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4《全球气候变化》

合集下载

2.4《全球气候变化》

2.4《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

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学生回答: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安徽全椒中学郑军【课标要求】: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气候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一样,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而气候变化是我们现在社会和世界普遍关注、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其实际应用性和地理的专业性以及社会普及性,都将是高考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也是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

教材首先从不同时间尺度对气候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然后比较具体地介绍了近代气候变化及与二氧化碳的变化关系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说明气候变暖找出原因所在。

教材第二部分通过孟加拉国和图瓦卢的实际案例来说明全球变暖的影响,并通过活动的形式探讨气候变化其他的影响。

第三部分利用图片和活动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和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地理事物中来,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视频)全球变暖公益宣传片师:我们看到了动物们无奈地选择了自杀,其原因完全不是它们造成的,也许我们人类才是戗戮生命的凶手。

2.4 全球气候变化

2.4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
Source: /sec5/CR_div/Brochure97/
若气温上升1.5度,适合种 小麦的面积将增加26%, 小麦产量将增加64% 30°N 气候变暖易导致植物病虫 害的迅速爆发,使农业受 害范围扩大.
0° 30°S
3.使高纬地区农业生产的产量增加,低纬地区产量减少; 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遭受重创。
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海岸
沿海地区的人口、经济情况如何? 1.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年降水变化趋势(1900-1999年)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降水增长速率(%/世纪)
2.影响全球水循环,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加剧全 会产生哪些自然灾害? 球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楼兰的故事
关于楼兰国的神秘失踪近代学者多年争论不休,比较 著名的论述有: 一、战争论,认为楼兰是为仃零北方的匈奴游牧 民族所灭。但疑点是战争只能毁灭一城一池,不太可 能灭亡整个国家。 二、瘟疫论,认为当时曾在国家里发生过一场大 瘟疫。附近曾发现过一些群葬坑,里面男女老少尸体 像垒砖那样层层叠叠。 三、气候恶化论,多数科学家认为是因为自然变 化造成国家大迁移。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3800年历 史)在解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肺部沉积有大量沙土。 说明当时气候已经开始恶化了。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总体上:有有利的影响,有不利的影响,但 总的来说以不利的影响为主。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讨论
2007年 9月1日,由中央17 “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包括九 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 个专项行动:家庭社区行动、青 民行动” 系列活动,在北京人民 少年行动、企业行动、学校行动、 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让我们从 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 身边做起,珍惜每一度电、每一 张纸、每一滴水…… 行动、科普行动、媒体行动。

2.4 全球气候变化

2.4 全球气候变化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排放: 控制温室气体的 温室气体的排放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减少CO2的排放、 的排放、 减少 采用新能源、 采用新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温室气体的吸收 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植树造林 采用固碳技术 适应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适应气候变化: 建设海岸防护堤坝、 建设海岸防护堤坝、 培养新农作物品种、 培养新农作物品种、 发展节水农业等 政府采取政策手段 政府采取政策手段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极地区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 北极地区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倍 如果气温按目前趋势继续上升, 如果气温按目前趋势继续上升,北极地区的冰盖在 2040年夏季将几乎全部融化。 年夏季将几乎全部融化。 年夏季将几乎全部融化
原因是? 原因是?
全球变暖 冰川融化 海水膨胀 海平面上升
可是, 可是,这种可爱的动物有可能在 21世纪末前从地球上消失 世纪末前从地球上消失… 21世纪末前从地球上消失 …
2.4 全球气候变化
• 一、全球气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制作:阳国强
一、全球气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读P46课文第一段,思考: P46课文第一段 思考: 课文第一段,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 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 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划分为几种类型? 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划分为几种类型?
一、全球气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近现代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近现代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一、全球气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人类的哪些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增多? 人类的哪些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增多?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地理教学案:2.4 全球气候变化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地理教学案:2.4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高考目标定位】【基础知识梳理】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2. 不同时间尺度的的气候变化3.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原因4.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1)控制。

通过技术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2)增加.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3)气候变化。

如培养新的农作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4)加强立法和管理,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科学预测,积极应对未来气候变化。

【要点名师透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的措施1.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感悟高考真题】【例1】、(2010·安徽文综·T23、24)《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例2】(2010·江苏地理·T2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双选)()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增多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例3】(2009·山东文综·T5、6·8分)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考点模拟演练】一、选择题(2011·海淀模拟)读下图,回答1~3题。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教学设计精品高中地理必修Ⅰ“2.4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及实录简评反思南海区九江中学地理科组江婉清一、课标课程分析:这节书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课标的要求来看,强调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时不必深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通过资料感悟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即可。

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教材结构: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重点:全球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难点: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学情分析:三、设计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设计重学习过程、重能力培养、重气候变化资料的辅助教学,以展示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课程的三维教育功能。

四、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并了解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可能影响,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和主要对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能从资料和生活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讨论、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变措施与对策,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建立有效的课堂情景,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认识全球变暖的影响,增强珍爱地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五、教学条件分析与教学手段选用1、我校多媒体条件充足,老师可自制Powerpoint课件,插入学生活动的内容、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录象、图片和材料等演示过程,以激发兴趣,增大课堂容量。

2、我校有电子阅览室,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拓展知识与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2.4全球气候变化

2.4全球气候变化

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 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 9000对左右。
2006年5月10日,一名男子在喷泉中享受清凉。 当日,巴基斯坦部分地区最高温度达到49摄氏度。
2006年7月18日,一名青年跳入英国的泰晤士河游泳。
7月,英国出现了据称是近百年来的最高气温。
2006年7月19日,在德国东部的一片麦田中,一位 农民手捧受到高温干旱影响而颗粒干瘪的麦穗。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尺度 时间范围 变化特点
地质时期的气候
1万年以前 近1万年以来
气温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 替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
气温波动变化,气温波 动4-6°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时期的气候
近代气候
近100年-200年 气温波动上升
近现代气候变化
填一填: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 波动上升 趋势. 找一找: 出20世纪以来增幅较大的两个时期段
1910——1945 1970 —— 2000
全球气候变暖使中国冰川 每年融水量相当于黄河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由于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多,导致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摄氏度。它的直接后果是使 海平面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上升了25厘米。下世纪海平面将 上升90厘米。如果海平面上升0.5米,孟加拉国27%的土地 将变成汪洋,美国60%的沿海地区将消失在海里。若海面上 升0.3米,渤海西部有一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将变成海洋,天 津市44%沦为海洋。 最可怕的是大洋中的岛屿国家。它们大多海拔在1米以 下,如马尔代夫、瑙鲁、汤加等。如果海面持续上升我们 只能在历史书中去寻找它们的踪影了。 如果南北极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面将升高50—70米。
2006年2月,德国南部部分地区遭遇暴风雪天 气。据当地气象学家称,这是德国南部近十年来 遭遇的最强降雪。

必修一同步练习:2.4《全球气候变化》1 Word版含答案

必修一同步练习:2.4《全球气候变化》1 Word版含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近年来气候的变化规律是(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D.海平面下降解析:第1题,植物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植物的生长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植物生长越快,该树木年轮由里到外,依次是“疏—密—疏”,说明该树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温暖—寒冷—温暖的交替过程。

第2题,M时期树木年轮变密,反映该阶段气温变低,故引起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

答案:1.A 2.D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

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极海冰范围达到自卫星时代以来历史第二低水平,表明全球变暖的速度已超乎我们的想象。

由于北极海冰大量融化,西北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如果西北通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 A.丹麦B.日本C.巴拿马D.加拿大4.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面临荒漠化的危险B.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C.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D.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解析:第3题,如果西北通道通航,往来于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船只就不必再通过航程较远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经济收入将减少。

第4题,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减少,温带的范围向阿拉斯加高纬度扩展,会导致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

答案:3.C 4.B5.(2012·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我国科学家发现长江源冰川30年来退缩了约1000米。

其主要原因是( )A.臭氧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气候严寒答案:B6.(2012·山东省学业水平测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 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 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 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 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 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 盾。
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自然 有利
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 延长;高山积雪、冰川融化;河流结冰期缩 短;温带生物分布纬度位置升高。
全球气候变化特点
时间
变化
地质时期
(距今22亿年~1万年)
历史时期 (1万年左右)
近代
经历三次大冰期,大冰 期之间为间冰期
气候波动上升
气温显著升高
历史时期的全球气温变化
历史时期的 全球气温变化
近代全球 气温变化
近代全球气温变化
近代全球气温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影响气候变化 的因素不仅仅只是自然因素,在近代 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的。
测试题4: 气候因素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
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C
• A.减缓工业化进程 • B.援助发展中国家 • 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 D.停止使用煤炭,大量使用石油、天
然气
谢谢观赏

见 !
福建省长泰一中 姚秀元 2008-06
测试题1: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 为近代气候变化 B.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 化 C.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D.气候 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测试题2: 关于全球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全球变暖会使大气降水增多,农 作物增产
经济自然 不利源自经济中高纬度国家农业产量增加,灌溉用水充足; 河流航运能力加强,航运价值升高;供暖需 求减少。
1、海平面上升-岛屿与沿海平原被淹没
2、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中低纬度国家农业减产,沿海城市被淹没, 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 系统,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 染病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一)气候变化
1、气候: 2、概念:
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 状态
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3、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不 同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 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 效率,采用新能源)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 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 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 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 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 B.保护雨林是减少CO2含量的有效措 施
• C.内陆国家距海遥远,不必考虑海 平面上升和气候变暖的影响
• D.高纬度国家不需要防治全球变暖
测试题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可能出现的现象
D 为( )
• A.我国的热带将向南移 B.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下降 C.一月份0℃等温线将向秦岭——淮河 以南移动 D.台湾岛的面积将增小
小结
全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球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一)海平面上升

(二)影响农业生产

(三)影响水循环
对策
化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手段
技术
对策 手段 技术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
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实行直接控制 应用经济手段 鼓励公众参与 节能技术 生物能技术 二氧化碳固定技术
全球气候变化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页《全球气候在不 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 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那么,大气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有 什么影响呢?这种影响对于全球各地 的国家和地区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
原因:
①二氧化碳 ①燃烧矿物燃料
含量增多 人为原因:
②毁林
②氟氯烃化合物等
其他温室气体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
冰川融化 威胁沿海低地国 海水热膨胀 家、地区
低纬地区农作物产量将减少
高纬地区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
3、影响水循环
蒸发增强 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
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会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全球气 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 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 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 产。科学家预测,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 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 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 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 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更为严峻。

候变化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度 的
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气 候
3)近代气候变化

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

期的气候变化
(二)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
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三)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
看图2、26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 著特点是什么?
气温升高,平均升高了0.6℃
阅读“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 ;做P50 活动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