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牙的发育资料

合集下载

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

42

萌出前期:牙根形成及颌骨发育过程中,牙胚在牙槽骨中的移动。 萌出方向: 面
前牙向近中方向 后牙向远中方向
前庭面
43

萌出期: 起始时间:始于牙根的形成,持续到牙进入口腔达到咬合接触。 方向:面
44
45
萌出后期(功能性萌出期) 起止时间:从牙到达咬合面 开始至压根与牙周发育完成。
24
牙本质的形成(dentinogenesis):

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及形态: 内釉上皮的诱导
25
26
牙本质的形成

牙本质形成的部位:罩牙本质、突起、釉梭
27
牙本质的形成: 钙化:
– –
球形矿化 髓周牙本质
Add picture
28
牙本质矿化机制
牙本质矿化机制复杂,受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DPP控制; DPP为阴离子蛋白质,可结合钙,使晶体生长,证据如下: 体外可以与钙结合,诱导羟磷灰石成核,控制晶体生长; DPP在前期牙本质中不存在,主要在矿化前沿聚集; 在牙本质发育不全的患者,DPP消失;
– –
营养 保护
14
中间层(stratum intermedium): 部位: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之间 形态: 2-3层扁平细胞 功能:有釉质形成有关
15
临时结构: 釉结(enamel knot)与牙尖形态的形成有关
16
二、牙乳头(dental papilla)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少量细胶原纤维 钟状期出现细胞的分化:成牙本质细胞,部位差别 决定牙形状

根尖孔的形成
46
牙的替换

原因:乳牙不适应长大的颌骨和增强的咀嚼力 动力:恒牙萌出的压力 时间:自6周岁左右开始,12周岁左右结束。 变化:乳牙根被吸收,与牙周组织失去联系。 乳牙滞留、双层牙

牙的发育20200617

牙的发育20200617

缩余釉上皮与口腔黏膜上皮融合 结合上皮
北大口腔病理
25
牙冠萌出口腔,缩余釉上皮 在牙颈部形成结合上皮
d:牙本质 e:釉质
切牙萌出期
o 萌出后期 (功能性萌出期)
咬合的建立 牙周组织的不断改建 根尖孔的形成
27
牙的萌出次序及时间
o 萌出与牙胚发育的先后基本一致,有少数例外 o 有比较恒定的时间性,但其生理范围较宽。 o 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萌出 o 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同名牙。
乳恒牙交替
o 恒牙萌出的压力 o 乳牙根方肉芽组织形成 o 破骨细胞分化
恒前牙在乳牙舌侧 恒牙胚在乳牙舌侧发生并向乳牙根尖方向移动,使乳牙根从舌侧开始吸收
恒磨牙在乳磨牙下方, 恒牙胚在乳磨牙根间发育并育课堂小结
牙的发育全过程
牙齿发育全过程
第八章 牙发育异常
Malassez上皮剩余
A:上皮隔 B:牙乳头 C:成牙本质细胞 D:牙本质 E:前期牙本质 F:成牙骨质细胞 G:牙骨质 H:固有牙槽骨 I:成纤维细胞 J:成骨细胞 K:发育中的牙周膜
多根牙的形成
左:牙根形成
11
右:牙根正在形成, 上皮隔的舌状凸起汇合处即多根牙根分叉处可见牙本质形成
多根牙的形成
o 继发性牙骨质/细胞牙骨质
• 靠根尖1/3及根分叉处 • 牙萌出到咬合平面后形成 • 有较明显的一层成牙骨质细胞 • 沉积速度较快,表面有一层未矿化带(类牙骨质) • 矿化程度低于无细胞牙骨质 • 成牙骨质细胞分泌基质自身被埋入---牙骨质细胞
牙周膜的发育
o 来源:牙囊 o 分化:
成牙骨质细胞:牙骨质 成骨细胞:固有牙槽骨 成纤维细胞:牙周膜
釉质发育不全
北大口腔病理

口解第二章(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口解第二章(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2、下颌尖牙 ⑴下颌尖牙较上颌尖牙显得细长。
⑵唇面近中缘最长,约与牙体长轴接近平行。近远 中斜缘的交角大于90°。唇面观察下颌尖牙牙冠与 牙根两者的近中缘相续约成直线。
⑶舌面小于唇面,略凹,舌轴嵴不如上颌明显。 ⑷邻面观察牙冠唇面与牙根连成弧线。 ⑸牙尖不如上颌牙尖显突。 ⑹根为单根,扁圆细长。根颈1/3处横切面呈扁圆
下述上颌尖牙冠唇面形态描述哪个不正确? 尖牙唇面轮廓呈五边形 两条牙尖嵴相交成直角 牙尖顶偏近中方向 唇面外形高点在颈1/3处 唇轴嵴较显著
下述下颌第一双尖牙合面形态中哪个一点是正确的? 合面呈方圆形 远中窝大于近中窝 颊尖最大,近中舌尖次之,远中舌尖最小 颊尖顶偏向远中 合面上有一远中舌沟
2.上颌前磨牙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冠较窄长; 下颌前磨牙两径约相等,牙冠较方圆。
3.上颌前磨牙颊、舌尖两尖大小相等,舌尖为功能尖; 下颌前磨牙颊尖明显大于舌尖,颊尖为功能尖。
4.牙根
6.前磨牙类解剖的临床意义 1.前磨牙的 面点隙、沟及邻面均为龋病的好发部位,充 填或修复时应注意恢复其解剖外形及接触区的正常形态和位 置。 2.上颌第一前磨牙因错 畸形矫正需要,常作为拔除的首 选牙。由于第一磨牙萌出早,缺失机会较多,第二前磨牙常 作为基牙修复第一磨牙。 3.由于前磨牙牙根为扁根或双根,拔牙时主要使用颊-舌 向摇摆力。 4.上颌前磨牙的根尖与上颌窦邻近,根尖感染可波及上颌 窦,摘除断根时应注意避免推力,以免进入上颌窦内。 5.前磨牙 面中央窝内可出现一锥形的牙尖,称畸形中央 尖,常因磨耗或创伤而穿髓。畸形中央尖常见于下颌第二前 磨牙。 6.下颌前磨牙常作为寻找颏孔的标志。
窝底有近远中向的中央沟,其两端为近远 中点隙。由近中点隙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 中面的沟称为近中沟,为特有的解剖标志。

口腔组织病理学2-6章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2-6章重点

第二章牙的发育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牙板的发生:在胚胎第5周,原口腔上皮局部增生形成原发性上皮带。

上皮带继续增生分裂,在唇(颊)侧形成前庭板,在舌侧形成牙板。

一、成釉器的发育(一)蕾状期:(二)帽状期:此时的成釉器分化成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三)钟状期:此期的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

1.外釉上皮层:是一层立方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

外釉上皮与内釉上皮相连处称为颈环。

2.内釉上皮层: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的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

3.星网状层: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

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

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白的粘液样液体,有营养保护作用。

4.中间层: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

与釉质形成有关。

二、牙乳头牙乳头是决定牙形态的重要因素。

并形成牙髓和牙本质,也形成成牙本质细胞三、牙囊牙囊发育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一、牙本质的形成在成釉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二、釉质的形成釉质矿化分四期:I:基质含达矿化总量30%的矿物盐。

II:矿化从釉质表面开始,向深层扩散。

III:由最内层向表层矿化。

IV:外层釉质很快矿化,且矿化度最高。

釉质的矿化方式是:矿物盐沉积在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从釉质中被吸收。

最后使釉质达到96%的矿化程度。

三、牙髓的形成当牙乳头周围有牙本质形成时,牙髓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牙髓细胞。

四、牙根的形成五、牙周组织的形成(一)牙骨质的形成:原发性牙骨质是无细胞的,覆盖在牙根冠方2/3处。

继发性牙骨质是细胞牙骨质,覆盖在根尖侧的2/3区域。

(二)牙周膜的发育(三)牙槽骨的形成随牙周膜的形成,在骨隐窝壁上的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新骨。

第三章牙体组织第一节釉质覆盖于牙冠表面的一层硬组织,颜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

在切牙的切缘处厚约2mm,磨牙牙尖处厚约2.5mm。

第二章 牙的发育精选.

第二章 牙的发育精选.

第二章牙的发育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牙板:在胚胎第5周,原口腔上皮局部增生形成原发性上皮带。

上皮带继续增生分裂,在唇(颊)侧形成前庭板,在舌侧形成牙板。

一、成釉器的发育(一)蕾状期:牙板末端的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形的上皮芽,如同花蕾,称为牙蕾。

牙蕾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周围有间充质细胞增生。

(二)帽状期:上皮芽继续生长,体积增大,底部凹陷,形状如帽子。

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增生聚集。

此时的成釉器分化成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三)钟状期:随着成釉器的长大,上皮凹陷加深,形如钟状。

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继续增生。

此期的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

1.外釉上皮层:是一层立方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

外釉上皮与内釉上皮相连处称为颈环。

2.内釉上皮层: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的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

3.星网状层: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

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

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白的粘液样液体,有营养保护作用。

4.中间层: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

与釉质形成有关。

5.釉结、釉索:釉结为内釉上皮局部增生。

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

以上均为暂时性结构。

二、牙乳头牙乳头细胞为成釉器包围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在内釉上皮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外层细胞分化为高柱状的成牙本质细胞。

牙乳头是决定牙形态的重要因素。

并形成牙髓。

三、牙囊牙囊由成釉器外周的间充质细胞呈环形排列而成。

牙囊发育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一、牙本质的形成在成釉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随后,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牙本质基质,并合成I型胶原。

最早形成的牙本质基质称为罩牙本质。

罩牙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粗大。

牙本质的矿化形态是球形矿化,形成钙质小球。

球形矿化遗留的未矿化的基质称为球间牙本质。

除罩牙本质外,其余大部分的原发性生理性牙本质成为髓周牙本质。

口解第二章(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口解第二章(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四)磨牙组 共12个
1、上颌第一磨牙/六龄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
⑴牙冠: ①颊面: 牙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
牙尖嵴组成。
形。根尖偏向远中。
3、上尖牙与下尖牙的区别
1)上颌尖牙体积较大,牙冠宽大;下颌尖牙体积较小,牙冠窄 长。
2)上颌尖牙唇轴嵴、唇颈嵴、舌轴嵴和舌面隆突较明显,舌 窝较深;下颌尖牙则不明显,舌面窝较浅平。
3)唇面观察:上颌尖牙近中缘长而展开;下颌尖牙近中缘与 牙根近中缘相连呈直线。
4)上颌尖牙近中斜缘与远中斜缘相交近似直角;下颌尖牙成钝 角。
第五节 牙体外部形态
一、恒牙外形(permanent)
㈠切牙组
切牙共8个,其功能为切断食物,发音和 衬托面部外形有密切关系
1、上颌中切牙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⑴牙冠(dental crown) ①唇面(labial surface):
切1/3可见两条发育沟, 切1/3和中1/3较平坦,颈1/3较突出为唇颈嵴。 近中缘和切缘较直,远中缘及颈缘较突。 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较圆钝。 新萌出者切端可见切端结节 外形与面形协调
下述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区别中哪个不正确? 下颌切牙牙冠较窄小 下颌切牙牙冠唇面较光滑 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 下颌切牙的切嵴近牙体长轴 下颌切牙舌面边缘明显,舌窝较浅
下述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区别中哪点不正确? 唇面较窄小、圆突 舌窝窄而深 切嵴向远中舌侧的倾斜度较中切牙小 近中切角似锐角 牙根较中切牙细而稍长,颈部横切面为扁圆形
②舌面:
远中边缘嵴较近中边缘嵴短 而突。
近中牙尖嵴短,远中牙尖嵴 长。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二章 牙的发育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二章 牙的发育

1.胚胎第周,原发性上皮带形成,此上皮带最终分裂形成向唇颊侧生长的①,和向舌腭侧生长的②。

其中①最终形成,②参与牙的发育。

2.牙胚由①、②、③三部分组成,其中,①来源于,
②、③来源于,乳牙成釉器形成后,在其侧,牙板继续形成恒牙成釉器。

乳牙牙胚发生在胚胎,恒牙牙胚发生于胚胎。

3.成釉器发育可分为、、三期,其中,在期可以看到形成牙及其支持组织的成分(即能看到具体牙的形状),最先发生成釉器的是牙,其次是、、。

4.成釉器帽状期可以分为、、三层,钟状期比帽状期多了一个,该层与形成有关。

5.成釉器最终形成,牙乳头形成,牙囊形成。

6.在牙体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其次是,两种结构沉积过程有严格节律,交叉进行,层层沉积。

正常情况下,每天分泌釉基质的厚度为,每两天之间的基质界限即为(结构)。

7.Serre上皮剩余来源于,残留于中,马拉瑟上皮剩余来源于,保留在中,缩余釉上皮则是由、、、结合形成的一层覆盖于釉小皮上的鳞状上皮,(釉小皮:新形成的釉质表面形成的一层有机膜。

)缩余釉上皮最终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

8.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连接处称为,该结构增生形成,然
后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度弯曲,形成。

9.和决定了牙根的数量、长度和形态,侧支根管的形成则是由于(侧支根管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规定时间没有断裂,则形成牙骨质缺如。

第二章 牙的发育

第二章 牙的发育

三根
双根
多根牙的形成
口腔粘膜 缩余釉上皮
结合上皮
牙萌出全过程
牙槽骨 萌出通道 恒牙釉质
乳切牙
牙根 舌侧吸收
恒切牙在乳牙胚
恒牙胚在乳牙胚的舌侧发育
舌 前庭板
牙板
牙周膜主纤维的形成 A.开始形成 B.斜行排列 C.水平排列 D.斜行排列 . . . . 箭头示牙槽嵴纤维) (箭头示牙槽嵴纤维)
第一节 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原始口腔上皮 原发性上皮带
primary epithelial
舌侧) 舌侧 牙板 (舌侧
前庭板(唇颊侧) 前庭板(唇颊侧) 前庭沟
牙胚
成釉器 牙乳头 牙 囊
牙釉质 牙本质, 牙本质,牙髓 牙骨质,牙周膜, 牙骨质,牙周膜, 固有牙槽骨
一 成釉器的发育 (一)蕾状期 (二)帽状期
牙周组织的形成
(一)牙骨质的形成 (二)牙周膜的发育 牙囊中央的细胞 成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
牙周膜
(三)牙槽骨的形成 邻近牙槽窝内壁的牙囊细胞 成骨细胞
固有牙槽骨
e
局部上皮增厚, e:局部上皮增厚,形 成原发性上皮带
原发性上皮带
牙板
前庭沟
牙板和前庭板的发育
P:原始口腔
口腔粘膜上皮
蕾状期成釉器
发育的颌骨
2.内釉上皮层 2.内釉上皮层(inner enamal epithelium) 3.星网状层 3.星网状层(stellate reticulum)
(三)钟状期(bell stage) 三 钟状期
胚胎第11-12周。 胚胎第11-12周 11 成釉器分化为四层细胞: 成釉器分化为四层细胞: 四层细胞
牙根的形成
当牙冠发育即将完成时,牙根开始发生。 当牙冠发育即将完成时,牙根开始发生。 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形成上皮 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形成上皮 根鞘(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 ) 上皮根鞘继续生长, 上皮根鞘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 角弯曲,形成上皮隔 上皮隔。 450角弯曲,形成上皮隔。图 被上皮根鞘包进的牙乳头外层细胞 成牙本质 根部牙本质。 细胞 根部牙本质。 上皮根鞘周围的牙囊细胞 成牙骨质细胞 牙 牙骨质。 骨质基质 牙骨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过程 1、牙胚的发生 2、牙体组织的形成 3、牙的萌出
第一节
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第5周时,原始口腔上皮由两层细胞构成,外层是扁平细胞,内 层是矮柱状的基底细胞
上下颌弓部位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为点状,很 快增厚的上皮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 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
3 牙囊 dental sac
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骨质、牙周膜、 固有牙槽骨
一、 成釉器的发育
1、蕾状期(bud stage) 时间: 乳牙牙胚在第8周开始发生 过程:牙板的20个定点的末端膨大,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卵圆形
的上皮芽,状如花蕾 结构:细胞立方形,周围的外胚间叶细胞增生密集,但未分化
所有乳牙牙胚在胚胎的第10周发生, 恒牙牙胚在胚胎第4个月形 成
第二章 牙的发育
Dental Development
潘晓亮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牙齿及其支持组织是由上、下颌突和额鼻突的外胚层及外胚间叶 组织(外间充质)发育而来。
牙的发育是一长期,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上皮和间充质相互 作用,细胞分化,形态发生,组织矿化和牙的萌出
所有牙的发育过程是相似的,只是时间不同
静止型细胞(resting cell) 为扁平状,核位于顶端,缺乏细胞器和分泌颗粒
二者互相转化
2.牙本质的形成 罩牙本质 成牙本质细胞分泌1型胶原纤维,分布于基底膜下的基质 中,纤维粗大与基底膜垂直
矿化:成牙本质细胞分泌基质小泡,内含磷灰石晶体, 小泡破裂,晶体分散,互相融合
髓周牙本质 罩牙本质形成后,细胞向基底膜侧伸出粗短的突起,埋在基质 中形成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有时伸入基底膜中形成釉梭,而胞 体后退。 此时分泌的胶原纤维比较细小,少,互相交织并与牙本质小管 垂直 同时分泌磷蛋白,脂类等,参与矿化 髓周牙本质构成牙本质的主体
分泌形成牙本质 牙乳头决定牙的形状
三、 牙囊 dental sac
位于成釉器和牙乳头周围,呈环状,含有丰富血管,为牙的 发育提供营养。
四、 牙板的结局
在钟状期末,牙板被间充质侵入而逐渐断裂退化消失。
有时残留的牙板上皮以团状存在于牙龈中,有角化, 称为上皮珠。可突起于牙龈表面脱落 也可成为牙源性肿瘤或囊肿的组织来源
生长中心:前牙位于切缘或牙尖处,磨牙位于各个牙尖处
牙本质与釉质的形成交叉进行,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分泌 一层层硬组织并不断后退,直至达到牙冠厚度。
一、 牙本质的形成 钟状期晚期,牙本质自生长中心开始形成 沿着牙尖的的斜面向牙颈部扩展,直到达到整个牙冠牙 本质厚度
在多尖牙,独立形成各个牙尖,最后互相融合
恒牙胚的发生 1、恒前牙(包括恒前磨牙): 乳牙胚形成后,牙板游离端在牙胚舌侧形成上述相同过程 形成相应的恒前牙胚。 2、恒磨牙: 乳磨牙胚形成后,牙板远端继续向远端生长 胚胎4个月时,游离端形成第一恒磨牙胚。 1岁形成第二恒磨牙牙胚, 4—5岁时形成第三恒磨牙胚。
第二节 牙体组织的形成 Formation of Dental Tissues
3、钟状期(bell stage) 时间:11-----12周 过程:成釉器内陷更深,周缘生长,形似吊钟
成釉器进入成熟期,凹面形态已经确定。细胞分化成不同 形态和功能的种类
结构: ① 外釉上皮层 位于周边,单层立方细胞,与内釉上皮 连接处称颈环。
细胞:胞浆少,少量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细胞间有 连接复合体
1.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
内釉上皮分化为成釉细胞后诱导邻近的牙乳头细胞(外间充
质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
分泌型细胞(secretory cell)
为单层柱状,核位于基部,核上方有发达的RER、Golgi Complex、 核糖体、分泌颗粒,细胞膜有碱性磷酸酶活性
顶端有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桥粒,中间连接)
矿化:球形矿化,磷灰石晶体增大形成钙球,相互 融合形成钙化团,未融合区形成球间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 :因为矿化晚于有机物的形成,在近牙髓侧, 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基质 尚未钙化
第7周时,上皮带继续向深部生长,并分裂为两个:
前庭板:位于唇侧,继续生长,表面变性退化形成前庭沟
牙板(dental lamina):位于舌侧,继续向深层延伸,末端增生 形成牙胚
牙胚包括3部分: 1 成釉器 enamel organ
源于外胚层,形成牙釉质
2 牙乳头 dental papilla
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髓、牙本质
连接复合体:相邻细胞的两端,都有特殊连接封闭, 与釉质形成密切相关
③ 星网状层 内外釉上皮之间,细胞呈星形,长的突起以桥粒相互连接
细胞器不发达
合成分泌氨基葡萄糖,结合水,使成釉器内细胞间隙增大, 对内釉上皮有营养和缓冲作用,保护成釉器。
随釉质的形成,逐渐萎缩变薄,使内外釉上皮靠近,便于血 液输送
④ 中间层 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 -- 3层扁平细胞,细胞器不发 达Biblioteka 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釉质形成有关
⑤ 釉结:牙胚中央的内釉上皮增厚区 釉索:釉结向外釉上皮发出的细胞索 釉龛:牙板内凹,充满结缔组织
二、 牙乳头 dental papilla
结构:外胚间叶(外间充质)细胞 + 少量胶原纤维+基质 分化:由内釉上皮诱导,表面的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2、帽状期(cap stage) 时间:9----10周 过程:上皮芽继续向深生长,基底部内凹,包在球形的 外胚间叶细胞聚集区(即牙乳头)上,周围的外胚间叶细 胞密集成 层,即牙囊。
结构: 外釉上皮层 outer enamel epithelium 内釉上皮层 inner enamel epithelium 星网状层 此时期牙胚由3部分构成: 成釉器 牙乳头 牙囊
钟状期晚期,上皮形成褶,牙囊毛细血管伸入其中
②内釉上皮层 位于凹面,单层立方细胞,以半桥粒附 着于基底膜,成釉细胞形成釉质。
细胞分化: 早期为立方形,核大居中,高尔基复合体远离基底膜侧 成釉细胞(ameloblast):晚期由内釉细胞分化而来,呈高柱状 分泌活动开始时,细胞核远离基底膜侧,高尔基复合体向 基底膜侧移动,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明显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