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山地旅游研究综述
山地旅游的研究综述

特别关注·SPECIAL ATTENTION山地旅游的研究综述伊 晋 唐 文(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是一个山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基于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景区类型多样,山地旅游业的兴起更为旅游业增添生机。
本文从我国山地旅游的概况入手,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山地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提出我国山地旅游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山地旅游;借鉴;措施一 山地旅游的概况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攀登或宗教朝圣之胜地。
历史上我国曾有许多文人、学者、旅行家(如李白、司马迁、谢灵运、郦道元、李时珍和徐霞客等),他们几乎踏遍祖国名山,写下了不朽的诗文和科学著作.在度假时代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的3“S”(sun、sandbeach、shore)度假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探索,随着3“N”(nature、nostalgic、nirvana)生态旅游的兴起,旅游和休闲度假开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
山地上的森林可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供人们观赏;山地的清新空气(如负氧离子)为疗养者所喜爱;垂直气候带是发展立体观光农业的良好基地;险峻的山峰和雪山己成为开展登山运动和滑雪运动的重要场所。
二 国外研究现状山地是宝贵的旅游资源,近三十年来,国际旅游事业发展迅猛,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山地的旅游开发,瑞士积极利用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并开展游览、登山、疗养、滑雪等活动。
一些传统名山大多都被开辟成为旅游胜地。
促进贫困山区发展的案例在国外随处可见。
三 我国研究现状我国夏季普遍高温而山地气候凉湿,因而成为避暑、度假的优先选择。
山地因人口稀少,林木众多,空气新鲜,紫外线强,没有噪音,有利于治疗慢性病和康复。
较高山还可以观赏到许多奇特的大气现象,比如日出、云海、晚霞和“佛光”等,在较高纬度、降雪量丰富、坡度适宜的山地,还可以开展冬季滑雪运动。
旅游业开题报告国内外研究综述

旅游业开题报告国内外研究综述旅游业作为一种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并开始从多个角度对旅游业进行研究,以期帮助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本文将从国内外研究的角度,对旅游业进行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1.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在国内研究中,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中国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旅行,旅游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18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51.22亿人次,同比增长10.8%。
其中,出境游人数达到了1.3亿人次,同比增长7.7%。
这一数据说明了中国旅游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2.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在国内研究中,学者们通过探讨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强调了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根据一些研究,旅游业对中国的GDP和就业率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如云南、贵州等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成为了重要的发展动力。
3.旅游业的环保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国内研究中,学者们通过调查和实地观察,发现一些旅游景点的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研究旅游业的环保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景区的环保管理、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提高、政府的环保政策等。
二、国外研究综述1.全球旅游业的趋势在国外研究中,全球旅游业的趋势一直是研究的关注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旅游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许多学者认为,旅游业将更加专业、个性化、创新化和多样化。
此外,学者们发现,一些新兴市场的旅游业正在快速发展,如印度、东南亚等地,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重要市场。
2.旅游业与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旅游业对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山地旅游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 :胡叶 星寒 ( 1 9 8 3 -) ,女,河 南洛 阳人 ,河 北金 融学院旅游英语专业负责人 ,讲师,硕 士,主要 研 究方向 : 旅游经济 基金项 目 : 2 0 1 2 年度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 目 ( H B 1 2 Y J 0 9 7 )
国外 学术 界 开始对 山地 旅游 的研 究较 早 , 例 如
展, 其收入 占旅游收入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但是横向
对比发达 国家的水平 , 我国山地农业旅游发展还存在着
巨大的差距 。 主要体现 在山地旅游景点分布过散 , 规模 较小 , 形不成规模优势 ; 各要素发展水平较低, 客 户满 意度一般等问题 。 而国内针对 山地旅游的研究还处于起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2 0
B e n t h e m ( 1 9 7 3 ) 就对山地旅游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 , 但真正开始对此领域非常关注是从 1 9 9 0 年开始。 在这之 后建立 了很多此方面的项 目 和规划, 包括山地统筹发展 国际 中心( I C ) 等, 并且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提 到了山地旅游发展中出现的特殊问题。 很多重要会议的
步阶段, 从文献检索结果可以看 出, 从2 o o 5 年开始文献
数 目开始有 了显著的增长 , 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 因此本 文基q : E l s e v i e r S D O L( S c i e n c e D i r e c t c  ̄ . 1 i n e ) 数据库和
C N K I 数据库 ( 中国知 网) 对 国内外山地旅游的文献进 行梳理 , 希望能对我国山地旅游的研究有所启发。 1 .国内外旅游研究进展对 比
山地旅游开发研究(最新整理)

山地旅游开发专题研究导语:山地休闲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国内旅游者的青睐。
尤其是人们越来越希望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山地旅游置强身健体于休闲旅游之中,莫不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我国山岳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山地休闲旅游的条件十分优越。
融观赏山水风光、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山野生活、享受休闲娱乐、尽情放逸身心为一体的山地休闲度假是我国旅游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产品。
一、山地休闲旅游概念山地休闲旅游是休闲旅游中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是以山地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山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山地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配以系统的配套设施设备,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的一种旅游活动方式。
其中的山地旅游资源通常从广义角度考虑,即以地文景观为载体的多种旅游资源组合而成的旅游综合体,不仅包括山地本身,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生物景观、水文景观、天象景观等。
二、山地休闲旅游的特征原生体验性山地休闲旅游以山地资源为依托,山地旅游资源自然性强,同一区域常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即使在同一区域从不同角度展现的风貌也各具特色。
由山地资源的特点衍生的丰富性、季节性、地域差异性以及多层次性等特征,使得游客能够选择更灵活的休闲方式,强调了游客的原生体验性。
产品多样性开发山地休闲旅游产品必须依托山地资源,一方面可以“无中生有”去创造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又必须结合现有山地资源。
山地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当前一部分山地休闲旅游产生于城市,如攀岩、滑雪、溯溪、避暑等,虽然形式多样,但主流产品仍是具有原生态的山地休闲旅游产品。
成功的山地休闲旅游产品应该是以原生态为主色调,同时又结合了都市旅游新形势的产品,并且活动的运动量适中、选择面广,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客源市场稳定性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保险制度、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人的寿命越来越长。
2007年国家调整节假日之后职工的休息假期越来越长,为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时间保证。
现代人在计划休息日出游时更加关注旅游过程中精神、心理以及健康方面的需求,改变假期逛景点的传统思维,不去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找个时间和距离均较适合的目的地去旅游。
关于打造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的调查报告

关于打造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尤其是在休闲度假方面。
在此趋势下,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调查分析一、市场需求以北京市为例,在春节和国庆节这两个黄金周期间,大量市民纷纷选择到山地目的地进行短期休闲度假。
据统计,这类旅游市场的消费者群体主要集中在20-40岁,收入稳定,生活水平较高的年轻群体。
二、活动方式山地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徒步、攀岩、滑雪、山地自行车、极限运动等。
其中,徒步和滑雪最受欢迎。
徒步适合各个年龄段,游客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路线,而滑雪则是年轻人的最爱,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勇气才能尝试。
三、目的地选择山地运动休闲度假的目的地选择多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地理位置,选择离自己较近、交通便利的目的地更加实用。
其次是景点环境,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多样的户外活动项目的目的地更具吸引力。
最后是设施配套,设施完善、服务质量好的目的地更能得到游客的认可。
四、发展状况山地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和山地旅游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山地旅游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目前,国内一些著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比如云南、四川、贵州等,都已经成为户外运动的天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
五、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山地旅游产业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第一,景区过度商业化。
有些景区为了迎合游客需求,过度商业化导致环境恶化、设施老化等问题;第二,安全意识不够。
一些游客在进行户外活动时缺乏安全意识,会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第三,旅游服务不够完善。
一些目的地的旅游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导致游客在旅游中遭受不必要的困难。
六、发展建议为了促进山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完善的山地旅游管理体系,严格规范景区开发和经营行为,从根本上消除商业化对环境的破坏;加强山地旅游安全宣传,引导游客安全旅游,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目的地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游客体验感。
山地旅游业发展研究

山地旅游业发展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山地旅游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
山地旅游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各种山地活动来寻找刺激和挑战。
然而,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山地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山地旅游资源的管理山地旅游资源是山地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管理方面,应该合理规划管理模式,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同时,也要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其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二、提高旅游品质和服务旅游业是一个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提高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是吸引游客的关键。
针对不同的游客需求,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提高游客体验。
同时也需要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培训力度,提高旅游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营销和推广加强旅游产品的推广和营销,对于吸引游客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以特色化、市场化为前提,建立起深度融合的特色营销模式,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将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特色传递出去。
同时要抓住时机,在最佳时期开展各种体验式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进一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四、加强旅游业的品牌建设旅游业是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的产业。
要通过塑造形象,提升品牌地位,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同时也需要在品牌建设方面创新,抓住全球旅游业的大趋势,变革传统旅游业的经营模式,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
五、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旅游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要加强与交通、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合作,构建旅游产业的集群效应,实现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同时也要积极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科技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拓展旅游产品的多层次和多维度。
六、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应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
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应考虑到旅游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旅游业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和支持。
山地地质环境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山地地质环境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引言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山水风光怡人,给人带来的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是城市里繁忙日子的最佳调剂。
山地地质环境独具特色,表现为丰富的地貌地貌形态、瑰丽的地质遗迹和自然景观。
因此,山地地质环境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二、山地地质环境的特点山地地质环境是指以山地性质为主要特点的地质环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地貌形态多变山地地形都非常复杂,表现为山峰、山脊和山谷等多种地貌形态,给旅游者带来无限的欣赏体验。
2、地质遗迹丰富山地地质环境保存了许多自然地质遗迹,如火山遗迹、冰川遗迹、地震遗迹等,它们不仅是地质学家的研究领域,也是旅游者不可错过的景点。
3、生态系统完整山地环境中的生态系统非常完整,有着独特的植被和动物群落,走进山林之中,能够让人放松心情,感受与自然亲近的快乐。
三、山地地质环境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已经打下,山地地质环境旅游资源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
国家进一步规划和发展了山地旅游道路、进一步完善了酒店住宿和旅游配套设施等,让旅游者能够更加方便地探索山地地质环境的奥秘。
同时,山地地质环境的旅游资源开发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1、旅游产业经验还不够丰富虽然近年来旅游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对于山地地质环境的旅游资源开发,尤其是开发和管理方面还需要多一些实践经验。
2、山地旅游公共设施不完善发展山地旅游需要大量的公共设施,比如停车场、洗手间、旅游服务中心等,这些设施的缺乏给旅游带来了诸多不便,需要进一步完善。
3、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旅游开发对山地地质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虽然旅游开发能够为当地带来收益,但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进行旅游开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关键技术和措施为了促进山地地质环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1、提高旅游产业和经济管理经验开发山地旅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只有提高旅游从业者的管理经验和能力,才能让山地地质环境旅游资源更好地开发和利用。
【精品】国内外山地运动旅游项目开发模式研究

农业向旅游业转移,山 体观光时代
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 会之后,滑雪场广泛兴
建
二战之后,住宿产品出 现。随后,越来越多的
产业被引入……
德国
瑞士
意大
法
利
国
【产业体系】
产业
区域
运动产业
中心区
产业集群(教育、 科研、旅游……)
外围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征
无人居住,山地景观核心 区
环山分布多个各具特色的 旅游小镇
【道路图】
【产品体系】
电影拍摄
四轮越野摩托车
自行车
Disc Golf
树冠公园
营地拓展
徒步
树梢秋千
特色 接近自然
专业安全
选择多样
注:Disc Golf是一 种类似飞盘高尔德 夫的运动
大众活动 公 开 日 赛 圣 诞 联 欢 夜 赛 派 对
徒步道和人行道分离,确保安全 的同时增强驾骑自行车的体验感 每个参与山地自行车体验的游客 都必须进行登记才能上道,确保车 道系统运行正常 提供6KM、10KM、13KM、 20KM、22KM、25KM不同距离和 难度的课程,帮助初学者入门和进 阶
高空弹跳的鼻祖,拥有各种高度(35、72、105公尺等)、样 式、白天黑夜的选择,而卡瓦劳大桥是世界蹦极跳的发源地
40米高空远眺全镇美景,安全的救护体制 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感受极限运动的快感 租架直升飞机,飞往偏远幽静的高山地区,享用丰盛的香槟野 餐 在世界级的高尔德夫球场挥杆击球 租一艘私人游艇,享受垂钓的乐趣
22
2、山地运动案例——美 国韦伯尔山 德
充分利用山地地型,合理设计线路,确保每项运动的相对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untain tour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tourism,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ountain tourism,and each theme has been
summarized.
Key words:mountain tourism;planning of moin tourism;mountain leisure tourism;study review
years. The paper, after conducting a literature review regarding mountain tourism, holds the view that themes about studies on
mountain tourism ar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tourism,mountain cultural tourism,mountain leisure tourism,security of
图1 国内山地旅游研究时间分布图 2. 国内外旅游研究综述 2.1 山地旅游内涵界定 目前就“山地旅游”来说,虽然国外山地旅游方面 的实证研究大量存在,但对其概念鲜有界定,其描述术 语也并不统一,例如Geneletti(2009)对印度等发展中区 域的“山地旅游(”mountain tourism)的环境影响进行 了评估[2],Higham(2003)对“山区(”mountain region) 的旅游与发展进行了论述[1],Beedie(2003)对基于山 区 的 探 险 旅 游(mountain-based adventure tourism) 安全进行了研究[3],而其他一些研究者多是针对某个 山区的旅游案例进行研究,如Pettebone(2011)对洛基 山国家公园旅游者的旅游模式选择进行了评估[4]。总 的来说,国外有关山地旅游的研究,多为“基于山地 特殊环境”的某方面旅游研究,尤其是生态旅游、探险 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安全和度假村等几个方面的研 究比较集中,例如Nepal(2002)定义了山地生态旅游 (mountain ecotourism)[5],Pomfret(2006)对登山探险旅 游者(mountaineering adventure tourist)的研究界定 了概念性框架[6],Gill(1994)对山区旅游社区进行了探 讨(mountain tourism community)[10],但是对于“山地 旅游(”mountain tourism)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未明确 界定。 国内早期研究在界定山地旅游概念范畴时,习惯 将其放在生态旅游范畴之下进行研究,如鄢和琳、罗勇
18
第18卷 第3期 胡叶星寒,陈晓红 国内外山地旅游研究综述
际生态旅游年。在这阵学术浪潮中,Godde(2000)的论 著“山区旅游和发展”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1]
而我国对山地旅游的研究开始于1985 年,郝革宗 (1985)对山地旅游资源进行了探讨[15],随后有关山地旅 游的研究一直较少,除了2002 年有10 篇以外,直到2004 年一直持续在平均每年1-5 篇左右,且研究主要内容集 中在山地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方面。2005 年有关山地旅 游的研究开始急速增加到18 篇,研究内容也开始向多 样化发展,开始出现山地旅游旅馆、山地休闲旅游和山 地旅游社区等方面的研究,此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2011 年达到了43 篇,研究内容也有了更深入的细化和 拓展(。如下图)
2.3 山地文化旅游 在山地旅游开发中,山地文化旅游的研究也逐渐 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Pfister 对山地旅游中的文化 和精神内涵进行了研究,并且使用了比较研究的研究方 法,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进行对比[1]。 在国内杨宝祥(2007)通过对生态文化理论的分析 研究, 寻找生态文化与山地旅游宾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生态文化的一些观点去推进山地旅游宾馆的设计,对 影响山地宾馆建设与发展的经济文化要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23]。荣浪(2005)基于山地古村落的现状问题,对山 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思考, 结合婺源 县思溪村、延村的开发案例进行了分析[24]。 2.4 山地休闲旅游 在山地休闲旅游方面,Lasanta(2007)以多种定 量方法研究了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的滑雪度假村对 当地均衡发展的影响。他认为虽然在此区域滑雪度假 村是支柱产业,但是却很难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旅 游滑雪度假村对于其他很多区域有巨大贡献,包括 经济和收入的多元化、基础设置和服务的改进和心 理 上 的 稳 定(Barbier, 1993; Lindberg, Andersson, & Dellaert,2001; Snowdon, Slee, Farr, & Godde, 2000)。但 是 却 有 许 多 消 极 的 影 响,包 括 环 境 破 坏 (Benthem, 1973; Garc a-Dory, 1977;Needham & Rollins,2005; Schawarzl,1991),风 景 美 感 度 的 下 降 (Pignatti, 1993),因为支持和反对旅游开发而产生的 社会矛盾(Gill & Williams,1994; Smith & Krannich, 1998; Tooman, 1997; Weaver & Lawton, 2001), 文 化 的 变 迁 和 城 市 历 史 遗 产 的 消 失(。Billet, 2003; Haimayer, 1989; Jamal & Getz, 1999;Kariel, 1989) [9]。此外Varley(2011)也对山地度假村的生态和旅游发 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8]。 国内研究上,李健(2006)对山地休闲旅游的方式 和产品创新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方式包括山地观光、山 地度假、山地运动、山村体验等。而在山地的休闲产品进 行组合创新上,应该基于ROS 原理, 按照未来休闲与健 康促进的市场需求, 借鉴国外最新休闲理论, 研发与
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国外的偏重实证研究来说,国 内对于山地旅游的概念界定研究反而偏多。
2.2 山地旅游资源评价规划与开发 对于山地旅游资源评价规划与开发,国外的研究非 常注重结合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例 如Saffery 和 Tonderayi 以独特的地理学视角对蒙古戈 壁和津巴布韦的山地旅游开发和规划中的问题进行了 研究。[1]Bülent Deniz(2011)对塞浦路斯Besparmak 山 脉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估,并且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建 议[7]。Manfred Buehroithner 运用GIS 技术和SSM(Steep Slope Model) 对德国艾格尔峰的北面及登山路线进行 三维模拟,以便更好地开发山地探险旅游。而Dye(2007) 运用GIS 技术对美国大烟雾山国家公园的旅游者进行 路线决定支持,进行了山地探险旅游的规划[11]。 国内研究非常注重保护性开发,例如鄢和琳(2001) 从生态经济学角度, 剖析了川西山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基 础条件, 提出了开发山地生态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 配置构架, 包括本底调查、规划、项目和线路设计、设施 建设、环境容量控制、宣传教育、社区经济发展等[16]。冯 德显(2006) 提出与其他地貌类型相比, 山地旅游资源具 有多样、多面、聚集、复合、脆弱和不可逆等特性, 同时又 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在开发和景区建设中, 必 须重视多角度综合保护性开发, 要重视分析游客的心 理倾向和景区旅游意境氛围的营造[19]。刘宇峰(2008) 从 地理学角度出发, 对秦岭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
(2001)对川西山地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16],而黄非 亚(2002)对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生态旅游进行了研究[17]。
首次对山地旅游进行了明确的概念界定是王瑞花 (2005),她认为山地旅游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 游环境载体,以复杂多变的山体景观,各种山地水体,丰 富的动植物景观,山地立体气候,区域小气候等自然资 源和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 俗,传统人文活动流传至今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蕴等人文 资源为主要的旅游资源,以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 拓展等为特色旅游项目,兼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 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的一种现代旅游形式[18]。此定义 也是后期研究中引用较多的定义,如果包含引用不当导 致的间接被引频次,此定义截止2) [19]、银元(2012)[20] 分别对“山地旅游资源”和“山地旅 游业态”进行了概念界定,而唐利文(2009)[21] 对山地度 假旅游进行了定义,认为是以山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 吸引物,以山地旅游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设施为载体, 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为取向的旅游活动方式。
19
行了分析, 认为秦岭山地旅游资源具有4 个显著特点, 包括类型多样、气象气候及生物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多 彩、冰川地貌规模壮观、峡谷独具特色历史文化深厚、自 然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同时结合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在“资源环境保护”为开发前提的基础上, 总结了秦岭 山地的开发模式, 包括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地 质地貌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旅游开发 模式、乡村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等[22]。
发展、山地旅游环境影响,并对每一个主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山地旅游 ;山地旅游规划 ;山地旅游安全 ;山地休闲旅游 ;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