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 C)
C
A. H
C. H2
B. H2O
D. 2H
10、元素化学性质与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有密 切关系。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为 ,氯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 。下列图中微粒共表示 3 种元素,其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 是 D。
16、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 如下所示:
D ①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3 O2 (填化学符号) ,B中每个分子由 4 个原子构成。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C D(填 字母序号,下同),表示单质的是 A 。
8、“毒胶囊”泛指利用由工业皮革废料为原料生产 的含重金属铬(Cr)超标的胶囊,其中含有可能 引起人体肾伤害的+6价的铬。下列铬的化合物中 铬呈+6价的是 ( D ) A.Cr2(SO4)3 B.CrCl2 C.Cr2O3 D.K2CrO4
9、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是 A.H2、O2 B . H 2O C. H 、 O D.H+、O2— 10、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根本 区别
相同 点
①体积小、质量小 ②不断运动 ③粒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粒子性质相同 ⑤可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可拆成原子,原子可组合成分子;分子、原子 均可构成物质。
联系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分裂为 原子 , 原子 重新
组合成新的 分子
。
3.氨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A B 脱脂棉
酚酞和 蒸馏水
A
B
C
17(1)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 ①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 。 53 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127I,它 53 。 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127I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 (2)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KI)可 以治疗131I造成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 I2)却会引起碘中毒。KI和I2性质的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 。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不同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微观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
2.宏观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3.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特点:互为同位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6.定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7.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4.浊液: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5.胶体: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之间。
五、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六、物质的鉴别与分析1.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区分。
2.分析: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七、物质的制取与合成1.制取: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获取物质。
2.合成:通过化学反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新的物质。
八、物质的用途与环境保护1.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2.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涉及元素、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等多种概念,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鉴别、分析、制取、合成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为学习化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奠定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区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方法:根据纯净物的定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因此,选项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习题: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化合物?方法: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只有一种分子或原子)有固定的组成,有化学式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
、N
2
、Cl
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含有多种分子)无固定组成,无化学式。
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一种元素)
纯净物
(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酸HCl H2SO4HNO3
碱NaOH Ca(OH)2 KOH
盐NaCl CuSO4 Na2CO3
注意:同种元素可形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
因此描述单质和化合物时必须指明是纯净物。
例如:CO和CO2 都是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O3 和O2 都是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H2O2和H2O组成元素也相同。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综合解题课洋葱数学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综合解题课洋葱数学
摘要:
1.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2.洋葱数学的概念
3.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解题方法
4.洋葱数学在物质组成与构成中的应用
5.总结
正文: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物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基本实体,它具有质量、占据空间、可互相作用等特性。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涉及到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层面,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洋葱数学的概念】
洋葱数学是一种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问题,并通过逐步求解这些简单问题来得到最终答案的方法。
这种方法类似于剥洋葱,因此被称为“洋葱数学”。
【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解题方法】
要解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问题,通常需要运用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结合实验和观察数据,采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
洋葱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洋葱数学在物质组成与构成中的应用】
例如,在研究物质的结构时,我们可以通过洋葱数学将复杂的晶体结构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晶胞,然后分析晶胞中各个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总结】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是研究物质性质和行为的基础,而洋葱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第五讲:考点 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知识要点1.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由同种或不同种的元素组成。
( 2) 物质的微观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 物质组成与构成简图:宏观元素 物质(组成)微观 分子 原子 构成) 离子原子的结构:质子( +) 原子核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同种元素: ①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
②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联系2. 物质的分类 金属: Cu 、 Fe 、 Zn 稀有气体: He 、Ne 、 Ar 非金属于: C 、 S 、P碱性氧化物: Na 2O 、Fe 2O 3 酸性氧化物:CO 2、 SO 2混合物元素 原子 分子物质 相同核电荷物质化合物 酸HCl H 2SO 4、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CO 3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 原子 离子4) 5) 6) 单质 纯净物考题例析[例 1] (北京市)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例 2] (天津市)日常生活里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调味用的食盐B. 取暖用的煤C. 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D. 炒菜用的铁锅 [例 3] (河南省)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食盐、干冰 B. 胆矾、石灰石 C. 红磷、烧碱 D. ( 水银、 ) 生理盐水 精练 () B.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D. 在化学反应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2. 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相等” A.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物质的组成1、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 组成的;如醋酸钾(CH 3COOK )由 、 、 、 四种元素组成,其中原子个数比为 : : : 。
2、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 、 和 三种粒子构成,如水是由 构成,氯化钠是由 构成,铁是由 构成。
二、原子(带正电)1、原子结构 (不带电)2、在原子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 = =原子序数。
3、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进行分层运动,共分 层,越在外层的电子能量越 。
4、最外层电子数为 或为 (只有一层)的为相对稳定结构。
5、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易 电子,形成 离子。
6、非金属原最外层电子数 ,易 电子,形成 离子。
7、所以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 。
8、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相对原子质量= ,近似计算= +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 。
三、分子、原子和离子区别、联系1、共同性质: 、 、 。
2、区别:分子是 最小粒子原子是 最小粒子分子在 变化中可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
3、联系:离子 原子 分子4、练习:用符号表示下列元素、原子、分子、离子3个铁原子 ,5个二氧化硫分子 ,2个钙离子 ,2个水分子 。
氮元素 , 2个氢氧根离子 , 镁元素 , 2个氧原子5、根据下列结构图作答:其中属于金属原子的有 ,属于稀有气体原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有 ,离子符号分别是达到稳定结构的有 。
6.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当该粒子为原子时,X= ;(2)当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X 3+ 时,X= ,符号为 ;(3)当微粒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时,微粒符号为四、物质分类混合物:宏观上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微观上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物质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元素。
纯净物化合物酸:如:HCl H2CO3H2SO4 HNO3碱; 如:NaOH Mg(OH)2KOH Ca(OH)2盐2、将下列物质分类空气,干冰、氧气、纯净的井水、石灰水、氮气、蒸馏水、铁粉,氧化镁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写化学式)属于单质的有(写化学式)属于氧化物的有(写化学式)实验部分1、药品取用规则:三不原则(不、不不);节约原则(不规定用量时,固体药品一般取;液体药品一般取);环保原则。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一)知识梳理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游离态化合态4. 、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 构成的物质;金刚石、氦等是由 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也可看作是由 构成的物质。
5.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碳元素的一些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 、 。
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 。
(二) 课标要求及专项训练知道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从原子、分子的层次来认识物质的构成。
1.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B. 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成原子,这些原子又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2.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3.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正确认识是( )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发生变化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改变4.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5.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氢分子B、氧分子C、水分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6.在下列空格中分别填入“原子”或“分子”氢气是由许多氢__ __凝聚而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_ ___。
点燃氢气时,跟氧气化合生成水,其实质是氢___中的氢__ _跟氧_ 中的氧__ __结合成水。
可见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___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时,原物质分子中的_____重新组合,变成别的分子。
物质的组成 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一、物质的组成:宏观组成: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微观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等3、酸酐一般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但SiO2、Mn2O7不能与水直接反应。
4、一种酸酐可以对应多种酸,如HPO3和H3PO4的酸酐均为P2O5。
三、分散系1.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
(2)组成: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2)特征:均一、稳定,(填“能”或“不能”)透过滤纸,(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3)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光柱”形成——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②布朗运动:胶体颗粒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中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带电规律:A、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带正电(吸附阴离子);B、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吸附阳离子,故一般不宜在水田施用硝态氮肥)。
④胶体的凝聚: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使胶粒聚集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而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
(此外加热、将两种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混合也可使其凝聚)实例:①MgCl2用于止血;②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③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速率;④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⑤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⑥不同种类的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