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盐平衡及血糖、体温平衡的调节
(整理)体温水盐血糖平衡调节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4)某些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6.不同细胞的内环境胞)。
(2)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和血浆。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和淋巴。
(4)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
7.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病状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低及葡萄 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 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体温、水盐、血糖和免疫调节
1
组织细胞内环境二
4.不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
(1)细胞内的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⑵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⑶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
化水解过程。
5.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
(1)pH稳态的维持:如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 和碳酸。
江苏省高中生物构建机理图破解“水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和免疫”的调节过程高考复习适用苏教版

第11讲 构建机理图,破解“水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和免疫”的调节过程水盐、血糖和体温平衡的调节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内容,在高考题中常涉及,特别是血糖调节是易考点。
在复习时,首先要将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三方面独立整理成知识体系,防止知识点的遗漏,再将三者的调节机理绘制成图,以图的形式理解调节的过程,便于整体把握与记忆。
同时要理解好正反馈/负反馈调节、协同/拮抗作用、内分泌/外分泌等概念,进行难点突破。
一、血糖平衡调节的破解方法1.第一步,整理出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所有激素种类及功能,打好基础2.第二步,构建血糖调节的机理图,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例1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②刺激X→a→下丘脑→b→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③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④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总结感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血糖调节的机理有深刻的理解,对血糖调节的机理图比较熟悉,能够迅速读懂题意。
对于激素的作用特点也有了解,激素作用后会迅速失活,有的激素可以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而本身不进入细胞,比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蛋白质类激素,而性激素是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的激素。
二、体温平衡调节的破解方法构建体温调节的机理图,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例2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D.在BC段,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总结感悟解答此题首先通过曲线变化明确外界气温的变化,然后再考虑体内体温平衡调节的相关机理,气温上升,机体散热机制激发起来,气温下降,机体产热机制激发起来,所以正常人体内的温度是不变的,所以酶的活性也不变,这是常考的易错知识点。
【备战高考生物】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试真题)(2020-2021)

考点35 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1.(2017·北京理综,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C)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解析】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参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A正确;当葡萄糖浓度较高时,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参与细胞呼吸产生ATP,ATP水解产生的磷酸与K+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K+外流受阻,从而引起细胞膜电位变化,引起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
当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该过程减弱,不会促使胰岛素释放,故B、D正确,C错误。
2.(2017·课标Ⅲ,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C)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0.9%NaCl溶液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同,注射一定量的0.9%NaCl 溶液后机体血浆渗透压不变,而机体血浆中的水和NaCl增加,使血浆量增加,只有同时排出相应量的水和NaCl后才能恢复到注射前水平;只排出相应量的水或只排出相应量的NaCl渗透压均无法恢复到注射前水平,故C正确。
3.(2017·江苏单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5)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机体血浆量会增
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2017·全国Ⅲ,4)( √ )
2.(2021·江苏·21)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 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 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 __肝__糖__原__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 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123456
2.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 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 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 超过40 ℃,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下列相关分析不正 确的是 A.夏季高温时,及时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 B.导致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
据图判断,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从高 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GLUT2), 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葡萄 糖 进 入 细 胞 , 氧 化 生 成 AT P , ATP/ADP比率的上升使K+通道关 闭,进而引发Ca2+通道打开,此时 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 电位。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1.内环境及其稳态 (1)利用图示理解内环境及其稳态
(2)“四看”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组织水肿的原因
2.下丘脑参与的血糖、体温、 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1)血糖平衡调节 ①胰岛B(A)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 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血糖含量升高(降低)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 细胞→胰岛B细胞(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 糖素)→血糖含量降低(升高)。 ③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影响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
专题水盐及体温调节讲义

专题二十三人体水盐平衡,体温平衡及调节【学习内容】1、水盐的平衡及调节2、体温的平衡及调节【课堂笔记】内环境一、水的平衡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皮肤——水盐排泄器官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1.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
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2.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等作用。
血钾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症状。
因此要合理膳食,获取足量的钾。
3.水对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有重要作用,人体每昼夜有35-50g代谢废物必须随尿液排出体外,否则会引起中毒影响健康。
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尿量应在500ml以上。
因此每天要保证饮水。
【运用练习一】1、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2、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29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29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分析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答案】D【解析】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使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中,使血糖升高,B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C正确;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正确的顺序是()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①摄水量增加①减少尿的排出①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D.【答案】C【解析】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一变化首先被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发放神经冲动到中枢,一方面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即产生摄取水指令,另一方面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来缓冲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进一步升高。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同步进行的。
故顺序应为,C正确,ABD错误。
3.体育课时,小萌从温暖的教室来到温度接近冰点的操场,此时机体不会上升的是()A.产热量B.散热量C.肾上腺素分泌量D.皮肤血流量【答案】D【解析】从温暖的室内来到温度接近冰点的操场时,由于外界环境温度低,身体通过辐射的热量多,所以散热增加,其体温仍然维持相对稳定,因此机体产热量也增加,AB不符合题意;在寒冷条件下,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代谢而增加产热,C不符合题意;在寒冷条件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D符合题意。
第八章第五讲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

第八章第五讲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一学习目标1.掌握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过程二知识梳理及拓展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
症状为:三多一少(喝得多、尿的多、吃的多体重减少)与生活的联系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想一想,这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没有关系?为什么?怎样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从而造成肥胖(脂肪堆积)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控制饮食、运动治疗为前提。
糖尿病病人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食物。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
对于较重的糖尿病人,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体温的概念: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2、测量体温的部位:口腔(℃,平均37.2 ℃)腋窝(℃,平均36.8 ℃)直肠(℃,平均37.5 ℃)最接近体内的温度3、体温的变动:同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4、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是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5、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都只是有害而无益吗?不是。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功能解毒能力提高,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因素。
但当体温过高时(超过39 ℃),对机体就有害了,应当采取降温措施。
1、体温的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2、体温的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同调节下,是机体和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体温调节的中枢在。
2020版 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

第2讲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考纲展示] 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2.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考点一|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1.体温调节(1)体温稳定的原理: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的结果。
(2)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3)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①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
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③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4)与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包括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其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
(2)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与水平衡相比较,少了一个来源:人体代谢产生的;少了一个去路:呼气排出。
(3)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结构与激素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②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a.产生部位:下丘脑。
b.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c.作用部分:肾小管和集合管。
d.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体温能维持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2)热觉或冷觉的产生是在下丘脑中。
(×)提示:热觉或冷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3)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
(×)提示:在此环境中产热仍等于散热。
(4)引起水平衡调节作用的因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5)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
(√)(6)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
(×)提示:应是抗利尿激素增多。
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1)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中枢都在下丘脑吗?提示;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__水盐平衡及血糖、体温平衡的调节[考纲导学] 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2.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知识梳理| 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血糖的平衡与调节(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内容①食物中的糖类;②肝糖原;③脂肪等非糖物质;④肝糖原和肌糖原。
(2)促进④合成的激素是胰岛素,产生该激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
(3)促进②分解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的关系为拮抗作用。
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产热器官:骨骼肌和肝脏。
(3)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汗腺、皮肤内的毛细血管等。
2.水盐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途径①渴感的产生与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
释放②水分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特别提醒](1)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不只分布在皮肤中,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2)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基础自测1.判断(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2)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3)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平衡,健康的恒温动物产热始终等于散热。
(√)(4)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了产热量,其调节方式只有体液调节。
(×)(5)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释放的。
(×)(6)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气管对水和无机盐的重吸收。
(×)2.下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刺激→下丘脑→某内分泌腺→激素甲→血糖浓度降低A .激素甲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B .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C .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D .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答案】 B网络记忆重点突破| 领悟高考方向重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典例导悟1](优质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回答下列问题:(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
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
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
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
(1)空腹时,体内血糖的来源都是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2)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其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在空腹抽血后,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血糖浓度都上升,血糖的浓度上升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降低,但是,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分泌的胰岛素比正常人少,所以,其血糖浓度下降速率就比正常人慢。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合成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这两个细胞器中进行加工,变成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成熟的胰岛素,进而被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1)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3)内质网高尔基体[考点精讲]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分析上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为神经—激素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主要的调节方式。
[名师点睛] 尿糖≠糖尿病出现尿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如果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肾小管不能吸收多余的葡萄糖,也会出现尿糖。
[命题视角]视角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1.如图是某健康人饮用一定的葡萄糖溶液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a和b分别是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上的两个峰值)。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峰值a出现的原因是血糖的浓度不够高B.峰值b出现的原因是血糖的浓度开始下降C.峰值a出现的原因是胰岛释放了大部分贮存激素D.峰值b出现的原因是胰岛开始释放新合成的激素【答案】 C[心有灵犀]人体饭后“三曲线”变化解读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因此“血糖浓度”和“激素含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断转换,在曲线中这种因果关系表现为时序问题,可表示为:进食→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升高。
视角2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2.如图为某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胰岛B细胞受损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答案】 C视角3血糖调节的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3.(优质试题·大纲全国卷)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______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X有降血糖的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进行如下实验:用____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________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________,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_____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______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
【答案】(1)血糖浓度X溶液生理盐水血糖浓度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血糖浓度下降(2)患糖尿病正常一定量的X溶液(或X溶液) 2 1重点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考点精讲]1.体温调节过程的模型[名师点睛]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无论是在炎热条件还是在寒冷条件下,体温只要维持稳定则产热量一定等于散热量。
2.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模型[命题视角]视角1体温调节过程分析4.(优质试题·北京高考)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 D视角2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分析5.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 B[心有灵犀](1)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重点3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典例导悟2]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尿糖试纸化验自己的尿糖情况。
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
如图为上述作用机理的表达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表达式中,aB.表达式中,b为葡萄糖酸C.表达式中,c为无色化合物D.表达式中,e为有色化合物【解析】由图可知,a能将葡萄糖分解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故a是葡萄糖氧化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表达式中,b为葡萄糖酸,B正确;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所以表达式中,c为过氧化氢,不是无色化合物,C错误;由于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所以表达式中,e 为有色化合物,D正确。
【答案】 C[考点精讲][实验原理](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是将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实验流程][实验点拨]尿糖检测的方法(1)斐林试剂检测(2)尿糖试纸法: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血糖的平均水平。
先将尿糖试纸放入盛有尿液的容器内,即刻取出,稍待片刻。
在30 s内与试纸包上的不同尿糖颜色比较,以确定尿糖含量。
结果以“+”表示,“+”越多,血糖含量越高。
(3)血糖测定仪:精确地反映当时的血糖情况。
[实验演练]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当血糖浓度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患低血糖或糖尿病。
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和问题讨论,请据以下材料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遇葡萄糖会出现一定的颜色),模拟的尿液样本甲、乙两份。
(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①取________支试管,分别编号,并放在试管架上。
②在上述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葡萄糖试纸放到干净的纸巾上。
④然后用一支干净的滴管,从1号试管中吸取2滴液体滴在葡萄糖试纸上。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将5张试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