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素质的意义

合集下载

试论培养军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意义

试论培养军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高素质的军人是现代军队这个复杂人机系统运行的决定性因素。

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既要依靠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更要依靠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军事技能、思想上政治上过得硬的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着眼于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也是新军事变革的基础性工程。

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培养坚定政治信念的人才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根本保证坚定的政治信念,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大法宝和优良传统,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未来国家间、地区间、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总体上虽然有所缓和,但在某些地区,某个时期,仍显得十分复杂和激烈,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

军事斗争作为达成政治、经济和外交斗争的手段,其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军事行动的政治敏感性也将越来越强。

因此,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军队,只有培养出大批具有坚定政治信念的合格人才,才能与未来战争的需要相适应。

(一)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只有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军,切实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才能使我军能够经受住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成为体现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

所以新型军事人才要牢固树立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从而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

(二)要广泛深入地进行人是战争决定因素的教育科学认识人与武器的关系,牢固树立以现有装备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信心。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人作为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其素质和精神状态,对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此,我们要加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力度,加强在职学习,加强院校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努力造就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力量素质对高考体育测试生成绩的影响分析

力量素质对高考体育测试生成绩的影响分析

力量素质对高考体育测试生成绩的影响分析作者:刘真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15期一、前言由于近几年高等体育院校的扩招和体育招生政策的改变和放宽,每年报考体育院校的考生人数成大副上升的趋势,能够顺利通过四项素质测试的考生却不太理想。

得分受影响的主要项目是投掷和耐力项目得分较低,此外,速度和跳跃项目的得分刚好及格。

根据高考项目的特点分析,所有项目的最后用力都是通过下肢运动来实现的,而力量素质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一切项目都有部分力量素质做保障,所以力量素质的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中最关注的问题。

二、分析与讨论1.力量素质因素分析1.1发展最大力量因素分析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亦是指参与工作的肌肉群或一块肌肉在克服最大内外阻力时,所能动员的全部肌纤维中最多数量的肌纤维发挥的最大能力。

最大力量的表现一般是指在各种姿势时,如站立、坐、卧、仰、蹲等身体姿势时,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所克服的最大阻力,以重量来衡量,可用测力计、杠铃、拉力器等来测定.最大阻力是其他力量的基础。

发展最大力量的主要途径有加大肌肉横断面,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CP)的储备两,以加快工作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速度,提高肌肉间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改进和完善运动技巧。

我们发展最大力量常用的方法是重复联系法负荷强度为75%~90%.每项训练中完成的组数为6~8组,每组重复3~6次,组间歇3分钟;静力练习法,通过大强度的静力性练习来发展最大力量.负荷强度为90%以上,每次持续时间为3~6秒钟,练习4次,每次间歇时间为3~4分钟。

1.2发展相对力量因素分析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它主要反映运动员的最大力量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运动员的相对力量分式为:最大力量∕运动员体重。

相对力量多采用提高肌肉内协调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即使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又能限制运动员体重增加。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一)力量素质的定义: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肌肉工作时以收缩产生的拉力克服阻力。

肌肉工作所克服的阻力包括外部和内部阻力。

外部阻力,如物体重量摩擦力及空气的阻力等;内部阻力,如肌肉的粘滞性,各肌肉间的对抗力,主要来源于运动器官,如骨骼、肌肉、关节囊、韧带、腱膜、筋膜等组织的阻力。

(二)力量素质的分类:依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依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依完成不同体育或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1、绝对力量:是指肌肉中总的和所能表现出来的尽最大可能的力量潜力。

它可用电刺激测量,也可用肌肉生理横断面来评定。

2、相对力量:是指将几种力量(向心力、等长性力量、离心力)相对与练习者自身体重作一比较。

相对力量即每公斤或每磅自身体重上发挥的最大力量,它用于比不同个体之间力量的能力差异。

3、最大肌肉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抵抗无法克服阻力过程中所表现出俩的最高力值。

4、快速力量:是指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能高地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在日常训练中常常使用“爆发力”一词,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嘴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

5、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静力性或动力性的工作形式在抗大负荷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

6、起动力量:是指肌肉从产生张力的瞬间的尽快的速度发展尽可能高的力量的能力。

起动力量也可理解为50毫秒之后就能达到较高力值的能力。

二、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一)、肌肉的工作形式1、等长收缩或静止收缩:当肌肉产生的张力仅能克服一定的阻力使身体某一部位保持不动,便说收缩是等长收缩或静止收缩。

2、等张收缩: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在生理学上称为等张收缩。

向心收缩:当肌肉产生的张力足以克服阻力,致使肌肉明显缩短,造成身体一定部位移动时,称为向心收缩;离心收缩:一定的阻力克服肌肉张力致使肌肉实际上被拉长时,便说肌肉处于离心收缩。

探讨柔道教学中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

探讨柔道教学中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

探讨柔道教学中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发布时间:2021-12-06T06:14:23.88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0期作者:华涛[导读] 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竞技表现和成绩关键指标,其能够帮助运动员完成更多具有技巧性的动作,获取更高评价。

华涛金乡县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山东省济宁市 272200摘要: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竞技表现和成绩关键指标,其能够帮助运动员完成更多具有技巧性的动作,获取更高评价。

基于此,本文就柔道教学中的力量素质训练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该项训练重要性,其次对其训练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柔道教学;力量素质训练;重要性竞技运动本身技巧性强,练习者在训练时需要具有足够的身体素质,作为竞技运动之一,柔道在训练时最主要的项目就是力量训练,由于柔道运动对于练习者的力量需求与其他的竞技运动不同,其不限于蛮力又需要练习者掌握更多的技巧,充分结合技巧和力量并正确应用。

柔道运动员要想取得力量应用效果,需要注意并积极参与柔道训练中的力量素质训练。

一、柔道教学中力量素质训练重要性力量是指肌肉收缩紧张状态下,为克服阻力表现的能力。

柔道训练过程中,练习者必须要接受力量训练,遵循力量训练原则,通过力量训练增强肌肉肌群力量,提高力量,强化身体素质。

对于柔道运动员来说,力量素质越高,所掌握的专项技术及其发挥程度越佳,二者呈正相关。

柔道竞技的重点在于技巧应用,其是柔道教学核心内容之一。

力量应用具有一定技巧性,其在柔道教学中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第一,柔道对于技术要求高,实际对抗时,运动员需要掌握各种进攻、防守技巧,对于不同独守采取不同战略和应对方案;第二,柔道竞技时间长,运动员需要保持体力应对长时间比赛,因此必须要对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第三,柔道对抗时,运动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技巧应对对手的攻击,也需要具有爆发力能够在对抗过程中获取胜利;第四,力量训练既能够改善身体素质也能够增强耐力和对抗力,提高运动员的进攻应对能力,进而帮助运动员获取比赛胜利[1]。

力量素质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力量素质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力量素质训练的作用和意义作者:阿地里江徐正军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摘要当人体从事体育运动时,需要有特殊的肌肉力量的能力,这些特殊的肌肉力量是通过运动训练获得的。

它是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提高运动成绩最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客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的阻力等。

内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滞力、关节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间的对抗力等。

外部阻力往往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手段,人体在克服这些阻力中提高和发展自身力量素质的。

力量素质对人体运动有极大的影响,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意义如下:一、力量素质的概述(一)力量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各种体育运动活动,都是由作为主动运动器官的肌肉以不同的负荷强度、收缩速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工作而带动了被动运用器官骨骼的移动来完成的。

如果没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而产生的力量牵拉骨骼进行运动,则连起码的行走和直立也不可能,更不要说进行体育活动了。

每个人跑、跳、投及攀登爬越等各种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均离不开力量素质。

一个人想要跑得快就需要具有较好的腿部后蹬力;想要跳得高、跳的远就要有较好的弹跳力。

想要投的远就需要发展上肢爆发力。

所以说力量素质是人体最根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的基础。

(二)力量素质影响并促进其它身体素质的发展任何身体素质都是通过一定的肌肉工作方式来实现的,而肌肉的力量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基础。

力量素质绝对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长、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

首先,力量素质的增长有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

因为肌肉的快速收缩是以其力量为前提的。

一名短跑运动员如果没有两条强有力的腿,那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

力量素质的意义

力量素质的意义

力量素质的意义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的阻力等。

内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滞力、关节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间的对抗力等。

外部阻力往往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手段,人体在克服这些阻力中提高、发展自身的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对人体运动有极大影响,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意义如下:一、力量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都是由作为主动运动器官的肌肉以不同的负荷强度、收缩速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工作而带动了被动运动器官骨骼的移动来完成的。

如果没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力量牵拉骨骼进行运动,则连起码的行走和直立也不可能,更不要说进行体育活动了。

每个人跑、跳、投及攀登爬越等各种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均离不开力量素质。

一个人想要跑得快就需要具有较好的腿部后蹬力;想要跳得高、跳得远就要有较好的弹跳力;要想投(掷、推)得远就需要发展上肢爆发力;攀爬和提、拉重物等也离不开上肢、腰腹部及腿部力量,所以说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的基础。

二、力量素质影响并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任何身体素质都是通过一定的肌肉工作方式来实现的,而肌肉的力量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基础。

力量素质决定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长,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

首先,力量素质的增长有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因为肌肉的快速收缩是以其力量为前提的。

一名短跑运动员如果没有两条强有力的腿,那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

我国百米曾跑过10秒2的优秀运动员余维立,深蹲达到180 公斤。

其次,力量素质也有助于耐力素质的增长。

从生活常识中可以得知,一个强有力的人总比体弱者能持续活动更长的时间。

此外,力量、速度的提高会增加肌肉的弹性,促进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发展。

三、力量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增长,直接反映了运动技术掌握的快慢及运动成绩提高的程度。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通过跳远运动提高身体素质通过跳远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力量素质是指肌肉收缩克服阻力和对抗阻力的能力,是人体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进行各项运动的基础。

发展力量素质,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壮实程度,使身体更加结实、丰满、匀称、健美,还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和技能,减少运动损伤。

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由一些基本要素组成,掌握这些要素及其规律,就可以根据锻炼需要,创造和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力量练习方法。

力量锻炼可分为上肢锻炼和下肢锻炼。

锻炼上肢力量可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运动,也可借助哑铃、拉力器等器械;锻炼下肢可选择蹲起、跳台阶、快速跑等。

本身力量较小的人应注意适当减少运动次数,如每次少做几个引体向上,跳台阶时少跳几阶等。

编辑本段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

耐力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的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

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抗疲劳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坚毅、顽强等优良的心理品质。

12分钟跑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运动方式,对于发展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的效果较好。

跑完12分钟,根据自己跑的距离,再查一下评分表,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有氧代谢能力水平。

耐力锻炼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运动包括长跑、游泳、登山、健美操等;无氧耐力运动包括爆发运动,如短跑、跳高、跳远等。

爆发力较差的人应注意缩短运动距离。

以长跑为例,可以从每天500米开始,逐渐过渡到800米、1000米等。

编辑本段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做动作的频率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是影响速度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展速度素质,对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和对身体快速指挥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做动作更加迅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展速度素质,一般采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练习,应在精力充沛、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各种练习交替进行。

影响短跑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短跑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因素分析

收 稿 日期 : 0 1 0 — 5 修 回 日期 : 0 1 0 — 7 2 1- 2 1 ; 2 1- 2 1
作者简介 : 吕 ̄ (9 5 ) 男 , 东肇 庆人 , 17 一 , 广 中级 教 练 员 , 主要 从 事 田径 训 练研 究 。E ma :2 8 8 79 qcr - i 2 7 19 @q . n l o
【 y od 】 so iac c,t n hq at,t nt a ig Kew rs hrds ne aes eg u i s eg t i n t t r r t l y r hrn
1 力 量 素 质 的 概 念 和 意 义
对 人 体运 动 有 极 大 的影 响 .是 人体 运 动 的 最基 本 的
力 量 素 质是 指 人体 神 经 肌 肉系 统在 工 作 时 克 服 或 对抗 阻力 的能力 u 肉工 作时 以收 缩产 生 的拉 力 。肌 克 服 阻力 。肌 肉工 作 所 克服 的阻力 包 括 外 部 阻 力 和 内部 阻 力 。外 部 阻力 , 物 体 重量 、 如 摩擦 力 以及 空气 的 阻力 等 ; 内部 阻 力 , 肌 肉 的 黏滞 性 , 肌 肉 间 的 如 各 对 抗 力 , 要 来 源 于 运 动 器 官 , 骨 骼 、 肉 、 节 主 如 肌 关 囊、 韧带 、 膜 、 腱 筋膜 等组 织 的阻 力 。内部 阻力是 对 运 动 员 的力 量 起 到 “ 阻碍 ” 超 的作 用 . 身 体 训 练 中 必 是 须 克 服 的阻 力 因 素 .而 外部 阻 力却 往 往 被 看 做 是 一
【 摘 要 】 通 过 对 短 跑 运 动 员 力 量 素 质 的 分 析 和 再 认 识 , 出影 响我 国短 跑 运 动 员 力量 素 质 提 高 的 因 素 , 找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量素质的意义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的阻力等。

内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滞力、关节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间的对抗力等。

外部阻力往往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手段,人体在克服这些阻力中提高、发展自身的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对人体运动有极大影响,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意义如下:
一、力量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
我们所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都是由作为主动运动器官的肌肉以不同的负荷强度、收缩速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工作而带动了被动运动器官骨骼的移动来完成的。

如果没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力量牵拉骨骼进行运动,则连起码的行走和直立也不可能,更不要说进行体育活动了。

每个人跑、跳、投及攀登爬越等各种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均离不开力量素质。

一个人想要跑得快就需要具有较好的腿部后蹬力;想要跳得高、跳得远就要有较好的弹跳力;要想投(掷、推)得远就需要发展上肢爆发力;攀爬和提、拉重物等也离不开上肢、腰腹部及腿部力量,所以说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的基础。

二、力量素质影响并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
任何身体素质都是通过一定的肌肉工作方式来实现的,而肌肉的力量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基础。

力量素质决定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长,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

首先,力量素质的增长有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

因为肌肉的快速收缩是以其力量为前提的。

一名短跑运动员如果没有两条强有力的腿,那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

我国百米曾跑过10秒2的优秀运动员余维立,深蹲达到180公斤。

其次,力量素质也有助于耐力素质的增长。

从生活常识中可以得知,一个强有力的人总比体弱者能持续活动更长的时间。

此外,力量、速度的提高会增加肌肉的弹性,促进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发展。

三、力量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增长,直接反映了运动技术掌握的快慢及运动成绩提高的程度。

例如体操运动员要是没有足够的上肢和肩臂等部位的肌肉力量,就无法完成十字支撑、慢起手倒立等用力动作。

球类运动中的各种急停、闪躲、变向、空中的高难动作等也都是以一定的肌肉力量为基础的。

力量和爆发力是田径运动技术之外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除长距离跑的主要因素是耐力之外,其他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成绩都与力量素质的发挥紧密相关,尤其在投掷项目中更是如此。

四、力量素质是衡量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各运动项目选择人材的重要依据
力量素质在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往往作为判断运动训练水平、评定参加何等级比赛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判断某些专项运动潜力的一种手续,也是一些体能性运动项目选材的依据。

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各种动作时,虽然要借助外力的作用,但是在其动作的所有阶段,都要求运动员按照动作技术的要求,协调地运用自身的力量完成动作。

心率的自我应用原则
脉搏检测是很好的自我监督手段。

晨脉的应用(即早晨醒后起床之前测脉搏)主要看其稳定
性。

通常晨脉基本稳定,或随运动水平的提高呈减少趋势;如晨脉突增,10秒增加2次(1分钟12次)应警惕,10秒增加3次(1分钟18次)应去医院。

如果平时经常发现有脉搏节律不齐的现象,且次数超过6次/分,也应去医院。

心率是人体最容易观测到的心脏指数,同时心率也是心脏功能的直观体现之一。

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为75次(正常范围60~100次)。

不同生理条件下,心率有很大变动,可低到每分钟40~50次,高可达每分钟200次。

运动时心率加快是血液循环机能变化中最容易察觉的一种变化。

一般来说,在剧烈运动时,短时间内的心率变化越大越接近最大心率,说明某人心血管功能对于运动的适应性越强,机体利用氧气能力越强。

心率受体温控制,体温升高1摄氏度,心率增加12~16次。

运动中脉搏的应用:“30秒钟20次蹲起”一次负荷试验方法简单,即静坐片刻后(3分钟左右),测安静时的脉搏(10秒),然后起立,在30秒钟内做匀速20次全蹲起,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秒钟脉搏。

如果负荷结束后,脉搏上升幅度超过70%,说明心功能较差。

在锻炼后测脉搏可反映负荷量的大小。

练后5~10分钟时如脉搏恢复,表明负荷量较小;如脉搏比练前安静时快2~5次/10秒,表明中等负荷量;脉搏快6~9次/10秒表明负荷量较大。

结合成绩定期检查在定量强度跑后的脉搏也很有意义。

若跑后即刻脉搏较前次下降、成绩提高,表明训练适宜;若跑后即刻脉搏较前次增加、成绩下降,表明训练不适宜或身体状况欠佳。

如何改善身体成分
身体成分是指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其总重量就是体重。

它包括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两大类。

前者重量称体脂重,体脂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称体脂率(F%),后者包括内脏、骨骼、肌肉、水分、矿物盐等各种成分的重量,又叫瘦体重或去脂体重。

身体成分能反映人体的体质状况、体型特征和身材大小,其中脂肪成分又能反映人体胖瘦程度。

调控体脂含量的方法
原则:科学、稳定、易行
(1)控制饮食:显然,减少能量的摄入可达到减肥目的,但控制饮食要以合理角度出发,不能盲目节食,不能控制饮水量。

减肥食品应为高蛋白,低糖,低脂肪的膳食,同时要保证各种营养元素齐全,一日三餐应合理的安排。

(2)运动锻炼:通过增加体内能量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应根据减肥程度和个体性质,选择较适宜的运动项目,强度,密度等。

一般运动后,瞬时心率达到自身最高心率的70%~80%,运动时间20分钟或稍长,每周3~4次,同时结合控制饮食减肥效果更好,而且运动可以增强肌血代谢功能,对保持瘦体重(去脂体重)有利。

(3)药物减肥。

(4)中药传统。

(5)外种方法。

保持和改善肌肉力量的方法:
1、经典方案A、静力(等长)练:最大用力10秒,放松20秒,重复3~4次,3~7次/周。

经典方案B:力量练习:负荷10RM,3组,组间歇3~5分,3~4次/周;每隔4~5次练习检查一次,如力量增长使10RM负荷降为14RM,则将负荷重量增5%,从而做到负荷递增。

2、应重点练习部位:一般健康人以肩颈、腰背、大腿部位的肌力练习为重点,体力活动由专门要求者应增强专项力量练习,运动器官伤病者应逐步使损伤局部的肌力水平增强到超出伤前水平。

3、在改善肌肉力量的同时应该保持高蛋白、维生素B2及钾的摄入,特别注重肝、蛋、萝卜、水果等的选用。

饮食建议:食物多样化,避免吃过多的糖;要维持理想体重;避免吃过多的盐;避免吃过多
的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如果饮酒,要适量;吃含有适量淀粉和纤维的食物。

体育课感想
坦白地说,大一的体育课对我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负担。

因为一直以来对体育锻炼有些忽视,我的体能很差,无论是一千五百米的耐力,还是百米的爆发力,都缺乏得不是一点半点。

于是整个学年一直笼罩在体育“挂科”的阴影中。

上学期的体育课,因为每次必跑的四圈,成了我最害怕的课,没有之一。

每节课跑完之后腿会酸痛好几天,再加上每周再次的班级长跑,稍稍好一点之后,又要跑了……最后考试的时候,第一次没有及格,补跑的时候我不停地告诉自己,再累就这几分钟,逼着自己跑下去。

于是挣扎到了及格线以上。

下学期,我不得不说,百米,是比一千五更可怕的存在。

一千五除了客观的体能之外还考验毅力,如果意志足够坚定,还可以撑得过去。

而百米和实心球,与意识无关,完全考验的是实实在在的体能。

写这篇总结的时候,我的百米和实心球都还是“没分”状态,不知道最近的结果会怎么样。

纠结中……
我知道体育很重要,也知道自己应该好好锻炼。

只是,现在体育带给我的压力很大。

我在想,怎么才能让自己快快乐乐地去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