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物生物监测

合集下载

土壤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监测技术规范

通过土壤监测技术规范的应用,可以监测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情况,评估土壤污染治理效果,为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供支持。
在环境评价和治理中,土壤监测技术规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土壤监测技术规范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土壤的监测,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水分状况和土壤质量状况,为科学施肥、灌溉和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汇报人:韵
韵,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02
03
04
05
土壤监测的目的: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农业生产:了解土壤养分、酸碱度等情况,为合理施肥、改善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监测土壤质量,确保农产品无污染,保障人民健康,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监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监测点位的布设: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污染程度等因素确定监测点位,确保覆盖全面。
监测频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率,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土壤监测技术规范的发展趋势是朝着智能化、自动化、高精度化方向发展,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土壤监测技术规范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远程监控、实时数据传输和分析。
汇报人:韵
监测时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后应及时分析数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土壤改良或治理。
监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未来土壤监测技术规范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监测方法

环境污染监测方法

环境污染监测方法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准确、及时地监测环境污染状况显得至关重要。

环境污染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分析和测定,以了解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监测方法。

一、物理监测方法物理监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环境中的物理量进行测量来反映环境污染状况。

例如,通过测量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参数,可以了解大气环境的扩散条件;利用声学监测设备测量噪声的强度和频率,评估声环境质量;使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器检测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谱,监测电磁环境污染。

在水质监测中,物理监测方法包括测量水温、浊度、色度、电导率等指标。

水温的变化会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浊度反映了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色度则可以表明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电导率能反映水中溶解性离子的浓度。

二、化学监测方法化学监测方法是环境污染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段之一。

它通过对环境样品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来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常用的化学监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气相色谱法能够精确分析有机污染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质谱法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适用于复杂混合物的分析。

对于水环境污染监测,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重金属含量等是重要的监测指标。

COD 反映了水中有机物被氧化所需的化学氧化剂的量,BOD 则表示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可以准确测定水中的重金属含量。

土壤污染监测中,化学监测方法包括测定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等。

例如,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铅、镉、铜等重金属,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

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分析研究

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分析研究
监 测
【 中 图分类号】 X5 3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3 - 1 6 5 0( 2 0 1 3 ) 1 2 — 0 2 3 1 一 O 1
对 于环境污染进行生物监测是未来环境保护和环境监察的 发展方 向, 生物监测包括对水 、 大气和土壤污染监测 三大组 成部 分 。就是定期而 系统地利 用生物对环境 的反应信息来 确定包括 水、 大气和土壤环境在 内的环境质量 , 从而能够探 明环 境的污染 状况 。生物监测至少应 当具备两个重要 的条件 : 一是对 比性 , 有 已经建立的标准可 以供给人们进行对照 ; - R是 重复性 , 在 一定 观测点上每隔一定 时间采样进行分析研究。 限于篇幅 , 本次研 究 主要是对农业生产过程 中土壤污染 的生物监测分析 。土壤 是环 境 中特有的组成要素之一 , 它介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 间, 是 一 个复杂的物质体质 。土壤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影响有它 的一些特 点。土壤污染所产生的影响大多数 都是 间接的 , 土壤污染通过土 壤一农作物一 人 体, 以及土 壤—地 下水或 者地表水一人体 , 这两 个 最基本 的环节对人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土壤生物监测 ,就是通过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监测查 明土 壤 污染的具体情况 , 达到监测预报的 目的 , 为防治土壤环境污染提 供 依据。

鸟类 等。通过食物链产生一般农药对野 生动物的污染 不象对水 产和 飞禽那样严重 。 2 、 微量元素污染对植物 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 , 土壤 中的微 量元 素锰、 铜、 铁、 镁、 锌等含量极少 , 但又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 当这些 元素在 土壤 中大量积聚时 , 就会 造成土壤污染 , 对植物 的 正常生活产生危害。比如说铜 ,当土壤 中含铜量每千克达到 2 O 毫克 的时候 , 小麦就 会死亡 , 而 每千克达 到 2 5 0 毫克的时候 , 水 稻也会死亡。

土壤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及其应用实践

土壤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及其应用实践

土壤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及其应用实践摘要:土壤环境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污染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对生物体的影响,科学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生物监测,并将其应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关键词:土壤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应用实践前言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生物监测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来评估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了解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对微生物的影响。

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土壤环境的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土壤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存在的问题土壤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监测和评估土壤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1.1标准化问题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特性和污染源有所不同,对于土壤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标准的制定变得非常困难。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土壤环境污染的监测标准存在差异,这给国际合作和数据比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为了提高土壤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制定统一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1.2监测参数的选择较为困难土壤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等,而不同的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生态效应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开展土壤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时,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对于土壤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所选用的监测参数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覆盖所有污染物的毒性和生态效应。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监测参数,以提高土壤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无法做到定量分析的问题传统的土壤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大多是定性的,只能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而无法准确测量污染物的浓度。

这对于土壤环境污染的评估和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生物污染监测(精)

生物污染监测(精)
皮肤是保护肌体的有效屏障,但具有脂 溶性的物质。
如四乙基铅、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锡化合 物等,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后进入动物肌体。
二、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蓄积
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后, 传输分布到肌体的不同部位,井在体内进 行蓄积。 (一)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务部 位的分布规律与吸收污染物的途径、作物 品种、污染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6.1 生物污染监测的目的:

进行生物污染监测的目的判断
生物被污染的情况和程度,以采取措施保
护和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污染监测对促进和维持生态平衡,
保护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污染的监测方法与水体、土壤污
染的监测方法大同小异 。
6.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的途径:
2. 动物吸收 动物吸收的含义:环境中的污染物质,
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等途 径进入动物肌体。
空气中的气态毒物或悬浮颗粒物质,经呼 吸道进入人体。从鼻、咽、腔至肺泡整个 呼吸道部分,由于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 吸收情况也不同,越入深部,面积越大, 停留时间越长,吸入量越大。
肺部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吸入毒物速 度极快,仅次于静脉注射。毒物能否随空 气进入肺泡,与其颗粒大小及水溶性有关。 直径不超过3μm的颗粒物质能到达肺泡,而 直径大于10μm颗粒物质大部分被粘附在呼 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
例如,使用农药或大气中的粉尘降落时,部分农药 或粉尘以物理的方式粘附在植物表面上,其附着量 与作物的表面积大小、表面性质及污染物的性质、 状态有关。表面积大、表面粗糙、有绒毛的作物附 着量比表面积小、表面光滑的作物大;

土壤农药污染的生物监测研究综述

土壤农药污染的生物监测研究综述
【 摘 要】 土壤微 生物是农 田生态 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 微生物的 多样性是农 业生产赖 以生存的基础。本文就微 生物 对土壤农 药污染的生物
监 测做 一 综述 。
【 关键词 】 农 药污染; 微 生物监测 ; 微生物 多 样性
土壤微生物是农 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土壤功能 、 生态 系 统的稳定和 自然界元素循环等具有重要 的意义 ’ 保持微生物 的多样性 对于人类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我 国是一个农业大 国 更是 一个农 药生产和使用大 国. 因此农药对土壤 的污染是一个严重 问题 据有关 资料表 明。 我 国受农药污染 的土壤 面积可达 1 6 0 O h m 2 主要农产 品的农 药残 留量超标率高达 1 6 % 一 1 8 % Ⅲ 。农 药污染 会破坏土壤功 能影响土 壤生态 系统 的稳定进 而威胁 到微生物多样性并 可最终通过食物链 影 响人体健康
4域的新兴技术 .主要是利用生物个体 、 种 群或群 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 . 从生 物学 的角度对环境 污 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最早 可追 溯到 2 O 世 纪 初. K o i k w i t z 和M a r s s o n 提出的“ 污水生物系统 ” . 5 0 年代 后 . 该技术逐 渐被 少数 国家用于水质和大气环境污染监测 生物监测技术依 靠区别 于传 统物理化学监测方法 的独特优势 , 如监测 的敏感性 、 长期性 、 连续 2 农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 响 性、 经济性 、 非破坏性 、 综合性等特点 , 近年来发展迅速 。 而我国在这方 农药污染通过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 、 影响微生物在农 田生 态系统 面的研究起步 晚. 上世纪 8 0 年代才开始将该 技术应用 于环境监测 . 迄 物质循环 、 破坏 生态 系统稳定等方面最终影响微 生物生态 多样性 微 今为止 . 相关体系仍不标准 、 不健全 , 尤其在土壤环境质量 的评价 和监 生物群落是指 由一定种类 的微 生物在一定 的生 境条件下所构成 的有 测中的应用 . 更是少之又少 利用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 和群 落结 构 机整体 , 土壤中包含有 四种 比较重要 的微生 物类 群: 细菌 、 真菌 、 放 线 的动态变化 为主要 的观察指标 . 明确生物多样 性与土壤 环境磺 量之间 菌和藻类 土壤受到农药污染后 . 会扰乱微生物类群 的正常秩序. 主要 的响应关系 . 达到环境监测 的 目的 . 将为环境 污染监测和环境污染 物 表现在微生物生物量 、 群落结构 、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等方 面的影响 微 的 有效治 理提供理论基础。 ● 生物群落结构是指群落内各种微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状况 . 优 化 的配置能增加群落的稳定性 表现为 良性发展 但是由于农 药污染. 【 参考文献】 就会影 响这种 良性发 展, 对群落 的结构 产生破 坏影响 微生物是土壤 [ 1 ] 周肩 星, 宋玉芳 . 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f M 1 .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2 0 0 4 . 2 ] 曹慧, 崔 中利, 周育, 等. 甲基对硫磷对红壤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土壤 酶 的形成与积累的主要动力 , 在微生物 的生命活动过程中, 向土壤分泌 [ 0 0 4 , 3 6 ( 6 ) : 6 5 4 — 6 5 7 大量 的胞外酶。 在其死亡后 ’ 由于细胞 的 自 溶作用把胞内酶也释放到土 2 [ 3 ] 汪海珍, 徐建 民, 谢正苗. 甲磺 隆结合 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 6 3 [ J 1 . 农药学学报, 壤 中, 因而在 土壤生 态系统 中发 挥至关 重要的中一 l f , 作用 土壤微生物 2 0 0 3 , 5 ( 2 ) : 6 9 - 7 8 . 的组成 和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污染 的重要指标, 土壤受到污染后, 土壤 『 4 ] 吕镇梅, 闵航, 叶央芳. 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对水 稻田土壤 中微生物种群的影 响 微生 物组成 发生变化, 土壤酶活性受到抑 制 进而影响微生物在物质循 l J 1 . 应用生态学报, 2 0 0 4 , 1 5 ( 4 ) : 6 0 5 — 6 0 9 . 环中的功能 。 农 药污染影 响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 其影响常常表现有直接 的 [ 责任编辑 : 刘帅】 或间接的、 抑制 的或促进 的、 暂时的或持久的等 多种类型 低量施用杀

第六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第六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程
2、监测氟化氢的植物有:杏树(Prunus armeniaca)、北美黄杉
(Pseudotsuga menziesii)、美国黄松(Pinus ponderosa)、唐菖蒲 (Gladiodus hortulanus)、小苍兰(Freesia hybrida)以及地衣等。
举例:在磷肥厂附近放置氟化物监测植物唐菖蒲,监测磷肥厂周围大 气的氟污染状况。如果几天以后,唐菖蒲出现了典型的氟化物危害症 状(叶片先端和边缘产生淡棕黄色片状伤斑),表明该厂周围已被氟
水渗出并起皱。这几种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
随着时间推移,症状继续发展,成为比较明显的失绿斑,呈灰 绿色,然后逐渐失水干枯,直至出现显著的坏死斑。
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程
2、监测二氧化硫的植物有一年生早熟禾、芥菜、堇菜、百日草 (Zinnia eleguns)、欧洲蕨(Idium pter)、苹果树(Malus)、 颤 杨 ( Populus tremuloides ) 、 美 国 白 蜡 树 ( Fraxinus americana ) 、 欧 洲 白 桦 ( Betula pendula ) 、 紫 花 苜 蓿
最广的方法。
需要区分的两个概念
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
指示植物
性反应,指示环境污染物的存在。

监测植物
不仅能够反映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 够反映污染物的量。
监测生物必然是指示生物,同时它还 要回答环境中污染物多少的问题。
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程
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的慨念:利用生物对大气污染的这些
发育,并且加速植物组织的老化。
2、 监测C2H4的植物通常有兰花(Cattleya spp.)、麝香石竹 (Dianthus caryaphyllus)、黄瓜(Cucumis sativus)、西红柿 (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万寿菊(Tagetes erecta)、皂荚

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寻找有效的环境监测手段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耗时费力,并且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然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个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一、基于PCR的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方法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监测的重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往往需要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整个过程耗时且昂贵。

而基于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方法极大地简化了检测过程。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PCR技术,通过检测土壤中重金属相关基因的存在与表达量来评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和探针,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

相比传统方法,基于PCR的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等优势。

二、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水体污染物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目标物质。

在环境监测中,ELISA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污染物的检测。

以水中有毒有害物质苯并芘为例,ELISA可以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苯并芘结合,形成ELISA试剂盒。

在实际检测中,只需将水样与试剂盒反应,即可通过检测结果判断水体中苯并芘的污染情况。

相较于传统的分析方法,ELISA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等特点。

三、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是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关键指标之一。

传统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通常需要使用复杂的分析仪器,操作繁琐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

而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则能够克服这些限制。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活体细胞、组织或酶等生物元件作为感受器的传感器。

在空气质量监测中,可以将特定的细菌或酵母等微生物置于传感器中,通过检测其生物反应来评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响应快、准确度高、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成为未来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生物监测的定义
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的组分、个体、种群 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 从生 物学的角度, 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ppt
7
植物监测及其运用
利用土壤污染的指示植物进行监测, 土壤受到污染后, 污 染物对植物产生各种反应“信号”, 主要是: 产生可见症状, 如 叶片上出现伤斑; 生理代谢异常, 如蒸腾率降低、呼吸作用加 强, 生长发育受抑; 植物成分发生变化, 由于吸收污染物质,使植 物体中的某些成分相对于正常情况下发生改变。
教学ppt
13
微生物监测及其运用
(2)根据微生物功能的变化判定土壤污染。 朱南文等报道甲胺磷对脱氢酶和3 种磷酸酶的活性均 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其抑制强度和作用时间随浓度升高 而加剧和延长;
教学ppt
14
土壤污染生物监测的展望
尽管有多种不足, 但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 生物监 测的重要性必定会显现出来, 并与理化监测并驾齐驱, 相互配合, 使之更全面, 更真实地对环境污染作出评价。 同时, 生物监测可指导农业生产及环境变化研究, 促进 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今后, 有关建 立标准化的监测方法, 寻找分布广、对污染反应灵敏的 指示生物, 掌握污染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植物、动物和 微生物应激反应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教学ppt
5
生物监测的优点
(4)对于那些剂量小、长期作用产生的慢性毒性效应,用理化方 法很难进行测定, 而生物监测却可以做到; (5)生物监测克服了理化监测的局限性和连续取样的繁琐性; (6)价格低廉; (7)不需要烦琐的保养及维修仪器等工作; (8)可以大面积布点, 甚至边远地区也能实行。
教学ppt
教学ppt
10
植物监测及其运用
(3)根据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判定土壤污染。如祝栋林 等报道了苔藓对Pb 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其体内的重金 属浓度随土壤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教学ppt
11
动物监测及其运用
土壤动物在土壤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改善土壤结构、 影响健康和植物演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土壤动物的主要 种类与生态系统不同方面的信息相互联系, 因此土壤动物可以 作为土壤污染的生态指标。
教学ppt
15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ppt
12
微生物监测及其运用
主要是通过监测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来反映土壤受 到污染的状况。通过对土壤中异养菌(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和 霉菌)的分离和计数, 观察和了解受测土壤中微生物群系的结构 和数量的改变,从而评价土壤被污染的状况及程度。 (1)根据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判定土壤污染。 邓晓等研究表明草甘膦在5 种不同浓度下对土壤微生物的 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随药剂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 逐渐增强。
教学ppt
8
植物监测及其运用
(1)根据植物形态异常变化判定土壤污染。研究发现, 当土壤中 Cu 过量时, 婴粟植株矮化; Ni过量时, 白头翁的花瓣变为无色;
教学ppt
9
植物监测及其运用
(2)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判定土壤污染。研究证实, 有些植物具有超 量积累重金属能力, 通常分布于重金属过量土壤中, 此生态习性 可资判断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否。早熟禾、裸柱菊、北美独行菜 能在Cu 污染土壤上生存;
土壤污染物生物监测
主讲人:陈强培 成员:尚志、冼宪恒、王建华、赵国保
教学ppt
1
主要内容
背景 生物监测的方法及其运用 展望
教学ppt
2
背景介绍
土壤的定义:位于地球陆地的、具有肥力的、能够生 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与生态环 境条件,是在地球演化、特别是地表圈层系统形成的 历史过程中,继原始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之后,最后出现和形成的独立自然全层。
教学ppt
3
我国土壤现状
近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土壤质量一直在下降,土壤污染日益 严重,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 城市周边工业等的有机物污 染, 集中在城市周边、工矿区、交通线附近的重金属污染, 已使土 地不堪重负。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区域性、不可逆性、 累积性和难恢复性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其对人类的危害可能是灾 难性的, 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已构成严重威 胁, 因此, 有必要加强土壤环境污染的监测。
教学ppt
4
生物监测的优点
(1)生物监测表明外源性化学物质影响生物物种或生物调控过程 的细微变化, 而这些变化可能为常规分析所错过; (2)在环境中, 生物接触的污染物不止一种, 而几种污染物混合起 来, 有可能发生协同作用, 使危害程度加剧, 生物监测能较好地 反映出环境污染对生物产生的综合效应; (3)生物监测具有灵敏性, 一些低浓度甚至是痕量的污染物进入 环境后, 在能直接检测或人类直接感受到以前, 生物即可迅速作 出反应, 显示出可见症状。因此, 可以在早期发现污染, 及时预 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