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次要标准
17
03 Part Three CAP病原学诊断
4/11/2024
18
CAP的病原学诊断
一、CAP病原学诊断方法选择
1. 在门诊接受治疗的轻症CAP患者不必常规进行病原学检查(ⅢB)
2. 住院CAP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ⅠA) 3. CAP特定临床情况下病原学检查项目建议
4/11/2024
病 死 率 德国CAP监测网数据,成人CAP患者的30d病死率8.6%,门诊及住院患者的
病死率分别0.8%和12.2%。ICU中重症CAP30d病死率23%-47%
中国 2012年肺炎死亡率平均17.46/10万,﹤1岁死亡率32.07/10万2539岁﹤1/10万,65-69岁人群死亡率23.55/10万,﹥85岁864.17/10万
二、CAP致病菌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4/11/2024
21
4/11/2024
22
23 4/11/2024
4/11/2024
24
表5 CAP致病原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4/11/2024
25
4/11/2024
26
4/11/2024
27
4/11/2024
28
表5 CAP致病原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4. 侵入性病原学标本采集技术仅选择性地适用于部分患者(ⅢB) • 肺炎合并胸腔积液 •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可经气管镜留取下呼吸道标本 • 经验性治疗无效、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的CAP患者 • 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病情无好转,需要与非感染性肺部病变鉴别诊断

19
4/11/2024
20
CAP的病原学诊断
7 4/11/2024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版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版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版引言:获得性肺炎是成人社区中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指南,用于指导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一、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当满足以下标准中的2条以上,才可诊断为获得性肺炎:1.急性起病,有发热现象和/或咳嗽,伴有胸闷、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

2.胸部体征,如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杂音等。

3.胸部X线或CT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实质性阴影,且定位与呼吸困难症状相符。

4.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二、病原学检查与分型:1.病原学检查在诊断获得性肺炎时,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痰培养、血培养、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和肺灌洗液细菌和真菌培养等。

如有条件,还可进行尿抗原检测,如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抗原检测。

2.分型获得性肺炎的分型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已有风险因素和潜在病原体的匹配。

常见的分型有CAP、HAP和VAP等。

三、治疗原则:1.目标导向治疗治疗应以根据病原体染色和敏感性进行的病原导向治疗为基础。

不同病原体的选择性靶向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2.适当使用抗生素根据临床表现和分型,合理选用广谱或狭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应尽量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药物耐药性增加。

3.其他治疗措施如患者有严重呼吸困难,可考虑氧疗或机械通气。

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如血栓形成和心脏病等。

四、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

五、预防措施: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措施包括:1.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2.注射相应的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等;3.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和封闭空间;4.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课件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课件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并发症:及时诊断、合理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并发症: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对症治疗等 注意事项: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对预后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预防措施建议
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避免拥挤和 潮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病原学检查:痰液、血液等标本培 养和核酸检测
临床诊断标准:发热、咳嗽、咳痰、 肺部啰音等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抗生素治疗原则与选择
根据病原体种类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早期、足量、联合用药 疗程一般不少于5天,重症患者可适当延长 针对并发症和合并症进行治疗
总结:指南内容回顾与评价
指南内容回顾: 重点回顾指南中 的诊断标准、治 疗原则、预防措
施等内容
指南评价:对指南 的实用性、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进行评 价,包括指南对临 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等方面
指南意义:强调指 南在提高社区获得 性肺炎的诊断和治 疗水平方面的重要 作用,以及对于推 动相关领域研究和
增强免疫力,适 当锻炼,合理饮 食
避免接触呼吸道 感染患者,注意 个人卫生
接种肺炎疫苗, 提高预防意识
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
内容:社区获 得性肺炎的预 防知识、治疗 方法、注意事
项等
形式:宣传册、 海报、讲座、 视频等多种形

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疑虑,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性病 变,如肺叶实变、空洞等

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传播,社区获得性肺炎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作为新冠疫情最早爆发的国家之一,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中国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在社区的诊断标准与医院内稍有不同。

社区中,无需进行核酸检测以诊断新冠病毒感染,而是根据病人的症状和病史来进行诊断分级。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南,社区的肺炎病人分为 4 个确诊等级,如下:无症状感染者•一直没有出现肺炎症状或异常影像发现的病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是需要隔离观察轻型病例•临床症状轻微,无肺炎影像学改变•体温正常或者低热,咳嗽或咳痰等轻微症状•吸氧指数(PaO2/FiO2) ≥ 300mmHg (1mmHg = 0.133kPa)普通型病例•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胸部影像学显示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吸氧指数(PaO2/FiO2) ≥ 200mmHg 且<300mmHg重型病例•其中一项或多项:呼吸频率≥ 30次/分,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饱和度≤ 93%•吸氧指数 (PaO2/FiO2) <200mmHg•胸部影像学显示多部位肺部浸润影像治疗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是世界公认的成功之一。

此外,中国正在积极与其他国家分享针对社区新冠病毒病例的治疗经验,以帮助其他国家应对新冠疫情。

以下是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的主要措施:卫生教育卫生教育是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社区肺炎病人,中国政府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防控指南。

在社区治疗阶段,患者应该遵守居家隔离规定,并遵守国家或地方公共卫生部门的指导。

对症治疗对于轻型病例,中国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对症治疗、休息和补充营养。

对于重型病例,治疗方案包括给氧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等。

氧疗对于普通和重型病例,氧疗是基本治疗手段之一。

中国社区使用的氧疗包括高流量加湿氧疗、无创通气和机械通气等方式。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PPT课件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PPT课件

一般治疗
包括休息、吸氧、止咳 、化痰等对症治疗措施

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 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
物进行治疗。
并发症治疗
针对脓胸、肺脓肿等并 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如穿刺引流、手
术治疗等。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并发症 患者,给予营养支持、 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措
施。
患者教育与心理干
05
预策略
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可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表现 为呼吸困难、水肿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提高免疫力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炼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机 会。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肺炎疫苗等,可有效预防某些类型的肺部感染。
处理方法介绍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
抗感染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 炎,应立即开始抗感染治 疗,以缩短病程和减少并 发症。
针对病原菌治疗
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物 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 素进行治疗。
疗程足够
抗感染治疗应持续至症状 消失、影像学异常消散, 且病原菌被清除为止。
对症支持治疗原则
氧疗
营养支持
未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和 控制策略将更加完善,包括加 强疫苗接种、改善环境卫生、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等,降低疾 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THANKS.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老年人和儿童)、免疫状态(免疫受损或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吸烟、酗酒、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 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关注耐药性
加强对耐药性肺炎病原体的监测 和控制,以避免抗生素滥用。
05
讨论和展望
指南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
诊断标准
住院治疗
指南中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 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 一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指南建议对于轻症患者采用门诊治疗 ,但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仍需住院 治疗,这可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 医院资源的消耗。
02
诊断篇
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发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但也有部 分患者不会出现。
01
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
03
02
咳嗽、咳痰:多数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等 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不会出现。
04
呼吸困难: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 症状。
肺部啰音: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啰音 症状。
05
06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 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指南背景和概述 • 诊断篇 • 治疗篇 • 预防篇 • 讨论和展望
01
指南背景和概述
指南的制定背景和目的
01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对公众健康 造成严重威胁。
02
制定该指南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成 人CAP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 医生的诊疗水平,降低患者的病 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诊断依据还包括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 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信息。
鉴别诊断和排除标准
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01
需要与肺炎链球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等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1(1.7)
58(98.3) 1(1.7)
0(0.0)
59(100.0) 0(0.0)
0(0.0)
57(96.6) 0(0.0)
2(3.4)
59(100.0) 0(0.0)
0(0.0)
57(96.6) 0(0.0)
2(3.4)
58(98.3) 0(0.0)
1(1.7)
MIC90 (μg/ml)
2 0.500
39.2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13.1 11.6 10.0 4.7 4.0 3.0 3.0 2.7 1.5 1.2 1.0
0.0
M. PneumSon. ipaneeumoCn.iaPeneumonHia. einflueKn.zapeneumLo.npianeeuHm.oppahrialainfluenzaeS. aurePu. saeruginMos. acataErnrhtearloisbaAccteinrestpopbacter spp
例数(%)
中介 耐药
12(17.4) 2(2.9)
0(0.0)
52(75.4)
2(2.9)
1(1.4)
6(8.7)
13(18.8)
4(5.8)
3(4.3)
2(2.9)
0(0.0)
0(0.0)
4(5.8)
0(0.0)
4(5.8)
2(2.9)
1(1.4)
MIC90 (μg/ml)
0.500 >256
1 16 4 0.250 2 0.500 0.250
第5页
北京主持研究:69株肺炎链球菌对惯用抗生素敏感性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治疗指南课件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治疗指南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处 于密闭环境。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 足的睡眠,提高免疫力。
预防接种
鼓励接种肺炎疫苗,降低感染 风险。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降低
感染风险。
控制策略
早期诊断
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和治疗。
隔离治疗
针对支原体
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 素等。
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 药
当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应根据试验结果 调整抗菌药物。
特殊人群的治疗策略
01
02
03
儿童
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用药 剂量,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和安全性。
老年人
需特别关注肝肾功能状况 ,谨慎选择药物和剂量。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02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诊断
常见病原体
细菌
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 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等。
病毒
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 胞病毒等。
支原体
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的微生物,可引起肺炎

衣原体
如肺炎衣原体,也是社 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
原体。
病原体检测方法
痰液培养
通过采集患者痰液进行培养, 可以检测出病原体,但阳性率
X线胸片通常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斑片状或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或清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腔积液。
X线胸片对于肺部疾病的初步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受拍摄角度、曝光条件等 因素影响,有时难以发现早期轻微病变。
CT影像学表现
CT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社区获得 性肺炎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准确 地显示肺部炎症的部位和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数(%)
北京主持的研究:69株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抗生素
青霉素 阿齐霉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克罗
例数(%) 敏感
55(79.7) 17(24.6) 66(95.7) 50(72.5)
中介
12(17.4) 0(0.0) 2(2.9) 6(8.7)
耐药
2(2.9) 52(75.4) 1(1.4) 13(18.8)
• 大环内酯:怀疑肺炎链球菌CAP,不宜单用。此类药物 对非典型病原体仍有良效 • 呼吸喹诺酮:门诊和住院CAP均可选择(列于β-内酯胺 后) • 厄他培南:重症CAP(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
不同人群CAP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建议
常见病原体
青壮年、无基础 疾病患者 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 体、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衣原体等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0% 10% 0%
r th ry
om
R I S
Resistance of K. Pneumoniae (32) to 13 Antibiotics
n ci ica in Am ac ox ifl n at ci G xa flo -o vo in Le ac ox ifl n ox ci m xa fl o ro ip C m ne pe ta Er e im ep ef C ne di zi ta ef e C on ax tri ef C r ni di ef C l zi ro fp ce l zi ro fp ce C
Mixed Infection between bacteria and atypical pathogens
• Mycoplasma Pneumoniae – With bacteria: 30.7% – With other atypical pathogens: 3.4% • Chlamydia Pneumoniae – With bacteria: 32.3% – With other atypical pathogens: 30.0% • Legionella Pneumophila – With bacteria: 38.5% – With other atypical pathogens: 46.2%
259/601(43.1%) Bacteri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CAP
Bacteria name, # strains, proportion %
S. pneum oniae, 79, 31%
H. influenzae, 60, 23%
other, 13, 5% Proteus spp, 2, 1% E. coli, 2, 1% Acinetobacter spp, 6, 2% Enterobacter spp, 7, 3% P. aeruginosa, 16, 6% K. pneum oniae, 28, 11% H. parainfluenzae, 18, 7% M. catarrhalis, 9, 3% N. m eningitides, 1, 0% S. aureus, 18, 7%
常见病原体 需入院治疗、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 血杆菌、混合感染(包 但不必收住 ICU的患者 括厌氧菌)、需氧革兰 阴性杆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呼吸 道病毒等
初始经验性治疗的抗菌药物 选择 ①静脉注射第二代头孢菌素 单用或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 酯类;②静脉注射呼吸喹诺 酮类;③静脉注射β-内酰胺 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 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 舒巴坦)单用或联合静脉注 射大环内酯类;④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单用或联合静脉 注射大环内酯类。
4 0.250
2 0.500 0.250
北京主持的研究:59株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抗生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克罗 头孢丙烯
例数(%) 敏感
52(88.1) 59(100.0) 58(98.3) 58(98.3)
中介
2(3.4) 0(0.0) 0(0.0) 1(1.7)
耐药
MIC90 (μg/ml)
0.500 >256 1 16
头孢丙烯 头孢曲松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莫西沙星
62(89.9) 67(97.1)
65(94.2) 65(94.2) 66(95.7)
4(5.8) 2(2.9)
0(0.0) 0(0.0) 2(2.9)
3(4.3) 0(0.0)
4(5.8) 4(5.8) 1(1.4)
in ac ox n ifl ci at xa G flo -o vo in Le ac ox if l ox cin y m m ro in th zi yc A om hr rit la m C ne pe rta E e im ep e ef C on ax tri ef C r ni di ef C il z ro fp ce r lo ac ef n lli C A m ox i ic in yc E
25
30
35
40
M .P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39.2 13.1 11.6 10.0 4.7 4.0 3.0 3.0 2.7 1.5 1thogens
ne um S. on ia pn e eu m on C .P ia e ne um on H ia .i e nf lu en K. za pn e eu m L. on pn ia e eu H m .p op ar hi ai la nf lu en za e S. au re P. us ae ru gi no M sa .c at ar En rh te al ro is ba Ac ct er in et sp ob p ac te rs pp
5(8.5) 0(0.0) 1(1.7) 0(0.0)
MIC90 (μg/ml)
2 0.500 8 4
头孢曲松
阿齐霉素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莫西沙星
59(100.0)
57(96.6) 59(100.0) 57(96.6) 58(98.3)
0(0.0)
0(0.0) 0(0.0) 0(0.0) 0(0.0)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修订及实践指南的建议
指南修订的必要性
• CAP是一个动态的疾病 – 病原谱构成及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地理分布上的
某些差异,且随时间而变化,特别是药物敏感性!
– 1999年指南(草案)缺少本国资料
指南修订的迫切性
• 临床医师对指南的知晓度提高,关注程度增加 • 一些新药在我国上市和应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 总体而言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状况没有改善,甚 至在加剧 • 医疗改革对规范临床诊疗过程和降低医疗成本,提出 了新的或者愈来愈高的要求
Proportion of Atypical Pathogens in CAP
Legionella pneumophila Chlamydia Pneumoniae Mycoplasma Pneumoniae 0 5
4(13/328)
11.6(62/536) 39.2(210/536)
10
15
20
初始经验性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
①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②多西环素(强力霉素);③大环内 酯类;④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 ⑤呼吸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 西沙星等)
老年人或有基础 疾病患者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需氧革兰阴 性杆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卡他莫拉 菌等
①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丙 烯、头孢克罗等)单用或联合大环内 酯类;②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 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 /舒巴坦)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③ 呼吸喹诺酮类
上海主持的研究
Participating CAP Hospitals in China
( ): No. of hospitals
Henan (1)
Beijing (3)
Liaoning (2) Tianjin (1)
Shanxi (1)
Shandong (2) Anhui (1)
Hubei (2) Jiangsu (4) Hunan (2) Yunnan (1) Guangdong(4) Shanghai (5) Zhoujiang (4) Jiangxi (1)
常见病原体
需入住ICU的重症患者
初始经验性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
A组:无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链球菌、需氧革兰 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联合静脉注射大环 感染危险因素 阴性杆菌、嗜肺军团菌 内酯类;②静脉注射呼吸喹诺酮类联合氨 、肺炎支原体、流感嗜 基糖苷类;③静脉注射β-内酰胺类/β-内酰
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 菌等 西林/舒巴坦)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 ④厄他培南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
0(0.0)
2(3.4) 0(0.0) 2(3.4) 1(1.7)
0.032
2 0.500 0.250 0.500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the Pathogenic Spectrum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in China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0% 10% 0%
n xi le ef
指南修订的主要内容
• 新增病原学诊断方法的选择: 门诊治疗 不常规进行检测 住院治疗 血液、胸液和合格痰标本培养 侵袭性技术
• 新增感染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和患者易感状态的评 估
关于某些药物的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