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洞 庭》课文分析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

夜晚,一轮明月 高悬夜空,皎洁 的月光洒向湖面, 湖水反射月亮的 清光,漾起一层 银白色的波纹。
感受到刘禹锡的情?
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 然、用爱抒写自然的 情怀,赞美洞庭湖的 美感。
白遥潭湖 银望面光 盘洞无秋 里庭风月 一山镜两 青水未相 螺色磨和 。,。,
《 望 洞 庭 》
刘 禹 锡
假想你就是刘禹锡, 读出对月夜洞庭山水 的喜爱之情。
师生共同了解下面的字、词语。
湖光:湖水反射的光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潭面:洞庭湖的水面
镜末磨:指没有磨 拭过的镜子。
白银盘:白瓷盆的美 称,喻指圆月。 一青螺:螺的一种, 壳形椭圆,表面稍暗, 感


诗 意

(一)精读感悟《望洞庭》



请回顾以前我们学习古诗时,你是用什么

诗 情
方法理解诗意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问题1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问题2
刚刚所呈现的两句诗中把什么比做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想象画面齐读:月光 下的洞庭湖,在你的 脑海中,在你的心坎 里。闭上眼睛,让我 们一起诵读梦一般的 梦亭湖。
闭上眼睛 画面想象
梦亭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 自己常见的大盘子,它是 用白银做成的。现在我 往盘子上放了一颗小巧 玲珑的青颜色的田螺。 你有什么感觉?
闭上眼睛 画面想象
大盘子
诗人在这个夜晚还会看到些什么? 想些什么?
我从 “湖光秋 月两相和,潭面 无风镜未磨”这 两句诗中读出了 洞庭湖景色的和 谐、美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PPT说课教学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PPT说课教学课件
默写指导: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注意不 要写错别字。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参考答案: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小舟乘风 破浪,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洞庭湖上水光和秋月交相融和,湖面风平 浪静,如同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环节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 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4、交流汇报,相机教学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互和谐 。潭面:洞庭湖面镜未磨:没有磨拭的镜子。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辉映,显得 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镜子,迷迷蒙蒙。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谁能美美的把这两句诗读好呢?指名多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 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 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 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朗读指导:朗读《望天门山》时,按“二 二二一”的节奏朗读,前两句语气应该豪迈, 体现天门山的壮美;后两句语气稍柔和,尾句 要读得引人遐想。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时,
按“二二一二”的节奏朗读,语气柔美,感情 饱满,读出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朗读《望洞 庭湖》时,朗读停顿的划分为:湖光/秋月/两 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PPT课件

望洞庭PPT课件
) 刘 禹 锡
湖光秋月相映 潭面无风如镜
想象丰富 比喻恰当 遥望山水一色 意境优美 如同银盘青螺 (热爱之情)
望洞庭
(唐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9/14/2014
请试着背诵:《望洞庭》
请同学们一边练习背诵一边想象,在
细读课文 感悟理解
思考与讨论题:(不懂的地方,可以展开小 组讨论) 1、诗句中描写了作者看到的哪些景物?由 这些景物诗人想到了什么?诗人运用了什么 修辞? 2、你看出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是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借助字典和注释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 意思,然后讲解全诗。整体感知这首诗描 绘的情景,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4、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理解感 悟
《望洞庭》诗意: 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 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得 像一面平滑的镜子一样,没有一丝波纹。在皓 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 澈,山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同一个银白 色的盘子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 人喜爱。
望 洞 ( 庭唐
脑海中展现诗句描绘的情景,进入诗
句描绘的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拓展延伸:
亲爱的同学们,关于 洞庭湖的形成,还有一个 动人的传说呢!你知道吗? 给大家讲一讲。
作业:
有感情的把古诗《望洞庭》背 诵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1、
2 、把古诗《望洞庭》的意思讲 一讲。 3、搜集关于洞庭湖的其他文学作 品,读一读。
谢谢!再见!

沈阳市辉山学校 韩坤
望 洞
( 唐 庭) 刘 禹 锡
中国古代名曲高山 流水 古筝独奏 古琴十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望洞庭》,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二首其一,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途径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诗篇。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些积累,本诗并无生僻之字,学生基本可以通过通过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诗的表面之意,在头脑中模糊出现诗中之景。

但这画面如果用孩子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可能对他们难度稍大。

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与作者经历及相隔年代遥远,所以很难将诗人与诗联系起来,将想象中的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为本诗教学时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螺”,掌握“庭,潭,镜,磨,螺”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4、感悟作者眼中洞庭湖那“和谐之美”,体会诗的静态美,为下一首《望天门上》的动态美做好铺垫。

设计理念:学古诗注重积累,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意境的优美。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让学生对课本获得自我感悟和独特体验。

课前交流:背诵积累学习过的诗,(用相机照下原课文图片,大屏出示,模糊古诗字迹,帮助回忆。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些写景的诗吗?《江南》《春晓》《离离原上草》《游园不值》《春日》《咏柳》《春游湖》《泊船瓜洲》《绝句(杜甫)》《山行》《望庐山瀑布》2、课余时间你还积累过哪些写景的诗呢,说出题目来大家一起背吧。

《望洞庭》教案

《望洞庭》教案

《望洞庭》教案《望洞庭》教案《望洞庭》教案1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写出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查阅洞庭湖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考考你,下面的图片是介绍哪个地方的?(用上学过的诗句或好句)出示图片:(1)景:庐山瀑布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景:大明湖诗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3)景:昆明湖句子: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

师:今天我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介绍得真不错,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二、初读感悟。

1、多媒体出示诗,师配乐朗诵。

――范读2、咱们也来读一读。

同桌互读抽读检查(5-6人)3、检查自学效果:A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B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词,也可以把不理解的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洞庭湖光秋月和潭面磨遥望白银盘青螺)3、大家预习的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洞庭湖的美景吧。

(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师:送你们一组词语,幻灯片出示:山青水秀水天一色湖光山色水平如镜银光闪闪波光粼粼备注:培养学生积累字词的习惯,为下面的写作作铺垫。

三、细读体会,理解诗句意思。

师:洞庭的美景配上刘禹锡的诗句那一定是有声有色,下面把你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说一说你的理解。

(一)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古诗文课件《望洞庭》

古诗文课件《望洞庭》

此诗描写了秋夜 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 景色,表达了诗人对 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表现了诗人 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 卓清奇的情致。





延伸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都慕名而去,写 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我会写
1 镜:
镜子
2 未:
未曾
3 磨:
磨平
诗句翻译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 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 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叁一想
诗文运用了几次比 1
喻手法?
分别把什么比喻成 2
望 锡 唐
·
刘 禹


目录
Contents





















自读古诗
四人一组,借助字典等辅 助学习工具,自学生字词。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
内容与注解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解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 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 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讲古诗-17课《望洞庭》 人教部编版(共20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讲古诗-17课《望洞庭》 人教部编版(共20张PPT)演示课件
诗的大意:
好似洁白银盘里 托着一枚青螺。
课堂练习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 磨。遥望/洞庭//山 水翠,白银/盘里// 一青螺。
读古诗
课堂练习
洞庭湖上月光和 水色交相融和,湖 面风平浪静如同未 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 山水苍翠如墨,好 似洁白银盘里托着 一枚青螺。
螺。” 水天相接,朝晖夕映,气象万千。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3、诗歌第一句表现湖面的

4请、你赏找析出:这“个潭比面喻无句风的镜本未体作磨和”喻者体?前半句写“潭面无风”,后半句写
远3、远诗眺歌望第洞一庭句湖表山现水“湖苍面翠镜的如墨未, 磨,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5、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潭面无风镜未磨。 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3、诗歌第一句表现湖面的

遥望洞庭山水翠, 4、赏析:“潭面无风镜未磨”
5、本诗先从 处看洞庭的山光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3、诗歌第一句表现湖面的
请你找出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相接,朝晖夕映,气 作者前半句写“潭面无风”,后半句写“镜未磨”,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水天相接,朝晖夕映,气象万千。
2、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景物?
象万千。湖中有君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秋天。
水天相接,朝晖夕映,气象万千。
,山上有诸多名胜。 再把洞庭湖比喻成
,再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枚小小的
析古诗
拓展提高

古诗三首【第1课时】《望洞庭》刘禹锡

古诗三首【第1课时】《望洞庭》刘禹锡
的铜镜。 白银盘:形容平静又清亮的洞庭湖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 深入地理解古诗,教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 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核心问题: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祖国山水的什么特点和诗人
的什么感情? 串珠问题: ?望洞庭?写了哪个季节的洞庭?采用了哪种修辞描
?望洞庭?描写了秋天月光中的洞庭,诗中采用了 比喻的修辞描写洞庭山水。
课文结构
洞庭秋色 湖、月—相和
和谐

潭面—如镜
宁静

庭 洞庭山水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水 相称
山洞 水庭 相明 辉月 映夜
课文主旨
?望洞庭?通过描写月光下洞庭湖的美丽风光,表 达了诗人对洞庭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 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 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 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螺:青色的田螺。】
远望洞庭的山水美景,恰像白银盘里有一颗青螺。
整体感知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 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 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 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助读 字词 初读 品读 结构 资料 精讲 感知 释疑 主旨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 2.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结合注释弄懂古诗大意。(重点)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
1.课文简说。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

故名为“望洞庭”。

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2.词句解析。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

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

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
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