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结构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结构人体的体温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结构的协同作用。
下面将介绍参与体温调节的主要器官和结构。
1.下丘脑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脑干和大脑之间。
它通过感受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和内部体温的变化,调节体内的热量平衡。
当体温升高时,下丘脑会通过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来促进散热,使体温降低;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通过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来促进产热,使体温升高。
2.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体温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
皮肤的血管可以通过扩张和收缩来调节体表的散热和保温。
当体温升高时,皮肤的血管会扩张,使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从而降低体温;当体温降低时,皮肤的血管会收缩,减少热量散发,从而保持体温。
3.汗腺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大汗腺和小汗腺。
当体温升高时,下丘脑会刺激大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从而降低体温。
此外,汗液中还含有一些盐分和代谢产物,通过排泄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
4.肌肉肌肉是人体最主要的产热器官,当肌肉收缩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肌肉收缩,从而产生热量,使体温升高。
此外,肌肉还可以通过颤抖来产生热量,从而增加体温。
5.甲状腺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分泌甲状腺素来调节体内的代谢率和产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从而促进代谢和产热,使体温升高。
6.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它可以通过代谢和分解营养物质来产生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原和脂肪,从而产生热量,使体温升高。
7.脂肪组织脂肪组织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储存器,它可以通过分解脂肪来产生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脂肪组织分解脂肪,从而产生热量,使体温升高。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结构包括下丘脑、皮肤、汗腺、肌肉、甲状腺、肝脏和脂肪组织。
它们通过协同作用来维持人体内部的热量平衡,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7考点三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含解析

考点三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基础点1 体温调节(1)热量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①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②散热途径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3)体温恒定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2 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1)相关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2)水盐平衡调节①神经调节途径如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②体液调节途径如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增多→尿液减少。
重难点1 体温调节的结构与机制(1)体温调节的结构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错误! 调节中枢-—下丘脑错误!错误!(2)体温调节的机制(3)体温相对恒定原因: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4)调节过程易错警示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2 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1)神经调节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感觉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③效应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2)体液调节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注意点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
①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 ( m)
•
24超重界限;28肥胖界限
• •
②腰围 ③臀围
脂肪总量、脂肪分布情况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6页
能量代谢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原理
依据“能量守恒”定律
机体释放能量= 热能+外功
平静时, 外功 = 0
能量代谢率 = 机体单位时间
内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7页
二、能量代谢测定
男性 195.5 193.4 166.2 157.8 158.6 154.0 149.0 女性 172.5 181.7 154.0 146.5 146.9 142.4 138.6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37页
基础代谢率、肺活量、肾小球滤过率、 心输出量、主动脉和气管横截面积 都与体表面积呈百分比关系
体表面积(m2)简易法 =0.0061 × 身高(cm)+0.0128
(二)与能量代谢测定相关几个基本概念
1.食物热价
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能量称为 该种食物热价。
单位: 1kcal = 4.187J 糖 4.1kcal/g 17.2kJ/g
蛋白质 4.3kcal/g 18.0kJ/g 脂肪 9.0kacl/g 39.8kJ/g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8页
2.食物 氧热价
第45页
• 试验中 :
• 常以食管温度作为深部温度;
•
食管温度直肠温度0.3C
•
以鼓膜温度作为脑组织温度。
•
与下丘脑温度相近
•
临床作为体温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46页
(二) 体温正常变动
人的体温调节机制

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人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它确保我们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以下是关于人的体温调节机制的详细介绍:1. 恒温器人体的恒温器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它根据温度感受器传递的信息,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恒温器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来实现这一功能。
2. 产热和散热人体产热的主要方式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和身体活动。
其中,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食物热效应是指消化食物所需的能量。
身体活动则是指身体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
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
辐射是指人体通过向外辐射热量来实现散热。
传导是指人体通过与外界物质的接触传递热量。
对流是指人体通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3. 热保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保持体温。
例如,当身体感到寒冷时,交感神经会兴奋,使身体产热增加,同时收缩体表血管以减少散热。
相反,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人体则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
4. 热适应热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下,身体逐渐适应并调节体温的能力。
热适应可以减少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产热和增强散热,使人体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温环境。
5. 行为调节行为调节是指人们通过自身的行为来调节体温。
例如,当感到寒冷时,人们会通过增加衣物、喝热水或运动等方式来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
相反,当感到炎热时,人们会通过减少衣物、喝冷饮或寻找阴凉处等方式来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
总之,人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确保我们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动物的生理调节机制

动物的生理调节机制动物们生活在多样化且复杂的环境中,为了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它们拥有独特的生理调节机制。
这些机制帮助动物们维持体内稳态,保持身体功能的正常运作。
本文将讨论动物的生理调节机制,包括体温调节、水分平衡和能量调控。
一、体温调节动物们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
哺乳动物和鸟类是恒温动物,它们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这些动物拥有代谢高效的机制,可以产生足够的内源热量来保持体温。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它们会通过出汗、呼吸通量调节和迅速换毛等方式散发多余的热量。
相反,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它们会通过收缩血管、增加代谢率和进食等方式来产生更多的热量。
而爬行动物和冷血动物则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
它们会选择适宜的环境来调节体温,并采取一些行为策略来减少体温波动的影响。
比如,爬行动物会晒太阳以提高体温,而冷血动物会选择在温暖的地方休息。
二、水分平衡水分是生命的基础,对于动物而言,保持水分平衡对生存至关重要。
动物的身体组织和生理系统内都包含水分,它们通过一系列机制来维持水分平衡。
动物通过喝水、进食水分含量高的食物和代谢产生的水分来补充体内的水分。
同时,它们还通过排尿、汗液蒸发和呼吸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不同的动物对水分的需求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沙漠动物需要更有效地保存体内水分,它们拥有高效的肾脏系统来浓缩尿液并减少水分的丢失。
相比之下,水生动物则需要保持体内的水分稳定,它们通过摄取大量水分并排出稀尿来维持水分平衡。
三、能量调控能量是动物生存和运动的基础。
动物们通过食物的摄取和代谢来获取和消耗能量。
它们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调节能量的摄入和使用。
当动物处于饥饿状态时,它们会通过增加进食量和减少能量消耗来满足能量需求。
而当动物有足够的能量供应时,它们会减少进食量,并通过运动和代谢来消耗多余的能量。
这种调控机制使得动物的体重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同时,动物的能量调控还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33
体温调节
一、动物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一) 体 温
正常新陈代谢要求在一定 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哺乳动物 的体温超过42℃或低于25℃, 将引起代谢严重障碍甚至死亡。
所以,正常的体温对于生命 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机体 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34
体温调节
二、动物体温的生理波动
V糖(物理)=V糖(生物) V脂肪(物理)=V脂肪(生物) V V 蛋白质(物理) > 蛋白质(生物)
13
表6-1 三 种 营 养 物 质 氧 化 时 的 几 种 数 据
产 热 量 ( KJ╱ g) 营 养 物 质
物 理 热 价生 物 热 价营 养 学 热 价 ※
糖 17.17
蛋 白 质 23.45 脂 肪 39.77
大家好
1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Temperature regulation)
能量代谢 动物体温的生理波动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体温恒定的调节 外界温度对动物体温的影响
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将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释放、 转移、储存和利用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 新陈代谢:维持生命各种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 ❖ 新陈代谢包括: ❖ 物质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 能量代谢(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
一、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机体能量的来源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 化分解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机 体主要利用糖(70%)和脂肪(30%)供能,少量的能量 依靠蛋白质分解供给。
既然机体消耗的能量都是来源于食物,是否可 以用每天摄取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来估测机体能量的
? 消耗率呢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散热机制: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散发热量
体温调节过程:当体温偏离正常范围时,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指令,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调节异常
体温调节机制异常:激素失衡、神经系统疾病等
体温波动:昼夜节律、运动、饮食等
体温过低:低体温症、休克等
体温过高:发烧、中暑等
C
B
A
D
能量代谢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01
食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02
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将食物转化为能量
03
肌肉活动:肌肉收缩产生能量
体温调节:通过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稳定
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运动、劳动等身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生长发育: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食物热效应:消化、吸收食物所消耗的能量
体温平衡
体温调节机制: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
01
产热方式:主要包括骨骼肌收缩、肝脏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等
02
散热方式:主要包括皮肤散热、呼吸散热、排汗散热等
03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负责调节体温的稳定和变化
04
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负责调节体温
产热机制:通过肌肉收缩、肝脏代谢等产生热量
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稳定,保证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
能量代谢:为体温调节提供能量支持,维持体温稳定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量代谢是体温调节的基础,体温调节需要消耗能量
01
体温调节可以影响能量代谢的速度和效率,例如寒冷时,能量代谢速度加快,以产生更多的热量
02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相互影响,共同维持身体的稳态
人体每日所需营养标准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人体每日所需营养标准与体温调节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人体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人体的健康状况与每日所需营养标准密切相关,而营养摄入的合理与否又直接影响着体温调节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人体每日所需营养标准与体温调节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热量摄入与体温调节人体温调节的重要关键之一是热量平衡,即热量的摄入和消耗要保持平衡。
在人体每日所需营养标准中,通过饮食获取的热量是维持体温平衡的重要来源。
当饮食中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时,体内将产生多余的热量,这时身体会通过皮肤散热和透过呼吸、排尿、排汗等途径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二、蛋白质与体温调节蛋白质是人体每日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对于体温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参与维持和修复体内组织、细胞等。
当人体受到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刺激时,蛋白质可以通过代谢产生热量,从而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体温。
此外,蛋白质还参与调节酶的活性和细胞功能,保证身体各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影响体温的调节。
三、碳水化合物与体温调节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每日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对于体温调节也有着关键影响。
身体通过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并参与热量的产生和调节。
当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时,身体能够供应足够的能量,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过程。
而当摄入过多或过少碳水化合物时,均会产生不利于体温调节的影响,导致内外温差的不适应,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四、脂肪与体温调节脂肪是人体每日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但与体温调节的关系相对复杂。
脂肪既是热量的来源,也具有绝缘和保温的功能,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适量的脂肪摄入可以帮助维持体温的稳定,但过量的脂肪摄入则可能导致肥胖和相关的健康问题,从而影响体温的调节。
因此,在确定每日所需营养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体重、身高、年龄、性别等因素,以确保营养的合理摄入。
五、维生素与体温调节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对于体温调节也具有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
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是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关键过程。
通过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散发,生物体能够保持体温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就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的原理、机
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热量平衡的原理与机制
热量平衡是指人体吸收和散发热量的平衡状态,当吸热等于散热时,即实现了热量平衡。
人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基础
代谢率、食物的热效应和运动消耗的热量。
同时,人体会通过辐射、
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散发热量。
1.1 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它受到身体组织类型、性别、年龄、体温和内分泌
影响。
基础代谢率占据了人体总能量消耗的60%-70%左右。
1.2 热效应
食物的热效应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不同食物的热效应不同,其中蛋白质的热效应最高,可使代谢率升高15%-30%,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热效应则较低。
1.3 运动消耗的热量
人体通过运动产生的热量包括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和呼吸和心跳加
快时产生的热量。
运动消耗的热量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一般可占
总能量消耗的15%-30%。
二、体温调节的原理与机制
体温调节是生物体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做出的自动调节过程,以维
持正常体温范围为目标。
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为36℃-37℃,过高或过
低都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2.1 体温调节中枢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的温度调节中枢。
当周围环境温度升
高或体温升高时,温度调节中枢会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和体液信号调
节热量的产生和散发,以降低体温。
反之,当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或体
温降低时,温度调节中枢会促使产生更多的热量以提高体温。
2.2 体温调节反馈机制
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反馈机制来实现体温调节。
神经反馈通过感温
受体传递温度信息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则通过调节血管的
收缩和扩张、汗腺分泌和肌肉的收缩等方式来调节散热和产热。
体液
反馈则通过血液中的体温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传递信息,来调节体温。
三、影响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的因素
3.1 外界环境因素
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外界环境因素对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有重要影响。
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人体会通过皮肤散热来降低体温;相反,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会通过皮肤的血管收缩来减少散热,以保持体温。
3.2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激素对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基础代谢率,影响热量的产生和散发。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能够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酸氧化来提供额外的能量。
3.3 外部影响因素
服用药物、进食热量、经期、疾病等外部影响因素也会对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扰乱体温调节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体温异常。
综上所述,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是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重要过程。
通过热量的产生和散发,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并保持体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了解热量平衡与体温调节的原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对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以维持良好的热量平衡和体温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