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
集初中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集初中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作者:————————————————————————————————日期:2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百家经典语录孔子名言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六本》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16、道不同,不相为谋。
1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 / 15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包括古诗词、经典著作等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与态度:经典诵读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情操。
思维与方法:经典诵读通过启发式的活泼的诵读吟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实践与应用:经典诵读不仅要落实于学校,还要落实到家庭,让学生去影响家长,带动家庭的诵读氛围,家校携手,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诵,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和诵读惯。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领略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良好的读书惯。
2、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和作文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3、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品牌。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在低年级学段中,重点培养学生喜爱古诗文的好惯,能读出简单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了解相关历史小故事,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
5、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经典诵读的原则,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1.对于模糊性原则,可以改写为:在经典诵读中,重点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诵读技巧,而不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积累经典篇章,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2.差异性原则可以改写为:虽然整体推进,但是我们允许学生在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次、有区别地进行要求。
3.自主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诵读更多的经典文章,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自主地研究。
4.鼓励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评比学生的经典诵读,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对经典的热爱,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诵读活动。
中年级经典诵读教材(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中年级经典诵读教材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1.走进春天描写春天的古诗很多,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古诗,读完后,相信你一定会更加喜爱春天。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村居清高鼎dǐng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dī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找春天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3.春的消息金波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上山岗,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我高兴地捕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听它唱歌,和你一起奔跑。
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
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4.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初中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十五从军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⑪。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⑫,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初中生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中学附属初中“中华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前言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正如江泽民同志曾说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
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确立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古诗文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性灵气。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目录第一课《古诗十九首》——中国民歌的代表1.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2.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第二课“李杜”——唐诗的巅峰3.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4.登高(杜甫)第三课话说豪放词人(一)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第四课话说豪放词人(二)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第五课和宋词一起婉约(一)9.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10.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第六课和宋词一起婉约(二)11. 望海潮(秦观)12. 满庭芳(秦观)第七课认识唐宋散文(一)13.马说(韩愈)14.小石潭记(柳宗元)第八课认识唐宋散文(二)15.秋声赋(欧阳修)第九课新诗——自由的舞蹈(一)16.祈祷(闻一多)第十课新诗——自由的舞蹈(二)17.你,浪花里的一滴水(魏钢焰)第一课《古诗十九首》——中国民歌的代表【简介】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初二校本教材《经典诵读》

雅言传递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第一辑开卷有益篇1.中华诵是谁用一片甲骨,收藏起古老的秘密;是谁用一卷竹简,咏叹着世间的传奇。
庄生的蝴蝶飞进了,杏花和春雨;美丽的方块字,就刻在孔子的车辙里。
秦时章法汉时笔,刻画出不朽的容颜;魏武诗篇盛唐旗,见证着永恒的誓言。
王维的红豆生长在,海内与天涯;动人的华夏韵,就映在李白的明月里。
走过上下五千年,走过三千大千世界,走过二十四史、二十四节气,人间正道是沧桑。
多少沧桑故事,铿锵在夫子的平仄里。
江山代有文章出,一曲中华诵,它又唱响了红旗。
是谁爱上一抹红,涂染了十月的颜色;是谁嘹亮军歌声,回荡在胜利的归途。
不老的松柏翠绿在,原野和山岗;不屈的民族魂,就活在人民的诗行中。
走过二万五千的诺言,走过太行山的记忆,走过峥嵘岁月,走过风霜雨雪,华夏儿女是一家。
多少春天的故事,温暖在百姓的心坎里。
人间正气显风流,一曲中华诵,它又唱响了红旗。
2.书朱湘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的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
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需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
飙是猎犬风一般快地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地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
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
等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
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印书的字体有许多种:宋体挺秀有如柳字,麻沙体夭矫有如欧字,书法体娟秀有如褚字,楷体端方有如颜字。
楷体是最常见的了。
2019-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材(一)1.已酉新正(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2.癸已除夕偶成(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3.凤城新年辞(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4.甲午元旦(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5.正月十五夜(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6.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7.十五夜观灯(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8.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9.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10.元宵(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材(二)1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初三校本教材《经典诵读》

弘扬经典文化坚定理想之帆第一辑放飞理想篇121.理想 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32.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青玄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朗诵前言中华文化广博精深,积厚流光,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培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诗经》、《楚辞》、先秦诸子、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论语》等诸多国学经典,荟萃和浓缩了一个民族最难得的精神记忆,能够告诉我们好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广博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纵使天才也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和时间统统读完。
为此,我校依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精心编写了该校本教材,并开发为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的出发点是朗诵经典和语文学科学习相结合,和深入课堂改革相结合,和提升学生文史知识相结合,和学生做人教育提升学生涵养相结合。
我们的目标是:一、传承中华美德。
经过学习,让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系统指导青少年办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健全人格。
让同学们从青少年时期接受熏陶,经典文化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如影随行,对他们的一世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现在,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不仅在文化涵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相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攀比、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学习经典让他们在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中成长,健全学生人格,培育民族精神。
三、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能够培育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孩子,给同学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铸造精神。
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让学生徜徉于经典文化之中,感觉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逐渐培育其人文精神。
五、提升智力。
让同学们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办优秀教育、育栋梁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我校将永远向上,永远登攀,为培育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而倾尽全力专注研究、躬身实践,奋然前行,希望学校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学生品味经典、传承文化,激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读经典,增添这方面的知识,使青少年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达者!我们坚信:当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秀于中华大地,横卧成梁、矗立成柱的时候,当国家和民族十分兴隆发达,矗立于世界东方的时候,我们教育人的幸福将是充分而又崇敬的!《经典朗诵》校本课程编写组目录一、爱国篇满江红 /8示儿 /9过零丁洋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 二、劝学篇劝学(孟郊) /14劝学(荀子) /15三、励志篇草屋为秋风所破歌/29少年中国说 /30《岳阳楼记》 /34《诫子书》 /37《前出师表》 /37《兰亭集序》 /39《爱莲说》 /41《师说》 /42四、感恩篇《游子吟》 /463《纸船——寄母亲》/48《再别康桥》 /49《我爱这土地》/51《乡愁》 /52五、红色经典《贺新郎》 /53《忆秦娥娄山关》/53《长征》 /54《沁园春·雪》 /54《人民解放军占有南京》/55《西江月·井冈山》/55《七律·长征》/58《卜算子·咏梅》/59《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59一、【爱国篇】满江红岳飞怒气冲天,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强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重新,整理旧河山,朝天阙!上片抒发生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斗的英气。
以气愤填膺的肖像描述起笔,开篇奇突。
凭栏眺望,指顾河山,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
“长啸”,状感想激怒,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过去,包罗时空,既反响转战之艰辛,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
“莫等”期许将来,情怀迫切,激越中微含凄凉。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河山的信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热忱之心。
肝胆沥沥,动人至深。
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鉴赏】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仍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侵犯着的中原国土和人民,热切地希望着祖国的重新一致,所以他特意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劝说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能够意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情、诚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动人,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抗衡金大业未就的无量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动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所有是真情的自然显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动人。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到起一经,兵戈零散周围星。
河山破碎风飘絮,出身浮沉雨打萍。
惊慌滩头说惊慌,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鉴赏】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首出身。
意在表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困难困苦都无所害怕。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漠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连续抒写形势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响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到。
国家民族的灾祸,个人曲折的经历,万般悲伤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到中的典型事件,再度显现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发抖的悲伤心灵。
结尾两句以汹涌的气派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 ( 兵) 河( 何) 入梦来。
赏析: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 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 (1192) 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 岁,诚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梦想,在现实中自然已不能够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骑驰骋中原的梦想。
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所有的爱国主义激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平时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匆促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 1205) , 辛弃疾六十六岁时。
当时韩侂胄执政 , 正积极筹办北伐 ,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慰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当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 今江苏镇江 ) 。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忧如很重视,但是本质上只但是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部署军事攻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己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觉心里不安,他以为应该成好充分准备,绝不能够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遇到失败。
辛弃疾的建议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到达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汹涌,感想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战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鹤发生!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世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世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企业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从前在江西鹅湖商讨恢复大计,但是此后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此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劝学篇】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鉴赏】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若是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若是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定自己去实践,别人获取的知识不能够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能够够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 r 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 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顶峰,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 越 ,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善于无祸。
吾尝成天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 ìng)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顶峰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 xi ǔ),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d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川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