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学写故事梗概”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区分其与讲述的不同;2.掌握完成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3.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品梗概。
二、教学重点1.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2.掌握完成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辨析作品梗概与讲述的区别;2.训练学生提炼作品梗概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解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并与讲述进行区分,引出完成作品梗概的重要性。
2.基础知识的讲解(10分钟)所谓作品梗概,就是指通过简单的语言概括出一个作品的内容,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主旨。
它与讲述的区别在于,梗概需要简洁、精炼,只提炼出主要内容,没有任何废话。
3.案例分析(10分钟)以一篇小说或文章为例,让学生练习提炼作品梗概的能力,并检查学生的听力和提炼能力。
4.课堂互动(15分钟)学生自选一篇小说或文章,并在讲台上进行梗概展示,同学们进行点评和提出建议。
5.教师点拨(10分钟)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梗概进行点拨和改进,并教授更深层次的梗概提炼方法。
6.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品梗概,并提交到教师处进行点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基础知识的讲解、案例分析、课堂互动、教师点拨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作品梗概提炼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在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环节,更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师点拨环节,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定制化授课,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这堂课教学内容新颖、生动、易于理解,确实起到了提高学生作品梗概提炼能力的效果。
习作写作品梗概 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概括作品内容、提炼作品主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作品梗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梗概的定义和作用。
2. 写作品梗概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练习:编写作品梗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作品梗概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编写作品梗概。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编写作品梗概时,既能简洁明了地表达作品内容,又能突出作品的主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梗概的定义、作用以及编写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梗概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借鉴。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作品梗概,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讲解作品梗概的定义、作用以及编写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梗概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借鉴。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作品梗概,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写作品梗概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写作品梗概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动手编写作品梗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和完善。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简洁明了地表达作品内容,突出作品主题,这是下一步需要加强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作品梗概,如小说、电影、电视剧等。
2. 分析不同类型作品梗概的特点和编写技巧。
3. 进行不同类型作品梗概的编写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编写作品梗概时的表现,包括内容概括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简洁性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对作品梗概的编写进行评价。
学写作文梗概教案

学写作文梗概教案今天咱们来学学怎么写作文梗概呀。
写梗概的时候,要先好好读几遍要写梗概的文章。
假如是一篇写动物园之旅的作文,里面写了看到调皮的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长颈鹿伸长脖子吃树叶,还有威风的狮子在打盹。
那我们写梗概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动物都提到。
我们不能把所有小细节都写上,像猴子具体怎么跳的就不用写太多。
只要说在动物园看到了猴子、长颈鹿和狮子就好啦。
梗概就像是给作文画个简单的画像,让别人一眼能看出来这篇作文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就像我们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会说他长头发、大眼睛,喜欢笑,而不是把他脸上有几颗痣,眉毛有几根都说出来。
写作文梗概也是这样的道理哦。
同学们!咱们一起探索作文梗概怎么写呀。
我给你们讲个事儿,有一次我读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去探险。
他走进了一个神秘的森林,森林里有会说话的小动物,还有闪闪发光的魔法花朵。
这个故事可长了,要是让我简单说说这个故事,那就是小主人公去神秘森林探险,遇到会说话的小动物和魔法花朵。
这其实就是这个故事的梗概啦。
那要是写一篇作文的梗概呢?假如有篇作文写的是做蛋糕的过程。
作文里详细地说了先准备面粉、鸡蛋、糖这些材料,怎么把它们搅拌在一起,放进烤箱烤多久。
写梗概的时候,我们就说准备材料做蛋糕,搅拌后烤就可以了。
不用把每种材料的量,搅拌的具体样子都写出来。
我们就像把作文这个大包裹打开,挑出最重要的东西,然后用简单的话把这些东西连起来。
就好像我们搭积木,只拿那些最关键的积木块,搭出一个简单的形状,让别人能看出这是个啥。
这就是作文梗概啦,是不是很有趣呢?今天咱们来讲讲作文梗概的写法哟。
我记得我看了一篇作文,写的是放风筝。
作文里写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小朋友拿着自己心爱的风筝来到草地上。
风筝的样子可漂亮啦,是一只彩色的蝴蝶。
然后他跑起来放风筝,风筝一开始飞得歪歪扭扭的,后来越飞越高。
要是写这篇作文的梗概呢,我们就说小朋友在晴天到草地放漂亮的蝴蝶风筝,开始飞不好后来飞高了。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写作品梗概》,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概括,提炼出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概括作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明确写作品梗概的意义。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3. 引导学生运用概括的方法,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简洁、准确的概括。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5.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作品梗概的撰写。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提炼出作品的核心内容。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概括的方法,避免过度简化或遗漏重要信息。
3. 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4.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作品梗概的撰写。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例。
2. 文学作品选段,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心得体会。
4. 学生习作,用于课堂展示和评价。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明确写作品梗概的意义。
2. 示例分析:展示一篇文学作品选段,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旨、结构和核心内容,提炼出作品梗概。
3. 方法指导:讲解概括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避免过度简化或遗漏重要信息。
4.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概括,展示并评价学生的习作。
5. 总结提升:总结作品梗概的写作要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实践。
板书设计1. 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2. 概括的方法和技巧3. 作品梗概的写作要点作业设计1. 选择一篇文学作品,撰写作品梗概。
2. 互相评价同学的作品梗概,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 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梗概。
习作:写作品梗概 优质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与方法,自信地表达。
语言运用: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
思维能力: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审美创造:借助《鲁滨逊漂流记》,了解“什么是作品梗概”以及写作品梗概的作用、步骤;梳理出创作方法。
【课前解析】本次习作内容是:学习写作品梗概。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作简单的介绍。
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这里的梗概主要是针对书籍而写。
写梗概与以往的习作训练有不同之处。
写梗概是一种典型的读写相结合的训练。
因为不读就没有办法写,学生提笔前一定要对所写的书籍有所认知,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才能够进行动笔。
写梗概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相结合的学习。
因为整本书的内容很多,写梗概时需要学生进行科学地整合筛选,这就要对书籍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关注教材:教材首先列举了三个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真实情境。
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梗概,使学生了解梗概的意义和作用,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动机。
这三个情境包括“学校里征集推荐书目”“班里举行荐书活动”“为伙伴讲书”,这几个例子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促进学生表达意愿的同时,也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本单元还设计了习作的结构导图,清晰地指导写梗概的方法。
包括“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筛选概括,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连贯表达”三步。
其中“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写梗概的基础和前提:“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是写梗概的关键。
教材提示了具体的方法: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
最后教材中给出了习作的具体要求“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
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这个内容就与之前创设的情境相呼应,并且很看重读者的反馈,让读者的反馈当作修改依据,这样学生也就有了更为真切和完整的写作体验。
习作:写作品梗概优质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
2.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简洁明了地概括作品内容。
2.如何突出作品的主题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老师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作品梗概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作品梗概,讨论作品梗概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作品梗概的概念、作用和基本结构。
2.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写好作品梗概?三、课堂讲解1.老师讲解作品梗概的概念、作用和基本结构。
2.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四、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部作品,讨论如何概括作品内容。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第二课时一、课堂练习2.老师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二、课堂讲解1.老师讲解如何突出作品的主题和特点。
三、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部作品,讨论如何突出作品的主题和特点。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第三课时一、课堂讲解2.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如何使作品梗概更具吸引力。
二、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梗概。
2.老师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三、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部作品,讨论如何使作品梗概更具吸引力。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第四课时一、课堂讲解1.老师讲解如何进行作品梗概的修改和完善。
2.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如何使作品梗概更加精彩。
二、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前三节课的学习,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梗概。
2.老师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后作业2.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习作:写作品梗概》习作指导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强化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准确把握文章结构,提升概括性思维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规范、精炼的语言表达文章主旨,培养逻辑思维和条理性;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教学目标紧密贴合新教材要求,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重点
-掌握梗概的概念:使学生明确梗概是对原文主要内容的提炼,突出文章的核心思想。
-文章结构分析:学会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写作技巧运用:指导学生运用精炼、简洁的语言表达文章主要内容,避免冗余描述。
-举例:《草船借箭》梗概中,强调事件的发展过程、主要人物及其实际意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梗概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梗概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习作:写作品梗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是否遇到过难以快速把握主要内容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梗概写作的奥秘。
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运用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概括性思维。
习作写作品梗概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习作写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概括作品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提炼出核心思想,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梗概的概念:梗概是指对作品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的简要概括。
2. 作品梗概的作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作品大意,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概括作品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提炼出核心思想,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梗概,让学生了解写作技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学习。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一批优秀作品梗概,作为教学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品梗概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作品梗概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技巧。
3. 讨论交流:分组让学生讨论阅读过的作品,概括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
4. 写作指导:教师讲解写作步骤,引导学生提炼核心思想,组织语言。
七、课堂练习2. 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学生根据教师点评,修改和完善作品梗概。
八、课后作业2. 教师批改课后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
九、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作品梗概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概括作品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作品梗概的重要性。
3. 布置下一节课相关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实例分析:环节,教师应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梗概,引导学生关注其写作技巧,如简洁明了的语言、抓住作品核心要素等。
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将复杂的作品内容概括为简洁的梗概。
2. 讨论交流:此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写故事梗概
——七年级(上)第八单元写作指导课【教学目标】
1.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写故事梗概的方法。
2.保持故事基本内容和主旨,能用简洁、连贯的语言组织成文
【教学重点】
1、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抓住故事主要情节进行概括。
2.能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连缀成文,结构完整。
【教学难点】
能用简洁、连贯的语言组织成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二、谈话交流,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想想写故事梗概要达到什么要求?
交流明确:
(1).不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2).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交流小结,积累方法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孟姜女》这一故事,以小组合作交流概括出故事的梗概,并归纳出各自的方法。
每组派一位代表口述故事梗概,并且介绍概括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方法
第一步:读。
精读课文了解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步:抽。
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抽取出原文主要的人物所经历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三步:连。
将抽取出来的部分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
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四、运用方法,书面表达
1.我们学习了写故事梗概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写一写《孟姜女》的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点评中要关注故事的主要内容、主题和语言)。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阅读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写20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附:板书设计
学写故事梗概
要求:方法:读
不改变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抽
语言简洁、通顺、连贯连
理
教案说明:
缩写是写作教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掌握缩写的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方式之一。
但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直接灌输缩写的概念可能会抹杀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考虑到传授给他们必要的写作的方面,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所以我特地选择了以“神话传说”为单元主题的第八单元中的《孟姜女》为课例,让他们先从比缩写简单的写故事梗概的方式学起,将教学目标设为1.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写故事梗概的方法。
2.保持故事基本内容和主旨,能用简洁、连贯的语言组织成文。
并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学习归纳写作的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考虑到学生在组织成文这一点上存在着困难,所以先设置了口述的环节,再口述的基础上再下笔,相信难度会降低许多。
(教案设计:实验中学陶晓丹)
【习作展台】
课堂习作一:
《孟姜女》故事梗概
相传在古代秦始皇的时候,因劳役繁重,修建万里长城的人手不足,官府就征才新婚不久的万喜良去当差,迫使妻孟姜女与他分开。
孟姜女在一天天的盼望丈夫的归来,可是一晃几年而过,竟没有丈夫的一点消息。
她是如此的挂念丈夫,终于在一年冬天她带上为丈夫亲手缝做的寒衣,经过一路向北的跋山涉水到达了万里长城。
却不料得知丈夫早已在完工时累死埋在长城下,萧瑟的北风吹刮她悲戚哀伤的心情。
在长城下她哭的天地动容,长城倒了八百里。
这件事惊动了秦始皇,待秦始皇将她丈夫的尸体挖出,孟姜女伤心欲绝一头撞死在山石上。
课堂习作二:
《孟姜女》故事梗概
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被征去修筑万里长城,孟姜女日日思念丈夫,担心丈夫受冻,最后决定带上自己做的寒衣去找丈夫。
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万里长城,却听说丈夫已经死了,被埋在长城下。
孟姜女伤心欲绝,日日哭泣,最后哭塌了长城,惊动了秦始皇,孟姜女为了见到自己丈夫的尸体,答应秦始皇做他妃子,待秦始皇捡出万喜良的尸首,好好祭奠后,孟姜女撞山殉情。
课后习作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梗概
祝英台是上虞女子,才貌双全,她曾装扮成男子外出游学,在会稽的一所塾堂中结识了同窗梁山伯。
他们一同学习了三年,交情很好。
学业结束,祝英台回到家中。
当之后梁山伯来到上虞时,才了解到祝英台是女儿身。
他准备向祝家提亲,然而祝英台已被许配给了马氏的儿子。
梁山伯悲痛欲绝,导致他后来虽成为了鄞县县令,却恶病缠身,死后葬在了清道山下。
第二年,祝英台被迫出嫁,途经清道山,风雨大作,船无法前进。
她在此见到了梁山伯之墓,失声痛哭。
忽然,地面开裂,英台跳进墓中,化蝶而去。
课后习作二: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梗概
上虞。
穷苦出身梁山伯,与仕宦出生的祝英台偶然相遇于曹娥江渡口。
二人互通姓名,十分投缘。
忽而同舟纨绔王蓝田,不满英台与下等往来,离时将英台推落水中,山伯奋力相救。
故同往尼山书院,于桥亭结为异姓金兰。
而后,经历种种磨难,二人由同学,到暗生情愫,终是修成正果。
然而同乡的马文才,棒打鸳鸯,百般刁难,后去祝府提亲。
祝府因马太守位高权重,同意马祝婚事。
山伯闻悉后,心痛欲绝,自知无果,愤然吐血归天。
英台知其死讯,扑倒于其山伯坟茔。
忽而土冢裂开,英台随山伯而去,化为一对双飞比翼蝶。
君岂知侬女儿身,未解痴情;楼台依依难分,君死何容独存;魂魄在天已化蝶,双飞愿争共舞。
【课外阅读推荐】(各200字左右介绍)
文章: 民间四大传说中另外两篇《牛郎织女》《白蛇传》
【写作小知识】
缩写
缩写是将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写成较短的文章。
缩写时应忠于原文,不改变原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不改变原文的梗概,也可以说是作为一个较长名称的简写。
生活中缩写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如小说的故事梗概,作品的内容简介,电影电视的剧情介绍,各类论著的提要、摘要等。