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产后出血定义、原因及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定义、原因及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一、定义: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

就是一种严重得分娩期并发症,就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得首位原因、二、病因:1、子宫收缩乏力:(1)全身性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临产后使用过强镇静剂、麻醉剂,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局部因素:子宫收缩过度膨胀使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子宫肌纤维退行变性,如多产、感染、刮宫过度等、子宫本身得病理改变,如子宫发育不良、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

子宫平滑肌水肿、渗出,如妊高症、高度贫血、子宫胎盘卒中等。

因前置胎盘引起子宫下段收缩力减弱,血窦不易关闭也可引起产后出血、2、胎盘因素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胎膜部分残留。

3、软产道损伤包括会阴、阴道、宫颈裂伤及子宫下段得裂伤。

常见原因有:①胎先露异常、阴道手术助产、急产、宫缩过强、巨大胎儿;②助产手法不当;③会阴及阴道因炎症、静脉曲张、水肿等致弹性降低,分娩过程中易发生裂伤,导致产后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原发或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均可引起产后切口与子宫血窦难以控制得出血,其特点为血液不凝。

较少见, 但后果严重。

(1)产科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严重感染、重度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太久等。

(2)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等、三、临床表现:各种原因所致得产后出血共同得临床表现就是阴道流血过多,严重时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

不同原因所致得产后出血其临床特点各异。

(1)宫缩乏力:90%得产后出血由此引起,阴道流血多发生在胎盘娩出后2h内。

出血呈阵发性,色暗,有凝血块。

腹部检查发现宫底升高、质地软,呈袋装,轮廓不清。

按摩子宫或应用宫缩剂后子宫变硬,阴道流血停止或减少。

(2)胎盘因素:出血量较多且色暗,子宫收缩好。

胎儿娩出后10min内发生得出血常由胎盘部分剥离、植入或剥离后滞留引起,完全性胎盘粘连及植入往往无阴道流血。

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常见原因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有恐惧感;产程过长,体力消耗过大;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或产科并发症;存在双胎妊娠、巨大胎儿、合并子宫肌瘤等影响子宫收缩的局部因素。

胎盘因素如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过多。

软产道损伤如会阴、阴道、宫颈裂伤等。

凝血功能障碍由于胎儿过大、或胎儿娩出过快或手术产,都可使会阴、阴道或子宫颈撕裂,甚至子宫下段撕裂,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

多次流产刮宫准妈妈子宫内膜多次受损,易引起胎盘粘连,也容易导致产后大出血。

患妇科病准妈妈患有子宫炎、子宫肌瘤、妊娠高血压病,由于子宫肌纤维变性、水肿、收缩无力均可造成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

袖子开始时由于受到电视节目的影响,对分娩产生疑虑,再得知丈夫的母亲也是因产后出血去世后,担忧更进一步加重,怀孕后又过分关注妊娠方面的负面新闻,这些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都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潜在因素,因而她在临产后宫缩乏力,产程延长。

再加上她因宫缩疼痛和精神紧张,在分娩过程中几乎没有进食,体力消耗过大,影响产后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大出血。

做好产前检查孕妇如有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治疗得到纠正。

如果是双胎、羊水过多、患有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或以前有产后出血史的,应提早住院分娩。

千万不要留在家中分娩!产后出血很难预先估计,往往突然发生,因此应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分娩,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医护人员会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诊治。

注重孕期营养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或适当补充钙剂,可以预防分娩时的子宫收缩乏力;孕期预防贫血,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提高准妈妈分娩时对失血的耐受能力。

控制体重孕期控制体重增加不宜超过25~30斤,防止胎儿过大7斤以内为好,减少难产机会。

产后注意卫生产后注意外阴清洁,鼓励纯母乳喂养,有利于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大出血。

要预防产后大出血,孕产妇须做好孕前和孕期的自我保健,如参加孕妇学校,或从杂志书本上多了解妊娠分娩的过程,学会在孕期做好简单的自我监测,并进行定期产检,以减轻对分娩的恐惧心理。

常见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分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见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分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见产后出血原因治疗及护理分析林惠[摘要]总结在本院住院分娩的若干例分娩产妇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出生后 24h 内出血量≥500ml 定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重视产前的检查及保健;产时科学的处理产程,减少危险因素,对症处理及积极配合急救,产后细心观察,并加强生活、心理护理,是医务人员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主要措施。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也是产科休克的主要原因,根据报道约 1/3 的产妇死亡直接与产科出血有关,因此了解产后出血的定义,掌握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极其重要。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

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占产后出血总数的 70-80%。

[关键词]治疗措施、控制感染、产后出血护理产后出血是我国产科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位于引起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 2%-3%,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资料,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均显示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临床稍微忽略或处理不当,救治不力,往往造成产妇死亡,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产科面临的主要课题,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基层医护人员的一项主要工作,本研究针对产后出血实施的治疗措施,控制感染护理干预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A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本院分娩产妇 5168 例,发生产后出血 152 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94%,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积极治疗,无 1 例死亡,在 152 例产后出血产妇中最小年龄 18 岁,最大39 岁,初产妇 72 例,经产妇 80 例,孕周为 29+4~44+2周孕,出血量≥500~1000ml 105 例,>1000~2000ml 32 例,>2000~3000ml 12 例,>3000ml 3 例,均符合胎儿娩出后 24h 内阴道出血量≥500ml的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立 即给纱 布条 作宫 腔填塞 , 合压 白子宫 控制 出血。有 2例胎 配 盘部份植入流血不 止 , 为抢救产妇生命不得 已行子宫切除 。
2 讨论
2 1 影响产后 出血 因素分 析 .
自 19 9 7年元 月至 2 0 0 7年 1 1月 , 共收 产妇 为
1 临床 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炎, 再次妊娠 易发 生胎 盘 粘连及 滞 留影响 宫缩 , 产 后 出血发 致
生 。④ 产程延 长 : 程延 长 、 妇疲 劳 、 后 宫缩 乏 力 , 产 产 产 出血增 多, 特别 是第三 产程延 长多为 胎盘粘连 、 顿 、 能正常 排 出而 嵌 不 影响 宫缩 , 必须进 行宫腔 操作 , 增加 产后 出血量和感 染机会 , 发 生产后 出血。⑤ 阴道助 产或 手术产 : 由于手术 操作 时间 长或 术 者技术不熟练 , 可增加 产后 出血 量。⑥合并 症 : 均 如贫 血 、 血小 板减少 , 肝功能异常均可影响凝血功能障碍 出血 。
1 6 治疗 .
原则是尽快查 出产后 出血原 因 , 据各种原 因争分 根
抢 秒进行 处理 , 时给吸氧 、 速补液或 输血 以补 充血容 量 , 同 快 防 止休 克发生 。 若 为宫缩乏力性 出血者 , 予按摩子 宫刺激子 宫收缩 , 给 同时
30 3 1例 , 胎儿娩 出后 2 按 4小时 内失血 量超过 5 0 l 0 m 为标 准 , 发 生产后出血者为 10例 , 0 发病率 为 3 。本 组产 后 出血病 例 中, % 有 9例分别 在乡卫生院 、 产家及 私人诊所 等转诊我 院 , 均 由我 余 院住院分娩 ; 年龄最 大 3 8岁 , 最小 1 , 9岁 平均 年龄 2 6岁 ; 经产妇 3 %, 9 初产妇 5 % ; 1 5例早产 , 为足月产 。 余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而且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为常见,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占我国孕产妇出血死亡的首位,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0%-30%,由于产后出血病情急,病情重,处理不当,耽误抢救时间,最容易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对预防产后出血、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现将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护理1 产后出血的诊断与处理产妇出血后及时诊断与处理,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弯盘置产妇臀部下方,收集出血,待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软产道损伤,进一步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如子宫柔软,轮廓不清或用手按摩时子宫收缩变硬,轮廓清楚,停止按摩时子宫又变柔软,轮廓不清,即可确定子宫乏力性出血,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助产人员不要惊慌,应采取时而有效的方法及治疗,如注射宫缩剂、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等。

2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产后子宫乏力性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发生,医护人员一定冷静,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进子宫收缩,向医师报告的同时,迅速采取止血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立即急检血型、采配血,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严密测量出血量,详细做好特别护理记录单。

2.1 产妇出血制止,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宫底的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出血量,特别是产后2h内,及时压出阴道血块,待产妇情况均正常后,方可送回病房。

2.2 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应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产后24h内仍密切注意产妇的一般情况,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注意给予产妇营养丰富的饮食,纠正贫血。

3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经过分析,明确产妇出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加强围产期的保健,严密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安列克治疗自然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探析

安列克治疗自然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探析

安列克治疗自然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探析引言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或产后产后42天发生的出血,是娩产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一个常见原因,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子宫肌肉收缩不足,无法有效止血。

安列克是一种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药物,其通过增强子宫的肌肉收缩而有效控制出血。

本文旨在探讨安列克治疗自然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安列克的药理作用安列克,又称氨酚硝卡因(Carbetocin),是一种合成的长效催产素类药物。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模拟催产素的作用,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从而有效控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其与催产素的作用机制相似,但相较于催产素,安列克具有更长的半衰期,使其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时效果更持久。

安列克还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安全性,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药物之一。

二、安列克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安列克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发表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的研究表明,安列克和催产素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方面的效果相当,但安全性更好,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更少。

另一项发表于《美国妇产科及新生儿学杂志》的研究显示,使用安列克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孕产妇出血量明显减少,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安列克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三、安列克在临床中的应用安列克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自然分娩后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在临床上,安列克可以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孕产妇,剂量通常为1mg。

给药后,安列克通常在30分钟内开始发挥作用,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有效,能够有效控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除了治疗作用外,安列克还可以作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药物使用。

简述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简述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简述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

它是产后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妇产科紧急情况之一,严重的产后出血可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于产妇和医护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

一、产后出血的原因1. 子宫收缩不良子宫收缩不良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分娩后,子宫需要收缩以减少血管的血流,防止出血。

然而,如果子宫收缩不足,血管就无法正确收缩,导致血流不畅,从而引起产后出血。

2. 胎盘残留在分娩后,胎盘应该完全排出。

如果胎盘未能完全排出,它会在子宫内停留,阻碍子宫收缩并导致出血。

胎盘残留也可能引起感染和子宫内膜炎。

3. 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也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一个因素。

剖宫产和产钳助产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这是因为这些分娩方式可能会破坏子宫的血管和组织,导致出血。

4. 子宫内膜异常子宫内膜异常也可能导致产后出血。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不良和出血。

5. 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也可能导致产后出血。

二、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1. 立即采取措施如果产妇出现大量出血,医护人员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包括给予氧气、建立静脉通道、输注血液和液体等。

如果产妇失血过多,可能需要进行输血和手术治疗。

2. 手动取出胎盘如果胎盘未能完全排出,医护人员可以手动取出胎盘。

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防止产后出血。

3. 使用药物药物治疗也可以用于治疗产后出血。

例如,催产素可以帮助子宫收缩,从而减少出血。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也可以用于治疗产后出血。

4. 手术治疗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和动态子宫动脉压迫等。

5. 产前预防最好的方法是在产前预防产后出血。

产前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产妇的健康状况,识别可能导致出血的风险因素。

产前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做好准备,在出现产后出血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产后出血的防治体会

产后出血的防治体会

产后 出血是产 科常见的症状 ,常为产褥感染的诱 因,
3 护理 防治体 会
大量失血导致休克更可危及产妇的生命,还可因垂体缺血 坏死并发席汉氏综合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因此积极预 防及治疗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 我院4例产后出血病人的防治体会做一下介绍。 0
1 临床 资料
31加强 孕 产妇 管理 ,做 好 孕期 保健 ,定期 产前 检 .
查,凡有异常情况及时纠正。如孕期合并贫血、肝病 、 高血压 、血液病等要及时诊治,改善一般情况。并且在
产前 一定 要做 凝血 功能检 查 ( 尤其 是 死胎 ),如 异常 则 静滴6 氨基 乙酸 ,输新鲜 血等 。
本组 4例为20 年 1 0 04 月至20年 1月住 院分娩患者 。 09 2
薄弱,妊高症 、妊娠合并贫血常使子宫壁水肿 ,子宫肌 肉发育差 ,均可导致宫缩乏力。 2 - 2胎盘因素也是产后出血 的重要 原因,共8 占 例
2 %。较 多见 的是 未能 正 确处 理第 三产 程 ,在 胎盘 尚未 0 剥 离时 ,过 度揉捏 子 宫壁 或牵拉 脐带 等 ,致使 胎 盘剥离 不 全 。也可 由于 粗暴 按摩 子宫 及膀胱 过度 充盈 等 ,使子 宫 内 口形成 狭 窄环而 使胎 盘嵌 顿 。多次施 行人 流术 后 易 产 生宫 内膜炎 引起胎 盘粘连 。 2 软 产 道 损 伤 也 较 多 见 ,共 6 占1%。 如 巨 大 . 3 例 5 儿 、产 力好 产程 进展 过快 ,往 往在 胎儿未 娩 出时 软产道 就有撕裂 ,或 由于胎 头娩 出一刹那 未保 护会 阴所 引起 。
21从本病例的病因分布统计情况来看 ,产后出血 . 最多见的原因是 “ 宫缩乏力” ,共 29例占7%。如产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amorrhage,PPH)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多年来传统的认为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者,而近年来认为在产时、产后红细胞压积,减少10%或者需要输血治疗均称为产后出血[6]。

1 宫缩乏力的产后出血原因
1.1 产程过长或急产产程过长以致产妇疲惫是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最重要的因素,如产妇精神紧张或因胎位异常,胎儿过大等因素使第一产程的潜伏期过长或活跃期停滞及第二产程延长。

1.2 子宫过度膨胀双胎或多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子宫肌纤维伸长过度。

1.3 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特别是中及重度患者,子宫肌层伴有隐形水肿,可能还伴有某些凝血功能障碍,子宫不能有效收缩和止血。

1.4 高产次产妇因其子宫肌层组织的纤维成分增加,能有效收缩的肌细胞减少,也可发生产后出血。

1.5 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肌壁受损害病史。

2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体会
目前,处理产后出血的基本止血技术有药物,物理,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等几方面。

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有:缩宫素,麦角新碱,前列腺素类和垂体后叶加压素;物理治疗:按摩子宫,子宫腔填纱和球囊压迫法;手术方面:B-lynch 外科缝合术,单或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单或双侧卵巢动静脉结扎术,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次、全切术,选择性动脉栓塞介入法(血管介入治疗)。

2.1 应用子宫收缩剂及按摩子宫术者一手置于子宫下段部位,拇指置于其一侧,其余四指置于另一侧,用手卡紧,另一手则在子宫底部行均匀有节律的按摩,缩宫素宫体、宫颈封闭,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它一直是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收缩的首选药物,其作用起效快,约3~5 min,副反应少,价格比较便宜,因缩宫素有受体饱和,无限制地加大用量效果不佳,反而出现副反应,故24 h 总量应限制在80~100 u内[2]。

卡贝缩宫素半衰期为40 min,为新长效缩宫素类药物。

麦角新碱能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肌血管而止血,肌肉注射0.2 mg,每隔2~4与缩宫素不同的是,它的作用较长而持久,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慎用;米索前列醇是PGE1的衍生物,可有效解决因宫缩乏力而导致的产后出血,它与缩宫素有协同作用,可联合使用,200 ug 舌下含化,咀嚼,口服或直肠给药;垂体后叶素6~10 u,三角肌肉注射射。

2.2 双手压迫法对出血较多的产妇经以上处理出血仍多,可以用双手压迫法:即在外阴消毒后,一手探入阴道,作握拳状置入前穹隆,将子宫托起,另一手握拳压于子宫体的背部,子宫在两个拳头的压迫下,出血即减少。

2.3 腹主动脉压迫法为一传统方法,在紧急情况下对瘦弱、腹壁较薄的产妇可立即奏效,术者先扪清产妇脐部上下的腹主动脉搏动处,以一手握拳紧压于其上,每15分钟放松一次,约2~3 min后可重复压迫。

2.4 宫腔填塞术:以宽6~10 cm、长200 m的纱布经子宫下段或阴道送入宫底,自左向右然后自右向左按次序紧密填塞,宫体部位完全填满后,纱布的末端延伸到子宫颈外口,若患者情况良好,术后24 h自阴道将纱条缓慢抽出,Foley 导管插进一个或多个球囊,注入60~80 ml的盐水,三腔二气囊管或者近年来使用更多的SosBakri填塞球:插入球囊注入300~500 ml的盐水。

2.5 动脉结扎术①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处,即子宫下段水平,用可吸收经过子宫肌层三分之二以上深度,穿过阔韧带打结;②必要时可双侧卵巢动静脉结扎;③髂内动脉结扎术:优点是暂时阻断子宫血流,髂内动脉压力立即下降,出血迅速减少,可引起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争取时间采取各种措施纠正休克,改善全身一般状况。

2.6 B-Lynch子宫背带式缝合原理,纵向机械性压迫,使子宫壁弓状血管有效地挤压,血流明显减少、减慢,局部血栓形成而止血,同时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收缩,进一步压迫,关闭血窦而止血。

B-Lynch缝合技术对宫缩乏力引起子宫过度出血有效[3]。

其操作简单有效安全,能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文献[4]报道超过1000例患者使用B-Lynch,缝合只有七例失败。

2.7 血管介入治疗自1979年,Henston首次将成功的介入治疗引入PPH的治疗以来,经导管内动脉三塞术(TAE)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应用。

2.8 子宫切除术选取子宫切除术方法时需谨慎,一方面是各种类型的保守治疗已无计可施时,另一方面也不该在严重出血已经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才想起切除子宫,此时,患者不仅损失了大量鲜血,又丧失了生育能力,临床中应做到适时准确地运用子宫切除术方法,以免出血时间过长或出血过多,而发生了多脏器功能衰竭或发展成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而无法实施本手术,术中可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子宫次、全切术。

产科大出血始终是对产科医生的挑战,成功处理宫缩乏力的PPH的关键:及早认识高危因素和及时识别出血,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止血技术准备,团队准备;对已经因宫缩乏力发生PPH的产妇做好有效的治疗,控制出血,做好母体检测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通气量,确保输液通道,在最合适的时机选取最适宜的止血技术,并以最准确和熟练的技巧,取得最佳止血效果,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而需大量输血时,至少按3∶1补充新鲜血,纠正酸中毒,并要预防DIC,心、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并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总之,产科出血大多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大量出血而导致出血性休克,医生要有注重临床处理的过程和细节,要有敏锐的临床思维和专业技术,警觉于时刻,求己于技精,以求最大限度的减少血液的流失,最大力度地维护生育功能,最大努力来拯救和保护生命。

参考文献
[1]Pantea P, Ceana N,et al. Hemorrhage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ur Opin Obstet Gynecol,2001,13(4):419.
[2]Wedisinghe L, Macleod M, Murphy DJ. Use of oxytocin to prevent haeorrhage at caesarean-A survey of practice in the United Kingdom. Eur J Obstet Gynaecol Reprod Biol,2008,137(1):27-30.
[3]B-Lynch C, Coker A, Lawal AH, et al. The B-Lynch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control of massive postpartum haemorrhage: an alternative to hysterectomy of Five cases reported. Br J Obstet Gynaecol,1997,104:372-375.
[4]Allam MS, B-Lynch C. The B-Lynchand other 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 techniques. Int J Gynaecol Obestet,2005,115:39-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