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多药结核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合集下载

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

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
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
第1篇
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已成为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大挑战。我国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耐多药结核病疫情亦不容忽视。为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减少疾病传播,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指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本治疗方案。
②巩固期: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每日一次,共4个月。
(2)复治方案:
①强化期: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至少4种敏感药物,每日一次,共3-6个月。
②巩固期: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至少3种敏感药物,每日一次,共18-24个月。
2.辅助治疗
(1)营养支持:加强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
第2篇
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
一、前言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针对MDR-TB患者的治疗需遵循科学、规范、个性化的原则,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本方案旨在为MDR-TB患者提供一套全面、详细的治疗策略,确保治疗过程合法合规,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2)巩固期:在强化期基础上,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3-4种敏感药物,每日一次,持续18-24个月。
2.辅助治疗
(1)营养支持:指导患者合理膳食,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2)心理干预: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3)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
3.加强患者教育,告知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六、治疗效果评估
1.定期进行痰涂片、痰培养及胸部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7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7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72例(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北衡水 053000)【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 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04-01耐多药结核病(multi2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在世界各国发生率逐年上升,其治疗至今仍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患者的治疗更是棘手,其特点为治愈率低,病死率高,是目前结核病控制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

我们从2009年1月~2010年12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2例,在合理选用抗痨方案的同时,采用局部介入用药,并结合中药治疗,近期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耐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的患者共72例,其中男48例,女24例。

年龄40~68岁,平均48.8岁。

均为接受不正规治疗2次以上的复治病例,并先后经省、市结核病防治机构药敏试验,显示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2种或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

其中咳嗽、咳痰72例, 消瘦52例,低热32例,咳血24例。

病史2~10年,平均5.6年。

胸部ct片显示病灶局限一侧一野者36例,一野以上者16例,两侧者20例,其中有空洞者40例。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禁忌。

1.2 痰菌情况:72例患者痰涂片及培养抗酸杆菌均呈阳性,其中同时耐hr (异烟肼简称h,利福平简称r) 18例,耐hrs (链霉素简称s) 16例,耐hre (乙胺丁醇简称e)16例,耐she 12例,耐sre 10例。

2 治疗方法2.1 抗痨治疗:所有病例根据以往用药史选择全身抗痨药物,主要选用力克肺疾(简称d)、利福喷丁(简称l)、可乐必妥(简称o)、吡嗪酰胺(简称z)、丁胺卡那霉素(简称a)等,方案为3dloza/18dloz。

2.2 介入治疗:在强化阶段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将导管插送至病变局部,进行局部灌洗及注药治疗,治疗术前准备及具体操作同常规纤支镜检查,经纤支镜导管,对病灶相应的段或亚段支气管,用生理盐水灌洗,吸除分泌物及脱落的坏死组织,同时局部注入药物(含异烟肼0.2g,丁胺卡那霉素0.4g,左氧氟沙星0.2g,0.9%生理盐水10ml),每周1次,以痰涂片阴转为停用标准,局部治疗次数最多的1例患者达11次。

中西医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分析

中西医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分析

我 院 自 20 04年 对 耐 多 药 肺 结 核 ( R T 在 化 疗 基 础 MD —B) 上加 用 中药 及 免疫 调节 剂 , 取得 了较 好 的近 期 疗 效 , 报 告 如 现
下。
转率为 7 . % , 82 明显高 于对照组 5 .% , 00 两者有显著性差 异 ,
( = . , x 4 6P<00 ) 见 表 1 .5 。 。
担加重 , 依从性差 , 疗程长 , 治愈率低。我 国 2 0 0 0年全 国结 核 病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 : 初始耐 药率 为 76 , . % 获得性 耐多 药率为 1. % , 高 耐 药 国家 , 中耐 多 药 结 核 病较 为严 71 属 其 重 。 目前报道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仅 为 5 % , 6 已成为结
著 吸 收 率 6 .6 , 照 组 疗 程 结 束 时 病 灶 显 著 吸 收 率 29% 对 4 .4 , 者 有 显 著 性差 异 ,( 5 6 , 0 0 ) 见表 2 44 % 两 x = .3 P< .5 , 。
表 2 两组患者病灶吸收( 空洞 闭 合 ) 况 ( , ) 情 n%
讨 论
02g 次, 日2次 )、 . / 每 吡嗪酰胺 ( :. 次 , Z 15 每天 1次 ) ,力 克肺疾 ( 6粒/ , D: 次 每天 1 )治疗 1 次 8个月 。同时辅 以维生
索 和 保 肝 药物 预 防 化 疗 药 物 的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② 治 疗 组 强 化 期 6个 月 在 上 述 方 案 基 础上 加 用 胸 腺 肽 n . g 皮 下 注 l16m , 射, 一周 两 次 。同 时 加 用 中 药 制 剂 ( 核 灵 片 , 结 核 丸 , 结 肺 优 福宁 , 爪草胶囊 , 华胶囊 , 金片) 。 猫 月 补 等

优质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应用

方立珍 . 临床路径/ 全 新 的临 床 服 务 模 式 [ M] . 长沙 : 湖 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 , 2 0 0 2 : 1 - 3 6 .
内科 疾 病 诊 断 标 准 [ M 3 .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2 0 0 1 j [ 2 ] 贝政平.
8 1 3 .
肖鲁伟 , 张平 , 王坤根 , 等. 浙江省 中医( 中西医结合 ) 单病
t h e r a p y 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mu l t i -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t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 Me t h o d s : 8 0 c a s e s w i h t mu l t i —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t t u b e r c u l o — s i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he t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i t h t h e r o u t i n e n u  ̄i n g c a r e a n d he t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i h t he t
t a n t T u b e r c lo u s i s C H E N X i a o - x i a , T A N G
C e n t e r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3 6, C h i n a
, Y E S i - k u a n , e t o 1 . C h o n g q i n g I n f e c t i o u s Di s e a s e Me d i c a l

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

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

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引言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是指对传统治疗方案中两种最重要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出现耐药的结核病菌株。

MDR-TB的治疗相对困难,需要使用更多药物组合,治疗周期更长。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

背景耐多药肺结核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数据,每年有超过50万人被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治愈率相对较低。

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治疗方案药物选择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需要使用更多的抗结核药物,常规治疗方案中的异烟肼和利福平已无效。

根据耐药情况,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的药物组合选择:1. 第一线药物:-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布匹地酸(Bedaquiline)- 胺硫脒(Amikacin)2. 第二线药物:- 乙胺丁醇(Ethionamide)- 氨硝西林(Amoxicillin)- 氟哌酸(Levofloxacin)- 粒可酮(Linezolid)治疗方案与疗程根据各个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实践,通常推荐的治疗方案如下:- 治疗方案: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多药耐药肺结核治疗方案(Standardized treatment regimen for MDR-TB patients)- 疗程:治疗总时长为18-24个月治疗过程管理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和监测工作,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1. 收容隔离:患者应住院或在指定的隔离区进行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

2.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药物血药浓度和相关的生物学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3.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定期检查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和视力等,以及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

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

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结核病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

耐多药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简称MDR-TB)是指对常规结核治疗药物如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耐药性的结核菌株。

耐多药结核对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挑战性,因此研发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一、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的核心是选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的建议,目前常用的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包括以下药物: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吡嗪酰胺、司帕替尼、培美曲塞、妥布霉素、利福平等。

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医生会结合多种药物进行组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耐多药结核患者的病情各异,因此个体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首先,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测,确定结核菌对于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情况。

然后,根据耐药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年龄和合并症等综合因素,科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三、全程监测和支持在耐多药结核治疗过程中,全程监测和支持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肺部病变情况,通过胸部X射线和痰液检测等手段,评估治疗的疗效。

同时,医生会定期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确保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水平达到治疗所需。

此外,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心理和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四、手术治疗对于耐多药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手术治疗包括肺部切除术、支气管肺叶切除术等,旨在减轻病变部位的菌载量,加快治愈过程。

手术治疗需要在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由专业的外科团队进行决策和操作。

五、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为了防止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至关重要。

中西药内服、中药外敷并用红外线照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观察

中西药内服、中药外敷并用红外线照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观察

中西药内服、中药外敷并用红外线照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内服、中药外敷并用红外线照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效果。

方法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使用的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强化期加用中西药内服、中药外敷并用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6 个月后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7%、90%和32%,高于对照组的57%、60%和19%。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西药内服、中药外敷并用红外线照射是目前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外敷;耐多药肺结核;红外线耐药结核病已成为引起全球结核病急剧上升的四大原因之一,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病(MDR-TB)的发生对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实施构成了严重威胁[1],因此需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采用中西药内服、中药外敷并用红外线照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选例标准 1998年2月~2006年2月经初、复治充分化疗后,患者仍排菌者;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耐多药患者;患者无糖尿病,重度贫血,严重心脏病,妊娠合并症及肝、肾功能损害者,HIV 及HBsAg阴性;近3个月没有用过免疫制剂者。

1.2 观察对象 60例观察对象中,41例为本所住院患者,19例为门诊患者。

年龄为19~67周岁。

1.3 痰菌情况 60例患者均应用过INH、RFP、PZA、EMB、SM、KM 等药物,痰检发现有结核分支杆菌(MTB),经药物敏感试验确定,同时耐INH、RFP 两种以上药物。

以上药物:INH为异烟肼,RFP为利福平,PZA为吡嗪酰胺,EMB为乙胺丁醇,SM为链霉素,KM为卡那霉素。

1.4 病型及病变范围全部为继发型肺结核,有空洞52例,病变累及1个肺野22例,2个肺野24 例,3个肺野10例,4个以上肺野6例。

1.5 方法1.5.1 分组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将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程长短、轻重程度平均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 例。

结核丸联合西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结核丸联合西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结核丸联合西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张琦【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方法:以接收诊治的11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

治疗组56例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6例患者进行单纯西医治疗,观察并记录不同给药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组痰菌转阴率、中医症候有效率、病灶吸收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提高了疗效,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2页(P434-435)【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核丸【作者】张琦【作者单位】西安市胸科医院内七科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1.9主题词耐多药肺结核/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核丸目前导致我国乃至全球死亡最严重的单一传染病是肺结核,其中对耐多药性肺结核研究已经成为肺结核传染病治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诊治的112例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与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不同给药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的11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11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56例,平均年龄44.5岁,男30例,女26例。

对照组56例,平均年龄44.2岁,男29例,女27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根据每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确定患者自身治疗方案。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具体给药方案:丙硫异烟胺,口服,0.2g/次,3次/d;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口服,0.3g/次,3次/d;卷曲霉素,肌肉注射,0.75g/次,1次/d或硫酸阿米卡星,0.4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注射,1次/d;左氧氟沙星,口服,0.4g/次,1次/d;吡嗪酰胺,口服,0.5g/次,1次/d;利福布汀,口服,0.3g/次,1次/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多药结核病
一、概述
指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至少包括异烟肼,利福平耐药。

包括:原发耐药,指从未接受过抗结核化疗的患者, 由于感染了耐多药结核菌而对抗结核药物耐药;获得性耐药,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对抗结核药物耐药,又称继发性耐药。

当前,结核病疫情回升,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不断增多,使原本可以治愈的结核病再次成为治疗难点。

MDR-TB不仅治疗费用惊人,而且毒副反应多、疗程长、治愈率低,对健康人群威胁大,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了解MDR-TB的现状及如何妥善处理已迫在眉睫。

祖国医学将肺结核称为“肺痨”等,认为本病病因为“痨虫”感染,复加机体气血虚弱,阴精亏损,正气不足所致。

主要临床症状为消瘦、午后潮热、全身乏力、咯痰或痰中带血等。

二、西医诊断
(一)符合结核病的诊断标准:
1、2次痰涂片抗酸杆菌(+)或痰培养分枝杆菌(+)
2、胸X线片有肺结核特征病灶
(二)痰培养提示耐药,且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
(三)已按WHO复治化疗方案治疗并在全程督导下进行而失败,痰菌阴而复阳或疗程5、6月时仍阳性;可伴临床及X线的恶化。

三、辨证分型
耐多药肺结核往往病程较长,迁延日久,导致机体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尤以前者居多。

(一)气阴耗伤证: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恍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二)阴阳两虚证: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光淡隐紫,少津,
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四、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根据用药史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类选择治疗方案。

1、方案至少应包括3种敏感(或未用过)药物;首选杀菌药,一般最好有氨基糖甙类加吡嗪酰胺;
2、不要留下敏感药物备用,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也不要保留肯定耐药的药在方案中。

3、一般要选部分二线药,但一线药敏感者仍首选一线药。

4、强化期至少选5种,痰菌阴转后可撤1种效差副反应大的。

5、强化期6个月后,持续期18个月。

6、化疗方案必须在实施DOTS条件下执行。

7、定期监测痰菌,治疗前、治疗后2月、3月、6月各检查一次,以后每3个月和治疗结束各检查一次。

8、作好病人健康教育,方案开始前要有清晰完整的解释。

(二)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一、二线抗结核药物,一般强化期联合5种敏感药物,治疗时间6月;巩固期联合4种敏感药物,治疗时间18月,总疗程24月,如6Z AK Ofx Pto CS/18 Z Ofx Pto CS等方案。

缺乏有效治疗管理的MDR-TB化疗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在WHO的倡导下,推出了以MDR-TB为对象的DOTS-Plus策略,并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实施DOTS-Plus项目试点工作来推行这一策略。

DOTS-Plus策略是DOTS策略的一个延伸,DOTS可以预防和减少MDR-TB的发生,DOTS-Plus则是MDR-TB发生后的一种治疗管理策略,是MDR-TB患者能否治愈以及防止其再传播的最后一道防线。

DOTS-Plus项目试点结果证明,该策略有助于MDR-TB化疗的全程实施,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药名
成人剂量 (g)
说明<50Kg≥50Kg
乙胺丁醇(E) 0.75 1.0 顿服
吡嗪酰胺(Z) 1.5 1.5 分2-3次服用丁胺卡那霉素(AK) 0.4 0.4
左氧氟沙星(Ofx)0.5 0.5 顿服
丙硫异烟胺(Pto) 0.5 0.6 分3次服用
环丝胺酸(CS) 0.5 0.75
对氨基水杨酸(PAS) 8 12 静脉滴注1次/日
卷须霉素(CPR) 20mg/kg深部肌注
克拉霉素(CM) 0.5 0.5 顿服
2、手术治疗
适应症:符合耐多药肺结核诊断标准,有2-3种弱作用抗结核药可用,病灶局限(如大空洞、干酪灶)、周围灶稳定,肺功能尚可。

术前化疗2月左右使痰菌量降至低水平。

术后化疗:继续术前化疗方案,至少18月。

(三)辩证施治
1、气阴耗伤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天冬麦冬生地丹参当归炒白芍黄柏知母柴胡厚朴陈皮等
2、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
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白芍熟地当归枸杞龟板鹿角
胶紫河车酸枣仁远志
五、应用策略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一般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佳,往往属于肺痨的中后期,在阴虚肺热的基础上,往往伴有肺脾气虚,或阴损及阳,终至阴阳两虚。

耐多药肺结核一般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多变。

临床在辨证使用保真汤或补天大造丸的基础上,应随证加减。

咯血加阿胶10g、仙鹤草15g、三七6g;
咳嗽痰稀,可加紫菀15g、款冬花15g、苏子10g;
骨蒸盗汗加牡蛎15g、鳖甲15g、乌梅10g、浮小麦30g、麻黄根30g;
便溏、腹胀、食少去生地(或熟地)、黄柏、知母,加白扁豆15g、薏苡仁30g、莲子肉15g;
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5g、远志6g、茯神30g、夜交藤30g;
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稠黄痰,量多,时时咯血鲜红,去白术、陈皮,加桑白皮30g、鱼腥草30g。

目前西医治疗MDR-TB多选择二线抗结核药物,但二线抗结核药物疗程长、副作用多、价格高昂,一般患者难以承受,使MDR-TB治愈率明显偏低。

中医药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效果显著,部分药物甚至有直接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作用。

因此,利用中医药优势参与MDR-TB的治疗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任务。

MDR-TB的诊断和治疗有严格的限制,需要到结核病专业机构检测和治疗,要严格遵循早期、联合、全程、适量、规律的抗结核治疗原则;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药物;必须实行个体化、全程督导的治疗,如果条件许可最好住院治疗。

MDR-TB患者要加强饮食调养:供给充足热量,供给优质足量蛋白,补充含钙的食物,促进钙化。

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帮助患者机体恢复健康,减少抗痨药物的副作用及帮助钙的吸收。

适量补充矿物质和水分,如铁、钾、钠和水分。

注意饮食调配,做到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还应色、香、味俱全,以刺激患者食欲,增加饮食量。

MDR-TB患者一般脾胃虚弱,消化吸收能力低下,故饮食的选择宜清淡而忌过于甘肥油腻。

六、疗效评价
根据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参照WHO最新标准进行判定。

(一)痰细菌学判定标准(金标准):
1、治愈:最后12个月至少5次连续痰培养阴性;如果出现3次痰检2次阴性1次阳性,此次阳性后至少3次阴性,每2次痰培养时间间隔至少30天以上;
2、失败:最后12个月5次痰培养检查中2次以上阳性
(二)X线改变情况:
1、显吸:病灶吸收≥½原病灶;
2、吸收:病灶吸收≤½原病灶;
3、无吸收:病灶无明显变化。

七、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6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