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阶段结构优化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结构设计阶段优化工程造价成本的思路及对策

结构设计阶段优化工程造价成本的思路及对策

110/ 2021.012021年第1期结构设计阶段优化工程造价成本的思路及对策童军辉(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广东广州 510045)摘 要 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不仅是对建筑方案阶段和建筑设计阶段的造价进行控制,还应当对结构设计阶段等进行优化。

通过分析结构设计方案、结构设计过程和结构设计质量对工程造价成本影响,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和形成系统化工程造价管控模式的两点优化思路,并提出应用价值工程设计优化、建立结构方案内部评审机制等具体优化对策。

以期为实现工程目标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最小偏离提供帮助。

关键词 结构设计阶段;优化;工程造价;成本Abstract:The cost control of project costs is not only to control the cost in the construction plan phase and the building design phase, but also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design phase.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design plan, structural design process and structural design quality on project cost,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optimization ideas based o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the formation of a systematic project cost control mode, and puts forward application value engineering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specific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he internal review mechanism of the structural plan, which could provide help to achieve the smallest deviation between the project's target value and actual value. Keywords: structural design stage, optimization, project cost, cost Control合理性,做到体系合理、结构平面、抗侧力构件布置合理,关注竖向荷载和水平作用的传力途径,关注地基基础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等问题是结构方案非常重要的工作。

【结构设计】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优化要点汇总(干货!)

【结构设计】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优化要点汇总(干货!)

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优化要点汇总(干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各大城市的地标建筑也多以超高层建筑为主.然而,超限高层建筑的专项审查工作往往占据了设计阶段的大量时间,且其直接奠定了后期的结构造价.在此分享关于超限高层项目的优化要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国家规范、规定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具体判别标准详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处于超限与否边界附近的建筑工程最好提前与审图机构,审查专家提前沟通好是否需要进行超限审查,以免造成时间上的延误.(1)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的选取需经过严格比选.常见的各种结构体系优缺点如下表所示:结构体系优点缺点混凝土框架+核心筒造价经济、施工方便自重大、截面大、浪费空间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优良造价高钢管混凝土柱+核心筒延性延性好;柱截面较小造价高于型钢混凝土最终采用何种体系可综合考虑时间成本、施工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2)风速剖面与风振分析《高规》4.2.7条规定:房屋高度大于200m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I.平面形状或立面形状复杂;II.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III.周围地形和环境较复杂.超限高层建筑分为高度超限和不规则性超限,所以往往需要进行风洞试验.由于风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其强度和方向具有显著的方向性,利用这些特点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和幕墙的造价.对于高度超过300~400m的超高层建筑,风沿高度方向变化的特性对结构设计影响很大,因此针对具体工程确定适用的最优风速剖面,而不仅依赖于《荷载规范》提供的指数变化曲线,能够有效降低风力作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3)设计地震动参数依据《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一般来说,安评报告提供的结构设计地震动参数往往偏大,将导致结构成本明显增加.通常小震应全部采用安评参数或全部用规范参数,对二者的基底剪力加以比较,按不利情况采用.中、大震计算一般采用规范参数.从而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节约结构造价.此外,采用规范参数时需注意在不同类别场地分界附近的设计特征周期内插,如下图所示.之前笔者参与的北京某超限高层办公项目,8度区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小震规范谱特征周期Tg=0.45s.因工程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接近分界线值,经内插特征周期减小为0.42s,地震作用约降低8%.(4)长周期结构的剪重比在2010版超限审查要求中对剪重比的规定比较严格,在2015版进行了放松,其规定如下:“结构总地震剪力以及各层的地震剪力与其以上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应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Ⅲ、Ⅳ类场地时尚宜适当增加.当结构底部计算的总地震剪力偏小需调整时,其以上各层的剪力、位移也均应适当调整.基本周期大于6s的结构,计算的底部剪力系数比规定值低20%以内,基本周期3.5~5s的结构比规定值低15%以内,即可采用规范关于剪力系数最小值的规定进行设计.基本周期在5~6s 的结构可以插值采用.6度(0.05g)设防且基本周期大于5s的结构,当计算的底部剪力系数比规定值低但按底部剪力系数0.8%换算的层间位移满足规范要求时,即可采用规范关于剪力系数最小值的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此时,通常来讲可以满足要求.如果还是不能达到最小地震剪力要求,可以通过修改反应谱曲线的方法来使结构达到一定的设计剪重比,或通过位移值来控制结构变形.(5)周期折减系数《高规》4.3.17条对周期折减系数做了具体规定,但对于超高层建筑,若拘泥于规范给定的数值范围很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一定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隔墙的布置数量、隔墙材料等综合取值.例如,还是前述笔者说的北京某超限办公项目,框架-核心筒结构,规范给定的数值是0.7~0.8,但考虑到该工程隔墙较少,将周期折减系数取为0.90~0.95,地震作用约降低15%!(6)设计材料的选取I.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目前国内规范的混凝土最高强度等级为C80,实际可生产的最高等级为C150,因此在设计上对于超高层建筑优先考虑高强度混凝土,既能节省材料,又能节省空间.II.钢材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与普通结构用钢相比,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焊接性.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构件的重要性和具体部位选取合适钢材,以求达到最优的经济效果.(7)施工模拟可通过调整施工顺序人为控制结构的内力生成,将高内力消除,改善结构合理性,降低用钢量.(8)性能目标的合理设置性能目标的设置能够使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并由业主选择性能目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睡着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通过专家的评估论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发现好多工程的性能目标设置过于严格,类似于“有钱就是任性”,但实际上并不合适,只是白白带来了浪费.上述的无论采取何种措施或方法,最好都要事先向审查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以避免在最终的审查中出现通不过或二次审查的情况.。

地产结构优化设计阶段三大要点

地产结构优化设计阶段三大要点
因为所有的设计,都是将实际的房屋进行简化,简化就 牵涉到模型的选择,现在大部分设计院都是用PKPM, 也有用GSCAD的,还有用TBSA的;当然特别是对于带转 换层的房屋计算,或者是地下室的计算,不同的模型差 别非常之大,我曾经参与的一个项目:用 TBSA 计算的 结果,与用 GSCAD 计算的结果相差整一倍多。对于, 有一个项目的地下室,采用无梁楼盖体系,通过对其用 有限元进行计算与通过 PKPM的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对 比,相差有150%之多。造价相差几百万,所以计算模 型如果你选择不正确,那么后来的图纸进行零零碎碎的 优化,含义不是很明显。 ○ 荷载及设计系数的取值: 现在很多的楼盘在地下室顶板上做绿化,如果按正常的 荷载考虑,那么地下室顶板上的荷载会非常庞大,因为
钢筋 , 若采用 φ 12Ⅱ级钢筋 , 可减少 30% 的钢筋用量。按 我省现行材料价格信息Ⅰ级钢筋 4620 元 / 吨,Ⅱ级钢筋 4680 元 / 吨 , 价格基本相等。显然 , 使用Ⅱ级钢筋要经济 得多。新Ⅲ级钢筋、冷轧扭钢筋是近年来推广使用的新 型钢筋。新Ⅲ级钢筋是专门为建筑结构应用开发的新型 钢筋 , 比普通Ⅱ级钢强度提高近 20%, 而每吨价格却增加 不超过5%。选用新Ⅲ级钢筋,不仅可以节省用钢量,同时 可增加建筑物安全储备和砼结构强度 , 对高层和重要建 筑作用尤其显著。冷轧带肋钢筋是以普通低碳钢或低合 金钢热扎园盘条为母材 , 经冷轧减径后在其表面冷轧成 具有三面或二面月牙形横肋的钢筋。在现浇板中大多数 用 φ 6-φ 12 热轧Ⅰ级钢 , 强度值 210Mpa 。若用冷轧带肋 550其强度值340Mpa。用等强代换计算,可节省用钢量
体系的选择,动辄牵涉到几百万造价的差别。
b)举例: 原昆山某住宅小区,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建议采用桩基 础,但是地下室开挖后,表层就是中风化岩石,如果这 个时候做桩,施工困难并且造价会非常大,所以后来30 层的房子大胆采用了筏板基础,节约成本300万左右。 ○ 地下室设计阶段: 地下室是最花钱的一个部分,花钱还看不到效果,现在 地下室的受力主要是由于水压力来控制的,水压力这个 问题不同意见非常多,也有因为水压力的问题出现上浮 而损失惨重的,引起结构界诸多专家的关注。 a)但是对于地下室水压力的选择,也有很多不同的因素考 虑, 这个时候的比较好的做法是:一定要先抓好地质勘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第一篇: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在本项目的设计重点问题的决策上,充分听取甲方意见,在规范许可范围内尽量满足甲方要求,做到:分析问题不主观、解决问题不拖延、修改方案不厌烦、承担责任不推诿。

公司成立了专门针对本次项目的项目小组,在设计的重点问题中集合各个专业,会同甲方,施工方等进行磋商力求设计出高质高量的工程项目设计。

针对本项目的难点技术:1)与甲方、施工方紧密配合,因地制宜分析、修改、补充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为施工预先控制,现场人员将及时协助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制定、审查施工方案,尤其在土方造型,苗木种植等难点和部位一定到场协助。

而且,从保证质量的前提出发,尽量提供在类似工程中的有效经验,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技术服务。

2)施工期间与监理和施工单位搞好团结协作,在不违反国家规范,不降低工程标准,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努力降低工程造价,配合各方做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

3)不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甲方反馈,若遇影响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向甲方提交备忘录。

4)施工交底前,作好全部设计工作的完善和修改工作,并派出项目负责人、项目主管经理及各专业负责人参加交底。

设计施工交底包括对施工图设计交底、加工及安装技术交底,负责将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设计中技术要点向甲方和施工方作详尽介绍,并认真听取甲方及施工方对设计提出的问题,作好记录,并做出合理准确答复,形成纪要。

5)变更设计(a).施工阶段发生的变更设计及设计原则、工程规模、设计标准等较重大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过甲方、工程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四主方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做出决议,进行变更设计。

上述情况的变更若属设计方或甲方原因,我院将免费对图纸进行修改。

我院所发出的变更通知单均加盖出图专用章。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方案阶段1.建设场地不能选在危险地段。

由于结构设计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中一般是被动的接受方,因此,在结构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应特别注重对建设场地的再判别。

对不利地段,应根据不利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山地建筑尤其需要注意总平布置。

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

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

此条为强条;台地边缘建筑地震力放大系数也意味着单体建筑成本的增加。

实际上,有时边坡支护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边坡上单体的费用。

曾经有的方案设计单位布置总平时将18~33层的高层布置在悬崖边缘或跨越十多米高的边坡,这些都是对结构及地质不了解才会产生的错误。

3.是否有地下室。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对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足规范对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问题室内外高差是多少,房屋高度是多少,房屋高度有没有超限。

5.结构高宽比问题设计规定,6、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6。

高宽比控制的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当高宽比大于7时,结构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的宏观控制。

6.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密切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

采取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免设置各类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当必须设置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缝的要求,并根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况、地基情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荷载、作用的差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建筑结构设计阶段优化工程造价成本的方法及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阶段优化工程造价成本的方法及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阶段优化工程造价成本的方法及对策摘要:在当前阶段,建筑行业建设成本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做好工程造价控制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就建筑工程而言,除在施工阶段、装修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也需对其成本控制做出合理优化,才能取得较高收益。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建筑结构设计阶段优化工程造价成本展开探讨,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引言: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建筑项目进行策划与实施。

设计师必须对工程进行全面分析后才能确定设计方案,应充分重视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成本,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而合理的优化,以达到实际经济效益。

同时也必须保证建筑物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地震荷载和其他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

因此,建筑设计既要使建筑功能得以发挥,还应考虑建筑物受力准则,完善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分析,保证建筑安全与效益一体化。

一、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成本的因素1、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有着直接的影响。

材料质量及性能的优劣对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制定时,都会考虑到建筑材料的应用。

不同地区和环境下的建筑材料对结构性能有较大差异,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合理选材,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经济性。

机械设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设备的选型与配置决定了整个设计的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项目中需要的机械设备要在设计阶段仔细考虑并进行优化规划,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另外,设计方案中的施工技术对施工人员工作效率以及施工进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落后的技术会消耗更多的劳动力,提高工程建设成本。

2、设计过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一是结构细节设计不到位,可能会使得建筑出现安全隐患,加大工程建设风险。

二是没有结合施工及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比如,对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盲目使用,提高工程造价甚至超出了预算。

框架结构质量控制要点

框架结构质量控制要点

框架结构质量控制要点框架结构质量控制要点引言在软件开辟过程中,框架结构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为软件系统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和可拓展性,因此对框架结构的质量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框架结构质量控制的要点,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步骤。

一、框架结构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1. 确定需求:在设计框架结构之前,需要对软件系统的需求进行彻底的分析和理解。

惟独充分了解需求,才干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框架结构。

2. 模块划分:根据需求的不同功能模块,将系统进行合理的分割,每一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应尽量降低,以提高系统的灵便性和可维护性。

3. 接口设计:在模块划分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接口,以便各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接口设计应符合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4. 安全性设计:考虑系统的安全性,设计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机制,包括权限控制、输入验证等。

5. 性能考虑:在设计框架结构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性能要求,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

合理地利用硬件资源,优化系统的性能。

二、框架结构实现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1. 合理的编码规范:制定并严格执行统一的编码规范,以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规范可以包括变量命名、代码缩进、注释规范等方面。

2. 单元测试:编写详尽的单元测试用例,并进行全面的测试,以验证代码的正确性。

单元测试应涵盖各个功能模块,并尽可能模拟真实环境。

3. 异常处理:考虑系统可能浮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在代码中设置相应的异常处理机制,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编写:及时编写详细的,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接口、使用手册等。

这些可以作为后续维护和升级的重要参考资料。

5. 代码审查:定期进行代码审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并及时修改。

代码审查可以通过同行评审、代码静态分析工具等方式进行。

三、框架结构维护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1. 版本管理:使用版本控制工具进行代码管理,能够及时回溯到某个稳定版本,方便进行问题定位和修复。

桩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桩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桩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引言概述:桩基工程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桩基工程的质量,必须重视质量控制工作。

本文将从桩基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验收和维护五个方面,分别阐述桩基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1.1 桩基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桩基工程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 设计应考虑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地震烈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桩型和桩长。

-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桩基与周边结构的相互作用,保证整个工程的一体化。

1.2 桩基工程的承载力计算:- 桩基承载力计算应基于准确的土层参数,包括土壤的强度、压缩性、剪切性等。

- 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如承载力计算公式、有限元分析等,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对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桩基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地质勘察和试验,以获取准确的土层参数。

1.3 桩基工程的施工可行性:-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包括桩基施工的工艺、设备和材料等。

- 设计中应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施工难度、施工过程中的土层变化等,提前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控制。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2.1 桩基施工的工艺控制:- 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桩基施工的顺序、作业方法、设备选择等。

-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 对于特殊施工工艺,如钻孔灌注桩、静压桩等,应进行专门的施工试验和质量控制。

2.2 桩基施工的质量检验:- 施工中应进行桩基的质量检验,包括桩身的垂直度、直径、强度等。

- 桩基质量检验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和设备,如超声波、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等。

- 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对不合格的桩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2.3 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施工记录、质量检验、施工人员的资质要求等。

- 施工现场应进行定期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阶段结构工程优化模式第一部分,结构设计交底1、总则(1)结构设计按最新版国家及地方相关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及规定进行。

(2)对于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有任何违反。

(3)设计应兼顾质量与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约。

(4)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5。

(5)梁纵向钢筋按新型HRB400Mpa(III)级钢设计。

基础受力筋、墙柱纵向钢筋采用II级钢筋。

楼板采用I、II级钢筋。

地下室大跨度板钢筋根据情况也可选择III级钢。

但当构件配筋由裂缝和挠度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时,特别是地下有防水需要时,应优先采用II级钢。

(6)钢筋直径≥10时,避免使用I级钢。

(7)预埋件应表达在图中,避免事后打凿砼。

(8)较大的(需加强配筋)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应出定位图。

(9)平面图绘制比例取1:100。

(10)图纸绘制应采用国家标准平法图集。

2、技术要求(1)结构体系◆多层住宅采用异形柱+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小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电梯间采用剪力墙筒体。

◆结构计算宏观指标如轴压比、周期、位移、剪重比等等应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既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也不要有太大的富余。

(2)基础◆基础形式应根据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采用天然基础或高强预应力管桩,避免采用人工挖孔桩或墩。

地基承载力≥140kpa时采用天然基础形式,否则采用预应力管桩。

◆对全部或部分置于粘土层的天然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

◆对于天然基础,如果基岩埋深变化剧烈,在沉降值允许的前提下,可考虑将同一单元的基础置于不同持力层。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不导致成本增加的前提下,可以将独立基础形式由锥体式改为阶梯式。

◆当独立基础顶面距首层梁面≤2.8m时,基础不设地梁。

◆同一单元可采用不同桩径,桩径D=300、400、500,尽可能一柱一桩,尽可能用大直径少数量的桩替代小直径多数量的桩。

◆预应力管桩承载力取值应恰当。

◆承台构造筋采用Φ12@150;单桩承台高度取800。

◆悬挑地梁应按悬挑梁配筋。

◆应处理好天然基础与管桩基础衔接处。

(3)地下室及挡土墙◆地下室不设缝。

设计上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

◆在建筑范围内的地下挡土墙均与主体结构连成一体,避免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有防水需要的地下挡土墙均做砼墙。

◆地下室应进行抗裂验算。

◆混凝土防水等级采用S6。

(4)墙柱◆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以C30、C25为主。

◆墙柱应尽可能做成200厚,埋于填充墙中。

◆客厅、主要房间不露墙柱,相邻房间无法避免的,应露在次要房间。

◆阳光室角柱做成L形。

◆墙柱轴压比尽可能与规范接近,避免因墙肢过长而造成浪费。

◆墙柱构造筋取Φ12,个别薄弱墙柱可取Φ14,但此类墙柱数量应加以控制。

◆墙柱主筋由计算确定,钢筋直径大致在Φ14~Φ18之间。

◆门垛竖向筋采用Φ10。

◆墙体拉结筋间距取600。

◆填充墙构造柱的具体平面位置(可与建筑相商)标注于建筑图上。

◆一些尺寸较小的填充墙垛应做成砼构造柱,二次浇筑。

◆墙柱平面图中应标注沉降观测点。

(5)梁◆除转换梁及其它强度等特别要求,普通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建议采用C25。

◆梁纵向钢筋采用新型HRB400Mpa(III)级钢。

◆对跨度较大且承受次梁传递荷载的主梁,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

◆梁高不大于600,入户门梁高不大于500。

◆对建筑上考虑两户有可能打通的单元,其分户墙上的梁应按建筑要求上反。

◆客厅上方不应有梁,对异形客厅,板按异形板进行设计;房间内上方不应有梁;卫生间座厕正下方不应有梁。

◆客厅、主要房间墙上方不露梁,相邻房间无法避免的,应露在次要房间。

按重要性次序分为:客厅、走廊、主卧、书房、次卧、厨卫间。

◆卫生间、厨房120隔墙处的梁宽应尽可能做成150,如梁跨度较大,必须做成200宽的,则应避免和排水管道矛盾,且梁顶应做60宽X50高缺角处理。

◆卫生间隔墙处做150高混凝土槛,且与梁板一起浇筑。

◆在楼板跨度不大,配筋为构造配筋时,隔墙下可不设梁。

◆主次梁相交处以加密箍为优先,吊筋设置与否应根据计算结果文件中剪力包络图为依据,如不需要,不应随意设置,以减少施工麻烦。

◆悬挑梁与边梁应分别编号,不应以折梁编号。

◆悬挑梁箍筋全程加密。

◆考虑给排水管道穿梁套管高度(满足管道施工厨卫间梁高度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安全要求)。

考虑排烟管道穿梁预留孔。

(6)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建议采用C25。

◆首层板做结构板。

◆楼板基本厚度定为100,大板块厚度由计算确定。

◆楼板最小配筋按规范为Φ8@180,对于大板块如需配II级钢,Φ10@200应为最小配筋。

◆同样跨度,同样支承条件,同样荷载的板厚及配筋各单元必须完全一致。

◆3600跨卧室板厚取100。

◆异形板设计应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跨度较大的异形板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

◆下沉式卫生间结构降板不小于350,且板底平梁底(建筑免吊顶);如果周圈梁宽度为150,板底可不平梁底,结构降板350。

◆对于小板块,如板上砌有隔墙,在板厚及配筋值不变的前提下,可以不设置两根加强筋。

◆转角八角楼楼板配筋应双层双向拉通。

◆为避免或减少建筑四个阳角处板温度裂缝,除阳角处楼板负筋加密外,在保护层内附设双向Φ4@80冷拔钢筋,长度取1/3短跨。

◆楼板中穿管线不应有大量集中的地方及相互交叉超过3层的情况,否则应予以处理,防止砼开裂。

◆地下室结构板及裙房楼板应结构找坡排水。

◆窗台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筋。

(7)屋面板◆屋面板基本厚度定为120,大板块厚度由计算确定。

◆屋面板配筋双层双向拉通,面筋间距不大于150;拉通钢筋采用较小直径,大板块配筋不足者,额外配筋补足。

◆屋面防水由结构找坡,板底平,面筋应随板顶找坡。

◆坡屋面与老虎窗相交处应画节点配筋大样。

◆女儿墙水平筋间距均不大于150。

3、设计管理设计管理实行过程管理。

在每一阶段开始前,应向甲方提供该阶段的输入文件,该阶段结束时,应向甲方提供该阶段的输出文件。

文件交流应以书面材料形式进行。

每一阶段结果须经甲方审核通过。

在阶段设计过程中,当出现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而导致诸如结构方案改变、成本上升等等时,应及时与甲方沟通,以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阶段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荷载取值,包括面层、墙体等恒活荷载。

◆建筑方案确定时,结构构件的布置草图及预估尺寸。

◆机算设计参数(Wmass.out文件前半部分)。

◆机算输入模板尺寸及荷载图形文件(面荷、线荷、点荷)。

◆机算宏观指标结果文件:Wmass.out,Wzq.out,Wdisp.out,柱轴压比图形文件,柱底内力图形文件。

◆天然地基承载力取值及单桩承载力取值。

◆基础沉降计算。

◆基础模板图及计算书。

◆墙柱模板图及计算书、梁板模板图及计算书、基础配筋图及计算书、墙柱配筋图及计算书、梁板配筋图及计算书、全部施工图及计算书。

对以上各阶段内容,设计单位应向甲方提供合理的进度计划,每一阶段内容完成时,应及时向甲方提供。

明确定期与设计院举行设计例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本需要每周一次。

第二部分、事中控制一、方案阶段与建筑师配合,对结构体系进行评估,尽可能争取一个合理的结构体系,一个合理的结构体系通常是规则的,平面柱网整齐、竖向刚度无突变、建筑体形匀称,兼顾经济、功能。

结构体系的选择,可根据建筑特点,确定框架、框剪、纯剪力墙或筒体的基本形式。

优化每户柱子的数量及截面尺寸,在户内效果容许的情况下,选择异型柱或矩形柱,柱子的数量及截面尺寸是决定钢筋、砼含量的关键因数。

在规划中尽量减少地下室面积,且在规划需可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半地下的形式,以便减少挡土墙的数量及高度,从而达到控制结构含量的目的,其中规定地下室地板做法:100厚C25混凝土,配Ø6@200双向筋网,随捣随收光;冷底子油防潮层(两遍);最薄处75厚C15混凝土垫层,0.5%找坡;素土夯实(密实度93%)。

方案阶段重点优化柱网布置及墙柱的截面尺寸(方法:对比同类型房屋柱子的数量及截面面积)。

二、扩初阶段1、工程部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几种合理的基础形式,由设计院设计典型单元,成本人员分别测算比较,得出造价对比表。

其中需要注意各种基础类型的合理搭配。

2、工程部检查计算结果文件,如砼标号、轴压比、剪重比、周期、平动及扭转位移等,以确定整个结构体系是否存在太大安全富余。

3、成本部计算梁、板、墙(柱)的砼含量指标,让砼含量指标在控制范围之内,因为砼含量决定钢筋的配筋率,计算统计表格见附件:三、施工图阶段1、重点检查配筋值,在扩初设计阶段砼含量已确定的前提下,此步骤将决定最终的含钢量。

2、计算一个单元钢筋、砼含量。

如果没有一个单元的完整图纸,计算标准层的梁、板、柱和墙的钢筋、砼含量。

如果指标均在单项控制范围之内,则建筑物的总体钢筋、砼含量指标一般会在控制范围之内。

建筑面积计算必须准确,否则含量差异较大,统计表格见附件:3、结合计算指标对结构布置进行优化,确定构件的最优布置、数量及尺寸。

4、现实设计过程中由于建筑方案经常修改而导致结构相应调整,因此需要对每次修改重复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监控。

从扩初设计到施工图阶段的每个环节,工程部结构工程师需要审核截面尺寸及配筋的合理性,成本人员、咨询公司需要迅速计算相关工程量,提供数据给结构工程师,以便决定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第三部分、事后检查根据咨询公司计算出来的工程量,要求咨询公司按照要求的格式统计钢筋、砼技术经济指标,成本人员分析技术经济指标,检查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以便解决前期审查的漏洞,对结构含量做最后一次全面的优化与总结,统计分析表见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