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玻璃上的冰花教案
《玻璃上的冰花》教案

《玻璃上的冰花》教案
《玻璃上的冰花》教案 篇1
今天天气骤变,马有成一早来到幼儿园,刚走进盥洗室,就大声叫起来:“老 师,你快来看呀,玻璃上有冰花,真漂亮。”其他幼儿听到马有成的话后,纷纷围 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李小鹏:“我家的窗上也有冰花,还有马路的地上也有冰花。”
历筱厉:“哎,真奇怪,为什么教室玻璃上没有冰花,而盥洗室玻璃上有冰花 ?”
针对幼儿对冰花的兴趣,先请幼儿讨论什么地方可以冻冰花?有的说:“冰箱 里可以冻冰花。”有的说:“院子里可以冻冰花。”有的说:“教室里可以冻冰花 。”他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于是我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冰花,有的幼儿选择在室 外,有的幼儿选择在室内,有的幼儿选择放在家里的冰箱里。第二天,他们发现, 室外和冰箱里的冰花冻好了,而室内的冰花还是水,我请幼儿分析原因,使幼儿知 道水遇冷能结成冰的道理。接着,我又引导幼儿做实验,把冰花放在不同的地方, 看看冰花有什么变化,孩子们发现放在室内的冰花很快化了,而放在室外的冰花没 有化,实验结果告诉幼儿:冰遇热会化成水。
幼儿讨论:“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出现了冰花。”“冬天不仅有冰花而且还下 雪。”
3、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玻璃上面有冰花,有的却没有呢?
幼儿:“因为我们家有暖气。”“太阳晒到的地方就没有冰花,没有太阳的地 方会出现冰花。”
总结:随着温度的变化,冰花也发生了变化,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都在变化 的,如:天气发生变化,动植物也发生了变化等。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玻璃上的冰花》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玻璃上的冰花》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冰花的形成原理;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冰花的美丽;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冰花的奥秘;
4.培养幼儿观察美的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玻璃片几块;
2.冰花的图片;
3.冷冻过的鲜花;
4.棉签、水蓝色颜料。
教学内容
导入
老师出示冰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学习
1.宝宝们手持一面冻着的玻璃片,用棉签沾水蓝色颜料涂抹在玻璃上,
观察变化。
2.用冻过的鲜花在冷冻的玻璃上画画,观察鲜花上的冰花。
3.讲解冰花的形成原理,并让幼儿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冰花的美丽。
拓展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在玻璃上尝试制作更多不同的冰花。
教学反思
1.孩子们在观察冰花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其美丽之处;
2.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冰花的形成原理;
3.孩子们在实践中是否能够独立制作出冰花。
教学延伸
老师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冰花形成过程的观察和理解,以及他们的创意表现能力。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认识到冰花的美丽和奥秘,还能培养观察美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启发创造力。
参考资料
1.《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标准》,xxx 出版社,20xx年。
2.《幼儿园冰花实验手册》,xxx 出版社,20xx年。
中班科学教案《玻璃上的冰花》

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冰花的形成原因,知道冰花是在冷的天气里,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上形成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冰花的形成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难点:让幼儿用的语言描述冰花的形成过程,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冷玻璃片、水、吸管、彩纸、棉花、颜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环境,适当的光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引起幼儿对冰花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与冰花相似的物体。
2. 基本环节:a. 教师向幼儿介绍冰花的形成原因,示范制作冰花的方法。
b.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冰花,教师巡回指导。
c.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3. 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冰花现象,让幼儿知道冰花是在冷的天气里,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上形成的。
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制作冰花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评价幼儿对冰花形成原因的理解和表述能力。
3. 教师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冰花现象的情况,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冰花的形成过程,了解水蒸气在冷的玻璃上凝华成冰花的原理。
2. 学习使用吸管、彩纸、棉花等材料制作冰花。
3. 观察生活中的冰花现象,如窗户上的冰花、冰箱里的冰花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引起幼儿对冰花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与冰花相似的物体。
2. 讲解冰花的形成过程,示范制作冰花的方法。
3.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冰花,教师巡回指导。
4.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5. 观察生活中的冰花现象,如窗户上的冰花、冰箱里的冰花等。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冰花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冰花的原理。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玻璃上的冰花》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玻璃上的冰花》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玻璃上的冰花》一、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已学的关于冰的知识。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玻璃上的冰花。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玻璃板或玻璃杯。
2. 冷水或冰块。
3. 水枪或喷壶。
4. 幻灯片、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和讲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冰的特点或经验,如冰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平时在哪些地方会看到冰等等。
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图片来进行引导。
2. 观察与讨论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块小玻璃板或小玻璃杯,并给每个学生一些冷水,让他们将冷水倒在玻璃上,并观察冰花的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冰花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并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可以使用简短的语句或词语描述。
3. 分享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冰花,并请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冰花。
教师可以提问,如“你观察到的冰花有哪些特点?”“冰花是什么形状的?”等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描述冰花。
4. 总结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形状的冰花,并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冰花的形状有很多种,并总结出冰花的形状是不规则的。
5. 拓展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一些不同材料上的冰花,如窗户上的冰花、草地上的冰花等,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四、教学反思:在这个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描述了玻璃上的冰花。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参与,观察和描述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是有一些学生的描述还比较简单,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同时也会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自由表达,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玻璃上的冰花》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冰花的形成过程,知道冰花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冰花的形成过程。
难点: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冰花的形状、颜色。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玻璃板、水、冰箱、彩笔、画纸。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过冰花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窗户,引导幼儿发现窗户上的冰花。
提问:“你们知道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吗?”2. 探究过程:(1)教师讲解冰花的形成过程,演示实验:将玻璃板放入冰箱冷冻层,倒入水,待水结冰后取出玻璃板,让幼儿观察冰花的形状、颜色。
(2)幼儿动手操作: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冰花形状,并描述冰花的颜色。
五、作业:1. 完成画纸上的冰花作品。
2. 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家中的窗户,记录下冰花的形状、颜色,并拍照留念。
3. 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冰花的形成过程,分享观察心得。
六、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冰花的形成过程。
2. 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冰花的形状、颜色。
3. 幼儿在创作冰花作品时能够发挥想象力,表现出独特的创意。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冰花的形状、颜色,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应鼓励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冰花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2. 邀请家长参加冰花展览,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
3. 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冰花,增进亲子关系。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
2. 教师应定期组织类似的科学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
十、教学参考资料:1. 《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2. 《幼儿园科学教学案例》3. 《幼儿观察能力培养手册》4. 《幼儿创新能力发展指南》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目标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
幼儿园中班教案《玻璃上的冰花》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玻璃上的冰花》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冰花的形态和特点。
2.帮助幼儿了解冰花是怎么形成的。
3.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给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玻璃上的冰花”图片。
2.准备一些盐、糖和直尺。
3.准备一份教案和教学计划。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现场询问幼儿:“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是怎么形成的?”(2)让幼儿表述他们的想法,并慢慢引导幼儿认识图片内容,同时与幼儿互动交流。
2. 认知环节(15分钟)(1)教师利用直尺在黑板上画出一面玻璃,向幼儿展示图案。
(2)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归纳出自己眼中“玻璃的特点”。
(3)教师借助图片的形式向幼儿介绍自然中出现的冰花,并让幼儿体验一下手掌刮冰窗玻璃会感受到的凉爽感受。
3. 探究环节(15分钟)(1)在探究环节中,教师介绍了盐渍制冰的一些知识,让幼儿捏一些盐渍在手心,被蒸发后留下的白色物质让他们想起冬天里玻璃上出现的冰花。
(2)利用词汇让幼儿模拟玻璃上出现的冰花,用糖水在一个透明杯之类的器皿上模拟冰花形态,当糖水蒸发之后,形成了冰花的形状。
4. 交流环节(20分钟)(1)将幼儿分为两组,让他们合作制作玻璃上的冰花。
(2)让其中一组负责制作玻璃,另一组负责制作冰花,让孩子们运用他们刚刚所掌握的知识合作完成任务。
5. 反思环节(10分钟)教师投入这一环节的用意是帮助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加深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详细了解了玻璃和冰花的特点和形态。
通过制作冰花的活动,不仅让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教育环节还可以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心理,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加欣赏教师的所讲、所示、所教,从而去主动探索另外的知识领域。
中班科学《玻璃上的冰花》教案反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冰花的基本概念。冰花是水蒸气在遇冷时直接由气态转变为固态形成的,这个过程叫做凝华。它是冬季特有的自然现象,也是我们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一个重要例子。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有些孩子表现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孩子的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冰花模拟实验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他们非常喜欢动手操作的过程。但在实验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孩子们在操作细节上还有待提高。因此,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深感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索冰花的奥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冰花形成原理,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讲解冰花形成原理时,部分孩子对于“水蒸气凝华”这一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难点的讲解,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孩子理解。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冰花模拟实验。学生将在玻璃杯内壁上涂上水,然后放入冰箱,观察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玻璃上的冰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玻璃上的冰花》一、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状态的水;2.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变化;3.能够描述水的沸腾和结冰过程;4.观察和描述冰花的形态。
二、教学准备1.杯子;2.碗;3.热水;4.冷水;5.冰块;6.玻璃窗;7.水彩笔;8.白色的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知道的水,例如:水是什么?在哪里可以看到水?平时的饮用水从哪里来?经过一些相关的问题答案之后,引出今天的主题:“玻璃上的冰花”。
2. 探究环节1.碗中加入一些冷水,取一个玻璃杯并将其浸入碗中。
2.用一个水彩笔在白色纸张上画一些简单的图案和字体,贴到玻璃窗上,让学生们能够清楚地看到。
3.当窗户表面出现玻璃上的“雾气”时,向杯中倒入热水。
4.借助玻璃,让学生可以观察到水的沸腾过程,并注释相关的内容。
5.将杯从碗中取出并将玻璃放置在窗户上,让学生观察上面水滴的变化,以及其他在窗户上生成的不同形状的冰花。
3. 归纳总结环节对于整个过程的内容,老师会大致地总结和向学生们进行强调。
例如,进行问答形式的总结,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复述。
4. 在家轻松实践在今天的课堂结束后,老师可以发放一些在家简便可行的任务和活动,例如,询问学生是否能够在自己的家里尝试着重复今天课程中的实验和展示材料。
老师也鼓励家长们参与到这个教学过程当中,去与孩子们一起尝试着进行一些实验。
四、教学评估老师会观察学生在节课过程中的反应,并关注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成果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例如,老师可以将一些相关的问题向学生具体问出,来快速了解他们是否理解相关概念,是否能够成功对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实用化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玻璃上的冰花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冬天自然界中的天气、气温的变化。
2、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3、体验在感知发现中带来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2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组织幼儿观察玻璃上的冰花。
2、知识准备:幼儿对冰花的变化已有一定的感知。
3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自然中天气、气温的变化。
难点: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发展中的。
4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课题:
1、哪个小朋友知道我们现在处在什么季节?(冬季)
2、在这个季节天气很冷,冷天会出现什么景象?(结冰)
3、玻璃上会出现什么?(冰花)
二、创设情景,教师带领幼儿到洗手间,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请幼儿有序的排好队观察玻璃上的冰花。
(2)、观察玻璃上冰花有什么变化。
三、教师提问,启发引导幼儿了解冰花。
1、提问:"你们知道冰花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议论:"因为冬天天气冷,所以有冰花。
""冬天到了就有冰花,还下雪呢?"
2、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冰花?"幼:"电视上有许多好看的冰花。
""我家的玻璃上也有冰。
""我家没有冰花。
"
3、师:"为什么有的玻璃上有冰花,有的玻璃上没有冰花呢?"幼:"因为我家有空调,暖和,所以没有冰花。
""有太阳的地方没有冰花,没有太阳的地方有冰花。
"师总结:由于气温的变化,导致了冰花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变化的,比如:天气的变化、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等等。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都已了解了冰花,并知道冰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回去的时候,可以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介绍一下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