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游相关法律研究综述
旅游者行为研究综述

(一)目前国内的旅游者行为研究多为形式上的实证性分 析,对具体内容的实证分析、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的探讨较 少。当然这一方面体现了旅游行为研究领域还不成熟,还需要 从众多的案例中总结更多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学研 究不够深入、不好深入的缺点。
(二)对细分市场的旅游需求、行为特点研究不足,细分的 程度不高。相对于国外来说,对老年市场的研究都较为缺乏。
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的行为,其研究对象是旅游者或潜在 旅游者。对旅游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发现游客的流动及行为规 律,找出行为发生的影响机制,而且可以丰富旅游学的研究内 容。同时,研究还能与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旅游市场营销相结 合,为旅游企业制定经营、管理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为旅游资 源的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性。
(下转第74页)
作者简介:肖岳峰 湖南湘潭人,1963年2月出生,教授,硕导,双学士,桂林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 旅游管理、项目管理、管理创新。 72
旅游管理研究
2014年1月下半月刊
属于富有的人。 (六)当地居民是否友好 悠久的佛教文化能够推动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 虽然政
府能看到发展的前景,但很多时候当地居民认为游客影响了他 们正常的生活,扰乱了他们的秩序,同时有些地区还出现了出 家人违背佛教教义,为获取经济利益,一味迎合游客需求, 随意变动宗教仪式的现象,有甚者还抓住游客祈福的心理后, 进香、捐功德便成为他们敛财的手段。最后造成居民目的地不 欢迎游客,游客对目的地的满意度不断降低,出游必定是失败 的,下次就不会来,口碑相传的力量谁都不能忽略,这样久而 久之来的游客会越来越少,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当地 居民是否能有好的欢迎游客也是影响选择目的地的因素。
2旅。游后:旅游重游意愿与后悔心理。张言庆(2008)对 游客游后行为倾向前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旅游 动机和游客满意对游客的行为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旅 游动机对行为倾向的影响大于游客满意对行为倾向的影响。宝 贡敏(2008)以旅游形象因子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出旅游形象 的6个因子,从来杭的日本及韩国游客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 模型分析了旅游形象各因子对游客满意度、回游度及推荐度的 直接和间接影响。张捷等(2008)从宏观旅游流与微观游客行 为两个层面上研究重游现象。通过滞后变量回归,发现旅游流 增长存在显著滞后影响效应;通过比较宜兴重游游客和首游游 客的差异,发现他们在年龄、职业、旅游地花费、旅游地停留 时间、出游动机和出游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白凯 (2009) 通过实证调查资料使用因子分析法总结出旅游后悔心 理的后续行为表现为5类: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 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和 借鉴经历调整心态。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和欧洲的“海岸公路”计划。
国内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发展阶段差异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国外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早,已进入成熟阶 段,而国内旅游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经验借鉴
国外旅游业在政策制定、资源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 国内借鉴和学习。同时,国内旅游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发展模 式,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03
国内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 实践与经验
国内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要点一
旅游基础设施升级
要点二
旅游产品创新
国内一些旅游城市通过提升旅游交通 、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水平,提高 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为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各地积 极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如文化旅游、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
要点三
02
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 系、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研 究尚不深入。
03
对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推动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和 政策措施的研究亟待加强。
研究意义与价值
通过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 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提 高市场竞争力。
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发展 的认识,丰富相关理论提供有益参 考。
03
02
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品牌建设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 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 足消费者的需求。
04 加强国际合作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与国际旅游业的 合作和交流,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 的国际化发展。
研学旅行文献综述

CULTURE文 化区域治理研学旅行文献综述信阳师范学院 葛戈一、研学旅行的背景研究研学旅行的旅行历史悠久。
我国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在我国古代时期已有“游学”之好,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生活和文化学习态度。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国外学术研究文献中,便已经出现了诸如“修学旅行”或“修学旅游”的字眼,但是一直到2013年才在我国首次正式明确提出“研学旅行”,因此2013年又被称作这也是当年我国“研学旅行”元年。
研学旅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研学旅行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积极集体地参加各类科学实践与社会探究的活动,不但可以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将其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经验有机融合,更重要地还能有效丰富学生的体验,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教师和学生对社会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目前研学旅行教育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方式,在研学旅行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对于通过旅行促进教师和学生书本知识学习方式的创新和转变也是具有颇大的实有益处。
2013年,国家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民休闲旅游纲要》,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适当的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也可以适当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并在其中提出了要“逐步推行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
二、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关于研究修学旅游的理论和研究最早是来自于《话题讨论式教学——来华修学旅游学生教学方式探讨》,再此以后的近20年内,大部分的中国旅游学者对于理论和研究修学旅行的理论和研究一直在大量沿用着"修学旅游"一个名词。
但是直到2013年,我国教育部第一次于《国民旅游休闲纲(2013-2020年)》中明确提出“逐步推行学生研学旅行”,才正式在国际上开始大量使用“研学旅游”一个名词进行教学研究。
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关于研究科学育人与旅行的相关研究和论文在各年度期刊上发表的篇数均在近年呈明显的逐年上升增长趋势,由此可见,在研究综合旅行科学实践育人问题方面,研学旅行已经广泛的引起了国内相关学者对此类科学育人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7203201;修订日期:2007204216作者简介:王素洁(1977- ),女,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南开大学商学院2004级博士生。
研究方向:旅游开发和旅游基础理论。
刘海英(1964- ),女,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旅游上市公司和旅游财务。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75(2007)20220061208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王素洁 刘海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 要 本文总结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供给、乡村旅游需求、乡村旅游影响等方面。
基于上述研究状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将可能为:对乡村旅游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乡村旅游有关术语、作用和基础理论的国际共识研究,国际合作跨地区、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共时比较研究及对乡村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关键词 乡村旅游;国外研究;综述A R evie w of Overseas Studies on Rural TourismWANG Sujie ,LIU Haiying(School o f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 sity ,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 :A fter reviewing the progresses of overseas studies on rural tourism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se stud 2ies mainly focus on rural travel supply ,rural travel demand and the im pacts of rural tourism.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review and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future focuses of overseas studies on rural tourism will shift to :inter 2discipline em pirical and conceptual research from different lights to discern the nature of it ;researches on international comm on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minology ,nature ,outcom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ural tourism ;synchronic contrastive 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in trans 2regional and trans 2cultural rural tourism ,and diachronic induced stud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t different stages.K ey w ords :rural tourism ;overseas studies ;review20世纪50年代后,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因其在国际旅游市场中显示出的巨大潜力和在乡村重建中的社会、文化、经济作用,不仅成为了世界旅游组织(WT O )关注的焦点,并且成为了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Op 2permann ,1996)。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日本传统文化遗产面临着被忽视、消失甚至破坏的危险。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日本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文旅融合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日本文化遗产的传承,更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研究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为其他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方面提供借鉴与启示。
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深入发展,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开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的重要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探究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现状和问题。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日本文化遗产的概念、历史背景、保护传承现状进行扎实的了解和梳理。
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到日本的各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构,采访相关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收集第一手资料和案例,从而全面了解文旅融合对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影响和挑战。
本研究还将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比较,进一步探讨文旅融合在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通过以上研究方法的运用,本文将全面展现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正文2.1 日本文化遗产概述日本的文学作品如《源氏物语》、《枕草子》等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传承着日本人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近10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

2 旅游动机形成过程
推
拉
需求动 机(motive )
期待价值理论(Le wi n ,1942 )认为对达到目标的期 待决定着行为,行为由对未来回报的信念所激发,期待 > 价值公式可预测个体行为。
以上两大理论存在几点不同:(1 )驱力理论性质上 是后向的,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具有 情感性;期待价值理论性质上是前向的和期待的,具有 认知性。(2 )驱力理论将目标或目标满足需求的能力 作为一般的刺激源,行为具有非选择性,期待价值理论 则将期待作为行为的力量,行为具有选择性。(3 )驱力 理论假设驱力 减 少 意 味 着 行 为 取 得 了 积 极 的 效 果;期 待价值理论在这点上观点非常不明确。Tol man(1932 ) 将两大理论结 合 起 来,认 为 动 机 可 分 为 内 在 的 和 外 在 的。内在动机包 含 以 驱 力 为 基 础 的 情 感( 推 的 因 素 ), 外在动机包含认知(拉的因素)。
适合研究对象的旅游动机测量工具,并进行动机测量, 分析旅游动机的主要方面[4 ,5 ,7 ,10 ]。(2 )探讨旅游动机 和人口统计特征、旅游特征的关系[4 !6 ,10 ]。(3 )比较不 同目的地间、不同国家旅游者间的旅游动机[8 ]。(4 )以 动机为基础对 旅 游 者 进 行 分 类,分 析 旅 游 者 类 型 和 所 期望的目的地属性之间的关系[9 ]。(5 )考察几种不同 类型的动机量表(scale ,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工具,由一 个或多个项目 组 成,旅 游 研 究 中 用 得 最 多 的 是 李 克 特
国内外旅游集散中心文献研究综述

2015年9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国内外旅游集散中心文献研究综述莫 颖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年-2015年有关国内外旅游集散中心的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梳理出国外学者的研究视角以及国内学者研究的内容主要为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功能定位,规划布局建设,发展对策等方面,指出目前研究仍需加强的方面,提出今后旅游集散中心的研究方向。
一、引言随着旅游市场的繁荣,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不断完善提升,散客旅游的比例与日俱增,世界旅游市场呈现出“散客游”的趋势,目前,欧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国的散客市场份额已占到70%至80%,经营和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旅游市场“散客时代”的来临,急需新的旅游服务方式来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集散中心应运而生,关于旅游集散中心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开展。
二、研究文献来源及发表数量情况笔者以“旅游集散中心”为关键词,以“篇名”为输入条件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获取了1998年-2015年共327篇与旅游集散中心相关的文献,主要来源于期刊论文、硕士学位论文、报纸文章等。
从文章年度发表的数量上看,以6年为一个时间段来进行分段统计,1998年-2003年相关研究文献有25篇;2004年-2009年相关研究文献有116篇;2010年-2015年研究文献数量达到了186篇。
从这三个时间段来看,对旅游集散中心的研究文献呈不断增长态势,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散客游”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学术界对旅游集散中心的研究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
三、旅游集散中心文献研究内容(一)国外旅游集散中心相关研究旅游集散中心的模式最早源于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面向自助游的旅游者提供的相关服务,如英国的伦敦游客中心,美国的纽约游客信息中心、“灰狗公司”,日本的“鸽子巴士”等,为散客游提供了酒店预定、货币兑换、景点解说、旅游信息参考以及旅游交通等服务,国外旅游集散中心逐步形成,国外学者的研究也由此展开。
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

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杨莹莹;陈瑛【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出境旅游迅猛发展,其现象和影响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与讨论.面对出境旅游蓬勃发展的现状,梳理我国旅游情境下的出境旅游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参考性.采用知网可视化计量分析和文献梳理法对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出境旅游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尝试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新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出境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旅游者行为、旅游流、旅游效应五个方面,未来可在旅游业对外直接投资、出境旅游的空间分布、出境旅游的政治与文化效应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挖掘,以推动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的发展.【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年(卷),期】2018(034)007【总页数】6页(P977-981,1025)【关键词】中国出境旅游;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展望【作者】杨莹莹;陈瑛【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19;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71广义的出境旅游,是指一国(地区)公民跨越国境到另外一个国家(地区)进行的旅游消费活动[1]。
我国的出境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2,3],旅游范围由港澳向边境线至国外延伸[4]。
我国于1984年允许大陆地区居民赴港澳旅游。
1987年11月,我国批准边境城市丹东市与朝鲜新义州进行的“一日游”是我国边境游的开端。
1990年,我国出台了《关于组织我国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旅游的暂行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游正式开始发展。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中国公民出境人次数。
短短三十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发展迅猛,表现为以下方面:①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多。
截至2016年底,我国旅游签证(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ADS)开放国家和地区已达117个,遍布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②出境旅游规模不断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旅游相关法律研究综述[摘要] 本文以日本旅游法律的制定背景切入,按照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梳理了国内学者对于日本法律相关问题的研究,结出目前学术界在日本旅游相关法律研究的切入角度,以期获得该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日本旅游法律日本是世界有名的经济大国和旅游发达国家,也是亚洲最大的旅游市场和中国主要的客源国之一。
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给日本政府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给低迷的日本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日本政府出台了“观光立国”发展战略,并将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21 世纪日本的发展方向。
一、日本旅游相关法律制定背景薛芹在《浅析日本观光立国政策》中提出,日本大力发展旅游业,制定旅游相关法律与政策的时代与政治背景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 经济发展呈现低迷走势,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日本自从以欧美等国为目标的追赶型经济过渡到稳定型经济发展阶段之后,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经济衰退之中。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导产业调整滞后是重中之重。
经济增长是主导产业部门依次更替的结果。
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的存在。
主导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它的发展能带动其他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主导产业带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
关联越大,带动作用越大,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就越大。
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就越大。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根据本国的国情选定一个主导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出现新的主导产业代替传统的主导产业,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持经济的活力。
而日本现在面临的正是传统主导产业优势的丧失和新兴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的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1.日本传统的主导产业失去优势,突出表现在家电和汽车产量的下降。
1996 年,彩电的产量已降到了648.6 万台,仅相当于1990年的49 %;同年磁带录像机和收录机的产量分别降到998.4万台和139.4万台,分别相当于1990 年的35.8 %和41.5 %。
而汽车工业自90 年代以来出现了严重下滑,产量逐年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汽车的进口却逐年增加。
在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领域,美国渐渐把日本甩在了后面,而在大众消费品的生产方面,日本又很难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抗衡。
2.作为世界性投资和经济增长热点的新兴产业在日本的发展并不理想。
尽管80 年代以来日本的信息产业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他对日本经济的推动作用还较为有限。
而且,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程度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大降低了日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使得信息业难以承担主导产业的重负。
(二) 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是个内涵非常广泛的产业,它涵盖了旅行社业、交通产业、住宿业、饮食业、娱乐业、土特产品制造业和其他旅游相关产业。
旅游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2000年估算,目前全球旅游业创造的GDP占全世界GDP总额的10%以上,大约为3.5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规模,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产业。
该组织还预测在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到访人次将达到16亿,届时,全球每天将有500亿美元用于国际旅游支出。
随着旅游经济的兴起,旅游业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在国际旅游业方面虽然重视出境旅游的发展,但却忽视了开放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性。
在经济发达国家当中,日本入境旅游是非常落后的,接待入境游旅游者人数也是最少的。
但旅游业在日本第三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主管旅游业的国土交通省发表的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2 年,日本旅游业从业人员达到393 万人,直接消费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1 万亿日元(约120日元合1美元),如果加上间接效益则达到49 万亿日元。
可以看出,旅游业具有相当强的经济带动作用。
再从国际旅游的角度来看,国与国之间的旅游交流,可以让国民直接面对外国人,更加深入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
国际旅游的民间交流,为增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改善关系,以及增进国际和平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日本旅游法律制定现状日本旅游业相关很早就开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
蔡万坤在《从日本旅游政策和管理体制看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中提出,日本发展旅游业主要依靠法律,1952出台了“旅游联络法”,后来又制定了“旅游业法”此外还有“国际旅游饭店整备法”、“翻译导游法”、“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法”、“自然公园法”、“出入国境法”等等。
1963年又制定了“旅游基本法”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的旅游业就已经存在,政府也制定了一些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最主要的旅游大法与专业法规和相关法规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制定的。
从总体上看,在日本旅游相关法律与法规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完整的体系并相互制约日本的旅游法规相当齐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法规体系。
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旅游基本法、旅游专门法规、旅游相关法规。
《旅游基本法》就是1963年发布的《旅游基本法》,该法被称做“旅游法规的母法”或“旅游行政管理的宪法”,是所有旅游法规的依据。
该法规定了日本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旅游业必须采取的措施,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重大原则等。
《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已于2007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共分为前言、正文(包括总则、观光立国推进基本计划、基本政策、行政机关及团体四部分)和附则三部分共计27条。
《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对旧法进行全面修改的同时,特别增加“观光立国推进基本计划”部分内容。
《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21世纪日本经济社会面临的问题、国际旅游落后带来的危机感及其应对策略:“我国已经迎来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龄化、少子化时代”,“访问日本的国际旅游者数量与我国在世界占据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提出改变日本国际旅游落后局面的战略举措——实施观光立国战略,即“通过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增强日本各地域的国际旅游竞争力,实现观光立国”,实施观光立国战略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欠缺的研究课题”。
《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提出了今后日本旅游发展以振兴国际旅游、增强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旅游环境整备等为主导方向郑国全《日本旅游法规体系的特征及其对我国旅游立法的启示》中介绍了日本旅游法规体系的形成,认为以《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为主体,并由旅游专项法规、旅游相关法规、旅游开发相关法规、旅游设施建设经营的相关法规、旅游出入境相关法规、旅游相关交通法等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2.涉及面广且数量多旅游业是个综合性行业,它的发展涉及的行业多、领域广,作为一个完整的法规体系,日本的旅游法规则涉及的面广且数量多。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日本的旅游法规和旅游相关法规共有76项,除《旅游基本法》外,法规涉及到旅行社业、翻译导游业、旅馆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食品业,还涉及到城市的规划、国土的利用、自然环境保护、文化资源的保护等,涉及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业的管理与经营、旅游设施的建造与利用、人员的出人境手续以及旅游业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等方方面面。
除了专项法规外,其它旅游相关法规是不同的政府部门制定与实施的,因此,涉及的管理部门就非常多。
据悉,日本的旅游相关法规除总理府外,还涉及到多个省、部、厅。
例如,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的法规,铁路交通属于运输省,公路交通属于建设省、北海道开发厅、冲绳开发厅、国土厅,航空和海上交通属于运输省、北海道开发厅、冲绳开发厅、国土厅等。
再如,环卫设施方面的法规又分别属于厚生省、北海道开发厅、冲绳开发厅、国土厅和建设省等多个部门。
实际上,没有哪个行业的发展涉及如此众多的法律和法规。
3.突出重点同时针对性强日本旅游业的大发展主要是在二战以后,因此,日本大部分旅游法规也是二战以后逐渐制定的。
从日本旅游法规的制定顺序可以看出日本旅游业发展的轨迹。
漫长的战争使日本原有的许多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如旅馆饭店、交通设施等,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战后初期,日本各地生存环境恶劣,卫生条件极差,社会风气不良,许多地方疾病流行,娟妓泛滥,社会秩序混乱。
为此,1950年以前制定法规的重点是恢复正常的秩序、整顿环境、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减少疾病流行、整顿社会风气等,这期间有《食品卫生法》、《旅馆业法》、《色情营业取缔法》等先后出台。
而后50年代,涉及旅游方面的法规主要是相关行业的基本法,它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法规基础,如《文化财产保护法》、《森林法》、《博物馆法》、《自然公园法》、《国土综合开发法》、《航空法》、《公路法》等,同时为振兴国际旅游业还制定了《旅行社法》、《翻译导游业法》和《国际旅游振兴法》以及出人境有关的法规。
旅游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后,各方面条件都已成熟,因而日本在1963年颁布了《旅游基本法》,这个根本大法的出台标志着日本的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从总体上看,60年代以后,日本更重视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方面法规的制定,于是《自然公园法》、《城市公园法》、《河川法》、《自然环境保护法》、《国土利用计划法》等相继出台。
80年代以后出台的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要少得多,其重点放在旅行安全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同时对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4.实施期较长并不断完善总地说来,旅游法规在日本出现的较早,有一些旅游专项法规和相关法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制定的,时隔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仍然在使用。
例如,1949年制定的《支持国际旅游事业法》、1952年制定的《翻译导游业法》、1959年的《国际旅游振兴会法》等,日本所公布的法规中,几乎没有“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的文件,一般形成的法规都比较成熟,可以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
但是,日本的法规中也有一部分随着情况的变化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
如1970年颁布了《不发达地区对策紧急措施法》而到1990年又重新制定了《搞活不发达地区特别措施法》。
1952年颁布的《旅行社法》,旨在维护旅行社业的公平交易和促进旅行安全以及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后来在1982年和1984年,两次对其进行了修改,强化了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公平交易,保证旅游者安全和旅行方便的条款。
1995年,又一次修改《旅行社法》,使之从根本上变成一个消费者保护法的形式,从而进一步适应了日益增多的日本海外旅游人员的需要。
另外,日本也在国家政策方面向旅游业倾斜。
凌强在《日本旅行业法修订要点及其启示》中总结道,2003年小泉政府提出观光立国战略目标,争取到2010年吸引1000万入境旅游者来日本观光旅游。
为确保观光立国战略的实施,在削减财政开支、压缩政府机构的形势下,日本政府2003年4月在国上交通省综合政策局观光部新成立了国际观光推进科,专门负责推动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