和雨雾中。

2. 大功率传输:微波传输能力强,能够以大功率传输数据、能量和信号。

这使得微波在通信和无线电广播系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军事和卫星通信领域。

3. 能量集中和直接性:微波能量集中在一个窄的频率范围内,因此能够更好地处理、测量和控制。

此外,微波传输是一种直接传输方式,不需要中转站或中继器,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实时性。

这使得微波在雷达系统、导航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4. 容易穿透和抗干扰能力强:微波能够穿透大气中的云层和雨雾,容易穿透物体表面。

此外,由于微波的高频率特性,其传输更不容易被电磁干扰和噪声干扰影响。

这使得微波在雷达、卫星通信和物联网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5. 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微波无线通信是目前最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

微波通信系统能够提供高速、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和广覆盖的通信能力,满足了人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

根据以上特点,微波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信领域:微波在移动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无线通信基站使用微波频段进行数据传输,提供移动网络和无线宽带服务。

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微波传输信号,实现地球与卫星之间的通信。

此外,微波还广泛应用于雷达和导航系统中。

2. 食品加热和消毒领域:微波加热技术在食品加热和消毒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微波通过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子来加热食物,相比传统的烹饪方式,微波加热可以更快、均匀地加热食物。

此外,微波加热还能够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减少食物的热损失。

3. 医疗领域:微波在医疗检测、治疗和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通讯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应用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通讯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应用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通讯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应用1.长波传播的特点由于长波的波长很长,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通信距离小于300km时,到达接收点的电波,基本上是表面波.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不大.因而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虽然长波通信在接收点的场强相当稳定,但是它有两个重要的缺点:①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②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2.中波传播的特点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这一点和长波一样.但长波穿入电离层极浅,在电离层的下界面即能反射.中波较长波频率高,故需要在比较深入的电离层处才能发生反射.波长在3000-2000米的无线电通信,用无线或表面波传播,接收场强都很稳定,可用以完成可靠的通信,如船舶通信与导航等.波长在2000-200m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故此波段又称广播波段.3.短波传播的特点与长,中波一样,短波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由于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较强,用表面波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一般情况下,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与表面波相反,频率增高,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却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4.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超短波,微波的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空间的传播方式.超短波,微波,由于他们的频带很宽,因此应用很广.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时,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超短波和微波在传播特点上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在低空大气层做视距传播.因此,为了增大通信距离,一般把天线架高.短波传输的最远,短波是依靠电离层反射传播的,当电离层把短波反射回地面后,可以实现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的通信,地面还可以再一次把电波反射到电离层上,由电离层形成二次反射,如此这样,经过短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的多次跳跃,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各波段的电波传播特点

各波段的电波传播特点

备波段的电波传播特点超长波和长波: 3KHz一一30KHz、30KHz一-300KHz长波传播特点,绕射能力强,大地(土壤)的吸收不显著(与传播的地面几乎无关),在陆地上可传2000-3000Km以上,在海面上更远。

中波: 300KHz一一3MHz(波长1000m一-100m)中波传播有地波和天波,特点是白天靠地波,而晚上则既靠天波又靠地波(白天D层吸收,晚上D层消失,E层反射〉有衰落现象。

中波除广播外多用于船舶、飞机的各种航标电波(导航)。

短波:1 5MHz一-30MHz短波传播也是靠地波和天波。

地波传播的距离取决于频率和地面的电参数。

因为地面对短波的吸收较强,绕射能力较差,一般地波传播距离在几十公里。

天波传播主要是靠电离层反射,F层反射,E层损耗。

短波传播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地波衰减快,天波的稳定性差。

短波传播的另一个特点是有寂静区(越距区)存在,既地波传不到,天波反射不到(一般在50-300 Km之间)。

短波传播:有衰落现象短波传播:有回波现象0.003s/1000Km 0.13s/地球一周F2层还会形成滑行波。

短波传播当反射仰角大于45。

时形成高角波,测向时示向度摆动很大,取向困难,误差也很大。

100-350Km是测向的难点。

短波测向难度大,示向游动,模糊。

超短波:30MHz一-3GHz由于频率很高,地波的衰减很大。

天波一般都穿透电离层不反射,因此超短波传播主要靠空间波。

在不考虑绕射和大气的影响时,直射传播的距离r可按下式计算。

hIh2分别为地面上的收发天线的高度。

超短波在实际传播中,大气层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大气层的折射作用、吸收作用、散射作用等还有雨、雪、雾、风暴等因此传播状态也是复杂多变的。

另外,由于超短波的波长短,地面上山丘、高大建筑物产生回波反射,地面的各种物体,凹凸不平所产生的电波散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超短波传播电场强度的计算P:辐射功率(千瓦)D:是天线的方向系数h1 h2:是两天线的高度r(km) :是收发两天线的距离λ:工作波长(m)在超短波范围内调频广播和电视的发射极化是水平极化,目前使用的测向机大多为垂直极化的测向机,对水平极化的电波是测不准的。

电磁波的种类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电磁波的种类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电磁波的种类与性质知识点总结电磁波是一种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场扰动,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以及现代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电磁波的种类繁多,每种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电磁波的种类与性质。

一、电磁波的种类1、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波长较长,频率较低。

它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如广播、电视、手机信号等。

按照波长的不同,无线电波又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和微波等。

长波的传播距离较远,但信号质量相对较差;微波则具有较高的频率和带宽,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2、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略长,它的主要特点是热效应。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等都是利用了红外线的这一性质。

此外,许多物体都会发射红外线,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的温度和存在。

3、可见光可见光是我们能够直接看到的电磁波部分,其波长范围在 380 纳米到 760 纳米之间。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红光波长较长,紫光波长较短。

可见光在照明、摄影、视觉感知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4、紫外线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具有较高的能量。

适量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D,但过量的紫外线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

在实际应用中,紫外线常用于杀菌消毒、荧光检测等领域。

5、 X 射线X 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用于医学诊断(如 X 光拍片)、材料检测等。

然而,由于其高能量和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使用时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6、伽马射线伽马射线是波长最短、能量最高的电磁波。

它通常由放射性物质衰变或核反应产生。

伽马射线在医学治疗(如癌症放疗)、工业探伤以及天文观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二、电磁波的性质1、波动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表现为它能够发生折射、反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例如,当电磁波通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两列电磁波相遇时可能会发生干涉。

2、粒子性电磁波也具有粒子性,被称为光子。

光子的能量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即 E = hf,其中 E 是光子的能量,h 是普朗克常数,f 是电磁波的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传播特点
1、长波传播方式
主要是绕地球表面以电离层波的形式传播,作用距离可达几千到上万公里,此外,在近距离(200至300公里以内)也可以由地面波传播。

长波的传播主要是靠地面波和经电离层折回的天空波来进行的,它的传播距离由发射机的功率和地面情况所决定,一般不超过3000公里.主要用作无线电导航,标准频率和时间的广播以及电报通信等。

长波的应用:中远距离通信、地波通播、地波应急通信、长波矿井通信、地下通信、标准频率和时闻广播及无线电导航。

2、中波传播方式
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

中波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主要用作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
中波的应用: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

3、短波传播方式
短波信号主要靠电离层反射(天波)传播,也可以和长、中波一样靠地波进行短距离传播。

超短波通信主要靠地波传播和空间波视距传播。

当通信距离较近时,通常使用鞭状天线,利用地波传播。

短波的传播主要靠天空波来进行的,它能以很小的功率借助天空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主要是远距离国际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无线电话及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海上和航空通信等。

当通信距离较远时,应用高架天线或将电台设在较高的地方,利用空间波传播;需要超视距通信时,可采用接力的方式或使用散射通信和卫星通信。

短波的应用:广播和通信。

4、超短波传播方式
超短波传播(ultra-shortwavepropagation)z波长为IO~1米(相应频率为30〜300兆赫)的电波经电离层的传播。

超短波电离层传播有散射传播和透射传播两种主要形式。

超短波,又叫米波或甚高频无线电波.主要传播方式是直射波传播,传播距离不远,一般为几十公里.主要用作调频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及射电天文学等.
超短波的应用:传送电视、调频广播、雷达、导航、移动通信等业务。

微波传播方式
微波传输满足光学原理,直线传播。

微波主要是直射波传播.微波的天线辐射波束可做得很窄,因而天线的增益较高,有利于定向传播;又因频率高,信道容量大,应用的范围也很广.主要用作定点及移动通信、导航.雷达定位测速、卫星通信、中继通信、气象以及射电天文学等方面.
微波的应用:微波信号可以提供相位信息,极化信息,多普勒频率信息。

这在目标检测,遥感目标特征分析等应用中十分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