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合集下载

力量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力量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力量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力量锻炼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它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功能和提高身体素质。

在进行力量锻炼时,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避免运动伤害。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力量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力量锻炼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力量锻炼方式:力量锻炼可以通过使用自重、器械或者弹力带等多种方式进行。

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有助于提高锻炼效果和减少运动伤害。

2.制定明确的锻炼计划:制定明确的锻炼计划可以帮助提高锻炼效果。

计划应该包括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安排。

3.进行适量的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有助于准备肌肉和关节,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4.合理选择重量和次数:根据个人的目标和能力,选择适合的重量和次数进行训练。

一般来说,重量过重会增加肌肉的负荷,增加受伤的风险,而重量过轻则无法有效地刺激肌肉。

5.注意正确的动作执行和呼吸方式:在进行力量锻炼时,应注意正确的动作执行和呼吸方式。

每个动作的姿势和动作顺序应该正确,避免不正确的动作导致运动伤害。

同时,在力量锻炼时应注意呼吸,避免屏住呼吸,以免影响锻炼效果。

6.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在力量锻炼过程中,为肌肉提供适当的休息时间是必要的。

合理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肌肉的恢复和生长。

7.进行全身锻炼:力量锻炼应该全面覆盖全身各个肌肉群,而不是只锻炼特定的部位。

全身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避免肌肉失衡导致的运动伤害。

二、力量锻炼的注意事项1.遵守身体的信号:在进行力量锻炼时,应该仔细倾听身体的信号,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如果感到明显的不适或疼痛,应该停止锻炼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2.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在进行力量锻炼时,应该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避免一开始就过度劳累。

切勿太过急于求成,强化训练要逐步进行。

3.避免过度训练:力量锻炼需要适度的刺激肌肉,但过度训练会导致肌肉疲劳和受伤。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训练。

力量专项训练方案

力量专项训练方案

一、方案背景力量专项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增强运动表现的关键环节。

本方案旨在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制定科学、系统的力量专项训练计划,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增强其竞技水平。

二、训练目标1. 提高运动员肌肉力量,增强肌肉耐力。

2. 增强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

3. 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巧。

4. 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三、训练内容1. 上肢力量训练(1)哑铃卧推:增强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的力量。

(2)引体向上:增强背部肌肉、肩部和手臂的力量。

(3)杠铃弯举:增强肱二头肌和前臂的力量。

(4)拉力器划船:增强背部肌肉、肩部和手臂的力量。

2. 躯干力量训练(1)深蹲:增强大腿、臀部和核心肌群的力量。

(2)硬拉:增强大腿、臀部和腰部肌肉的力量。

(3)仰卧起坐: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

(4)平板支撑: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

3. 下肢力量训练(1)深蹲跳:增强大腿、臀部和跳跃能力。

(2)单腿跳:增强腿部肌肉和平衡能力。

(3)腿举:增强大腿肌肉的力量。

(4)弓箭步:增强大腿、臀部和协调能力。

4. 专项力量训练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制定相应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案。

例如:(1)篮球:增强下肢爆发力、上肢持球能力和核心肌群力量。

(2)足球:增强下肢爆发力、协调能力和核心肌群力量。

(3)田径:增强下肢爆发力、速度耐力和协调能力。

四、训练方法1. 循环训练法:将不同力量训练项目组合成循环,每个项目训练时间控制在1-2分钟,休息时间为30-60秒。

2. 分组训练法:将运动员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不同力量训练项目。

3. 递增负荷法: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增加训练负荷,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五、训练周期1. 基础阶段(4周):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为主,每周训练3-4次。

2. 发展阶段(4周):在基础阶段的基础上,提高爆发力、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每周训练4-5次。

3. 专项阶段(4周):针对不同运动项目,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每周训练5-6次。

力量训练方法

力量训练方法

力量训练方法运动员常用基础力量训练方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技术动作的速度、幅度,甚至运动耐力,因此对运动成绩的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使力量训练也构成了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供实际的力量训练参考和借鉴,我们在这里将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经常采用、行之有效的七种力量训练方法,并呈献给广大读者。

一、肌肉最大力量收缩训练法此类方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系统,最大限度地增加参与运动肌群的肌纤维募集数量,并改善其机能来发展肌肉最大力量。

其特点是重复次数少,强度要求很高,而消耗的能源物质并不多,肌肉力量的增加不会引起肌肉肥大和体重的增加。

因此比较适合于专门准备期的力量训练。

(一)窄金字塔法,最大强度向心收缩:90%×3,95%×2,97%×1,100%×1,95%×2,90%×3例如运动员深蹲最高强度是150公斤,按以上各组强度要求,可按以下方式练习:135公斤×3,142.5公斤×2,145公斤×1,150公斤×1,142.5公斤×2,135公斤×3。

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组间休息3~5分钟。

(二)最大力量向心收缩:借鉴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连续做5组,每组做1次100%强度,组间休息3~5分钟。

(三)最大力量等长(静力)收缩:连续做5组,每组重复2次,每次坚持5~6秒,组间休息3分钟。

这种练习可以提高肌肉在某一关节角度下用力的力量,也可用来加强运动员在某一特定技术环节的用力感觉和能力,但对提高肌肉协调性效果不显著。

(四)最大力量离心收缩:男子运动员采用120%最高强度,女子运动员采用110%最高强度,做退让性用力。

为保证安全起见必须采用专门器械,或教练及同伴帮助完成练习。

(五)离心-向心收缩:1.采用70%~90%的强度,在6~8秒内慢慢拉长肌肉,而后尽最大能力快速缩短肌肉。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1. 坚持学习和自我提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发展力量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读书、观看教育视频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同时,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通过参加成长训练营、参与心理辅导等活动,增强个人认知和心理素质。

2.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发展力量素质的关键之一。

可以通过参与演讲比赛、加入辩论队、参加沟通技巧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同时,多与人交流、开展合作项目,积累更多的沟通经验,逐步提高沟通的实际效果。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发展力量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参与团队项目、担任团队负责人、参加团队合作培训等方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团队中,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协调各方利益,有效地推动团队目标的实现。

4. 注重身体健康和锻炼身体健康是发展力量素质的基础。

可以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方式来维护身体健康。

定期锻炼身体不仅可以增强体力和耐力,还可以提高注意力和精力集中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

5. 发展自信心和积极心态自信心和积极心态是发展力量素质的重要支撑。

可以通过参与自我肯定训练、参加自我成长课程、进行心理辅导等方式来提升自信心和塑造积极心态。

坚持积极思考和乐观态度,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韧性和乐观,有助于发展个人的力量素质。

6. 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力量素质的重要表现。

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如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反思总结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执行等,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7. 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发展力量素质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建立人际网络、加入社团组织等方式来拓展社交圈子。

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和互助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人的力量素质。

力量训练方法计划

力量训练方法计划

力量训练方法运动员常用基础力量训练方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技术动作的速度、幅度,甚至运动耐力,所以对运动成绩的有侧重要的影响。

所以,使力量训练也组成了运动员平时训练的重要内容。

为了供给实质的力量训练参照和借鉴,我们在这里将国内外优异运动员常常采纳、卓有成效的七种力量训练方法,并呈献给广大读者。

一、肌肉最鼎力量缩短训练法此类方法主假如经过刺激神经-肌肉系统,最大限度地增添参加运动肌群的肌纤维召募数目,并改良其机能来发展肌肉最鼎力量。

其特色是重复次数少,强度要求很高,而耗费的能源物质其实不多,肌肉力量的增添不会惹起肌肉肥大和体重的增添。

所以比较合适于特意准备期的力量训练。

(一)窄金字塔法,最大强度向心缩短:90%×3,95%×2,97%×1,100%×1,95%×2,90%×3比如运动员深蹲最高强度是150公斤,按以上各组强度要求,可按以下方式练习:135公斤×3,142.5公斤×2,145公斤×1,150公斤×1,142.5公斤×2,135公斤×3。

注意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组间歇息3~5分钟。

(二)最鼎力量向心缩短:借鉴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连续做5组,每组做1次100%强度,组间歇息3~5分钟。

(三)最鼎力量等长(静力)缩短:连续做5组,每组重复2次,每次坚持5~6秒,组间歇息3分钟。

这类练习能够提升肌肉在某一关节角度下使劲的力量,也可用来增强运动员在某一特定技术环节的使劲感觉和能力,但对提升肌肉协调性成效不明显。

(四)最鼎力量离心缩短:男子运动员采纳120%最高强度,女子运动员采纳110%最高强度,做让步性使劲。

为保证安全起见一定采纳特意器材,或教练及伙伴帮助达成练习。

1/5(五)离心-向心缩短:1.采纳70%~90%的强度,在6~8秒内慢慢拉长肌肉,尔后尽最大能力迅速缩短肌肉。

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

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

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
要提高力量素质,可以采取以下练习方法:
1. 重量训练:进行重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可以选择使用哑铃、杠铃或
机械器械进行练习,例如深蹲、硬拉、卧推等。

要注意逐渐增加负荷和保持正确的姿势。

2. 身体力量训练:进行一些可以全身参与的练习,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倒立撑等。

这些练习可以锻炼多个肌肉群,提高整体力量。

3. 爆发力训练: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训练方法,如跳跃、冲刺、爬山等。

这些训练可以
提高肌肉迅速发力的能力,增强爆发力。

4. 核心训练: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如腹部、背部和臀部肌肉。

这些肌肉群是支撑整
个身体的关键,也是提高力量素质的重要部分。

可以进行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练习。

5. 柔韧度训练:保持灵活性和柔韧度是提高力量素质的必要条件。

进行一些拉伸、瑜伽、拳击操等练习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度。

练习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正确使用器械、保持正确姿势和适当休息。

此外,
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生长。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讲解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讲解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一)力量素质的定义: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肌肉工作时以收缩产生的拉力克服阻力。

肌肉工作所克服的阻力包括外部和内部阻力。

外部阻力,如物体重量摩擦力及空气的阻力等;内部阻力,如肌肉的粘滞性,各肌肉间的对抗力,主要来源于运动器官,如骨骼、肌肉、关节囊、韧带、腱膜、筋膜等组织的阻力。

(二)力量素质的分类:依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依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依完成不同体育或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1、绝对力量:是指肌肉中总的和所能表现出来的尽最大可能的力量潜力。

它可用电刺激测量,也可用肌肉生理横断面来评定。

2、相对力量:是指将几种力量(向心力、等长性力量、离心力)相对与练习者自身体重作一比较。

相对力量即每公斤或每磅自身体重上发挥的最大力量,它用于比不同个体之间力量的能力差异。

3、最大肌肉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抵抗无法克服阻力过程中所表现出俩的最高力值。

4、快速力量:是指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能高地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在日常训练中常常使用“爆发力”一词,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嘴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

5、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静力性或动力性的工作形式在抗大负荷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

6、起动力量:是指肌肉从产生张力的瞬间的尽快的速度发展尽可能高的力量的能力。

起动力量也可理解为50毫秒之后就能达到较高力值的能力。

二、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一)、肌肉的工作形式1、等长收缩或静止收缩:当肌肉产生的张力仅能克服一定的阻力使身体某一部位保持不动,便说收缩是等长收缩或静止收缩。

2、等张收缩: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在生理学上称为等张收缩。

向心收缩:当肌肉产生的张力足以克服阻力,致使肌肉明显缩短,造成身体一定部位移动时,称为向心收缩;离心收缩:一定的阻力克服肌肉张力致使肌肉实际上被拉长时,便说肌肉处于离心收缩。

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

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

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1、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手段:虽然各种不同力量素质均有其各自的练习手段,但力量素质训练也有一些共同的练习形式,现分述如下:A、负重抗阻力练习:这种练习主要依靠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刺激机体发展力量素质,如运用杠铃、哑铃、壶铃等进行的练习。

B、对抗性练习:这种练习的双方力量要相当,依靠对方不同肌肉群的相互对抗来发展力量素质,如双人弓步对推手、双人弓步对拉手、坐姿双人静悄悄蹬腿等。

此练习既不需任何器械设备,又能提高练习者的兴趣。

C、克服弹性阻力练习:这种练习是利用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来发展力量素质。

如使用拉力器、握力器、拉橡皮条等。

D、克服自身体重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由人体四支的远端支撑来完成的,迫使肌体局部部位来承受体重,促使其力量得到发展,如引步向上、单腿蹲、倒立推起、纵跳等。

2、力量素质训练方法:A、最大力量训练方法:最大力量的增长主要有三个途径,一个是依靠肌肉内协调能力的改善;再一个是增加肌肉体积;第三个是完善运动技巧。

发展最大力量最常用的手段是负重抗阻练习,其基本要求是:强度:负荷强度以负荷的重要为指标,通常采用本人最大负荷量的三分之二(即60%-80%)以上进行负荷练习,有基础或适应性较强的队员也可穿插负荷量为90%-100%的负荷练习。

重复次数与组数:重复练习的次数和组数与负荷强度有很大关系,负荷强度大,重复练习次数就少,反之就多。

发展最大力量以练习重复次数1-3次为宜,在多数情况下应采用8-12次的重复次数。

一般来讲一次训练课可安排10-12组的练习,且练习的速度不宜过快,但最重要的是要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练习。

组间间隙时间:一般每组间隙时间为3-5分,组间休息时可让队员做一些轻微的放松活动。

B、相对力量训练方法:相对力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肌肉内协调功能来实现的,其基本要求是:强度:负荷强度必须大,通常采用85%以上的强度,从而动员肌肉中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以此来提高肌肉内协调功能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量素質的訓練方法
一、力量素質及其重要價值
1.力量素質係指人體肌肉工作時克服阻力的能力。

2.人體的運動,無論是向前、後、上、下、左、右任何一方向,無論是直線還是曲線運動,
都必須依靠力的作用才能實現。

3.根據完成不同體育運動所需力量的不同特點,通常把力量素質劃分為最大力量、快速力
量及力量耐力三種不同基礎的類型。

無論那一種類型,其水平均取決於保證肌肉收縮的物質基礎,以及肌肉收縮時的工作條件及特徵這兩個方面。

二、常用力量的訓練方法
1.常用力量練習方法的分類:
定速退讓性練習
變速退讓性練習
定阻力練習
變阻力練習
定速練習(等動練習)
變速練習
超等長練習
2.多種動力性力量練習方式的特點及運用:
練習方式優點效果適用範圍負荷特點
動力性
向心收縮
與大多數比賽動作相似;訓
練效果持久
發展各種力量大多數動力性運動項目
各種要求
各種組合離心收縮加大刺激強度及負荷時間發展最大力量快速力量性及速度性項目
強度:80%~95%
持續:4~6 S
離心∕向心收縮
工作肌被預先拉長,工作條
件改善
發展最大力量快速力量性及速度性項目隔日一次

力性
等長收縮
無器材要求
省時,易操作
發展大力量
動力性項目的補充練習,
受傷後選用
強度:60 % 以上
持續:最長時間的20 %
三、最大力量的訓練方法
1.決定肌肉最大力量的影響因素:
2.發展最大力量的途徑與方法:
A.發展最大力量的主要途徑有:
a.加大肌肉橫斷面。

b.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CP)的儲存量,以加快工作中ATP 的合成速度。

c.提高肌肉間及肌纖維之間的協調性。

d.改進和完善運動技巧。

B.發展最大力量的具體手段和方法有:
a.重複訓練法:負荷強度為75~90%。

每項訓練中完成的組數為6~8
組,每次重複3~6 次,組間間歇 3 分鐘。

b.階梯式極限用力法:又稱金字塔負荷體系。

一次課的練習從較低的負荷
開始,逐漸加大負荷而減少練習次數。

c.靜力練習法:負荷強度為90%以上,每次持續時間為3~6 秒,練習4 次,
次間歇3~4 分。

表3-4 發展最大力量的不同肌肉收縮方式的負荷特徵
四、快速力量的訓練方法
1.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發揮出盡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

通常以所表現
出的最大力量(牛頓)與所用時間(毫秒)的比值作為測定快速力量大小的指標。

2.快速力量的決定因素:除與最大力量的決定因素具有相同的要求之外,完成動作的速
度是決定快速力量大小的突出因素。

此外,由於快速力量具有相當專項化的特點,所以要特別注意完成動作時是否符合正確技術的要求。

3.發展快速力量的途徑與方法:
A.發展快速力量的途徑:提高最大力量和縮短表現出最大力量所需的時間兩方面。

B.發展快速力量的綜合性練習主要有:
I.減負荷練習:包括減輕外界阻力(負重量)以及給予助力進行練習。

II.先加後減負荷練習:先增加負荷的重量,使之超過比賽時須克服的阻力,當運動員基本適應後,再減少負荷至正常水平,可有效地提高運動員在標準阻力下
完成動作的速度。

訓練中應避免出現疲勞,重複次數不宜太多,組間應保證獲
得基本的恢復。

III.對比轉換練習:綜合多種訓練方法和方法組合的優點,結合專項技術動作的用力特點,從克服最大外部阻力直至克服自身體重,逐步提高動作速度,練習按
序列完成。

尤其適用於專門準備期和比賽期採用。

※ 對比轉換練習的練習內容及順序為:
五、力量耐力的訓練方法
1.力量耐力是指運動員在靜力性工作中長時間保持相應強度的肌緊張,或在動作性工作
中多次完成相應強度的肌收縮的能力。

前者稱為靜力性力量耐力,後者稱為動力性力量耐力。

2.動力性力量耐力又包括最大力量耐力(重複表現最大力量的能力)、快速力量耐力(重
複快速表現大力量的能力)以及長時間力量耐力(多次重複表現一定力量的能力)。

3.力量耐力的決定因素:運動員的力量耐力間有力量與耐力的雙重特點,既要求肌肉具
有較大的力量,又要求肌肉能長時間地堅持工作。

可見,力量耐力的決定因素也表現出雙重的特點。

4.發展力量耐力的途徑與練習方法:發展力量耐力首先要根據專項特點認真分析究竟需
要什麼樣的力量耐力,進而選擇訓練方法,確定訓練負荷的肌本要求。

A. 持續訓練法。

B. 間歇訓練法。

C. 循環訓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